《小丑》觀后感(精選6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丑》觀后感(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丑》觀后感 篇1
雖然暫時談不上偉大,但這部決定開拍就比較冒險的電影絕對是優(yōu)秀的,畢竟諾蘭執(zhí)導,希斯萊杰和貝爾主演《黑暗騎士》已經名列影史最偉大的幾部電影中。本片沒有刻意與DC世界進行關聯,讓蝙蝠俠出來炫酷,沒有半點賣情懷的意思。而是本本分分的將鏡頭對準了一個悲哀的小人物,描述了他如何不經意間滑入惡人的行列。主角人物設定跟前兩天看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驚人相似,同樣的小人物因缺乏關愛、精神疾病而犯下大禍,兩部作品也同談在探討“社會逼人行惡”這一主題。
社會需要秩序,民眾需要安全感,所以東方有郭大俠,西方有蝙蝠俠。但以某種視角來看,他們都是在以暴制暴。而誰又生下來就是壞人?段延慶本是大理王儲,玄慈本是名寺高僧,漫長的人生稍不留神,一下子就滑倒主流價值觀的對立面。萬維鋼講有暴力沖動的人是帶有某種基因,問題是惡有千萬種,誰的基因會是完美無瑕的?當身存的社會誘發(fā)了人的惡,就像渠引流了水,那是無可奈何的。我們偉大的古典小說《水滸傳》,講的就是四個字——逼上梁山。
我們其實不存在善惡,我們每個人只是在一定的時空內扮演微小的角色。
《小丑》觀后感 篇2
少有幾個熒幕形象,能被無數杰出的表演者一次次完美塑造,最終成為經典,從愷撒·羅摩洛,杰克·尼科爾森, 希斯·萊杰,再到華金·菲尼克斯......
希斯·萊杰在諾蘭的《黑暗騎士》中演出的Joker是如此極端的哲學抽象,無端由的惡,對秩序的反動,瘋狂就像地心引力,只需輕輕一推,就毫無保留地勾起每個人深藏心中的邪惡,讓人發(fā)現純粹的惡也可以美得驚心動魄,他沒有什么可以失去,才給心有牽絆的蝙蝠俠帶去了最大的傷害,Why so serious?以他為符號的運動對以蝙蝠俠為代表的價值體系構成了根本沖擊,在他設置的近乎黑暗森林博弈的兩艘船的難題中,諾蘭不得不以囚犯們人性光輝的爆發(fā)來挫敗他的計劃,從而給出一個事實上不大可能的理想主義結局,因為他一方面是神經質而反常的,另一方面,思維和行動又是理性計算的結果,在精準把握人性這個意義上,他已經贏了蝙蝠俠,他表面瘋狂,鐘情犯罪,脫離社會規(guī)范,內心卻強大擁有理性,讓人看得過癮到血脈噴張,腎上腺素飆升。
但在《小丑》接近尾聲的時候,我?guī)缀鯗I流滿面,一切都脫離了善惡分明的超級英雄宇宙,哥譚可以是任意一個既有鱗次櫛比的高樓也有陰暗扭曲的下水道的現代都市,而本名Arthur的Joker也不過是個普通人,沒有了超級英雄,也沒有了超級反派,只是在講述一個社畜都算不上的小透明猶如復制粘貼的一天又一天,一種以這個時代的任何標準衡量都全然無價值的人生,在骯臟得像個老鼠洞的哥譚市,比起貧富差距和階層懸殊,更令人窒息的是絕對孤獨的生存狀態(tài),像Arthur那樣卑微如塵的生命甚至不是齒輪上的一環(huán),活著或死去都不會有人在意。
他不是哲學家,不是革命者,是個毫無話語權的透明人,他坐著地鐵來來往往時,就像地鐵晚高峰上的每個疲憊孤獨的我們,他對著電視做白日夢時,就像每個握著手機做白日夢的我們,只是他做夢時的笑容比我們更天真,因為他自始至終深深相信著,而對著手機的我們,其實已經不相信了。
他真誠地夢想成為著名喜劇演員,給人們帶去笑聲,卻由于病理原因經常爆發(fā)無法自控的大笑,當他認真工作時,沒有想象中的笑聲,只有機械經過的人群,而當笑聲不合時宜地爆發(fā)出來,迎接他的只有不解和厭惡。菲尼克斯的笑聲凄長,笑到最后仿佛要嘔出靈魂,我們?yōu)槭裁床辉傩α?什么時候,笑聲也成了刺耳的噪音,在影片的一個時刻,悲劇和喜劇的一線之差被參透,Joker誕生了。
沒有話語權,索性不說話,換作無時無刻不在的舞蹈,面對并不存在的觀眾,演練著出場,亮相,致意,舞動,在慢鏡中一切無比殘忍,言語的盡頭是舞蹈,當人類創(chuàng)造的語言無法溝通時,交流和表達的欲望,自我存在的呼喊在舞蹈中沖破身體而出,他把世界變成了舞臺,整個旋轉起來,雖然格格不入,所有人卻自動被吸引進來。
菲尼克斯為戲減肥到瘦骨嶙峋,讓我想起《機械師》里的貝爾,突出的骨頭陡然撐起一個直角,觸目驚心,盡管我知道他最終將成為那個邪惡化身的Joker,但當他拖著瘦成皮包骨的身軀飄蕩在哥譚時,我沒有感到下一秒就要爆發(fā)的恐怖,我看到的只是一個被社會遺棄的孤獨的靈魂,電影里熟悉的套路總是小人物的信念破滅,或是重建信念,或是找到新的信念,而Joker都沒有,他在信念的垃圾堆里跳舞,虛無主義的狂歡就這樣開始,并一直忠實地讓窮途末路的`狀態(tài)保持到最后,Joker面具最終成為符號。
沒有什么可以失去是一種孤獨的狀態(tài),當我們失去所有社會聯系,和人的聯系,我們好像就異化到不那么像“人”了,絕對的孤獨聯系著絕對的自由,而這種自由又聯系著無序,這是Joker的哲學。而《小丑》則為這種哲學勾畫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起源。在《黑暗騎士》中,Joker猶如米開朗基羅,制造的一次次破壞猶如大師手筆,他必須是設計師,是Joker的靈魂,而《小丑》則狡猾地讓我們看到,當Arthur還在用頭撞腳踢沖擊鐵桶般的社會之網時,他無心點燃的犯罪之火已經燃燒起來,Arthur是那個最有象征意義的Joker,但絕非唯一,Joker是一張面具,每個在社會壁壘里窒息的人都能撿起來,戴上。
菲尼克斯是那個把人撕碎的表演者,在Arthur正式成為Joker的那個時刻,一襲紅衣的背影讓我想起希斯·萊杰,但除此之外,再不相似,希斯·萊杰的Joker抹上鮮紅的嘴唇浮起笑容時,我分享他的邪惡,被壓抑的不安被喚起,渴望他的叛逆,而看菲尼克斯的Joker抹上鮮紅的嘴唇時,我只想哭,他眼里有一種孩子氣的淳樸天真,所以當他告訴你,他夢想成為喜劇演員,為人們帶來歡笑時,以及當他作為一個字面意義的小丑表演時,你會真誠地相信,無所擔憂地笑出聲,看他在車上逗笑孩子卻被孩子的媽媽誤解時,你會發(fā)自內心地難過,也正是因此,當這種孩子氣的天真中爆發(fā)出破壞性,進而高歌虛無主義,說出希望自己的死比人生更值得時,你才會跟著他由痛到悲,體會他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我為什么熱愛小丑?不是因為我厭惡了英雄,也不是因為我不再相信生活中會有奇跡出現,而是小丑,他的窮途而哭,他的虛無主義,很多時候確確實實地存在于我的靈魂里...
《小丑》觀后感 篇3
疫情之下,被迫蝸居,連刷兩部今年的奧卡片,“小丑”“寄生蟲”,也算是一種奢侈吧。
老實講,看完《小丑》心情是矛盾的。首先驚嘆于男主的演技,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一度讓我想起了扮演一代教父的馬龍·白蘭度,反正中國的那一波老戲骨一個也沒想起來。
一個人,他只想做一名喜劇演員,而一不小心卻活成了別人眼中的笑話,這到底算是喜劇還是悲劇呢?
也許他來到這個世上本身就是個笑話吧,盡管他是那么謹小慎微,努力的想給別人帶來快樂,但最終還是在生活中被一步步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于是他的另一面人格凸顯了,既然沒人在意我的生,那就讓人們記住我怎么死吧。
影片中,有時我們無法理解“小丑”人生邏輯的扭曲與混亂。而反觀社會,又何曾符合過理性與邏輯?不信、你看,街上出現了成千上萬個“小丑”,他們發(fā)泄著憤怒,打、砸、搶、殺富人、推崇“小丑”為英雄,可這些和“小丑”有關嗎?他們只不過是拿“小丑”當個幌子罷了。
“小丑”一改美國電影那種“英雄”,“救世”,宣揚“愛”的主旋律,讓人想起多年以前的一部片子“V字仇殺隊”,一小部分人,他們自認為代表了正義,肩負著某種使命,于是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去殺人。
有部發(fā)表于50年代的小說巜麥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的形象當年在美國大受歡迎,是緣于在那個時代人們對于“英雄”的不信任,于是人們開始懷疑、頹廢,自甘墮落,并仇視社會。
而今天的美國,人們對于“小丑”如此的熱捧,真想問一聲,美國人民怎么了?
《小丑》觀后感 篇4
都說希斯萊杰之后再無小丑,但是杰昆似乎打破了這個論述。
在2020年杰昆版的《小丑》中,小丑不再是外表陰沉、內心深不可測的反派(《黑暗騎士》),也不是哥譚市(《哥譚》)那個不可一世的懲罰者,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被社會逼瘋的普通人。而促使小丑變成小丑的也不是漫畫里的化學池,而是自身的疾病、社會的歧視、身邊人的冷漠、虛偽的親情、還有物質的上層階級。
I just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
但是沒有人會在乎像下水道的臭老鼠一樣的他到底是生還是死。排斥、嘲笑、欺騙等等反而像垃圾一樣被施暴者漫不經心的一窩蜂全部砸到他身上,最后一點一點壓垮了這個失敗者。
他說,我原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劇,現在才發(fā)現,其實是一出喜劇。這并不是樂觀,而是徹徹底底的絕望。他的命運如同一出喜劇,荒誕、滑稽,成為人們口中的笑話。把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這就是喜劇。滿目陰暗、滿目蒼涼。
影片的最后,他在陽光照耀下的回廊里狂奔,唱著看似歡樂的歌,這一場景的色調與之前壓抑的灰暗、陰沉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但這并不是救贖。他永遠無法沖破牢籠,只能看著所有的美好在與他一墻之隔的那邊閃耀,而他,什么也沒有。
這,就是他的一生,普普通通的Arthor,瘋狂可憐的小丑。
《小丑》觀后感 篇5
一、早聞大名,也知道了本片全球票房超10億美元的新聞,印象最多的評論是“口碑炸裂”。順暢的看完了其實是悶片的電影,這就證明劇本邏輯、流暢性和導演手法都沒問題,當然,菲尼克斯確實演技老練到位,表現精彩。但總覺得有些違和,換成10年前閱歷還少人更單純時,大概也會“即使看不懂,但既然都說好,那一定是哪里好,只是我不知道吧”。估計有些人也隱隱的和我有同感,你不能說這片子不好,但就是不知道哪里不對,就像黑豹、饑餓游戲北美票房爆棚,但看了也就soso一樣。
二、就個人角度講,片子沒有說錯,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是孤獨無依的,時時要面對他人和環(huán)境的惡意和壓迫,你需要堅強、需要自我奮斗以確定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運氣還不賴的話,還能過體面的生活,我們需要祈求命運對我們不要太過殘酷。這樣確能某種程度地解釋西方人在自我價值實現、自我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道德和社會構建方面更冷峻成熟的一面,即“個人價值本色”并未失真。
但以一個中國人的角度,通觀全片后我又犯了愛強行歸納總結的老毛病。這個片子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只是一個熱門角色的前傳嗎?一個不幸人的墮落史?一個機能失調社會的小小切面?小丑的悲。ɑ蛳矂。瑢巧倔w來說)是誰造成的?怪他自己的精神疾病?怪父母童年的虐待?怪他人的冷漠、社會的不公?好像都可以怪一點,又好像誰都怪不到,只能說命運弄人。這也是多少年看西片的一種迷思,即人的命運,甚至是團體的命運難以捉摸,由天不由我。高門峨冠有良善之輩,草澤田野多奸猾之徒,一切在個人,在修行,在奮進,在天意,其他的什么也怪不到。好處是,能更好地普及個人主義、公民社會,倡導人心向善,激發(fā)社會潛力;壞處是,一旦國家社會的運轉像哥譚市一般出點毛病,我們廣大的草民們就無所適從了,不知該去怪誰或者胡怪一氣,難免要在大街上撒點野,胡亂發(fā)泄些不知從哪里來、不知向何處去的郁悶了。轉念想想,我這點劣根性大概又應了魯迅先生說的“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國人”了。
但也許。這就是他們內心有些怕我們的原因嗎?
《小丑》觀后感 篇6
當他第一次跳舞的時候,是殺了那三個人,他獲得了一種內心壓力突然釋放的快感,他的舞蹈柔和而又詭異,當他真正決定自殺的時候,也許是他真正放開的時候,內心真正的釋然,甚至可能覺得自己終于要解脫了,所以他第二次跳舞和第三次跳舞,舜姿動作劇烈,給人感覺不受約束,灑脫而又詭異。越了解小丑,我感覺自己越可悲。
杰昆。菲尼克斯的演技是真的好,骨瘦如柴的背影看的揪心,這版小丑給人印象很深。小丑這人物很難演,面部表情和神態(tài)需要演技刻畫出來。因為演的好,所以小丑深入人心。神導諾蘭的黑暗騎士中希斯。萊杰演的小丑也超級好,據說萊杰為了演好小丑把自己關進小黑屋里一個月,還有蝙蝠俠飾演者克里斯蒂安。貝爾,影視界敬業(yè)的體重升降機,認真用心的好電影,看完黑暗騎士我激動了好久,太好看了。這版小丑聽說是DC的獨立電影,杰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丑是個悲劇,是底層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他知道自己可能是市長的兒子后,急匆匆的去找市長的家,在知道不是后決定將自己毀滅。小丑從來不是在破壞,而是在找死、讓人殺了他或殺了所有人。小丑將自己當成丑角,一個反派、丑角消失了那所有的悲劇也就消失了。一個把殺人當成理所應當的人,那不是個丑角是什么。而為什么沒有感覺出他是丑角,那時因為殺人就是理所應當的、就連英雄都適應其中,這才是最大的悲劇!
他也是積極樂觀的人,-直壓抑心里的不快,童年的陰影,還去看醫(yī)生,說明他想治好自己的病,每次他難過的時候都會大笑,仔細觀察他的笑其實很痛苦,他還是很友善的遞出卡片,讓他們不要建議,醫(yī)院是他唯-可以傾訴的地方,即使醫(yī)院沒怎么解決他的問題,但是他覺得心里有舒服些。他也有夢想,成為一名脫口秀,卻被嘲笑,他很友善的對所以人,這些人卻不友善的對他,所以后面他爆發(fā)!
電影雖然只有兩個小時,但每一分鐘,亞瑟的每一個動作都會有自己內心的變化,這個社會底層的人,到底犯了什么錯誤,電影中的老板,就是這樣子的人,自己吃了虧,總是要把錯推到地位低下的人身上,而亞瑟只能默默忍受,每個人對他的看法,每個人對他的行為,看似點滴,實際上千里之坫潰于蟻穴,亞瑟人生中,一切快樂的事情都充滿了未知,這部電影有太多的未知,不知是否真否,亞瑟到底是不是韋恩的兒子,到底是他母親的幻想,還是韋恩用自己的財力掩蓋了事實,默里到底有沒有讓亞瑟上臺過,讓他體會到父親般的溫暖?這都是這部電影的一個看點,你覺得那?
【《小丑》觀后感(精選6篇)】相關文章:
上帝的小丑04-11
小丑的名言06-14
【精選】小丑作文300字四篇01-21
小丑唯美傷感句子 -經典句子01-01
小丑的憂傷-初二想象作文12-23
“小丑”餃子-寫物作文650字03-02
聰明的小丑魚歡歡350字作文10-06
大班美術公開課教案《快樂的小丑》08-23
美女大學生扮小丑來實現成功創(chuàng)業(yè)02-26
新聞觀后感(精選44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