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山中送別的詩意-山中送別閱讀答案-作者王維
作者為唐代文學(xué)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第一首: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前言]
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古詩山中送別的詩意_山中送別閱讀答案_作者王維。此詩寫送別友人,表達(dá)了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題材非常普遍,構(gòu)思卻獨具匠心,極有特色。其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并非就“送別”二字做文章,而著墨于送別后的行動與思緒,并表達(dá)了詩中人期盼來年春草再綠時能與友人團(tuán)聚的情懷。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摯,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注釋]
⑴掩:關(guān)閉。柴扉:柴門。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孫:貴族的子孫,這里指送別的友人。古詩山中送別的詩意_山中送別閱讀答案_作者王維。后兩句化用的“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翻譯]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賞析]
這首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yùn),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nèi)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dāng)作暗場處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寫與友人話別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際的環(huán)境氣氛,而偏寫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舉動。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后當(dāng)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并無關(guān)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guān)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fù)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于行間,見離愁于字里。使詩人感到一種寂寞與孤獨,自然會追憶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現(xiàn)友人在山中時朝夕相處的歡樂,同時,也一定會想象友人出山后的`行蹤,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歸來重聚。一句話,詩人身雖在柴扉之內(nèi),心卻在柴扉之外。但所有這些,詩人都沒有直接說出來,讓讀者自己從“掩柴扉”這一動作細(xì)節(jié)中體會。詩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詩的前兩句是陪襯,后兩句才是表現(xiàn)的主體。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化來。但賦是因游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dāng)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
這兩句化用句意,但一點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覺得是從詩人內(nèi)心深處自然流出的深情話語hTtp://http://m.lotusphilosophies.com/news/55A61410A8C330FE.html。這里用典不僅貼切,而且靈活,巧妙。中的王孫是淹留山中,辭賦作者是要招其離開山中歸家,而王維詩卻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來;是因游子久去而嘆其不歸,而王維詩是在與行人分手的當(dāng)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用的是直接感嘆句,王維改用疑問語氣,所傳達(dá)的感情便微妙、豐富多了。
“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yīng)當(dāng)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并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后內(nèi)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dāng)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dāng)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皻w不歸”三字,有擔(dān)心、疑惑友人去而不歸,又有盼望友人明春歸來之意緒。在王維之前,南齊謝
分頁: 1 2 3
【古詩山中送別的詩意-山中送別閱讀答案-作者王維】相關(guān)文章:
山中送別詩意-王維的山中送別05-19
山中送別的詩意01-18
山中送別王維古詩02-09
山中送別 王維01-09
王維:山中送別01-18
山中王維賞析-山中王維翻譯05-30
王維:山中01-10
山中 王維06-14
山中訪友閱讀答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