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國家工作人員范圍的界定論文
新刑法第93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边@是刑事立法時,對國家工作人員的概念及哪些人應“以國家工作人員論”所作的立法解釋。上述規(guī)定,解決了長期以來在國家工作人員概念上的紛爭,同時明確地規(guī)定了“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范圍。應當說,其科學性和實踐操作性較之舊刑法前進了一大步。但由于立法時沒有對“公務”的含義,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等問題,作出具體的解釋;加之理論界觀點不一,認識分歧,因而導致司法實踐中,在界定國家工作人員范圍時,屢屢發(fā)生歧義,直接影響了刑法的適用。當前,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從事司法實踐工作的同志,都急切地企盼有解釋權的機關能盡早就國家工作人員范圍所涉及的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作出具體的解釋,以便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執(zhí)法。本文僅就如何正確界定國家工作人員范圍的有關問題,略陳管見,以供參考。
一、關于以什么標準界定國家工作人員范圍的問題
以什么標準界定是否是國家工作人員,這是當前極具爭議的問題。一種觀點認為,國家工作人員犯罪是一種職務性犯罪,所以國家工作人員應當具有國家工作人員或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的資格身份,這是其從事公務的前提,故主張在界定國家工作人員范圍時,應以行為人是否具有上述資格身份來確定。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從事公務是國家工作人員的本質特征,主張在確定行為人是否是國家工作人員時,應以其是否從事公務來界定,無論行為人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只要是依法從事公務者,即應視為國家工作人員之列。
事實上,上述兩種不同的觀點和主張并非始于刑法修訂之后。早在1995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關于懲治違反公司法的犯罪的決定》之后,在如何界定公司、企業(yè)中國家工作人員范圍的問題上,理論界和司法實際部門便存在了嚴重的分歧。例如,1995年11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的《關于辦理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侵占和挪用公司、企業(yè)資金犯罪案件適用法律的幾個問題的通知》中規(guī)定:公司、企業(yè)中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有企業(yè)中的管理工作人員;國有企業(yè)委派到參股、合營公司、企業(yè)中行使管理職能的人員;其他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這是具有代表性的“公務論”。此后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在1995年12月25日頒布了《關于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中規(guī)定:公司、企業(yè)中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公司、企業(yè)中行使管理職權,并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這是典型的“身份論”,得到了理論界部分專家、教授的贊同和支持。由于“兩高”的司法解釋不同,不僅進一步導致了人們思想認識上的混亂,而且嚴重地影響了執(zhí)法的統(tǒng)一。
當前,在界定國家工作人員范圍上的紛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關于懲治違反公司法的犯罪的決定》頒布之后在如何界定國家工作人員范圍問題上產生的分歧和爭論的繼續(xù)。它的核心問題,仍然是一個用什么標準來界定國家工作人員范圍的問題。
筆者認為,“身份論”和“公務論”都各有一定的道理!吧矸菡摗钡淖畲髢(yōu)點在于可以防止人為地將國家工作人員范圍擴大化,與新刑法第93條縮小國家工作人員范圍的規(guī)定精神較吻合。而“公務論”的好處在于有利于打擊犯罪,與當前犯罪的實際情況較為貼切。但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司法實踐中的情況來看,片面地強調“身份”或“公務”,都難免有失偏頗。因為事實上,“身份”和“公務”是構成國家工作人員或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的兩大要素,二者是難以截然分開的有機整體。從理論上講,國家工作人員或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首先應具有一定的資格身份。這種
[1] [2] [3] [4] [5] [6]
【論國家工作人員范圍的界定論文】相關文章:
論實踐概念的界定04-28
論雙關的界定及其與語境的關系05-01
論文修改的范圍04-30
論文修改范圍04-30
社會建構論的技術界定與政策含義04-30
論零冠詞的界定及其語法功能05-02
論經濟學研究的范圍04-30
「談實用新型專利權利保護范圍的界定」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