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體育研究性學習的初探論文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探究經驗的獲得為本位的生成性學習活動。是近年來國際教育界倡導的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那么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呢?下面就談談筆者的膚淺之見。
一、立足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研究者
立足課堂,充分利用體育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為提高研究成分應當把握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其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個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對象,使學生深入其境,真正成為一個主體去從事研究;其二,暴露思維過程,不僅要給學生成功的范例,還應當展示失敗與挫折,讓學生了解探索的艱辛,體驗研究的快樂。例如學習分腿騰越技術,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首先讓學生自選適合自己的高度,然后在教師統(tǒng)一指揮下,先做分解練習后做完整聯(lián)系,依次進行。這樣上的效果實在不佳,學生只是完成任務,應付一下,沒有一點樂趣可言。研究性學習則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法。它強調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家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fā)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積極欲望。同樣的課,有位教師設置了六組不同高度的器械(有山羊、有跳箱)供學生自選,展示了若干種學練方法示意圖。讓學生選一種或組合若干種或自創(chuàng)練習方法進行練習,目標是基本能完成動作。結果全部學生都完成了動作,有些學生還越過了橫箱、縱箱。由此可見,在課堂中,只有當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研究者時,才能淋漓盡致的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應用到實際中來。
二、倡導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
當今社會,競爭精神和有效的人際交往技能是現(xiàn)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都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精神也把樂于合作、善于合作作為重要的基石。合作學習主要通過體育教學中的集體因素和學生之間交流的社會性作用,通過學生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質量,這種教學模式是充分考慮了體育教學中的集體形成和人際交流的規(guī)律性來設計教學過程的。例如在初二⑴班的小組籃球賽時,我將十位男同學分成甲、乙兩組,其中甲組同學的籃球個人技術要高于乙組同學,但我在比賽之前已將一些簡單的籃球戰(zhàn)術配合教給乙組同學。比賽時,乙組的同學配合得當,打的有板有眼,而甲組的同學們就只會各打各的,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傳球。比賽結果很明顯,甲組同學輸了。這時,我問臺下的同學們?yōu)槭裁醇捉M會輸,他們回答說因為缺乏配合。結合這個例子,利用現(xiàn)場教學,我因勢利導地啟發(fā)他們在體育運動和學習中合作的重要性。
三、突破傳統(tǒng),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
研究性學習要適應學習者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和認識規(guī)律,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圍繞學生的探索活動組織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成為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的動機。例如2003年4月12日,我有幸聽了義烏市課改實驗區(qū)陳玲娟老師來我區(qū)上的一節(jié)籃球課,這節(jié)課主要是運球練習,課中,教師引導學生自玩球,要求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編各種運球動作。結果同學們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認真探索,創(chuàng)編了豐富多樣且很實用的運球動作。
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通過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途徑的調整,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
四、適應社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發(fā)展者
適應原來是一個生物學概念,指有機體改變其生理構造和功能以適應環(huán)境、圖謀生存的過程。在社會學中,社會適應是指個體或群體調整自己的行為,使其適應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過程。它有別于生物自我調整以適應自然環(huán)境過程的生物性適應。當今的社會是變革的社會,是一個由半封閉向多元化、高層次發(fā)展的社會。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新的發(fā)展時期,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適應這種變化,與社會相融。使學生學會在體育鍛煉中與他人友好的交往、合作,學會在現(xiàn)代社會中獲取體育與健康知識的途徑與方法,崇尚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例如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加深對社會的觀察、了解和認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出發(fā)考慮問題,體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角色扮演往往不是個人所能完成的,因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群體意識與協(xié)作能力,使學生從角色扮演中體驗人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五、體驗生活,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
體育來源于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是對生活中的一些游戲、娛樂、集會等活動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重新組合和創(chuàng)造加工。體育非常強調運動過程和生活環(huán)境的一體化。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的,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因此,體育教學活動的素材,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或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技能、技術積累,盡可能地利用周邊體育資源條件,增加一些生活體育、娛樂體育和休閑體育類的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情境中,提出有關的常識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獲得愉快的體育活動體驗,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動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與健康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為體育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領域并使終身受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轉換角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自主者
個體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首先依賴于個體自主性的發(fā)揮。在傳統(tǒng)的授受式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其自主性因受到了壓抑而無法真正得到發(fā)揮。在體育研究性學習中,鼓勵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中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空間。這時教師必須轉換角色。
1、教師的教學過程
體育是一門社會化的課程,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的歷史階段對體育教育者有不同的要求。在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指導下,對怎樣進行體育教育,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處身于知識爆炸的21世紀的體育教師,只能是一個與學生平等的、永遠的學習者。我們每個體育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體系、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一方面在于了解新知識、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術,更重要的一方面則在于摸清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機制,認識特點,以學習者的角色去體驗體育學習過程,以學習者的立場來發(fā)現(xiàn)問題,反映問題。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當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
體育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盡可能地表現(xiàn)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核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教師總是以高出學生一等的地位,對學生發(fā)號施令、實施管教,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答案。研究性學習要求體育教師更多的是與學生“平等交流、心心相印”的組織、引導者的角色。即盡可能地啟發(fā)、驅動學生多涉獵、廣積累、多動腦、勤練習。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中介者的角色
教師雖然是知識的擁有者,但他更應該是知識的傳遞者。教師在知識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將學生所需要的最新的知識經過自己的加工傳遞給學生。研究性學習要求體育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幫助學生獲得踏上社會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和社會雙方都滿意。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服務者的角色
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教師是“尊者”、“長者”,是學生心目中令人敬畏的權威,學生只有服從于教師的教育。然而時代發(fā)展到今天,我們體育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此時教師應該是一個服務者。服務的過程充滿艱辛、富有創(chuàng)造性;服務形式是顯隱結合、不易察覺;服務的方式一定要滿足學生內在的體育要求。
【中學體育研究性學習的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大學德育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初探論文05-01
語文研究性學習初探04-30
網絡技術與研究性學習在中學課程的整合初探04-30
中學體育改革初探04-29
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初探04-30
高職體育愉快教法初探論文05-02
小學體育激勵教學初探論文05-02
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質量制約因素初探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