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模板匯總七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
知識技能
1.了解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性的性質(zhì),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zhì)。
2.探究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
過程方法
1.經(jīng)歷探索軸對稱圖形性質(zhì)的過程,進一步體驗軸對稱的特點,發(fā)展空間觀察。
2.探索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培養(yǎng)學生認真探究、積極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對軸對稱圖形性質(zhì)的探索,促使學生對軸對稱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活動與探究的過程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使學生具有一些初步研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軸對稱的性質(zhì)。
2.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
教學難點體驗軸對稱的特征。
教學方法和手段多媒體教學
過程教學內(nèi)容
引入中垂線概念
引出圖形對稱的性質(zhì)第一張幻燈片
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探討了軸對稱圖形,知道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有軸對稱圖形,而使得世界非常美麗。那么我們今天繼續(xù)來研究軸對稱的性質(zhì)。
幻燈片二
1、圖中的對稱點有哪些?
2、點A和A的連線與直線MN有什么樣的關系?
理由?:△ABC與△ABC關于直線MN對稱,點A、B、C分別是點A、B、C的對稱點,設AA交對稱軸MN于點P,將△ABC和△ABC沿MN對折后,點A與A重合,于是有AP=AP,MPA=MPA=90。所以AA、BB和CC與MN除了垂直以外,MN還經(jīng)過線段AA、BB和CC的中點。
我們把經(jīng)過線段中點并且垂直于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定義:經(jīng)過線段的中點并且垂直于這條線段,就叫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也叫中垂線。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shù)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意義;
2.理解根號的意義,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
3.通過本節(jié)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通過學習乘方和開方運算是互為逆運算,體驗各事物間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學難點: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四、教學手段
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ㄒ唬┨釂
1、已知一正方形面積為50平方米,那么它的邊長應為多少?
2、已知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這個數(shù)是多少?
3、一只容積為0。125立方米的正方體容器,它的棱長應為多少?
這些問題的共同特點是:已知乘方的結果,求底數(shù)的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這就是本節(jié)內(nèi)容所要學習的。下面作一個小練習:填空
1、()2=9; 2、()2 =0、25;
3、
5、()2=0、0081
學生在完成此練習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丟掉負數(shù)解,在教學時應注意糾正。
由練習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即為:若x2=a,則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練習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們看到+3與—3均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這樣一道題,填空:
。 )2=—4
學生思考后,得到結論此題無答案。反問學生為什么?因為正數(shù)、0、負數(shù)的平方為非負數(shù)。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負數(shù)是沒有平方根的。下面總結一下平方根的性質(zhì)(可由學生總結,教師整理)。
(三)平方根性質(zhì)
1.一個正數(shù)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shù)。
2.0有一個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
。ㄋ模╅_平方
求一個數(shù)a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的運算。
由練習我們看到+3與—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見平方運算與開平方運算互為逆運算。根據(jù)這種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平方運算來求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與其他運算法則不同之處在于只能對非負數(shù)進行運算,而且正數(shù)的運算結果是兩個。
。ㄎ澹┢椒礁谋硎痉椒
一個正數(shù)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號“ ”表示,a叫做被開方數(shù),2叫做根指數(shù),正數(shù)a的負的平方根用符號“—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來記作 ,其中 讀作“二次根號”, 讀作“二次根號下a”。根指數(shù)為2時,通常將這個2省略不寫,所以正數(shù)a的平方根也可記作“ ”讀作“正、負根號a”。
練習:1.用正確的符號表示下列各數(shù)的平方根:
、26 ②247 ③0。2 ④3 ⑤
解:①26 的平方根是
、247的平方根是
、0。2的平方根是
、3的平方根是
、 的平方根是
由學生說出上式的讀法。
例1。下列各數(shù)的平方根:
。1)81; (2) ; (3) ; (4)0。49
解:(1)∵(±9)2=81,
∴81的平方根為±9。即:
。2)
的平方根是 ,即
。3)
的平方根是 ,即
。4)∵(±0。7)2=0。49,
∴0。49的平方根為±0。7。
小結:讓學生熟悉平方根的概念,掌握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
六、總結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平方根的概念、性質(zhì),以及表示方法,回去后要仔細閱讀教科書,鞏固所學知識。
七、作業(yè)
教材P。127練習1、2、3、4。
八、板書設計
平方根
。ㄒ唬└拍 (四)表示方法 例1
(二)性質(zhì)
。ㄈ╅_平方
探究活動
求平方根近似值的一種方法
求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根的近似值,通常是查表。這里研究一種筆算求法。
例1。求 的值。
解 ∵92102,
兩邊平方并整理得
∵x1為純小數(shù)。
18x1≈16,解得x1≈0。9,
便可依次得到精確度
為0。01,0。001,……的近似值,如:
兩邊平方,舍去x2得19.8x2≈—1.0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理解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 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綜合運用。
3、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學難點:
高次指數(shù)的轉(zhuǎn)化,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案例:
我們數(shù)學組的觀課議課主題:
1、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
2、如何使學困生能積極參與課堂交流。
在精心備課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
1、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___,如何用語言描述?把上述公式反過來就得到_____,如何用語言描述?
2、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嗎?若能,請寫出分解過程,若不能,說出為什么?
、-x2+y2 ②-x2-y2 ③4-9x2
、 (x+y)2-(x-y)2 ⑤ a4-b4
3、試總結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是什么?
4、仿照例4的分析及旁白你能把x3y-xy因式分解嗎?
5、試總結因式分解的步驟是什么?
師巡回指導,生自主探究后交流合作。
生交流熱情很高,但把全部問題分析完已用了30分鐘。
生展示自學成果。
生1: -x2+y2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y+x)(y-x)
生2: -x2+y2=-(x2-y2)=-(x+y)(x-y)
師: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但第二種方法提出負號后,一定要注意括號里的各項要變號。
生3:4-9x2 也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2+9x)(2-9x)
生4:不對,應分解為(2+3x)(2-3x),要運用平方差公式必須化為兩個數(shù)或整式的平方差的形式。
生5: a4-b4可分解為(a2+b2)(a2-b2)
生6:不對,a2-b2 還能繼續(xù)分解為a+b)(a-b)
師:大家爭論的很好,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必須化為兩個數(shù)或兩個整式的平方的差的形式,另因式分解必須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為止!
反思:這節(jié)課我備課比較認真,自學提示的設計也動了一番腦筋,為讓學生順利得出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我設計了問題2,為讓學生能更容易總結因式分解的步驟,我又設計了問題4,自認為,本節(jié)課一定會上的.非常成功,學生的交流、合作,自學展示一定會很精彩,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本節(jié)課沒有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練習很少,作業(yè)有很大一部分同學不能獨立完成,反思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 我在備課時,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問題2中的③、④、⑤ 多數(shù)學生剛預習后不能熟練解答,導致在小組交流時,多數(shù)學生都在交流這幾題該怎樣分解,耽誤了寶貴的時間,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導致難點、重點不突出,若能把問題2改為:
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嗎?為什么?可能效果會更好。
(2) 教師備課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層次,能力水平,真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安排習題要循序漸進,切莫過于心急,過分追求課堂容量、習題類型全等等,例如在問題2的設計時可寫一些簡單的,像④、⑤ 可到練習時再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強調(diào)、歸納,效果也可能會更好。
我及時調(diào)整了自學提示的內(nèi)容,在另一個班也上了這節(jié)課。果然,學生的討論有了重點,很快(大約10分鐘)便合作得出了結論,課堂氣氛非;钴S,練習量大,準確率高,但隨之我又發(fā)現(xiàn)我在處理課后練習時有點不能應對自如。例如:師:下面我們把課后練習做一下,話音剛落,大家紛紛拿著本到我面前批改。師:都完了?生:全完了。我很興奮。來:“我們再做幾題試試!鄙珠_始緊張地練習……下課后,無意間發(fā)現(xiàn)竟還有好幾個同學課后題沒做。原因是預習時不會,上課又沒時間,還有幾位同學練習題竟然有誤,也沒改正,原因是上課慌著展示自己,沒顧上改……?磥,以后上課不能單聽學生的齊答,要發(fā)揮組長的職責,注重過關落實。給學生一點機動時間,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機會釋疑,練習不在于多,要注意融會貫通,會舉一反三。
確實,“學海無涯,教海無邊”。我們備課再認真,預設再周全,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仍然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會一直探索、努力,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更新教育觀念,直到永遠……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俳(jīng)歷探索整式除法運算法則的過程,會進行簡單的整式除法運算(只要求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并且結果都是整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集體協(xié)作的能力。
、诶斫庹匠ǖ乃憷,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整式除法的運算法則及其運用。
難點:整式除法的運算法則的推導和理解,尤其是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
教學準備
卡片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情境引入
教科書第161頁問題:木星的質(zhì)量約為1。90×1024噸,地球的質(zhì)量約為5。98×1021噸,你知道木星的`質(zhì)量約為地球質(zhì)量的多少倍嗎?
重點研究算式(1。90×1024)÷(5。98×1021)怎樣進行計算,目的是給出下面兩個單項式相除的模型。
注:教科書從實際問題引入單項式的除法運算,學生在探索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將自然地體會到學習單項式的除法運算的必要性,了解數(shù)學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同時再次經(jīng)歷感受較大數(shù)據(jù)的過程。
探究新知
。1)計算(1。90×1024)÷(5。98×1021),說說你計算的根據(jù)是什么?
。2)你能利用(1)中的方法計算下列各式嗎?
8a3÷2a;6x3y÷3xy;12a3b2x3÷3ab2。
。3)你能根據(jù)(2)說說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嗎?
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系數(shù)、同底數(shù)冪的底數(shù)和指數(shù)發(fā)生的變化,并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單項式的除法法則的推導,應按從具體到一般的步驟進行。探究活動的安排,是使學生通過對具體的特例的計算,歸納出單項式的除法運算性質(zhì),并能運用乘除互逆的關系加以說明,也可類比分數(shù)的約分進行。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化歸、符號演算等代數(shù)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重視算理算法的滲透是新課標所強調(diào)的。
歸納法則
單項式相除,把系數(shù)與同底數(shù)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注:通過總結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養(yǎng)成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應用新知
例2計算:
。1)28x4y2÷7x3y;
。2)—5a5b3c÷15a4b。
首先指明28x4y2與7x3y分別是被除式與除式,在這兒省去了括號。對本例可以采用學生口述,教師板書的形式完成。口述和板書都應注意展示法則的應用,計算過程要詳盡,使學生盡快熟悉法則。
注: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既要對系數(shù)進行運算,又要對相同字母進行指數(shù)運算,同時對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含有的冪要加以注意,這些對剛剛接觸整式除法的學生來講,難免會出現(xiàn)照看不全的情況,所以更應督促學生細心解答問題。
鞏固新知教科書第162頁練習1及練習2。
學生自己嘗試完成計算題,同桌交流。
注:在獨立解題和同伴的相互交流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法則、掌握法則,印象更為深刻,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
作業(yè)
1。必做題:教科書第164頁習題15。3第1題;第2題。
2。選做題:教科書第164頁習題15。3第8題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5
課題:一元二次方程實數(shù)根錯例剖析課
【教學目的】 精選學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關問題時出現(xiàn)的典型錯例加以剖析,幫助學生找出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方法,使學生在解題時少犯錯誤,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課前練習】
1、關于x的方程ax2+bx+c=0,當a_____時,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當 a_____時,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別式△=_______,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當△________時,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
【典型例題】
例1 下列方程中兩實數(shù)根之和為2的方程是()
(A) x2+2x+3=0 (B) x2-2x+3=0 (c) x2-2x-3=0 (D) x2+2x+3=0
錯答: B
正解: C
錯因剖析: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得x1+x2=2,極易誤選B,又考慮到方程有實數(shù)根,故由△可知,方程B無實數(shù)根,方程C合適。
例2 若關于x的方程x2+2(k+2)x+k2=0 兩個實數(shù)根之和大于-4,則k的取值范圍是( )
(A) k>-1 (B) k<0 (c) -1< k<0 (D) -1≤k<0
錯解 :B
正解:D
錯因剖析:漏掉了方程有實數(shù)根的前提是△≥0
例3(20xx廣西中考題) 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2k)x2-2 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求k的取值范圍。
錯解: 由△=(-2 )2-4(1-2k)(-1) =-4k+8>0得 k<2又∵k+1≥0∴k≥ -1。即 k的取值范圍是 -1≤k<2
錯因剖析:漏掉了二次項系數(shù)1-2k≠0這個前提。事實上,當1-2k=0即k= 時,原方程變?yōu)橐淮畏匠蹋豢赡苡袃蓚實根。
正解: -1≤k<2且k≠
例4 (20xx山東太原中考題) 已知x1,x2是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的兩個實數(shù)根,當x12+x22=15時,求m的值。
錯解: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得
x1+x2= -(2m+1), x1x2=m2+1,
∵x12+x22=(x1+x2)2-2 x1x2
=[-(2m+1)]2-2(m2+1)
。2 m2+4 m-1
又∵ x12+x22=15
∴ 2 m2+4 m-1=15
∴ m1 = -4 m2 = 2
錯因剖析:漏掉了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實根的前提條件是判別式△≥0。因為當m = -4時,方程為x2-7x+17=0,此時△=(-7)2-4×17×1= -19<0,方程無實數(shù)根,不符合題意。
正解:m = 2
例5 若關于 x的方程(m2-1)x2-2 (m+2)x+1=0有實數(shù)根,求m的取值范圍。
錯解:△=[-2(m+2)]2-4(m2-1) =16 m+20
∵ △≥0
∴ 16 m+20≥0,
∴ m≥ -5/4
又 ∵ m2-1≠0,
∴ m≠±1
∴ m的取值范圍是m≠±1且m≥ -
錯因剖析:此題只說(m2-1)x2-2 (m+2)x+1=0是關于未知數(shù)x的方程,而未限定方程的次數(shù),所以在解題時就必須考慮m2-1=0和m2-1≠0兩種情況。當m2-1=0時,即m=±1時,方程變?yōu)橐辉淮畏匠,仍有實?shù)根。
正解:m的取值范圍是m≥-
例6 已知二次方程x2+3 x+a=0有整數(shù)根,a是非負數(shù),求方程的整數(shù)根。
錯解:∵方程有整數(shù)根,
∴△=9-4a>0,則a<2.25
又∵a是非負數(shù),∴a=1或a=2
令a=1,則x= -3± ,舍去;令a=2,則x1= -1、 x2= -2
∴方程的整數(shù)根是x1= -1, x2= -2
錯因剖析:概念模糊。非負整數(shù)應包括零和正整數(shù)。上面答案僅是一部分,當a=0時,還可以求出方程的另兩個整數(shù)根,x3=0, x4= -3
正解:方程的整數(shù)根是x1= -1, x2= -2 , x3=0, x4= -3
【練習】
練習1、(01濟南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k2x2+(2k-1)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x1、x2。
。1)求k的取值范圍;
。2)是否存在實數(shù)k,使方程的兩實數(shù)根互為相反數(shù)?如果存在,求出k的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根據(jù)題意,得△=(2k-1)2-4 k2>0 解得k<
∴當k< 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2)存在。
如果方程的兩實數(shù)根x1、x2互為相反數(shù),則x1+ x2=- =0,得k= 。經(jīng)檢驗k= 是方程- 的解。
∴當k= 時,方程的兩實數(shù)根x1、x2互為相反數(shù)。
讀了上面的解題過程,請判斷是否有錯誤?如果有,請指出錯誤之處,并直接寫出正確答案。
解:上面解法錯在如下兩個方面:
。1)漏掉k≠0,正確答案為:當k< 時且k≠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2)k= 。不滿足△>0,正確答案為:不存在實數(shù)k,使方程的兩實數(shù)根互為相反數(shù)
練習2(02廣州市)當a取什么值時,關于未知數(shù)x的方程ax2+4x-1=0只有正實數(shù)根 ?
解:(1)當a=0時,方程為4x-1=0,∴x=
。2)當a≠0時,∵△=16+4a≥0 ∴a≥ -4
∴當a≥ -4且a≠0時,方程有實數(shù)根。
又因為方程只有正實數(shù)根,設為x1,x2,則:
x1+x2=- >0 ;
x1. x2=- >0 解得 :a<0
綜上所述,當a=0、a≥ -4、a<0時,即當-4≤a≤0時,原方程只有正實數(shù)根。
【小結】
以上數(shù)例,說明我們在求解有關二次方程的問題時,往往急于尋求結論而忽視了實數(shù)根的存在與“△”之間的.關系。
1、運用根的判別式時,若二次項系數(shù)為字母,要注意字母不為零的條件。
2、運用根與系數(shù)關系時,△≥0是前提條件。
3、條件多面時(如例5、例6)考慮要周全。
【布置作業(yè)】
1、當m為何值時,關于x的方程x2+2(m-1)x+ m2-9=0有兩個正根?
2、已知,關于x的方程mx2-2(m+2)x+ m+5=0(m≠0)沒有實數(shù)根。
求證:關于x的方程
。╩-5)x2-2(m+2)x + m=0一定有一個或兩個實數(shù)根。
考題匯編
1、(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設x1、 x2是方程x2-5x+3=0的兩個根,不解方程,利用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求(x1-x2)2的值。
2、(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x+m-1=0
(1)若方程的一個根為1,求m的值。
。2)m=5時,原方程是否有實數(shù)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實數(shù)根;如果沒有,請說明理由。
3、(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m-2)x+ m2=0有兩個實數(shù)根,且兩根的平方和比兩根的積大33,求m的值。
4、(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x1、x2為方程x2+px+q=0的兩個根,且x1+x2=6,x12+x22=20,求p和q的值。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有理式的概念;
2.使學生能夠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3.通過類比分數(shù)研究分式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運用類比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類比方法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之間是普遍聯(lián)系又是變化發(fā)展的辨證觀點的再認識.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和難點 明確分式的分母不為零.
2.疑點及解決辦法 通過類比分數(shù)的意義,加強對分式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前面所研究的因式分解問題是把整式分解成若干個因式的積的問題,但若有如下問題:某同學分鐘做了60個仰臥起坐,每分鐘做多少個?可表示為,問,這是不是整式?請一位同學給它試命名,并說一說怎樣想到的?(學生有過分數(shù)的經(jīng)驗,可猜想到分式)
【新課】
1.分式的定義
(1)由學生分組討論分式的定義,對于“兩個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錯誤,由學生舉反例一一加以糾正,得到結論:
用、表示兩個整式,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叫做分式的分子,叫做分式的分母.
(2)由學生舉幾個分式的例子.
(3)學生小結分式的概念中應注意的問題.
、俜帜钢泻凶帜.
、谌缤謹(shù)一樣,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
(4)問:何時分式的值為零?[以(2)中學生舉出的分式為例進行討論]
2.有理式的分類
請學生類比有理數(shù)的分類為有理式分類:
例1 當取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1);
解:由分母得.
∴當時,原分式有意義.
(2);
解:由分母得.
∴當時,原分式有意義.
(3);
解:∵恒成立,
∴取一切實數(shù)時,原分式都有意義.
(4).
解:由分母得.
∴當且時,原分式有意義.
思考:若把題目要求改為:“當取何值時下列分式無意義?”該怎樣做?
例2 當取何值時,下列分式的值為零?
(1);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母.
∴當時,原分式值為零.
小結:若使分式的值為零,需滿足兩個條件:①分子值等于零;②分母值不等于零.
(2);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母,分式無意義.
當時,分母.
∴當時,原分式值為零.
(3);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母.
當時,分母.
∴當或時,原分式值都為零.
(4).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式無意義.
∴沒有使原分式的值為零的的值,即原分式值不可能為零.
(四)總結、擴展
1.分式與分數(shù)的區(qū)別.
2.分式何時有意義?
3.分式何時值為零?
(五)隨堂練習
1.填空題:
(1)當時,分式的值為零
(2)當時,分式的值為零
(3)當時,分式的值為零
2.教材P55中1、2、3.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56中A組3、4;B組(1)、(2)、(3).
九、板書設計
課題 例1
1.定義例2
2.有理式分類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掌握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及其推論;
2. 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類, 會按角的大小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3.通過對三角形分類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數(shù)學分類的基本思想,并會用方程思想去解決一些圖形中求角的問題。
4.通過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的證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
5. 通過對定理及推論的分析與討論,發(fā)展學生的求同和求異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與轉(zhuǎn)化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及其推論。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的證明
教學用具:
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
互動式,談話法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引入
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發(fā)現(xiàn)新知識創(chuàng)造一個最佳的心理和認知環(huán)境。
問題1 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我們已經(jīng)明確了,而且利用上述關系解決了一些幾何問題,那么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有何關系呢?
問題2 你能用幾何推理來論證得到的關系嗎?
對于問題1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回答出來(小學學過的),問題2學生會感到困難,因為這個證明需添加輔助線,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的新知識―――“輔助線 ”。教師可以趁機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板書課題)
新課引入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本節(jié)課從舊知識切入,特別是從知識體系考慮引入,“學習了三角形邊的關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關系怎樣呢?”使學生感覺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自然合理。
2、設問質(zhì)疑,探究嘗試
(1)求證: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
讓學生剪一個三角形,并把它的三個內(nèi)角分別剪下來,再拼成一個平面圖形。這里教師設計了電腦動畫顯示具體情景。然后,圍繞問題設計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問題1 觀察:三個內(nèi)角拼成了一個
什么角?問題2 此實驗給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把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之和轉(zhuǎn)化為一個平角)
問題3 由圖中AB與CD的關系,啟發(fā)我們畫一條什么樣的`線,作為解決問題的橋梁?
其中問題2是解決本題的關鍵,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對于問題3學生經(jīng)過思考會畫出此線的。這里教師要重點講解“輔助線”的有關知識。比如:為什么要畫這條線?畫這條線有什么作用?要讓學生知道“輔助線”是以后解決幾何問題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條件;恰當轉(zhuǎn)化條件;恰當轉(zhuǎn)化結論;充分提示題目中各元素間的一些不明顯的關系,達到化難為易解決問題的目的。
(2)通過類比“三角形按邊分類”,三角形按角怎樣分類呢?
學生回答后,電腦顯示圖表。
(3)三角形中三個內(nèi)角之和為定值
,那么對三角形的其它角還有哪些特殊的關系呢?問題1 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與其它兩個銳角有何關系?
問題2 三角形一個外角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有何關系?
問題3 三角形一個外角與其中的一個不相鄰內(nèi)角有何關系?
其中問題1學生很容易得出,提出問題2之后,先給出三角形外角的定義,然后讓學生經(jīng)過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并書寫證明過程。
這樣安排的目的有三點:第一,理解定理之后的延伸――推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二,模仿定理的證明書寫格式,加強學生書寫能力。第三,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3、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關系的定理及推論
引導學生分析并嚴格書寫解題過程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有關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全套10-03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09-0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03-05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3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薦】02-0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熱】01-20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推薦】01-20
【薦】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7
【精】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01-21
【推薦】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