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反思
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一種所有為師者均應遵守的行業(yè)規(guī)范,行為準則,
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反思
。這種約定俗成的理解也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認識,盡管不很規(guī)范、嚴密,是一種樸素的解說,但卻是為大多數人所認同的。一、教師必須具有更高尚的職業(yè)道德。
為什么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首先是由教師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
韓愈在《師說》中曾給教師下過這樣的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是說教師應具有淵博的知識,而同時教師不但要“通其業(yè)”,還要“成就其道德”,也就是說,教師還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春秋戰(zhàn)國之際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翟也說過這樣的兩句話:“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他認為教師要有學識,但更要有德行,品德行為是根本。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說:“教師要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是教學問的;一種為是人師,是教行為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不但要有學問,更要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因為我們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的師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身身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具有怎樣的道德品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藤野先生是魯迅日本老師,教魯迅的時間并不長,而且教的是醫(yī)學知識,對魯迅后來搞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說沒有多大用處,但魯迅終生懷念和感激這位醫(yī)學老師,并不是因為他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偉大創(chuàng)舉,也不是他在教學中有什么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造,而是藤野先生那正直的品格、嚴謹的治學、親切的態(tài)度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說,教師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起到家庭和父母無法代替的`作用。
其次,從教師的工作對象看,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青少年學生,青少年正處于一生中長知識、長身體和形成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很大,從“孟母三遷”這典故中我們就可以清楚這一點。相傳孟子年幼時,住處附近有一片墓地,孟子嬉游玩耍也常到墓地去,說的也多是“墓間之事”。孟子擔心兒子這樣下去會碌碌無為,于是就遷居到街市附近。孟子又常到街市上游玩,接觸一些做生意的人,嘴里說的又多是“街賣之事”。孟母見兒子還是不思學業(yè),隨后又遷居到一座學堂旁,孟子常到學堂接觸先生和書生,自然也就模仿著讀起書來了,孟母見兒子再也不到處玩耍,一心鉆研學業(yè),十分高興,她對孟子說:”這個地方我們可以久住了。”這個典故說明了周圍的人或事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青少年學生模仿力強,接受能力快,但認識能力差,所以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這首先就要求教師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不僅會引起學生注意,而且會使學生受到熏陶,并競相效仿。學生最聽老師的話,作為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在家里常不聽父母的話,可老師的話卻言聽計從,也就是說,老師的話在學生心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說作為一名稱職的教師,除了要教好書以外,還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影響、教育學生,
資料共享平臺
《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反思》(http://m.lotusphilosophies.com)。先有道德高尚的教師,然后才有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二、教師怎樣才能具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
首先,教師必須獻身教育,教書育人,誨人不倦。
師德要求每一個教師都要熱愛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在本職崗位上忘我工作,要樹立終生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職業(yè)道德,那么怎樣才能現出熱愛人民教育事業(yè)來呢?那么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要防止只熱愛個別尖子、只育個別高材生的傾向,要有育全體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思想,而教師能否真心實意地面向全體學生,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怎樣對待后進生的問題。后進生能否成材?俗話說就是“歪脖子樹”有“歪脖子樹”的特長。從歷史上,曾一度被視為“差等生”的“歪才”,最終卻成為杰出人物的不乏其人:達爾文、居里、拿破侖、拜侖、海涅、愛因斯坦等這些偉人,都曾被視為難成器的”差等生。象海涅這樣一位德國大詩人,曾被老師斥為“對于詩一竅不通的德國山溝里出來的野蠻人”;象拿破侖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軍事家,在巴黎軍事學校學習時成績只得過42名。這都說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長往往可以成就大才。我們不能忽視對中下等生的培養(yǎng)和教育。當然重視高材生、培養(yǎng)尖子生是我們教育教學中心任務,而在培養(yǎng)優(yōu)秀生、尖子生的同時,也應注重對中下等生的教育。也就是說,作為一名教師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不拘一格育人才,要因材施教。對優(yōu)秀學生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其發(fā)揚創(chuàng)造精神,對“ ”要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對“歪才”要象“病梅”那樣加以扶正,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之成為“正才”。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學生全面負責的精神。
對學生負責不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誨人不倦。誨人不倦為我國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提出的。教師對學生誨人不倦,首先要深入切實地了解學生,要知人知心,俗話說:“種花需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當一名好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熟悉學生,不只是“識其人”,而且還要“知其心”。對學生誨人不倦,還要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不能急于求成,簡單從事。“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風細雨,滋潤禾苗成長。教育學生也是這樣,需要潛移默化,堅持不懈。
其次,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師者,人之楷模也。”正人先正己。每一位教師只有自己的言行成為學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學活動預期的滿意效果。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育工作根據教書育人的宗旨對教師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集中體現。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懷寬廣,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鬃右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對老師既“聽其言”,也“觀其行”,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