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山》教學反思范文
這學期我有幸參加了青云譜區(qū)“青云杯”教學比賽。從抽到課題感覺手足無措,到一次又一次的磨課,聽取專家的意見,讓我對這篇課文的脈絡漸漸清晰起來,心中對上這節(jié)課有了一個大致的框架。
《新課程標準》中對三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句段。
《五花山》這篇課文五個自然段,層次清楚,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結尾回扣課題,中間分春、夏、秋季節(jié)描寫。三個段落都是先總寫顏色,再通過“看到的,聯(lián)想到的”具體描述,但聯(lián)想具體在高段才涉及,《月光曲》一文就是重點品評聯(lián)想。要突出三年級學段特點,最后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本語言之美;在朗讀中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五花山顏色豐富之美,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xiàn);學習先寫看到的,后寫想到的寫段方法,并仿寫片段;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fā)熱愛大自然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 品讀關鍵詞句,在朗讀中感悟五花山之美。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xiàn),學習先寫看到的,后寫想到的寫段方法,并仿寫片段。
教學第四自然段時,重點在朗讀,通過學生讀,老師范讀,師生合作讀,理解朗讀,配樂朗讀和積累背誦,在反復朗讀中感受五花山秋天之美,學會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結合起來寫,使原本普通的景色變得靈動豐富起來,讓讀者身臨其境,仿佛看到了那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在前幾次試講時,我讓學生自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輪讀,讀的形式多,次數多,但只停留在了表面,我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不知道如何通過評價去指導學生的朗讀。學生沒有投入進去,不能很好地去體會,感受課文帶給我們的語言美!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庇纱丝梢,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
因此在最后上課前,我反復的斟琢老師的評價語言,怎樣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和領悟,真正的知道如何朗讀。
描寫“杏黃色”的這一句,我?guī)蛯W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同學閉上眼睛想象,“你現(xiàn)在就來到了這片杏黃色的樹林,滿樹杏黃的葉子,這一片像杏,那一片像梨,滿樹的葉子就像是掛滿了熟透的杏和梨”!澳憧吹搅诉@片杏黃色的樹林嗎?”讓學生在朗讀中把畫面感讀出來,讓學生體會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人們的心情無比的喜悅,讀這一句時,就要讀出高興,喜悅之情來。
描寫“火紅色”這一句,我對同學們說:讓我們試著把這片火紅的樹林讀活起來!
描寫“紫紅紫紅”這一句,我讓學生重點理解“紫紅紫紅”,一個紫紅不夠,還得兩個紫紅。
描寫“金黃色”時,我讓學生通過朗讀給我們帶來溫暖的感覺,抓住“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不是一絲絲陽光,也不是許多的陽光,而是“所有的”陽光。
通過對這些句子的品讀,我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悟,讀中去品。讓學生從讀中去感悟文本帶給我們的那種自然美。學生讀的`也是津津有味。
但是整堂課的教學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幾次試教,都超時了,因為學生沒有充分讀書,要在一節(jié)課里完成這些教學任務,難;仿寫,學生語言貧乏。而正式賽課的班級,和我配合得非常順,幾乎一問就到位,很快就順利地走完教程,發(fā)現(xiàn)還有7分鐘。其實課堂有許多生成的資源,我都沒有加以利用?倱慕虒W設計完不成,擔心超出備課設計,自己無法駕馭。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沒有順學而導。
2、如檢測學生詞語的朗讀情況,第一位就讀的非常正確,我就沒有再進行教學了。也許正好叫到一位好學生,但她的預習情況不能代表全體。這里的檢測還可以請一組同學輪讀詞語,大家都讀對了,才能判斷,所以最少都要檢查2、3位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3、再如“梳理文脈”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再有個學生“自讀各段,畫出這段寫了什么?”的學生學習過程再交流,更務實。
4、“品讀第四自然段”這一過程,八次朗讀,后六次朗讀的細節(jié)就程式化了,沒有融入教學,不扎實。
5、另作為語文老師,普通話一直是我的硬傷。
雖然從教十多年,但這是第一次參加比賽,結果也不令人滿意。課后想想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其實本來可以這樣可以那樣,但過了就沒有機會了,要珍惜。另指導朗讀也一直是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很困惑很棘手的地方,通過這次的比賽,讓我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方面也學到了一點。
【《五花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花山》的教學反思03-24
五花山-設計07-31
《春到梅花山》的課文教學反思10-11
《春到梅花山》語文教學反思05-25
五花山之行作文03-14
小學語文《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范文05-24
五花山讀后感01-10
教學反思五則06-30
教學反思五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