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篩秋品味散文
秋深了,北方已經(jīng)聽到了冬天要急于登場的腳步聲,場場秋雨伴生了陣陣寒意,瑟瑟秋風吹落了片片黃葉。難得天氣晴好,驅(qū)車一路向北徑直鉆進了大山的懷抱。這是刻意截選的一條國道、縣道、鄉(xiāng)道、村路組合的線路。這一路,人少車稀歸真意濃,這一路,感悟深秋野趣盎然,這一路,擦著壩上的邊兒,挨著京城的地兒,穿行環(huán)繞曲徑通幽,深秋大美別有洞天,篩選秋意品咂滋味。
群山四季各有不同,嚴冬裸露春綴綠,夏季蔥蘢秋五彩,返還裸露白雪皚。此時的大山遮遮掩掩,一塊露出的山體,一縷林木的鏤空,一角翹起的山巖,雄渾本色已經(jīng)初露端倪。秋還在彰顯,這一山野山杏樹葉紅得發(fā)紫,那一坡樺樹林葉子黃的奪目,這一溝蒼松翠柏沉淀出墨綠,那一壑野山榛早早落葉灰黑朦朧,更有那爬山虎、紅櫨、楓樹,葉片紅的像燃燒的火,在叢林間迷情地跳耀。大山承載潤澤著附著在身上的一切,貧瘠的巖隙表土在默默地付出,它深情地看著春綠秋黃,感悟著季節(jié)的雨雪風霜。秋盡了,大山是威嚴的,它要裸露身姿了。蕭瑟的秋風,有些無情地摘取著色彩,輪回著冬季的本源。仰望群山層林盡染,高處不勝寒,巍莽的群峰已經(jīng)裸露出青黛的山巒。
前方盆地峽谷豁然開朗,一座橫亙的大山亮相如屏,巍峨延綿十幾公里,它直上直下通體泛紅,在群山中分外搶眼。大山的頂端鑲嵌著一層明顯的白色豎向紋理,紋理順著山勢起伏,有時點綴在山峰的最高處如同積雪,對于整體泛紅的大山來說,恰似圍上了一條飄逸的白圍巾。待走近,山腳的土質(zhì)暗紅,越往上顏色越深,整座山體呈現(xiàn)出北方少見的鍺紅色。仰視山體如刀切斧劈懸?guī)r萬丈,絲土無存少有縫隙,只是在峰頂傲然長著幾株說不出名的樹嫣然插花。難得在山體的邊緣有些許幾何形縫隙,這些縫隙有的長著草,有的長著灌木,灌木中竟然還有鷹巢,一只翱翔降落的鷹印證了這個問題。
紅色的山體橫向紋理清晰,無數(shù)的豎槽切斷了紋理形成細碎的方格,把時光水蝕的印記牢牢雕刻在表面。毫無疑問這座大山屬丹霞地貌,山勢清奇沉穩(wěn)脫俗,一座洞府掛在山半令人稱奇,趨步探看‘朝陽洞’便是觀號。正可謂,天下名山僧占多,仙山秀水道家場。
高山之上峰巒之巔,長城如巨龍在其上盤旋。這是一段野長城,只是萬里長城中的一段。順著荊棘叢生的崎嶇山路攀上,高山仰止的感覺頓生,近了,長城巨大的條石基座已經(jīng)與山體溶合,它整體發(fā)黃、部分扭曲、局部呲咧;砌在條石上面的青磚斑駁、短缺、凹陷;再往其上敵樓、垛口、殘垣。從一個豁口爬上長城,甬道上的積土近半米厚,上面長著旺盛的茅草,還有山荊櫟樹,一段較為平整的地界被人種上玉米,其長勢比山下大田里好的多。
鉆進一座搖搖欲墜的敵樓,里面拱券相連、視野通透,從殘缺的垛口向前方望去群山云霧繚繞,尖峰如懸浮在云海中的島嶼。以腳下的長城為界,南側(cè)是京城地界,北側(cè)是河北地域,再往北不遠就是聞名于世的承德避暑山莊。
華夏自中原發(fā)祥,從始至終受到北方民族的襲擾。自秦代修長城防御算起歷代盡有擴建修葺,尤其到了明代擴修更甚。有人調(diào)侃明朝朱(豬)姓,修長城如壘圈(juan),到頭來還是圈(quan)住自己讓草原鐵騎入主中原。清朝的君主似乎從歷史及儒家的經(jīng)典中明白了‘心治’的道理,在避暑山莊修建了外八廟籠絡人心,看來效果不錯。
長城是抵御外虜?shù)膫ゴ蠼ㄖ,抵御外虜(shù)娜司褪敲褡逵⑿。如今華夏大一統(tǒng)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不由臆想,分分合合改朝換代,民族英雄的出處也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古往今來歷史就這樣寫的,姑且不論也罷。
殘長城繼續(xù)懸在天際,烽火硝煙旌旗吶喊已成歷史云煙,但它依然屹立。
山上是林木,山下是灌木,山坡是草芥,除了干拉拉的石頭山與深溝大壑,即使再貧瘠的土地人們都種上了莊稼;氖彽拇笊缴钐幙偰苷业酱迩f的身影,貧瘠閉塞的地方總能看到勞作的人們,土地被充分利用著。不少行洪的河道中壘砌著‘農(nóng)業(yè)學大寨’時期的梯田,巴掌大的山坡上也種植著作物。村莊周邊的莊稼依次在收割,這片還豎著,那片倒伏了,成捆的谷子勻稱的碼放在地里,干透了刷刷帶響的玉米秸稈還站在田里;茬子地、黃土地、倒伏的、站著的都是黃色;淺黃、深黃、橙黃、逐漸融為了大地的土黃。
沿村的小路邊上經(jīng)常能看到曬太陽的老頭兒老婆兒,他們看守著成心放到路中央的谷穗兒,恨不能每輛經(jīng)過的車輪都在上面碾壓。映入眼簾的小山村常常是新舊結(jié)合的房子,倒塌的房屋、破敗的小廟,塌陷的門樓往往是主體。
一兩頭牛,三五只羊,狂吠的狗,散養(yǎng)的雞,散架的碾盤點綴著小村,新建的現(xiàn)代化雞舍,圍欄散養(yǎng)的香豬,山泉水廠,悄悄的藏匿在大山深處。山里人出去打工了,山外人進來開發(fā)了,人們交換著生存的場地,誰也不打擾誰相安無事的存在著。
幾聲撕裂的嚎哭聲傳來,山村里的一位老者逝去了。為數(shù)不多的送葬人群抬著棺木踏著飄落的紙錢兒蹣跚走向大山深處。一位村民講,老人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沒見過火車,他見過燒村里房屋的日本鬼子。年輕人都出去了,這次抬棺的人還是從鄰村請來的,哎……
一股涓涓溪流在峽谷最低的柔軟處流淌,莊稼收割后露出了它曲美的身形。水邊鑲著綠油油的草,稍寬的地方長著叢叢蘆葦和蒲草,灰白色的葦絮毛茸茸的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朦朧,褐黃色的蒲棒也呲咧了肚皮露出了白乎乎的內(nèi)瓤。小溪在峽谷間蜿蜒,忽而貼邊,忽而居中,忽而又鉆進遠處未倒伏的那片莊稼地里不見了身影。再向前,它流出了柔軟的低洼,來到了亂石灘,舒心的發(fā)出嘩嘩地聲響。
河石伴著小溪,小溪摩擦著河石,經(jīng)年累月河石被磨礪的圓頭虎腦。也許是水太淺的緣故,小溪泛著浪花,在河石間顛簸前行。漸漸地前方出現(xiàn)了一汪清澈藏在峽谷之間,水映青山倒影,青山攔阻水流,幾許清潭水洼,跌宕水流奔騰,一座橫亙的水壩在峽谷中顯現(xiàn)。想起來了,這溪流的上游也有一座水壩,名字叫云州水庫,這溪流正是水庫下泄的流經(jīng)。雖說這溪流不大,一旦接到指令溪流就會水寬流急,向京城方面補水,潤澤京城水系保障水源供應。
看著晚秋還在水邊開放的小黃花,看著這涓涓細流,看著青山攔截形成的水壩,一盤水系的大‘棋’就在這溪流的‘卒’步當中。在水邊靜靜的小憩,向正在發(fā)出聲響的小溪送上深情的飛吻致意。
一座古寺在山口立著毫不張揚的牌樓,稍不留意就會驅(qū)車而過,但還是發(fā)現(xiàn)了它,看到就是緣分,向著大谷深幽探尋。
小徑崎嶇扶搖直上,彎彎拐拐層層疊疊,溝溝紅葉壑壑緋紅,塔尖初現(xiàn)梵音渺渺。最驚奇的是山門起始處,一座孤山妙似塔形,人為在最高處鑲嵌了圓形塔頂,山似一座塔塔是一座山,惟妙惟肖赫然天成。借轉(zhuǎn)一條小徑攀上層層臺階,‘祖師塔’的導向標繼續(xù)指向山巔。終在山坡密林間拜謁了祖師塔,塔上的銘文記載了時間的刻度,大師圓寂在明朝年間。尋另路回轉(zhuǎn)下山一處塔林再現(xiàn),清同治年間兩位高僧圓寂,近代圓寂主持的磚塔在一旁陪伴。塔乃浮屠,高僧安眠之所,冉冉六百余年,相傳存今就是一大功德。
回旋后,緩行緩步瞻拜了大雄寶殿的藥師、釋迦、阿彌陀佛橫三世佛,還拜訪了觀音殿、地藏殿、財神殿,亦步亦趨的走出了天王殿,以地勢高低完成了進香拜佛的巡禮。
信仰是永存的,存在就是道理,在這偏僻的山溝,在這荒郊野嶺,從重塑的金身可以看出,信仰還在發(fā)揚光大著。我們這個民族向來是包容的,西來的佛教、本土的道教、承襲的儒教歷來相輔相成,三教合一的殿堂供奉也不乏其例。這一路天主教堂的十字架也時不時的矗立在山村中央,龍王廟、土地廟往往占據(jù)了村莊山坡最好的位置,這些貼近于百姓生活的小神靈往往更能得到百姓的信賴。
一座山,一溪水,晚秋霜葉紅于花,一座廟,一村莊,深山處處有人家。
【篩秋品味散文】相關文章:
品味憂傷美經(jīng)典散文04-27
秋的品讀的散文04-28
秋情感散文04-26
報秋散文04-27
秋雪的散文04-27
窗外的秋散文04-27
探秋的散文04-28
品味幸福的抒情散文04-27
品味白粥散文隨筆04-27
品味牽掛抒情散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