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記》讀后感 推薦度:
- 桃花源記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桃花源記讀后感15篇(精選)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記讀后感1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東晉孝武帝時,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yè),他沿著小溪劃船前行,忽然看見了桃花林,“中無雜樹,落英殯紛”。漁人感到驚異,往前走到桃林盡頭看見了一個小洞,穿過小洞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美麗地方。
作者以虛構(gòu)的方式,描繪了一個沒有戰(zhàn)亂、沒有剝削,平等自由、民風(fēng)淳樸的社會,這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展示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表達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其實,在今天的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缺少像桃花源那樣美麗的地方。但是它們遭到了環(huán)境污染、人為破壞等。例如青海省的年保玉則,那里終年積雪,是當?shù)厝诵闹械摹吧裆健,那里有白皚皚的雪峰冰川,星羅棋布的湖泊,青翠欲滴的草原,是一片沒有開發(fā)過的原始秘境,后來年保玉則進入冰川末期,黛青色的巨石裸露出來,美麗的風(fēng)景使他游客大增,而游客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垃圾,導(dǎo)致年保玉則良好的生態(tài)被破壞,隨著時間的'推移,脆弱的生態(tài)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2018年4月,年寶玉則景區(qū)永久關(guān)閉,“天神的后花園”或無緣再見。
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鄉(xiāng)村,曾經(jīng)也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或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春天里,處處花叢蜂圍蝶陣亂紛紛,水中魚兒很悠閑,但現(xiàn)在建立了工業(yè)區(qū),城市也在不斷擴展,竹子發(fā)黃,水體污染 ……。
由于人口的急速增長,環(huán)境的污染,世外桃源在慢慢消失,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提高國民的素質(zhì)是留住這些“世外桃源”的當務(wù)之急。桃花源如同沙漠中的綠洲,荊棘中的花朵,必須保護好,不要再像年保玉則那樣關(guān)閉后感嘆“春來便是桃花水,不辯仙源何處尋”。
桃花源記讀后感2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边@是我在讀完《桃花源記》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在世事紛爭中,想有這么一個桃花源,洗盡鉛華,與世無爭。
《桃花源記》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所作,呈現(xiàn)出一個安樂、美麗的理想境界,其所表達出的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抨擊不滿及對美好世界的追求發(fā)人深省。在作者優(yōu)美寫意的筆觸下,我眼前浮現(xiàn)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桑竹脈脈,人笑晏晏。這里生活悠然,人人自得其樂,令我心向往之。
我認為這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不問外世,不著煩瑣,人們沒有大的.欲望,鄰里之間沒有紛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行其所,自得其樂。這是淡泊,是悠然,是一種安定,是知足常樂。所有的紙醉金迷、燈紅酒綠,所有的歌舞升平、塵世喧囂都遠去,歸來只余一片真心。正如《陋室銘》中“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心”。當繁華落幕,一切附加的葺飾都不在意,只守著一方靜土,一脈溫情,一個怡然的微笑。這,就是桃源之理想所在。
不禁想到現(xiàn)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生活節(jié)奏極快,一切都爭分奪秒。無心再駐足欣賞一株春桃,無意再與家人好友多些親切的深談。同時,快節(jié)奏帶來的還有功利心。不知何時,似乎做一件事已不在乎過程,重要的僅是結(jié)果;又不知何時,先祖留下的傳統(tǒng)寶藏已無太多人潛心靜會。這個世界嘈雜喧鬧,只聞那一串又一串匆匆而又沉重的腳步聲。及此,再無怡然。試想,每個人都急著奔赴終點,錯過了一道復(fù)一道風(fēng)景,又如何會有快樂?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桃源人那種安居樂業(yè)、不急不緩、"往來種作"、"怡然自樂"的生活態(tài)度。
再言,現(xiàn)代社會迅速發(fā)展,人們能力提升的同時,也難免會有些競爭。競爭不是不好,但怕的是于競爭中引出的紛爭。朋友曾對我開玩笑到:“現(xiàn)在社會呀,就是憑實力競爭也得小心三分,怕遭人掛念啊!“人心不可知、不可測,這才是最令人心寒的。為了一些功名利祿,舍棄初心,舍棄真情,這種事層出不窮。那種桃源式熱心相助、相惜相樂,去了哪里?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桃源人那種淡泊安然、相扶相助的處世真情。
摒盡那種種繁華修飾、世間紛爭,吾心安處,獨一世外桃源。惟愿有一桃花源,且以怡然洗鉛華。??
桃花源記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是田園詩歌的鼻祖,也就是自嘲“好讀書,不求甚解”那位。
《桃花源記》是作者晚年的一大作品,講述了一位打漁人誤入桃花源,那里與世隔絕,山清水秀,人們生活安康幸福,漁人出洞后試圖去找桃花源蹤跡不見,從此再沒看到那個美麗的地方。
作者以虛構(gòu)的方式,描繪了一個沒有戰(zhàn)亂,沒有剝削,平等自由,道德淳樸,安寧富裕的理想社會圖景。這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展示了作者的社會理想,也代表當?shù)厝嗣駥μ缴鐣南蛲?/p>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類似桃花源一樣的地方,山清水秀,風(fēng)景如畫,不比桃花源差。但是它們遭受到了垃圾的侵害和嚴重的污染,使那些桃花源變成一處處垃圾場。而且有些過分的游客,亂摘花草,踩踏草坪,這樣即使是桃花源哪能長久?就像我的家鄉(xiāng),聽爸爸說以前就是他們的桃花源。在那里你能親身體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边能親手“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被蚺c農(nóng)民親身對話,驗證“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卑职中r候每天都生活在花海里,感受那花兒真實的`清香;能生活在竹林里,品嘗鮮筍質(zhì)樸的味道;可以在水中游玩,發(fā)現(xiàn)魚兒游泳的技巧,每天都能回歸自然。但是現(xiàn)在就不一樣了,到處建起了工業(yè)區(qū),濃煙滾滾,彌漫在空氣里的盡是令人窒息的灰塵,蒙蔽著你的眼睛。竹子開始黃了,河水開始黑了,空氣中飄滿塵土,就連那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花也慢慢凋謝。如果陶淵明看到此情此景他會想什么呢?這就是大家再也找不到桃花源的原因吧!
人口的急速增長,環(huán)境的快速污染就會使一處處世外桃源慢慢消失,因此環(huán)境的保護和人民素質(zhì)的提高是現(xiàn)在的當務(wù)之急。
我多希望中國的未來到處是桃花源,但未來還會有桃花源嗎?
桃花源記讀后感4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這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描述的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向往的理想世界。那時的世界戰(zhàn)火紛飛,民不聊生,階級壓迫嚴重,對現(xiàn)實世界失望透頂?shù)奶諟Y明,便以一位漁人的視角,寫下了《桃花源記》。
看過《桃花源記》的人,在讀的時候也一定不由自主地向往那片安寧祥和的世界。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在我們傷心失意時,那是我們重振斗志,拋棄畏縮與畏懼的地方;在我們成功喜悅時,那是我們拋灑喜悅,再接再厲的地方。
還記得在上網(wǎng)課時,有一次考試,我考的很差,差極了?纪曛,我十分消極,不愿面對現(xiàn)實,整天幻想著也許下次就能考好。但當我的父母批評我時,他們的話打破了我的幻想,他們說:“考完后,你整天恍恍惚惚的,學(xué)習(xí)也不認真了?荚囀Ю瑐睦⒕味伎梢杂,但不可消極呀。這樣下去,你永遠也不會考好?嫉牟缓,就該總結(jié)經(jīng)驗,面對現(xiàn)實,力爭上游。”
是呀,面對現(xiàn)實,我們不應(yīng)該消極怠慢,去找借口、去躲避,而是要積極面對現(xiàn)實,改過自新。魯迅曾經(jīng)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比绻皇歉改傅哪且环挘瑢⑽依噩F(xiàn)實,我不就在消極中“滅亡”了嗎?
讀完《桃花源記》,我認為陶淵明的處世態(tài)度十分消極。雖然世間混亂不堪,但也應(yīng)該為保家衛(wèi)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滿眼都是人間疾苦,就算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也只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沉浸其中又有何意義?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讓我明白,虛擬中的美好想象固然可以給我們鼓勵和安慰,但我們更應(yīng)該積極面對現(xiàn)實,勇敢地面對并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難和挫折,才能使自己越來越強大。加油,做勇敢的自己!
桃花源記讀后感5
漁人在桃花源的盡頭發(fā)現(xiàn)了山上一個小洞口,便走了進去,但“初極狹,才通人”,漁人并沒有就此放棄,“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洞里便由原來的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他發(fā)現(xiàn)了一片世外桃源。
人生也是這樣,人常常會陷入低谷,但之后的選擇才是至關(guān)重要的。如果選擇滯留,那么人生便會漫無目標,十分黯淡;如果鼓起勇氣,勇于面對困難,繼續(xù)前進,那么便會迎來人生的'轉(zhuǎn)折點。
在學(xué)習(xí)中也是如此,有時考試會失利。我曾為此十分苦惱,但靜下來思考,這并不是什么天崩地裂的大事?荚嚨某踔允菫榱瞬槁┭a缺,靜下來思考自己究竟哪里學(xué)的不扎實,哪里做的不夠好,找尋根源,此后在日常學(xué)習(xí)中多加留意。有這樣堅持不懈的過程后,下次考試才能夠避免這樣的問題。
人生就是從狹窄幽暗的山洞進入桃花源的過程,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只有堅持不懈,砥礪前行,才能不負韶華,尋到人生中的那片桃花源。
桃花源記讀后感6
東晉太元年間,一漁人無意迷路,卻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盡頭有座山,山上有一洞口,穿過洞口就來到了一座村莊前。村民看見了漁人,于是請他到自己家去。停留幾日,漁人便回去了。而后,漁人再尋桃花源,卻再也找尋不到……
陶淵明的這篇游記,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桃花源中的淳樸人情。桃花源中村民為了躲避戰(zhàn)亂,來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世外凈土。在這人間凈土,村民見到了漁人,沒有戒備心,而是將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做客,有的是對陌生人的盛情款待。在這人間凈土,人與人之間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利益紛爭,有的是信任與熱情。
想想桃花源外面的世界,那簡直是人間地獄。東晉太元年間政治腐敗,官場黑暗,軍閥混戰(zhàn),百姓賦稅繁重,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桃花源里,百姓卻過著安逸、幸福、快樂的生活。無論外面的戰(zhàn)事多么頻繁,人性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敗,桃花源中的百姓總保持著與生帶來的一份淳樸與淡然。
反觀今天的社會,人們追名逐利,處處算計,人性的黑暗與扭曲每天都在上演。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與人的心靈溝通越來越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但是,人們并不想失去淳樸與善良,“人之初、性本善”,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志愿者涌現(xiàn)出來,為了社會和諧無私奉獻,星星之火,終可燎原。我們的_為了讓百姓過上幸福無憂的生活,加大改革力度,讓各項舉措更貼近百姓,讓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們的心靈會返璞歸真,人間處處是桃花源。
桃花源記讀后感7
王曉露,曹樂樂語文名師工作室骨干成員,80后鄉(xiāng)村女教師。了解一滴水,就是了解大海的前奏;了解一個孩子,就是尊重生命的開始。不給任何孩子貼標簽,從心出發(fā),讓愛隨行,努力讓每一段教育成為最美的遇見。
有人說桃花源的美,美得純粹,美得詩意。于我看來,她的美就像一朵綻開了的豌豆花,外面張開的兩片是極淺的,泛著點白,又透著點粉,里面的花骨朵兒卻是極致的紅,透著別樣的美,像只撲棱著翅膀的美蝴蝶,總在你心間流連……
一、景色美——桃花飛滿天,雞犬來相吠。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十里桃花林,成片成海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抬眼望去,桃花是鮮艷美麗的。漫天飛舞的桃花,樹上,空中,地上,仿佛置身一片花海,不禁陶醉其中,只想美美地微閉雙眼享受此刻。偶爾低頭,綠油油的草地上還泛著一股桃花的馨香味兒,沁到心里來。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一個沒有戰(zhàn)亂,沒有喧囂,寧靜喜樂的美妙世界。土地肥沃,桑竹茂盛,雞犬相吠。寧靜的世界里傳出的聲音,猶如一顆小石子,在心的鼓面上敲擊著,清脆而歡快……
桃花源的美是帶著香氣的,馨香氤氳,裊裊如縷。
二、人情美——無拘也無束,悠然而自得。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能安享晚年,小孩自由自在,無所擔憂,無所顧忌。老人的吆喝聲,小孩兒的嬉笑聲,成了一曲悠揚婉轉(zhuǎn)的歌。"便要回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有外人來,殺雞擺酒,爭相邀請。熱情好客的桃源人,生活和樂而富足,我心向往。桃花源的美有股煙火味兒,是平淡日子里幸福的味道。
三、神幻美——路盡得小山,別有洞天樂。
"臨近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是十分偏僻的,經(jīng)過一片桃花林,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才豁然開朗,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就如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大海過黎天覆蓋,浮云遮蔽無覓處".洞口之前有桃花林,好像有人打理過,令人心生奇怪,頗有柳暗花明之感。"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里的人與世隔絕,自得其樂。"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來再去尋卻再也尋不到了,這為美妙的桃花源,更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求而不得者更耐人尋味。
桃花源的美是透著仙氣的,神幻而又浪漫。
桃花源雖為虛構(gòu),卻令人神往。同沙漠里的綠洲,荊棘叢的鮮花,黑暗中的火把,是詩人在戰(zhàn)亂紛飛的`年代里的渴望與夢想。生活不如意,卻依然充滿希冀,這種力量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真正的英雄主義,是你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質(zhì)后,依然熱愛生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詩人海子的理想。
"風(fēng)在搖它的葉子,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這是詩人顧城的渴望。"嫁要嫁給幸福,輸也輸給追求",這是詩人汪國真的信仰。
那么你們的呢,我有點迫不及待了。
桃花源記讀后感8
最近我有幸讀了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內(nèi)心很是感慨。
一位漁夫無意中走進了桃花源,只見這里的.人們個個都很安然自得,人們互相幫助,其樂融融,人們很熱情的款待了漁夫。漁夫向他們講述了桃花源之外的世界。桃花源人很是奇怪,他們說,我們從秦朝就來到這里避難了,哪里知道魏晉兩朝呢?后來漁夫回到了家,并在路上做好標記,報告了官府?墒茄刂鴺擞泴ふ,卻再也找不到了。
這很讓我感慨,這也許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渴望,真是可望不可即,現(xiàn)實中戰(zhàn)亂頻繁、黑暗無比,世外桃源往哪里去尋?為什么漁夫后來找不到桃花源了呢?我想作者在告訴我們一個哲理,有些事情,你帶了明顯的目的去做沒反而做不好,又是你順其自然,就很順利。
這就是《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讀后感9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這美妙而又奇神奇的世界中一只小碟破繭而出,它飛過草木,越過山川,來到了溪流的盡頭。這是一個漫山遍野盡是桃粉的綺麗世界,仿佛是那個戰(zhàn)亂年代最后一片和平之地。這里沒有紛爭,沒有戰(zhàn)亂,有的只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或"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還有"黃發(fā)垂髫,怡然自得"。
這是多少人的夢中仙境。≡谀莻陰謀不斷,政權(quán)交替,危機四伏,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流離失所,多少人戰(zhàn)死沙場。他們的內(nèi)心充滿了憤怒、悲傷、仇恨以及不甘,可誰又能在心中留一片凈土,誰又能懷揣一份美好面對悲慘的現(xiàn)實呢?
在這首詩中,我們仿佛能看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明媚,“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作文的熱情,“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如癡如醉,而這與當時的世界完全背道而馳而這來自美好的向往之情,更是一種擺脫了肉體,越過了現(xiàn)實的一種超脫,能在逆境之中懷揣的一份天真。
在現(xiàn)在這個繁忙的社會我們來不及也沒有時間懷有夢,我們只知道每天按時完成我們的任務(wù),我們從沒有想過理想是什么追求是什么。當一塊面包和未來的一億美金中讓你選擇,你會毫無猶豫的選擇那塊面包,因為那是你需要的東西,而不是最珍貴的東西。這就是現(xiàn)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區(qū)別,干大事者必須懷有崇高的理想。馬云說過,當中國每一個人都懷有夢想時,中國將會變得無比強大。夢是一個人畢生所及卻又可能可望而不可達的東西,但每一個人都不應(yīng)迫于現(xiàn)實而停止對夢的的追尋。每個人都應(yīng)懷揣著一個夢,并向夢和遠方奔去。
《桃花源記》讀后感600字篇一片漫無盡頭的桃林,桃花如雨般飄灑,林子的盡頭是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前方小山林被薄霧籠罩,看不真切,其中透出一束光亮,指引人走進虛無的世界,一片安靜祥和,充斥著歡聲笑語,沒有紛爭和戰(zhàn)亂,這,便是桃源?我有些迷惑,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場美夢,無論夢中的景象如何的'迷人,等到你一睜開眼,便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過過眼云煙罷了。而比起患得患失的夢,我更喜歡眼前觸手可得的美好。
世外桃源的美好的確令人向往,即使明知是夢,也仍舊有人愿意舍身赴一場。但我不一樣,我寧愿只要眼前簡簡單單的美好!安磺螵毐茱L(fēng)雨外,只笑桃源非夢中!
我認為,美好可以有很多種,可以在我們的身邊,不一定非要窮盡一生尋找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美好,無處不在:美好,可以是與家人在一起放松的閑談;美好,可以是與摯友一起開懷大笑;美好,可以是剛好買到一直想看的一本小說;美好,可以是連續(xù)幾天的大雨迎來彩虹;美好,可以是一直以來的努力被認可……美好,就在我們身邊。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F(xiàn)實雖然沒有夢境那樣讓人心生向往,但它真實;現(xiàn)實也許黑暗,但并非尋不到瑩瑩光亮。
比起夢里沒有紛爭的桃花源,我更喜歡吵鬧與歡笑并存的現(xiàn)實生活;比起避世隱居的桃花源,我更喜歡隱于生活中,既與世無爭亦與人為樂;比起那杳不可得的桃花源,我更喜歡眼前簡簡單單的幸福!吧碓跓o間,心在桃源。”只要融入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熱愛生活,就在哪都像身處桃花源一樣。
桃花源記讀后感10
陶淵明心中有一個桃花源。
那里“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里“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那里“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桃源遠離了那時候的民不聊生,戰(zhàn)火連天,朝廷混亂的圖景。晉朝的百姓們得病若無藥,僅一字“死”,無糧只能賣兒賣女,然而這一切在桃源中全無蹤影。陶淵明的意難平,陶淵明的有所期,都存在這篇文章里。桃花源令陶淵明向往,因它安寧和諧,因它的優(yōu)美幸福,因它遠遠有別于東晉的.社會。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怎樣的?我想,它似一幅山水長卷。林間清泉,疏影相映。有最最好看的紅楓十里,最最好聽的鶯雀相啼。無言可以描述它的夢幻,它是那么朦朧。
事實上,我們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
它美秒得不可方物。在亂世,它物資豐足,脫離了統(tǒng)治者的剝削壓迫。在盛世,它清靜優(yōu)美,脫離塵俗。也許它在一個人的心中是炊煙渺渺、雞鴨繞舍,在另一個人心里就是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桃花源,不過隨心而成。
我們比陶淵明幸運。
慶幸吧,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知足吧,穩(wěn)定的政治,自由平等的人際,先進的醫(yī)療水平,富足的糧食儲備……在東晉甚至整個封建社會,這是所有人可望不可即的。
奮斗吧,作為00后,我們是建設(shè)新時代的主力。在享受著父輩建設(shè)出來的美好的同時,也要接力奔跑,為自己,為社會,再建設(shè)出一片更幸福的桃源。
桃花源記讀后感11
開學(xué)第一天,我閃學(xué)習(xí)了一篇文高文——桃花源記。《桃花源記》的作者的一位東晉著名的詩人陶淵明。
課文中講訴了一位漁人偶然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并進入了桃花林,里面的人都很好客,以設(shè)酒殺雞作食,漁人在里面住了一段日子,便想回去桃林源的人給他提了一個要求:出去后不準把有桃花源這個地方告訴別人,漁人答應(yīng)了。但他去不遵守承諾,沿著回去的路做記號,回到家后,他便到尊長那里去,說了這件事的經(jīng)過。太守便派人隨著他去,漁人便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走了一會兒,便迷了路。
南陽劉子驥中,聽說了這件事,便高興的計劃著前去,沒有實現(xiàn)回來后不久便病死了。
桃花源是一個平靜的地方、一個人人向往的地方。其實這是一個虛偽的故事,但在當時具有鮮明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說明了作者在戰(zhàn)爭時期向往平靜、自由。
雖然這只是一個理想,但在作者的筆下仿佛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反應(yīng)了當時可怕的戰(zhàn)爭持續(xù)了多久的時間,反應(yīng)了當時人們對平靜、自由的生活用品的向往。
也正是這種向往,才有了這些如此好的文章,也說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所以這種向往才不能實現(xiàn)。
桃花源記讀后感12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桃花源記》。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東晉時期的陶淵明。講述了一位漁人在捕魚的時候,不小心“闖”進桃花源,見到了那里的美好,最終把這個秘密告訴了郡守的故事。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边@是《桃花源記》中對桃花源外面的環(huán)境的描繪。這片“中無雜樹”的桃林讓人浮想聯(lián)翩,仿佛我己身處飄飄渺渺的仙境,已然成仙。這風(fēng)景讓人如癡如醉,讓人生出向往之心。桃花源環(huán)境真是太妙了,還有更妙之處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漁人是看見前方的光才走過去的,我猜啊,他想探探前方的點點星光能否照亮他所處的黑暗社會,能否驅(qū)散所有的苦楚與不甘。盡管他心里清楚地明白,這是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盡管前面的路,是狹窄的,是昏暗的,看起來從未有人踏足過,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這條人跡罕至之路,只單單是為了心中那一點點的光亮,那一點點微弱的信念,不被磨滅。
越往里走,道路越來越寬闊,從狹窄幽暗,忽然變的`開闊敞亮;我猜,他也越走越自信,腳步越來越堅定,最后終于“豁然開朗”。我想到了愛迪生制造燈炮的時候,他也不知道燈絲倒底是用哪種材料,他的前方也一片迷茫,但他和漁人一樣,為了這一夢想努力去追尋,嘗試了不下百次,他用微弱的信念,支撐堅定的腳步,最后成功制造了燈炮。他們也讓我明白:即使前方的道路一片迷茫,我們也要敢于去追尋;只有勇敢向前邁步,才能到達豁然開朗之境。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追夢路上,愿我們都像漁人那樣,朝著那點點星光,不斷追索。我相信,最終,憑著我們堅定勇敢的步伐,一定會成就偉大的理想。
桃花源記讀后感13
這篇文章與去年暑假的《小石潭記》非常類似,都描寫了一個在繁雜的鬧市之外的“世外桃源”,不同的是,陶淵明是描寫一個人是誤入桃花源,首先他是虛構(gòu)的,其次作者只是想通過這篇文章來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而且故事中的人物并非作者本身;反之,小石潭記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柳宗元只是想通過這篇文章表達自己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所以我認為,在所要表達的情感方面,《桃花源記》要略勝一籌。
或許這一種區(qū)別,也是陶淵明與柳宗元性格的差異吧。陶淵明,五仕五隱,看清了官場的黑暗,所以用《桃花源記》寄托自己的內(nèi)心,而柳宗元不一樣,他一直為朝廷官員,再加上他生活的時代還比較和平,所以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沒有太多感情,只是表達了個人的一些感情。
陶淵明希望社會能像桃花源里的那個村莊一樣,和諧、好客、單純,可是愿望畢竟是愿望,無奈世間“漁人”太多,大家寧愿像漁人那樣背信棄義,從而得到文中“太守”的賞識,也不愿像桃花源內(nèi)生活的人們那樣平平安安地過好一輩子。如果是你,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桃花源記讀后感14
桃花源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描繪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具有很高的游覽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shù)價值。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境內(nèi),南倚巍巍武陵,北臨滔滔沅水,史稱“黔川咽喉,云貴門戶”,要居衡山、君山、岳麓山、張家界、猛洞河諸風(fēng)景名勝中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湖色,納湘西靈秀,沐五溪奇照,攬武陵風(fēng)光。集山川勝狀和詩情畫意于一體,熔寓言典故與鄉(xiāng)風(fēng)民俗于一爐。
在閱讀完文章后,我認為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仙境。在現(xiàn)在的世界,充滿了不法的.牟利,充滿著勾心斗角,也充滿著戰(zhàn)斗。而那里,是多么完美,沒有憂愁!即使沒有電腦、電視、沒有好吃的,也沒有好玩的。我也愿意,愿意留在那里,不受父母的嘮叨,不受社會的壓力,不受金錢的壓迫……陶淵明說,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讓我們攜手改變這個世界,把美好的傳統(tǒng)傳遞下去,把我們的世界變成我們心中所向往的、美好的、完美的桃花源!
桃花源記讀后感15
《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人,著名詩人。
本文是陶淵明的名作。作品資料是作者根據(jù)廣大人民的愿望與自己的理想而憑空虛構(gòu)的。他虛構(gòu)了一個在武陵大山中與世隔絕的理想社會,那里生活著一批幾百年前為避戰(zhàn)亂而躲到那里的人。這些人世人和睦相處,幸?鞓,桃花源里的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fēng)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安定,和平自由,人人平等,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中人民的理想世界。作者描述的這個“世外桃源”雖是虛構(gòu)的,但仍不管用心的.思想好處。作者借此一方面揭露了當時長期戰(zhàn)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擺脫剝削,壓迫,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強烈愿望,同時也表現(xiàn)出自己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這篇文章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漁人非但沒有遵守自己的諾言,還帶領(lǐng)別人去桃花源,好在他最后沒有找到桃花源。也許礻是他的報應(yīng)吧。我們每個人都就應(yīng)遵守諾言,因為這不但是別人對你的依靠也更是自己對自己的,如果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別人會怎樣看你呢?
跟世外桃源的人相比之下,可見得我們是有多幸福,所以我們也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在那里,我也想對桃花源里的人說:你們不要住在桃花源了,你看我們此刻已經(jīng)有了電視機,電冰箱,空調(diào)……跟你們比,我們可要幸福多了呢,你們快出來吧,此刻那里已經(jīng)沒有戰(zhàn)爭了,只有和平與幸福,此刻的科技可發(fā)達了。
讀完《桃花源記》這一篇文章,我覺得自己也好像里面的人一樣,每一天快快樂樂,無憂無慮。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那就請讀《桃花源記》這一課吧!
【桃花源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桃花源記》讀后感想09-20
《桃花源記》讀后感01-12
桃花源記讀后感04-06
《桃花源記》讀后感03-01
桃花源記讀后感09-20
桃花源記讀后感11-28
《桃花源記》教學(xué)反思10-27
《桃花源記》讀后感范文05-06
桃花源記讀后感范文06-06
桃花源記讀后感12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