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通用20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
梁衡寫的人物散文,一向是很出眾的,每一句描寫和點評都仿佛直勾勾地寫到讀者心里。古代文人墨客,近現(xiàn)代風(fēng)流人物,每一篇文章都有點悲壯的意味。尤其是描寫辛棄疾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更是一部令人感嘆的作品。
辛棄疾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是一名愛國詩人,能文能武,一身正氣。無奈不被朝廷賞識,“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晚年的他,已無沙場報國的機會,只得“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梁衡在文章的最后也發(fā)出了感慨:“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dāng)權(quán)者不使為官,卻為他準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shù)的反面環(huán)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
在當(dāng)今社會也有很多人自詡才華橫溢,苦于不被賞識,就拿辛棄疾的“欄桿拍遍”來顧影自憐。他們在頹廢中浪費了青春和激情,最終一事無成。
我有一個同學(xué),曾經(jīng)非常喜歡寫小說,投過好幾次稿,都沒有被采用。如此遭受了幾次挫折后就來向我傾訴:“太不公平了,為什么沒有人欣賞我的文章?為什么我的才華總是被埋沒?”他的神情像一匹千里馬找不到伯樂,眉宇間透露著一絲絲悲憤,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我啞然失笑,嘗試著開導(dǎo)他:“你不必太灰心,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彼]有繼續(xù)自己的“事業(yè)”,一旦有人對他提到文學(xué)寫作的事情,他就搖搖頭自怨自艾,卻再也沒有動過筆。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偸前沿(zé)任推脫給別人,從來都沒有為自己的夢想不屈不撓地努力過。這和滿腔熱血的辛棄疾有很大的差別:辛棄疾從小就明確了一生的目標,期間遭遇過挫折,但從沒有放棄,縱然懷才不遇,仍然成為一代著名詞人。梁衡也在文章末尾提到:“他并不想當(dāng)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
我們還年輕,還有很多好的機會等待我們爭取。早早的放棄自己,大好青春僅僅用來把“欄桿拍遍”,倒不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2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水龍吟》
說起古代文人,腦海中便出現(xiàn)那些遷客騷人站在譬如黃鶴樓之類的名樓上,或憑欄遠眺,或雙手背后目光深邃而遙遠,或是飲酒對詩,或談起各自身世,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或是報國無門痛拍欄桿的場景。欄桿似乎成了他們的發(fā)泄口,而欄桿也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那些有過壯志雄心的文人們的悲憤與無奈!鞍褭跅U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
這次寒假,我有幸讀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梁衡,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沒有華麗虛浮的辭藻,卻字字珠璣;他的作品不是清雅流水般的清新,而是氣勢磅礴的大海,排山倒海,震撼我們的心靈。然而,在他的散文中,我又最喜歡他的《把欄桿拍遍》,他向我們描述了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一生。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識僅止于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lǐng),內(nèi)心卻不曾為他激蕩過。而梁衡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識了悲壯得讓人蕩氣回腸,執(zhí)著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熱血,然則現(xiàn)
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感慨“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惫P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第一文庫網(wǎng)!鞍褏倾^看了,欄桿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征戰(zhàn)沙場,報效國家的機會!翱烧l又能懂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有著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桿。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dāng)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把欄桿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淵博的學(xué)識,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從中發(fā)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欄桿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筆下所繪的稼軒一顰一笑若隱若現(xiàn)。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對詞人的同情和惋惜。我想如果稼軒在世,也會有當(dāng)年白樂天那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感慨。當(dāng)然,更有知音為何在千年之后出生的余恨。而我在閱讀此文時,時而為其絕妙的一筆而贊嘆,時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辛棄疾的詞風(fēng),不是豪放,也不是婉約,他有著自己獨有的特色,使人讀起來好像真的游離在宋代戰(zhàn)場,看到了硝煙的沙場,看到了殘酷的現(xiàn)實,也看到了詩人面對朝廷的不重用而油然而生的無奈和悲嘆。對現(xiàn)實的不滿的他無處宣泄的自己的痛苦,只能揮揮衣袖,寫下這些詞來懷念、感嘆。讀著這些散文,心靈在動蕩亂世中穿梭,目光在滄桑歷史中徘徊,早已塵封于歷史的點點滴滴,被梁衡先生用一支筆勾勒出來,時間與空間的遙隔,在作者筆下,全部消失,指引著心靈的碰撞。
在今天這個物質(zhì)的有些異化的時代,浮華與喧囂、聲色和娛樂的充斥,正逐漸使我們的心靈趨向枯竭,那就不妨于繁忙中暫時抽身出來,讀一讀梁衡先生的文字吧,或許,它們就是那一眼你曾經(jīng)苦苦尋覓的清泉,給予你以不盡的潤澤。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3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看得最久的一本書,可能是因為書中收納的是很多個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也可能是因為這種散文式的文章不是很能引起高度的閱讀感。但是,我這個人有一個特點,無論是書籍還是電視,既然開始了,一定要把它看完。所以,趁暑假出去旅游的時候,在動車上看完了這本書。
一開始,不是很理解“把欄桿拍遍”是什么意思,后來才知道這是其中的一個篇文章,被收進初中的課本。梁衡的很多文章都被錄入初中課本,甚至很多領(lǐng)導(dǎo)因他寫的《晉祠》讓這個景點聞名遐邇而邀請他去旅游、寫文章;蛟S是真的,我們認識“雙龍洞”、“三味書屋”、“桂林”等等。
本書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閱讀偉人”、第二單元“感悟生命”、第三單元“享受自然”、第四單元“行走人生”。
萬千感慨萬千愁,一路風(fēng)雨一路歌。翻開梁衡的散文集《把欄桿拍遍》。第一篇就是《把欄桿拍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就是這篇文章,讓我重新認識了“人中之杰,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開始了解這位馬背上的大詞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那是怎樣一種場面?殺聲震天,鼓聲激蕩,刀槍劍戟,金戈鐵馬......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旌旗蔽日、塵沙飛揚的戰(zhàn)爭年代。敵陣前的他如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雄鷹,懷揣著無比堅定的理想,在刀光劍影中奮勇嘶殺的酣暢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卻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聲,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唯有痛拍欄桿,才能發(fā)泄心中的抑郁和憤懣。
“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边@是作家梁衡對辛棄疾的評價,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鮮明寫照。梁衡以八首辛詞,勾勒出了辛棄疾的.一生經(jīng)歷。以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終的不同尋常的史上第一人。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只能借助筆走龍蛇,淚灑宣紙,蘸著血和淚涂抹成一首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辛詞。“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將欄桿拍遍,也改變不了國家現(xiàn)狀。只能望眼欲穿,大聲疾呼。那肚腸寸斷的悲憤回蕩在天地中,那豪邁不羈的詩魂飄蕩人世間。
有人這樣贊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說:“蘇軾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而“真正詩人只有被政治所擠壓、扭曲、錘煉時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燒、炸響、振聾發(fā)聵”。
文章《大師與匠人》中闡釋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匠人在重復(fù),大師在創(chuàng)造!、“匠人在實踐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薄敖橙溯^單一,大師善綜合!蔽覀兌际墙虝常瑯O個別成為大師,如果我們多一些創(chuàng)造、多學(xué)習(xí)理論知識、多總結(jié),肯定會離大師越來越近。
《書與人的隨想》中作者引用赫爾岑的一句話“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種族、人群、國家消失了,但書卻留存下去!弊x一本書,就獲得一份自由,讀的書越多,獲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個學(xué)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纏身,身體的自由度已經(jīng)極小極小,精神的自由度卻可以達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中國古代有人性惡善之爭,我卻說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來靠讀書才解疑釋惑,慢慢開啟智慧。不讀書的人無法理解讀書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戶者無法理解環(huán)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
不讀書愚而可哀,只讀書迂而可惜,讀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4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笔钦l,獨自高登危樓,痛拍欄桿?“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是誰,面對雙溪名勝,長嘆一聲,只道:“載不動許多愁!”!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笔钦l,以這幅對聯(lián)為座右銘,上對蒼天,下對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拋開那些花草閑情,丟棄那些所謂的故作深沉,我被一段段歷史震撼,那真是一種過目不忘的深刻啊!
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莫過于辛棄疾了,他是沙場將軍,人盡皆知,他壯志難酬,報國無門。而梁衡筆下的辛棄疾,卻讓我真正認識了一位悲壯的,執(zhí)著的他。
他愿為君王收復(fù)失地,他有一顆比火還炙熱的心,他也有單槍匹馬,利劍斬人的經(jīng)驗,只是,他錯在了時間,他沒有遇到明君。那時動蕩的南宋,只圖茍安,不求收復(fù)失地,他欲上戰(zhàn)場,只有淚雙流啊!他再也沒有機會馳騁沙場了!他只能用筆、用墨、用淚去揮灑宣紙;他再也不能血濺戰(zhàn)袍了!他只能仰問蒼天,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以及無苦奈何,“可憐白發(fā)生!”他也只能自嘲地笑笑,熱淚橫流。即便他有一身力,一腔志,也無處安放,唯有江水悠悠,不知疲倦,似詞人的長嘆,無語東流。
“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梁衡先生這么評價:“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遍一遍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笨障胙獮⒋竽,臨江水,望長安,拍欄桿,淚空流……
在今天這個浮華、喧囂的時代里,我們沒了昏君,卻也失了真正看透世俗的偉人。不妨在繁忙中想想吧,保持一顆寧靜致遠的心,像秋白一樣,像林則徐一樣,像稼軒一樣,在歷史上站起來,將一腔豪邁保存下來,千年以后,浩氣猶存……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5
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歷史名人,有鐵甲烈馬,以武起家又以文為業(yè)的大詞人辛棄疾;有被皇家發(fā)配邊荒的中國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則徐;有以文為政……
對林則徐的描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說他是一位功臣,又為何同時說他是罪人。
在禁煙斗爭中,林則徐傾盡全力銷煙,但皇帝卻在他上任一年半后又將他革職到鎮(zhèn)海,此后又被貶至伊犁。在大臣王鼎的保舉下方得“戴罪治水”,他又一次盡心盡力,但當(dāng)治水完畢,所有人都得到獎賞,唯獨林則徐得到“仍往伊犁”的諭旨,他就是在一次次打擊下被趕出關(guān)外的。
但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林則徐在西行途中,群眾都到他住處慰問,并送鞋、送傘……將他住處圍得可謂水泄不通。開封知府鄒鳴鶴公開宣示:“有人能救林則徐酬萬金!蓖局校倮、百姓都爭相迎送,為他減輕痛苦。
林則徐就像被皇帝甩出的磚頭,但這塊磚還未落地就被下層官吏和民眾輕輕接住,并以身相護,安放在他們中間。
但惡劣環(huán)境的折磨讓林則徐吃了許多苦,他“體氣衰頹,;几忻啊、”作字不能過二百,看書不能及三十行。而讓一個博學(xué)而有思想的人、曾有作為的人、一個有大志于未來的人脫離戰(zhàn)場,這種寂寞,常人難以體會。但林則徐卻沒有被壓垮,相反,他卻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用自身的意志和才能改選了環(huán)境,在亙古荒原上爆出一聲驚雷。
他還進行了一次,將哈密土王所占一萬多畝耕地分給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耕種。林則徐在如此困境中仍為民著想,多好的官吏!
“一個愛國臣子和封建君王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前者愛國愛民,以天下為己任;后者愛自己的權(quán)位,以天下為己有!绷謩t徐是愛民的,并一直為國效力,定是一個愛國臣子,我認為他不是罪人,是功臣、是偉人。
漫漫黃沙、大雪紛飛,荒蕪大地……這些林則徐用他的意志扛過;痛苦、寂寞、黑暗,他默默忍受。常人難以想象有困難,這位令人敬重的老爺子卻毫不畏懼。
我被這位民族英雄深深打動,他能為民族、為人民,置個人安危于不成。他的智慧與勇氣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他的事跡也被編入教科書,影響著代代學(xué)子。
作者梁衡更是親自探訪林則徐所到之處,去感受他的偉大。在學(xué)習(xí)中,我們也要同困難斗爭,更上一層樓。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6
《把欄桿拍遍》是梁衡所著的中學(xué)生讀本,在讀這本書期間,我學(xué)習(xí)到了許多我未曾了解的知識。
這本書第一單元是閱讀偉人,講述了范仲淹,柳永,韓愈,周恩來,彭德懷……偉人的事跡,讓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偉人的力量,偉人的奉獻。
第二單元是感悟生命,理解生命的奧秘。
第三單元是享受自然,帶給我從未見過的.美景。
第四單元是行走人生,講述了一個個人生的小故事。
當(dāng)年,人民不滿于金的侵略,辛棄疾在22歲時也便拉起一支義軍,后與耿京義軍合并。
他奉勸耿京南下歸宋并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這幾天又生變故,部將叛亂,耿京被殺,他擒叛將,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余人南下歸宋。
不料世事難測,他南下歸宋之后,失去了快刀利劍,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為歷史留下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一遍一遍品咂,一遍一遍回味,《把欄桿拍遍》使我沉醉,使我愛不釋手。合上書時,夕陽如醉。晚風(fēng)吹拂。
“人中之杰,詞中之龍”將當(dāng)之無愧,永垂不朽!
剛者不堅牢,柔底難摧挫,不信張開嘴角看,舌在牙先墮。
前者偉人以心臟最柔弱的地方卻鑄就堅強的信念城墻,擊垮命運的坎坷,鑄留恢宏畫卷,世代臨摹。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7
有一位詞人,他是辛棄疾。
一位從小習(xí)武,苦修劍法,在22歲便走上戰(zhàn)場,一次所謂的南歸,將這位滿腔投負,一心為國的將軍的利劍奪走,卻只是換來一根讓他欲哭無淚的筆。
但是,這位將軍并沒有放棄,他在詞中揮灑自己的才華,一首《破陣子》點破自己的憂愁,一首《水龍吟》釋放心中的`悲憤,一首《永遇樂》寫滿了對自己嘲笑。
一位詞人,本應(yīng)像其他人一般在詩中將心中的美寫在紙上,而他,詩中卻散發(fā)著一種稟然殺氣,和磅礴之勢,這位亡國游子的悲憤又有誰能品味?
三十而立,四十不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正知他的名號“稼軒一般”將近五十,只能回家種地,這位豪放派的詩人也只能嘆息。
報國無門,只能在房前咀嚼自己的哀愁。這位豪放派的詩人也因此成為了婉約派,細膩的心思中,包含一番滄桑。
郭沫若說過:"將軍本色是詩人。"辛疾棄疾雖是詞人,但詞中尖銳無比,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武將。
辛棄疾,是一位傳奇。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8
這個假期,我讀了我國現(xiàn)代作家所寫的一部散文集《把欄桿拍遍》,讀過之后,放下書本,我頓時覺得感受頗多。
在散文寫作鋪天蓋地的年代,在散文寫作沒有了“王法”的年代,在散文寫作變成了許多作家與寫手的文字狂歡與夢囈的時代?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誠寫作,給散文創(chuàng)作帶來了別樣的文本,也為我們帶來了堪為“范本”的“工巧散文”。這就不難理解,先生為何會成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選語文課本最多的一位。
有人說,閱讀是一種對話,是讀者與作者的交流。要實現(xiàn)這樣的對話,首要的便是作者要敞開心扉。不愿亮出真性情的人,無法與讀者以心換心,也就無法讓讀者用心去體味,進而感動。正如余華所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nèi)心寫作。”因而,“理趣”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先生在文章中、在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
在讀過《把欄桿拍遍》這部散文集后,我認為其中的一些語句讓我感受頗多:“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刀和劍是在戰(zhàn)場上向前拼殺的'工具,勢必會帶著血雨腥風(fēng)的記憶,是為殺氣;與此同時,也會帶著金戈鐵馬的奔騰,是為磅礴;別人寫詞用筆,力量也是只到紙背,辛棄疾寫詞也用筆,卻是刀和劍的真實寫照,在距離戰(zhàn)爭最近的地方,把感情深深地刻到生活和歷史的記憶里面去。“你看‘艱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內(nèi)俱焚。世上許多甜美之事,順達之志,怎么總輪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閑置,
要不就是走馬燈似地被調(diào)動”,良藥苦口利于病,“辛棄疾”這個名字,對于這個國家又何嘗不是一劑良藥?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喜歡苦澀的滋味,辛棄疾的一腔抱負在現(xiàn)實面前處處碰壁,苦口的良藥沒有自己施展的天地,就變成了咽回心中的苦水,獨自承受。“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guān)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用的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表達格式,令人想到了關(guān)漢卿的義無反顧。
我自從讀過散文后,我便開始喜歡它,喜歡它優(yōu)美的語句和特殊的內(nèi)容,但當(dāng)我讀過了《把欄桿拍遍》這部散文集后,我對散文有了別樣的感受。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的散文因過于求工而影響它的自由心性,限制了它的自由發(fā)揮,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它的喜愛,因為我們中學(xué)生的寫作是須先有規(guī)范而后才有可能真正走向自由的。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9
有一位女性,在中國3000年歷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她許許多多的作品讓人迷戀,堪當(dāng)美神,她便是李清照。
她經(jīng)歷了快樂與風(fēng)霜。
快樂:她是一位官宦家庭出生的高貴女子,視界開闊,善文學(xué),深受父親母親文化的熏陶,許許多多的詩便是從這兒誕生的:“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她的高貴與修養(yǎng)深得當(dāng)世人的羨慕。也有過快樂年華。
悲慘:一個游牧民族攻進宋來,打破了快樂年華,她開始了沒有邊際的逃亡生活,夫妻兩個在向江西逃亡時因愁生情寫下了“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詩句。這是多么愁才能從一位婉約派詩人寫下豪放派的`詩句呢?
但她的悲慘生活并沒有結(jié)束她又經(jīng)過了三重磨難:
1、再婚又再婚,情感生活的磨難,讓她心痛不已。
2、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讓她瘦弱的身子屢受磨難。
3、超越時空的孤獨。
這一點體現(xiàn)在一件事上,李清照向一位正在玩耍的小女孩說:“我老了。我將我的學(xué)識都傳授給你吧,但回答卻讓她無比傷心“才藻非女子事也!”被這個時代孤立,無人能欣賞他的才華。
這位詩人以心抗世,一筆換天,是當(dāng)之無愧亂世中的美神。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0
“草船借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顧茅廬”是那么膾炙人口!而它們都跟一個人有關(guān),他就是諸葛亮。
1800年前,諸葛亮在與曹魏的戰(zhàn)爭中去世,蜀國一時失去棟梁,霎時間,蜀國像一個沒有支柱的樓搖搖欲墜,舉國上下無不悲痛,在民心難違,武侯寺就這樣建成了,是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合廟,在人們心中永久的保留了下來。
想起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形象仿佛躍然心中,頭戴綸巾,手持羽扇。又仿佛看到了他身著八卦衣,借東風(fēng)的場景,這位哲人,就這樣在人們心中扎根,仿佛還能看到他為蜀國凝神沉思的情景,正如梁衡所說:“我看到了他初出茅廬羽扇輕輕一揮,80萬曹軍灰飛煙滅,我看到了他在斬馬謖時那一滴難言的渾濁淚,我仿佛看到了他在向后主自報家產(chǎn)是那一顆無私的心……
1700年前,他輸給了曹魏,但卻贏得了從此以后所有人的`心,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品質(zhì)成為了我們的榜樣,也許曹魏并沒有那么”惡”但諸葛亮卻像在眼前一般,手揮羽扇,微微笑著的那么親切。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而他便是死的重于泰山,深深的記載我的腦海里,無法忘記!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1
積北宋兩三百年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題記。
想起宋政治之黑暗,心中一陣悸動;但想到辛棄疾,仿佛又看到了曙光。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從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個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確定了他的詞除了文學(xué)氣質(zhì)之外還有一種特點。
當(dāng)年,人民不滿于金的侵略,辛棄疾在22歲時也便拉起一支義軍,后與耿京義軍合并。他奉勸耿京南下歸宋并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這幾天又生變故,部將叛亂,耿京被殺,他擒叛將,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余人南下歸宋。不料世事難測,他南下歸宋之后,失去了快刀利劍,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為歷史留下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辛棄疾愿為國棄疾,可當(dāng)大權(quán)由一個昏庸的人掌握,忠臣是否還有說話的機會?只有將諫言咽下,將忠心深藏,登危樓,怒拍欄桿,痛拍欄桿,這時的他對朝廷仍抱有一絲希望,可到了晚年,便明白報國無望,只得哀嘆: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心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辛棄疾的詞,是在時代的運動里,磨出來的。他時而被夾在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到一邊,被迫冷靜思考。正是寄予宋幾百年動蕩,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2
我認為中國外國各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一個是李清照,另一個便是瑪麗·居里。
看過小學(xué)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我認識了她——一位為尋找“鐳”元素的美麗女科學(xué)家,但細細品味,她的美麗可不僅于此。更是在于她的偉大精神。
她可以不顧名利:當(dāng)她得到很多很多具有非凡意義的獎牌時,她并沒有珍惜這些名利,而是更上一層,去探究更深奧的科學(xué)知識,當(dāng)她的獎牌被她的女兒玩耍時,她并沒有斥責(zé)她的女兒,不僅如此,她還將許許多多的獎金捐出去,去捐給科研事業(yè)的法國。
她可以不顧外貌:莫泊桑說過:“女人并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fēng)度,和嫵媚就是她們門庭的標志!”但居里夫人辛苦地為尋找鐳而操勞時,她的`外貌已不知不覺的被大量的化學(xué)材料所侵蝕。當(dāng)她找到“鐳”元素時,她本大大的美麗的眼睛早已凹陷身體虛弱。早已沒有了姿色,嫵媚。但她為找到“鐳”而高興,為人類付出而高興。
現(xiàn)在“鐳”依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但人們不僅記住了“鐳”——略帶藍色熒光,還會自動放熱的偉大元素。更記住了“那個淡淡的生活,靜靜的思考,執(zhí)著的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的駕馭規(guī)律,而永保美麗”的美麗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跨越百年的美麗!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3
梁衡的文章讀到現(xiàn)在,最喜歡看他寫的議論文。我一向堅信,不論寫什么樣的文章,將自己獨一無二的思想傳遞出來的才算是成功。梁衡的議論文與我的評判標準完全重合,句句振振有詞、擲地有聲。特別是那篇《怎樣區(qū)分低俗、通俗和高雅》,思辨的力度,簡直讓人拜服。但今天其實想呈現(xiàn)的,是一些有關(guān)于讀了梁老的文章后,我的思辨。
讀了《教材的力量》后,我吃驚于那篇《晉祠》居然影響到了那么多的學(xué)生,更吃驚于我當(dāng)初讀它時卻沒受什么感動——甚至說,根本沒什么感覺。我在讀到本書第三單元的時候還特地重讀了《晉祠》原文,的'的確確是生動美妙。可為什么當(dāng)初學(xué)這篇文章的我,就沒有感受到呢?
我“思辨”了一下,覺得原因有二:
第一個是因為老師沒教好。我們的老師在上課之前就在大屏幕上放出了她自己去晉祠游玩時的照片,照片上的晉祠泯然典型的“中國式景區(qū)”,游人密密麻麻,小販熙熙攘攘。上課了,老師對著大屏幕為我們介紹晉祠:“我去的時候晉祠里面外面都是小攤販,哎呦,真的是亂七八糟的……好了,我們來看文章……你看這里,描寫得多美!”殊不知,我們早已因為她對于晉祠的描繪而對之感到乏然無味了。
或許是因為我從小就立志想從事教育行業(yè),我總喜歡思考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現(xiàn)在,《晉祠》的這個例子又給我?guī)砹诉@方面的啟示。我覺得作為一個老師,最重要也是最難達到的是引起學(xué)生對于所傳授內(nèi)容的興趣。
這一點雖說難達到,但我覺得,至少應(yīng)該在課堂上、講課文時,為學(xué)生營造一個美好的氛圍,至少不應(yīng)該去破壞這個氛圍。即使現(xiàn)實真的很骨感,但我們又不是在上社會課。文章中的晉祠,處處透著古樸之美。而作為一個教師應(yīng)該做的,我認為應(yīng)當(dāng)是最大限度地為學(xué)生們還原“晉祠式”的美,卻不能用現(xiàn)實當(dāng)中的情形來草率地帶入其中,這樣反而破壞了這份獨一無二的美感。
第二個原因,私心覺得是因為教材編得不好。且不說排版與插圖,單憑教材上對于文章的剪切,就讓古色古香的晉祠又一下子遜色了很多。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被用來細細品讀的文章就不應(yīng)該剪切任何子句、段落。讀文章好比看“場中美色”(當(dāng)然不是“一眼即過”)。若要看一個美人是否真美,當(dāng)然要看未經(jīng)過任何修飾的樣子嘍!美人的眉眼多情、腰肢纖細,可若直接扔給你一段細腰、柳眉,和一只骨碌骨碌轉(zhuǎn)的眼珠子,這可哪里還有美感可言呵!
說得太激動了,有些言過其實。不過我覺得,文章不應(yīng)該剪,像《晉祠》這樣的好文章,更不應(yīng)該剪。擔(dān)心課時的話,老師們哪怕略過這些沒有什么知識點的句段,也應(yīng)該保留學(xué)生們觀賞這“美人”身上各部分的權(quán)利,無論美丑。你瞧,《晉祠》原文中,其中有許多關(guān)于石像、雕刻的典故,我在讀時便能能夠結(jié)合著這些典故去“游”晉祠,那樹、那水、那石,都是有故事的,便更顯得活靈活現(xiàn)?墒钦n文中,卻刪去了這些段落。失去故事的晉祠變得單薄了許多,單薄到只剩下一頁書紙。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剪后的文章早已“花非花”,又怎能不讓我們這群年少無知的“蜂蝶”們懷疑真正的“春色”好文在課本之外的地方呢?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4
也許這個故事你并生疏——一位老人,在一個山住了15年,與許多人一起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fēng)帶,3700畝林網(wǎng)……與風(fēng)沙抗?fàn),雖已經(jīng)81歲了,但他依然留在這里,準備好了棺材,在付出心血的山里等待死亡。
山溝里的樹沒有白楊的挺拔,沒有街旁邊樹的公整如一,為城市增添魅力,而只是稍微傾斜,有的已被被雨水沖刷的七零八落,但他們所在的山坡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層一層的梯形。老人說:“這些樹下有2米多的淤泥呀!蹦切浔阆窭先艘话銏允刈约旱穆氊(zé),付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老人從中年到老年,身體漸漸虛弱,拄著拐杖,每一天在自己的小院門口看著自己的成果,有時拿起自己快不能拿動的鋤頭與樹苗,一種下,澆水。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堅守。15年做成了常人不敢想象的.巨大任務(wù)。并還將自己的辛苦換來的錢全給大家,一冬天,便為村民一人買下了一個彩電。
山,綠色與微風(fēng)相映成趣,滿山的翠綠,生機勃勃,老人已與這山融為一體。他的生命更已經(jīng)轉(zhuǎn)化成了青山,永遠不老。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5
辛棄疾,一個武者,一個著名的愛國詩人。年少時殺反賊,摛叛將,一腔報國熱血,卻不料,性直烈,久置閑,只得淚灑紙上。生活中的壯志難疇,化作點點詞句,最終功績寥寥,所作詩詞流傳于世。
悲壯?是的,但不止是。
有人說,他不受重用,是朝廷有眼無珠?赡馨伞K麕У囊恍≈к婈,戰(zhàn)斗力再大,也勢單力薄。顯然,他需要皇帝的支持。于是他上書百封,作詩千首,生怕皇帝不知他的愛國之心?蓳Q個角度,皇帝想要的'是什么,是安寧,不是打回去。他以此番作為,正直,但并沒有最高成效。既在朝中,不僅要為國拼殺,也要通世故人情,想法讓皇帝認同自己的想法,要取得他的信任和更多的影響他想法的機會。試想,如果他用了政治家般的手段,又會怎樣?
還有人說了,這種做法正是辛棄疾之所以為辛棄疾的所在。并不見得,辛棄疾人格所在,是愛國的魂,不是性情(這只是表現(xiàn)形式)。只要他仍心憂國家,他就是他。為了報國這個志向,他既便無法如前文所說一樣,也應(yīng)該收斂一些,得到更多領(lǐng)兵的機會,同時謹慎為官,使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不再動搖。
于是有人又說,他的熱烈的報國之心是無法抑制的。他的做法,應(yīng)落到報國上,而不是抑制情感上。目標是收回失地,結(jié)果若是收復(fù)成功,那中途的辛酸也終會為愛國之人所容。畢竟能達到的話,表達方式的改變也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辛棄疾,歷史長河上如此耀眼的星。如果能稍做改變,也許他在世時,能少幾分憂愁,歷史上會多一位能臣。至于文壇上那位身披戰(zhàn)甲卻遠離沙場,只能寄情于詞話中的詩人會怎樣,也就不得而知了。
終究,歷史無法改寫,辛棄疾的血淚成為了后人們對他的悲情贊歌?蛇@歌聲,他聽不見了,只能在無奈于慨嘆中了完一生。從他的經(jīng)歷中,我們學(xué)到的不僅是所謂愛國,也能明白讓人生無悔的一種選擇。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6
剛接觸這本書是在高中時期,近來讀讀體會一下作者的心境。
《把欄桿拍遍》是我國當(dāng)代著名散文作家、新聞理論家梁衡所寫的一篇人物評傳性質(zhì)的散文,塑造了一個叱咤風(fēng)云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是解讀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散文名篇。被許多人譽為是影響自己青年時代的一篇好文,是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
"把欄桿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是該詞引用的一個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
作者認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在詞人把欄桿拍遍的振聾發(fā)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復(fù)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提到書,一定要提到本書的作者,是一個讓人比較欣賞的人。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歷任《內(nèi)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F(xiàn)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xué)新聞學(xué)院博士生導(dǎo)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xié)會全委會常務(wù)理事、人教版中小學(xué)教材總顧問。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xué)獎、趙樹理文學(xu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xué)史章回小說《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luò)》、《新聞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tǒng),行文草本有靈,水石有韻。后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別是歷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有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紅色經(jīng)典》、《名山大川感思錄》、《人杰鬼雄》、《當(dāng)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等.學(xué)術(shù)論文集:《為文之道》、《繼承與超越》、《走近政治》!读汉馕募肪啪;曾獲青年文學(xué)獎、趙樹理文學(xu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有《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等學(xué)校課本。
作品曾獲青年文學(xué)獎、趙樹理文學(xu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fā)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xué)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lián)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yōu)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xué)教材,之后《海思》也被選入鄂教版語文中學(xué)教材。
多讀讀有思想的人作品,可以將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提升。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7
讀《把欄桿拍遍》有感(閱讀偉人篇)這是一本由著名學(xué)者、新聞理論家、作家梁衡編著,將從古至今英雄人物的輝煌與低沉描寫的淋漓盡致的一本書。書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就是這篇《把欄桿拍遍》,讓我重新認識了辛棄疾,讓我更加明確了他與古代詩人的不同之處。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修劍法。他又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2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fù)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就這幾天之內(nèi)又變生肘腋,當(dāng)他完成任務(wù)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說來,他干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英雄少年,正血氣方剛風(fēng)華正茂,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他為國為民的精神無人能擋。他的生命之路就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遒勁的龍頭拐杖。
作為一名封建知識分子,雖建議不被采納,但他有一顆熾熱的心。對待政治,他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不再
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從他身上我仿佛得到了一種力量,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文字的捶打,無不在人們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而正是這種力量,推動著國家與民族飛躍向前。
亂世中的美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有一種凄冷的美,她是愁的化身,她是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女性的代表,她就是李清照。如今已被大部分人所熟知。最愛她的那首《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笔终鎸嵉乇憩F(xiàn)了少女的羞澀與天真,秀發(fā)香腮,面如花玉,情竇初開,春心萌動難以按捺。她也作出:“何為出戰(zhàn)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的慷慨豪放詩句,雖說是婉約派詩人,但她寫的.詩的氣勢不亞于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棄疾。“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泵鎸φ煞蜈w明誠的分離,離愁別緒,難舍難分之愈深,思之愈切的情感涌上心頭。她顯已成為當(dāng)代“女神”之代言人。當(dāng)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fēng)雨時,也總能看到那個立于秋風(fēng)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縱觀歷史,我們或許能輕微的感受到偉人們當(dāng)時的輝煌與成就,他們所帶給我的,往往最能激勵自己在無盡的挫折面前,沉著應(yīng)對、勇往直前!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8
為國盡力當(dāng)自誓
從小學(xué)起,我便從一孔中,窺見了辛棄疾。那時,我對辛棄疾的印象僅是“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的投閑置散,和“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的寧靜和平,但卻不知他為何要甘于歸隱鄉(xiāng)土,而不去為官,一展才能。進入初中,從“挑燈看劍”到“欄桿拍遍”;從“氣吞萬里”到“江晚正愁”,辛棄疾與我愈來愈近,我漸漸讀懂了他對國家透心及腑的熱愛,和為國效忠而不能的愁苦悲憤。我內(nèi)心的平湖上泛起了一絲波瀾,我也要為國家做些事情。
直到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進入了我的視野,我才真正地認識了辛棄疾。在中國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以武起事,以文為業(yè),而愛國熱情始終激昂者,恐怕就只有辛棄疾一人。他生于金宋亂世,年少時滿腔熱血為國,金戈鐵馬,蕩寇剿虜,馳騁沙場,夢想著以身許國,血灑大漠。但誰知,南歸后,朝廷卻無情地剝奪了他最后的奢望,僅留給他一支羊毫軟筆,去揮灑無盡的嘆息和悲愴。
他壯志未酬,曾拍欄興嘆,扶欄遠眺,望斷一江春水,也曾熱淚橫流,質(zhì)問蒼天,為何如何此不公。但他心中對祖國崇高的熱愛卻從未有半點消減;金革之聲,從未有一次不在他的夢中響起;刀劍之影,從未有一次不在他酒醉的眼前閃過。他的復(fù)國壯志在國憂民難的反復(fù)錘煉鍛造下,愈發(fā)堅不可摧。他腦海那中久久無法壓抑的悲憤,在翻騰,激蕩,迸射出最璀璨的火花!他的詞賦,由劍戟鑄造,被血淚涂抹,交雜著亡國游子痛心疾首的悲憤,為國哀呼號,在時代中炸響!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他做了南宋40年臣民,壯志滿懷,熱血填膺,他卻總是在閑置和走馬燈般的調(diào)動中游蕩,直到被彈劾罷官,理想破滅,在贛南修了一座別墅,投身稻香蛙鳴,了卻心頭之痛。我想或許他總該歇息了吧,可是不,他沒有,他仍時刻憂心如焚,一旦有任,他仍會上書進諫,整飭政務(wù),為民謀利,熾熱的愛國之心炙烤著他的生命,只要可能,他便不會停下,也不曾想過停下。他的精神,在烈火和驟冷的淬煉中鍛造,升華,沖擊著我的生命,澎湃起我的激情。
讀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靜,我似乎能觸摸到他沉重的呼吸,他堅定的心跳,他那為山河破碎而發(fā)的擲地有聲的.吶喊,在劇烈地震撼著我的心靈,一個念頭在我的心中出現(xiàn)了,我也要像辛棄疾那樣,為國盡力。當(dāng)我看到當(dāng)今機械設(shè)備以國外為上乘時,我心中的種子在悄然萌發(fā)。我要做一名工程師,研發(fā)出中國人自己的產(chǎn)品,讓中國屹立于世界之巔,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在我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也曾遇到過坎坷,有人不解,質(zhì)問為何;有人嘲笑,冷眼相看。但想起辛棄疾那“了卻君王天下事”的壯志,經(jīng)百般阻撓,無法實現(xiàn),可他心中仍不息地流淌著愛國的熱血。我不再惆悵嘆息,而滿懷熱忱,發(fā)奮學(xué)習(xí)。他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方的路,讓我以為國盡力為自誓,不斷向前。同學(xué)們,無論何時,愛國都將作為主旋律在我們的生命中回響。讓我們以盡力為國為志,鍛造出我們最鏗鏘的青春樂章吧!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19
在我看來,韓愈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一顆耀眼的明星。他不光滿腹經(jīng)綸,下筆成章,而且一心為國,清正廉潔。為人則面對困境,泰然處之。
韓愈為官時期,因為勇于向唐憲宗提出不同意見而被貶潮州,在潮州期間,他既不像柳宗元那樣哀嘆懷才不遇,也不像蘇東坡那樣無所事事便寄情山水,而是盡其所能為民辦事,八個月時間做了四件大事,使荒蕪之地潮州煥然一新。
人生的逆境大約可以分為四種:一曰生活之苦,饑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懷才不遇;三曰事業(yè)受阻,功敗垂成;四曰生命之危,身處絕境。處逆境之心亦分四種:一是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三是見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處之,盡力而為。韓愈是處在第二第三種逆境,而選擇了后兩種心態(tài)。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顯,只是奉獻于民、求成于心。一個人不管你有多大委屈,歷史只認你的貢獻。悲壯二字,無壯便無以言悲。
忽然想到范仲淹“求古仁人之心”時說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我想韓愈就是其中的`代表吧。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篇20
學(xué)過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后,我從詞的字里行間中領(lǐng)悟詩人當(dāng)時的那種壯志難酬的憤懣和對國家無限地?zé)釔酆蛽碜o之情。今天我又閱讀了梁衡的《把欄桿拍遍》一文,對辛棄疾這位誒大的詞人更增添了許多敬佩之意。
文中寫道:“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的,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是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钡拇_,辛的詞摻雜了太多的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和自己的'抱負與胸襟,讓我們今日重讀他的文章時,仍會像作者一樣,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
作者寫出了辛棄疾的《破陣子》,那恢宏的氣勢和那其間流露出的愛國熱情,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
作者寫道:“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它的一生大都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薄八痪耪艟艜瘢笥驼,千錘百煉。歷史的風(fēng)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shù)的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修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如地殼內(nèi)巖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
我們?yōu)樾翖壖捕鴩@服,為他而癡狂,但我們更要堅信“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把欄桿拍遍作文03-07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04-26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精選20篇)08-08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范文(精選8篇)06-15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02-05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09-05
讀《把欄桿拍遍》有感04-19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3篇03-31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3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