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社會轉型期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及教育對策
摘 要 在社會轉型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呈現出現實性、獨立性、多元性等特點,這些都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挑戰(zhàn),本文從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接受規(guī)律的遵循、教育內容的創(chuàng)新及教育方法的改進等方面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關健詞 社會轉型 大學生 思想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 社會轉型期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社會轉型”是指社會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也就是從農業(yè)的、鄉(xiāng)村的、封閉的傳統型社會,向工業(yè)的、城鎮(zhèn)的、開放的現代型社會的轉型。社會轉型期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深層次的變化必然引起大學生的思想變化。
1.1 政治思想的矛盾性、現實性
當代大學生總的來說,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支持改革開放,愿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關心黨風和社會風氣,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同時,他們對社會腐敗、社會不公、貧富分化又憤憤不平,使他們的思想觀念較為混亂和矛盾。
1.2 個人意識的獨立性
當代大學生對問題的分析、事物的判斷、學習生活安排、職業(yè)選擇等方面,都表現出比較鮮明的個性。根據對青年思想道德狀況的一項調查表明有55.6%的青年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在乎別人的評論’為自己的信條。”他們在各種活動中要顯示出自身價值的存在,在消費上突出個性,在生活方式上也注重獨立性。
1.3 價值取向多元性
轉型時期的大多數大學生接受了社會主義的價值觀。教育部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大學生能勤奮學習、追求新知、積極進取、立志成才,同時崇尚奮斗、奉獻。但由于受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和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一些大學生的價值選擇也存在許多困惑、矛盾、沖突,主要表現為:價值取向錯位、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抬頭,對精神生活、集體利益冷漠;價值目標取向實用化、短期化;他們或是隨大流趕時髦,或是固執(zhí)己見,或是以是否對自己有利為唯一的標準。
1.4 心理問題多發(fā)性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據有關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中出現心理障礙傾向者的比例大約在30%-40%左右,其中存在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占總體的10%左右。人際關系、學業(yè)、戀愛、擇業(yè)已成為誘發(fā)學生們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種種心理問題使學生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已達到“飽和”。
2 社會轉型期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對策
2.1 轉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
長期以來,我們在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注重對其行為的規(guī)范和約束,而忽略了大學生作為主體的內在需要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功能被強化,而服務育人功能被弱化,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教育觀念,切實貫徹思想教育的人本理念。堅持嚴與愛,管理與服務的統一,樹立服務理念,構建服務平臺,把解決學生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作為工作的切入點,關注他們的內心想法,了解他們的利益需求,關心他們的心靈成長,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及成長中的各種困惑和問題,使學生獲得歸屬感、尊重感和滿足感,真正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2.2 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大學生的接受規(guī)律
(1)思想教育要遵循大學生的階段成長規(guī)律。思想教育工作者應根據學生在大學不同階段的成長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安排教育內容。大一學生剛進入新環(huán)境,不知如何適應大學生活,注重對學生進行獨立生活、自主學習等方面的教育,同時加強學習方法、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導;對大二、大三的學生主要引導他們開展專業(yè)學習,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全面成才,主要對在學習中的偏差或感情上的困惑進行開導;對大四學生,面臨著考研、就業(yè)等多重壓力,主要對其在經濟壓力、工作壓力以及走向社會前的焦慮進行疏導。(2)思想教育要遵循大學生的個性化、差別化規(guī)律。大學生具有個人經歷復雜性、個體生活多樣性、家庭背景差異性,導致大學生個體差異加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必須進一步探索有效的分層、差別教育方法,實現普遍性教育與特殊性教育的有機結合。
2.3 進一步完善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1)創(chuàng)業(yè)教育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高校畢業(yè)生急劇增加,就業(yè)壓力逐年加大,因此,創(chuàng)業(yè)教育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要營造敢為人先,敢于超越的思想氛圍,塑造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格,以適應時代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在創(chuàng)業(yè)中實現人生理想價值觀念,在集體中求得發(fā)展價值觀念,誠信收益價值觀念。(2)苦難教育和生命教育應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新時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是在父母和長輩的呵護、溺愛下成長起來的,人生旅途沒經過大的波折和磨難,因此,也沒有對苦難的體驗和記憶,更沒有對苦難的深刻認識,在磨難、挫折面前,表現出氣餒、頹廢甚至痛不欲生,普遍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苦難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苦樂觀、生死觀和幸福觀,使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具有克服和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3)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許多學校只注重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心理品質、人格結構的培養(yǎng)。而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要有知識、有能力,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因此,要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開展心理咨詢等方式,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霾,使他們既有健壯的體魄,又有健全的心靈。
2.4 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改革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增強主渠道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各門課的具體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方式和方法,可采用討論式、參與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實現主客體的互動和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思想教育的實效。同時,加強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改變以課堂和書本為中心的老傳統,依托思想教育實踐基地,將課內外、校內外社會實踐有機結合,不斷提高實踐育人的能力。(2)開創(chuàng)網絡思想教育新載體。隨著網絡及新媒體的發(fā)展,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網絡以其信息量大、傳播面廣、開放性強等特點,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學生通過網絡快速了解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但由于信息的良莠不齊,給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帶來困擾,影響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各高校要建立一支既精通網絡知識又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的思想教育工作隊伍,并通過校園主題教育網站、博客等渠道與學生聊天和溝通,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教育的合力。
參考文獻
[1] 譚益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中國高教研究,2005(8).
[2] 侯小慧.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9).
[3] 齊衛(wèi)東.論多元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對策.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6).
【論社會轉型期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及教育對策】相關文章:
論荀子的社會分層思想及其特點04-27
淺析獨立學院學生思想特點及教育對策05-02
8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其對策04-29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tài)價值及對策05-02
論轉型期的社會心理優(yōu)化04-28
論《周易》的教育思想04-29
論墨子的教育思想04-27
社會轉型期公民誠信現狀及對策05-01
論張載的社會和諧思想04-28
論荀子的社會和諧思想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