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模板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精心設計。下面我們來看看小學數學教案模板,歡迎閱讀借鑒。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1:認識平行線
教學內容: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39~41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射線和線段的性質,學習了角以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是后面的學習平行線性質、三角形、四邊形等知識的基礎,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設計理念: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好計劃,提前打算,做事成功的機率就大。學習更是如此,每節(jié)課內容的學習如果能夠自己先做好預習,那么你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預習使同學們變得主動,站在主動進攻位置上的人當然容易打勝仗。有一位哲人這樣說,預習是合理“搶跑”,一開始就“搶跑”領先,爭取了主動,當然容易取勝。
教學目標:
1.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交流進一步體驗直線的相交與不相交關系,認識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能判斷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
2.能根據直線平行的意義,畫出平行線;能在師生交流中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步驟和方法,能正確地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形成平行線的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現象,產生學習圖形位置關系的興趣。
教學重點: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
教學難點: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畫平行線。
預習指導:
同學們,我們不僅要向他人學習,更要向課本學習。下面就請你打開數學書39、40頁,認真學習吧!通過學習,相信你一定能解決下面的問題。
一、填一填
1. 互相平行,其中 平行線。
2.下面哪幾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是的在下面劃(√),不是的在下面劃(×)。
( ) ( ) ( ) ( )
3.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并記錄下來:
、 是互相平行的。
、 是互相平行的。
二、畫一畫
1.想辦法在下面畫出一組或幾組平行線,比一比誰想的辦法多。
2.讓爸爸媽媽欣賞一下你畫好的.平行線,告訴他們你是怎樣畫的?
教具準備:課件、直尺、三角板、鉛筆、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平行線
1.揭示課題
同學們,昨天我們回家認識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平行線)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來認識平行線。(板書課題:認識平行線)
2.理解概念
我們先來看一組生活中的圖片。這些圖片中隱藏著我們熟悉的線段,您能找到嗎?誰能上來指一指?(根據學生指的情況閃動)如果把這些線段無限延長我們可以畫出下面三組直線。
這三組直線,哪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第二組)
第一組的兩條直線是什么關系?(相交)它們相交的點叫什么?(板書:交點)第三組呢?你是怎么想的?剛才同學們都贊成第二組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說說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回答延長,它們相交嗎?不相交嗎?不相交,他們是什么關系呢?(互相平行)什么是互相平行?板書: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同一平面內你怎么理解?誰能說說看?互相平行你是怎么理解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的平行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出示一組平行線)如果這是一組平行線,我們可以怎么說?還可以怎么說?(直線a是直線b的平行線,直線b是直線a的平行線,直線a和直線b互相平行。)
3.練習:下面哪幾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是的在下面劃(√),不是的在下面劃(×)。你是怎么想的?
( ) ( ) ( ) ( )
4.找平行線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互相平行的現象,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我們學過的平面圖中也有平行線段請大家看大屏幕:下面每個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幾組平行的線段?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具體場景→抽象出“數學模型”→回歸生活舉例,一方面使學生在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實例的觀察、辨析中,加深了對平行現象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平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熬毩暋笔鞘箤W生進一步學會辨別平行,更深一層提煉平行的意義。]
5.總結
認識平行線,觀察思考很重要,如果能動手畫就更好了。
二、畫平行線
1.展示畫好的平行線
課前我們都動手畫了一組平行線,你是怎樣畫的?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你的畫法。
誰愿意上來展示給我們大家看?
總結:剛才同學們展示了用不同方法畫出的平行線段,讓我們大開眼界。
2.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這兒有一條已經畫好的直線,怎樣畫出它的平行線呢?你是怎樣畫的?
指名上臺展示并介紹畫法。
思考: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能畫多少條?試著畫一畫。
3.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湃绻谥本點上一點,要求經過這一點,畫下面這條直線的平行線,也用直尺畫可以嗎?為什么?那你是怎樣畫的?和你的同桌說說
指名上臺介紹同時示范。
、平處熓痉叮哼^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強調: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邊,用其中的一條與已知直線貼緊,另一條緊貼著直尺,(直尺不能動),將三角板沿直尺平移,這樣就不會有偏差了,移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再畫出另一條邊,這樣得到了一組平行線。
、钦n件演示
、葘W生再畫
、上胍幌耄哼^直線外一點能給這條直線畫幾條平行線?
[設計意圖:通過“自我展示”這一活動,讓學生體會利用利用不同工具畫平行線的樂趣。在這個基礎上,重點介紹借助直尺、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再通過電腦演示,激起學生想動手操作的興趣,在畫的過程中,總結畫平行線的四步驟:合、靠、移、畫。]
4.回憶一下我們剛才畫平行線的過程,其中我們應用了三年級學過的知識,它是什么?(平移)
這兒有一組平移的圖形,你能在平移前后的圖形中找到幾組互相平行的線段?在書上指給同學看一看。誰來指一指?
三、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四、課后探究:
把一張長方形紙照下面的方法對折兩次,在打開。
這幾條折痕互相平行嗎?量出每條折痕的長度,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設計意圖:在課堂練習中,我是以書本為主的,強調掌握基礎知識為主的。當然,給予一部分學生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我以一個探索活動結束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2:平均數
教學內容:蘇教版《數學》第六冊教科書第92—94頁。
目標預設:
1.讓學生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并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 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體驗運用已學的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①理解平均數的意義。②會計算平均數。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平均數
1.第一輪套圈比賽
(1)師:看!體育組的男、女生正在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
第一個出場的是2個隊的隊長:李小剛和吳燕。想不想看看他們的成績?
(2)師:第一輪比賽: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你是怎樣比出來的? (6<10,比個數 或 直接從統(tǒng)計圖中,條形的高度看出的)
2.第二輪套圈比賽
(1)師:比賽還在繼續(xù):男生要加油了!出場的是誰?張明套中……
女生也不甘示弱!成績如何?
(2)現在看3個男生和3個女生的成績,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的準一些呢?你是怎樣算的?
(3)第二輪男生套的準些!男生趕上來啦!男、女生平手!
3.第三輪套圈比賽
(1)師:最后的機會來了!男生最后出場的是誰?套中了多少個?再看女生!
(2)現在,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只比總數不公平,男女生人數不一樣!)
(3)討論:比什么才公平?男生4人共套中28個,女生5人共套中30個。怎么比呢?
師小結:男女生人數不等,不能只比總數,比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才公平!
二、移多補少,認識平均數
1.出示男生成績統(tǒng)計圖。
(1)師:先來看男生成績統(tǒng)計圖。只能用眼睛看,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
你能從圖中看——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嗎?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口述移多補少的過程,課件演示)
師小結:從多的里面移給少的,使每份同樣多,這叫做“移多補少”
(2)師:“7”是指每個男生都就套中了7個嗎?
師小結:這個“7”是將男生每個人套中的個數通過“移多補少”以后得到的結果,它是4個男生套中的個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2.出示女生成績統(tǒng)計圖。
(1)師:再看女生成績統(tǒng)計圖。這次,比一比,看誰估計的準?
估一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圈?寫在自己本子上,不給其他人看!
(2)師:你估的是幾?
(3)師:有估計10個的嗎,可能嗎?為什么?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4個,有可能嗎?為什么?
(4)你怎么估計出來的?
3.師:現在你能快速評判出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
解決這個問題,是誰幫了我們的忙?平均數還真有用!
三、深入研究,計算平均數
1.計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師:剛才我們是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出平均數,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求平均數?
師:誰來算一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2.計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你能計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嗎?(生自練,匯報)
3.對比
(1)師:計算的結果與“移多補少”的結果一樣嗎?
(2)師:為什么計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時用總數除以4,而計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時除以5呢?
4.師小結:我發(fā)現同學們的數學素質很高!眼力好,用移多補少看出平均數;會動腦,還會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計算出平均數。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種?哪種好?實踐出真知!下面,我們試一試!
5.及時練習
(1)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
、俪鍪3個筆筒(6枝、7枝、5枝)
師: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筆?生匯報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來的?
、谧兂5個筆筒(9枝、1枝、3枝、6枝、2枝)
師:平均每個筆筒有多少枝?師追問:為什么不用“移多補少”的方法?
③師小結:求平均數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2)練習“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3根絲帶,這三根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生動筆算,匯報,交流)
追問:18厘米大概在什么位置?到屏幕上來指一指。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 籃球隊員的身高。
師:你們身高大約多少?打籃球需要高個子!
師:聽田老師說,請你判斷。對的打“√”,錯的打“×”。準備好筆!
(1)那么,籃球隊里每個隊員身高都是160厘米。
(2)李強身高155厘米,有可能嗎?(口答)
(3)王明是中鋒,隊里最高的,他可能身高多少厘米?(口答)
師:課前,田老師拍了他們的照片,介紹給大家認識:請看!
哪個是李強?哪個是張宇?
2.游泳有無危險。
(1)小紅身高130厘米,她在深110厘米的兒童游泳池練習游泳有危險嗎?
(2)小南身高130厘米,他在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游泳,下水游泳不會有危險呢?為什么?
五、機動練習,拓展應用
機動:回到我們男女生的賽,引導學生看題,提出問題。
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想到大于12的數。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3:認識小數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數學教科書三年級(下)P100-101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以“米”、“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2.能正確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知道自然數和整數。
3.結合操作,明白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知道小數也是十進制計數。
4.在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數學活動中,與人合作交流,培養(yǎng)發(fā)現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其含義、讀、寫。
難點:建立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教師:米尺、課件、計數教具
學生:米尺、學習單、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在“米尺”中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結合情境)學生觀察發(fā)現:課桌長1米。
2.(繼續(xù)情境)師:你知道課桌的寬、高分別是多少米嗎?試著在學習單上寫一寫。
(1)交流課桌寬。
發(fā)現寬不足1米,答案可能有:
、 4/10米 師:為什么用4/10米表示?
② 0.4米 師:你是怎樣想的?
、 4米 預留空間,讓學生糾錯。
小結: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可以寫成4/10米,也可以用0.4米表示,也就是4分米。(板書:4/10米 0.4米 4分米)
(2)交流課桌高。
、賻煟耗闶窃趺幢硎靖叩?現在覺得還能怎么表示嗎?(意在讓學生用分數和小數表示)。
、谠诿壮呱现赋霰硎菊n桌高的長度,說說這樣表示的理由。
3.提問:在米尺上還能找到其它長度嗎?
學生分小組在米尺上指一指,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
4.全班交流,概括小結。
(1)同一長度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數表示。
(2)十分之幾米就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3)表示對應長度的.方式不同,含義是一致的。
5.揭示課題。(板書:認識小數)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對小數與十進分數的聯系能從形象具體抽象到含義理解,利用長度測量和單位轉換是較為直觀漸進的方式之一。因此,以教材例題中測量課桌的寬和高為素材,引導學生從不滿1米開始思考如何表示,調動已有知識和經驗,聯系分數的含義,由十分之幾米可以表示幾分米,引入零點幾米(小數)也可以用來表示。以此為基礎,開始小數含義的認識歷程。這種從源頭起步,從需要出發(fā)的教學設計,對直觀感知小數的含義十分重要。
二、在“價格”中有所感悟
1.師:這塊橡皮的價格你能用小數表示嗎?
(1)學生先寫一寫、圈一圈。思考為什么這樣表示?
(2)交流為什么這樣表示的理由。
①學生圖示中表達的理由。
、跀祵W含義中表達的理由。
2.觀察小數,了解各部分的名稱,以板書強化對小數點、整數部分、小數部分的認識與書寫。
3.十分之幾的分數為什么可以用零點幾表示?
、賹W具操作,引導發(fā)現小數和整數一樣“滿十進一”。
、诤x理解,明確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零點幾表示。
4.專項練習:幾元幾角與幾點幾元的互換。
5.回顧反思,抽象概括。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在初步感知小數的基礎上,將幾元幾角改寫成用元做單位,以圖示、表達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小數含義的認識程度,再次讓他們自主建立小數和分數的聯系,使小數的含義由最初的感知漸進到理解,再通過學具操作,引導發(fā)現小數和整數內在的“滿十進一”共性。
另外,設計直接讓學生探索整數部分不為0的小數,一方面是為學生學習提供新空間,另一方面是由熟悉的事物和環(huán)境實現認識純小數向認識混小數的過渡與發(fā)展,避免“小數比整數小”的錯誤認識。
三、在“設計”中鞏固認識
1.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設計自己想表示小數。
2.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共同分享。
(1)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
(2)整數部分不為0的小數。
3.介紹自然數、整數概念。
◇設計意圖:學生對小數的認識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自己投入、自然建構!坝行У臄祵W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①因此,提供學習材料,預留學習空間,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將小數與分數、整數融合,完成直觀感知下的形象到抽象的認識。符合數結合形,自主構建小數的認識進程。
四、全課總結
請學生回顧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4: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8~60頁“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目標
1. 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系和區(qū)別。
2. 在猜想、驗證的研究過程中,初步感知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3.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2個,正方形1個、小棒5根、方格作業(yè)紙、直尺、三角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猜謎游戲
【設計意圖:猜謎活動,既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又讓學生初步感受抓住特點是認識事物的好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察畫面,抽象圖形
(出示課件)談話:孩子們,今天的學習從這幅畫開始,美嗎?上完課每人送你們一幅怎么樣?
提問:從這幅畫中,你能找出認識的平面圖形嗎?(根據學生回答點擊課件,抽象出平面圖形)
2.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揭題:你們認識的圖形真不少,今天,我們繼續(xù)認識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設計意圖:從圖畫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喚起學生的已有認知,既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又引發(fā)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猜想驗證,自主構建
1.操作中引發(fā)猜想
提問:以前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擺一個長方形嗎?
操作:學生擺長方形。
反饋:指名展示。
反思:引發(fā)關于長方形邊的猜想
小結:長方形邊的特點:對邊相等(板書)
(移動小棒)提問:這樣擺還是長方形嗎?為什么?
小結:長方形角的特點:四個角都是直角(板書)
【設計意圖:尊重并準確把握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在擺小棒的過程中進行“邊”和“角”的追問,引發(fā)學生對長方形特征的猜想,為進一步深入研究長方形的特征埋下伏筆,這樣的設計也遵循了學生從具體向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
2.驗證中深化認識
、胖笇Х椒ǎ菏遣皇撬械拈L方形都有這樣的特征呢?請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
、撇僮黩炞C
、菂R報交流:
、衮炞C對邊相等:方法1:量一量,匯報測量數據;方法2:折一折,指名操作。
小結:用多種的方法驗證了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發(fā)現它們的對邊都相等。
、谡J識長寬:同學們再觀察一下,長方形中靠在一起的兩條邊相等嗎?引導認識長與寬;指一指黑板面、桌面以及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
、垓炞C四個角都是直角:方法:比一比,討論: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嗎?你比了幾次?有比的次數少些的嗎?還有更少的嗎?
3.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長方形有哪些特征?
對邊相等 ----邊的特征
四個角都是直角 ----角的特征
實際上我們認識平面圖形時,一般都是從邊和角兩個方面來認識的。
【設計意圖:特征的驗證是思維碰撞最充分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不同的長方形,激發(fā)學生嘗試不同的研究方法,既使猜想得到驗證,長方形的特征上升到理性認識,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滲透了研究平面圖形的一般方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研究的科學性、嚴謹性!
3.遷移中拓展新知
談話:我們再來看正方形的邊和角又有什么特點呢?拿出正方形,你能用剛才那些方法和思路去發(fā)現正方形的特點嗎?試試看。
⑴自主探究
、茀R報交流:
、偬卣1:四邊相等;提問: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你們是怎么發(fā)現的?反饋:方法1:量一量;匯報測量結果;方法2:折一折;引導學生比較折的方法,糾正認識偏差,優(yōu)化折法的簡潔性。
、谡J識邊長。介紹:我們把正方形每條邊的長都叫做邊長。(板書 邊長)
【設計意圖:折一折驗證正方形邊的特點呈現出兩個層次:通過上下、左右對折說明正方形對邊相等,對角折說明鄰邊相等,這樣的折法才說明正方形四邊相等。經歷兩個層次的感知,既充分認識正方形邊的特點,也細無聲地滲透了兩種圖形的內在聯系!
、厶卣2:四個角都是直角
提問: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小結: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研究了正方形,發(fā)現它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4.比較中溝通聯系
提問:正方形和長方形有什么相同的特點呢?
小結:看來,無論邊還是角,長方形有的特點,正方形也有。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對兩種圖形的特點進行回顧與整理,感知它們的聯系與區(qū)別,進一步深化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整體把握。】
三、實際運用,鞏固新知
談話:學得不錯,學會了知識還要能夠運用,一起來解決幾個問題,接受挑戰(zhàn)嗎?
1.畫一畫
(1)師畫長方形,說一說長寬各是多少。(相機介紹方格圖)
師畫正方形,說一說邊長是多少。
(2)學生按要求畫長方形。
2.辨一辨
畫得不錯,下面考考你們的眼力。
信封后面藏的都是四邊形,觀察一下,哪幅圖可能是正方形?
(1)①號不可能嗎?為什么?
(2)②號呢?
(3)③號可能是嗎?一定是嗎?還可能是什么圖形?什么情況下是正方形?什么情況下是長方形?還有其他可能嗎?
3.比一比
小華小明參加比賽了,一起去看看。
(1)小華在哪里?小明呢?他們同時出發(fā)去學校,誰先到誰獲勝,這樣比公平嗎?為什么?各走了多少米?
(2)改變比賽規(guī)則。
兩人同時出發(fā),小華沿1號路線,小明沿2號路線,同時出發(fā),誰先到新華書店誰就獲勝,這樣比公平嗎?為什么?路程相等是怎么算出來的?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體現了基礎練習——發(fā)散思維,基本技能——實際運用的層次,畫一畫,辨一辨,比一比的設計充滿了新意,又抓住重點體現思考的含量,學生結合不同的實際問題不斷強化提升對兩種圖形特征的理解】
四、回顧總結,感悟延伸
1.回顧: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有哪些收獲?
2.環(huán)保教育。
【設計意圖:回顧力求體現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和研究方法的感悟。課尾送畫,與課始首尾呼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充滿思考與智慧,更是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世界的,滲透環(huán)保教育!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5:面積單位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打比方”經歷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面積的過程,加深對面積意義的理解,從而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過遷移體會平方分米。
2. 通過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建立的同時,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
3. 通過自主學習經歷的呈現,進一步激發(fā)自我探究的原動力,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面積單位的意義及合理運用面積單位。
教學準備: 學具(板貼、正方形模型、面積量具、課本、練習冊、紙杯)及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新知
1. 出示校園照片
(1)提問:瞧!這是哪里?
(2)小結:校園的面積大約有4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
2. 出示公園照片
師:這是建湖美麗的雙湖公園,大家去過嗎?它的面積大約有160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
3.對比提問:校園、公園的面積具體有多大我們并不清楚,但是我們都是用什么來打比方了解它們的面積的?
4. 教師總結:我們是把校園比方成4個標準足球場,是把公園比方成160個標準足球場。今天,我們就從打比方入手,學習新的知識,好嗎?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概念。
(1)提問交流:讓我們看一看眼前的課桌面,它的面積有多大呢?如果讓你回去告訴你的媽媽課桌面的大小,你準備用什么來打比方?(組織討論并交流)
(2)操作要求:①前后4人為一小組,合作擺一擺。②擺好后,先數一數共擺了多少個,再在小組中說一說桌面上擺了多少個物品。
(3)學生活動。
(4)展示交流。
(5)質疑討論。
(6)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2. 認識平方厘米。
(1)認。
、俨乱徊、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趨R報結果:(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
③小結板書:學生回答隨即板書“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苡梅柋硎荆浩椒嚼迕走可以為“cm2”表示,也讀作“平方厘米”。會寫嗎?
(2)記。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記住這個面積單位吧!舉起這個正方形(示范),仔細看,用心記,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記住了嗎?
(3)畫。師用手比劃后要求學生畫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圖形。
、偕1平方厘米。
、谡{整:畫好的同學可以拿正方形對照一下,你畫對了嗎?
(4)找。你能在身邊找到1平方厘米大小的物品面嗎?
、偕遥(紐扣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我的貼花紙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我的.指甲面大約有1平方厘米;……。)
、谡故荆浩聊徽故旧钪羞有很多1平方厘米大小的物品面。
(5)拼。下面讓我們動手來拼一拼。請拿出6個正方形,在桌面上拼長方形。同時要求兩生到投影上拼出兩種不同拼法。
、俳涣鞣答仯(指著投影拼圖)像這樣拼的舉手,和這個拼法一樣的?
、谧穯枺哼@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怎么看出來的?這個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③比較發(fā)現:(課件呈現拼法)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圖形,你有什么發(fā)現?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芙涣鲄R報:(形狀不同,都是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面積相同)。
師:要知道一個圖形的大小,就看它包含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單位。
(6)估。(郵票)這是什么?(隨即投影)這是干什么用的?先估一估,這張郵票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7)量。大家說的都不一樣,怎么辦呢?可以將面積量具蒙在它的上面量一量。
、贉y量郵票后隨即匯報結果。
、谡l估的比較接近呢?
、蹌偛庞昧四男┓椒▉碚J識1平方厘米呢?(認一認、記一記、找一找、拼一拼、估一估。)
3. 認識1平方米。
(1)提問。如果繼續(xù)用這個面積單位來量黑板的面積?你們覺得會怎么樣?(太小了;應該有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出示1平方米正方形模型,他叫平方米。 (板書:平方米)。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米(完善板書:1平方米)。
(2)猜測。猜一猜這個面積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呢?(1米)
①追問驗證:是嗎?誰來驗證?
、谛〗Y板書: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③符號表示:平方米也可以用符號什么來表示呢?要求生試寫。
(3)感悟。(比劃)1平方米有多大呢?我們一起伸出雙臂4人來圍一圍,所圍成的正方形面積大約就是1平方米。
、賹W生圍正方形:每4人圍1平方米
②設問:現在這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上大約能站多少個同學呢?
③回答:生站并齊數一數。
(4)找找。在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物品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找一找
、俳涣鳎喝嘟涣
、谡故荆翰シ乓恍┥钪械1平方米。
、坌〗Y:現在我們就可以用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來量黑板面的面積。我們來一起量,這個很版面的面積大約有4平方米。
4.認識平方分米。
(1)提問。大家還想認識其他的面積單位嗎?(我還想認識平方分米、平方毫米……。)
①師指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并板書:1平方分米
、谝笠孕〗M為單位,用我們剛才總結出來的方法來自己認識1平方分米。
、劢涣:學生自主學習1平方分米單位后即匯報反饋。相機進行板書: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芊柋硎荆阂髮W生用符號表示平方分米。生試寫并完成相應的板書。
(2)比劃。你能用手比畫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嗎?(示范并指導學生比劃)
(3)找找。想一想,還有哪些物品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呢?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自主練習。下面就讓我們用剛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問題,好嗎?要求獨立完成下列練習。
、贉y量下面物體面的面積用什么單位合適?動手連一連。
、谠诶ㄌ柪锾钌虾线m的單位名稱。
2.反饋交流。(略)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略)
附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
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平方厘米 1cm2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平方分米 1dm2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平方米 1m2
認一認 記一紀 找一找 拼一拼 估一估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學前班上學期數學教案(通用12篇)09-03
餛飩_小學作文12-31
給小學生的評語12-31
開學陋習小學作文12-31
小學語文知識參考03-19
小學作文(精選23篇)06-13
小學課堂的教學評語06-18
小學語文知識積累03-19
小學開學溫馨提示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