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陸游愛國詩鑒賞(4首)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詞人,他的愛國詩詞藝術成就非常之高。小編整理了4首陸游愛國詩鑒賞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1、《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參考翻譯】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參考賞析】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zhàn)事業(yè)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于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yè)的光復。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復失地,平定中原。這對于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兒孫們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復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一樁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將離開人世,就什么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凄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xiàn)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霸、“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氨币拿俗稚羁谭从沉嗽娙藘(nèi)心的悲哀、遺感之情。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diào)便由悲痛轉(zhuǎn)化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zhuǎn),無奈自己已經(jīng)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xiàn)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此詩“悲壯沉痛”、“可泣鬼神”,歌頌陸游愛國精神光照千秋。用筆曲折,行文多變,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diào)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2、《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參考翻譯】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參考賞析】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后半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碑敃r他親臨抗金戰(zhàn)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金戈鐵馬的記憶里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大有氣魄。詩人未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么國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于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幾多郁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游蹤所至——作者三十七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后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后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zhàn)斗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diào)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傲紩r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如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皹谴迸c“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zhàn)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干凈、典型。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zhàn)略家自負的?上М吷茨芤粚娱L材!扒形疠p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劉宋名將檀道濟典明志。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滿是悲愴。這一結局,非詩人不盡志所致,非詩人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尾聯(lián)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并論。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xiàn)實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于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乜凑自姼,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杜甫。中兩聯(lián)屬對工穩(wěn),尤以頷聯(lián)“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jīng)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3、《病起書懷》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參考翻譯】
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一人客居在萬里之外的成都江邊。
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xiàn)統(tǒng)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
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御駕親征收復失落的河山。
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
【參考賞析】
《病起書懷》載于《劍南詩稿》,此詩貫穿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xiàn)了中華子民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揭示了百姓與國家的血肉關系。“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傳世警句,是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也是歷代愛國志士愛國之心的真實寫照,這也是它能歷盡滄桑,歷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詩人想到自己一生屢遭挫折,壯志難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著深深的慨嘆和感傷;但他在詩中說一個人蓋棺方能論定,表明詩人對前途仍然充滿著希望。
首聯(lián)“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敘事、點題,是詩人詩文自身的寫照“紗帽寬”,一語雙關,既言其病后瘦損,故感帽沿寬松。也暗含被貶官之意,寫出了現(xiàn)實,縱使有滿腔報國之志,也只能身處江湖之遠,客居江邊,無力回天,心中的痛苦與煩惱可見一斑。
頷聯(lián)“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憂國”同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熱愛祖國。這兩句使我們看到詩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顆忠心愛國的赤子之心。正因為詩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蕩,所以他對暫時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堅信歷史是公正的,是一定會對一個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的。但是詩人并沒有局限于抒寫自己的情懷,而是以國家的大事為己任。
頸聯(lián)“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宕開一筆,抒寫了對國家政局的憂慮同時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華父老之望。在這里詩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靈扶持國家,使過大民眾脫離戰(zhàn)火,安樂昌盛。
尾聯(lián)“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采用典故抒發(fā)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可收復河山對于詩人來說毫無辦法。只能獨自一人挑燈細看諸葛亮的傳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師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4、《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參考翻譯】
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jīng)下了十五年,將軍不作戰(zhàn)白白地來到邊疆。
深廣、壯麗的貴族府里按著節(jié)拍演歌舞,馬棚里的肥馬默默死去、弓弦朽斷。
守望崗樓上報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歲參軍到如今已經(jīng)白了發(fā)。
從笛聲里誰人知道壯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著出征將士的骨頭。
中原一帶的戰(zhàn)爭古代也聽說有,但哪有異族統(tǒng)治者能在中原傳子傳孫?
淪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復國,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眾在流淚!
【參考賞析】
當淳熙二年(1175年),陸游幾經(jīng)調(diào)動再回到成都時,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來到這里,舊友異地相逢,十分親熱,常在一起飲酒酬唱。陸游原本豪放不羈,這時因抗金的抱負與個人的事業(yè)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澆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禮法”,被一些人譏為“頹放”(《宋史》本傳),并于淳熙三年被罷去知嘉州的官職。陸游索性自號“放翁”,表示對抗和蔑視的態(tài)度。但盡管他外表上曠達頹放,飲酒尋樂,內(nèi)心卻常常充滿了憂患、憤慨和悲哀,我們從他這一年所作的《關山月》可以看到。
《關山月》這首詩較好地體現(xiàn)了陸游愛國主義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和精神實質(zhì),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比較完美的作品。這是一篇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 1 7 7),陸游5 3歲。這時陸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剛剛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飲頹放的莫須有的罪名,免去職務,他滿懷報國熱忱,卻沒有用武之地,眼看著統(tǒng)治階級醉生夢死,置國家與民族的利益于不顧,一味的妥協(xié)投降,茍且偷安,內(nèi)心十分憤慨。于是他在《關山月》這首詩中如實地描寫了由南宋朝廷長期執(zhí)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惡果,表達了對外族侵略者的無比仇視,對統(tǒng)治集團的憤怒譴責和對要求抗戰(zhàn)的愛國戰(zhàn)士、遺民的同情。這是一首七言古詩,全詩十二句,共分三段,四句一段,一段一層意思: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第一段從南宋統(tǒng)治集團寫起。戎——是古代對外族的稱呼,這里是指金國侵略者。和戎詔——是宋朝皇帝向金國侵略者求降的詔書,宋孝宗隆興元年(1 1 6 3)于福力大敗,而向金國下了求和詔書,從那時開始到陸游寫這首詩時,一共十三、四年,說十五年是舉其成數(shù)。從那時起,將軍雖統(tǒng)帥兵馬駐守邊境,卻無從發(fā)兵,無事可作。空臨邊——是白白地到邊境去。指將軍不得作戰(zhàn),不是不肯作戰(zhàn),為什么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呢?這因為南宋統(tǒng)治集團只顧自己的安樂,而不惜出賣國家、民族的利益。 “朱門”一句,沉沉——形容屋宇深遂。按歌舞——指依照樂曲節(jié)奏載歌載舞。這一句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他們妥協(xié)、投降的實質(zhì),在大敵當前,國土淪喪,民族危亡之際,統(tǒng)治者卻是一味追求燈紅酒綠,爭歌逐舞的享樂生活。他們貪生怕死,向敵人屈膝投降,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什么自欺其人的“和戎詔”,致使那些養(yǎng)來抗敵的戰(zhàn)馬,用來殺敵的弓箭,死的死,斷的斷,而且馬是肥死,弓是朽斷。這是多么慘痛的現(xiàn)實呀!“廄馬肥死弓斷弦”是對“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的補充,這兩句都與和戎下詔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第二段由寫南宋統(tǒng)治集團寫到邊防戰(zhàn)士,與“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一句照應!笆鶚堑蠖反萋湓,三十從軍今白發(fā)。”這兩句是寫戰(zhàn)士苦悶悲憤的心情,由于統(tǒng)治集團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不能恢復,戰(zhàn)爭沒有終結,他們也就長年累月地駐守戍樓不得與親人團聚。他們迫切地要求驅(qū)逐敵人統(tǒng)一祖國,可這愿望卻長期不得實現(xiàn),他們只得在刁斗報時的聲音中,讓時光白白地流逝,于是,每當明月之夜,他們就情不自禁地懷念故鄉(xiāng)的親人。戰(zhàn)士們用悲涼的笛聲來傳達自己不能以身報國的苦悶和悲憤。然而朱門之中的統(tǒng)治者們,還在依照他們自己的樂曲去載歌載舞,哪里會聽到并理解笛聲中的含義呢?于是活著的戰(zhàn)士熬白了頭發(fā),死去的烈士空流了鮮血。夜空中傳來凄涼的笛聲,明月徒然地照著留在沙場的尸骨。所以詩人說: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這是描寫空懷壯志的苦悶和激憤的心情,是和戎的投降政策貽誤了戰(zhàn)機,使他們進不能殺敵盡力,退不能還鄉(xiāng)會親,而只能遙望天邊的月亮,守著同伴的尸骨,聽著哀怨的笛聲,前途未卜,國家無望,內(nèi)心何等的凄涼。這是第二段。詩人的感情也是悲痛難忍,情緒激烈的!翱照铡薄 “誰知”等詞語是他這種心情的寫照。
最后四句是第三段,從寫邊防戰(zhàn)士轉(zhuǎn)到寫人民,寫在敵人統(tǒng)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謂遺民!爸性筛旯乓嗦,豈有逆胡傳子孫?”這兩句是說,北方自古以來就遭受過外族的侵略,但是統(tǒng)治者從來不可能在這里長久地占下去,詩人堅信總有一天敵人會被趕走。這是一層意思;這兩句同時可以理解成是對統(tǒng)治者的譴責。中原自古以來就遭受過外族的武裝侵略,但都沒能夠讓他們站住腳,如今在南宋統(tǒng)治者和戎投降政策下,金侵占中國,侵占中原至今,已經(jīng)傳過四世,統(tǒng)治者只顧自己茍安,早把淪陷區(qū)的人民給忘了。遺民們深受異族蹂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支持他們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軍能夠揮戈北上,恢復祖國統(tǒng)一的局面。然而遺民們期待北伐,盼望恢復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他們只好空望著南方,傷心落淚。這就是結尾兩句“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的含義。
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關山月》這首詩雖然既寫了統(tǒng)治集團,又寫了將士、遺民,但是從頭到尾貫穿著一條線索——南宋王朝下詔和戎,這是詩的第一句指明了的。正是因為下詔和戎,將軍才不戰(zhàn)空臨邊,戰(zhàn)士才不得趁年輕力壯上陣殺敵,遺民才不得從外族統(tǒng)治的水深火熱之中解放出來。詩人的思想傾向是非常鮮明的,這就是詩中所表現(xiàn)的對南宋集團妥協(xié)投降政策的譴責,對抗敵愛國的將士和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正因為表現(xiàn)了這些思想,所以我們才說這首《關山月》集中體現(xiàn)了陸游愛國詩歌的進步內(nèi)容和精神實質(zhì)。陸游詩歌愛國主義精神還常常表現(xiàn)為他壯志未酬的憤懣。在《關山月》這首詩中,雖然不像《書憤》等詩那樣直接表現(xiàn)這一點,但是在“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廄馬肥死弓斷弦”,“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間也隱含著自己傾音無路,壯志未酬的悲憤,詩人與抗金的將士們是息息相通的。
【陸游愛國詩鑒賞】相關文章:
愛國詩08-24
王昌齡的愛國詩09-17
辛棄疾的愛國詩08-07
艾青的愛國詩10-03
黃景仁詩《別老母》鑒賞05-26
陸游的愛國古詩詞07-30
高考模擬試題之詩鑒賞試題賞析08-15
文天祥愛國詩正氣歌05-24
高考模擬試題之詩鑒賞試題賞析(16)08-22
高考模擬試題之詩鑒賞試題賞析(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