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實施蒙臺梭利教育的幾點冷靜思考
蒙臺梭利教育重視對孩子獨立性、專注性、意志力的培養(yǎng),這對教育幼兒來說,有極大的積極意義。蒙氏教育產生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它重視對人們認為是心態(tài)異常、智力低下、發(fā)育不良、行為乖戾,而且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慣的孩子的教育,F在距蒙氏教育的創(chuàng)立巳一百多年,社會文化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因此今天實施蒙氏教育,我認為以下幾點弊病應注意避免。一、過分強調規(guī)則意識,忽視幼兒個性發(fā)展
蒙氏教育兒童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工作”,在孩子們“工作”的過程中,十分強調環(huán)境的安靜、幼兒的專注、同伴間的不打擾。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必須按照教師示范的操作步驟進行,要求整齊劃一,做到“優(yōu)雅的”“紳士的”“淑女的”,這與當時獲臺按利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
我們應注意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及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面對發(fā)展初期的稚嫩孩童,他們有共性更有個性,不可能用“一把鑰匙開萬把鎖”的方式去開啟所有兒童的心靈。對于每件新的事物,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擺弄。幼兒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會發(fā)現“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么做會怎么樣,那么做又會怎么樣”等等。每個幼兒所發(fā)現的問題都會不同,不像蒙氏教育中“工作”的結果只有一種。過分強調規(guī)則,將會壓制幼兒個性的發(fā)展。
二、過分強調獨立性,忽視幼兒交往能力培養(yǎng)
在蒙臺梭利教學中,強調一個孩子完成一項工作,讓幼兒獨立地學習、獨立地工作,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固然好,但不鼓勵兩個孩子或多個孩子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很大程度卜喪失了讓幼兒相互交流合作的機會,這對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和社會交往能力是不利的。
三、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幼兒的情感體驗
在蒙氏教學中幼兒的學習就是“工作”,“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只是在程度上和成人有些差別,但其主要特征是基本一致的,強調工作時的步驟規(guī)范、有序,忽視孩子在活動操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如“三段式教學”:感覺認知與名稱的練習;辨識事物,認識名稱;記住事物和相對應的名稱,就較為機械。比如認識蘋果,為了讓幼兒直接、具體地感知,我們可以讓孩子觸摸蘋果、品嘗蘋果,但在蒙氏教學里忽視了此類操作活動,因此整個教學活動模式化、單一化,缺乏變化。
另外,讓幼兒通過規(guī)則細致、步驟嚴謹的“工作”進行學習,不重視形式、內容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剝奪了許多本應屬于孩子的天真和快樂,幼兒沒有“愉悅的情感體驗”。
四、過分依賴蒙氏教具
現在許多幼兒園花大錢購買蒙氏教具,認為有了蒙氏教具就是在開展蒙氏教學,這也是不正確的。沒有真正領會蒙臺梭利教育的精髓,一味盲目運用蒙氏教具,就有可能“誤導”幼兒,使幼兒養(yǎng)成不思考,生吞活剝學習知識的習慣,也會使教具成為呆板的玩具,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所以說具有蒙氏教具的課堂不一定是真正的蒙臺梭利教育。
現在幼兒的學具、玩具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還要提倡一物多用,廢物利用。例如幾只廢棄的牙膏盒子,經過教師的提示,幼兒的探索,也能變成一套學具。沒有成套的蒙氏教具,但能以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為指導,熟練地運用蒙氏教育理念,遵守蒙氏教育的原則,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根據蒙氏教具的特征再造教具,遵守教具的操作原則,同樣可以進行蒙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