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在現(xiàn)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1
據(jù)《論語顏淵》記載,有一次,顏淵問孔子:什么是仁呢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這話意思是說,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禮的規(guī)定,這就是仁了。顏淵又進一步問道:老師,怎么才能做到克己復禮呢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說,不符合禮的東西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
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品德好,聰明好學,領會能力強,所以孔子回答時就告訴他克己復禮為仁。強調(diào)講仁就要依禮而行,這是仁的根本要求。仁是內(nèi)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要緊密結(jié)合。
弟子仲弓也請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他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意思是說,外出時,要像去見貴賓一樣地莊重,役使百姓時,要像承辦盛大的祭祀典禮一樣地嚴肅。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要強加于別人。在諸侯的國家里當官,沒有人怨恨你;在卿大夫家里做事,也不會有人怨恨你。
孔子曾說過仲弓有雄才大略,性格又仁慈賢德,因此孔子就從侍奉君主和管理人民的角度來分析仁。指出對待君主和人民要嚴肅認真,要寬以待人。
孔子另一名弟子司馬牛去請教什么是仁時,孔子卻回答說:仁德的人,說話往往是緩慢而謹慎的。因為司馬牛言多而噪,所以孔子對他的回答就強調(diào)說話要謹慎。司馬牛這才明白,老師強調(diào)的是要言行一致,而不是只空談仁。
還有一件事也很有趣,據(jù)《論語先進》記載:孔子的兩個弟子,一個叫子路,一個叫冉有,兩個人在政治方面都頗有成就。有一次子路問孔子:聞斯行諸這意思是聽到了好的事情就馬上實行嗎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聽到了就馬上實行呢!意思是要考慮家庭情況,看父兄是否同意。然而,當冉有去問這同一個問題時,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說:聽說了就要實行!
孔子截然相反的回答使得另一個弟子公西華大惑不解,于是就去問孔子?鬃诱f:求(冉有)也退,故進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這是說,冉有比較懦弱,所以我就鼓勵他,推他走快一點;而子路個性好勝,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讓他緩和一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3
據(jù)《列子仲尼》和《說苑雜言》記載,有一次弟子子夏陪著孔子說話。閑談之中,子夏就把平時的疑問說了出來。他很認真地問孔子道:夫子,您覺得顏回為人怎么樣孔子回答說:顏回很不錯啊,他在仁義的方面,比我還強呢!
子夏接著又問道:那您看子貢怎么樣呢子貢嘛,口才很好,他的口才,我是趕不上的!孔子回答說。
那子路又怎么樣呢子夏又問道?鬃拥恍,緩緩地說:子路這人很勇敢啊,這方面我也不如他啊!
那么,子張呢子夏問道。孔子回答說:子張在莊重的方面也是勝過我啊!
子夏更困惑了,很誠懇地對孔子說:既然他們都超過了您,那怎么都來向您學習呢
孔子解釋說:顏回是很講仁義,但不太懂得變通;子貢呢,確實有很好的口才,可是往往又不夠謙虛;子路的`勇敢是沒得說的,但他不懂得有時候需要退讓;子張雖說很注意莊重,但是他有些孤僻,跟人合不來。他們都各有自己的一些長處,但也有自己的短處啊!所以他們都愿意再學習學習,來提高自己。
子夏豁然開朗。
孔子為學生解惑時也是因材施教的,即使弟子請教的是同一個問題,他也沒有標準答案,而是因人而異。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相關文章:
孔子的故事03-11
關于孔子的故事03-15
孔子拜師的故事03-25
(經(jīng)典)孔子的故事15篇03-11
孔子的故事50個09-14
孔子的故事(大全15篇)03-16
(優(yōu))孔子的故事2篇06-09
關于孔子的故事大全[15篇]03-27
孔子的故事實用(15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