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古意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
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古詩簡介
《古意》由李頎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題目叫“古意”,表明是一首擬古詩。首六句寫戍邊豪俠的風(fēng)流瀟灑,勇猛剛烈。后六句寫見得白云,聞得羌笛,頓覺故鄉(xiāng)渺遠(yuǎn),不免懷思落淚。離別之情,征戰(zhàn)之苦,躍然紙上。語言含蓄頓挫,血脈豁然貫通,跌宕起伏,情韻并茂。
翻譯/譯文
好男兒遠(yuǎn)去從軍戍邊,他們從小就游歷幽燕。
個個愛在疆場上逞能,為取勝不把生命依戀。
廝殺時頑敵不敢上前,胡須象猬毛直豎滿面。
隴山黃云籠罩白云紛飛,不曾立過戰(zhàn)功怎想回歸?
有個遼東少婦妙齡十五,一向善彈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軍將士淚揮如雨。
注釋
古意:擬古詩,托古喻今之作。
事長征:從軍遠(yuǎn)征。
幽燕:今河北、遼寧一帶。古代幽燕地區(qū)游俠之風(fēng)盛行。
賭勝:較量勝負(fù)。馬蹄下:即馳騁疆場之意。
“由來”句:好男兒向來就輕視性命。七尺,七尺之軀。古時尺短,七尺相當(dāng)于一般成人的高度。
“殺人”句:殺人而對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無敵之意。
“須如”句:胡須好像刺猬的毛一樣紛紛張開,形容威武兇猛。磔(zhé):紛張。
黃云:指戰(zhàn)場上升騰飛揚的塵土。隴:泛指山地。
小婦:少婦。
解歌舞:擅長歌舞。解:懂得、通曉。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
賞析/鑒賞
這首詩是一首擬古詩。開始六句,用五律將一個在邊疆從軍的男兒描寫得神形兼具,栩栩如生,浮現(xiàn)在讀者眼前。第一句“男兒”兩字先給讀者一個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從事長征的男兒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之地的人,為下面描寫他的剛勇獷悍作鋪墊。這兩句統(tǒng)領(lǐng)以下四句。他在馬蹄之下與伙伴們打賭,向來就不把七尺之軀看得太重,因此一上戰(zhàn)場就奮勇殺敵,以致敵人不敢向前。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這三句把男兒的氣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接下來抓住胡須這一細(xì)部特征來描繪主人公的儀表!绊毴缥o毛磔”五字,說明須又短、又多、又硬。表現(xiàn)出他英猛剛烈的氣概和殺敵時須髯怒張的神態(tài),簡潔、鮮明而有力地刻畫出了這一從軍塞上的男兒的形象。這里詩人采用簡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實的入聲韻,加強(qiáng)了詩歌的藝術(shù)效果。
“黃云隴底白云飛”,這是詩的主人公身處的'情景。遼闊的原野,昏黃的云天,將主人公更襯托得勇戰(zhàn)豪放!拔吹脠蠖鞑坏脷w”七個字一方面表現(xiàn)好男兒志在報國,因為還沒有報答國恩,所以也就堅決不回故鄉(xiāng)。另一方面,也說明遠(yuǎn)征邊塞的男兒其實也有思鄉(xiāng)的柔情。這兩個“得”字,都發(fā)自男兒內(nèi)心,連用在一句之中,更顯出他斬釘截鐵的決心,同時又與上句的連用兩個“云”字相互映帶。前六句節(jié)奏短促,寫這兩句時,景中含有情韻,因此詩人在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換了平聲韻中調(diào)門低、尾聲飄的五微韻。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還是堅決的,所以插用兩個入聲的“得”字,使悠揚之中,還有堅定果斷的勁道。
接下去,出乎意外地出現(xiàn)了一個年僅十五的“遼東小婦”,人們從她的妙齡和“慣彈琵琶能歌舞”,可以聯(lián)想其風(fēng)韻。隨著“遼東小婦”的出場,又給人們帶來了動人的“羌笛出塞聲”。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沒有聲音:“今為羌笛出塞聲”這一句,“羌笛”是邊疆上的樂器,“出塞”又是邊疆上的樂調(diào),遼東的少婦用邊塞樂器吹出邊塞之樂,這笛聲是那樣的哀怨、悲涼,勾起征人思鄉(xiāng)的無限情思,以致“使我三軍淚如雨”了。這里詩人原本要寫這一個少年男兒的落淚,但詩人不從正面寫這個男兒的落淚,而寫三軍將士落淚,非但落,而且淚如雨下。在這樣人人都受感動的情況之下,這一男兒自不在例外,這就不用明點了。這種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煉。此外這四句采用了上聲的七麑韻,“五”、“舞”、“雨”三個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韻并茂的藝術(shù)效果。
全詩十二句,奔騰頓挫而又飄逸含蓄。首起六句,一氣貫注,到“須如蝟毛磔”一句頓住,“黃云隴底白云飛”一句忽然飄宕開去,“未得報恩不得歸”一句,又是一個頓挫。接著,忽現(xiàn)遼東小婦,“今為羌笛出塞聲”一句用“今”字點醒,“羌笛”、“出塞”又與上文的“幽燕”、“遼東”呼應(yīng)。最后用“使我三軍淚如雨”將首句的少年男兒包涵在內(nèi),全詩血脈豁然貫通。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原文:
古意
[唐代]李白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
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fēng)斜。
百丈托遠(yuǎn)松,纏綿成一家。
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fā)馨香,菟絲斷人腸。
枝枝相糾結(jié),葉葉競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
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譯文
新婚夫婦,夫君就像是女蘿草,妻妾就如菟絲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輕柔的枝條,只有在春風(fēng)里才會搖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讓彼此關(guān)系纏綿繾倦、永結(jié)同心。
誰說見一面很容易,我們各自在青色山崖的兩邊。
君在外春風(fēng)得意、如魚得水,而妻妾卻在家里憂心匆匆、痛斷肝腸。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別無旁務(wù),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歸宿在哪里?夫君該不會在外面與別的女子“共芬芳”、做“鴛鴦”吧?
夫君啊!假如為妾的有二心的話,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來量了。
注釋
女蘿:一種靠依附他物生長的地衣類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婦。
菟絲:一種利用爬藤狀構(gòu)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婦。
引:避開,退卻。
托:寄托,依靠。
競:爭逐,比賽。
上宿:指睡覺。
賞析:
這是一首怨婦詩。李太白乃浪漫主義豪放派詩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羈,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細(xì)膩的.描寫風(fēng)花雪月、兒女情長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為女蘿草,妾作冤絲花”。古人常以“菟絲”、“女蘿”比喻新婚夫婦,優(yōu)美貼切,因而傳誦千古。冤絲花為曼生植物,柔弱,莖細(xì)長略帶黃色,常常纏繞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蘿草為地衣類植物,有很多細(xì)枝。詩人以“菟絲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蘿草」比喻夫君,意謂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讓彼此關(guān)系纏綿繾倦、永結(jié)同心。即所謂“百丈托遠(yuǎn)松,纏綿成一家”。
“女蘿發(fā)馨香,菟絲斷人腸。枝枝相糾結(jié),葉葉競飄揚”。大意可能是說,夫君在外春風(fēng)得意、如魚得水,而妻妾卻在家里憂心匆匆、痛斷肝腸。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我只想用一個字來理解——怨。過去,男主外、女主內(nèi)。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別無旁務(wù),因而想入非非。我的歸宿在哪里?夫君該不會在外面與別的女子“共芬芳”、做“鴛鴦”吧?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態(tài)度:夫君!假如為妾的有二心的話,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來量了。大約相當(dāng)于今天的“海枯石爛不變心”吧!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古意贈今人
寒鄉(xiāng)無異服,氈褐代文練。
日月望君歸,年年不解綖。
荊揚春早和,幽冀猶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見。
誰為道辛苦?寄情雙飛燕。
形迫杼煎絲,顏落風(fēng)催電。
容華一朝盡,惟馀心不變。
翻譯
你身處荒寒之地,卻無精致輕暖的衣著,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天天望君歸,可是年復(fù)一年,這繃著的心弦總無緩解之時。
我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兒大概還是冰霜猶在。
北地的寒冷我已知道,但是南方我望夫的心情你不知道。
心中的辛苦給誰說道?只能托燕傳情。
自你離家之后,里里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緊迫得像織機(jī)上的梭子,奔個不停;長期的愁苦勞累,昔日的容顏姿色,早如風(fēng)雨中的閃電,轉(zhuǎn)眼即逝。杼:織布機(jī)的梭子。
就算容顏芳華一下子就到了盡頭,還有我對你的情意始終不會變。
注釋
氈:用獸毛或化學(xué)纖維制成的片狀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業(yè)上的墊襯材料。
褐:粗布或粗布衣服:短褐。
文練:有花紋的熟絲織品。
綖 :古代覆蓋在帽子上的一種裝飾物。古通“延”,延緩;松懈。
荊揚:揚州,在南方,代指思婦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對方所在之地。
霰:在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jié)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xiàn)。
賞析
這首詩一說吳邁遠(yuǎn)作,二說鮑令暉,此詩解說出處指的是鮑令暉的《玉臺新詠》。
全詩可分為三層。
前四句為一層,“寒鄉(xiāng)無異服,氈褐代文練。"是指想著對方身處荒寒之地,卻無精致輕暖的衣著,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日月”二句寫自己,意思還是承上而來,因為寒在他身,憂在己心,所以天天望君歸,可是年復(fù)一年,這繃著的心弦總無緩解之時。第一層意指惦念不安、久盼不歸。
下面六句為第二層,荊州,揚州,在南方,代指思婦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對方所在之地。
上一層先從對方落筆,由彼而己;這一層先從自己所處地寫起,由己而彼。
她說:我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兒大概還是冰霜猶在。雖說如此,“北寒妾已知”,然而“南心”你卻“不見”。這里的“北”、“南”二字,系承接“幽冀”、“荊揚”而來,既指地,也代指人;“寒”字意亦雙關(guān),地之“寒”,是明寫;君去不歸,音信渺然,“南心”不見,則情之“寒”(冷)亦令人可感,這是暗含;“南心”,一說“指自己在南方望夫的心”,這是對的,因為本來就是“日月望君歸,年年不解綖”。不過這里要結(jié)合“春早和”的背景來理解。
冬去春來,時不我待,青春易逝,你可知道?暖雨晴風(fēng),楊柳如絲,春色撩人春心動,你可知道?芳草萋萋人不歸,春日偏能惹恨長,你可知道?說不盡的春愁、春怨、失望、孤寂,你全然“不見”,何等傷心,自在言外。
無怪沈德潛稱贊:“北寒南心,巧于著詞”(《古詩源》)!扒伞痹谒o接上文,自然生發(fā),翻出深意;“巧”在它借時借地,遣詞造句,詞簡意豐,妙語傳情。不過,心事萬千,誰與共論,左思右想,還只有托燕傳情,這種怨“君不見”盼君“見”的矛盾,真實而細(xì)膩地刻畫出她回腸百轉(zhuǎn)、痛苦而又執(zhí)著的心態(tài)。
詩的最后四句為第三層,抒發(fā)她所要寄之情!靶纹辱碳褰z,顏落風(fēng)催電”!靶巍敝溉酥w,“顏”指人之貌;“杼煎絲,喻不休;風(fēng)催電,喻甚速”(張玉谷《古詩賞析》)。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自你離家之后,里里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緊迫得像織機(jī)上的梭子,奔個不停;“富貴貌難變,貧賤顏易衰”(吳邁遠(yuǎn)《長別離》)。長期的愁苦勞累,昔日的容顏姿色,早如風(fēng)雨中的閃電,轉(zhuǎn)眼即逝!靶纹取薄ⅰ邦伮洹,用字靈活,形象鮮明,語意生動,既將上文“辛苦”二字補(bǔ)足,又自然地逗出容華雖盡,初衷不變的情意。細(xì)針密線,層折而下,最后再一次向?qū)Ψ奖砻鳌澳闲摹保讲攀帐。反?fù)致意,用心良苦,但不知此心暖得“北寒”無。余意縈懷,悠悠難盡。
這是一首代思婦抒情寫懷之作,然其突出之處在大量的敘事,妙在所敘之事皆孕滿著濃郁的情意,這種事因情生,事中含情,情事相融的手法,不僅是抒情詩的一個值得重視的藝術(shù)經(jīng)驗,對于中國古代敘事詩的影響則更是深遠(yuǎn)的。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豐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對酒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野菊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月出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梅花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佳人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漁翁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深院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