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shù)學故事
趣味數(shù)學故事1
她是5年紀新調(diào)來的數(shù)學老師,孩子們對新來的數(shù)學老師感到很好奇,希望從老師的自我介紹中,充分的了解老師,但是,老師給出的自我介紹竟然是一道數(shù)學題,這可難倒了很多小朋友。
老師給出的自我介紹是這樣的:
我是這個年份出生的,如果用這個年份數(shù)加5,就得到9的倍數(shù);用它加6,就得到10的倍數(shù);用它加7,就得到11的倍數(shù);而如果用它加8,就得到12的倍數(shù)。聰明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我現(xiàn)在的年齡了。
聽了老師的話,很多小朋友都一頭霧水,只有小明拿起了筆,在紙上認真計算著。下面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
1.老師的出生年份減4,就得到四個數(shù)9、10、11、12的公倍數(shù);
2.9、10、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22×32×5×11=1980.
3.根據(jù)老師的外貌判斷,老師的出生年份應該是1980+4=1984年;
4.老師的年齡是:20xx-1984=29歲。
趣味數(shù)學故事2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動物城的花叢里飛來飛去,一只小蜻蜓飛過來,說:"小蜻蜓,咱們一起玩吧。"小蝴蝶說:"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說:"在圖形王國里,我們就是一家的,另外還有許多家庭成員呢?不信,我領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景色,還看見了許多動物:有美麗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蟲......
小朋友們,它們美嗎?你覺得它們哪兒美呢?
趣味數(shù)學故事3
兩列火車沿相同軌道相向而行。已知每列火車的時速都是50英里,兩車相距100英里時,一只蒼蠅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從火車A開始向火車B方向飛行。它與火車B相遇后,馬上掉頭向火車A飛行。如此反復,直到兩列火車相撞在一起,把這只蒼蠅壓得粉碎。蒼蠅在被壓碎前一共飛行了多遠?
我們知道兩車相距100英里,每列車的時速都是50英里。這說明每列車行駛50英里,即一小時后兩車相撞。在火車出發(fā)到相撞的.這一小時,蒼蠅一直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飛行,因此在兩車相撞時,蒼蠅飛行了60英里。不管蒼蠅是沿直線飛行,還是沿“Z”形線路飛行,或者在空中翻滾著飛行,其結果都一樣。
趣味數(shù)學故事4
瘸腿狐貍偷吃了小雞崽,要打他6下。小熊朝手上吐了唾沫說:“我勁大,由我來打吧!”
小熊掄圓了胳臂,朝狐貍猛揍了5拳,狐貍“撲嗵”一聲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四腿亂蹬,奄奄一息。
小熊還嫌不過癮,說:“你還欠我一下哪!去你的吧!”小熊猛踢了狐貍一腳。
狐貍也算命大,他掉在一棵樹杈上,沒有摔死。過了半天,緩過氣來了。
一只小松鼠,左手拿紙,右手拿筆,在樹上邊走邊說:“哎呀,這數(shù)學題可難死了,怎么做呀!”
小松鼠一腳踩在瘸腿狐貍身上,嚇了一大跳:“唉呀,樹上怎么會有只死狐貍?”
瘸腿狐貍半睜開眼睛,有氣無力地說:“你才死了哪!”
“是活的?”小松鼠又嚇了一跳。
瘸腿狐貍小聲問:“你遇到難題了?我能幫忙嗎?”
小松鼠說:“你傷得這樣重,還幫我解題,真是好狐貍!題目是這樣的:有三棵古樹,它們的年齡分別由1、2、3、4、5、6、7、8、9中的不同的三個數(shù)字組成,其中一棵樹的年齡正好是其他兩棵樹年齡和的一半,這三棵古樹各多少歲?”
瘸腿狐貍說:“這題很容易。不過,我如果幫你做出來,你能幫我一把嗎?”
“沒問題!救死扶傷嘛!”小松鼠滿口答應。
狐貍說:“你用這九個數(shù)字中最小的3個數(shù):1、2、3組成123;和最大的3個數(shù)字組成789,而123+789=912,恰好是456的.兩倍。也就是說456正好是123與789和的一半!
小松鼠高興地說:“這三棵古樹年齡分別是123歲、456歲、789歲。年齡可真大呀!要好好保護這些古樹。”
瘸腿狐貍說:“我已經(jīng)幫你把題算出來了,你幫我從樹上下到地面吧!”
小松鼠“吱吱”叫了幾聲,不知從什么地方鉆出好幾只小松鼠。大家喊著號子,連拖帶拽把瘸腿狐貍拉到了地面上。幫忙的小松鼠一轉眼又都不見了。
瘸腿狐貍對小松鼠說:“我想吃點東西,我可不吃素食!
小松鼠問:“你想吃什么?”
瘸腿狐貍說:“雞、鼠共有49,100條腿往前走,請你想一想,來多少只雞來多少只鼠,雞我是不敢吃了,只好吃鼠啦!
小松鼠問:“要吃幾只鼠?”
“算算嘛!”狐貍列了個算式:
鼠的只數(shù)是(100-49×2)÷2=1(只)
小松鼠驚訝地問:“這1只鼠是不是我呀?”
“就是你小松鼠!”瘸腿狐貍張嘴撲上前去。
生活中出處充滿數(shù)學的趣味,在這里數(shù)學網(wǎng)整理了最新的趣味數(shù)學故事:松鼠救命,希望同學們能在學習快樂中了解數(shù)學,愛上數(shù)學。
趣味數(shù)學故事5
一天,閑得無事,就在老家鄰近的院子逛逛,恰好碰到一位老木匠(這位老木匠是本村的,我們都認識)在給一人家做木貨。我們相互打了招呼。隨后,老木匠用卷尺量一個木桶的底,量得周長為4尺。老木匠說:“吳老師,你是一位老師,我出個問題給你算算,剛才這只木桶的半徑是多少寸?”我一時語塞,說:“老師傅,一時用口算算不出來!
緊接著老木匠就一口報出底面半徑約等于6寸4。我聽到老木匠報出木桶的底面半徑,一時很吃驚。
我在心里用公式C=2πr檢驗老木工的計算結果,感到很困難,就用紙筆檢驗: r=(C/2π)≈(40寸/2×3.14)≈6.37寸≈6.4寸。
結果與老木匠的結果只相差那么一點點,而老木匠的計算方法是多么的快,又是多么的準確。
這時,我興趣更濃,請老木匠說說他的計算方法。老木匠說:“就六個字:尺變寸,加六成!痹瓉砝夏窘车.計算方法是這樣:四尺變四寸,四六得二寸四(即4寸×0.6=2.4寸),共4寸+2.4寸=6.4寸。
隨后,我又舉了一例:如果圓周長為3尺,用老木匠的算法是:三尺變?nèi)纾ǔ咦兇纾,三六一寸八,共?+1.8=4.8(寸)。
用公式C=2πr檢驗:r=(C/2π)≈(30寸/2×3.14)≈4.78寸≈4.8寸。
結果相差無幾。這是為什么呢?
回到家里,我對“尺變寸,加六成”的算法進行了一番研究:
設圓周長為C,半徑為r,用代數(shù)式來表示這種算法是:
r=(C/10)+0.6×(C/10)=16C/100,π=C/2×(16C/100)=3.125。
原來,老木匠把圓周率π當作3.125,盡管有誤差,但算法簡便,在估計半徑時很實用。
趣味數(shù)學故事6
電影導演長頸鹿大叔和副導演小狗熊為拍攝《猴子世界》要挑選會爬樹、會走鋼絲、會騎馬、會騎單車的猴子擔任演員。
“據(jù)了解,花果山共有40名猴子!遍L頸鹿大叔對小狗熊說,“你去花果山叢林仔仔細細調(diào)查一下,看有幾名會爬樹,幾名會走鋼絲,幾名會騎馬,幾名會騎單車的。”小狗熊連連點頭。
“要認真、仔細!”長頸鹿大叔再三叮囑。
“知道了!”小狗熊嘴上答應,心里卻暗暗發(fā)笑,“就這么一點兒小事情,還這么嘮叨!
小狗熊三步并著兩步跑,直奔花果山。那些神氣活現(xiàn)的猴子一聽到小狗熊說要選電影演員,一個個爭著表演自己的本領,沒有一個是什么都不會的。
小狗熊看過一次表演,就登記一次。調(diào)查得可認真啦!
小狗熊回來向長頸鹿大叔匯報了:會爬樹的有20名會走鋼絲的有15名會騎馬的有5名會騎單車的有10名“導演大叔,有一點必須更正:你說花果山共有40名猴子,可是經(jīng)我調(diào)查,應該共有50名!毙」沸芤槐菊(jīng)地說。
“不對頭啊!”長頸鹿大叔搖搖頭,“我曾經(jīng)在森林王國查閱過戶口簿,花果山上的猴子只有40名,怎么可能多出10名來呢?”
小狗熊不服氣:“大叔,20加15、加5、加10,等于50名,難道還會錯嗎?”
長頸鹿大叔捧腹大笑!翱赡銋s忘記了一點:在計算總數(shù)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相加呀!
“不能簡單地相加?!”小狗熊愣住了,伸出手來抓著頭皮。
長頸鹿大叔解釋說:“比方說,有一名猴子神通廣大,技藝全面,他既會爬樹、又會走鋼絲、還會騎馬、騎單車。你在按四個項目登記的.時候,都將他分別算了進去,于是他在四個項目中都占了1個名額。這么一來,最后的總數(shù)必然會多出3名。猴子嘛,終究是40名,只不過你在計算總數(shù)時多算了10名。
“哦,我明白了,長頸鹿大叔!”
“明白了就好!”長頸鹿大叔笑著問:“眼下你打算怎么辦呢?”
小狗熊說:“現(xiàn)在我知道了至少有10名猴子具有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本領。我再到花果山叢林里走一趟,將一專多能的優(yōu)秀演員挑選出來!”
“行,這次我跟你一道去!”長頸鹿大叔拍拍小狗熊的肩膀。
趣味數(shù)學故事7
彭湃小時候,他的家鄉(xiāng)海陸豐一帶盛行猜燈謎的活動。一天,彭湃正埋頭看書,教室里忽然進來好幾個同學,一齊議論著街上謎臺上的一條字謎。
“哎喲!這謎難猜死了!
“什么謎語呀?”
“‘川伸反復看’,打一個字!
教室里亂糟糟的.吵鬧聲使彭湃再也看不下書去了,他只好插嘴道:
“什么謎?”
“‘川伸反復看’,打一個字。”
彭湃放下手中的書,仰頭思索著,不一會兒,他喊了起來:“我猜著了!”
同學們要彭湃說出謎底,他卻叫大家拿出紙來把“川”“伸”兩字拼寫在一起,反反復復地細看,并說:“你們馬上就會看出是什么字。”大家照彭湃說的去做,果然都猜出來了。
趣味數(shù)學故事8
拋硬幣是做決定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人們認為這種方法對當事人雙方都很公平;因為他們認為錢幣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樣,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這種非常受歡迎的想法并不正確。
首先,雖然硬幣落地時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們排除了這種很小的可能性,測試結果也顯示,如果你按常規(guī)方法拋硬幣,即用大拇指輕彈,開始拋時硬幣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時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約是51%。
之所以會發(fā)生上述情況,是因為在用大拇指輕彈時,有些時候錢幣不會發(fā)生翻轉,它只會像一個顫抖的飛碟那樣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選擇,你應該先看一看哪面朝上,這樣你猜對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個人是握起錢幣,又把拳頭調(diào)了一個個兒,那么,你就應該選擇與開始時相反的一面。
趣味數(shù)學故事9
從前,一個農(nóng)夫帶了一只狗,一只兔子和一棵青菜,來到河邊,他要把這三件東西帶過河去。那兒僅有一只很小的舊船,農(nóng)夫最多只能帶其中的一樣東西上船,否則就有沉船的'危險。
剛開始,他帶了菜上船,回頭一看,調(diào)皮的狗正在欺侮膽小的兔子。他連忙把菜放在岸上,帶著狗上船 ,但貪嘴的兔子又要吃鮮嫩的青菜,農(nóng)夫只好又回來。他坐在岸邊,看著這三件東西,靜靜地思索了一番,終于想出了一個渡河的辦法。小朋友,你知道農(nóng)夫是怎么做的嗎?
答案分析
狗要咬兔子,兔子要吃青菜。所以,關鍵是要在渡河的任何一個步驟中,把兔子和狗,兔子和青菜分開,才能免受損失。 農(nóng)夫可以先帶兔子到對岸,然后空手回來。第二步,帶狗到對岸,但把兔子帶回來。第三步,把兔子留下,帶菜到對岸,空手回來。最后,帶兔子到對岸。這樣三件東西都帶過河去了,一件也沒有遭受損失。
趣味數(shù)學故事10
【趕牛過河】
題目:
牧童騎在牛背上趕牛過河,共有甲、乙、丙、丁4頭牛。甲牛過河需1分鐘,乙牛過河需2分鐘,丙牛過河需5分鐘,丁牛過河需6分鐘。又知,每次只能趕兩頭牛過河。那么牧童要把這4頭牛都趕到對岸最少要用幾分鐘?
小朋友們在進行這類題目的計算時,孩子們需要將所有的情況都列舉出來,然后,選擇最優(yōu)的,因此,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情況吧。
第一次,牧童趕甲、乙兩頭牛過河,用2分鐘;然后騎甲回來,用1分鐘。
第二次,牧童趕甲、丙兩頭牛過河,用5分鐘;然后再騎甲回來,用1分鐘。
第三次,牧童趕甲、丁兩頭牛過河,用6分鐘。
總共用了:2+1+5+1+6=15(分鐘)
然而,這并不是最短的時間,實際最短的時間是13分鐘,為什么呢?
最優(yōu)的.方案:
第一次,牧童趕甲、乙兩牛過河,用2分鐘;然后騎甲回來,用1分鐘。
第二次,牧童趕丙、丁兩頭牛過河,用6分鐘;然后騎乙;貋,用2分鐘。
第三次,最后趕甲、乙過河,用2分鐘。
這次四頭牛全部過河,只需用:2+1+6+2+2=13(分鐘)
原因分析:在第一種方案的時候,只考慮回來的時間要最少,卻將用時最多的兩牛分開過河了。讓用時最多的兩牛同時過河,再騎用時較少的牛返回,不是更省時嗎?
趣味數(shù)學故事11
阿拉伯數(shù)字1、2、3、4、5、6、7、8、9、0就是國際上通用的數(shù)碼。這種數(shù)字的創(chuàng)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阿拉伯數(shù)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就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chǎn)實踐中逐步創(chuàng)造出來的。
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xiàn)了整套的數(shù)字,但各地的寫法不一,其中典型的就是婆羅門式,它的獨到之處就就是從1~9每個數(shù)都有專用符號,現(xiàn)代數(shù)字就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xiàn)。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這樣,一套完整的數(shù)字便產(chǎn)生了。這就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shù)字首先傳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7-8世紀,隨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饑似渴地吸取古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其科學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帝國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達,將隨身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里發(fā)曼蘇爾(757-775),曼蘇爾令翻譯成阿拉伯文,取名為《信德欣德》。此書中有大量的數(shù)字,因此稱“印度數(shù)字”,原意即為“從印度來的”。
阿拉伯的數(shù)學家花拉子密(約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數(shù)字,并在天文表中運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28個字母,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無保留地把它介紹給西方。9世紀初,花拉子密發(fā)表《印度計數(shù)算法》,闡述了印度數(shù)字及應用方法。
印度數(shù)字取代了冗長笨拙的羅馬數(shù)字,在歐洲傳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對,但實踐證明優(yōu)于羅馬數(shù)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發(fā)行的《計算之書》,標志著歐洲使用印度數(shù)字的開始。該書共15章,開章說:“印度九個數(shù)字就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shù)字及阿拉伯人稱作sifr(零)的記號‘0’,任何數(shù)都可以表示出來。”
14世紀時中國的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shù)字在歐洲的推廣應用,逐漸為歐洲人所采用。
趣味數(shù)學故事12
此刻人買狗,有些是為了看家防盜,有些是為了上山打獵,有些是為了偵查破案,有些是為了觀賞消遣。古代人也會為了各種目的買狗。下方是中國古代數(shù)學書《九章算術》里一道關于買狗的應用題:
今有共買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適足。問人數(shù)、犬價各幾何?
題目的大意是說,此刻有幾個人合買一條狗,每人出5文,還差90文;每人出50文,剛好夠了。問有多少人,狗的價錢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5文,第二次改成出50文,增加的錢數(shù)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剛好補足了原先短缺的錢數(shù)90文,所以人數(shù)是90÷45=2,
狗的'價錢是50×2=100(文)。
答案是:共有兩個人,買一只狗要100文。
《九章算術》里還有一些類似的問題,幾個人合買一件東西,拿出來的錢有時候多了(盈),有時候不夠(不足),有時候剛好(適足)。這種算術題型很常見,至今還叫做“盈虧問題”或“盈不足問題”,保留了《九章算術》的傳統(tǒng)。
趣味數(shù)學故事13
門打開了,進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劉建明先生請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紹說:“我是內(nèi)地的導游,叫于江,這次我?guī)ьI了個旅游團到香港來旅游,聽說您的大酒店環(huán)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住你們酒店!眲⒔飨壬B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歡迎光臨,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能夠,是個大團!眲⒔飨壬睦镆魂圀@喜:一個大團,又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名導游,于江看出劉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記上心來,慢條斯理的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們團的人數(shù),我們就住您們大酒店了!
“您請說吧!眲⒔飨壬孕诺恼f!叭绻野盐业膱F平均分成四組,結果多出一個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再把分成的四個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建明先生立刻思考起來,他必須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shù)字,就應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明白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于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都不錯,就是八十五個人。請說說你是怎樣算的?”“人數(shù)最少的狀況下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好,我們這天就住那里了!薄澳悄銈冇卸嗌倌械暮团?”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薄拔覀冞@兒此刻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樣。俊薄爱斎皇窍壬o安排了,但務必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庇殖隽藗題目,劉建明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冥思苦想之后,他最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間,一間5人房間;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間,一間5人的,一共11間。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十分滿意,立刻辦理了住宿手續(xù)。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點,但劉建明先生心里還是十分高興的。
趣味數(shù)學故事14
甲、乙—人進行如下的游戲:
取一塊大巧克力,上面有5條橫線,9條豎線。這些線將巧克力隔為60個小格。
甲先沿著一條線將巧克力掰成兩塊,吃掉l塊(兩塊不一定相等);乙再沿一條線將剩下的巧克力掰成兩塊,吃掉1塊。就這樣兩人輪流掰吃這塊巧克力,直到留下一小格巧克力。最后留下一小格的為得勝者。
問:甲、乙二人能有百戰(zhàn)百勝的策略嗎?
答出這道題不容易,不過可以先考慮簡單的問題。如果巧克力是一長條,(如 1×10格的)誰有百戰(zhàn)百勝的`策略?
顯然,甲勝。因為他可以將。5克力掰掉9格,留下1格。
如果巧克力的分格是2×2的,那么先取的人就無法取勝了。因為無論他怎樣掰,只能留下1×2格的巧克力。
總結一下,如果巧克力是2×2格的,乙勝。
如果巧克力是2×C格的(C不是 2),那么甲勝。
再仔細思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巧克力是正方形A×A格的,后取者勝;如果巧克力不是正方形的,則先取者勝。
因此,6×10格的巧克力,甲可以永遠獲勝。他的策略是:每次將巧克力變?yōu)檎叫蔚摹?/p>
趣味數(shù)學故事15
春節(jié)里,養(yǎng)雞專業(yè)戶小粗心站在院子里,數(shù)了一遍雞的總數(shù),決定留下 ,1/2外,把1/4慰問解放軍,1/3送給養(yǎng)老院。他把雞送走后,聽到房內(nèi)有雞叫,才知道少數(shù)了10只雞。于是把房內(nèi)房外的.雞重數(shù)一遍,沒有錯,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數(shù)。小粗心奇怪了。問題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粗心在院里數(shù)的雞是多少只嗎?
來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強看見了問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來了客人了。”“來了多少人?”小林說:“我沒有數(shù),只知道他們每人用一個飯碗,二人合用一個湯碗,三人合用一個菜碗,四人合用一個大酒碗,一共用了15個碗!蹦阒纴砹硕嗌倏腿藛?
【趣味數(shù)學故事】相關文章:
趣味的小故事03-09
趣味數(shù)學作文09-02
趣味語文小故事03-11
趣味數(shù)學作文(合集)11-29
課堂趣味數(shù)學游戲02-28
【優(yōu)秀】趣味語文小故事03-11
趣味的小故事15篇[優(yōu)]03-09
趣味的小故事通用15篇03-09
最新數(shù)學故事03-09
數(shù)學小故事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