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上談兵的典故 推薦度:
- 紙上談兵的典故 推薦度:
- 紙上談兵的典故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通用)紙上談兵的典故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要準確理解有關(guān)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chǎn)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那么,都有哪些經(jīng)典典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通用)紙上談兵的典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紙上談兵的典故
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這是“紙上談兵”的典故,意思是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那么問題來了,趙括死后300年才有紙他為何被黑兩千年?
長平之戰(zhàn)趙軍兵敗,算上被坑殺的將士,一共被秦軍斬首45萬,趙軍統(tǒng)帥趙括后來被戴上“紙上談兵”的帽子,為后人恥笑兩千余年。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趙括,絕非那個只會泛泛而談的年輕后生,真實的趙括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紙上談兵?趙括死后300多年,東漢蔡倫才發(fā)明紙。至于紙張的大規(guī)模應用,那更是趙括死后超過400年的事情了。紙上談兵,是后來的文人為了黑趙括,編造了一系列故事所致。趙括所在的戰(zhàn)國后期,沒有紙,普遍用竹簡記載文字,如果黑趙括的文人用“簡上談兵”這樣的詞,可信度會高一些。
趙括因何被黑?我們逐個回答以下五個問題,就自然得到答案了。
1、長平之戰(zhàn),秦趙對峙,誰更拖不起?
2、趙國能換的將領(lǐng)有哪些?必須上趙括嗎?
3、誰該為長平之戰(zhàn)趙國失利負責?
4、趙括殺死了多少秦軍?
5、為什么要抹黑趙括?
一、長平之戰(zhàn),秦趙對峙,誰更拖不起?
秦趙雙方在長平對峙了近3年,如果繼續(xù)對峙下去,誰更拖不起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再對峙3年,秦國會被拖窮,趙國會被拖垮。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綜合國力,秦國比趙國強一個檔次
從地圖上看,趙國領(lǐng)土也不小,但是趙國北方五原郡、云中郡、九原郡、雁門郡、代郡,這五個郡是十足的邊地,百姓以游牧為主,人口太少,也沒有糧食耕種。趙國有農(nóng)業(yè)基礎(chǔ)的郡,是邯鄲、太原、中山,這三個地方,面積只有不到趙國的一半。
秦國方面,關(guān)中和巴蜀都是糧倉,這兩塊地方比趙國核心產(chǎn)糧區(qū)面積更大。如果秦國只有這兩塊好地,那么秦趙的綜合國力是均衡的。但是秦國還有三塊地,我們來看看。首先是原楚國的南郡和南陽郡,南郡是楚國都城所在,被白起攻克,南陽郡則是申國舊地,經(jīng)營時間非常長,秦國等于是得到了楚國最核心的兩個郡。第二塊地是河東郡和河西郡,河東郡是晉國和魏國的腹心,晉國的都城絳都,魏國的都城安邑,都在河東郡,河西郡則是當年吳起鎮(zhèn)守的兵家必爭之地,秦國等于得到了魏國的核心地塊。第三塊地是三川郡,這里有韓國的舊都宜陽,連同黃河以北的大城野王,秦國又得到韓國一塊核心之地。
秦國在占據(jù)楚國、魏國、韓國的核心地塊后,綜合國力遠勝趙國。如果雙方拖下去,在沒有外力作用下,趙國無疑會被先拖垮。
(二)趙國有被燕國、齊國背后捅刀的風險
如果秦趙繼續(xù)對峙下去,那么誰更可能被諸侯背后捅一刀呢?答案是趙國。
由于地理原因,秦國的背后并沒有諸侯,對秦國來說,所有戰(zhàn)爭都發(fā)生在它的東方。但是對趙國來說就不同了,后方燕國和齊國,是隨時可以在背后捅一刀的。
后來歷史發(fā)展也證明了,長平之戰(zhàn)后,燕國就在趙國背后捅了好幾刀,其中包括燕國相國栗腹領(lǐng)兵60萬南下那次。雖然那次廉頗統(tǒng)領(lǐng)13萬趙軍擊敗了對手,但只要是戰(zhàn)爭就會有傷亡,即使廉頗以殺敵一千自損三百的方式獲勝,趙軍的損失還是很大的。燕國在趙國背后捅刀,原因很簡單,遠交近攻,秦國與燕國不接壤,燕國聯(lián)合秦國攻打鄰國趙國,是一個合適的國策。當時燕王喜做著與秦國一起滅亡趙國,共分趙地的美夢。
再說齊國,趙國此前20年,攻占了太多齊國領(lǐng)土,廉頗一個人攻克13座城邑,趙奢攻克麥丘,燕周攻克高唐,等等。齊國后來并沒有背后捅趙國一刀,趙國算是幸運,或者說平原君的外交工作值得肯定。
總之,無論從綜合國力的角度,還是從地理位置的角度,秦趙繼續(xù)對峙,秦國會被拖窮,趙國會被拖垮。于是,趙國必須換將,換下主守的廉頗,換上一位主攻的大將。
二、趙國能換的大將有哪些?一定要換趙括嗎?
廉頗被撤換,并非能力問題,只因為廉頗主守,而趙國已經(jīng)到了守不起的地步,必須進攻,必須早日結(jié)束戰(zhàn)爭。
長平換將,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將能力強的去替換能力弱的,而是一項涉及多個層面重大問題的換人。
首先,換上去的人,必須是支持進攻的。如果換上去的人還跟廉頗一樣,不愿意出戰(zhàn),那還不如不換。這樣一來,絕大多數(shù)將領(lǐng)都被排除在外,這其中就包括后來長期作為廉頗副將的樂乘?晒┶w孝成王選擇的余地,就非常窄了。
趙國最著名的兩位將軍,樂毅、趙奢都已不在人世,趙孝成王能夠換上去的,只有兩個選擇,李牧或者趙括。
李牧這時候還是個小年輕,他還在北邊抵御匈奴。李牧大破匈奴,是十幾年后的事情了。李牧大破秦軍,更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此時的李牧,資歷不如趙括。
其他更多的將領(lǐng),就沒有多少號召力,沒有威信統(tǒng)領(lǐng)這么多趙軍,也不可能被趙孝成王啟用。趙奢的兒子,趙括就這樣浮出了水面。
三、誰該為長平之戰(zhàn)負責?
平原君是趙國相國,趙孝成王的叔父,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在秦趙對峙的時候,平原君一方面到處搬救兵和糧草,一方面派人到秦國議和。
秦國的相國范雎,面對趙國的和談,派人到列國大肆宣傳,說趙國派人到了秦國和談,秦趙就要休兵了。如此一來,列國即使將信將疑,誰還會傻傻地去支援趙國,平原君不但沒有搬到一個救兵,糧草都沒借到一粒。
在相國這個層面的對決,也就是外交方面的對決,平原君輸給了秦國相國。
后來趙括與白起打的難解難分的時候,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的表現(xiàn)完全不同。
秦昭襄王將河內(nèi)郡所有百姓賜爵一級,將十五以上的男丁全部征發(fā)到前線。河內(nèi)郡是原韓國黃河以北的領(lǐng)土,秦國3年前剛剛?cè)〉眠@塊地方,這里是秦國最靠近長平戰(zhàn)場的一個郡。秦昭襄王此舉,說明了三件事。第一白起在長平并不是穩(wěn)穩(wěn)吃定趙括,白起的仗打的很艱難,秦昭襄王才會孤注一擲助力一把。第二秦昭襄王是個明君雄主,這方面他比趙孝成王要好得多,他這個支持是雪中送炭。第三秦國也已經(jīng)到了兵力空虛的時候,這是秦國最后一批能夠派出去的臨時拼湊的軍隊。
反觀趙孝成王,以不變應萬變,當趙括求援軍求糧草的時候,他什么也沒做。如果趙孝成王與秦昭襄王一樣,將李牧的北方邊軍調(diào)過來,那么就有可能與趙括一起反包圍白起,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如果趙國是一個公司,趙孝成王就是董事長,平原君就是總經(jīng)理,趙括充其量是一個部門經(jīng)理。這個公司垮了,董事長和總經(jīng)理不負責,讓一個部門經(jīng)理背黑鍋?
四、趙括殺死了多少秦軍?
為了早日結(jié)束戰(zhàn)爭,趙孝成王給趙括的軍令,即使是殺敵一千,自損一千,這樣的結(jié)果,也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殺敵一千,自損一千兩百,只要能結(jié)束戰(zhàn)爭,也是可以的。
在白起坑殺趙軍20萬降卒前,趙軍傷亡20幾萬,秦軍傷亡約30萬。趙括面對白起,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作戰(zhàn)。如果白起不坑殺20萬趙軍降卒,實際上是趙軍獲勝,秦軍輸了。雙方的傷亡而言,趙軍損失20余萬,秦軍損失30余萬,趙括完成了趙孝成給他的任務。
后來秦軍用了2年時間圍攻趙國空虛的邯鄲,卻攻不下來。如果趙國多了這20萬生龍活虎的將士,恐怕攻守的位置會互換。
長平之戰(zhàn)的勝負手,實際上就是在戰(zhàn)后白起坑殺20萬降卒。由于白起是秘密上任,趙人并不知道對方主將是白起,若知道白起來了估計無人愿投降。白起此前在伊闕之戰(zhàn),鄢郢之戰(zhàn),華陽之戰(zhàn)等戰(zhàn)爭中,斬首人數(shù)已經(jīng)是百萬級別了,這當然就包括了大量戰(zhàn)俘。
長平之戰(zhàn)后,白起拒絕統(tǒng)兵攻打邯鄲,原因是他親口說的,長平之戰(zhàn)秦軍損失過半(超過30萬),導致兵力不足。
而趙括本人,他親自突圍,他是戰(zhàn)死的,他比歷史上那些投降的將軍,理應獲得更多的尊敬。
五、為什么要抹黑趙括?
紙上談兵,這明顯是趙括死后幾百年才有的詞,因為紙張發(fā)明都要比趙括之死晚了300多年。這些抹黑趙括的文人,還給趙括安排了一些故事,包括趙括父母對兒子的評論,以證明趙括應該為長平之戰(zhàn)負全責。
拋開這些虛假的東西不說,我們以20xx年后,現(xiàn)代人的眼光,重新來看看長平之戰(zhàn)這個事情。
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在南京屠殺三十萬手無寸鐵的百姓,此事讓我們義憤填膺,直指兇手日本侵略軍。好像沒有多少人,會去責備當年蔣先生吃敗仗,沒有守住南京。
同樣的道理,看待長平之戰(zhàn)坑殺戰(zhàn)俘事件,我們是不是也應對趙括寬容一點呢?
當初抹黑趙括的人,無非是從文藝色彩的角度,來宣揚秦國取得一場大勝,但是又要掩蓋這場大勝當中人性的臟點,即屠殺戰(zhàn)俘這個臟點。當然,另一些人為了轉(zhuǎn)移長平之戰(zhàn)趙國的責任,將趙孝成王和平原君的失誤,全部讓趙括一個人來背黑鍋。
但是不管怎樣,歷史就是歷史,沒辦法改變。今天世人的評判可以說是換一個角度看歷史,孰是孰非很難評判。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成語出自】:老舍《四世同堂》:“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成語簡拼】:zstb
【成語字數(shù)】:4個字
【感情色彩】:紙上談兵是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
【成語年代】:現(xiàn)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一回)
【近義詞】: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饑
【反義詞】:埋頭苦干、腳踏實地
【成語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故事
公元前264年,秦國攻打韓國,沿著黃河北岸向東挺進,兩年后(公元前262年),把韓國與其北方領(lǐng)土上黨郡隔開。上黨郡郡守,向趙國投降。趙國接收了上黨郡。
秦國當然不愿已到手的土地被別人搶去,兩年后(公元前260年),向上黨進攻,等到趙國大將廉頗率援軍到達時,上黨已經(jīng)陷落。而秦軍仍銳不可當?shù)叵蜈w國進攻,廉頗節(jié)節(jié)失利,最后退到長平關(guān)(山西高平),構(gòu)筑營壘,堅守不出。廉頗認為秦軍遠來,一定不能持久,他將等到秦軍撤退時,再行出擊。秦國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頗,就不可能殲滅趙軍。
秦國派人在趙國首都邯鄲(河北邯鄲)散布流言說:“廉頗太老了,已經(jīng)喪失了銳氣,所以屢戰(zhàn)屢敗。他自知不是秦國的對手,已成為一個懦夫,不敢出戰(zhàn)。秦國最害怕的是趙括,只要趙括不出來當統(tǒng)帥,秦國一定贏!壁w王聽信流言了把廉頗免職,任命趙括繼任。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有絕頂?shù)穆斆骱涂诓,自以為他的軍事才能天下無雙。趙奢在世時,父子間談論兵法,父親往往被兒子駁得啞口無言。有人說:“將門虎子,真是不錯!钡w奢不以為然地說:“戰(zhàn)爭是關(guān)乎生死的大事,他說起來如此輕松,一旦擔任大將,必定失敗!
所以當趙括被任命為總司令后,老母立刻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是大將之才,請不要派遣!壁w王以為老母謙讓,老母說:“他父親領(lǐng)兵時,所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命令發(fā)布的當天,就住進軍營,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過問家事。遇到困難,必定征求大家意見,從不敢自以為是?墒勤w括剛被任命為總司令就威風凜凜,軍營之中,沒有人敢對他仰視。賞賜給他的財物,全運回家。他父親死時曾一再囑咐,無論如何,不可讓趙括作大將!壁w王還是不肯改變?nèi)蚊,老母請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萬一喪師辱國,但求赦免我們?nèi)摇!壁w王允許。
秦王得到趙括當大將的消息后,任命各國最畏懼的白起作大將。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趙括恐懼,不敢出戰(zhàn),那就捕捉不到趙軍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姓名者,立即斬首。
趙括就任之后,撤除防御工事,親自率領(lǐng)精銳,采取突破戰(zhàn)術(shù)向秦軍最弱的營壘進攻,白起下令退卻。趙括突破秦軍陣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勢以擴大戰(zhàn)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隊切斷趙括的退路。于是趙國的大軍被分割為二,趙括和精銳部隊被隔在前方,留守的軍隊仍在長平關(guān)陣地。接著白起又切斷趙軍的糧道,趙軍糧食開始短缺。
趙括發(fā)動數(shù)次最猛烈的攻擊,希望沖出包圍圈,但全部失敗。趙括那些說起來頭頭是道的軍事理論,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頗的辦法,改攻為守,等待援兵?墒乾F(xiàn)在的形勢改變,兵力既被分開,糧草又盡,守已不可能。趙括勉強支持了四十六天,彈盡糧絕被迫作最后的沖刺,分兵四隊,輪流突圍,但還是失敗, 自己也死在亂箭之下。趙軍還剩有四十萬人,全部投降。
白起命這四十萬降卒,進入長平關(guān)附近一個深谷中,把深谷兩端堵塞。預先埋伏在山頂上的秦軍,拋下土石,四十萬人全被活埋。趙國從此沒落。
把趙括打仗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卻一敗涂地的事歸納成了一個成語“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指只懂理論卻不會實際應用。
趙括的父母為何知道趙括不是將才呢?趙奢身經(jīng)百戰(zhàn)深知打仗需要慎之又慎,趙括毫不謹慎所以知他領(lǐng)兵必敗,想來趙括不謹慎冒進輕敵這一點一定早就出了名,不然秦國也不會挑趙括做對手。趙母不懂軍事,但卻從趙括不能和下屬同甘共苦這一小處知道兒子不是將才。看來將才必是知兵法,慎對敵,拘小節(jié)之人。趙王察人不明,臨陣換將,不聽規(guī)勸,終致大敗,可謂咎由自取。
白起濫殺降卒,幾年之后被秦王賜死,不得善終,真是惡有惡報。在民間傳說里白起現(xiàn)在還在地獄里受苦呢。
紙上談兵的意思是: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紙上談兵的造句
1) 言之有物的反義詞有言之無物廢話連篇紙上談兵。
2) 他只會紙上談兵,講得頭頭是道,干起來卻不行。
3) 年輕人,不要取笑紙上談兵。這紙上之功,大有深淺!
4) 盡管這種紙上談兵的言論看似正確,但那些專業(yè)選手往往不是引拍引得那么快。
5) 他以為他可以將計就計靠近敵方,然后出其不意地攻下陣地,可事實證明他設(shè)想的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
6) 這些想法都只是紙上談兵,真正實施必有困難。
7) 他們僅僅會紙上談兵,不能去辦實事,這些人大多都只能是夸夸其談,嚴重缺乏實際經(jīng)驗。
8) 馬謖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最后失了街庭。
9) 面對千軍萬馬,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這只能讓吃敗仗。
10) 言之無物的近義詞是不著邊際華而不實紙上談兵。
11) 雖然幾家領(lǐng)軍企業(yè)也曾不止一次坐論行業(yè)標準的制定,終是紙上談兵。
12) 我認為,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能紙上談兵。
13) 有些學者只會紙上談兵,他們的理論在實際中卻毫無價值。
14) 紙上談兵,太過理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15) 我就喜歡坐在下面看著你在臺上紙上談兵的講些廢話。
16) 五離開土地農(nóng)業(yè)而言鄉(xiāng)村,實在是一句滑稽的話;離開鄉(xiāng)村而言鄉(xiāng)村教育,更完全是紙上談兵。
17) 要成功就得付諸實行,單靠紙上談兵是不行的。
18) 沒有一流的軟件開發(fā)移植和系統(tǒng)配置,開展電子商務只是紙上談兵。
19) 不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和人才的培養(yǎng),振興科技就只能是紙上談兵。
20) 由于光纖網(wǎng)卡及光出口的集線器價格非常昂貴,致使整個系統(tǒng)造價上升,所以光纖到桌面現(xiàn)在在國內(nèi)還基本上只是紙上談兵。
21) 所謂的“大膽預估”,只不過是典型的“紙上談兵”而已。
22) 文章的優(yōu)劣真是差異顯著,從頭到尾紙上談兵誰不會。
23) 臺電核能廠施工及營運需用海域?圍圖,是在紙上談兵和事實相違背,因為臺電不是在做游泳池,海域的潮汐是流動,影響所即將是整個貂灣甚及宜蘭南方澳。
24) 小明喜歡足球,不過他是紙上談兵,只會說,不會踢。
25) 你寫的這個計劃,純粹是紙上談兵,和我們學校的實際相距甚遠。
26) 這種自認為滿腹經(jīng)綸,卻毫無實務經(jīng)驗的人,只能紙上談兵罷了。
27) 我們應該去何處度假純粹是個紙上談兵的問題,因我們根本負擔不起!
28) 有一些地方官員習慣于打官腔,念講稿,照本宣科,紙上談兵,說套話,這些都是弊病,是無能的表現(xiàn)。
29) 摘要高職教育要培養(yǎng)出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業(yè)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沒有懂一線實用技術(shù)技能的“雙師型”教師,猶如紙上談兵。
典故介紹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歷史故事來源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jīng)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壁w括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并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后,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的士氣大亂。四十多天后,軍隊士兵饑餓,趙括帶領(lǐng)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zhàn)斗。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于是幾十萬兵士投降于秦軍,秦軍把他們?nèi)炕盥窳恕?/p>
年幼時在其父趙奢的影響下熟讀兵書、能言善辯,卻無實戰(zhàn)經(jīng)驗。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上任后便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引兵出擊,被秦軍包圍。期間曾組織多次突圍,但均不成功。在被圍46天后,趙括在突圍時失蹤(趙兵認為可能是畏罪潛逃)。40余萬趙兵只得投降,后被秦將白起全部坑殺。此役為著名的長平之戰(zhàn)。趙括因戰(zhàn)敗而斷送40余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跡成為成語紙上談兵。
成語寓意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往往形容的是只會嘴上說,但又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常言道,說得好不如做得好。這就需要遇事多思考,不張揚,少開口講道理,多動手做事情。趙括書本上的內(nèi)容倒是背得滾瓜爛熟,可是沒有實際的經(jīng)驗,所以一遇到需要實際操作的情況,他就立刻沒有了方向,成了一只無頭蒼蠅。
古希臘思想家德謨克利特說過,理想的實現(xiàn)只靠干,不靠空談。確實,不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是空談理論,空講方法,高談闊論。只有按照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好事情,這樣學到的知識才真正發(fā)揮了效用。做事如果不從實際出發(fā),不注重實踐經(jīng)驗,只會空談理論,“紙上談兵”那最后的結(jié)果往往是一敗涂地。而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不能做到知人善任,而是被夸夸其談的人所謎惑,導致決策錯誤,那后果更是不堪設(shè)想。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在句中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運用示例
清·魏源《圣武記》卷十三:“今日動笑紙上譚兵,不知紙上之功,即有深淺,有一二分之見,有六七分之見,有十分之見!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無時無刻不在談著發(fā)財?shù)拈T徑的。但多半是紙上談兵的談話,只圖口頭上快意,決不想到實行!
清·曹雪芹《紅樓夢》76回:“現(xiàn)有這樣的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清·曾樸《孽;ā6回:“一面又免不了杞人憂天,代為著急,只怕他們紙上談兵,終無實際,使國家吃虧!
【紙上談兵的典故】相關(guān)文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02-29
紙上談兵的典故[熱門]03-04
【熱門】紙上談兵的典故4篇02-29
紙上談兵作文01-08
無謂的紙上談兵作文12-06
紙上談兵作文【精華】04-08
紙上談兵作文(精選22篇)12-08
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03-09
暗度陳倉的典故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