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喜雨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
喜雨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薄笆詹挥昕珊?”曰:“十日不雨則無禾!薄盁o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釋:
1 、志,記
2 、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一異禾。這種禾是兩禾生在不同的田畝上,而合生一穗。于是獻給成王,成王送給周公。周公受禾后,作《嘉禾》一篇!都魏獭肺囊沿觯瘛渡袝穬H存篇名。(《尚書·周書·微子之命》)
3 、據(jù)《漢書·武帝紀》記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五月,得寶鼎于汾水,于是改元為元鼎元年!锻ㄨb考異》認為得寶鼎應在元鼎四年,元鼎年號是后來追改的。
4 、魯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瞞國伐魯,魯文公派叔孫得臣御敵,打敗了鄋瞞,并擊殺其國君僑如,于是將自己的兒子命名為僑如,以表其功。
5 、扶風,即鳳翔府,今陜西鳳翔府。蘇軾曾做過鳳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明年,第二年。
6 、明年,第二年。
7 、雨麥,上天下麥子。岐山,今陜西岐山縣。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豐收。人們不知道雨麥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8 、彌,滿。彌月,整月。雨,下雨(動詞)。
9 、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10 、忭(Biàn),高興,喜歡。
11 、以,介詞,因,省略了賓語。
12 、屬(zhǔ),注,酌。屬客,指斟酒給客人喝。
13 、薦,重。薦饑,重復地遭到饑荒。
14 、優(yōu)游,疊韻連綿字,從容不迫的樣子。
15 、造物,造物主。
16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
17 、治,修建。
18、適,恰巧。
翻譯:
這座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紀念喜慶的事件。古時候有了喜事,就用它來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賞賜的稻禾,便用“嘉禾”作為他文章的篇名;漢武帝得了寶鼎,便用“元鼎”稱其年號;叔孫得臣打敗敵人僑如,便用僑如作為兒子的.名字。他們的喜事大小不一樣,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卻是一樣的。
我到扶風的第二年,才開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把它當做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麥雨,占卜此事,認為今年有個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們認為下得還不夠;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連三天才停止。官吏們在院子里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nóng)夫們在野地里一起歡笑,憂愁的人因此而高興,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開酒宴,向客人勸酒而告訴了這件事,問他們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嗎?”他們回答說:‘五天不下雨,就長不成麥子了。”又問“十天不下雨可以嗎?”他們回答說:“十天不下雨就養(yǎng)不活稻子了!薄皼]有麥沒有稻,年成自然荒廢了,訴訟案件多了,而盜賊也猖獗起來。那么我與你們即使想在這亭子上游玩享樂,難道可能做得到嗎?現(xiàn)在上天不遺棄這里的百姓,剛有旱象便降下雨來,使我與你們能夠一起在這亭子里游玩賞樂的,都靠這雨的恩賜!這難道又能忘記的嗎?”
既用它來命名亭子以后,又接著來歌唱此事。歌詞說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當做短襖;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餓的人不能把它當做糧食。一場雨下了三天,這是誰的力量?百姓說是太守,太守說沒有這力量。歸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認。歸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當作自己的功勞,歸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飄渺,不能夠命名它,于是我用它來為我的亭子命名。
賞析:
結(jié)構(gòu)嚴謹,脈絡(luò)清晰。全文緊扣“雨”字,先從亭的命名緣由寫起,接著記敘建亭經(jīng)過,然后點出主題(雨與國計民生的關(guān)系),最后以歌詠作結(jié),不僅顯示出邏輯推理的力量,而且避免了行文的枯燥無味。
詳略得當,疏密有致。文章第二段寫降雨經(jīng)過,先以“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寥寥數(shù)語,描繪人們急盼下雨的心情,然后不厭其煩地描寫下雨的經(jīng)過。雨量由小而大,人們的心情由“未足”到大喜;三個排比句,表現(xiàn)久旱逢雨時的喜悅:“憂者以樂,病者以愈”兩句,歡快之情達到高潮。
句法靈活,筆調(diào)活潑。文章在風趣的對話中輕松含蓄地發(fā)表見解,給人以舉重若輕的感覺;文章體現(xiàn)了作者“民以食為天”的民本思想,反映了作者與百姓同憂同樂的感情,充分展現(xiàn)出蘇軾年輕時的個人思想及風格。
喜雨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喜雨亭記
〔宋〕蘇軾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疅o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繄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選自《四部叢刊》本《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
【典故】
1.“周公得禾”二句:周公,周成王得叔父姬旦。相傳周成王得弟弟唐叔得到了一株生長特殊得禾,認為是吉利得象征,就獻給成王。成王轉(zhuǎn)送給在東土的周公,周公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嘉禾》,來紀念這件事。這篇文章已失傳。
2.“漢武得鼎”二句:漢武,即漢武帝。據(jù)《史記 孝武本紀》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得寶鼎于汾水上,改年號為元鼎元年(公元前 116 年)。
3.“叔孫勝敵”二句:春秋時期魯文公十一年冬,鄋( su ō )瞞族侵犯魯國,文公命叔孫得臣率兵抗御,在咸地大敗鄋瞞軍隊,俘獲了鄋瞞得首領(lǐng)僑如。叔孫得臣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就給他的兒子起名叫“僑如”.
【背景】
宋代大學士蘇軾所建,位于陜西鳳翔東湖之中。
蘇軾26歲時,他受朝廷詔命,到鳳翔來做“簽判”,即文書類小官。他精力充沛,才干獨卓,性喜創(chuàng)造。府衙后面有一塊荒廢多年的空地,他規(guī)劃,掘溝引水,壘墻修圃,不久,便造成了一個小花園。園中心土丘上又修了一座可觀賞園景色的亭子。這時,因為當?shù)睾敌試乐,禾苗枯焦,蘇軾被派了一項緊急差事:赴太白山求雨。當時人們救災只靠求神。蘇軾極認真地做這件事,求神祝禱,甚至向皇帝寫疏奏,請求把太白峰龍神的爵位由“侯”改為“公”,因為唐代就封“公”,如今降了級恐怕龍神鬧情緒,不下雨;实垡舱娴慕抵迹姆鉃椤肮.過了些日子,陰云密布,雷聲轟轟,下了一場透雨。百姓歡呼踴躍,恰在這時節(jié),蘇軾主持修建的園亭完工。他喜好交游,請了上司和同僚朋友到亭里宴飲祝賀。蘇軾借勢隨緣,給自己的小亭取了個嘉名“喜雨亭”.雙喜臨頭,蘇軾文思泉涌,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喜雨亭記》。
這座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紀念喜慶之事。古時候有了喜事,就用它來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賞賜的稻禾,便用“嘉禾”作為他文章的篇名;漢武帝得了寶鼎,便用“元鼎”稱其年號;叔孫得臣打敗狄人僑如,便用僑如作為兒子的名字。他們的喜事大小不一樣,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卻是一樣的。
我到扶風的第二年,才開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把它當作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麥雨,占卜此事,認為今年是個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們認為下得還不夠;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連三天才停止。官吏們在院子里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nóng)夫們在野地里一起歡笑,憂愁的人因而高興,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舉杯勸酒,問他們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嗎?‘你們會回答說:’五天不下雨,就長不成麥子了。‘又問’十天不下雨可以嗎?‘你們會回答說:’十天不下雨就養(yǎng)不活稻子了!疀]有麥沒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訴訟案件多了,而盜賊也猖獗起來。那么我與你們即使想在這亭子上游玩享樂,難道可能做得到嗎?現(xiàn)在上天不遺棄這里的百姓,剛有旱象便降下雨來,使我與你們能夠一起在這亭子上游玩賞樂的,都靠這雨的恩賜。∵@難道又能忘記的嗎?”
既用它來命名亭子以后,又接著來歌唱此事。歌辭道:“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當作短襖;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餓的人不能把它當作糧食。一場雨下了三天,這是誰的力量?百姓說是太守,太守說沒有這力量。歸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認。歸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當作自己的功勞,歸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飄渺,不能夠命名它,我因而用雨來命名我的亭子! (王水照)
【賞析】
蘇軾于嘉佑六年(1061)任鳳翔府簽書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為“喜雨亭”.文章從該亭命名的緣由寫起,記述建亭經(jīng)過,表達人們久旱逢雨時的喜悅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農(nóng)、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靈活,筆調(diào)活潑,在風趣的對話中輕松含蓄地發(fā)表見解,給人以舉重若輕的感覺。
《喜雨亭記》是蘇軾于嘉佑六年(公年1061年)在風翔府任判官時所作。全文不長,共五百來字,四小段而已,然而卻寫出了異樣的色彩。
《喜雨亭記》是蘇軾的一篇散文作品,無論就其使用的散文形式來看,或者就其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和給人的藝術(shù)感受來看,都是一篇值得我們注意的藝術(shù)精品。
“喜雨”一詞在歷史上出現(xiàn)較早!洞呵锕攘簜鳌分姓f,“夏四月不雨者閔雨也,六月雨者喜雨也”,這是第一次出現(xiàn)的“喜雨”一詞。用了“喜”字,說明人對于雨的感受和評論,所以《爾雅》才說:“甘雨時降,萬民以嘉,謂之酉醴泉”,“醴泉”,代稱雨,含有喜雨之意,將它和生民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了起來。《莊子》中有段文章說到春秋時的一次大雨的情況。“宋景公時,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祀乃雨。公下堂頓首曰:’吾所以求雨者,為人;今殺人,不可。將自當之。‘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边@種雨可以說都是喜雨,解救蒼生于倒懸之苦,與民生關(guān)系極大,所以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都對此有所吟誦!对娊(jīng)》而下,曹植、謝莊、謝朓、鮑照等人都寫過一些喜雨詩,唐代的杜甫更是寫了《春夜喜雨》、《喜雨》以及《過白水明府舅宅喜雨》等以“喜雨”為題的詩。以賦體的形式吟詠喜雨的也不在少數(shù),比如晉傅咸、六朝宋的傅亮、唐明皇、張說以及賈登的《喜雨賦》等,很難說有名,但是那種給百姓帶來甘霖,預示來日豐收,生活將無憂愁的快慰心情卻是表現(xiàn)了出來的。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了。
令人覺得奇怪的是,用散文的形式寫作喜雨的,在文學史上卻并不多見。因此,蘇軾的這篇散文《喜雨亭記》就顯得十分突出了。當然,如果僅僅是因為前人未寫而自己寫了這一題材,對文學史有所貢獻尚不足為奇。一旦后人接手寫作,超越了前人的作品,那么前者就只能有一點文學史的價值而談不到什么藝術(shù)的永恒價值了。蘇軾的《喜雨亭記》卻不是這樣,因為它自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有許多令人品味的地方。也許正是這一點,使得后來的作家裹足不前,心甘情愿地讓蘇軾一枝獨秀了吧。
文章開始即點明了用“雨”命名的緣由,與“喜”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他一共援引了歷史上的三件事作鋪墊,說明古人有了喜事,常常受用這件喜事來命名,以紀念喜事,或者也有預示將來喜事連連的意思。這三件事都很有趣。因為它們與國家的政治都有關(guān)系,其中并多少含有天人的關(guān)系。第一件事,相傳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一異禾,獻給了成王。成王將禾轉(zhuǎn)送了周公。周公于是作了《嘉禾》一篇。第二件事,漢武帝于公元前116年5月,在汾水上得一寶鼎,于是改年號為元鼎元年。第三件事,魯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瞞國伐魯,魯文公派叔孫得臣抗敵,獲勝,并俘獲了國君僑如,于是特自己的兒子命名為僑如。最后這件事,對今人來說,幾乎困惑不解了。為什么將敵人的名稱用作自己兒子的名字?這是頗為值得研究的事情。無論如何,這是作者為要以雨志亭所作的鋪墊,有了這一鋪墊,再說事和雨就有記述的道理了。這就像邏輯學中大前提、小前提的三段論一樣,有了大前提,后面的話即好說許多,也容易讓人接受。
蘇軾到風翔府任職的第二年,建官舍,行政事,鑿池引流,美化環(huán)境,但不巧的是當?shù)卣粋月沒有下雨,旱情顯現(xiàn),災情就會是必然的結(jié)果了。大早望云霓,百姓的憂愁是可想而知的。在這里,恰好顯示了蘇軾筆墨的巧妙。我們知道,蘇軾在寫《后赤壁賦》的時候,曾經(jīng)說到自己孤獨閑寂,正好有兩個朋友來了;霜露既降、明月誘人,想酒而樽空,賢妻正好獻上了珍藏多時的美酒;沒有下酒之物,正好客人笑哈哈地拿出了出水時鮮。一切就是那么巧,又那么愜人心意。這里也同樣如此。百姓們盼望下雨,望眼欲穿,結(jié)果是“乙卯乃雨,甲子又雨”,這種句子,輕淡、簡單,但不寡味,很像甲骨卜辭中的語言,但甲骨卜辭中是占問、預測,這里則是如實提供了,所以這種句子讀來是令人心醉的。夠不夠?“百姓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按,乙卯是四月初二日,甲子是四月十一日,丁卯是四月十四日。半月之內(nèi)連降了三場雨,前兩次不足,第三次一連下了三天。下得透,下得足,下得實在。要說好雨,喜雨,這才真正稱得上是好雨,喜雨!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總令人有細小入微不夠大氣的感覺。這里我們要注意“民以為未足”一句的作用,這一抑、一落,然后產(chǎn)生后面的三日大雨,效果才能夠顯示出來。沒有這么一句,當然也可以成立,但是讀起來就平軟的多了。
這場大雨產(chǎn)生的歡快氣氛是可觀的:“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這是一幅萬民同樂官民同歡的.喜慶圖,較之歐陽修的太守和民的歡樂,真不可同日而語,因為歐陽修的樂并沒有落到實處,架空,浮廓,是在造文、造情,而蘇軾這里卻是在如實地寫作了。我們仿佛也同蘇軾一起融入了喜雨的場景之中。唯其如此,蘇軾為新落成的亭子命名“喜雨”才是順理成章之事,才真正具有意義。
亭名由來有自,講清楚之后也就等于曲終奏雅,逐善可陳了。但是蘇軾又在這里做出了好文章,說他善于翻空出奇也好,說他敢于尋根溯源也好,無論如何,作者在這里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藝術(shù)技巧。作者把筆鋒一轉(zhuǎn),以設(shè)問的方式,從反面人手來探討喜雨。曲徑通幽,我們試想,也許這是繼續(xù)寫此雨的唯一途徑,但蘇軾找到了,并不一定是妙手偶得,可能是蘇軾的真正功力所在。文中說道:“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詹挥昕珊酰吭唬菏詹挥陝t無禾!睙o麥無禾,餓鴻遍野,盜賊蜂起,百姓遭殃。但是不到五日,不到十日,就喜雨驟至,澤惠我民,又怎么能說不是上天厚待蒼生?加上這么一段,文章就顯得十分充實,豐滿,在對比中更覺得雨之可喜。
寫到這里,蘇軾開始筆歌墨舞了,但是也曲盡其妙。“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你看,他還是落在亭上,層層遞進,把天降喜雨的大功勞像畫餅一樣,在太守、天子、造物和太空面前虛晃一二,并忙里偷閑找出了一句,讓這些人都一一默然,謙虛地拒絕這一榮耀,多漂亮的話,各路諸侯都奉到了,然后再實實在在地放到主題上去。既然如此,就讓我們以喜雨來為亭子命名吧。一虛一實,一推一進,總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作者緊扣一個“雨”字。一個“喜”字。在不到五百字的文章中,“雨”字出現(xiàn)了十五次,有兩次作動詞使用,“喜”、“樂”共出現(xiàn)六次。通篇都貫穿著為雨而喜的喜氣洋洋的氣氛。
中國古代,自孟子開始,創(chuàng)天子、官員要有與民同樂,樂民之樂的思想。寫這種作品的人很多,但真正寫得好的不多。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其一,蘇軾的此篇文章則表現(xiàn)得更好,好就好在落實、不空。
這篇文章在用詞上也有值得注意之處。一、排比句多。比如第一段,作者為了說明古人有喜事則名物以示不忘,舉了三個例子,三個例子就是三個排比句,借助這種句法,使讀者在文意方面有一種說理透徹,充實滿足的感覺。第二段寫大雨之后,百姓的歡樂場面以及第四段的“雨珠”“雨玉”說,也同樣用的是排比形式。在人們喜之不盡,手舞足蹈之時,文字上必須有所變化,一味的松散不可能有文字的整飭條理來得惹眼引人。二、結(jié)尾的用韻。《喜雨亭記》的結(jié)尾很有意思,它既照應了開頭,又給人許多的聯(lián)想,值得我們注意。蘇軾的哲學思想是儒釋道三家合一的。在他的詩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對大自然發(fā)問的句子,以表達他的人生觀和他曠達樂天的情懷。這次大雨之后,感謝誰為好?這里他展開的想象,是從太守到天子,從天子到上天,從上天到造物,其中“玉”、“粟”押韻,“日”“力”押韻,“功”空“押韻,”冥“”名“押韻,讀之有循環(huán)不盡,均成系統(tǒng)的感覺,神完氣足,優(yōu)雅俊美,然而是虛筆,真正目的則是要歸之其小小的亭宇,這樣也就把造物、上天、天子、太守、百姓、借助”喜“之”雨“用一個亭子聯(lián)系了起來,有歌唱的味道,所唱者依然是喜雨,一篇文章的主題所在。
【喜雨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題烏江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游南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黃州快哉亭記原文及翻譯07-28
勞勞亭原文及賞析12-18
《春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北門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詠史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鴛鴦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乞巧原文翻譯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