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tǒng)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1
原文
作者:蘇軾
朝代:北宋
體裁: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
、僮佑桑禾K軾弟蘇轍,字子由。
②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宮殿前左右豎立的樓觀。
③瓊樓玉宇:美玉建筑的樓宇,指月中宮殿。
④不勝:不堪承受。
⑤弄:賞玩。
⑥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
⑦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
⑧共:共賞。
、釈染辏捍颂幹该利惖脑鹿狻
嬋娟有三個釋義:
1.形容姿態(tài)曼妙優(yōu)雅!咎啤棵辖肌秼染昶罚夯▼染,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元】《沉禧一枝花天生瑚璉套梁州曲》:腰肢裊娜,體態(tài)嬋娟。亦作嬋媛。
2.美女、美人!咎啤俊斗礁少涄w崇侍御詩》:卻教鸚鵡呼桃葉,便遣嬋娟唱竹枝。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或稱為婢娟。
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唐】劉長卿《湘妃詩》: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杯來詢問青天。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風(fēng)歸返,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瓊樓玉宇,愛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風(fēng)寒。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間!轉(zhuǎn)過朱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愿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賞析】
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dāng)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dāng)中,滲進濃厚的哲學(xué)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詞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宮。下片寫賞月后的體司與希望。詞人視月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觀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領(lǐng)略人情之愛,達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體現(xiàn)了極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從月亮的轉(zhuǎn)移變化,盈虧圓缺,聯(lián)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yīng)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jié)論。全詞構(gòu)思奇幻,豪放雋秀,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gòu)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后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優(yōu)美,富于哲理,情感動人,而絕唱至今。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2
水調(diào)歌頭·多景樓
陸游
江左占形勝,最數(shù)古徐州。
連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
鼓角臨風(fēng)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
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
露沾草,風(fēng)落木,歲方秋。
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
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shù),遺恨黯難收。
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
鑒賞
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陸游三十九歲,以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圣政所檢討官出任鎮(zhèn)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時金兵方踞淮北,鎮(zhèn)江為江防前線。
多影樓在鎮(zhèn)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nèi)。北固下濱大江,三面環(huán)水,登樓遙望,淮南草木,歷歷可數(shù)。這年十月初,陸游陪同知鎮(zhèn)江府事方滋登樓游宴時,內(nèi)心感嘆而寫下此詞賦。
詞的上片追憶歷史人物,下片寫今日登臨所懷,全詞發(fā)出了對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
開始從多景樓的形勢寫起。自“江左”而“古徐州”,再“連山”,再“危樓”,鏡頭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由鳥瞰到局部,最后大特寫點題。這本來是描寫景物常見的手法,陸游寫來卻更加具有特色。他選擇滾滾長江、莽莽群山入畫,襯出煙云縹緲、似有若無之產(chǎn)矗立著的一座高樓,攝山川之魄,為斯樓之骨,就使這“危樓”有了氣象,有了精神。姜夔《所州慢》以“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開篇,同樣步步推近,但情韻氣象兩者完全不同。陸詞起則蒼莽橫空,氣象森嚴;姜則指點名勝,用筆從容平緩。當(dāng)然,這是由于兩位詞人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決定的。姜詞一味低徊,純乎黍離之悲,故發(fā)端紓緩;陸則寄意恢復(fù),于悲壯中蓄雄健之氣。他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歷史上的風(fēng)流人物,故起則昂揚,承則慷慨,帶起“鼓角”一層五句,追憶三國時代孫、劉合兵共破強曹的往事。烽火明滅,戈甲耀眼,軍幕星羅,而以“連空”、“萬灶”皴染,驟視之如在耳目之前,畫面雄渾遼闊。加上鼓角隨風(fēng),悲涼肅殺,更為這遼闊畫面配音刷色,與上一層的滾滾長江、莽莽群山互相呼應(yīng)襯托,江山人物,相得益彰。這樣,給人的感受就絕不是低徊于歷史的風(fēng)雨中,而是激起圖強自振的勇氣,黃戈躍馬豪情。上片情景渾然一體,過拍處更是一派豪壯。
然而,孫劉已杳,天地悠悠,登臺浩歌,難免愴然泣下,故換頭處以九字為三頓,節(jié)奏峻急,露草風(fēng)枝,繪出秋容慘淡,情緒稍轉(zhuǎn)低沉。接下去“使君”兩句又重新振起,展開今日俊彥登樓、賓主談笑斥的場面,敷色再變明麗!肮沤癯睢眴⑾陆Y(jié)上!肮懦睢眴ⅰ跋尻柕怯[”下意,“今愁”慨言當(dāng)前。當(dāng)前可愁之事實在是太多了。前一年張浚北伐,兵潰符離,宋廷從此不敢言兵,是事之可愁者一。孝宗侈談恢復(fù),實則輸幣乞和,靦顏事金!叭照唠m嘗詔以縞素出師,而玉帛之使未嘗不躡其后”,是事之可愁者二。眼下自己又被逐出臨安,到鎮(zhèn)江去做通判,去君愈遠,一片謀國這忠,永無以自達于廟堂之上,是事之可愁者三。君國身世之愁,紛至沓來,故重言之曰“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沒有因此而灰心。事實上,山東、淮北來歸者道路相望;金兵犯淮;粗穸山瓪w宋若有數(shù)十萬,可見民心是可以挽回的國事,也是可以解決的。因此,雖烽煙未息,知府方滋就攜群僚登樓談笑風(fēng)生。他的這種樂觀情緒,洗盡了詞興心中的萬千憂愁。這一層包孕的感情非常復(fù)雜,色彩聲情,錯綜而富有層次,于蒼涼中見明快,在飛揚外寄深沉。最后一層,用西晉大將羊祜(字點子)鎮(zhèn)守襄陽,登臨興悲故事,以古況今,前三句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抑壓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陽遺恨”即是指羊祜志在滅吳而在生時未能親手克敵完成此大業(yè)的遺恨詞。意在這里略作一頓,然后以高唱轉(zhuǎn)入歇拍,借羊祜勸勉方滋,希望他能象羊祜那樣,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萬世之奇勛,垂令名于千載,寄予一片希望。羊祜是晉人,與“古徐州”之為晉代地望回環(huán)相接,收足全篇。
這首詞記一時興會,寓千古興亡,容量特大,寄慨遙深,后來,張孝祥書而刻之于崖石,題記中有“慨然太息”之語;毛開次韻和歌,下片有“登臨無盡,須信詩眼不供愁”之句。“詩眼不供愁”之句!霸娧鄄还┏睢蔽遄挚梢灶I(lǐng)會放翁有所期待、并未絕望的深心。二十五年之后,另一位豪放詞人陳亮也曾以《念奴嬌》賦多景樓,有“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的感慨萬千之語。陳亮此闋,較之陸詞更為橫肆痛快。詞人著眼,凝注大江,意者此江不應(yīng)視為南北天限,當(dāng)長驅(qū)北伐,收復(fù)中原。與放翁之感慨抑郁者,意境大不相同。陳亮平生之懷,一寄于詞,慣以詞寫政治見解。他這一闋《多景樓》,純?nèi)蛔h論戰(zhàn)守,縱談攻防,自六朝王謝互今之廟堂,特別是對那些倡言“南此有定勢,吳楚之脆弱不足以爭衡中原”的失敗論者,明指直斥,豪無顧忌,其精神可流傳千古。但作為文學(xué)作品諷誦玩味,終覺一瀉無余,略輸蘊藉風(fēng)致,不如陸作之情景相生,萬感橫集,意境沉綿,三復(fù)不厭。借用近人陳匪石《聲執(zhí)》中兩句話說,陳之詞“氣舒”,故“勁氣直達,大開大闔”;陸之詞“氣斂”,故“潛氣內(nèi)轉(zhuǎn),百折千回”。陳如滿弓勁放,陸則引而不發(fā)。陸較陳多積蓄,多意蘊,因此更顯得沉著凝重,悲慨蒼涼。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3
原文
宋朝:趙秉文
昔擬栩仙人王云鶴贈予詩云:“寄與閑閑傲浪仙,枉隨詩酒墮凡緣。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龜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庇枰蛞栽娂闹疲骸坝颀斏较鹿畔烧妫S我天臺一化身。擬折玉蓮聞白鶴,他年滄海看揚塵!蔽嵊掩w禮部庭玉說,丹陽子謂予再世蘇子美也。赤城子則吾豈敢,若子美則庶幾焉。尚愧辭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臺去,華發(fā)散麒麟。
譯文
過去王云鶴曾贈詩給我,意思是:告訴你這個高傲散漫的仙人閑閑居士,你因為既喜飲酒又愛吟詩而墮入了塵世。漫天黃塵遮蔽了來時的道路,你不到蓬萊仙山已五百年了。斯有個隱士玉山人對我說,你的前身是神仙赤城子。于是我寫了一首七絕回答他們,詩的意思是:玉龜山下的真仙人,說我是天臺山上神仙的化身。準備騎著白鶴去折仙境的玉蓮花,待到將來再看滄海變桑田時揚起的塵埃。我的朋友禮部官員趙庭玉告訴我說,丹陽子說我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舜欽的后身。說我是神仙赤城子,那真擔(dān)當(dāng)不起,說是蘇舜欽再世還差不多,慚愧的是我的文章比他還差一點。因此,我寫了下面這首《水調(diào)歌頭》以寄意。
像當(dāng)年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一樣,友人也稱我為“謫仙人”。我歷盡千劫依然塵緣未了,就落到了紅塵中。我原本想騎著大鯨返回仙界,又擔(dān)心神仙官府中的規(guī)矩會約束我,嫌我太過于率真。在夢中我?guī)锥群腿合蓵痴,言笑晏晏?/p>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起云落,樂哉悠哉。不時以紫毫之筆,蘸天上的黑霓作墨,醉酒當(dāng)書,狂放恣意。告訴那滄浪之水,可識得我閑閑居士,我要用你去洗凈那塵世間的骯臟,把清白還給人間,然后我再返回天臺,在那里披著頭發(fā)騎著麒麟遨游于仙界。
注釋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diào)歌”“花犯念奴”“花犯”。
擬栩仙人:王云鶴(中立)的別號。
丹陽子:馬鈺(從義)的別號。蘇子美:北宋文學(xué)家蘇舜欽(字子美)。
千劫:千世。劫為佛教用語,世界經(jīng)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稱一劫。
紫毫:筆的一種,用紫黑色的獸毛制成。
閑閑居士:作者自號。
天臺: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州境內(nèi),是仙霞嶺的余脈。
麒麟:傳說中的神獸。
賞析/鑒賞
詞人處世頗有太白遺風(fēng),所以其友人常以神仙或前代才人相譽并有詩文相贈,于是,詞人便也作了這首游仙詞予以回應(yīng)。
這是一首充溢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游仙詞。
上片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壇佳話引發(fā)開來。“四明狂客”即唐代才子賀知章,因是四明人,故自號四明狂客!爸喯扇恕敝柑评畎,傳說賀知章初見李白文章,驚為天人所作,故稱之為“謫仙人”。所以首句既借用了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的典故,又用“四明狂客”來指作者自己的朋友,用“謫仙人”來自比,語句雙帶,一舉兩得!八拙壡Ы俨槐M,回首落紅塵”意為因“俗緣未盡”,所以仙人謫落凡世,與首句相聯(lián)!拔矣T鯨歸去”三句,典故頗多。“騎鯨人”仍指李白,傳說李白死后騎鯨歸去,而李白自己也曾自稱“海上騎鯨客”!吧裣晒俑本壸蕴祁櫅r集《王源訣》:“下界功滿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币馑际巧裣梢膊蛔栽冢諛右芄苁,“嫌我醉時真”就是原因之一,所以倒不如謫去仙籍,反倒自在!靶ε娜合墒,幾度夢中身”是以“謫仙”身份,對還是仙人的人們談大徹大悟的感慨。上片圍繞“謫仙”層層展開,從古到仙,渾然一體。
下片承上片,進一步發(fā)揮詞人的豐富想象,“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區(qū)區(qū)九字,一幅地仙游樂圖躍然約上,悠然自得,瀟散閑逸之態(tài)表現(xiàn)淋漓盡致。然“忽然”二字,急轉(zhuǎn)筆鋒,由靜至動,以紫毫之筆,蘸天上的里霓作墨,醉酒當(dāng)書,這時的詞人的興致更加高昂!凹恼Z”三句,化用古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閑閑居士”乃詞人自號,意思是用滄浪之水洗凈塵世間的骯臟與不平,還一個清白人間,抒了作者的高遠理想!皡s反天臺去”意“返回天臺作地仙”,“華發(fā)散麒麟”緣自韓愈《雜詩》“被發(fā)騎麒麟”,這更進一步道出了詞人意欲遠離塵囂的欲世,追求清明境界的愿望。
作者簡介
趙秉文(1159~1232)金代學(xué)者、書法家。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年稱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diào)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xué)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4
《水調(diào)歌頭·賦三門津》
元朝:元好問
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guān)。長風(fēng)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閑。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人間此險何用,萬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飛強射,有力障狂瀾。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古詩簡介
《水調(diào)歌頭·賦三門津》是金末元初元好問的作品,這是一首抒發(fā)情懷之作。詞中通過描寫三門津的雄奇壯麗,讓詞人對大自然的美好和黃河的氣勢磅礴有感而生,其間也寓托了詞人在國家危難之秋,以力挽狂瀾為己任的自豪和自信。
翻譯/譯文
黃河之水似乎是從天上而來,黃河之險讓人鬼都要俯瞰而欲過不敢。大風(fēng)起時,波濤洶涌,怒浪滔天,飄飛的浪花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黃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過那呂梁山,水浪聲勢之狀可比那八月的錢塘潮,橫空之下,一洗塵寰。黃河水浪沖斥萬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對滔天巨浪,卻依舊氣定神閑。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難以攀援。人間有這樣的險處有何用呢?原來是為了測辨忠奸。無須“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飛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瀾。呼喚那個騎鯨客,擊著鼓飛過銀山。
注釋
(1)三門津:即三門峽,原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北黃河中,因峽中有三門山而得名。據(jù)《陜州志》記載:“三門,中神門,南鬼門,北人門,惟人門修廣可行舟。鬼門尤險,舟筏入者罕得脫。三門之廣,約三十丈。”
。2)人鬼:指三峽中的南鬼門,北人門。
。3)呂梁:《列子·黃帝》:“孔子觀于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yuán tuó)魚鱉之所不能游也。”其地不名一處。
。4)錢塘八月:指錢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5)塵寰(huán):塵世。
(6)潰:洪水旁決日潰。
。7)一峰:似指中神門,因前皆言“人鬼”重關(guān);蜓灾疙浦,即中流砥柱。
。8)危巢:懸崖高處的鳥巢。語出蘇軾《后赤壁賦》:“攀棲鶻之危巢”。
。9)鵠(hú):水鳥名,俗稱天鵝。
。10)杳(yǎo):此指高遠。
。11)秘神奸:《左傳·宣公三年》載夏禹將百物形象鑄于鼎上“使民知神、奸”。詞中神奸指種種善惡神奇之物。
。12)燃犀:《晉書·溫嶠(jiào)傳》載嶠至牛渚磯,人言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13)佽(cì)飛:漢武官名,掌弋射鳥獸。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國勇士,曾渡江,兩蛟夾舟,非拔劍斬蛟而得脫。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14)障狂瀾:韓愈《進學(xué)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15)騎鯨客:指豪勇之士。
。16)撾(zhuā):敲擊。
。17)銀山:代指濤頭。張繼《九日巴丘楊公臺上宴集》:“萬疊銀山寒浪起”。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賦寫三門峽雄險氣勢的詞篇。在歷史上,三門峽以其奇?zhèn)ルU壯而名世,吸引著無數(shù)騷人墨客賦詩為文,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制。元氏此作,筆力雄放,氣勢縱橫,想象豐富,實為歷代詠三門峽作品中難得的名篇。
起首一句,與李白詩“黃河之水天上來”所造之境極為相似。就視覺而言,詩人眼中的黃河水當(dāng)是由遠至近,從高到低,自九天之上飛瀉而下;洶涌澎湃、奔流不息的水流給人心理上造成強烈的震蕩,形成極大的反差,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效果。而在“黃河九天上”之后,又緊接以“人鬼瞰重關(guān)”一句,是說河水俯瞰著人鬼重關(guān)。由仰視而俯瞰,由遠而及近,物象也由模糊而趨具體。這兩句把黃河水收束到三門峽中,使景物落到實處;雖未見一“險”字,但已險象環(huán)生。由于有了這兩句交代,“長風(fēng)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也就水到渠成。河流落差極大,峽水極深,關(guān)隘重重,必然造成世所罕見的奇觀,自然會有長風(fēng)高浪,一定形成“怒卷”之勢。而在長風(fēng)巨浪下,水花四濺,水汽氤氳,使得本來給人以溫暖的日光也顯得寒氣森森。這不僅僅是詩人的感覺,也的確是天設(shè)地造的自然奇觀。以上四句,詩人揮如椽巨筆,挾風(fēng)帶浪,創(chuàng)造了一種雄奇而迷人的境界,極現(xiàn)一個“險”字。至此,詩人仍覺意猶未盡,又連用兩個比喻:“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呂梁山,在今山西省離石縣東北,山勢奇險,是晉西高原的骨干!读凶印S帝》篇云:“孔子觀于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三門峽距呂梁山較近,其險峻處相類。如果說這是詩人就近取譬的話,那么用錢塘江八月來潮時的雄壯氣勢來比三門峽水流之急,則為遠喻。此二景,一北一南,皆以雄奇名世,用來比喻三門峽,是再恰切不過的了;再加冠以“峻”、“壯”二字,來明言三門峽之奇險壯闊,可謂淋漓盡致。這兩句貼切的比喻,既豐富了全詞的內(nèi)容,又為讀者打開了一個馳騁想象的藝術(shù)洞天。接著,詞人又收以“直下洗塵寰”一句,則更加突出了黃河水的凌空直下,具有沖洗整個人世間的豪壯氣概!叭f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閑!鼻熬淙越忧懊嫠钪畡,言黃河水勢之大,筆勢奇橫;后句卻一頓而轉(zhuǎn),寫三門峽中砥柱山之穩(wěn),筆鋒驟斂。一動一靜,相映成趣。由開篇而來的脫韁野馬般的氣勢,頓然收住,閑和平穩(wěn)。
下闋筆勢雖由斂而舒,但基調(diào)卻由豪壯激蕩變?yōu)橛舨黄健!把鑫3,雙鵠過,杳難攀”三句,緊接上闋末尾“依舊一峰閑”而來,寫砥柱山上除了鳥兒在上面筑巢,天鵝從那里飛過外,從來人跡罕至,難以攀登。一“仰”字,既抬起氣勢,又轉(zhuǎn)移視角。從“人間此險何用,萬古秘神奸”以下,全詞由寫景轉(zhuǎn)為抒發(fā)感慨。這兩句是表達人世間要這等險要之地也沒有什么派上用場,自古以來,無非是為作怪的鬼神提供場所罷了!安挥萌枷抡,未必做飛強射,有力障狂瀾!鼻皟删浞謩e用了兩個典故。“燃犀下照”,指《晉書·溫嶠傳》所載,溫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復(fù)滅,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后指洞察奸邪!皝栾w”,是漢武帝時官名,掌管弋射鳥獸,這里取其輕疾善射之意。在詩人看來,燃犀洞察妖物的溫嶠也好,輕疾善射的做飛也好,都用不著。因為,他們都未必能挽狂瀾于既倒。那么,能“力障狂瀾”就只有那巋然不動的砥柱山!皢救◎T鯨客,撾鼓過銀山!眲t又說,只有那漫游江海的騎鯨豪客,才能擊著鼓,穩(wěn)渡波濤如銀山般疊起的三門峽水。筆酣墨飽,縱抒豪情。
此詞純以氣勢勝。上片多寫景,下片多抒情、議論。但就全詞而言,寫景、抒情、議論又融為一體;詩人既寫出了三門峽雄險的氣勢,又融進了自己的人生體驗;景物雄偉壯闊,感慨亦激憤難平。
作者簡介
元好問(音取hào,喜愛之意,名與字義同),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詩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有神通目。十四歲從學(xué)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蒙古南下,避亂河南,詩名震京師,稱為元才子。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zhuǎn)員外郎;金亡后不仕元,二十余年潛心編篡著述。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fēng)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5
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
蘇舜欽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fēng)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dāng)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fā)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譯文】
太湖岸邊的景物一片凄涼,明凈的湖水環(huán)接著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見魚龍的蹤影,它們被鎖在彌漫的煙霧里。正想起范蠡和張翰的時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載著鱸魚,迅速駛來,撇開重重波浪。傍晚,暴風(fēng)雨突撲面而來,只好沿著小洲彎處回航。
胸懷著干一番事業(yè)的大志,如今正當(dāng)身強力壯的年華,恥于投閑置散隱居水鄉(xiāng)。為什么壯年時就面容憔悴,容顏變得衰老,白發(fā)蒼蒼?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釣,但是又擔(dān)心鷗鳥猜疑妒忌,使魚兒都不肯游近釣絲旁。還是劃著小舟穿過蘆荻去,默默地觀看湖面浪涌濤蕩。
【注釋】
。1)淡佇:安靜地佇立著。
(2)洞庭山:太湖中的島嶼,有東洞庭、西洞庭之分。
。3)渺彌:湖水充盈彌漫無際。
(4)陶朱:春秋越國范蠡,輔佐勾踐滅吳后,鑒于勾踐難于共富貴,遂棄官從商。
。5)張翰:字季鷹,吳(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xué)家。齊王(司馬囧)執(zhí)政,任為大司馬東曹掾,在洛。知囧將敗,又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不久,囧果被殺。
。6)撇浪:搏擊風(fēng)浪。
(7)汀灣:水中港灣。
。8)寒潭:指在丹陽的小潭。此時作者人在蘇州。
。9)鷗鳥相猜:《列子·黃帝》篇載,有人與鷗鳥親近,但當(dāng)他懷有不正當(dāng)心術(shù)后,鷗鳥便不信任他,飛離很遠。這里反用其意,借鷗鳥指別有用心的人。
(10)青綸:青絲織成的印綬,代指為官身份。
(11)刺棹:即撐船。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詞是蘇舜欽的僅存之詞。北宋慶歷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慶歷新政”,延攬改革派人才,蘇舜欽作為宰相札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時值進奏院祭神,蘇舜欽遵循慣例賣廢紙換錢舉行祭神酒會。保守派借機打擊改革派,彈劾他監(jiān)守自盜,被撤職流寓蘇州。并在此購下了一處荒廢不堪卻很幽靜的花園,臨水買石筑成滄浪亭之后,寫有著名的《滄浪亭記》,而本詞亦作于此時。
【賞析】
全詞寫作者被貶謫而壯志難酬的彷徨和憂心。上闋寫作者隱逸于太湖旖旎風(fēng)光的樂趣,下闋寫作者深感歲月蹉跎而志向難伸的苦悶和惆悵。
從滄浪亭極日遠眺,一覽太湖風(fēng)光。虬風(fēng)物瀟灑,澄靜深遠,煙波浩淼,水流曠遠。作者完全沉浸在與天地同樂的沉醉中。其在《滄浪亭記》中說:“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弊髡咦蕴枴皽胬宋獭保淙松辰缢坪跻呀(jīng)達到“樂天”的程度(觀代哲學(xué)家馮友蘭言人生有四種境界:知天、事天、樂滅、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突然,某種意識發(fā)作猛然將作者拉回到現(xiàn)實中,某種生命的憂思和煩惱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還”更是展現(xiàn)了一種意識的時間之流。扁舟急槳,撇浪載鱸,在天地歸一的境界中驚現(xiàn)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艱難。“落日暴風(fēng)雨,歸路繞汀灣”則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風(fēng)雨猝然與曲折蜿蜒。上闋之轉(zhuǎn)折在于“忽”字,將自我生存的意識喚起,從而使得作者脫離歸隱自然的混沌狀態(tài),而有意識于生存意義的危機。
“滄浪亭”取意于屈原《漁父》所載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達了古代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態(tài)度。故而可以看出,蘇舜欽始終擺脫不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情結(jié)。很自然響應(yīng)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士大夫精神。蘇舜欽被削職時正值人生壯年(37歲),因此對“華發(fā)改朱顏”有深切的擔(dān)憂。欲對歷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闋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憑臨寒潭隱居,卻擔(dān)心不被鷗鳥信任和接納自然是托辭,生命看不到出路,時間正黯淡著光芒,未來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負的機會太渺然,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詞以那種看似閑適卻以充滿反抗與無奈情緒的“無語看波瀾”的情景收場。正點出這句真理:所謂波瀾便是世間,世間便是波瀾。
這首詞雖側(cè)重寫太湖風(fēng)景,抒發(fā)作者憤激之情,但作者由遭讒而退隱,再到心甘情愿地退隱,由憂讒畏譏轉(zhuǎn)為憤世嫉俗,進而轉(zhuǎn)為疏狂的心路歷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身處逆境、不甘沉淪、奮力抗?fàn)幍姆e極人生觀。劉熙載有言:“一轉(zhuǎn)一深,一深一妙,此騷人三昧!保ā端嚫拧ぴ~曲概》)蘇舜欽這位倚聲家深得其妙。詞中,他由“煙霧深鎖”轉(zhuǎn)為“落日暴風(fēng)雨”,而至“刺棹穿蘆荻”。由“方念陶朱張翰”轉(zhuǎn)為“擬借寒潭垂釣”。再到“無語看波瀾”,一轉(zhuǎn)一深,越轉(zhuǎn)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從而揭示出詞作的底蘊。
【評析】
蘇詞僅存此一首,作于被迫閑居期間。詞人壯年被斥退出官場,個人志向不得施展,內(nèi)心的憤慨可想而知。詞的上片寫隱逸之樂。在湖山之間瀟灑度日,與“魚龍”為伍,追慕陶朱、張翰之為人,扁舟垂釣,載鱸歸來。自然界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都不置心中,它們也不可能象官場中的暴風(fēng)雨那樣傷害詞人了。下片才寫出被迫過這種生活的痛苦。宋代文人士大夫皆有“先憂后樂”的濟世精神,輕易不言退隱。即使言及隱逸,或者是故作姿態(tài),或者是出于無奈。蘇舜欽就是出于無奈。所以,過片明確表示:“丈夫志,當(dāng)盛景,恥疏閑”,其真實心聲是抗拒、排斥這種生活方式。對“壯年”的追問,充滿著憤慨不平之氣,詞人其實并不“瀟灑”,并不超脫。故作“垂釣”狀,事實上則“又恐鷗鳥相猜”,這依然是詞人內(nèi)心進與退矛盾的形象表露!盁o語看波瀾”的結(jié)局,就是一種不甘心的表示。詞人后來再度出仕,就說明了一切。
【作者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fù)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xué)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6
原文
水調(diào)歌頭·游覽
宋代: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shù),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譯文
瑤草多么碧綠,春天來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無數(shù)桃花,花的上面有黃鸝。我想要穿過花叢尋找出路,卻走到了白云的深處,彩虹之巔展現(xiàn)浩氣。只怕花深處,露水濕了衣服。
坐著玉石,靠著玉枕,拿著金徽。被貶謫的仙人在哪里,沒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為了尋找靈芝仙草,不為表面繁華,長嘆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驅(qū)逐我回家。
注釋
⑴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diào)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
、片幉荩合刹。漢東方朔《東方大中集 ·與友人書》云:“不可使塵網(wǎng)名鞍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俏淞晗禾諟Y明《桃花源記》稱晉太元中武陵郡漁人入桃花源,所見洞中居民,生活恬靜而安逸,儼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凈、遠離塵囂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當(dāng)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詩詞中又常和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傳說混雜在一起。
⑷枝:一作“花”。
、伞拔矣比洌涸钪巍毒待S古今紅》卷八:“東坡《水調(diào)歌頭》:‘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時詞手,多用此格。如魯直云:‘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蛻。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蓋效坡語也!
、省凹t露”句:化用唐代王維《山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詩句。
、艘校阂馈R蛔鳌办ァ。
、探鸹眨航痫椀那倩眨脕矶ㄇ俾暩呦轮(jié)。這里指琴。
⑼謫仙:謫居人間的仙人。李白《對酒憶賀監(jiān)》詩序:“太子賓客賀公(知章)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
、温荼河冒咨輾さ裰贫傻木票。
⑾靈芝:菌類植物。古人以為靈芝有駐顏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稱仙草。
、小白砦琛倍洌豪畎住断陆K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賞析
此詞為春行紀游之作,詞人采用幻想的鏡頭,描寫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沖撞的人生觀,表現(xiàn)了他對污濁的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以及不愿媚世求榮、與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據(jù)此看來,此詞大約寫于詞人被貶謫時期。
開頭一句,詞人采用比興手法,熱情贊美瑤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愛,使詞作一開始就能給人一種美好的印象,激起人們的興味,把讀者不知不覺地引進作品的藝術(shù)境界中去。從第二句開始,則用倒敘的手法,逐層描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里,詞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陶淵明描寫這種子虛烏有的理想國度,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黃庭堅用這個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這三句寫詞人春天來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處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zhuǎn)悅耳的歌。
“我欲穿花尋路”三句,寫詞人想穿過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化作虹霓。這里,詞人又進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不滿,幻想能找到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兩句,曲折地表現(xiàn)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詞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盡的詩味。
“紅露濕人衣”一句,是從王維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脫化而來,黃庭堅把“空翠”換成“紅露”,化用前人詩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下片繼寫作者孤芳自賞、不同凡俗的思想。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xiàn)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爸喯珊翁帲繜o人伴我白螺杯”兩句,表面上是說李白不在了,無人陪他飲酒,言外之意,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特別寂寞,他不以時人為知音,反而以古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跋刹荨奔撮_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被ㄈ菝榔G,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伴L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似非食人間煙火者,詞人以靜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頗具仙風(fēng)道骨的風(fēng)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寫得無一點塵俗氣,其實是要想象世界中構(gòu)筑一個自得其樂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連于其中,并以此與充滿權(quán)詐機心的現(xiàn)實社會抗?fàn)帲鼌s塵世的紛紛擾擾。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7
原文
亭皋木葉下,原隰菊花黃。憑高滿眼秋意,時節(jié)近重陽。追想彭門往歲,千騎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場。吊古論興廢,看劍引杯長。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涼。當(dāng)時坐間英俊,強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鬢,漂泊水云鄉(xiāng)。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觴。
賞析
《水調(diào)歌頭·亭皋木葉下》是一首撫今思昔之作。上片由寫景入詞,映入作者眼簾的是亭邊的樹木。樹葉凋零,飄落地上,野外低濕處的菊花也已盛開。登高臨遠,秋意已濃,原來是重陽節(jié)就要到了。先點明時間、地點。眼前之景使作者不禁陷入了美好的回憶之中,他想起了彭門往事。那時自己才三十七歲,正值盛年、英姿颯爽、豪情滿懷,帶領(lǐng)著一支精壯的隊伍,馳騁于戰(zhàn)場。閑暇時光,將士們在古球場歡宴,撫劍豪飲,議論古今興亡。這幾句話描寫了從前戎馬生活的一個消閑場面,用杜甫原句“看劍引杯長”入詞,把他們滿腔熱血,憂心國事,希圖建功立業(yè)的種種情緒暗含其中。
下片以“感流年”三句承上啟下,從上片的慷慨激昂轉(zhuǎn)入下片的蕭瑟凄涼。當(dāng)時座中的英豪,一半都已凋亡了,而宋王朝也只剩下半壁江山。自己平生那豪情壯志、抗金的決心和愿望,早已被現(xiàn)實消磨殆盡,只落得兩鬢如霜,飄泊在江南水鄉(xiāng)。一腔悲憤,無處可消,只有借酒澆愁。
《水調(diào)歌頭·亭皋木葉下》上下片情緒反差很大,上片豪放激烈,下片憤慨悲涼,在雄健俊爽之中蘊含著深沉的抑郁。
注釋
、俑蓿核吀叩亍
、谮簦旱拖碌臐竦。
③彭門往歲:彭門,指彭城。為徐州治所,蔡伸曾以徐州通判的身份率領(lǐng)過一支隊伍北上援助燕山,與遼兵戰(zhàn)斗,第二年方回。
、芸磩σL:用杜甫《夜宴左氏莊》“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原句。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8
原文
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guān)。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yīng)遠。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搔白發(fā),漏聲殘。老來勛業(yè)未就,妨卻一身閑。梅嶺綠陰青子,蒲澗清泉白石,怪我舊盟寒。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
翻譯/譯文
在離朝廷很遠的地方戍守邊疆,騎馬立于劍門關(guān)上。在群山中盡目遠眺看不到邊,正北的方向是長安城。百年來,生靈涂炭,百姓受苦,邊境的戰(zhàn)事依舊嚴峻,無數(shù)軍民在戰(zhàn)火中罹難,金人統(tǒng)治時間長了,干的壞事多了必定會遭到上天的懲罰。我親手寫好要求常駐此地的奏表,一寸丹心,精光炯炯。
面對著昏黃的青燈,雙手撓著蒼老的白發(fā),夜晚的沙漏即將流盡,英雄年邁卻功業(yè)未成,不妨歸隱山林。蒲澗的景色優(yōu)美,白云山間,泉清水甜,梅嶺青梅陰陰,都怪我負卻舊約。但在烽煙尚存,逆胡未平的時刻,我的夢魂難以回到家園。
注釋
①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diào)歌”,雙調(diào)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②長安: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坨C(dí):箭頭,亦指箭。
、芴斓溃汗糯軐W(xué)術(shù)語。原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中含有封建迷信成份。這句是說,形勢早應(yīng)發(fā)生變化,敵人必將衰敗,宋朝定會振興。
⑤梅嶺:即大庾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因嶺上多梅,故稱。作者為廣州人,故云。
、奁褲荆涸趶V州白云山上,澗中生有九節(jié)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隱居于此。
賞析/鑒賞
“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guān)!逼鹁渚痈吲R下,氣勢恢寵,形成全詞的豪邁基調(diào)。劍門關(guān)為川陜間重要關(guān)隘,是兵家必爭之地。詞人于此“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立馬,極目騁懷,自多感慨。以下筆鋒一轉(zhuǎn),由豪邁轉(zhuǎn)為蒼涼!皝y山”二句,寫長安在劍閣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長安”句,既是實指,又是借指,一語雙關(guān)。句中雖無“愁看”二字,而愁緒自在其中。亂山無際,故都不知在何處!爸北薄蔽遄,似是淡淡道來,實則包含著無窮的悲憤,無窮的血淚。接下去,詞人便承此發(fā)揮,描寫金兵入犯給人民帶來的巨大苦難。“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來中原人民的悲慘遭遇。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邊境地方更因戰(zhàn)亂頻繁,死者不計其數(shù)。“鬼哭”句,正是寫邊境一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的悲慘情況。這兩句把戰(zhàn)亂之苦描寫得淋漓盡致,使讀者感同身愛,激起對敵人的義憤。接著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明確表示:天道好還,否極泰來,胡人的氣運是不會長久的,苦難的日子應(yīng)該到盡頭了!“天道久應(yīng)還”五字鏗鏘有力,穩(wěn)操勝券,流露出作者對收復(fù)失地的強烈愿望;與陸游“逆虜運盡行當(dāng)平”,“如見萬里煙塵清”,懷有同樣迫切的期望。緊接著,作者由對北方人民的思念和關(guān)注,進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職責(zé),表示要親寫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轄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寫”二句豪氣干云,壯懷激烈,字字作金石聲,具見作者憂國憂民的一片赤誠。
下片以“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三個短句作過片,寫出作者賦詞時的環(huán)境氣氛:青燈熒熒,夜漏將盡。三句中,重點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來勛業(yè)未就,妨卻一身閑”的慨嘆。由于“老來勛業(yè)未就”,因此作者原來打算功成身退,歸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北宋名臣范仲淹戍邊時,曾有感于自己未能像后漢的竇憲一樣,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記功而還,而慨嘆“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崔與之亦有此感慨。雖然他對家鄉(xiāng)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責(zé)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繼續(xù)留在異鄉(xiāng)。他感到有負故鄉(xiāng)的山水,仿佛廣州白云山上蒲澗的流泉,粵北梅嶺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責(zé)備他忘了歸隱田園的舊約了!肮治遗f盟寒”五字,是對“妨卻一身閑”句的照應(yīng)!肮帧、“妨”二字,能把作者“老來勛業(yè)未就”,思家而不得歸的矛盾復(fù)雜心境,委婉地表達出來。這兩句貌似閑適,內(nèi)里卻是跳動著作者的報國丹心。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對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層,意思是說:請不要責(zé)備我負約吧,在“逆胡未滅”、烽煙未息之時,我又能歸去?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想念故鄉(xiāng),每當(dāng)戰(zhàn)事暫寧的“烽火平安夜”,我的夢魂就回到故鄉(xiāng)去了!這兩句思家情深,報國意切,十字融為一體。以此收束全詞,使人回味無窮。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9
水調(diào)歌頭·定王臺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臺殿,;俪咦晕鲃。
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jīng)秋。
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
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
一夜寒生關(guān)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
徙倚霜風(fēng)里,落日伴人愁。
古詩簡介
《水調(diào)歌頭·定王臺》是宋代文學(xué)家袁去華所作的一首詞。詞的上闋敘述詞人登臺縱目,周覽形勝,追溯昔時的繁華;下闋則撫事傷時,抒發(fā)了詞人烈士遲暮、報國無門的悲憤。全詞以雄健之筆寫沉郁之懷,令人哀感無端。
翻譯/譯文
定王臺建在洞庭湖之濱,位于古湘州地界上。定王臺雖然在歷經(jīng)千年之后已經(jīng)堙沒,但是遺跡尚存,那殘存的臺基,依然高聳百尺,令我想到定王臺的修建者西漢的劉發(fā)。想當(dāng)年定王到此游玩時,一定是華蓋如云,旌旗招展,如虹霓當(dāng)空;千乘萬騎前呼后擁,聲勢浩大;急管高歌之聲似乎直抵云霄。然而,屈指已幾度春秋,昔日的繁華盛地變成了一派衰敗蒼涼,盛衰無常,興廢兩茫茫。
登臺遠望,只見高大的樹木枝葉枯落,長江無止息地向東奔流。對此情景,想到國家的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而自己空懷一腔報國熱情卻無路請纓、壯志難酬,不由得發(fā)出了悲憤蒼涼的感慨:書生報國無門,空自白頭,而金兵猝然南下,侵占中原,猶如一夜北風(fēng)生寒,導(dǎo)致萬里河山支離破碎、殘破不堪。京都淪陷,皇家陵闕黯然被埋沒在厚厚的云霧之中,令人愁恨不已。念及此,我耿耿于懷,悲憤難休,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徘徊往來在秋風(fēng)寒霜中,夕陽將落,更增人恨愁。
注釋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diào)歌”,雙調(diào)九十五字,上闋九句四平韻、下闋十句四平韻。
定王臺:在今湖南長沙市東,漢景帝之子定王劉發(fā)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故名。
楚望:楚地的望郡。唐、宋時,州、郡、縣按地勢、人口及經(jīng)濟狀況劃分為畿、赤、望、緊、上、中、下若干等級,形勝富庶的地區(qū)稱“望”。
湘州:東晉永嘉時初置,唐初改潭州,詞中指長沙。
危基:高大的臺基。
自西劉:始建于西漢劉發(fā)。
霓(ní)旌(jīng):旗幟如云霓,形容儀仗之盛。
依約:連綿不斷。
空白九分頭:徒然白首。詞中用陳與義《巴丘書事》“未必上流須魯肅,腐儒空白九分頭”,來表達作者請纓無路的悲憤。
一夜寒生關(guān)塞:比喻金人猝然南侵,攻破關(guān)塞。
云埋陵闕(què):皇宮與陵寢都埋沒在遠方的云霧中,詞中指宋都汴京淪于敵手。陵闕:帝王陵墓、京都城闕,均為存亡的象征。
耿(gěng)耿:不安的樣子。
徙(xǐ)倚(yǐ):走走停停。
創(chuàng)作背景
《水調(diào)歌頭·定王臺》大約作于詞人擔(dān)任善化(在今長沙市內(nèi))縣令期間。詞人在一個深秋時節(jié)登上定王臺覽勝,感慨頓生,并將不勝今昔之感升華為感時傷事的愛國之情,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鑒賞
詞的上闋“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臺殿,;俪咦晕鲃ⅰ彼木洌瑲鈩莶环,雄渾卓絕。“雄跨”一詞,表現(xiàn)了定王臺的雄奇地形!拔;俪摺眲t以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定王臺的壯麗。接下來三句以想象的手法接入歷史的畫面。想當(dāng)年西漢國力強盛,定王臺閣周圍遍布如云鐵騎,祭祀的音樂響徹云霄。然而,這些都已經(jīng)是歷史陳跡!扒笌捉(jīng)秋”將作者的思緒從壯麗的歷史收回到嚴酷的現(xiàn)實。 ’“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定王臺再壯麗,到作者登臨的時候,已經(jīng)殘破不堪;叵胪舻姆比A,今日的頹墻敗瓦,作者不禁慨然,感嘆人事的興衰廢替。聯(lián)系到作者所處的時代,當(dāng)時的南宋政府偏安一隅,面對金國的威脅無力反擊,將大好河山拱手相送,這也是引發(fā)作者喟嘆的一個情緒基點。所以詞中的興替之感超越了普通詩文中抽象的今昔之悲,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下闋“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三句點題,敘說登臨之事。古人登高作賦,喜歡大肆鋪陳的居多,但在這里,作者僅以極其簡略的手法白描眼前所見:喬木老,大江流。作者并沒有放縱自己的情緒,但這種沉默中卻蘊涵著更加深沉的悲痛。作者跟同時代的復(fù)國志士一樣,滿懷報國之心,但讓人痛苦的是,“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歲月蹉跎,功業(yè)未就,空白了少年頭“,一夜寒生關(guān)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其中“關(guān)塞”是征戰(zhàn)的偏遠地段,“陵闕”是北宋宗廟祖墳所在,從前都是作者心底事,但現(xiàn)在離他越來越遠了,“萬里”一詞,寫出了這種虛無遼遠的感覺。因為報國無門,作者永遠不能在關(guān)塞為國盡忠,永遠也無法收復(fù)北宋宗室的陵墓。這種無奈和遺憾,使他的“恨”意難休。“徙倚霜風(fēng)里,落日伴人愁”,報國無門,年華蒼老,詞人無可奈何,只能以一副獨立寒秋、天涯孤影的悲涼畫面結(jié)束。其中的“伴”字寫盡詞人的落寞和孤獨,因為沒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并肩作戰(zhàn),只得和無情的夕陽相伴,在蒼茫暮色中自怨自艾。詞結(jié)尾仍收回到定王臺上,結(jié)構(gòu)十分緊湊,并以景寓情,饒有余韻。最后點出一個“愁”字,并不表示消沉、絕望,而是英雄灑淚?犊,與全詞悲壯的格調(diào)完全統(tǒng)一。
這首詞畫面壯闊雄渾,音調(diào)蒼涼激楚,充溢著強烈的愛國情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名家點評
近代文學(xué)家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這首詞的顯著特色是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描寫定王臺,其盛處從“;俪摺闭归_想象,以定王臺當(dāng)年的游賞盛況來側(cè)寫旁透,用筆空靈,其衰處則就登臨所見,以環(huán)境背景的渲染烘托來表現(xiàn),都極有思致。詞中的景物,是一幅闊大而蒼茫的畫面。贊嘆吟唱它的景中人則是一個胸有宏大抱負而無法實現(xiàn),心境激楚悲涼的愛國志士,這就使詞構(gòu)成了意境雄渾蒼涼的特色。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10
原文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fēng)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yīng)無恙,當(dāng)驚世界殊。
譯文
剛喝了長沙的水,又吃著武昌的魚。橫渡這萬里長江,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哪管得風(fēng)吹浪涌,這樣比在庭院中散步還舒服,今天我終于可以盡情流連。孔子在河岸上說:時間就像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樣,晝夜不停的流逝著!
江面風(fēng)帆飄蕩,龜蛇二山靜靜佇立,胸中宏圖升起。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以后,長江天險成為通暢的大路。我還要在長江西邊建起大壩,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dāng)r腰截住,讓三峽出現(xiàn)平坦的水庫。神女如果當(dāng)時還健在,她看到高峽出平湖,必定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注釋
游泳: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
長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魚:據(jù)《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yè)(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這里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魚,稱團頭鳊或團頭魴。
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zhàn)國時屬于楚國的范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弊髡咴谝痪盼迤吣甓率蝗战o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cè)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寬馀(yú):字從食從余,余本意為“剩下的”,“食”和“余”聯(lián)合起來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指神態(tài)舒緩,心情暢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币馑际强鬃釉诤舆吀袊@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 日夜不停!睍r光如流水,一去不復(fù)返;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惜。
風(fēng)檣(qiáng):檣,桅桿。風(fēng)檣,指帆船。
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在詞中實指龜山、蛇山。
一橋飛架南北:指當(dāng)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1958年版《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和1963年版《毛主席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后經(jīng)作者同意恢復(fù)原句。
天塹(qiàn):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據(jù)《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后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巫山云雨:在重慶市巫山縣東南。“巫山云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云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這里只是借用這個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賞析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毛澤東視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澤東巡視南方,又視察了大橋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澤東在武漢三次暢游長江,寫下了此詞。
創(chuàng)作背景
上片:“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泵珴蓶|是先到長沙,再到武昌的。但他不是簡單地講這次的旅程,卻借三國時代吳國的童謠來加以化用,這就與簡單的敘述旅程不同了!度龂尽菚り憚P傳》稱: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yè)(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居。”當(dāng)時孫皓遷都,使百姓服勞役。百姓用船運送遷都物資,逆流而上,深感煩苦,所以有這童謠。而事實上,當(dāng)時作者已經(jīng)找到了一條反映中國客觀的經(jīng)濟規(guī)律適合中國的路線。所以作者對這個童謠,反其意而用之,說成“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長沙水”是長沙有名的白沙井水,武昌魚是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魚,為著名的團頭鳊或團頭魴。通過這樣的化用,正表達出作者從長沙到武昌,一路上非常愉悅的心情,也表達了人民的幸福安樂。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寫出長江奔流到海的氣勢,寫出橫渡長江的游泳的壯舉。“極目”,用盡目力望去,表示望得遠!俺臁,武昌一帶是過去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地方。下一“舒”字,既寫那里的天地空闊,一望無際,感到舒暢;也寫出在大江游泳的舒適,這里也表現(xiàn)作者游泳技能的卓越。
“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在長江里游泳,是有風(fēng)浪的。作者高超的游泳技能,可以駕馭風(fēng)浪,所以“不管風(fēng)吹浪打”,不把風(fēng)浪看做一回事。在長江中游泳,勝過在庭院里散步,有一種海闊天空的感覺。因在庭院里散步,有院墻圍繞,難免感到局促。假如結(jié)合作者當(dāng)時的心情,像作者說的“前八年照抄外國的經(jīng)驗”,那還有個框框,即以外國經(jīng)驗為框子,像在庭院散步那樣,有圍墻圍繞著!皬1956年提出‘十大關(guān)系’起,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打破了“外國經(jīng)驗”的框框,不正是“今日得寬馀”嗎?這就想到按照客觀經(jīng)濟規(guī)律來進行建設(shè)了。
“今日得寬馀”是上闋的感情基調(diào),是對這次游泳的總括。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引出了上闋的結(jié)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毛澤東游泳之際見長江逝水,聯(lián)想而及孔子的話,然后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擊風(fēng)浪同社會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聯(lián)系起來。這里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guī)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
詞的下闋展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帮L(fēng)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以“風(fēng)”字起,緊接著上闕意脈,矚目兩岸景色,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一“起”則聳然挺拔,發(fā)起新意,充分表現(xiàn)了今天中國人民建設(shè)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前兩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shè)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全詞運用革命的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譜寫了一曲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戰(zhàn)歌。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11
原文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fēng)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yīng)無恙,當(dāng)驚世界殊。
翻譯/譯文
剛喝了長沙的水,又吃著武昌的魚。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哪管得風(fēng)吹浪涌,這一切猶如信步閑庭,今天我終于可以盡情流連?鬃釉诎哆厙@道:光陰如流水般遠去了!
江面風(fēng)帆飄蕩,龜蛇二山靜靜佇立,胸中宏圖升起。大橋飛跨溝通南北,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讓三峽出現(xiàn)平坦的水庫。神女(神女峰)想必很健康,但她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注釋
、庞斡荆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
、崎L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俏洳~:據(jù)《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yè)(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边@里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魚,稱團頭鳊或團頭魴。
、葮O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zhàn)國時屬于楚國的范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cè)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蓪捰啵褐干駪B(tài)舒緩,心情暢快。
、首釉诖ㄉ显唬菏耪呷缢狗颍骸墩撜Z·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币馑际
、丝鬃釉诤舆吀袊@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睍r光如流水,一去不復(fù)返;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惜。
、田L(fēng)檣:檣,桅桿。風(fēng)檣,指帆船。
⑼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實指龜山、蛇山。
、我粯蝻w架南北:指當(dāng)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后經(jīng)作者同意恢復(fù)原句。
、咸靿q: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據(jù)《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后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⑿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yīng)無恙,當(dāng)驚世界殊:將來還打算在鄂西川東長江三峽一帶建立巨型水壩(“西江石壁”)蓄水發(fā)電,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涌的江面將變?yōu)槠届o的大湖。到那時,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這個“平湖”里來。巫山上的神女當(dāng)然會健在如故,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嘆世界真是大變樣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巫山形成的峽谷巫峽和上游的瞿塘峽、下游的西陵峽合稱三峽!蔽咨皆朴辍,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云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這里只是借用這個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賞析/鑒賞
1956年,63歲的毛主席寫下《水調(diào)歌頭·游泳》一詩,詩依然壯志。他從上片對游泳的舒暢之感及時光流逝之感一直寫到下片對社會主義建設(shè)藍圖在胸的自由聯(lián)想。
接著筆力一轉(zhuǎn),撥出雄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秉c明此詩是“游泳”之主旨,同時又流露出詩人在江上所感到的舒展、空闊。詩人在1957年2月11日寫給民主人士黃炎培的信中注解了此句:“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cè)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楚天”當(dāng)然是指長江中游地區(qū)的天空,這兒指武漢上空。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毛澤東視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澤東巡視南方,又視察了大橋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澤東三次暢游長江,寫下了此詞。
宋玉《高唐賦》,稱楚襄王夢見神女,神女說她“旦為行云,暮為行雨!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12
原文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天際孤云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遠岫忽明晦,好景畫難描。
混隋陳,分宋魏,戰(zhàn)孫曹;仡^千載陳跡,癡絕倚亭皋。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
古詩簡介
《水調(diào)歌頭·焦山》是南宋詞人吳潛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上片寫景色十分壯闊開朗,下片懷古而生塵世之慨,但總體上并不消極。該詞在寫作上由寫景、懷古和抒情三部分組成,一氣舒卷,自然渾成,語言運用明凈圓熟,意境高遠清新。
翻譯/譯文
鎮(zhèn)江城像鐵翁一樣,金山焦山隔江相對。萬里長江向東流去,風(fēng)吹浪濤。天邊孤云來來去去,水邊孤帆來來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遠處峰巒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圖畫卻難以描繪。
隋滅陳,宋與魏又隔江相望。在歷史長空中,回想歷史人物已神游物外了。只要水草邊的鷗鷺,不管人世變遷,都在天空中翻飛。還爭取什么呢,還是辭世歸隱為好。
注釋
、俳股剑涸诮窠K鎮(zhèn)江市東,屹立長江中。
②鐵甕:鎮(zhèn)江古名鐵甕城,三國孫權(quán)建。
③金焦:金山和焦山。二山對峙,俱屹立大江中。
、軙源担撼匡L(fēng)。
⑤岫(xiù):峰巒。
⑥混隋陳:混:統(tǒng)一。這句說隋滅陳,南北統(tǒng)一。
⑦分宋魏:南朝劉宋與鮮卑族拓跋氏的魏對峙。
、鄬O:孫權(quán)。曹:曹操。
、岚V絕:指回想歷代史事時想得出神。
、庖荒ǎ盒稳葺p微的痕跡。
?舉手:分別時的動作。
?謝:告辭。
?塵囂(xiāo):指塵世。塵:塵世、人間。囂:市集,做買賣的地方。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為宋理宗嘉熙二、三年間(1238-1239)吳潛任鎮(zhèn)江知府時所作。鎮(zhèn)江風(fēng)景壯麗,地處吳頭楚尾、南北要沖,自古即兵家爭雄之所,也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區(qū)。這里的古跡和流傳的佳話很多,形成了特殊的歷史文化氛圍,文人到此,無不受到強烈感發(fā)。該詞就是吳潛在此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的。
賞析/鑒賞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薄拌F甕”,指鎮(zhèn)江古城,是三國孫權(quán)所建,十分堅固,當(dāng)時號稱鐵甕城!敖鸾埂,金山、焦山,二山均屹立大江中(金山現(xiàn)已淤連南岸),西東相對,十分雄偉。宋孝宗游金山寺曾題詩道:“崒然天立鎮(zhèn)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薄拌F甕”、“金焦”為鎮(zhèn)江古來形勢最突出之處,寫得概括、有力!伴L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江流東注,風(fēng)卷濤驚,又加強了砥柱中流的金焦形象!疤祀H孤云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碧爝B水,水連天,“孤云”、“孤帆”更襯出了江天的浩渺,而“來去”、“上下”又見出了詞人在游目騁懷,頻頻俯仰,可以想見其神思的飛越。此句不禁讓人想起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想是從李白詩句變化而來!斑h岫忽明晦”,“忽”寫出了朝光明滅給人剎那間的刺激,又引起了多少興奮,真是“好景畫難描”啊。
下片寫景從形勢寫起,江,天,遠山,由近而遠,層次分明。覽景時,人們往往可以超越時空的局限。如果說上片是“視通萬里”,那么下片就是“思接千載”了。
“混隋陳,分宋魏,戰(zhàn)孫曹。”此由近到遠寫鎮(zhèn)江的攻守征戰(zhàn)。隋滅陳時,隋大將賀若弼最先在這里突破陳的江防,繼克金陵。南朝宋曾憑借長江天塹在這里抗擊北魏軍隊,“緣江六七百里,舳艫相接”,從而保全了半壁河山。孫權(quán)曾以京口(吳時稱京城,東晉南朝稱京口城)為首都建康(今南京)之門戶,對抗曹魏。這九個字極省凈地表現(xiàn)出鎮(zhèn)江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多少場面壯烈的戰(zhàn)爭?鎮(zhèn)江,她在南北對峙的歷朝歷代戰(zhàn)略地位何等重要,而今她又是抗擊蒙古的江淮重鎮(zhèn),而自己就任職在這塊“古來征戰(zhàn)地”!“回頭千載陳跡,癡絕倚亭皋!
作者從歷史的遐想中清醒過來,倚立江岸上,不禁感慨萬千了。作者對歷史無限追憶,“天下英雄誰敵手”,能在這里一展宏圖,多好!可是,面對現(xiàn)實,官小權(quán)輕,難有用武之地,何必想入非非呢!正如他同時寫的另一首《水調(diào)歌頭》所言:“郗兵強,韓艦整,說徐州。但憐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諸公磊塊,且倩一杯澆酹,休要問更籌!”這就是他此時的心情。于是他不得不開解自己!拔┯型∵咜t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鷗鷺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飛翔,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將作者的心也帶到了“青霄”之上。“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边@是他的想象、他的愿望:我怎樣也能象鷗鷺一樣飛上天空、離開紛繁復(fù)雜的塵世呢!切不可從此句認為作者有避世之哀。這只是他失意時的慰解之詞,他怎能輕易拋棄自己的壯志呢?
這首詞由寫景、懷古、抒情三者組成,層層生發(fā),一氣呵成,顯得十分自然。作者用明凈、圓熟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一個高遠、清新的意境,表現(xiàn)了豪邁、開朗的胸襟。讀起來爽口愜心,發(fā)人意興。因此,可以說吳潛是晚宋一個重要的詞人。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13
水調(diào)歌頭·焦山
吳潛〔宋代〕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天際孤云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遠岫忽明晦,好景畫難描。
混隋陳,分宋魏,戰(zhàn)孫曹;仡^千載陳跡,癡絕倚亭皋。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
譯文:
鎮(zhèn)江城像鐵甕一樣,金山焦山隔江相對。去里長江向東流去,風(fēng)吹浪濤。天邊孤云來來去去,水邊孤帆來來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遠處峰巒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圖畫卻難以描繪。隋滅陳,宋與魏又隔江相望。在焦史長空中,回想焦史人物已神游物外了。只要水草邊的鷗鷺,不管人世變遷,都在天空中翻飛。還爭取什么呢,還是辭世歸隱為好。
注釋:
焦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東,屹立長江中。
鐵甕:鎮(zhèn)江古名鐵甕城,三國孫權(quán)建。
金焦:金山和焦山。二山對峙,俱屹立大江中。
曉吹:晨風(fēng)。
岫(xiù):峰巒;焖尻悾
混:統(tǒng)一。這句說隋滅陳,南北統(tǒng)一。分宋
魏:南朝劉宋與鮮卑族拓跋氏的魏對峙。
孫:孫權(quán)。
曹:曹操。
癡絕:指回想焦代史事時想得出神。
一抹:形容輕微的痕跡。
舉手:分別時的動作。
謝:告辭。
塵囂(xiāo):指塵世。
塵:塵世、人間。
囂:市集,做買賣的地方。
賞析:
這是一首登臨抒懷的詞作。
上片詞人從“鐵甕”起筆,點出鎮(zhèn)江城古來形勝的特點,并交代詞人所在。次句聚焦“金焦”,寫出金山、焦山東西相對的壯觀之勢。首二句寫得概括、有力,渲染出一派磅礴之勢。接著兩句寫夾在金山、焦山之間的江水:萬里江流從東邊滾滾而來,伴著晨風(fēng),卷起驚濤駭浪。 “注” “卷”兩字用力極大,突顯江水浩大的聲勢,襯出山水相問的壯麗景致。 “天際孤云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三句中,“孤云”“孤帆”襯出江天、江水的浩渺;“來去”“上下”縱橫交錯,可知詞人在游目騁懷,頻頻俯仰,可以想見其跳蕩的神思;“天共水相邀”將水天相接的情境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這境界是非常開闊的。詞人還沒有看夠山和水,“遠岫忽明晦”的景致又映人眼簾,“忽”字體現(xiàn)出“明暗”的瞬間性,這剎那間的感官刺激又引起詞人多少興奮!昂镁爱嬰y描”一句收束上片。詞人上片全在寫景,但仍覺自己未能將好景描畫出來,可見焦山景色之美好。
下片首三句“混隋陳,分宋魏,戰(zhàn)孫曹”,詞人從歷史的角度,由近到遠,寫鎮(zhèn)江古城的攻守征戰(zhàn),突顯鎮(zhèn)江古城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盎仡^干載陳跡,癡絕倚亭皋”兩句,詞人從追溯歷史中回到現(xiàn)實,他癡癡地倚立江邊,不禁感慨萬千。詞人對古來梟雄無限神往,期望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一展宏圖,可現(xiàn)實中卻不是這樣。詞人滿腹詩書,卻官小權(quán)微,難受重用,大有懷才不遇之感,于是他不得不開解自己。“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詞人艷羨江邊鷗鷺能夠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飛翔,越飛越高,直飛到青霄之上,不管人間興廢。結(jié)尾兩句由艷羨鷗鷺更進一步,詞人想象自己能與鷗鷺同命,可以飛上天空,離開紛繁復(fù)雜的塵世,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詞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壯志難酬的憂悶。
全詞融寫景、懷古、抒情三者為一體,層次分明,語言純熟,意境開闊,耐人尋味。
吳潛(1195—1262)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fēng)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fā)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diào)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14
原文:
落日塞垣路,風(fēng)勁戛貂裘。翩翩數(shù)騎閑獵,深入黑山頭。極目平沙千里,惟見雕弓白羽,鐵面駿驊騮。隱隱望青冢,特地起閑愁。
漢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顏皓齒,深鎖三十六宮秋。堂有經(jīng)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不減翠蛾羞。戎虜和樂也,圣主永無憂。
譯文
塞外的太陽已經(jīng)落下了,狂風(fēng)呼嘯地襲卷著人們身著的戰(zhàn)袍。幾位兵士帶著弓箭,策馬深入黑山頭。極目遠眺,茫茫千里黃沙,一望無際,空曠的天地里只有幾位行獵的好手攜雕弓,佩白羽,表情嚴肅,如風(fēng)馳電掣般策馬飛奔。隱隱約約竟仿佛望見了夜色里的昭君陵,心里波瀾起伏。
漢家天子正當(dāng)青春年盛,漢家天下幅員遼闊,洋洋四百州,民殷國富。然而,天子竟不能憑借實力鞏固國防,靠一位苦命的宮女去“和蕃”。朝堂上不是沒有經(jīng)天緯地的奇才,邊境上更不缺少鎮(zhèn)守一方的良將,可“和蕃”一事還是照例進行,將天下社稷的安危托付于一女子之手,這是多么可悲的事?如今邊疆地區(qū)太平、和睦,皇上也可以高枕無憂了。
注釋
、偃哼叿莱浅。戛(jiá莢):敲擊。
②翩翩:輕快地來往奔馳。黑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林格爾西北。
、蹣O目:放眼,一眼望不到邊。雕弓:古代雕、雕相通,雕弓,可以解釋為射雕的弓,也可以說是雕刻過花紋的弓,這里與白羽并列恐為后者。白羽:尾部纏有白色羽毛的箭。鐵面:戰(zhàn)馬所帶鐵制面具,用以保護馬的頭部。駿(jùn俊):對好馬的美稱。驊騮,周穆王的八駿之一,這里代指強壯快速的駿馬。
、芮嘹#▃hǒng腫):漢王昭君墓。冢:隆起的墳?zāi)。塞外千里白沙,相形之下,山、水、草,顯得特別墨綠,所以長有青草的王昭君墓稱青冢,山稱黑山。特地:特別。
、轁h天子:指漢元帝,是他遣王昭君嫁給匈奴。方鼎(dǐng頂)盛:正當(dāng)富強興盛的時候。四百州:漢代州的范圍很大,全國才只有十幾個州。宋代府下設(shè)州,范圍小得多,最多時全國也不到300個州,這里作者是用宋代政區(qū)概念來說明漢元帝時領(lǐng)地的廣闊。
、抻耦仯好烙褚粯拥娜菝病pX:潔白的牙齒。玉顏皓齒代指美麗的宮女們。深鎖三十六宮秋:被關(guān)在深宮里度過凄涼的春秋。漢有36所離宮別館。秋是凄涼冷寞的象征。
⑦堂:古代宮廷,前為堂,后為室。堂即廟堂朝堂,引申為朝廷。經(jīng)綸:整理絲縷,引申為處理國家大事。賢相:品德好、才能強的宰相。邊:邊防前線。縱橫謀將:智勇雙全的將軍。翠娥:黛眉,指王昭君。羞:蒙受遠嫁匈奴的恥辱。
、嗳郑汗糯鷮ξ鞅狈矫娴纳贁(shù)民族統(tǒng)稱為戎。這里指匈奴。虜:對敵人的蔑稱。圣主:對皇帝美化的稱呼。這兩句是說,王昭君遠嫁匈奴的羞辱,換來的是敵人的歡樂和皇帝的寬心。
賞析
詞的上片主要描寫邊地騎兵馳騁射獵的雄壯場面。古人每以“獵”指稱戰(zhàn)事,“閑獵”實際就是進行軍事操練。落日、勁風(fēng)渲染出緊張的戰(zhàn)斗氛圍.平沙千里提供了遼闊的習(xí)武場景,弓箭駿馬烘托出騎士的諷爽英姿。循此理路當(dāng)展開對國力軍威的鋪陳,高揚英雄主義的風(fēng)采。不料“隱隱”以下折人了由昭君的青冢引起的“閑愁”,其實此“愁”不但非“閑”,相反是對國運的深長憂思。下片即是其所思的內(nèi)容.在堂皇的頌詞下蘊含著辛辣的諷刺。皇帝貴為天子,統(tǒng)有天下,后官佳麗,供其享用;廟堂有治國的賢相,邊疆有善謀的良將:沒想到國家的安定卻要靠小女子的和親換來。“不減”一句將此前的堂堂國威全部掃卻,其犀利簡直使大宋君臣無地自容。結(jié)尾二句又復(fù)歸歌功頌德之詞,極盡椰榆挖苦,矛頭直指皇帝。回觀上片所寫的騎射場景,可知它只是詞人的想象之境,現(xiàn)實的情況是君王縱樂、文恬武嬉,邊備廢弛,只能以割地賠款來求得茍安于一時。有鑒于此,詞人才會以下計大段的諷刺感慨系之,以與上片的理想之境構(gòu)成強烈對比。
值得指出的是,聯(lián)系山谷所處的時代背景,他的諷刺矛頭是直接指向變法派的。這‘時期的詩歌中山谷表現(xiàn)出與當(dāng)政者斷然不合作的態(tài)度,時露鄙夷譏諷,其例證彰彰具在,可以參觀。尤其可堪玩味的是,王安石有詠陽君的《明好曲》”首,當(dāng)時和者甚眾。山谷由昭君這熱門話題而興感作詞,也在情理之中。王安釘在詩中稱“人生失意無南北”、“漢恩自淺胡自深”,在安石可能是要故作驚址駭俗之論,而這或許也是引發(fā)山谷深思的觸煤之一吧。
【水調(diào)歌頭賞析詩詞】相關(guān)文章:
水調(diào)歌頭賞析03-17
種樹詩詞賞析03-11
關(guān)雎詩詞賞析05-31
永遇樂賞析詩詞12-10
《雪》詩詞賞析12-14
散發(fā)詩詞賞析04-21
雁的詩詞賞析02-06
水調(diào)歌頭次韻寄皮達觀賞析12-14
村行詩詞賞析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