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比較閱讀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 景泰縣紅峴中學
[內容]
比較,是人們分析、認識和鑒別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會實踐和科學實驗中,人們總是通過對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較才獲得正確認識的。所謂“有比較才有鑒別”正體現(xiàn)了這種意義。因此,“比較”也被心理學列為思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人們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
新編中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頗有代表性,而每個教學單元的編排則又是經(jīng)過反復推敲后精心設計的。特別是把同一題材,同一文體的文章編排在同一單元,使之更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典型性。加之每篇課文都有預習提示和自讀提示,都有一個體現(xiàn)寫作特點的學習重點,所以盡管同一單元中每篇課文的學習重點不一,但相互之間都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因而,如果把這些學習重點聯(lián)系起來,就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面。這樣便可開闊學生的眼界,促使他們提高閱讀水平。
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才能使學生既掌握每篇文章獨具的特色,又根據(jù)其內在聯(lián)系學到較完整、較系統(tǒng)的知識呢?我在教學中注意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要有機結合。比較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讀讀、講講、議議、練練的過程,是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教師引導點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作基礎,比較就無從談起;同樣,如果沒有教師及時的點撥,學生的比較就容易陷入盲目之中。可見,比較閱讀法是建筑在“學導式”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只有將二者有機的結合,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第二,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應多方面激勵學生質疑問難,老師更應該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發(fā)掘他們求知的內在潛力。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可以收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如我在教學《長江三日》和布置閱讀《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兩篇寫景散文時,就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篇文章在寫作方法上的同異。學生通過閱讀,認為這兩篇文章在寫景時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都通過點面結合、動靜結合,寓情于景的。但兩文又各有側重:《長江三日》主要描寫白天長江三峽的奇景,作者雖然三個峽都寫,但著力點顯然是放在三峽中最具有詩情畫意的巫峽上。先分寫巫山十二峰中的第一峰和神女峰,具體展現(xiàn)巫山云蒸霞蔚的壯觀及其神話傳說;又由山到峽,全面展示巫峽上奇麗的風貌。而且作者不是靜止不動、照相式地寫景,而是移步換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輪船的行進,又具體描繪出了景物多姿多態(tài)的變化。例如剛進瞿塘峽時,只見“前面天空露出一片金色陽光,像橫著一條金帶”;而當船過瞿塘峽后,在層巒疊嶂中遠方出現(xiàn)的則是“一團紅霧”,“深谷中反射出紅色寶石的閃光”;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紅團更紅更亮了”
[1] [2]
【比較閱讀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比較探究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4-29
比較分析在古代文學教學中的運用04-28
比較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5-04
比較教學法在法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研究04-29
比較教學法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運用及意義05-02
歸納比較法在《傷寒論》教學中的運用04-29
愉快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4-30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04-29
淺談語文教學中賞識教育的運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