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人性與神性的斗爭:簡析丁梅斯代爾
人性與神性的斗爭:簡析丁梅斯代爾
作者/許培芝
納撒尼爾·霍桑的小說《紅字》是美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經(jīng)典著作。相對于眾人矚目的女主角海絲特·白蘭,人們對故事的另外一個主角阿瑟,丁梅斯代爾幾乎一致持批判的態(tài)度,認(rèn)為他只有偽善的面孔和脆弱的心靈。但這種評價對丁梅斯代爾是很不公平的,也不符合霍桑塑造這個角色的初衷;羯5谋疽馐窍胪ㄟ^這篇小說為那個時代的人送去一些道德之花的香甜。相比于海絲特,丁梅斯代爾承受的痛苦更為沉重,因為海絲特胸前的紅字只是摧殘著她的生活,并不能啃噬她的心靈。但丁梅斯代爾的紅字卻是深深地灼燒在他的心底。盡管我們可以清晰地從丁梅斯代爾身上看到人性的丑惡,但他的不懈努力最終使他超越自我走向了煎熬的終點,走向了痛苦的解脫。作為一個時代的悲劇,丁梅斯代爾從罪惡走向解脫的內(nèi)心演變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去分析。
一、背景介紹
。ㄒ唬┘t字簡介
納撒尼爾·霍桑是19世紀(jì)美國著名的浪漫主義小說家。他熟練地運用獨特的寫作手法將莊嚴(yán)的人性道德與真實的歷史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都t字》作為霍桑的代表作,其深刻的主題、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寫作技巧是美國長篇小說史上的一大突破。
《紅字》出版于1850年。19世紀(jì)40年代到70年代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鼎盛時期,這個時代的美國人有著鮮明的特征:信心與焦慮的特殊結(jié)合。一方面,他們對當(dāng)時的社會充滿自信;另一方面,社會的急速變遷、奴隸制的殘酷和宗教的排斥異己等,又給他們帶來種種焦慮。在這種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性已經(jīng)被人們察覺并逐漸為人們所接受,神性和人性之間的斗爭也越來越白熱化。在諸多反映這段特殊時期下社會現(xiàn)狀的著作中,《紅字》是最具代表性的,它鮮明地折射了強烈的人性,更對偽善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二)清教主義
清教主義起源于16世紀(jì)晚期的英國。當(dāng)時,清教徒試圖簡化羅馬天主教中繁縟的禮節(jié)、復(fù)雜的儀式和嚴(yán)苛的等級結(jié)構(gòu)。但因為清教的提議違背了國王和國教利益,他們的多次提議都不被批準(zhǔn)。1660年,查理二世為了鞏固自身政權(quán),驅(qū)逐了那些異己的清教徒,許多清教徒遷徙至美國。由于清教牧師一般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因此清教集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理想價值觀。但他們遵守嚴(yán)苛的道德準(zhǔn)則,并一直警戒邪惡思想,在他們眼里,教規(guī)永遠(yuǎn)是公正的,甚至有時在沒有一絲一毫罪惡存在的地方,人們都杯弓蛇影地聒噪一番。
《紅字》從一個批判甚至是蔑視的角度去描寫清教主義。作者描述了在沒有自由、偏激殘酷的清教徒社會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海絲特·白蘭。在海絲特出獄這個場景中,作者將鎮(zhèn)上警官描述成“清教徒法典那種陰森森的威嚴(yán)”的代表,相反,作者用“頗能表明尊嚴(yán)和人格力量的動作……出于她自己的意志”來贊揚海絲特。在保守的清教徒眼里,這些自由的氣息是被壓制的,但作者卻用自己的筆墨對這些不屈的堅持表示了無比的尊敬。
一、丁梅斯代爾人性和神性的分析
在霍桑的描述中,阿瑟·丁梅斯代爾“眼睛呈褐色,大而略顯憂郁,嘴唇在不用力緊閉時微微顫動,表明他既具有神經(jīng)質(zhì)的敏感,又有巨大的自制力”。他是人性和神性的矛盾體:一方面,他是一個普通人,出于人的本性他背叛了他的信仰;另一方面,狂熱的宗教信仰和自身性格的軟弱,他又不敢公開承認(rèn)自己的罪過。
。ㄒ唬┒∶匪勾鸂柕娜诵
丁梅斯代爾終歸是一個人,偶爾也會用非正統(tǒng)的觀點看世界。因而當(dāng)“身材頎長,體態(tài)優(yōu)美絕倫”的海斯特·白蘭出現(xiàn)時,他被壓抑的人性的釋放給了他沖破宗教束縛的沖動,他一時忘記了不可褻瀆的上帝和他心中神圣的宗教職責(zé),他和海絲特通奸并有了私生女。可當(dāng)海絲特因通奸被羞辱時,他卻沒有足夠的勇氣站出來。之后的七年,他一直為內(nèi)心的矛盾所糾纏,而矛盾的根源正是他人性的聳動。再次和海絲特和珠兒見面,他的人性主宰了他的思想,他想要和她們在一起,甚至一時沖動做了逃離的決定。雖然最后他選擇留下來,但是作為一個虔誠的清教牧師,他能做到這些已經(jīng)是對自己人性的最大容忍。
可是,丁梅斯代爾的人性終歸是扭曲的,他虛偽、怯弱、自私,是宗教信仰可悲的受害者。為了懺悔,他在房間里用鞭子抽打自己,希冀借此稍許平息內(nèi)心的不安和愧疚,然而他的良心并沒有因此變得平和。他“肉體上備受疾病的痛苦,精神上忍受靈魂深處不可告人的煩惱的煎熬與折磨,行動上又只得聽他死敵的任意擺布”。
對于丁梅斯代爾,人類本性的回歸是短暫的,人類本性的扭曲卻是永遠(yuǎn)的。他將宗教信仰作為終身的事業(yè),甚至在答應(yīng)和海絲特一起逃跑之后依然如此。因此,在布道那天,他在隊列中被教徒、紳士和官員圍繞著,他“那么精力充沛,精社抖擻,步履矯健”。他筆直地目視著前方,想著和海絲特逃跑的約定,但不予理會地和她擦肩而過,以至于海絲特覺得“他離她自己的天地是那么的遙遠(yuǎn)”。在最后一刻,他依舊對海絲特說:“我們犯了法!犯下了在這里被可怕地揭露出來的罪孽!……我怕!我怕呀!”最終他還是帶著深深的宗教罪惡感離開了。
。ǘ┒∶匪勾鸂柕纳裥
丁梅斯代爾作為教徒們心中的完美牧師,他帶著沉重的心理鐐銬說教布道。貫穿整部小說,更多的是對丁梅斯代爾被迫隱藏罪行的描寫。實際上,他沒有被任何人強迫,他的內(nèi)心煎熬是作為一個清教徒對自己行為的自責(zé)。在他的一生中,神性是一直存在的,甚至在他神性與人性的斗爭中,他神性的一面更是逐漸膨脹占盡上風(fēng)。當(dāng)然,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清教徒,他的信仰不允許他背叛他的神性;而且作為一個有著無限尊榮、被無數(shù)人尊崇的完美牧師,他的虛榮心也不會允許他褻瀆自己的神性。因此,在飽受煎熬的七年中,丁梅斯代爾始終堅持維持著他神性的一面。即使在和海絲特約定一起遠(yuǎn)走高飛之后,為了自己神圣的職業(yè),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雖然,最后丁梅斯代爾公開承認(rèn)了自己的罪行,但是他付出的代價是死亡。他不能允許自己背叛自己的信仰,對于神性在心底已深深扎根的丁梅斯代爾,也許死去才是他最好的結(jié)局。
三、丁梅斯代爾在人性和神性中的掙扎
在別人眼里,丁梅斯代爾是一個正統(tǒng)的修道士。但在他的世界里,他是一個罪人。盡管沒有像海絲特那樣被拷問、被羞辱,但他的良心、他的清教徒道德觀念以及他對海絲特的愧疚,一直在心底被自己的信仰無盡的審問,相對于海絲特
中國大學(xué)網(wǎng) m.lotusphilosophies.com 《人性與神性的斗爭:簡析丁梅斯代爾》【人性與神性的斗爭:簡析丁梅斯代爾】相關(guān)文章:
人性與神性的斗爭與糾纏論文05-01
簡析儒家的人性善與人治04-30
公交車站的人性化設(shè)計簡析04-30
矛盾修辭簡析04-28
人性的光輝-簡析小姨多鶴的女性形象 畢業(yè)論文04-28
簡析自我設(shè)障04-29
《登快閣》簡析05-01
簡析管理與文秘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