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文言文教學論文
新課程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悄趣”。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查他們能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查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谏鲜鲆,筆者認為初中文言文教學可以采取如下教學策略:
一、指導誦讀,激發(fā)興趣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或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篇目,有助于加深對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養(yǎng)語感。文言文的誦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句讀正確。還要能讀出文言文的情昧,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要讀出情味,就要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揣摩語言的運用;要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就要在讀中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因此文言文的誦讀,不僅是用口,更強調要用心。我在教學《醉翁亭記》這篇散文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聲畫同步,讓學生伴隨著音樂節(jié)奏進行朗讀。當舒緩悠揚的音樂響起時,學生們一個個主動拿起課本: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上課時學生精神振作,興趣濃厚,熱情高漲,看得出學生已完全沉浸于這種美的享受之中。
二、引導品味,掌握方法
文言文教學要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可以引導學生像鑒賞古玩那樣品味其中的古典風昧。其實,不少文言文名篇都是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音韻和諧,對偶押韻,讀來如風行水上,瑯瑯上口。有的句式整齊,有的驕散結合,間或運用多種藝術修辭手法,藝術性較高。優(yōu)美的語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如飲醇酒,如品甘酸,令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學習這樣的文言名篇,簡直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桃花源記》、《岳陽樓記》、《陋室銘》、《愛蓮說》等,篇篇都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體現(xiàn)出一種藝術的崇高美感。
例如,文言文教學中運用比較法,可以就文本挖掘比較源,引導學生進行篇內的用詞、用法、意蘊等方面的自相比照。如教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時,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個“醉”字的意蘊來理解作者宴游西山前后不同的心態(tài)。一句是宴游西山前:‘舊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后一句是:“引筋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边@兩個“醉”都是醉酒,其意蘊完全不同,柳宗元被貶永州只能從山水中尋求慰藉,憤激之情只能向山水發(fā)泄,只能借酒澆愁,暫時忘卻自己壓抑黯淡的心情,這從文章開頭“自余為謬人”、“恒惴栗”可以看出,故前句的“醉”實為澆愁之“醉”。后句的“醉”則是宴游西山之時,作者從自然中的西山,“始得”人格化的西山,認識到山的精神,此時作者“惴栗”的心態(tài)消除了,心靈充實了,心胸開闊了,摒棄了塵世氣切紛擾,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這一個“醉”實有被西山陶醉之意!靶哪吾專c萬化冥合”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通過這兩個“醉”的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柳宗元在貶滴生活中的復雜情懷。
有時為了讓學生得到更開闊的視野、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某篇課文的立憊、題材、章法、語言等方面比較其異同,以求得開拓思維,加深理解,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如教《桃花源記》可引入《岳陽樓記》、《小石潭記》,引導學生比較其不同章法,并思考為何有不同寫法。《桃花源記》通過虛構的桃花源表達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对狸枠怯洝肪C合運用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抒發(fā)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小石潭記》在精巧的語言藝術中呈現(xiàn)自然之美,融人作者身世遭遇、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寄情山水、排遺愁懷。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會感到文言文的章法,“正.中有“奇”,嚴謹而富有變化,即使是同類題材,寫法也異彩紛呈。這為學生寫作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三、啟發(fā)思考,鼓勵質疑
“學需問也,非問無以成學”,有疑問才會引發(fā)學生思考,進而去探究和解決問題。問題意識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讓學生真正走進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因而,文言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使其在自由探索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的好方法。
在教學《小石潭記》一課時,教材對“蒙絡搖綴”的注釋是:“遮掩纏繞,搖動下垂”!熬Y”解釋為“下垂”還是“連綴”?查字典后發(fā)現(xiàn),《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為“縫合,連“連接”義,而《古代漢語詞典》中為“系結,連接”,以上工具書中均未列“下垂”這一釋義。教學中,我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學生反應很熱烈,向來將書本奉為寶典的他們體會到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涵義。課后就有學生捧著字典來找我!袄蠋煟瑫献⑨尷飳Α臉層腻洹摹摹,解釋是不是有問題啊?”“我查了字典,‘幽’有‘昏暗、深暗’的意思,比‘幽靜’要好!薄斑有‘水尤清冽’里‘冽’只有‘清澈’的意思,沒有‘清涼’的義項。
此后,我還在課上抓住對“富忽”一詞的理解,讓學生欣賞了潭中游魚的情致。是“輕快敏捷的樣子”還是“一致的樣子”?學生先查工具書,然后再根據語境作出判斷。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到了學習文言文的快樂,極大地激發(fā)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識水平、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注重積累,學會歸納
知識積累是提高能力的基礎,有計劃地進行積累,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古漢語的語言材料和知識,使之形成系統(tǒng),而且也能轉化為能力,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平時要求學生準備一個記錄本,建立“古文知識倉庫”,有計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梳理。如要求掌握的實詞、虛詞等。但對每課詞語的整理積累不能局限于該篇,要回顧、總結以前學過的意義和用法,并隨著新課的學習去豐富,即做到縱向積累和橫向積累相結合。此外,進行積累不能機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聯(lián)系、歸類、比較。其中較常見的就是歸納一詞多義現(xiàn)象。如學及《岳陽樓記》時,學到“連月不開”的“開”時,讓學生回憶在嘟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這個詞,意義是否一樣。“《醉翁亭記》里舊出而林霏開’!”“什么意思?”“散開!”“《滿井游記》里‘如鏡之新開’,是‘打開’的意思。”……學生通過自己的“溫故”,對這個“開”字有了進一步了解。通過比較歸類。學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閱讀中的詞語辨析能力,真正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體現(xiàn)了學會積累帶來的好處。
【初中文言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突破文言文教學的怪圈的論文04-27
談新課標下的文言文教學論文05-03
初中文言文教學反思10-16
初中文言文教學初探04-28
初中文言文教學反思05-08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5-02
初中教學反思論文11-02
初中數(shù)學教學論文01-30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1-21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