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人體泥塑的氣韻論文
內容摘要:人體雕塑同樣需要“氣韻”,氣韻連貫是人體泥塑要求整體、生動、嚴謹的本質所在。人體有著自然天成的運動規(guī)律和節(jié)奏,它是人體雕塑氣韻連貫的直接依據。學生在從事專業(yè)訓練時,通過良好的觀察方法、對解剖的掌握的主動性、塑造方法的有所為有所不為、個人情感的融入等幾方面因素來決定對“氣韻”的表現,這樣人體泥塑才會有很強的生命力。
關 鍵 詞:氣韻 生動 謝赫《畫品》 概念化
人體泥塑是雕塑專業(yè)學生在大學期間必修的重要課程,它決定了學生對雕塑所掌握的最基礎的能力,因而在大學的幾年中,至少有三年的時間是與人體泥塑打交道,如何學好這門課程是雕塑專業(yè)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我們知道人體泥塑習作在大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和泥塑語言的認識,也就是要求人體泥塑習作整體、生動、嚴謹。這六個字看起來簡單,要做到這六個字卻非常困難,尤其是整體和生動對學生而言是最難達到的,這可能是學生在訓練期間出現理解上的誤區(qū)所導致的。通過多年的教學觀察,發(fā)現大多數學生會把嚴謹的人體解剖當作他們追求的目標,而整體、生動就顧不上了。這也難怪,因為解剖是直觀而具象的,要做到嚴謹,多在解剖上下工夫就可以了,而整體、生動則是抽象的概念,不好理解;另一方面,造型嚴謹與整體、生動又是矛盾對立的,因而很難把三者融合到一起,這就是學生迷惑之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生明確其訓練的目的,培養(yǎng)整體、生動的塑造意識和能力是大學期間基礎訓練的第一目標,造型嚴謹僅僅是第二位的。如何才能做到整體、生動是雕塑專業(yè)學生的難題。經過多年的教學,筆者發(fā)現人體泥塑整體、生動、嚴謹的本質所在就是使整個人體泥塑的氣韻連貫,或者說給人體泥塑“貫氣”。換句話說,如果人體泥塑沒有氣韻的連貫就談不上人體泥塑的整體和生動。即使從解剖角度上做得無懈可擊也談不上一件好的人體泥塑習作。
一、人體雕塑同樣需要“氣韻”
“氣韻”一詞在美術理論中最早是在魏晉時期謝赫的《畫品》所提出的六法中,他把“氣韻生動”排在六法之首,可見氣韻的重要性,有了氣韻才會生動。談及氣韻,另外說幾句題外話,可能更會令人深思,也許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那么何為氣韻?該詞由“氣”和“韻”二者構成,都是抽象名詞。氣,原本是指空氣或氣體,從醫(yī)學角度說,空氣流暢有利于身體健康,氣順則心情舒暢,氣悶則令人煩躁不安?梢姡瑲獾臓顟B(tài)還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情趣。在漢語中有關對“氣”與情感描述的詞語或成語很多,如:氣質、氣色、氣憤、氣概、氣度、生氣勃勃、盛氣凌人、意氣風發(fā)、有氣無力、趾高氣揚、老氣橫秋、死氣沉沉等等,這不僅僅說明古人對“氣”的理解和研究,而且說明了“氣”的不同狀態(tài)與人的身體狀態(tài)和感覺有著密切的聯系;韻,作情趣理解有:風韻(豐韻),韻味。那么“氣韻”一詞也就不難理解了,氣暢則韻味足,氣斷則韻味滅。這種氣韻的感受是否也需要在藝術作品中存在呢?謝赫《畫品》已經給予了答案。人體雕塑中是否同樣需要氣韻?其回答是不言而喻的。
二、氣韻連貫是人體雕塑的“生命”
從謝赫的“六法”可知,古人早已把“氣韻”當作中國繪畫藝術的生命,它同樣也是雕塑藝術的生命。而且在人體雕塑的表現中尤為突出,這主要是由人體本身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性決定的。首先,人體的運動是有節(jié)奏的,無論是行走還是站立都要以平衡為支點,在這個支點的支配下人體各個部位(頭、頸、胸、腿、胳膊)都會圍繞這個支點不斷作調節(jié);其次,人體的筋骨、肌肉雖然各自獨立卻又相互連貫一體,在運動時會互相協(xié)調配合。因而人體雕塑必須要表現這種節(jié)奏性和規(guī)律性。要使人體雕塑能夠在氣韻上得以充分表現,從客觀上講必須對人體運動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主觀上講還得有賴于雕塑家的藝術素養(yǎng)以及在塑造時情感的投入,只有具備了這兩方面的因素,人體雕塑才能氣韻生動,富有生命力。從羅丹的人體雕塑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激情的澎湃,他不僅對人體的運動節(jié)奏和規(guī)律有非凡的認識,而且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他火一般的激情,他的人體雕塑中的每一塊肌肉似乎都在跳動、都在呼吸、都想說話。這正是得益于激情的流露和表現,從頭到腳一氣呵成,找不到任何呆滯與僵化。再往遠看看米開朗琪羅,他的每一件人體雕塑除了對人體運動、解剖有精深的認識,更有其狂熱的、執(zhí)著的以及對生命充滿熱愛和向往的情感。正是他們有這種主、客觀的超凡融入以及作品氣韻貫穿于一體的杰出才能,才使得他們的藝術生命煥發(fā)出永恒的光芒。由此不難發(fā)現氣韻連貫關系到人體雕塑的“生命”。
三、人體泥塑中“氣韻”的關鍵因素
那么學生如何在人體泥塑的習作中做到氣韻連貫呢?這可能是普遍關注的問題,就這個問題談談所涉及的幾個因素:
第一,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和塑造習慣——氣韻的“種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個良好的觀察和塑造習慣會影響作品的效果和雕塑家的藝術生涯。因而對于雕塑專業(y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和塑造習慣非常重要。首先要勤于思考,在做泥塑前要對模特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做到在腦子里對模特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和印象,包括模特的動勢、體態(tài),特征、情感等,做到心中有數。就像中國畫的“意在筆先”一樣,在泥塑中同樣要做到,自己要表現什么、達到怎樣的效果、通過什么樣的途徑等在動手之前就應該心里有數,這就為氣韻的生成播下了“種子”,也是一個良好藝術素養(yǎng)的開端。如果僅僅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些學生甚至在“磨”泥塑,雕塑是“磨”出來了,“氣”卻斷掉了,“韻”就更談不上了,也就是平常說的沒感覺,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失望,不會有什么好的收獲。
第二,對人體的運動規(guī)律要從全局上進行研究和把握——氣韻的“根”。人體的構成有著自然天成的運動規(guī)律和節(jié)奏,人體的各種運動都是以平衡為中心(支點),身體各部位進行著不斷地調節(jié)、協(xié)作,使得人體的各種運動都能產生不同的節(jié)奏、韻律,并會伴隨不同的情感變化。在此基礎上再是對人體解剖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對肌肉運動的概括性理解,更需要學生多下苦工夫。僅僅憑知道人體解剖結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是人體雕塑的根基所在,沒有牢固的解剖知識是無法表現氣韻的連貫的,更談不上生動。
第三,塑造時克服解剖的障礙,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氣韻所需的“土壤”。 這一點與前面談到的解剖既是矛盾的又是不可分割的,解剖本來有助于氣韻的連貫,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解剖就會陷入僵化,就像樹苗的生長需要水,而水太多就可能溺死,養(yǎng)分少了就會發(fā)育不良,養(yǎng)分過多就能把樹苗“燒壞”。同樣,解剖很容易被學生死記硬背,步入孤立和概念化的誤區(qū),其結果反而使得解剖成了塑造的障礙。要克服這個障礙不僅有心理因素,還有一個時間和能力的因素,因而需要一個訓練過程和對自己的大膽突破,千萬不可患得患失并無形地限制了自己。另外這也是一個手段的問題,試想土壤的養(yǎng)分只有恰到好處,樹苗才會長勢良好,因而何時施肥、澆水、分量多少也顯得很重要。學生在塑造時很容易均衡地對待每一個部分,而且很認真地塑造每一個細節(jié),結果適得其反,陷入僵化、煩膩,缺乏生氣,更談不上生動了。正確的方法是綜觀全局,抓住模特的主要特點,有松有緊、有張有弛、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突出,區(qū)別對待,上下連貫。這與中國畫的“疏能跑馬,密不透風”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第四,塑造時始終融入個人情感——氣韻所需的“陽光”。我們知道樹苗沒有光合作用是長不好的,更長不成大樹。同樣情感的投入是藝術作品的生命,沒有情感的作品就像失去陽光的樹苗永遠長不成大樹一樣得不到眾人的賞識。情感來自生活、來自感受、來自體驗,也來自純真的心靈,因而需要學生在塑造時不僅要勤動手,而且多思考和感悟,并多留心生活,從平常的生活中吸取營養(yǎng),這樣才能有豐富的聯系和情感的迸發(fā)。千萬不要把模特當作標本來對待,這樣塑造出來的人體沒有生命力,藝術品位也不高。
以上對氣韻進行了“解剖”,從而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氣韻連貫對人體泥塑的重要性,良好的觀察方法、牢固的解剖知識、塑造的主動性以及情感的融入不僅關系到人體泥塑的氣韻連貫,更是泥塑效果的直接體現,而且也是一個雕塑家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貫穿,共同決定氣韻的表現,在平常的訓練中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總之,人體泥塑的氣韻連貫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共同駕馭著對人體泥塑生命力的表現,也就是說二者直接關系到人體泥塑“氣韻”的表現。有了氣韻,人體泥塑才會生動,才會有感染力。可見氣韻連貫是人體泥塑所要求整體、生動、嚴謹的根本,明白這個道理只是起點,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
【談人體泥塑的氣韻論文】相關文章:
泥塑04-29
書香,氣韻香_600字11-08
十談膠體 論文04-30
泥塑的日記01-03
泥塑濟公04-28
人體的思考-初一-議論文04-28
談讀書議論文12-31
談寬容的議論文11-12
談誠信議論文11-30
談自信議論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