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族民間音樂音樂發(fā)展的源泉藝術論文
悠悠歷史數(shù)千年,多少風風雨雨,易朝換代,亦不論是繁榮,還是衰落,音樂總和人們相伴。追溯歷史到今朝,音樂已從狹小的廳堂走向廣大民眾生活——即逐漸走出達官貴人的專屬,回到本就是起源的民間。可以說,傳統(tǒng)民間音樂是其它各類音樂發(fā)展的基礎和源泉。
民間音樂是勞動人民自發(fā)的口頭創(chuàng)作,主要借助口頭形式而得以傳播。在世世代代的傳播過程中,它經(jīng)由無數(shù)人的加工和改編,并不斷積累、沉淀、篩選?梢哉f,它是人們思想感情的體驗和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結晶。據(jù)調查統(tǒng)計,我國擁有345個說唱曲種,317個戲曲劇種,17636種民間音樂,以及不計其數(shù)的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歌舞音樂的曲目、劇目。這些音樂最貼近普通百姓的欣賞需求和習慣,擁有最廣泛的聽眾。
我們常說既需“陽春白雪”,亦可“下里巴人”,“陽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罷,它皆是反映人們思想行為的一種形式。人人都向往高雅的藝術殿堂,因為高雅的音樂能給人們帶來無限的精神力量和奮發(fā)向上的意志。然而,不論它多么的高雅,追根究底,終源于民間。古今中外,源于民間的成大器之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如此,本文從器樂作品和聲樂作品兩方面作些闡述。
一、器樂方面
最為人們熟知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伯牙老先生抒懷詠志之作,源于民間思潮,并事先廣泛流傳于民間,繼而登上大雅之堂。也正因為它的古老,以及其所具有的極強民族性,該曲被收錄入白金唱片送往外太空參與尋找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先如果真的在外太空生活,那么,只有具備廣泛的民間性、民族性的作品,才能夠為他們所接納。再如家喻戶曉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何占毫、陳剛曲),是以越劇里的部分曲調為素材寫成的一首協(xié)奏曲。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在呈示部借鑒戲曲中歌唱性的對話形式來表現(xiàn)梁山伯與祝英臺相愛的主題;而展開部則運用了京劇中的導板和越劇中的哭板。正是因為作者運用了人們所熟知的民間故事、地方戲曲中的音樂素材,加之與西洋樂器的完美結合,故而使得《梁!芳矣鲬魰,成為中西合璧的曠世之作。當然,這與何占毫、陳剛二位先生的才華密不可分,但民間音樂素材給作者無窮的才思也是不容忽視的。鋼琴曲《蘭花花》(汪立三先生1953年改編)與《蘭花花的故事》(葉露先生編曲),主題皆由陜北民歌而出,但兩位先生的作品各異,都堪稱中國民族鋼琴作品之精品。
兩位先生借助“樂器之王”的鋼琴,將民間歌謠故事娓娓唱來,“唱”出了解放前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與不屈的反抗精神。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根據(jù)冼星海先生的《黃河大合唱》改編而來,而《黃河大合唱》是以船工調子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因此,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最終素材來源還在民間。再如民樂小調《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等膾炙人口的曲子,也皆取材于民間小調。 近幾年,活躍于世界音樂舞臺的幾位中國優(yōu)秀音樂家,也在積極利用、發(fā)揚民族民間音樂,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陳其鋼為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配樂,來源于民間音樂;朗朗的《黃河之子》專輯,每一首中國風味的鋼琴曲都可謂是精品;譚盾的大型交響樂作品《地圖》,在民間音樂與西方音樂的結合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音樂造就了《地圖》的成功,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民間音樂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無限可能,把一粒民間音樂的種子培育成音樂寶庫中的瑰寶。
二、聲樂類
采擷民間音樂精華而獲得成功的聲樂作品亦很多,不論是美聲、民族歌曲,還是通俗歌曲,各種歌曲形式都不乏取材、借鑒民間音樂素材的作品。例如:大家所熟悉的意大利美聲歌曲《負心人》就是一首那波里民歌;《沙麗楠蒂》是一首印度尼西亞民歌;《紅河谷》是一首美國的加拿大民歌;《阿里郎》為一首朝鮮民歌;《櫻花》是一首日本民歌……以民歌為素材創(chuàng)作或直接取自民族民間的國外歌曲舉不勝舉。我國的歌曲創(chuàng)作也一樣。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造就了多元的文化形態(tài),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鮮明。民間音樂尤其體現(xiàn)出民族特色,如號子、山歌、小調屬漢民族的歌曲形式,而少數(shù)民族民歌又有蒙古民歌、哈薩克民歌、維吾爾族民歌等等。從區(qū)域文化上也可以劃分出幾大色彩區(qū),如西北色彩區(qū)、東北色彩區(qū)、江漢色彩區(qū)、湘色彩區(qū)、西南色彩區(qū)、客家色彩區(qū)等等,這么多的歌曲形式及色彩區(qū)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區(qū)域的民族民間音樂。用民間音調加工而成的音樂作品往往成為經(jīng)典,并在全國范圍內(nèi)甚至世界各地傳唱,而不再局限于原來的民族、地區(qū)。如西北地區(qū)的“信天游”流傳盛廣,它多以表現(xiàn)愛情和訴苦為主,歌曲《蘭花花》就是信天游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以其長調的深沉、委婉,氣息綿長,訴說和譜寫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北京頌歌》以北京地方戲曲音調為主,輔以大量京劇調子譜寫而成,還有《烏蘇里船歌》、《阿拉木汗》、《走西口》、《趕生靈》、《三十里鋪》等等。此外,直接引用民間音調創(chuàng)作的美聲作品也很多,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帕米爾,我的家鄉(xiāng)多么美》、《嘎達梅林》等,都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境界,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演唱曲目。
通過以上列舉的部分作品可以窺視民族民間音樂于音樂發(fā)展中的源流性。這些作品之所以能恰到好處地給人們以心靈的觸動,激起人們的共鳴,能成為優(yōu)秀之作,正是在于它們?nèi)〔挠诿耖g,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是人們所熟知的、樂于接受的,是民間優(yōu)秀音樂的聚合和凝練。綜合分析這些作品的藝術成就,受歡迎程度,以及成功的緣由,我們不難找到音樂發(fā)展的源泉——民族民間音樂。
【民族民間音樂音樂發(fā)展的源泉藝術論文】相關文章:
談背景音樂的發(fā)展前景探析藝術論文05-04
淺論音樂美學對音樂表演的影響藝術論文05-04
音樂美學聲樂藝術論文04-29
文學與音樂的題材藝術論文05-03
從肖邦的音樂體裁看肖邦的音樂風格藝術論文05-03
論音樂的具象與抽象藝術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