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該不該堅持考名校
很多同學有名校情結,這個很能理解。而且很多就業(yè)求職的時候,一張名校畢業(yè)證書可能比其他的更為重要。但是,并不是只有名校生才能好的出路,關鍵還是在于自己的努力,到底要不要堅持名校?
何謂“名校情結”?
“名校情結”,是考生在報考學校時,對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種帶有強烈偏愛的主觀意愿和報考傾向,這種傾向甚至會持續(xù)影響考生的報考選擇。
小A和小B都有“名校情結”,卻在考研過程中作出了不同的選擇。
小A終于在第四次考研中如愿考上了那所國內首屈一指的師范類院校。雖然前三次考試小A都以失利告終,但他依然堅持繼續(xù)報考該校并最終獲得了成功。在談到前三次考研的失敗經歷時,小A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前三次的失敗就當是積累經驗吧!
與小A的經歷有些類似的小B,前后共經歷了三次考研才考上一所地方高校!拔乙婚_始看見同學們都報名校,也從眾了一回,選擇了一所自己向往已久的'名校。但連續(xù)兩年都沒考上,因為競爭太激烈了!我這人也沒那么強的成就欲,干脆放棄了名校,改報普通高校,這樣的學校報考人數(shù)不多,錄取比例也高,結果很順利就考上了。”
【案例分析】
所謂“名!,是無論從學校的硬件條件還是軟件環(huán)境來看都具有相當實力的高校,它們對考生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報考人數(shù)眾多,競爭也非常激烈。小A和小B是兩位有“名校情結”的考生。小A選擇名校,是為了獲得一種考上名校的快感,即獲得一種完成高難度任務所帶來的高成就感。為了獲得這種成功體驗,即使面對數(shù)次挫折也無悔無怨。而小B因從眾選擇了考名校,由于成就動機較低,在感受了考名校的高難度之后,果斷地降低了自己的目標,寧愿享受低難度挑戰(zhàn)帶來的較低成就感。
那么,考研學子究竟是選擇高風險的名校,“屢敗屢戰(zhàn)”、“執(zhí)念到底”,還是不斷權衡自己的實力,“見機行事”,選擇一所“非著名”高校?
選擇建議
“我要執(zhí)念到底嗎?”
經歷高風險的考研考驗時,考生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要執(zhí)念到底嗎?”
不同的院校,選擇人才的標準是不同的,而且某個院校的標準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因為某些課程準備不充分或者發(fā)揮不好在初試中失利,那可以考慮再報考同一院校。但是這樣的選擇一定要慎重,個人能力有限或努力不夠,報考學校的命題方式和規(guī)律變化太快(針對非統(tǒng)考專業(yè)來說)都可能是失利的原因,如果再次報考,要有針對性地彌補不足。再者,即便是報考同一學校同一專業(yè),反復考不一定就能實現(xiàn)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的目的,因為每年的考試情況都在變化,競爭對手會不同,每年的考試情況和機遇都不一樣,死腦筋是沒辦法適應變化的。如果是在面試中失利,那推薦要換學校了,導師選擇學生是有自己的要求和喜好的,而且他們會記住你的不足,去年哪里不好,可能會落下成見。
心理學家阿特金森在一項經典的學習實驗中證明:
當大學生在面臨一項學習任務時,如果該任務成功的可能性為5%,大學生的學習成績會下降。因為他們會認為即使自己盡最大的努力也極少能成功,因而不愿付出努力。
當該任務成功的可能性變?yōu)?0%時,大學生可以取得最好的成績。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會認為如果自己努力,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如果不努力,則很有可能會失敗。
當該任務成功的可能性上升到75%時,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又下降了。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無需努力就肯定能完成任務,從而努力程度降低,成功幾率也相應降低。
因此,如果你渴望成功,不甘于平庸,請在備考名校的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實力,選擇一所考取成功概率在20%~60%之間的學校,以便更好地激發(fā)你的成就動機,使你取得好成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在復習的過程中,你還要善于利用“練習效應”,克服“高原效應”,不斷地通過對自己考試實力的肯定來培養(yǎng)自己優(yōu)良的自信心,保持持久的激情,在碰到困難時相信自己作出的決定,不斷提高復習成績。
而如果你想要比較“安穩(wěn)”地考上研究生,完全不能承受考研失敗的打擊,那么你應該盡快放棄“名校情結”,選擇一個更有把握的學校。只有冷靜和獨立的思考,才會使考研變得有靈活性。
【考研:該不該堅持考名校】相關文章:
[考研征文]考名校的悲哀02-08
名校不難考 懶人浙大434分考研經驗06-19
失敗幾乎不可避免--考研考名校的悲哀11-08
2015年考研考名校研究生難度增大11-07
名校碩士談考研:考研捷徑02-12
考研名師指點 究竟何為考研名校07-19
考研族解不開的名校情結-考研01-03
考研:做個理智的“名?亍01-01
醫(yī)學考研名校難度榜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