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一冊教科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第l~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感受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和愛科學的教育。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具、學具準備:
l.教師準備10的主題圖和練習九第2題插圖的課件、計數器等。
2.學生準備10朵花(模型)、10根小棒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教師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l~9的數,不僅能夠正確數出l~9,還能讀、寫這些數,知道它們的大小和組成。那么比9大的數大家認識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
2.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學習新知識
1.學習數數和認數。
。╨)在屏幕上出示第64頁上10的主題圖,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
教師:圖上畫了些什么?請同學們數一數。
。2)學生數數,并交流自己數的結果。
教師:畫面上有多少人(10人),你是怎樣數的?
學生:我先數9個小朋友,再數一個老師,一共數出10人。
教師:大家數了9以后再數10,10是9后面的一個數。
提問:畫面上一共有多少只鴿子?(10只)
(3)讓學生從不同的起點再數畫面上的`人數和鴿子的只數,數后交流。
教師:剛才同學們又數了人數和鴿子的只數,結果怎么樣?在數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剛才我又數了幾遍,還是10人和10只鴿子。在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不管從什么地方數起,只要是一個挨著一個地數,不重數不漏數,結果總是一樣的。
。4)讓學生試著兩個兩個地數,看結果是多少。
。5)讓學生觀察第64頁上的點子圖,并數出圖上小圓點的個數。
。6)隨著學生報結果的過程教師在黑板上板書:10,并引導學生讀這個數。
。7)學生擺學具:在桌面上擺出10朵花。
2.學習10以內的順序和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比較。
。╨)教師在計數器上撥珠:先撥9顆珠子,再撥1顆;讓學生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一說老師撥珠子的過程,重點讓學生感受撥9顆以后再撥1顆就是10顆的撥珠過程。
(2)引導學生在直尺上認識數:①在屏幕上出示第65頁上面的直尺;②讓學生在直尺從0開始依次讀出直尺上的數;③引導學生對照直尺說出10以內數的順序。
。3)教師引導學生小結:9在10的前面,9比10;10在9的后面, 10比9大。
。4)引導學生比較9和10的大小。
①學生數出第65頁上兩幅點子圖中小圓點的個數。
②先讓學生在9○□和10○□中的方框里填數“10”,然后在○里填“<”、“>”。
、蹖W生匯報交流自己填寫的過程和理由,重點說出填寫時“想”的過程。
3.學習10的組成。
。╨)學生拿出10根小棒,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們分成兩堆,并邊擺邊說:10可以分成9和1、8和2……
(2)擺小棒后,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擺法,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在黑板上板書:
全班學生齊讀上面的10的組成。
(3)引導學生推想10的另外的組成。
教師:看到上面10的組成,你還能想到什么?請舉例說明。
學生:看到一組組成,還可以想到和它有聯(lián)系的另外一組組成。如看到我馬上就想到了。
學生由推想出另外幾組組成。
。4)引導學生討論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
教師:根據剛才推想10的組成的過程,怎樣去記憶10的組成?
學生:學習時主要記住前面五種組成,其余幾種組成不必牢牢記住,完全可以由前面幾種組成推想出來。
4.學習10的寫法。
。1)引導學生觀察10的字形,并說一說10的結構:10是由“l(fā)”和“0”兩個數字組成的,左邊是“l(fā)”,右邊是“0”,合起來讀10。
。2)教師示范,邊寫邊講解:寫10要占兩個“日”字格,左邊格子里寫“l(fā)”,右邊格子里寫“0”;先寫“1”再寫“0;兩個數字不能離得太遠。
。3)學生在節(jié)上格子里練習寫10,教師作指導。
三、鞏固練習
1.數數。
(1)數實物(數10根小棒、10個小圓片等)。
。2)抽象數數:從l數到10;從10數到1。
2.完成第65頁“做一做”的練習,先讓學生根據10的組成連線,然后交流連線的過程和想法。
四、課堂作業(yè)
1.完成練習九第1題,先由學生在數軸上的方框里獨立填數,然后交流自己填數時的“想”的過程,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順序。
2.完成第2題。在屏幕上出示衛(wèi)星發(fā)射情景的畫面,并由學生模擬發(fā)射臺指揮員從10數到1發(fā)布發(fā)射命令。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電視上看到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時的情景,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數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完成第3題。先由學生獨立在表格里填10的組成,然后在完整地說一說10的組成。
五、課堂小結
1.學生對本課時的學習內容進行回憶、小結。
2. 學生說說自己本課時學習的主要收獲和存在的問題。
3.教師對全課作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系。
2、 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并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 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熟悉所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課件 直尺 硬幣 米尺 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以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引出新課。
二、教學新課
。ㄒ唬、認識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著找一找。
教師小結: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勢表示出一毫米的長度。
4、估測數學書的厚度。
5、練習
(二)、認識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3、米和分米的關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說一句話。
5、剪一分米長的吸管。
6、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7、估測課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練習
1、游戲: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2、辨一辨數學日記。
四、小結
五、課外活動。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國際上采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50-51頁練習十一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2、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并能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并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并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師板書
37×8265×3159×6439×43
讓學生先做題,并說一說這四道題的共同點是什么
讓學生獨立在本上完成這四道題,請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巡視指導,讓學生注意計算的準確性和書寫的規(guī)范性。讓學生意識到好的書寫是正確計算的基礎。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主要復習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完全一樣,只不過進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在進位計算的過程中注意書寫要規(guī)范、認真。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讓學生任選兩題計算,計算完后同桌互相講述計算過程,互相訂正結果和書寫是否規(guī)范,然后老師指名學生把練習本拿來集體訂正,做得又對又好的同學將一枚小動物印章。
讓學生在書中完成第51頁第6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蜜蜂應該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請同學們趕快幫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讓學生用連線的形式幫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勵學生“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請找得又對又快的同學介紹方法,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2、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第51頁的第7、第8題)
。1)指名讓學生說一說題意。
。2)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這兩道題。
。3)通過集體訂正,及時改正不正確的解答方法或計算結果。
3、讓學生看第50頁的第4題。
(1)讀題,并說明題意。
。2)說一說,這道題和剛才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ǘ际莾晌粩党藘晌粩档.乘法題,但這道題要解決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錢?所以“每套12張”這個數據信息可以不用)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用豎式計算下列各題。
26×3568×5318×2448×7924×28
2、一種郵票每套14張,售價38元,今天上午賣出20套,下午賣出15套,這一天共賣了多少元?
四、思維訓練
1、說一說,下面各題錯在哪里,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2、菜園收了36筐白菜,連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這些筐有多重嗎?
3、動腦筋,找規(guī)律填數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設置了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教學情境,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的教學觀念。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數學游戲
同桌兩個同學合作完成。
教學內容:操場上 p42
教學要求:
1、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準備:投影、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
1、根據圖意請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嘗試解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這一問題。先拿出小圓片擺一擺,說一說,再比一比。
3、學習解決書中其它的幾個問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思考: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鞏固練習
1、擺一擺,填一填。先根據題目獨立完成,再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圖,填一填。先觀察圖,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3、看圖,說一說都坐下的,還有( )把椅子空著。
先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再指名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三、實踐活動小調查
1、組織學生調查各自小組的男女人數。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這些問題。
四、課外延伸
回家后,數一數,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復習圓和軸對稱圖形
復習要求:
學生進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確地運用公式解答問題。
復習步驟:
一、基本練習
口答:
1、分別說出從1――9的值。
2、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別等于多少?
二、概念
1、圓、圓心、半徑、直徑。
2、圓周率、圓的周長。
3、圓的'面積。
4、環(huán)形。
三、弧、圓心角、扇形。
熟記:
(1)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
(2)圓是軸對稱圖形,任何一打直徑都是圓的對稱軸,圓有無數打對稱軸。
(3)圓的畫法。
(4)軸對稱圖形、對稱軸。
四、公式
1、求圓的半徑r
(1)已知直徑d,求半徑r
(2)已知周長C,求半徑r
2、求圓的直徑d
(1)已知半徑r,求直徑d
(2)已知周長C,求直徑d
3、求圓的周長。
(1)已知半徑r,求周長C
(2)已知直徑d,求周長C
4、求圓的面積。
(1)已知半徑r,求圓面積S
(2)已知直徑d,求圓面積S
(3)已知周長C,求圓面積S
5、求環(huán)形的面積
大圓面積-小圓面積
五、作業(yè):
課本第120頁9、10題。
課本第123頁11――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該活動讓學生了解橢圓式田徑跑道的結構,學會確定跑道起跑線的方法。
2、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在體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如何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點。
教學難點:
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出研究問題。(出示運動場運動員圖片)
1、小組討論:田徑場400m跑道,為什么運動員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終點相同,但每條跑道的長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條跑道上,外圈的同學跑的距離長,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線位置應該往前移。)
2、各條跑道的起跑線應該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數據
1、看課本75頁了解400m跑道的結果以及各部分的數據。
2、出示圖片、投影片讓學生明確數據是通過測量獲取的。
直跑道的長度是85.96m,第一條半圓形跑道的'直徑為72.6m,每一條跑道寬1.25m。(半圓形跑道的直徑是如何規(guī)定的,以及跑道的寬在這里可以忽略不計)
三、分析數據
學生對于獲取的數據進行整理,通過討論明確一下信息:
1、兩個半圓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圓。
2、各條跑道直道長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長度等于兩個半圓形跑道合成的圓的周長加上兩個直道的長度。
四、得出結論
1、看書P76頁最后一圖:
2、學生分別計算各條跑道的半圓形跑道的直徑、兩個半圓形跑道的周長以及跑道的全長。從而計算出相鄰跑道長度之差,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線。(由于每一條跑道寬1.25m,所以相鄰兩條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徑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徑加2.5m)
3、怎樣不用計算出每條跑道的長度,就知道它們相差多少米?(兩條相鄰跑道之間的差是2.5π)
五、課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確定起跑線?
設計意圖
此節(jié)知識雖不是很重要,但我獨列出來進行教學,主要原因有;
1、此節(jié)知識的綜合性很強。
2、密切聯(lián)系生活,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數據的良好習慣,重視科學性。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加法的驗算,并通過加法驗算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用所學到的驗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加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理解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加減法的驗算,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先給同學們說一件事,好不好?(點課件:出示他們一起去商店的圖片)東東要參加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因此星期天,媽媽帶他去商店買運動服和運動鞋
【設計意圖】 用買東西的生活實例引出驗算問題,目的是創(chuàng)設實際問題的情景,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驗算的意義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1、師:點擊課件,出示東東說的一句話(我們買了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師:商店的阿姨問東東,小朋友,你能幫阿姨解決一個問題嗎?
東東說:沒問題,阿姨。
阿姨:你們剛才在買的運動服的價錢是135元,運動鞋的價錢是48元,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那些數學問題嗎?
(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如:運動服的價錢比運動鞋的價錢貴多少?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錢?)當學生說出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錢?時教師用屏幕顯示這個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一下東東解決這個問題嗎?
【設計意圖】 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數學問題,并把教材情景圖上的問題拋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2、教學例1(加法的驗算)
教師讓學生根據剛才自己提出的問題,獨立計算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師面批學生答案,個別學生應給予指點,課件出示:
講解之前先處理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遇到的問題。
師問:那么怎樣才能知道你們計算的結果是不是正確呢?怎樣才能對它進行驗算呢?
我們先討論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小組討論并在班上交流,師點評。
師: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驗算的方法?哪些是我們想到的?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點擊課件:出現驗算的方法。
師: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加法驗算的方法。
學生發(fā)言教師板書。
(1)用48+135,看得數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數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數是不是135。
(如果學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應當肯定。)
師歸納:我們看到,驗算加法的'計算結果一般用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把加數的位置交換后再加一遍,看結果是不是相同。根據這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利用原來的豎式從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法都是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看得數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要做到計算的正確,我們要掌握驗算的方法,并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理解利用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于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系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體現方法多樣化。
3、教學例2(減法的驗算)
師:這時東東的媽媽說了,(點課件),出示:付了200元,售貨員應該找給媽媽多少錢?
東東說:應找回13元。
師這時出現畫外音:找的錢對不對呢?
師:誰能幫助東東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發(fā)表看法。
師:售貨員找的錢對不對,也就是要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不正確。
【設計意圖】 問學生找的題對不對,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同時引入減法驗算的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思考。
4、學生小組討論:
師巡視指導,也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學生匯報減法的驗算方法。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減法的驗算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減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師: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之后師總結驗算方法并歸納:
(1)用被減數減去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
(2)用差加減數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
師邊講邊點課件演示給學生看減法驗算的過程。
【設計意圖】 (1)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性,體驗驗算方法的多樣化。由于學生在學習加法驗算時已經了解了如何進行驗算,這里應當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觀察減法算式的各部分關系,提出驗算的方法。師總結驗算方法,讓更規(guī)范的語言歸納減法驗算的方法。(2)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分為兩部分來進行,由加法的驗算過渡到減的驗算,削減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體驗出加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掌握驗算方法。
三、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師:這節(jié)課大家?guī)蜄|東把問題解決了,那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呢?
生談收獲,之后師總結:
驗算加法:1)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減一個加數,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
驗算減法:1)用被減數減去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
2)用差加減數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
師:同學們,以后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一定要養(yǎng)成認真檢驗的好習慣,在做加減法的題目時,一定要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利用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進行驗算。
四、總結本節(jié)內容并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0到31頁7——9題。
師提要求:認真獨立完成,書寫認真規(guī)范。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課本P18頁例1,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
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2、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3、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4、學生交流想法。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6、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7、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8、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為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通過相互交流、啟發(fā)達到共同發(fā)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2、3題。
【設計意圖】:寓學習于游戲中,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和除數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fā)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tǒng)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后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fā)現什么?(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guī)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ā瘢絖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二、練習練習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適當的數。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練習五
三、小結
1.今天我們發(fā)現了哪些數學規(guī)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fā)現、歸納的?
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一、背景設計
“空間與圖形”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作了比較具體的要求,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等。而“角”的認識是蘇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內容。但對于剛進入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對“角”的知識比較抽象。雖然生活中對角已積累一些經驗。但對角的幾何圖形還是第一次認識。教學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經歷活動增加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創(chuàng)設認識和理解數學角的情境。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概括,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學情分析(學習需要的分析)。
1、實際是什么?(認知起點能力)
學生在認知上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能夠識記平面圖形中的角及實物中的角。
2、應該是什么?(認知上達到——使能目標)。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識記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的大小,學會畫角并能實際理解應用。
<二>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基礎性知識掌握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撐握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發(fā)現,會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的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夠識記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識別角有大小,學畫、能識記理解和應用。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過程,初步體驗空間與圖形的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fā)展數學思考。
二、教學策略分析
<一>教學重點:經歷活動,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二>教學難點:經歷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并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關系。
<三>突破方法: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其次借助直觀動演示,使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四>教與學的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運用動手操作法、直觀演示法、互動交流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并借助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從而“變教為誘、變誘為思、以誘達思”。
三、教具學具的準備:課件、活動角、剪刀、水彩筆、木棒、紙。
四、教學媒體的選用
1、設計思想: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的角,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教學時必需通過直觀形象來幫助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先認識實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后經態(tài)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鏈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書角,師:你認 識嗎?讀一讀,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或者說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師:是呀!這些角生活中處處可見,而今天我們要研究的角是數學意義的角,數學中的角是怎么樣的呢?老師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好嗎?
2 出示實物圖:(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認為的角在哪里?
畫角:看來大家對角的認識有些不同,能畫出你心目中的角嗎?
3 談話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數學意義的角具有仕么樣的特點呢? 1、說生活中的角
2、指角 (選擇自己喜歡 的圖形)
3 畫角:在紙上試畫,說說畫的角是怎樣的)
為學生學習數學角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打開思路,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根據
二、操作感知、自主構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
1、演示觀察,正確感知:
1課件演示—角的`形成過程(從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提問: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2、畫角、課件演示(從一點出發(fā),引出兩條直的線)。
3、師:動動小手也畫一個角,好嗎?
4、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畫的。
5、學習角的各部分名稱(自學教材)。
6、練習內化、豐富表象、課件演示。
、倥袛,深化表象(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诨貧w生活,深化認識。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數學意義中的角,所具有的特點,那么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數學意義中的角。
課件演示(實物圖:五角星、扇子、山羊等) 1、觀察交流、初步理解角的形成過程
2、學生畫角
3、匯報你是怎樣畫的
4、匯報角各部分名稱
5、學生練習、評價 通過從實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過程讓學生感知角的特點,然后通過看、畫、找等多種感官活動初步建立角的表象,進一步感受數學源于生活,其次借助于媒體片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
(二)做角—操作內化、實踐體驗
1、談話:想不想做角呢?比比看誰的手最巧?
2、師巡視
3、師:通過展示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1、做角:用毛線、吸管、小棒等學具做角。
2、交流做法
3、展示、相互評價
4、議一議 做、比、議、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性的多樣化,這一過程即鞏固對角的認識,又為學習角的大小架起了橋梁。
(三)感知大小—實踐活動、感悟體驗 1、引導觀察,比較大小。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發(fā)現了什么?
2、創(chuàng)設沖突,引發(fā)爭論。
師:你能畫一個很大的角嗎?
3、在視頻儀上展示,提問:你認為哪個角大?為什么?
4、直觀演示:
、僬n件演示:有兩邊重合,向左旋轉;②拉活動角
5、師:根據觀察和活動,上面的角到底誰大,它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觀察、說一說哪一個角大?
2、學生畫角,小組討論。
3、學生仔細觀察,感知它的變化
4、學生拉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距離有關) 讓孩子經歷實踐活動溝通了學生經驗與知識的聯(lián)系,獲得感性知識并掌握角的本質特征,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交叉開的程度有關,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三、總結欣賞延
伸
1、師:這節(jié)課,每位小朋友都開動腦筋,經歷指、畫、做、摸、想等活動,獲得了許多新知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師完成板書,認識角。
3、欣賞—發(fā)現美。
師:同學們,角不僅不數學中被應用,而生活也被廣泛應用,古今中外許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
(課件演示:伴隨著悠揚的音樂,欣賞古建筑物)
4、“小小設計師”用角或者有角的圖形拼出你喜歡的圖案。
1、生談收獲
2、帶著音樂,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價值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及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使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油然而生。
五、教學流程
六、自我評價
1、以生動活潑的課堂組織形式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與教學活動中,借助于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深入淺出的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使學生進的大小,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成功的快樂。
2、《課標》指出:“數學活動必需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為此,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在練習中升華,從中學到了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產生了數學學,用數學的需要。
3、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生活,回歸生活。在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時,發(fā)現數學知識的價值,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了一個悠揚動聽的音樂和一幅幅美的圖片和建筑物,這樣一個情境,不僅讓學生看到了角的廣泛應用,并感受到了數學的魁力,從而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