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
一、活動目標:
1、在圖形的反復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經過讓幼兒反復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圖形之間能夠相互變化,轉換,它們能夠變出不一樣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具:
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拼成一幅畫(機器人)。
2、學具:
每人一套各種圖形的紙,放在信封中。
三、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小朋友,你們明白教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嗎(教師拿出掛圖背朝幼兒),變!一幅畫展此刻幼兒面前!皺C器人”對!那你看一看機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坝蓤D形拼成!焙!下頭我們就來做有關圖形的游戲。
。ǘ┗静糠郑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l、請小朋友動腦筋,仔細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組成。)
2、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圓形6個,半圓形6個,正方形1個,長方形4個,梯形5個,三角形1個。)
第二次嘗試活動:用折紙游戲,看圖形的變化。
1、發(fā)禮物:(學具)小朋友,上頭的游戲,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教師要獎勵。每位小朋友一份禮物(發(fā)學具),我明白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裝的是什么禮物,好,下頭就請你們自我打開小信袋(里面出現(xiàn)多種顏色的圖形)。你們喜歡不喜歡呀(“喜歡!”)這些小圖形呀,它們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還會變成其它形狀呢,不信,你們試一試。
2、操作:動手動腦,感知圖形變換。
。1)請幼兒動手變一變(折紙)。
。2)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
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長方形。
圓形――變成了半圓形、扇形。
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
。ㄈ┙Y束部分:
五彩圖形妙趣橫生:小朋友,這些小圖形好玩嗎(好玩!)那我們再把它貼在白紙上它還會變成一幅精美的粘貼畫,把這些畫獻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吧。師生共同享受動手制作的歡樂。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媽媽找一找,你家里哪些東西是你認識的圖形。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能正確地筆算多位數減法,會解答有關的應用題。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減法的計算法則。
連續(xù)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溫故知新
1.直接講出得數。(課件出示):
80—7 35—8 42—5 32—9
63—4 43—6 26—7 65—9
2.豎式計算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筆算時應當注意什么?(回顧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例1
1.談話:同學們,喜歡去旅游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美麗的云南旅游去,好嗎?
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課件播放飛機飛到昆明機場動畫)
2.提出問題(課件出示主題圖片):①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從昆明到麗江有517千米,已經走了348千米,
。1)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從大理到麗江有多少千米?從昆明到麗江有多少千米?
從昆明到麗江比從大理到麗江多多少千米?問我們還要走多遠?
師:(指導學生看線段圖)旅游圖彎彎的,不大好看,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現(xiàn)在老師把它用線段來表示這三個城市之間的里程
。2)指導學生列式計算。問:要求大理到麗江有多遠?怎么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517—348=
3.今天我們一起繼續(xù)學習減法(板書:減法)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學習例1
讓生先估估看大約是幾千米?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不同的估算方法與結果。
方法一:把517看作是50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結果是150
方法二:把517看做是500,348看做300,估算的結果是200
方法三:把517看作是52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結果是170
。1)哪個同學估得準呢,下面請同學們用筆算算一下,會算嗎?試試看。
(讓學生先自己算算,然后再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組織學生匯報計算過程和結果,并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演。
517—348=169(千米)
5 1 7
—3 4 8
1 6 9
(3)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
。4)提出問題(出示豎式):聰聰也算了517—348=179(千米)誰對?為什么?
5 1 7
— 3 4 8
1 7 9
學生指導錯誤原因:十位上的“1”退了“1”給個位,還剩“0”,
“0—4”不夠減,從百位上的`“5”退“1”,十位上是“10—4=6”。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用豎式計算三位數減法時應該注意什么?
生: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減起
哪一位不夠減要從前一位退1當10,再進行計算。
(6)引導學生與估算比較,哪個估算最接近準確答案?為什么?
把每個數看得越接近準確數,估算的結果也越接近準確值。
。7)比較準備題與例題,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說說相同點:都是退位減法不同點:例題是連續(xù)退位
根據學生發(fā)現(xiàn)補充課題:連續(xù)退位減法
例2
師:現(xiàn)在我們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計算上有什么不同?(計算時,被減數個位不夠減,需從十位退1,而十位是0,無1可退,需再從百位退1)
學生自由發(fā)言
指學生到黑板前來,邊講邊板書。把講解權交給學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學生沒講清楚,可再找兩名學生說明計算方法,或有其它意見的學生發(fā)言)
問:改了數字之后我們所用的三條法則還用遵守嗎?
師:任何減法的筆算都要按照法則來計算。中間有零也可以借。
教師小結:
1.在連續(xù)退位減法中,必須把握計算法則,夠減直接減,不夠減的退位減,從前一位退1當10加上本位上的數再減。
2.當被減數中間某一位是0時,退位后,直接用9減。
四、鞏固應用,拓展思維
出示歌訣:計算遇到退位減,本位不夠向前點。前位退1變成10,再和本位加后減,哪位上有退位點,先退1后再來減。
例3
師:接下來我們看這樣一道題:500—185=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算法。
匯報
方法一:185分成100和85 500—100=400
400—85=315
方法二:185看成200—15 500—200=300
300+15=315
方法三:500看成485+15 485—185=300
300+15=315
方法四:筆算
師:誰能口述豎式計算的過程(生口述,師板書)
集體交流:整百數減三位數時應注意什么?
筆算整百數減三位數時:當個位不夠減時,要從百位連續(xù)退位,然后再減。(課件出示技巧)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復習、整理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節(jié)課我
們繼續(xù)來復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復習
1、回憶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怎么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算法時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個別匯報
當一個兩位數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除法改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并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4
設計說明
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列表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和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培養(yǎng)理解能力。
教材例9要求學生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弄清題意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因此,首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究算法,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用列表法解題,學生雖有過接觸,但往往容易出現(xiàn)遺漏,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在列表時讓看的人更容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空白的表格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幾位同學的學情檢測卡。
2、課件出示例題,導入:通過課前的檢測,看來同學們對我們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都很好。那么今天,我們將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你們有沒有勇氣接受這個挑戰(zhàn)呢?
設計意圖:復習學過的質量單位,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引出學習內容,在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同時,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充滿期待和好奇心。
⊙閱讀與理解
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1)引導學生思考:有多少噸煤需要運走?有哪幾種車可供選擇?每輛車每次能運多少噸煤?
(2)學生討論后交流匯報:要恰好運完8噸煤,有兩種車可供選擇:一種車的載質量是2噸,另一種車的載質量是3噸,要求每次運煤的車都裝滿。
2、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如果你來派車,有什么好的方案呢?下面我們分組來討論一下。
(2)出示討論的任務:①你們小組有幾種派車方案?把每種方案填在表格里。②你們認為哪種方案比較合理?
3、出示表格。
(1)讓學生說一說要填的是哪些內容。
(2)明確要填的每個項目的意義。
(3)引導學生在列舉方案時,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填,做到不遺漏,不重復。
4、小組討論,邊討論邊填表格。
5、各組匯報填出的方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
6、請同學們說一說哪種方案是合理的',為什么?
預設:第一種方案和第四種方案都是合理的,因為這兩種方案都能恰好把8噸煤運完,符合題意。
7、師小結:為了保證把所有的方案不重復、不遺漏地列舉出來,我們可以先盡可能地選一種車,然后依次遞減。最后看哪種方案滿足題目的要求就選哪種方案。
設計意圖:先給學生提出討論的任務,并出示表格,提供明確的指導,然后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列舉出所有的派車方案,使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5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素材,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識。
1.巧設情境,輕松導學。
本節(jié)課的'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需要運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估算的過程,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學好估算的強烈愿望,樹立學好估算的自信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價值。
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解答,在肯定筆算精確結果的同時,通過交流讓學生認識到這樣的問題用估算就可以快速解決,不需精確計算,體會估算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估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427+275 814+691
2.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需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乘法估算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復習加法估算的方法,為學習新課做好知識鋪墊。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估算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新知
1.閱讀理解,收集信息。
。1)課件出示教材70頁例7情境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已知條件:29人去參觀,門票8元/人。所求問題:帶250元買門票夠嗎)
。2)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9×8。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2)展示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 筆算。
方法二 估算。
因為29接近30,就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所以帶250元買門票夠。
。3)介紹約等號:剛才估算出的得數不是準確值,因此在列算式的時候,算式和得數之間不能用“=”連接,而要用“≈”連接,29×8≈240(元),希望同學們在估算時注意。
3.回顧反思,總結方法。
。1)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便?(估算)
。2)討論:為什么估算簡便?
。ㄒ驗檫@道題問帶250元買門票夠不夠,不是問買門票需要多少錢,所以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這樣用估算解決就非常簡便了)
。3)小結估算方法:把29看作30,估大了,說明即使有30人去參觀,買門票才需要240元,因此帶250元一定夠。我們在估算時,通常把多位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整百數,再與一位數相乘。估算的結果要用約等號連接。
4.拓展。
(1)如果92人參觀,帶700元買門票夠嗎?應該怎樣估算?
。2)如果92人參觀,帶800元買門票夠嗎?應該怎樣估算?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6
目標:
讓幼兒感知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能夠區(qū)分幾何圖形。創(chuàng)設愉悅的游戲情節(jié),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思維,想象能力,發(fā)展幼兒觀察能力。
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活動方法:
以游戲為主、結合操作性、講解演示法
活動準備:
幾何幾何圖形若干
幾何圖形拼組成的圖畫
魔術箱(紙盒子)
小鴨、小貓、小兔子的教具
活動過程:
五官兒歌,集中幼兒注意力,培養(yǎng)幼兒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
游戲:摸一摸“魔術箱”讓幼兒認識四種幾何圖形。
摸一摸“魔術箱”:變出魔術箱,老師導入語:箱子里有很多有趣的.東西。
念咒語解開箱子:魔術箱子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么?
摸出來一本長方形的書:問是什么,是什么形狀。找一找教室中哪些東西是長方形的。(啟發(fā)幼兒說一說)。
游戲反復進行:分別認識其他三種圖形。
教師小結:
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
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坐的牢
長方形:對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大大方方能力好
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真有用
一、游戲“角色扮演”
展示四種圖形寶寶。
圖形寶寶想和幼兒交朋友(導入語)。
老師角色扮演:用圖形寶寶遮住臉,問小朋友我是誰,我的特點?
依次同上考考幼兒加深認識四種圖形。
二、游戲“誰得本領大“
拿出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組成的圖片,請幼兒找出其中的圖形寶寶。
依次變出另外幾幅圖畫,讓幼兒分別找出各種圖形。
三、游戲“找圖形寶寶“
地上擺好四種圖形寶寶。
老師示范:走、走、走,找個圖形站站好?诹罱Y束,找到口令中的圖形站好。
學生游戲:邊走邊念,表現(xiàn)好的給予獎勵。
四、結束部分:
給每個幼兒發(fā)個圖形,讓孩子利用手中的圖形繪制一副手添畫。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7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fā)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發(fā)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大骰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活動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東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么看的.?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范寫出合成式。并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4、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才老師一樣擲骰子并寫出合成式
5、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回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后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xù)操作。)
6、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戲:擲骰抱團
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8
【教學內容】
時間的計算
教科書第4頁例1,第5頁例2。
【設計說明】
1、本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猜謎語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2、重視直觀教學,發(fā)揮教具、學具的作用。通過數格、撥鐘面等實踐活動把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化,讓學生了解計算經過的時間是生活中會經常遇到的問題,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單位的轉換及經過時間的計算。
2、培養(yǎng)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讓同學們充分利用時間。
【重點難點】
1、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2、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時鐘模型、課件。
一、引入新課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跑不停。
出示謎底:時鐘
2、教師拿出鐘面并提問。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2)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1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1圈的時間是多少?
。3)1時=( )分? 1分=( )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如:9時15分 、7時3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計算經過的時間”。(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體驗新知
1、教師課件展示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說說圖意,找出數學信息和問題。
2、老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呢?
3、同桌互相交流。
4、小組匯報:
。1)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2)兩個時間在同一個小時內,所以45-30=15,是15分鐘。
5、做一做:出示超市情境圖,營業(yè)時間 早9:00開門,晚8:00關門,現(xiàn)在是早上8:40,還要等多久才開門呢?
學生獨立完成后,展示匯報
6、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方法。
老師總結方法,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計算經過的時間的方法:
。1)看鐘面,數格后計算;
(2)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的時間。
三、鞏固練習
1、達標測評: 星期六小紅9:10做作業(yè),到9:40完成。算一算他寫作業(yè)用了多長時間?
鞏固深化:
。1)50分比1時少( )分,1時比45分多( )分。
(2)一節(jié)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2、 算一算,填一填。
3. 想一想,說一說。
一列火車本應 9﹕15到達,現(xiàn)在要晚點25分鐘,什么時候才能到達?
生獨立完成,集體糾正。
四、課堂總結
1、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2、學習寄語。
五、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
1.看鐘面,數格后計算。
2.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的時間。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9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加減運算,能正確地列出8的加減算式。
2、嘗試用三個數字在符號板上擺出不同的加減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和減法的互換關系。
3、積極地動腦思考,主動探索數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學過7以內各數加減法及8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符號底板(底板分成四格,兩格上寫有加號和等號,另外兩格寫有減號和等號,符號中間有空間便于寫數字),8、3、5三個數字各一張,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14、15、16),幼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奇怪的門卡。
——教師:爸爸帶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們住飯店時,服務員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教師(出示符號底板和8、3、5三個數字):服務員說,當他們用這三個數字在門卡上擺出四道力口減算式,才能順利地拿到門卡進房間。你們愿意來試試嗎?
——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演示,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算式,集體檢查。鼓勵幼兒用三個數擺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2、幼兒操作活動。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觀察8座小房子,根據房子的顏色,在加減符號旁邊填寫數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觀察左邊的數字,請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觀察三組蔬菜,想一想:哪兩組蔬菜力口起來和下面的數字相同,請畫線連起來。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第15、16頁引導幼兒練習8的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加減運算。(也可以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舌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曰;騾^(qū)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觀察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fā)現(xiàn)兩道加法算式的數字都相同,但加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不同;兩道減法算式是等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交換了。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結果,看看有沒有同樣的發(fā)現(xiàn)。表揚正確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的幼兒,然后結束教學活動。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0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過程,學會口算方法。
2.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 培養(yǎng)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樂園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為下面學習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 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
提出問題:坐碰碰車20元,3人需要多少錢?應該怎樣列式呢?
預設:20×3=
提出問題:要怎樣計算呢?
預設1:可以用加法計算,20+20+20=60
預設2:2個十乘3是6個十,也就是60
提出問題:那200×3=多少呢?
預設:2個百乘3是6個百,也就是600
2. 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提出問題:坐過山車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呢?
預設1:12+12+12=36。
預設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預設3:用3乘2等于6寫在個位,1乘3等于3寫在十位,就是36。
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3寫到十位上呢?
預設:因為1表示1個十,1個十乘3就是3個十。
提出問題:想一想,12×4=應該怎樣計算呢?
預設:2乘4等于8寫到個位上,1乘4等于4寫到十位上。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 口算下面各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0×7= 200×7 = 700×2=
21×4 = 23×2= 32×3=
2. 一輛兒童三輪車的價錢是90元。幼兒園買了4輛,一共用多少錢?
3. 一共運來多少千克蘋果?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預設2:兩位數乘一位數,把兩位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乘一位數后把乘得的積相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jié)課知識體系,理清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1
課題:
小數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里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并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 ○ 1.5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部分是0,1.5的整數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是88,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匯報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并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1)采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后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彩帶各長多少厘米嗎?(6厘米和9厘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彩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涂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后比較大小。
指名匯報,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匯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后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后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3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xiàn)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jié)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
。1)直接說出答案。(回答語句要說完整)
。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梢园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
3、筆算練習。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1)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
。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
。1)要注意進位問題;
。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
。1)商的書寫位置;
(2)除數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位對齊);
。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
。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 2309÷3 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4至5頁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4至6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2、通過實際測量活動,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識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準備:
一把米尺、1米長的小棍、一盤卷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二、導入新課
教師請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
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卑鍟n題:認識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認識米。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把自己的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1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認識米與厘米的進率
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2、用米量。
(1)、教師出示一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一盤卷尺,用它可以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或校長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指名兩個學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做課本練習一第4題第
1、3兩小題。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5米=( )厘米200厘米=( )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米的認識和用米去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還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作業(yè)設計
1、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 )作單位。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
3、5厘米+30厘米=( )厘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電線桿高8( ) (2)教室長8( ) (3)鋼筆長15( ) (4)小紅從家到學校要走100( ) (5)量籃球場的長度用( )作單位(6)一張課桌長1( )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的除法進行驗算。
3.培養(yǎng)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經歷觀察、填寫、思考等學生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聽算20題。
2.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得出驗算方法。
出示:18X6=108 46X7+3=325
108^6= 325^7
3.比較一下,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根據學生得結論教帥板書:商X除數二被乘數
商X除數+余數二被乘數
二、新授
1.驗證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書問:是這樣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出示例4。
教帥巡視指導。
你們驗證的結果怎樣?
2.驗證帶余數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樣驗算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教帥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除數商的一種還可以:100 — 2 = 98 984-7=14
3.小結。
通過上面題目的聯(lián)系,請同學們說說除法驗算的方法和驗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
1.課本第25頁做一?做。你們驗算了嗎?我們要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2.課本第26頁第3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題目要求的這兩類?
一般學生:算出結果再分類。
好學生:看末尾。如果是;5能被5整除,沒有余數,反之帶余數。
練習內容:26-27頁第4—7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結果,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這是我們在前一節(jié)課學過的內容,但前一節(jié)課只算了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這里還有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圖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來大家解決嗎?
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第29頁看著第4題,請你幫助這些小動物判斷一下,它們的計算究竟對不對?如果有錯,錯在什么地方?又該怎樣克服呢?
2.教學練習五第5題
。1)讓學生在書上計算出結果,抽一個學生的作業(yè)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完成后集體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7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建立分數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能自己往下寫分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教學流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抢蠋熅蛠砜伎寄銈。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ㄐ〗Y: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它叫做分數(板書)
。ǘ┨骄啃轮粩嗝鳎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把這個分數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分數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8
【教材、學情分析】
《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長
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是后面認識面積單位和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面積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早就已經對面積
有了初步的體驗,只是還沒有將生活體驗轉化為知識體系,學生對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的安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激活探究面積的數學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的事物認識面積的直觀含義。
。2)學習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2、過程與方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比較課本和黑板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體會面積的直觀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大小,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充分體現(xiàn)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關聯(lián)的情境,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再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1、比賽導入:同學們],喜歡畫畫嗎老師這里有兩片樹葉,想請同學們幫它們涂上顏色,誰愿意幫這個忙呢
2、設問:想想看,到底誰涂得快呀為什么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選擇樹葉涂色比賽作為導入,一是緩解課前緊張氣氛,鼓勵學生以輕松的心態(tài)上課;二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ā┨骄棵娣e的`含義
1、摸一摸,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葉子,引導出“表面”。
。2)談話:教室里有許多物體,你去摸摸看這些物體的面。
師;你摸到了那些物體的面呢
(4)教師示范摸物體的面,學生動手摸數學書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導
學生體會各種物體都有面,并且讓學生體會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摸課桌面和凳子面,體會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
個比較小。
3、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
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4、揭示面積的含義,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對熟悉的事物的表面進行比較,使學生首次感受面積的含義。學生在說的同時通過模仿、遷移可以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從而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化,便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
(二)感受平面圖形的大小
1、認識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
師:如果我們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畫在紙上,得到了兩個什么呀
這兩個平面圖形有什么關系呢引出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圖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揭示完整定義: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平面圖形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積對于小朋友來說也很難想象。為了進行直觀教學,將平面圖形從物體的表面“請”下來,通過物體表面的面積很順利地遷移到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面積有了清楚的認識!
2、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情景再現(xiàn),判斷大小
學生用“面積”的概念表述導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圖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較大小
出示某學校的平面圖
先討論,再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比較兩個差別大平面圖形(小結:觀察法)
比較生活區(qū)和辦公樓的面積
先讓學生猜測,再同桌互相合作動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結:重疊法,測量法)
出示不規(guī)則圖形(探究出:數方格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用觀察法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會合作,是新課程對當代小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的。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3、教學“試一試
。1)獨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2)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匯報等方式,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三、練習反饋,應用新知
1、我會想:“想想做做”第4題。
完成后追問:圖形上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么?(分辨面積和周長)
2、我會看:“想想做做”第2題
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是居世界第三位。這就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想說什么嗎?你能從圖中看出那個省份面積最大,哪個省份面積最小嗎?引導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3、我會數:“想想做做”第3題。
這里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數格子)
自己數一數、再比一比。(自主學習匯報,集體交流)
這個圖形你是怎樣數的?(交流半格的數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不同圖形的面積的比較理解,體會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面積的含義
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觀察法重疊法測量法數方格法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9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具學具準備:
情景圖,人民幣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自己買過東西?買過什么?花了多少錢?(讓學生自由發(fā)言)
星期六,淘氣也去超市買文具,卻看不懂標價牌上的價格,想請大家?guī)蛶兔,好嗎?(板書課題)(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1)說一說。
認真觀察情境圖,你知道每種文具的單價是幾元幾角幾分嗎? 同桌互相說一說,初步感受每個標價牌上小數所表示的意義。
(2)填一填。
讓學生動筆填寫每種文具的價格,然后集體交流。
2、認識小數的特征。
。1)師介紹小數。
像標價牌上用來表示文具單價的這樣的數叫小數。
觀察一下,小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數點)
小數都有小數點,小數的讀法也和以前的數不同。比如:16.85讀作十六點八五。 (師邊介紹,邊板書)
。2)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單價,再指名讀。
(3)師生共同小結小數的讀法。
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點右邊的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ㄖ灰獙W生能正確地讀出小數就可以,不要求學生背誦。)
3、試一試。
認真看圖,圖中一共是多少錢?既可以用幾元幾角幾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認真想一想,填一填。
(1)獨立完成,師巡視,及時了解情況。
(2)集體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應用。
1、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討論“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2、統(tǒng)計所有教科書的價格,并填一填,與同伴說一說。 3、思考討論:
售貨員阿姨把一件商品的價格寫錯了,原來是3.50元,她寫成了0.35元,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
四、評價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評價一下,你自己和同學。
板書設計:
買文具
小數
16.85 讀作十六點八五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0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lián)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lián)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圓片數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1、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W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三、教學例4、例5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叮闶窃鯓酉氲模?/p>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guī)ё拥拈L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guī)ё舆M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倍。
(4)在花帶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現(xiàn)在花帶子的長有這樣的幾份,那么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赌?再添?段呢?
。5)在灰?guī)ё拥暮竺婕由弦欢巍?/p>
我們把現(xiàn)在灰?guī)ё拥拈L看作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現(xiàn)在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叮磕闶窃鯓酉氲模?/p>
。6)我們把現(xiàn)在灰?guī)ё拥拈L看作是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叮磕阌质窃鯓酉氲模?/p>
四、應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五、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1
教學內容:
13-15頁圖示和例1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理解掌握一位數除法(被除數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除數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3、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分木棍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掌握幾十幾除以以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60個小木棍。
觀察:這里有幾個小木棍?(學生數,并口答。)
2、如果要把這些小木塊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樣分?怎樣列式?每份有多少?(學生實踐操作,得出結論。)
3、分好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塊棍,我們又怎樣口算60÷3能?
結合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這樣算6÷3=2
60÷3=20
6、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寫出結果。
(2)說說口算方法。
二、教學例1第二個問題
1、出示第二個(2)問題
60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
這樣算6÷3=2600÷3=200
3、試一試。
360÷6640÷8
三、教學例1第三個問題
1、出示第三個問題
24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
這樣算24÷3=8240÷3=80
四、鞏固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說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課堂小結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17頁1、2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1-29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16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6-20
小學六數學上冊教案01-14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04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復習教案01-02
【推薦】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10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熱門】01-10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薦】01-10
【熱門】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