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日韩中文色综合,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www.av在线播放,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奇米777888,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時間:2023-01-12 19:23:08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通用15篇)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p90、91例1、例2及練習二十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謎引入。“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的不停的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么?鐘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時間)你能說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時間嗎?(教師板書)

  看來同學們都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時或用幾時半表示時間,還有些同學能用8:10的形式來表示時間。

  同學們,你們又知道現在是幾時嗎?(出示現在的時間鐘面),師: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時間。(板書課題)

  2、認識鐘面。觀察鐘面,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鐘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說一說。

  二、新知。

  學習指導:

  1、認識時間:分

 。1)引導學生觀察分針。(演示分針走1小格)

  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

 。2)一邊演示,一邊提問:

  A、分針指著1是幾分?為什么?(一個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針指著4是幾分?為什么?

  C、分針指著7是幾分?為什么?

  D、分針指著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幾分呢?為什么?這里剛好是經過了幾個時呢?

  2、認識時。

  鐘面演示:移動時針,讓學生說出走到幾時了,要注意引導。得出結論:時針從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經過的時間是1時。認識:1時=60分。

  3、認識時間。

 。1)教學例1第一個鐘面。(兩種表示方法在上學期已學過,寫9時25分時,9:25)

 。2)看鐘面寫時間。(在此讓學生注意在寫9時25分時,要在兩點后面加一個“0”寫作:“3:05”)。

  三、動的手實踐、鞏固新知。

  1、教師拔鐘,學生說時間。

  2、兩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同學拔鐘,另一個同學說時間。

  3、教師說時間,學生拔鐘。

  四、教學效果測評

  1、寫出鐘面上的時間

  2、連一連

  3、完成練習二十三1、2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p92例3及練習二十三4—6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體會和判斷兩個時刻之間經過了哪些時刻。

  2、鞏固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3、合理安排時間。

  教學重點:

  判斷兩個時刻之間經過了哪些時刻。

  教學難點:

  判斷時間的合理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鐘面上一共有()個大格,每個大格分成()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個小格。

  2、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分。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1小時。時針走1小時,分針正好走(),是()小時。()分=()時。

  3、填一填

  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時。

  4、根據“小公雞和小豬的故事”寫時間

  學生認真的看鐘面上的時間,寫一寫;

  二、引出新知

  1、談話揭示課題:讓我們運用這些時間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2、學習指導:

  出示例3,主題圖:

 。1)7:15——明明和小伙伴在鍛煉身體;

  明明說:我做完作業(yè)才去踢球。小伙伴說:10:30,我們還要一起去看木偶劇。

  9:00————明明說:做完作業(yè)啦!

  提問: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個時間去踢球?(7:459:1510:50)

 。2)小組討論后,集體分析。

 。3)驗證答案。

 。4)小結:解決這類問題要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樣解答,最后驗證解答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三4、5、6,逐題分析,集體訂正。

  四、課堂檢測:

  小紅周六的作息表:

  1:40—2:10看書2:10—2:50做數學作業(yè)2:50—3:30做語文作業(yè)

  3:30—5:00鍛煉5:00—6:10看電視

 。1)2:30的時候小紅在做什么?

 。2)4:00的時候小紅在做什么?

 。3)5:20的時候小紅在做什么?

 。4)小紅做什么的時間最長?做什么的時間最短?

  五、總結與拓展

  1、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

  2、請你回家統計你和爸爸、媽媽一天的時間安排。

  第3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練習二十三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認識時間的方法,正確地讀寫鐘面時間,進一步明確“1時=60分”;

  2、進一步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時間。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正確迅速的讀時間;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地在鐘面上撥時間,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時間。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通過兩天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給大家設了5個關卡,有信心過關嗎?

  二、闖關游戲

  1、第一關:認一認鐘面上的時間,說一說,寫一寫。

  2、第二關:畫出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

  3、第三關:根據時針判斷時刻。

  4、第四關:簡單的時間計算,寫出相應的時間。

  5、第五關:把時間與相應的活動連起來。練習生活說說自己的作息時間。

  三、課堂小結

  關于時間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四、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三7、8、9、10、11,逐題完成,集體訂正。爸爸、媽媽一天的時間安排!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游戲中體會事件的可能性,并進一步體會到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求知欲,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fā)生不確定的。

  教學難點:

  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并會用這些詞語表達生活的事件。

  活動準備:

  課件、球、盒子、硬幣、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促學。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小故事,想聽嗎?(點擊課件)請看屏幕:迪尼斯樂園舉行比賽,米奇和唐老鴨都決定回去看看,可是只有一張門票,讓誰去呢?最后它們決定用拋硬幣的方法來做決定。(板書:拋硬幣)

  師:你們認為誰會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鴨。

  師:到底是誰去呀,意見不統一,正好老師這里有一個1元硬幣,我們先來認一認硬幣的正反面。誰能識別硬幣的正面和反面?

  師:印有1元字樣的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這一面是反面,F在老師想來拋下這枚硬幣,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鴨去。怎么樣?我請一位同學上來幫忙,誰來?

  師:你的任務是老師拋完后要大聲告訴同學們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嗎?準備好了嗎?(師拋硬幣遮住,問學生)

  師:同學們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師:大聲告訴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師:正面朝上,這下米奇可高興了,因為它可以去觀看比賽。(猜對的學生很高興)

  師:如果再拋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嗎?

  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鴨去。

  師:你確定嗎?你也上來拋一拋。(再指名生拋硬幣)

  生:反面朝上。(猜對的學生歡呼)

  師:反面朝上,唐老鴨高興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師:同學們,在剛才的拋硬幣游戲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小秘密?

  生1:硬幣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鴨都有可能去觀看比賽。

  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呀!你們想來試試拋硬幣嗎?(想)

  師:請聽游戲規(guī)則:(略)

  師:(拍手示意學生坐好)同學們剛才通過玩拋硬幣的游戲,你們看到硬幣落下后是什么情況?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通過游戲我們發(fā)現硬幣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說正面或反面,這兩種可能都有。(板書:可能也可能)。

  組織課堂:請組長收好硬幣,放回抽屜。

  (設計意圖:由拋硬幣游戲開始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次體會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嘗試用“可能”、“也可能”等詞匯進行數學表達,在知識、情感上為后面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展開活動、自主探究。

  1、師:同學們,剛才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接下來我們再來玩?zhèn)摸球游戲,好嗎?師生摸球。

  師:(出示盒子)看,這是什么?

  師:(指盒上標簽)對,里面有三個白球和三個黃球,誰愿意上臺和老師一起玩?

 。ㄉx躍舉手,一位學生上臺)

  師:咱們兩人這樣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來的是什么顏色的球。

 。ㄅ_下同學聚精會神,饒有興趣地看。師動作夸張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樣子,摸出一個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熣归_手掌正好是。臺下同學鼓起掌來,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過程同上,猜中的學生鼓掌,沒猜中的有點失望)

  師:你們也想這樣摸一摸、猜一猜嗎?(想)

  2、學生小組合作摸球。(體驗不可能)

  師: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小袋子,每個袋子里裝的都是3個白球和3個黃球。摸球之前,請聽好游戲規(guī)則:

  1、小組其他成員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2、每人每次只摸一個球,摸球時眼睛不能看,也別讓猜的同學看見,每人連續(xù)摸兩次。

  3、把摸到的球給大家看,不能爭不能搶,更不能讓球掉地上,要有團結協作、互相謙讓的精神。

  4、組長負責把每個同學摸球的情況打鉤記錄下來。

  5、把球放回袋子里,等組長記錄好,換個同學再摸。最后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對了嗎?為什么?

  (1)請組長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師指導摸球填表格

  3、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摸了這么多次球,也猜了這么多次,我請小組長來告訴老師,你們小組摸球的情況如何?

 。1)各小組匯報情況

 。2)老師幻燈出示匯總表,根據組長匯報情況填表

  師:同學們你們每次都猜對了嗎?(生:沒有)

  師:怎么這么多同學沒有全猜對呢?從這張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原因呢?

  (因為袋子里有白球和黃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師:淘氣和笑笑也做了摸球游戲請看(點擊課件)笑笑可能從盒子里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齊讀一遍

 。ㄔO計意圖:小組內摸球猜球活動,意在使學生體驗從袋中摸一個球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這種不確定性現象。學生摸得積極,猜得高興,較好地體會到了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

  4、體驗不可能

  智慧老人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小問題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黑球嗎?(不可能)齊讀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紅球嗎?(不可能)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黃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嗎?(不可能)

  為什么?

  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因為袋子里只有黃球和白球,所以,我們不可能從中摸到除黃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板書:不可能)小結

  5、再次摸球。(袋子里都是黃球)(體驗一定)

  師:老師最近學了一樣新本領,無論誰從這個盒子里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么顏色。大家信嗎?不信,我們試試。這個盒子里面裝的也是6個球。這回我們換一個玩法,我請每個大組里最乖的小朋友來摸球,老師來猜。誰愿意和老師玩?(多次猜黃球)

 。ń處熥⒁庥^察學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滿。)

  師:怎么了,你們想說什么?(里面都是黃球)

  師:很多同學都說對了,老師的確知道里面裝的都是黃球。所以,摸出一個一定是黃球。

  如果盒子里裝的是6個白球呢?(摸出一個,一定是白球)如果盒子里裝的是6個紅球呢?(一定是紅球)

 。ò鍟阂欢ǎ

  師小結:剛才通過拋硬幣和摸球的游戲,我們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發(fā)生,有的事件不可能發(fā)生,有的事件一定發(fā)生。

 。ㄔO計意圖:本小節(jié)讓學生在動腦思考中體驗到事件的確定性,在師生的趣味互動中既學新知又交流感情,調節(jié)課堂氣氛)

  三、促成體悟,拓展延伸。

  1、數學書第93頁:連一連。

  小朋友們喜歡這樣的摸球游戲嗎?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機靈狗和笑笑也來參加了。你們看!數學書第93頁的連一連。讀題,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本93頁

 。1)先讀題目要求和內容,獨立完成。

 。2)匯報交流

  師:現在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不通過實驗也能判斷正確嗎?淘氣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么呢?

  生:10個黃球,摸出來的一定是黃球。

  師:那會摸到黑球嗎?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師:機靈狗的盒子呢?

  生:10個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黃球。

  師:那會是什么球?

  生:一定是白球。師:那么笑笑的盒子摸出來的球會是什么?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

  師:也可能是什么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師:能完整的說一說嗎?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

  2.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

  師:接下來,我們來課間休息,再玩?zhèn)游戲,全體同學請注意,聽清老師的要求好嗎?我們玩的游戲是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準備好了沒?有沒有信心?(有)

 。1)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一定是女同學。

  (2)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不可能是男同學。

  (3)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可能是女同學,也可能是男同學。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請給自己一些掌聲鼓勵吧!

 。ㄔ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及時對新課知識進行補充和鞏固,使學生形成表象。并設計活動應用反饋,既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知識理解,形成一種教學互動)

  四、聯系生活,內化提高

  聰明屋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會有很多事情在發(fā)生。現在,老師又要考考聰明的小朋友,你覺得什么事情一定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可能發(fā)生,什么事情不可能發(fā)生呢?請看屏幕,這里的題目你會嗎?誰來告訴老師。

  學生說,老師注意評價。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可能性的問題,大家開心嗎?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ㄔO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學習生活數學,要求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通過練習對事情發(fā)生的情況進行牢固地加深,學生對生活中的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描述,能進一步掌握用數學語言進行準確的描述事件的可能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0頁~第2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具準備:

  多媒體,掛圖

  學具準備:

  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上學期我們一起認識了四個描述方向的詞語,哪位同學能來說一說是哪四個詞語?

  生:東、南、西、北。

  2、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來辨認方向呢?

  生1:可以看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是東方。

  生2:可以看北斗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

  生3:可以利用指南針,指針指向的方向就是南方。

  3、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那你們知道怎樣在圖紙上標識方向嗎?

  生:可以在旁邊畫一個箭頭,如果指向上而且寫上北字,就表示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現在我面朝北方,我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南方)我的左邊是什么方向?(西方)右邊是什么方向?(東方)

  誰能來象我這樣說一說你們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生描述)

  5、那么你知道位于你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有誰嗎?請你們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生活動)

  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生描述)

  活動二:

  1、你們已經會用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詞來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了,那么你們在生活中除了這四個方向詞外,還聽說過哪些方向詞呢?

  生: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辨認這幾個方向。(板書:辨認方向)

  2、(出示書P20掛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圖中你都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有圖書館、體育館、動物園、醫(yī)院、學校、郵局、少年宮、商店、電影院這幾個建筑物。

  生2:我看到了一個指向北方的圖標,表示這幅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繪制的。

  3、你能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來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y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嗎?

  學生口答后在書上填寫認一認(1),并同桌互換,批改。

  4、圖中還有4個建筑物,它們對于學校所在的位置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

  生1:在學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

  生2:在兩個方向的中間的位置上。

  生3:分別在學校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的位置上。

  生4:圖書館在學校的西北角,動物園在學校的東北角,少年宮在學校的西南角,電影院在學校的東南角。

  5、你們認為哪種描述的比較準確?

  生1:第三種和第四種。

  生2:第三種說法有點模糊,還是第四種說法比較準確。

  6、現在誰再來描述一下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ㄏ戎该f,再同桌互說,同時師板書: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活動三:

  1、我們已經認識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8個方向詞,下面我們就

  一起來制作一個方向板。

  請拿出這張正方形紙,象我這樣折一折,并在折痕上標出8個箭頭(師在多媒體上演示操作方法,生仿效)。

  根據我們作圖的習慣,上方一般確定為什么方向?(生:北方)請你標出北方。

  剩下還有7個方向,你們能自己完成嗎?

 。▽W生嘗試制作方向板,師巡視并給予有困難的學生相應的指導。)

  2、誰來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匯報展示)

  你認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樣?(學生評價,完善)

  3、你們已經會自己制作方向板了,那么你們會根據我們教室的實際方向,把你的方向板按

  照正確的方向擺放在你的課桌上嗎?(生嘗試擺)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們擺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小聲地討論一下應該怎樣擺。(生互評擺放的方位對不對)

  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生匯報)

  4、老師這里有8張分別寫有8個方向的卡片,誰能利用你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教室制作一個大的方向板?

  聽清老師的要求:以我們中間的這位同學為參照物,想一想教室的四面墻分別在他的什么方向,四個墻角的位置分別在他的什么方向,再把你所拿的那張方向卡片貼在相應的地方。

  (組織學生活動,并把卡片貼在相應的墻壁上,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

  5、同學們已經在我們的教室里制作了一個大的方向板,誰能來說一說在教室里的這8個方向上分別有些什么物體。

 。ㄉ来蚊枋觯

  6、你們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上分別有哪位同學嗎?(能)

  下面就請同桌兩人先相互說一說。(生同桌互動后,再指名說一說。)

  7、剛才我發(fā)現,有的同學在觀察的過程中聰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們知道在使用方向板來辨認方向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嗎?

  生:方向板擺放的位置應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活動四:

  1、(出示書P21的掛圖)這是哪個國家的行政區(qū)域圖?(生:中國)地圖的形狀象什么?

  (生:象一只雄雞)

  你在這幅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首都北京。

  生2:我們新疆。

  生3:還有指向北方的圖標。

  2、我們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同學們在地圖上找到了我國的首都北京和我們所在的新

  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我們的家鄉(xiāng)的位置大約就在這里(師指出大致位置),請跟我一樣在這里作一個標記,誰能說一說我們的家鄉(xiāng)和北京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建立1秒及幾秒的時間觀念、

  3、通過多媒體演示及學生的動手操作等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習學習興趣,明確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教具

  鐘面、多媒體計算機軟硬件一套、

  學具

  口算練習紙每人一張、自備水彩筆、剪刀、白紙、蠟光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音頻“滴答”)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2、(演示動畫“時鐘”)再請小朋友仔細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有關秒的知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新課

 。ㄒ唬╃娒嫔系拿

  1、你知道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嗎?請你仔細觀察,把看到的告訴大家、(秒針走5小格)

  揭示: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

  2、(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

  (從數字6走到數字8)這一次表示經過了幾秒?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上來指一指、

  3、(播放動畫“60秒”)這次表示經過多長時間呢?

 。1分=60秒)

  從鐘面上看一看是不是這樣呢?你是怎么看出來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們平常說的"半分鐘"呢?(30秒)

 。ǘw會1秒

  1、1秒到底有多長呢?

  讓我們再來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

  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2、請小朋友來做一個拍手練習,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先自已試一試、

  3、誰來試一試?誰還能不看鐘,來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數一數,看看數到10的時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兩個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剛才哪些小朋友數得比較準,你愿意上來表演一下嗎?

  6、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數一個數也是1秒、你能做一動作來表示1秒嗎?(小組討論)

  7、1秒鐘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1秒鐘卻能做很多事情呢、現代化工廠的流水線上一秒鐘可以生產出成千上萬個零件、有的電腦一秒鐘可以完成3萬億次運算等等、

  所以,你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呀,幾個1秒鐘連起來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啦、

  (三)體會幾秒

  1、現在就給你30秒鐘,請你測一測你的脈搏跳了多少下、

  2、我們平時每天都要來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對又快,現在我們就來進行一次"半分鐘口算比賽"、比一比誰作對的題最多,我們將評出今天的"口算之星"、

  3、其實呀,做每一件事都要花一定的時間,就連我們在不經意間作一次深呼吸,也要花好幾秒鐘呢,你知道怎樣是一次深呼吸嗎?

  做一次深呼吸,看看用了幾分鐘、

  4、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來計算時間嗎?

  請小朋友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你最拿手的事,看看你用了多少秒鐘,比比誰做得又快又好、

  5、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úシ乓曨l“王麗萍”)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選手王麗萍榮獲女子20公里競走的冠軍,你知道她奪冠的成績嗎?(1小時29分05秒)

  三、總結

  到現在為止,你已經認識了哪些時間單位?

  四、練習

  1、在()里填上小時、分或秒

 。1)我們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

  (2)夏天我們午睡的時間是40()

 。3)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在一些國際比賽中,競爭就更加激烈了、(播放視頻“男子100米跑”)這是悉尼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的時間1秒鐘都不到,只有0、12秒、

  3、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 通過購物活動,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結合具體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進行的混合運算教學。

  本節(jié)課可以分成五部分:一是創(chuàng)設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系緊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從情境圖中獲取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三是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并嘗試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在這里要注意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進來,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四是自我參與解決實際問題,拓展練習,鞏固應用;五是課外購物,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地處大慶市中心區(qū),學生生活在城市,經常接觸購物活動。本校是第一批國家級課改實驗校,在計算教學方面重視與生活的聯系,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學習,學生養(yǎng)成了記數學日記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解決本節(jié)課的問題。由于部分家長提前讓學生接受了兩步題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但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鼓勵學生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寒假生活結束了,你的寒假是怎么過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師:你準備好學習用品了嗎?有一個文具超市剛剛開業(yè),想去看看嗎?

  (反思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會產生學習的愿望,提高學習興趣,更主動地進行探索。書中原來的情境是小熊購物(食品),也聯系學生的實際,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系更緊密些,那么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會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二)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師: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個超市有日記本、橡皮、橡皮泥、筆、格尺。

  生:我還知識了這些文具的價格分別是

  師:你想買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錢嗎?是怎么算的?

  (學生相互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

  師:小明也來買文具,可是他遇到問題了,你們愿意幫助他解決嗎?

  出示問題:買3本 和1枝 ,該付多少錢?

  (反思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我努力讓學生學會看圖,從中獲取需要的數學信息,引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

  (三)探索交流,構建新知

  1. 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師: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學生的不同算式,并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1:35=15(元),15+4=19(元);

  生2:35=15(元),4+15=19(元);

  生3:35+4=19(元);

  生4:4+35=19(元);

  生5:5+5+5+4=19(元);

 。

  師: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思考,并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學生分別對每種列式進行討論,體會35+4是把35=15(元)與15+4=19(元)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用來計算總錢數的。)

  (反思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對于學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學生能直接列出綜合算式。這樣,將學生的不同算式列出來,結合情境大家一起討論算式的合理性,對于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關系以及如何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是很有幫助的。)

  (評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書出來,使每個人都知道;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復、確認、澄清他們的想法,比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從更深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算式,這些都是促進討論深入開展的有效做法。)

  2.脫式計算及運算順序的提出

  師:算式35+4,你們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記本的價錢,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所以得數是19元。

  師:你們都能很快地算出結果,真好!老師也來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誰加4了,怎么辦呢?

  生:最好是先把15記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

  師:記在哪里更好?

  生:就記在35的下面吧。

  教師板書脫式計算過程:

  35+4

  =15+4

  =19(元)

  師:這就是脫式計算。

  (反思以前,在教學脫式計算時,是教師邊示范、邊講解脫式計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練習計算。學生是被動地用老師給的方法去做,并沒有產生對這種方式的需要,所以應用起來只是按部就班、機械地記憶。怎樣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這樣的考慮,我進行了新的教學實踐:老師遇到了計算的困難,記不住前一步的結果,怎么辦呢?激發(fā)學生對新的計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學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結果先記下來,有的提出記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學生又一次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幫助老師的.成功感。)

  3.獨立進行脫式計算4+35

 。▽W生先獨立在本子上計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著,全班交流。)

  板書各種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師:以上這些算法,你們有不同意見嗎?

 。▽W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1:第三種是正確的,因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第三種不對,因為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得數應是19,而不能再是別的數了。

  師:這樣,我們舉手表決一下。

  (通過表決,只有生1還堅持認為第三種是正確的。)

  師:只有生1與你們的意見不一樣,并不能說明他是錯的。如果你認為你們大家的對,誰愿意站出來說服他?

  生3:我認為生1就是不對,不能先算加法,因為我爸爸告訴過我,有加有乘應先算乘法。

  生4:我還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號時,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這時,生1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改變。)

  師:你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好。你和其他同學再分別想一想,你們先算出的分別是什么呢?

 。▽W生小組內討論,商量說服生1的辦法。)

  生5:我們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記本的價錢,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這時,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問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說:我的算法錯了,應該先算35,先算出日記本的錢數,才能算出總錢數。)

  師:那你們再想想,第二種寫法對不對?

  生:是正確的,因為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記本的錢數,只不過15與4換了位置,得數也是不變的。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在你們的合作下,這個問題終于解決了,老師為你們高興!

  (反思以前,先乘后加這個新知識,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的。從學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長已經提前告訴學生,這樣的算式就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這樣很簡單,也很省時。學生接受了這個新知識,再遇到這樣的算式時,就按這個順序來計算了。在我聽過的同樣內容的一堂課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臨下課前,一名學生還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學生并不是很明白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認為,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去發(fā)現,去揭示,對不同的算法進行評判、反思,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則規(guī)定的合理性。想說服對立同學,讓他改變自己的觀點,就需要尋找有力的證據,其實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據。在爭執(zhí)中,思維進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確結果,而且學生對新知理解得比較透徹、記憶牢固。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比較、理解、思考、表達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都將得到發(fā)展。)

  (評析教學要做有心人。教師真實、具體、深入地反思,為改進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也為進一步開展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四)自我參與,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你們真棒!現在也給你一個機會,可以任選超市中的兩種文具,每種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總錢數不能超過20元。將你的解決方法列成一個算式,并在本子上進行計算。

  (學生自由選擇購物,列式計算,并交流。教師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幾名學生的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樣列式計算的。)

  (反思學生在自主的參與中,加深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并靈活運用,解決購物中的問題。)

  (五)課外購物,實踐延伸

  師: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生1:學習了新知識――脫式計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時,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我已經能在購物時自己付款了。

  師:以后去文具超市購買文具時,你們可要自己計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提高做數學的能力。從學生交上來的數學日記中能看出,他們對實踐活動特別感興趣,而且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著做數學的樂趣和成功感。)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生活中引入數學問題,再應用到生活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性、價值性、有效性。教學設計注重動靜結合,在開放的同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fā)課程資源,教學效果很理想。

  編者點評

  不少教師有著這樣的疑問,在看似平淡的計算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實,參與并不僅僅是操作、活動等外在表現,更是思維的投入。從這節(jié)課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學生們的積極思考,特別是他們之間想法的碰撞。而這正是教師為學生營造了充分探索、表達、討論、反思機會的緣故。

  也許,我們總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能用數學方式思考和表達的人。這節(jié)課已經做了很好的嘗試。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區(qū)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復習收集、分類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對分類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3.通過復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與分類統計的過程,體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積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的經驗,發(fā)展初步的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復習,讓學生對平面圖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體會收集、分類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圖形的拼組與對分類統計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與判斷。

  教學準備:課件、七巧板、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點明課題

  (一)情境創(chuàng)設:課件呈現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這里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1.學生匯報交流;

  2.教師補充:除了這些圖形,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

  (二)點明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復習這學期已經學過的知識:平面圖形和分類統計。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呈現,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師生合作,復習整理

  (一)平面圖形

  1.平面圖形的特征

  (1)課件呈現多個雜亂排列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根據認識,將這些圖形分分類。

  (2)組內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長方形的?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哪些知識?再整理匯報。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討論: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

  (6)說一說:圓與以上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2.圖形的拼組

  (1)拼一拼:

 、儆2個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學生拼好后,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你拼出來的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谟4個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圖形?學生拼好后,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你拼出來的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2)設計圖案:

  ①請用七巧板設計一幅的'圖案。

 、趨R報展示:讓學生上臺展示,并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3.分一分:課件呈現P94第3題的20個圖形。

  (1)讓學生分別回答是什么圖形?

  (2)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特別是在學生說出第11、15、17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后,教師要特別強調讓學生說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都弄清了每個圖形分別是什么圖形了,那每一類圖形到底有多少個呢?我們下面就來統計一下,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活動,鞏固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積累數學教學活動經驗,增強學習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注意在相互研討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和交流的能力。】

  (二)復習分類與整理

  1.按形狀分一分

  課件呈現第3題的第二個統計表:

  (1)提問:我們想把這些圖形按照形狀來分分類,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學生提出:

 、倏梢砸活愐活惖恼页鰜怼

 、诳梢园1~20號的順序將每個圖形在類型分別確定下來,再在相應的形狀下面畫一個符號表示個數。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統計表。

  (3)匯報展示,核對數據。

  (4)解決問題:哪種圖形最多?哪種圖形最少?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2.按顏色分一分

  (1)你認為:這些圖形除了按形狀分類,還可以按顏色來分類。誰來說一說:按顏色分,可以分成幾類呢?

  (2)學生回答后,課件呈現第3題的第一個統計表:你會統計嗎?

  (3)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統計表;

  (4)匯報展示,集體評價。

  (5)解決問題:哪種顏色的圖形最多?哪種顏色的圖形最少?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3.自己定標準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兩種分類標準,你能不能定一個標準,將這些圖形卡片分成兩類呢?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標準:

  (3)每人按自己定的標準再來分一分。

  4.觀察發(fā)現:學生完成后,選擇一種與前面的兩種統計表一起展示,讓學生觀察:

  (1)他們都是將這些圖形分成幾類?

  (2)這些分類的標準雖然不同,但每一種統計表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嗎?

  (3)引導學生發(fā)現:不管是什么分類標準,他們統計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復習活動,讓學生對分類與整理進行系統的復習,讓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并能自行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識。】

  三、應用所學,解決問題

  (一)解決練習二十一第14題

  1.情境創(chuàng)設:同學們看,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來的三幅圖,漂亮嗎?課件分別呈現第14題的三幅圖。

  2.拼這些圖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圖形?學生回答時,教師利用課件呈現空白的統計表。

  3.你能獨立完成這個統計表嗎?讓學生獨立完成。

  4.解決問題:

  (1)哪種圖形的數量最多?哪種最少?

  (2)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倌闶窃趺粗赖?引導學生說出不同方法:一是數出題中所給圖形的總數;二是直接把統計表中分類計數的結果加起來。

 、谀阌钟惺裁窗l(fā)現?引導學生發(fā)現:分類統計時,統計結果的和與所給出的統計對象中總數是相等的。

  (3)小明擺了4個火車,一共用了多少個○?你是怎么想的?

  (4)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經歷統計與制作統計表的整個過程;引導學生感悟習題背后隱含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解決練習二十一第15題

  1.情境創(chuàng)設:課件呈現第15題的餐桌圖,師:同學們看這幅圖,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說出:擺放很雜亂,有必要將這些東西整理一下。

  2.獨立完成象形統計圖,完成后交流匯報,集體核對,并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認真作圖的習慣。

  3.獨立完成統計表:完成后集體展示,師生共同評價。師: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項數據的?讓學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經完成的統計圖來完成統計表,不需要再逐項去計數。

  4.解決問題:

  (1)碗比盤多幾個?

 、倌闶窃趺吹玫竭@個答案的?

 、谶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這個答案嗎?

  ③你更喜歡哪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方便?

  (2)哪種餐具最多?哪種最少?

 、倌闶窃趺吹玫竭@個答案的?

 、谡l還有不同的方法呢?

 、勰愀矚g哪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方便?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三)查漏補缺:每班教師根據學生所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經歷整個統計過程,鞏固學生對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理解,同時結合分析數據、回答問題的內容,使學生直觀感受統計圖、統計表在整理、分析數據方面各自的優(yōu)勢,感受統計圖、統計表的價值,感受分類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應用。】

  四、全課總結,暢談感受

  (一)全課總結:本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

  (二)暢談感受:通過本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感受或體會?或者你還有什么疑問?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自主梳理,概括、歸納所學知識,學會總結學習感受與體會,并將這些與同學交流!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7

  教學內容:教材第113~119頁總復習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鞏固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并能根據實際情況區(qū)分、應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確的質量概念。

  2.通過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學會運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目標解析:

  本節(jié)課復習的內容比較抽象,在復習克和千克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使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tài),并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的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在復習簡單推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鞏固克和千克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質量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引入新知

  (一)回顧復習過程 請學生回憶已經復習過本學期的哪些內容,對這些知識還有沒有什么問題。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復習克和千克、推理這兩部分內容。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反思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復習克和千克

  1.梳理。

  (1)說一說,你在水果店買東西時都見過什么?

  (2)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質量單位有哪些?

  2.直觀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會想到什么?

  (2)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或者1千克?

  (3)實物展示:1片口香糖約重1克,2袋500克的鹽重1千克。

  3.進率關系。

  (1)已經明確了克和千克是質量單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2)說一說多少塊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鹽同樣重?

  4.測量。

  (1)測量物體的輕重要用到什么?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說一說自己所認識的秤。

  5.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7題。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交流時重點說一說第3小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7題。

  要求學生課前調查,填寫調查結果,課上根據調查結果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質量的關注,通過操作、提問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結構。在練習時要讓學生說說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

  (二)復習推理

  1.復習推理(一)。

  (1)創(chuàng)設情境:李冰、王明、張強、夏雨一起排隊上車。張強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間,夏雨是最后一個,李冰不是第一個。請把他們的名字從前往后寫下來。

  (2)思考:你先確定誰的位置?為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推理的過程,提供充分表達的機會。

  (4)指名說一說推理的方法及過程,其他同學補充,引導學生注意表達的有序性。

  2.復習推理(二)。

  (1)出示題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這四個數,并且每個數在每行、每列都出現一次。B應該是幾?

  (2)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教師注意適時點撥。

  設計意圖:推理重在過程,復習中讓學生經歷想推理過程、說推理過程、演示推理過程、觀察推理過程等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對推理的方法進行提煉和改善。讓學生明確推理時一般要找到一個關鍵句,作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數的方法,將“確認”與“排除”交替進行,這樣提升了效果,學生也能輕松接受。

  三、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你能用我們今天的復習內容解決身邊的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厘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借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并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fā)展估測意識,并激發(fā)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難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學具: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溫故引新。

  1、觀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學思考?你有什么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師帶來了現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并匯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師:10厘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現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匯報

  師小結:借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xù)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整后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匯報

  師小結:在今后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

  3、發(fā)現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著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三、認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匯報

  師:不是6厘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厘米長,但是又不到7厘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fā)現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獲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剛我們說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幫助下,發(fā)現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著這些滿滿的收獲,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fā)現場的這個腳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么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

  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獲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fā)現!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科書P74—7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推理的活動中,經歷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經歷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過程,并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獨立整理7的乘法口訣。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對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一星期正好是7天,本設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在體育用品商店中的幾個同學的對話進行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借機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調動起學生主動的參與意識,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師生互動、探索新知。先是讓學生獨立填寫表格,并說出為什么填得這么快,特別是7個星期、8個星期、9個星期各有多少天的算法,讓學生充分的交流。然后根據所填表格的數據小組合作整理7的乘法口訣,學生很容易就能完成了。接下來是引導學生對口訣進行整理和記憶。為了幫助學生記憶,設計了對口令的游戲,使枯燥的記憶變成了有趣的數學活動。

  最后是7的乘法口訣的應用。通過看口訣寫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和看算式編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我們學校再過四個星期就要廣播操比賽了,你們想參加嗎?有誰知道2個星期有多少天?

  同學們,再過4個星期就是元旦了,你們高興嗎?有誰知道4個星期有多少天?

  2、知道了2(4)個星期是14(28)天,那3(5)個星期、4(6)個星期呢?算才最簡便呢?如果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我們就能很快的算出來了。

  揭示課題:7的乘法口訣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表格,師:仔細觀察你發(fā)現這張表格向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你能獨立把這張表格填完嗎?

  學生同桌交流后,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填寫完了,而且完成得很好,說說你的竅門好嗎?

  生:我按每次都加7算的。

  生:從1個星期到6個星期的填寫,可以運用前面學過的'乘法口訣來算,從7個星期到9個星期的填寫,是按每次都加7算的。

  師:真棒!你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解決方法,而且問題都解決得很好。那你們能根據自己填寫的表格的數據,四人小組合作,編出7的乘法口訣嗎?

  2、理一理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進行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寫到小組記錄單上。

 。2)全班交流編寫的7的乘法口訣。

 。3)(師在黑板上出示從學生編的口訣中整理出來的一張大的7,8并排的乘法口訣表。)

  師:你們仔細觀察,發(fā)現7的乘法口訣中有哪些秘密?

  3、記一記

 。1)口訣意義的理解

  師:(指口訣:六七四十二)誰知道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生:六七四十二表示6個7相加是42,也表示7個6相加是42。

  師再指兩個口訣讓學生進行練習。

 。2)引導學生記住口訣,讓學生交流如何記得又快又準的?

  (4)對口令

  同桌進行如:四七二十八的對口令游戲。

  三、聯系生活,鞏固應用

  師:口訣記熟了嗎?老師來考考你們行嗎?

  1、搶答比賽

  如:7()=()

  2、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3題,全班交流。

  3、編有趣的數學故事

  師:同學們,這是一道普通的乘法算式,但它蘊藏著好多有趣的數學故事,你能看算式編出一個有趣的數學故事嗎?比一比,誰編的故事最動聽。

  四、情境交流、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 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3.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盎厥諒U電池”這節(jié)課是有關三位數的加法,這部分教學內容多,又是本單元的難點,如果一課時完成學生不易理解和消化,可以把“三位數的加法”部分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時教學“不進位加法”和“不連續(xù)進位加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區(qū)重點小學,教學條件相對較好,教師能自己制作教學課件來輔助教學。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較快。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踐感悟

  1. 師: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想讓同學們看一段錄像。(播放課件:沈陽市大東區(qū)有一位年過六旬的王大爺,從退休后開始在社區(qū)內義務回收廢電池,一直堅持了十年,他的行為令人敬佩。)

  2. 師:王爺爺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回收廢電池,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誰來說一說?

  3.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博士,讓他告訴你們其中的奧秘。(放課件:廢電池中含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會對土壤、對水、對人產生直接的影響。一顆紐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 出示王爺爺三個月回收廢電池情況統計表。

  觀察統計表,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估算。

  (1)師:根據統計表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兩個問題解決。

 、僖辉路莺投路菀还不厥斩嗌俟(jié)廢電池?

 、谝辉路莺腿路菀还不厥斩嗌俟(jié)廢電池?

  (“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jié)廢電池”是連續(xù)進位加法,這部分內容放入下一課時,“三個月共回收多少節(jié)廢電池”將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步解決。)

  3. 師:在計算之前請同學們估算出每個問題的結果,并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估算了這兩個問題的結果,那么你們估算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就來算一算吧!

  4.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a?痹詡剖?器上撥珠計算。

  b?庇么照?十、整百的方法口算。

  c?庇昧惺?式方法計算。(板書)

  102+97199102+129231

  5. 與估算結果比較,使學生了解正確地估算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

  6. 師:比較這兩個豎式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

  生:相同點:(1)都是加法運算;(2)列豎式時都是相同數位對齊;(3)計算時都從個位加起。不同點:第一道題是不進位加法,第二道題的個位相加滿十了,要向十位進一,是進位加法。

  師: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如果十位相加滿十呢?

  生:十位相加滿十,要向百位進一。

  師:你還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滿十要向千位進一……

  師:那如果用一句話說明怎樣進位,你會說嗎?

  生:哪一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

  7. 師: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8.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9. 試一試:98+320,456+307,162+234。

  (三)聯系實際,鞏固應用

  1. 師:利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今天藍貓就想請大家?guī)蛡忙,它想買幾件家用電器,我們陪它到家電城看看好嗎?(課件出示商品及標價。)

  2. 師:誰來為藍貓介紹一下這些商品的價格?

  3. 出示問題:

  (1)買一臺電風扇和一臺錄音機用多少元?

  (2)買一臺錄音機和一臺微波爐用多少元?

  (3)藍貓只有1000元,請你幫它選兩種商品,用豎式算算一共用多少元?

  (4)如果它用900元買一臺錄音機和一臺洗衣機,它的錢夠嗎?如果不夠,還差多少元?

  (5)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教學反思〗

  相對其他學習內容來說,計算教學容易顯得枯燥無味,那么,如何使計算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這節(jié)課教師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將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 創(chuàng)設情境,實踐感悟。開課伊始,教師設計用一段錄像的情境導入,使學生感到既現實、又有趣,同時還受到了環(huán)保教育。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匯報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3. 聯系實際,鞏固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幫助藍貓“買家電”這一情境,將學到的知識同實際問題相結合,使學生感到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本節(jié)課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能緊扣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生活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當學生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時,教師及時給予積極評價,并引導他們對這些方法進行比較。

  〖案例點評〗

  《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谶@一理念,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發(fā)展的`教學過程。一開始,教師即播放王爺爺回收廢電池的錄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并非憑空捏造、遙不可及,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這種親切感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出示統計表,讓學生通過觀察統計表自由提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

  放手讓學生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獨立解答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探索、獲取知識,這樣的設計原因在于我們承認學生思維方式、思維水平的個性差異,目的在于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這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本節(jié)課的聯系實際,鞏固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幫助藍貓買家電的實踐問題,特別是問題(4):“如果它用900元錢買一臺錄音機和一臺洗衣機它的錢夠嗎?如果不夠,還差多少元錢?”這個問題的設計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用先加再減的方法,也可以用連減的方法,給學生的計算提供較大的空間,而且學生如果先把兩種電器的價錢相加就能湊成整百整十數,很快能計算出結果,這樣不僅鞏固了本節(jié)所學知識,同時還應用了前幾節(jié)課的口算知識。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加法;

  2、使學生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教具準備:

  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上節(jié)課有的同學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節(jié)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怎樣能知道這兩個班是否能合乘一輛車呢?

 。ㄒ纼蓚班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說,教師板書:35+34=

  2、請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怎樣計算“35+34”,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用擺小棒的方法還是用豎式計算還是口算,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

  3、請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

  (1)先請擺小棒的學生講

  提問: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來,3捆和3捆和起來?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講

  提問: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用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3)請口算的學生講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指名將題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集體訂正投影片上的題目,進行評價。

  同位相互檢查,相互評價,

  三、練習:

  練習二第1題:

  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

  再列豎式計算。

  第2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同位相互檢查。

  《買洗衣機》教案

  教學目標:

  1.發(fā)展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

 。ㄇ耙惶彀l(fā)給學生如下的調查表。)

 。ㄔu析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做這個調查要干什么”引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極大關注,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生:調查好了。

  師:誰把自己調查的情況說給大家聽聽。

  生1:xx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費是10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4000元的電腦。

  生2:xx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費是12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xx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費是9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調。

  師:這幾個同學們做的調查非常好!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一下你的調查,好嗎?

  (小組交流。)

  師:有一個叫小剛的同學也回家做了一個調查,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ㄆ聊伙@示:小剛的媽媽說:“我的收入是632元!毙偟陌职终f:“我的收入是786元!毙偟膵寢屨f:“我們家每月的生活費是980元!保

  師:看到這里,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小剛的爸爸比媽媽多收入多少錢?

  生2:他們共收入多少錢?

  生3:小剛家每月還剩多少錢?

  師:你能估算出小剛家每月大約節(jié)余多少錢嗎?小組討論后,自己解答。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的估算結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對,786元接近800元,應該是600+800-1000=400(元)。

  師:哪位同學的結果更接近精確結果?

  生:第2位同學。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估算出來了,那么你們能實際算出小剛家每月可以節(jié)余多少元嗎?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

 。ㄕ乙簧f答案,全班訂正。師板書: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師:小剛家也有一個計劃。你們想知道嗎?

  (看屏幕:小剛的媽媽說:“我想用節(jié)余的錢買一臺價格是96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小剛做思考狀。)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剛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能。

 。ㄔu析課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對幫助小剛解決問題個個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中。)

  師: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機的價錢減去一個月的節(jié)余,還缺522元,再減去一個月的節(jié)余,還缺84元,因此需要攢3個月。

 。惺剑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2: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兩個月的節(jié)余是876元,要買一臺洗衣機是960元,還少84元,因此要攢3個月。

 。惺剑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3:我們組的想法和第二個同學說得差不多,先求出兩個月的節(jié)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惺剑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生4:我們組的想法是先求出兩個月的節(jié)余,是876元,買洗衣機還不夠,再加一個月的節(jié)余是1314元,這就足夠了,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攢3個月。)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決了問題,看看小剛說什么?

 。ㄆ聊伙@示:小剛高興地說:“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問題,你們的好方法我已經學會了。再見!保

 。ㄔu析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初衷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參與,課堂氣氛熱烈。由于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ㄈ├斫鈶

  師:老師也為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現在你就是你們家的小管家,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購買計劃中的商品,用每月節(jié)余的錢,需要攢幾個月。數據多的同學可用計算器幫忙,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小組成員或老師幫忙。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旨在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如果單純地出一道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讓他們計算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另外,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器,他們感到很高興,繼續(xù)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ㄋ模┗仡櫩偨Y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同學們用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答了問題,同時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并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同學們的課上得非常好。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2

  教學內容:

  P36我長高了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鞏固統計的知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能準確測量,收集數據。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復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2、學習了怎樣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復習刻度尺使用方法)

  3、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用我們手中的'尺子來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你想測量什么東西的長度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四樣東西進行測量。

  2、組長做好記錄工作。

 。ń處熝惨曋笇В

  三、小組開始活動。

  四、匯報、記錄數據。

  1、把測量的數據匯報記錄在黑板上。

  2、完成學生身高統計表。

  3、討論、交流:看統計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內容?

  五、課堂總結。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在富有挑戰(zhàn)的交流活動中,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焕吓笥,認識它嗎?

  生:認識,是紅領巾。

  師:紅領巾的形狀是什么樣的?

  生:三角形

  師:這個圖形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 因為它有三個角

  師:你可真聰明,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我們要愛護國旗,愛護紅領巾。

  師:,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嗎?

  生:指角

  (多媒體演示紅領巾的三個角分別閃爍幾下)

  師:不錯,這就是它的角,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角,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找一找角,認一認角好嗎?

  生:好

  (板書角的初步認識)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 對于三角形,學生們在一年級就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里設計意在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為認識新的幾何圖形做遷移鋪墊。同時,由學生自己動手上臺演示,激發(fā)了興趣,調動了情緒,活躍了學習氣氛。)

  二、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師:學校是我們的家,我們天天在這里學習、游戲、鍛煉?!我們的校園多么整潔、優(yōu)美。(電腦課件出示主題圖)請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哪兒有角嗎?

  生:(老師三角板上的角,老爺爺剪刀上的角,球門上的角,小旗上的角,做操的學生伸出雙臂形成的角……)

  生:到前面指角(一定要讓學生指出角的具體位置。如果學生指不出角的正確位置,師說:“其實在我們數學里,規(guī)范的角是這樣的。師演示”)

  師:看來大家個個都是火眼金睛,這么快就找出了這里面的角,現在老師把圖形中的一些角標出來,我們一起看一下吧!(課件演示閃爍的角)

  師生:欣賞角

  2 、觸摸感知角的特點

  這角可真多呀!可見,角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瞧,就連我們學習用的三角板里也藏著不少角呢(課件演示)!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三角板,觀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的一個角,像這樣(教師示范摸角的頂點)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生交流:尖尖的,很扎手。

  再摸摸這兩條線(教師示范摸角的兩條邊),感覺怎么樣?

  生交流:滑滑的,直直的。

  師:我們給(三角板)脫去美麗的外衣,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個角,想一想這三個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說說。

  生匯報:都有一個尖,兩條直直的邊。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師:剛才同學們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

  看到兩條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邊。

  (教師邊指邊說,示范正確的指角方法。)

  學生模仿老師邊指邊說正確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頂點和邊

  A.師指,全班說

  B.一生指,其余生說

  C.師說,一生指,其余生判斷

  師:觀察這些角,一個角有( )個頂點和( )條邊。

  5、想像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把角的樣子畫在我們的腦海里。

  6、判斷角

  師:我從數學王國里帶來幾個圖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圖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7、折角、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果然名不虛傳,想難住大家還真不容易。老師這有一張圓形的紙片,圓形紙片有角嗎?

  生搖頭:沒有

  那現在就請你們給老師折出一個角,好嗎?

  生:好

  如果不會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生折角,教師巡視。)

  折好后先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哪里是頂點,哪里是角的邊,一會兒小組內派一名代表到前面進行匯報,把折好的角展示給全班的小朋友,好現在開始吧!

  生:折完后到前面展示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折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征。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畫角

  師:如果讓你畫一個角,你覺得應該怎樣畫呢?誰來說一說,可以用手表示。

  生:交流自己畫的方法。

  師:看來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我們一同去看一下如何畫角才是正確的方法吧!

  (課件出示畫角的方法)

  師:現在就請大家在自己的本上用正確的方法畫一個角吧!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

  生:在本上畫角

  師:現在請大家把自己畫的角各部分標上名稱吧!

  生:標名稱

  師:為了方便大家記住畫角的方法,老師還為畫角編了一首兒歌呢,我們一起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兒歌)大家讀一讀吧!記住這首兒歌就記住了畫角的'方法,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采取先讓學生自己跟著多媒體學習畫角,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初步掌握了畫角的步驟和方法,學生感覺很輕松民主,注意力強。)

  (三)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畫了角,那你們想不想動手做一個角呢?

  請同學們拿出學具,用你靈巧的手做一個角,做好后說出它的頂 點和邊。做角時一定要注意尖尖的圖釘不要扎到手。

  2、變一變

  師:現在我們要變角了,變角的時候我們要用心噢。

  好,我們先把角慢慢變大,用心觀察,角變大了嗎?

  再把角慢慢變小,再來一次,慢慢變大,慢慢變小。

  (所有學生操作)

  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我們是怎樣把角變大的,怎樣變小的?

  小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距離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距離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師:老師請同學甲上來,你能做一個比我的角大的角嗎?做好后就不許變了,想想有什么辦法能知道我們的角誰大,誰小呢?

  (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方法:重疊法——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看另外一條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

  師: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老師的角兩條邊張開大小不變,只拉長邊的長短,你們說,老師的角有沒變大?

  生:沒有變大。

  師:我們去看看紅角和藍角是怎么做的?(播放紅角和藍角的故事)

  師生觀看。

  師小結:看來角的大小只跟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跟邊的長短無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做活動角,使學生從認識靜態(tài)中的角過渡到了認識動態(tài)中的角,同時引出對角的大小的比較的認識,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變化活動角,動態(tài)體會角的大小變化與兩條邊張開的角度有關系,為了突破“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一難點,教師通過一小節(jié)動畫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既使學生感受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又增添了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只和張口的大小有關。

  (設計意圖: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角,誰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結合板書回顧全課)

  四、欣賞角

  看來大家的收獲真不少,再讓我們去欣賞一下角吧!這些建筑漂亮嗎?(漂亮)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角無處不在,希望以后大家能夠了解角的更多知識,把我們的祖國和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加美好,好嗎?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 在分蘋果的過程中體會除法豎式的實際含義,掌握除法的豎式書寫格式和試商方法,能正確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掌握表內除法計算(包括豎式計算和試商)的基礎上,安排有余數的除法。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可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數及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同時又可以鞏固表內除法計算,還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教材從學生已知的表內除法引入,通過分蘋果活動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并主動探索試商的方法,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在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還有余數的情況,認識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級重點實驗校,師資力量強,學生的素質也比較高。部分學生以前就接觸過除法豎式,但是對于豎式的含義、書寫格式及應用還并不明確。教學時可以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分成一課時或兩課時完成。我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除法豎式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安排在一課時內進行教學。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媽媽昨天買了20個蘋果,要把這些蘋果放在一些盤子里面,你愿意幫媽媽分一分嗎?

  (揭示課題:“分蘋果”并板書)

  師:如果把這些蘋果平均放在這些盤子里,你準備怎樣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盤放4個、5個、6個、7個。個別學生說每盤放2個、10個,其他同學都說出了這樣分的不合理性。學生還提出如果是每4,5個放一盤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個放一盤就會出現剩余。)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 活動一: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1)解決問題,抽象出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賹W生獨立思考

 、谛〗M內交流

 、奂薪涣(說出結果并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生1: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生2:5+5+5+5=20,可以放4盤。

  生3:20-5-5-5-5=0,可以放4盤。

  生4:20÷5=4,可以放4盤。

  生5:除法還可以用另一種形式――豎式來計算。

  (2)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正確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

  ①理解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A學生介紹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B嘗試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

  C教師提示

  D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及有疑問的地方。

  (學生小結:20是被除數,表示有20個蘋果;5是除數,表示每盤分5個蘋果;4是商,表示分4盤。)

 、诮虒W寫法,學生試寫

  A學生介紹,師在黑板上邊板書寫法邊講解。

  B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先寫被除數20,然后寫除式;4要與0對齊,然后寫積20;最后寫0,0也要與20的0對齊。)

  C剩何?什么4和0都要與20后面的0對齊?

  D學生用豎式計算,進行練習。

  2.活動二:每盤放6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1)解決問題,抽象出有余數除法豎式計算方法

  ①請學生用20個圓片擺一擺,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盤)……2(個)

  (這是學生上學期學習過的內容,學生應該能很快完成。)

 、趯W生先試著自己寫豎式,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并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郯鄡冉涣。

  (展示不同學生的豎式并讓學生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同時其他學生可以質疑。)

  (學生小結:20表示有20個蘋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蘋果,3表示可以放3盤,3盤6個個蘋果是18個蘋果,還有2個蘋果不能繼續(xù)再分了,還余2。)

  (2)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因為有前面的擺一擺的活動,大多數學生沒有出現余數大于除數現象,但是,恰好有幾名學生沒帶學具,在計算的時候,一個學生出現了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

  師:觀察這位同學的計算過程及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

  (如果學生有困難,提示學生觀察每道題目的余數和除數。)

  生1:20÷6應該商3,而不是商2。

  生2:如果余數比除數大,那就能夠繼續(xù)再分。

  生3:余數8里還包括一個6,還可以再放一盤,還剩2個。

  師:比較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你發(fā)現了什么?請同學們思考,在有余數的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生:余數一定比除數小,不然就沒有除完。

  (3)試一試

  20÷7=?用豎式計算,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寫。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 “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在班內交流。)

  2.學生用豎式計算

  (“練一練”的第1題完成后同桌兩人互相檢查,并選一道喜歡的題目互相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發(fā)現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現象,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發(fā)現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余數的含義。

  1. 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余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并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余數除法,發(fā)現可以放3盤,還余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xù)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認識有余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不斷發(fā)現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yǎng)質疑、批判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把能夠整除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的內容都在一課時內教學稍顯緊張,有一部分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定困難,特別是我校正在嘗試小課時教學的研究活動,所以我認為這一課的教學分成兩課時更為妥當。

  〖案例點評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能本著這樣的理念進行教學,把一節(jié)傳統的除法課上得生動、活潑。這節(jié)課中有幾點設想很有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夠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師能夠注意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無論是認識有余數除法還是學習有余數除法的計算都注意從實際問題引入,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并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夠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

  (1)幫助學生在現實活動中建立“剩下”的表象,為形成“余數”的概念打下基礎

  平均分東西,有時正好全部分完,有時會剩下一些不能夠再平均分!鞍凑兆约旱南敕▉矸痔O果”是一個很開放的活動,對每盤分得的數量以及分的盤數都沒有做規(guī)定,完全由學生自主選擇。因此操作的結果,既出現了剛好分完的情況,也出現了有剩余的情況,體現教學設計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研究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

  計算有余數除法關鍵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沒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通過“每盤分6個,需要幾個盤子”這樣的實際問題,激活學生已有經驗――用分實物(分學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動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機會。(3)引導學生比較除法算式中的除數和余數,發(fā)現并理解規(guī)律

  要求學生“比較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一方面引導學生聯想平均分東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夠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幾道除法算式,發(fā)現相同的現象,從而理解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歸納出“余數比除數小”的結論。

  像“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這樣的教學內容實際上是比較傳統也比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全新的教學方式,當然就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能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以智慧爺爺送禮物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認識銳角和鈍角以及他們的判斷方法,然后通過做角、找角、分角、畫角、拼角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每組一盒畫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智慧爺爺托老師帶給大家一件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現在就在你們桌上的盒子里,趕快打開來看一看。不過在看之前智慧爺爺還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看過之后各組要把盒子里的東西按一定的標準分一分,行嗎?好,開始行動。

  1.各小組倒出來后發(fā)現是相同的卡片上畫著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組試分。

  2.小組派代表匯報分的結果。(一般會分成兩類:直角和其他的角)

  3.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點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皇宮,來研究有關角的問題。

  二、認識銳角和鈍角

  1.引導學生用剛才分出的第二類角與直角比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點?

  2.小組合作比較大小,然后交流比較方法和結果。

  3.根據比較結果再次對盒子中的角進行分類,并且展示分的結果。

  4.教師根據學生的分類結果給出各種角的名稱(即銳角與鈍角)以及判斷標準。

  5.鼓勵學生說說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還有銳角或鈍角。

  三、組織活動,鞏固認角

  1.做角: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活動方式做出不同的角鞏固對三種角的認識。(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動角的方式進行練習。)

  2.找角: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并分類放入相應的房子里。

  師:直角、銳角、鈍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來休息,同學們,你愿意幫他們嗎?

 。ǘ嗝襟w課件出示事物圖P391題圖以及標有三種角的三所房子。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動態(tài)效果從實物中抽取出學生說的角,分類把角送回家。)

  四、畫角

  1.大家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這些角為了感謝大家想為自己畫一些像送給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畫像呢?能試著把你希望得到的畫像畫出來嗎?

  2.學生獨立嘗試畫出自己喜歡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是哪一類角。

  3.展示自己畫的角并交流畫角的方法。(教師對學生想出的'多種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五、拓展活動

  同學們在研究角的過程中,三角板幫了我們的大忙,為了感謝三角板,我們來一起陪它做個游戲,輕松一下,好嗎?

  1.引導學生用三角板做拼擺圖形的游戲。

  2.各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圖形,在此圖形中有幾個角,分別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組成?

  六、總結。

  第二課時平移和旋轉(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在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具的準備:錄像、P133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村正在為咱們學校修建一所新校園,你高興嗎?想不想去看看?播放錄像:工地上工人們正在乘著升降機在上樓,樓房里有幾位工人正在安裝推拉窗,并不時的推一推、拉一拉。

  二、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1.引導學生說說片中的工人在干什么?升降機和推拉窗分別是怎樣運動的?

  2.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現象就是平移現象。

  3.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判斷平移現象的標準,并在全班交流,教師要及時點撥。

  4.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現象?

  三、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

  1.組織學生做游戲:小組合作利用P133的學具拉一拉開展游戲,體會平移現象,同時,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案?

  2.引導交流,對找出多種搭配方案的小組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四、利用方格紙鞏固認識

  動態(tài)課件呈現:方格紙上的小船行使圖。

  1.引導學生說說小船是在平移嗎?為什么?

  2.引導學生感知平移的方向與距離所表示的含義:

  (1)小組討論:小船正在向哪邊平移?(右邊)移了幾格?(八格)

 。2)各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然后教師利用動態(tài)課件慢速展示平移過程,學生一起跟著數小格,真切的體會平移的距離。

  3.設疑,對學生初步滲透兩次平移的思想。

  如果小船向左平移三格將會在什么位置?(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交流,最后動態(tài)演示驗證);再向下平移三格呢?(小組再次討論交流。)

  五、擴展活動

  課件出示P444題圖,配上淡色方格。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哪些小魚平移后可以與紅色小魚重合?

  2.交流討論結果,并說說白色小魚怎樣平移后,可以到達紅色小魚的位置?

  3.獨立給可以經平移后重合的白色小魚涂上紅色。

  4.引導觀察這些紅色小魚有什么共同特點?

  六、總結。

  第三課時平移和旋轉(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方法】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觀察、操作,從而感知旋轉現象,然后通過觀察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場情景和做游戲的形式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一個紙風車、每人一枚硬幣、P131、P135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課前要求大家做的紙風車做好了嗎?會玩嗎?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不過有個小要求,就是要邊玩邊注意觀察。

  二、感知旋轉現象。

  1.認識旋轉現象。

  (1)剛才大家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什么了嗎?引導學生說說紙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2)你能給這種運動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相機揭示數學上的名稱──旋轉。

 。3)鼓勵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旋轉現象?

  2.觀察感知

  引導學生做(P44下面做一做)游戲:

 。1)引導學生觀察圓片是什么顏色的?

  (2)小組合作旋轉圓片,觀察旋轉時圓片的顏色變化,感受旋轉帶來的神奇效果。

  3.操作感知

  引導學生獨立做轉硬幣的游戲,來進一步體會旋轉的現象。

  三、體會區(qū)別,鞏固認識。

  1.動態(tài)效果出示游樂場的主題圖。

 。1)說說畫面上都有哪些活動?

 。2)先在小組內說說哪些活動是平移現象,哪些活動是旋轉現象?再在全班交流。

  2.游戲。

  鼓勵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示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現象(先在小組內自由嘗試,再派代表在全班表演。)

  四、拓展練習。

  1.引導學生將P131的學具剪下來,小組合作拼一拼,看可以拼出什么?有多少種拼法?(要注意對學生求異思維的肯定和鼓勵。)

  2.游戲:將P135的學具剪下來轉一轉,小組討論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其中哪些方法比較合適?

  五、總結。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小學二年級的教案01-12

小學數學二年級的教案09-28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二年級09-29

小學二年級數學《數學廣角推理》教案02-12

小學數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1-06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教案02-01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01-31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2-02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01-07

數學小學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