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日韩中文色综合,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www.av在线播放,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奇米777888,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4 08:33:2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8篇【精】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8篇【精】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在生活中什么時候可以用到字母表示數?

  (指名回答)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用字母表示數。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出發(fā),通過提問復習舊知,使學生的思維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用字母表示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1)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邊長,用字母C表示正方形的周長,用字母S表示正方形的面積,你能用這些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2)學生獨立寫計算公式,小組內交流。

  (3)展示匯報。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用字母表示為C=4×a;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用字母表示為S=a×a)

  2.介紹用字母表示數的簡寫方法。

  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一般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簡寫(課件出示),請小聲地讀一讀。

  (1)當數字與字母相乘時,去掉乘號,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點表示乘號,如4×a可以寫作4a或4·a。

  (2)當字母與字母相乘時,可以用點表示乘號或直接去掉乘號,如a×b可以寫作a·b或ab。

  (3)當字母與1相乘時,1可以省略不寫,只寫字母本身,如1×a可以寫作a。

  3.討論:生活中你還遇到哪些能用4a表示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全班交流。

  預設 (1)1張桌子4條腿,a張桌子4a條腿。

  (2)1本書的價錢是a元,買4本書的價錢是4a元。

  (3)小紅一天寫a個大字,4天寫4a個大字……

  4.用字母表示學過的運算律和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1)鼓勵學生獨立寫一寫:運用字母你能表示哪些學過的運算律或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2)組織學生交流整理:你所寫的式子的含義是什么?

  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讓學生嘗試寫一寫學過的運算律。

  預設 生1:加法交換律可以表示為a+b=b+a。

  生2:加法結合律可以表示為a+b+c=a+(b+c)。

  生3:乘法交換律可以表示為ab=ba。

  生4:乘法結合律可以表示為abc=a(bc)。

  生5: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為(a+b)c=ac+bc。

  用a表示長方形的長,b表示長方形的寬,用C表示長方形的周長,S表示長方形的面積,怎樣用字母表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

  預設 生1: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2(a+b)。

  生2: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S=ab。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2.教材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jié)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jié)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會讀寫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從四導入手,導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向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fā),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fā)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1.聯系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jié)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fā)興趣。然后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從而導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為探求新知創(chuàng)下良好的開端。

  2.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圣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到運用"一看、二數"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fā)、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3.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fā)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jié)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4.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么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么,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

  1.復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1)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從本班具體捐款的事實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況,產生下列三道連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師:剛才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

  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為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ㄒ唬z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內容:

  P53-P54的內容及練習八第1-2題。

  目標:

  1、通過數8、9個的物體的實踐活動,認識8、9,會寫8、9。

  2、知道9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9以內數的大小,

  3、能準確區(qū)分8個、9個和第8個、第9個,培養(yǎng)初步的比較能力。

  4、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教育。

  重點、難點:

  區(qū)分基數和序數及比較大小。

  教具:多媒體。

  學具:小棒。

  教法:引導觀察法。

  學法:觀察操作法。

  教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從0數到7,再從7數到0。

  2、小花貓釣無尾魚和半截魚的故事引出8、9。

  3、板書:8、9的.認識。

  二、合作探索:

  1、認識8、9。

 。1) 引導觀察主題圖,仔細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圖意。

 。2) 用8、9說一句話。

 。3) 提問小結。從說一句話中,你知道8、9的用途嗎?數字8可以是八個任意物體的數目,也可以是第八個、第八名、第八等。

  2、基數和序數及大小比較。

 。1)操作:拿出數字卡片08,擺一擺,從0排到8,再從8排到0,說說是按什么順序排的。

 。2)涂色:P54蝴蝶圖,給從左數第8只蝴蝶涂上黃色,第9只蝴蝶涂上紅色。

  (3)媒體出示:尺子圖,引導觀察數的順序。

 。4)媒體出示點子圖,數7和8,8和9并比較大小。

 。5)指導寫8、9,練習寫8、9。

  三、應用拓展:

  1、練習八第1題。

  多媒體出示動物坐火車的圖和火車進山洞的圖

  2、練習八第2題。

  3、從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數:2、3、5、8、0、1、4、6、9、7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后啟發(fā)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么?(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是怎么得來的。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 一個加數 =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xx)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復合應用題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復合應用題的結構,正確解答復合應用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復合應用題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系,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復合應用題(板書課題).

 。ㄒ唬┙虒W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么聯系?這三道題有什么區(qū)別?

  聯系: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qū)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復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系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fā)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后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并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

 。1)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表多少只?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筑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筑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jié)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情境激趣。

 。ㄕn件出示教材92頁情境圖)說一說圖中三個少先隊員剪出的圖案、設計的圖案和制作的板報花邊各采用了什么運動方法。(生回答,師板書)

  2.導入揭題。

  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來復習圖形運動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相關知識。

  ⊙回顧與整理

  1.平移。

 。1)什么是平移?(把一個圖形沿某條直線移動一定距離的過程叫做平移)

  (2)判斷平移后圖形的位置,關鍵有幾點?

 。ㄅ袛嗥揭坪髨D形的位置,關鍵有兩點: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離)

 。3)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平移現象。

 。娞莸纳舷逻\動、抽屜的推拉等)

  2.旋轉。

 。1)什么是旋轉?(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固定點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一定角度的過程叫做旋轉)

 。2)旋轉的`三要素是什么?

 。ㄐD的三要素:一是旋轉中心,二是旋轉方向,三是旋轉角度)

 。3)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現象。

 。婏L扇扇葉的轉動、汽車行駛時車輪的轉動等)

  3.軸對稱。

 。1)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什么叫對稱軸?

 。ㄒ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

 。2)我們學過的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

  預設

  生1: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腰梯形、圓等都是軸對稱圖形。

  生2:線段也是軸對稱圖形,它有一條對稱軸。

  生3:等腰三角形有一條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

  生4: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等腰梯形有一條對稱軸;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典型例題解析

  課件出示典型例題。

  先把三角形ABC繞點C順時針旋轉90°,再向右平移6格。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旋轉、平移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

  畫圖前要先找準規(guī)定的旋轉中心,即點C,畫出線段CA繞點C順時針旋轉90°后的對應線段CA′,CB繞點C順時針旋轉90°后的對應線段CB′,然后連接A′B′,得到三角形A′B′C,三角形A′B′C即為三角形ABC按要求旋轉后的圖形。最后把三角形A′B′C的每個頂點分別向右平移6格,得到點A″、B″、C′,然后順次連接這三個頂點,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如下圖。

  解答

  ⊙探究活動

  1.出示探究題目。

  有5個同樣大小的圓片,用其中4個擺成右邊的形狀,剩下的一個圓片擺在什么位置能使5個圓片組成軸對稱圖形呢?

  2.小組合作試一試。

  3.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擺的。

  預設

  生1:要使原圖形再擺上一個圓片后成為軸對稱圖形,首先要確定這個圖形的對稱軸,然后橫著、豎著和斜著試一試,最后根據對稱軸找到另一個圓片的位置。

  生2:擺法一:

  生3:擺法二:

  生4:擺法三:

 。雨幱暗膱A片表示后擺放的圓片)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長方體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主要內容是探索發(fā)現長方體(正方體)的基本特征。在我教本課之前,觀摩同行執(zhí)教已有十多遍,觀摩過程中也斷斷續(xù)續(xù)有些思考困惑,主要集中在幾下兩點:

  1、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學生的空間觀念怎樣飛躍?怎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為什么會有不少學生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僅僅是口誤嗎?

  為了解決這些困惑,我提前研讀了相關資料(此時我的學生剛進入五年級上學期),通過研讀思考,我明白所謂空間觀念就是指對物體和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化在人腦中的表象及想象?臻g觀念是由感知覺到概念間的“階梯”,是建立幾何概念、形成空間想象力的基礎!堕L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那么無論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是什么,都要肩負起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任務。我想起同事們在日常教學中總是會感到學生的空間觀念太差,有些學生甚至根本就沒有空間觀念,而在怎樣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時又會感到很茫然。

  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但本節(jié)課才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地研究立體圖形,教材先從生活入手抽象出立體圖形,接著在明確面、棱、頂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究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最后認識長、寬、高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很豐富,但要想讓學生自己在做中學、玩中學,很明顯一節(jié)課無法完成。于是我又陷入了思考: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實效?

  為了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和研究興趣點,我對一個自然班進行了相關內容的課前調查,具體內容和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問題1:你知道長方形和長方體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嗎?

  【意圖:為了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在學生心中的真實建構情況。】

  調查結果:

  關于長方體和長方形的區(qū)別:在63個學生的回答中,只有18人(約占28%)能準確說出平面與立體之分;有28人(約占44%)說長方體可以立起來,但長方形立不起來,這樣的回答其實并不準確,但潛意識中要傳達的內容也可歸為平面與立體之分;還有17人(約占27%)所回答的內容根本不靠譜。

  關于長方體和長方形的聯系:該問題難度較大,在63人中只有11人(約占17%)能夠說出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

  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建構起清晰的立體圖形的表象,所以產生了上述的問題;诖宋铱紤]在認識長方體前可以從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入手。

  問題2:如果讓你研究長方體的特點,你喜歡怎樣研究?

  【意圖:旨在了解學生關于長方體的研究興趣點!

  調查結果:

  有12人(約占19%)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的面。

  有6人(約占10%)提到喜歡研究為什么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是長方體。

  有4人(約占6%)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造。

  各有3人(約占5%)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頂點或棱。

  有2人(約占3%)提到喜歡研究長方形如何變成長方體。

  還有學生在問卷中明確表示:我喜歡拼裝長方體,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動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時比只看還要好。

  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學生的研究興趣點比較分散,但都很有價值。相比較更多的人喜歡研究面的特點,基于此怎樣激發(fā)學生研究頂點和棱也是要思考的`問題。另外部分學生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造及拼裝長方體對本課的活動設計也很有啟發(fā)。

  在分析了學生的調查問卷和進一步思考之后,我結合自己的思考設計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實踐,現將實踐教學中的兩個片段分析如下:

  片段一:

  課前活動中每個4人小組準備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按照要求拼出圖形:

  任務一: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1個長方形;

  任務二: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5個正方形;

  任務三: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4個三角形。

  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完成任務一;

  能夠在片刻思考之后拼出形如“田”字的圖形完成任務二;

  但卻苦苦思索無法完成任務三。此時我出示三棱錐,學生驚喜地發(fā)現三棱錐上有4個三角形,緊接著我追問學生:“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么感受?”部分學生深有體會地談到:“圖形不只有平面的,還要向立體發(fā)展!倍切]有發(fā)表感受的孩子我也能從他們的表情上洞悉他們的內心……

  片段一分析:

  面對只有17%的學生能說出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的課前調查結果,我考慮在認識長方體前可以從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入手進行課前活動。實踐驗證通過三個拼圖形的活動任務安排,使得學生經歷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維過程,而學生也在過程中無形地完成了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認知飛躍,于是在后面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幾乎沒有學生將“長方體”誤說為“長方形”。

  片段二:

  在學生觀察自己手中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并引導其有序數出面、棱、頂點數量的基礎上,我直接安排了“制作長方體”的活動!拘〗M材料為:卡紙、直尺、剪刀、膠帶、信封(內有2個或3個已知的面)!客瑫r要求學生邊制作邊思考:長方體面的形狀和大小關系?長方體棱的長度關系?

  大約10分鐘(速度最快的小組只用4分鐘)之后,所有的小組都順利制作出了一個長方體,【如圖】且大部分小組都發(fā)現了長方體的特點。此時的展示匯報便顯得很“酷”:組長拿著自己小組的作品落落大方地在臺上對同學們分析講解他們的發(fā)現,教師只需在恰當的時候追問發(fā)現的依據,并引導其它小組進行補充即可。

  片段二分析:

  基于課前問卷中部分學生表示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造及拼裝長方體對我的啟發(fā),我安排了這個制作長方體的活動。其實一開始我想讓學生將自己手中的長方體剪開進行觀察,但考慮到生活中的長方體大都是一些盒子,而盒子在粘和處的多余材料會影響學生的觀察,于是我想自己給每個小組制作長方體讓學生去“剪”,但此時我想到調查問卷中有學生說:“我喜歡拼裝長方體,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動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時比只看還要好!

  看著學生的心里話,我很想大膽嘗試,但考慮對學生而言“制作長方體”比“剪開長方體”難度要大,所以我在信封中提供了幾個已知面。盡管如此,我還是有些擔心,畢竟長方體面、棱的特點學生還不知道,就直接放手讓其制作,實在是有些冒險,不過最終我決定相信學生,我想當孩子們拿著自己制作的長方體進行匯報的時候內心該有多高興。實踐顯示:我的愿望實現了。但此時我卻在思考:為什么學生能夠在沒有研究面、棱的具體特點時就能制作出長方體呢?后來我想到了:因為學生有生活經驗,雖然長方體僅僅在一年級的數學書上“曇花一現”,但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過多少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W生在生活中玩過多少長方體的玩具!……

  我如夢初醒,課前自己的擔心多余了,但也暴漏了我在研究學生的時候對他們的生活經驗讀的還不夠懂。是!學生思維認知的發(fā)展不僅僅在數學課堂上,生活經驗也是教師在課前需要深刻了解并且讀懂的。只有在這樣深刻讀懂的基礎上,學生的思維才能順利實現飛躍。

  至此本該結束了,但學生又在上完課的第二天給了我新的驚喜:他們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形狀是正方體的盒子。【如圖】孩子們說:“老師,我要用這個正方體包裝禮物送給你!”

  面對此情此景,我感動了!我對孩子們說:“老師不要里面的禮物,只要這個盒子就行!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的思維是多么豐富奇妙,要想讀懂你們,老師定當繼續(xù)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已學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2.通過復習,使學生知道同一道題中,數量關系可以轉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3.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其可以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已學的數量關系,正確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知道同一道題中,數量關系可以轉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導入:我們已經復習了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了不同的應用題的不同分析、解答方法.今天我們就用我們學過的不同知識來解應用題.(板書課題:用不同知識解應用題)

  2.填空:已知甲數是乙數的6倍.那么:

 。1)乙數是甲數的

  教師追問:為什么填 呢?這時兩個數的倍數關系轉化成了什么關系?

 。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 )∶( )

 。3)甲數與甲乙兩個數的和的比是( )∶( )

  (4)乙數與甲乙兩個數的和的比是( )∶( )

  教師提問:這時兩個數的倍數關系轉化成了什么關系?

  教師總結:通過復習,我們發(fā)現了倍數關系、分數關系、比的關系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二、復習探討.

 。ㄒ唬┙虒W例6.

  少先隊員在山坡上栽種松樹和柏樹,一共栽種了120棵,松樹的棵數是柏樹的4倍.松樹和柏樹各栽多少棵?

  1.學生讀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2.分組討論:

 。1)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2)松樹的棵樹是柏樹的4倍,可以轉化成哪幾種關系?

 。3)本題有幾種解法?

  3.學生匯報反饋.

 。1)因為:松樹的棵數+柏樹的棵數=120棵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等式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設柏樹種了 棵.

  120-24=96(棵)

  解:設松樹種了 棵.

  120-96=24(棵)

  答:柏樹種了24棵,松樹種了96棵.

 。2)因為松樹的棵樹是柏樹的4倍,所以松樹和柏樹棵樹的比是4∶1.

  所以根據轉化的比的關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識來解答.

  4+1=5

  120 =96(棵)

  120 =24(棵)

  答:柏樹種了24棵,松樹種了96棵.

 。3)因為松樹的棵樹是柏樹的4倍,所以松樹和柏樹棵樹的和是柏樹棵樹的5倍,我根據倍數的數量關系可以運用算術方法解題.

  120(4+1)=24(棵)

  120-24=96(棵)

  答:柏樹種了24棵,松樹種了96棵.

 。4)因為松樹的棵樹是柏樹的4倍,所以柏樹的.棵數就是松樹棵樹的 ,如果把松樹的棵數看作單位1,那么,120棵對應的率就是1+ ,根據倍數的數量關系可以運用算術方法解題.

  120(1+ )=96(棵)

  120-24=96(棵)

  答:柏樹種了24棵,松樹種了96棵.

 。5)因為松樹的棵樹是柏樹的4倍,所以松樹和柏樹棵樹的比是4∶1,松樹和松樹、柏樹棵樹和的比是1∶5,所以根據轉化的比的關系,我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

  解:設柏樹有 棵.

  ∶120=1∶5

  5 =120

 。24

  120-24=96(棵)

  答:柏樹種了24棵,松樹種了96棵.

  4.請你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你最喜歡那種方法.為什么?

  5.教師總結:在我們解應用題時,一道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可以轉化成不同解決形式.在解答時,我們選擇我們熟練、簡便的方法進行解答.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