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篇(熱)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xiàn)象與物體內(nèi)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對熱現(xiàn)象產(chǎn)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后,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nèi)绾螌嶒灢拍芮宄乜吹娇諝馐軣崾芾浜篌w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空氣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預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qū)別)
二、怎么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 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fā)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當我們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里跳躍時,哪種情況下占據(jù)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边\動的游戲。
3、交流:從游戲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A設:這個游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zhì)的本質(zhì)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 體積脹大
空氣 熱脹冷縮
受冷 體積縮小。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2
學習目標
1、能說出實驗步驟,根據(jù)步驟進行實驗。
2、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能說出從煤中的提煉物。
3、能認識到礦物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樹立珍惜保護資源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導實驗結論。
實驗準備:
試管架、試管、酒精燈、試管夾、試管塞、導管、棉絮、純凈煤塊。
設計思路:
通過課文文本的學習,學生了解了煤的用途及形成過程,知道它們是極其珍貴的能源,煤們是地球母親賜給我們的禮物,我們應珍惜它,合理開發(fā),使這些能源更好的造福于人類。結合當前的污染天氣情況,特別是鄉(xiāng)村冬季取暖用劣質(zhì)高硫煤的對空氣的影響,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加深學生對煤的認識,增強學生節(jié)約能源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
創(chuàng)新之處:
在準備實驗器材過程中,由于沒有專用帶玻璃管的試管塞和與之配套的試管。多次試驗后,用滴管去掉膠帽代替玻璃管,用電鉆把試管塞鉆大,鏈接試管、試管塞、滴管(尖頭向外,有利于收集煤氣,燃燒時便于觀察)。試驗后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
復習課文文本內(nèi)容,煤的分類、開采和提煉物。
出示實驗器材
出示試管架、試管、酒精燈、試管夾、試管塞、導管、棉絮、煤塊
介紹器材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試驗
教師演示器材的組裝過程,并進行演示實驗。
煤的分離實驗
在試管內(nèi)裝入一定量的純凈煤,在試管口放點棉花,用帶玻璃管的.試管塞將試管口塞住。
在酒精燈上加熱試管,直到試管里的煤發(fā)紅。
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處,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學生組裝實驗器材。
實驗現(xiàn)象
當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玻璃口處時:產(chǎn)生藍色的火焰,說明有煤氣產(chǎn)生。
實驗過程中,試管里的棉花:有黑色粘稠的油狀物產(chǎn)生,說明有煤焦油的產(chǎn)生。
實驗結束室,試管里的煤燃燒后產(chǎn)生的碳狀物,這是焦炭,
其他發(fā)現(xiàn):試管壁也有少許黑色油狀物
解釋:煤在加熱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煤氣、煤焦油和煤炭。
五、填寫實驗報告單。
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教師適時指導。
六、板書設計:
煤的分離實驗
煤氣
煤焦油、節(jié)約能源
煤焦炭、保護環(huán)境
瀝青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知道心臟的大小、位置、結構;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與哪些因素有關。
科學探究目標:根據(jù)現(xiàn)象合理猜想,能夠利用簡單的表格、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資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意識;珍愛生命,并將學到的知識用于生活。
教學材料準備:
1、模擬心跳實驗材料:橡膠球、塑料瓶、塑料管、紅色的水四種材料;
2、多媒體課件;
3、聽診器、心跳測試記錄表、血液循環(huán)繪圖板、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聽診器,教師問:知道它是用來干什么的嗎?
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入本課研究主題:心臟和血管(板書:心臟和血管)
2、學生交流關于心臟想知道的問題。根據(jù)交流情況,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認識心臟。
【通過讓學生思考聽診器的作用,引出心臟,引出本課的研究主題,這樣既直入主題、不浪費時間,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二、自主探究,認識心臟。
1、想一想,猜一猜
根據(jù)學生已有經(jīng)驗先讓學生猜測位置,在猜測中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摸一摸,你的心臟在哪里?試著說一說它的樣子。
課件出示心臟模型、位置。
師生交流總結:心臟位于人體胸腔中部偏左。伸出拳頭在胸前比劃一下自己心臟有多大。
【通過學生猜測,摸一摸,找出心臟的位置,最后出示課件,師生共同總結出心臟的位置、大小、形狀。學生在親身感受中驗證自己的猜想,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摸一摸、聽一聽
對照著大屏幕,再找一找自己心臟的位置。摸摸有什么感覺?
學生自己摸摸心臟,感受心跳。
指導正確使用聽診器的方法:將聽筒置于耳內(nèi),用有膜片的這端放到心臟的位置。沒有輪到你的同學可以把耳朵貼近同伴的左胸心臟的位置,靜靜的感受心臟的聲音和節(jié)奏。
學生用聽診器聽心跳。
學生交流聽到的聲音,師生共同總結:有規(guī)律的、有節(jié)奏的一跳一跳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是想通過聽診器,讓學生清晰的聽到心跳,在聽中感受心臟,學生對這個實驗的興趣很濃厚,但一定要給學生講解聽診器的正確使用方法,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實驗!
3、看一看,做一做
。ㄕn件出示心臟跳動)大家看一看,說一說:心臟是怎樣跳動的?學生交流
師生用手勢模擬心臟的跳動,共同總結:(比劃)我們把這樣叫收縮,這樣叫舒張。心跳就是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板書:心臟收縮、舒張)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我們就感覺到心跳一次。大家一起來用手勢表示心跳一次。
【上面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利用聽診器感受心跳,但心臟到底是怎么跳的,學生不是很明了,于是我利用了課件給學生最直觀的心臟跳動,并在觀察的同時引出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最后為了更形象的展示心跳,我設計了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心跳,學生在玩手勢的同時,加深了對心臟跳動的理解!
4、剖一剖,看一看
師出示豬心臟解剖圖,看其內(nèi)部構造。
【在上面幾個實驗的基礎上,適時的拋出問題“心臟的內(nèi)部構造又是什么樣的嗎?”將學生帶入心臟內(nèi)部構造的學習中,接著通過豬心臟解剖圖,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心臟的構造!
課件出示心臟內(nèi)部構造:心臟是具有強有力的肌肉構成的,內(nèi)部是空的,可以分為四個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小組合作,互相指出同桌的四個腔的位置。
小組交流,在交流中強化四腔。
【在第二個大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通過教師適時拋出的`問題及幾個活動的設計,同學們在愉快的氣氛中,認識了心臟的形狀、大小、位置、構造!
三、探究心臟和血管的作用
(一)了解心臟跳動
1、猜想心跳作用。
學生猜測,交流。
2、師:同學們認為心跳的作用是輸送血液到全身,到底是不是?用什么方法驗證?
學生交流。
提供實驗材料:橡膠球、塑料瓶、塑料管、紅色的水四種材料
小組商討“設計一個演示心臟跳動的模擬實驗”實驗方案,并在班內(nèi)交流。
3、實驗補充完善后,分組實驗。
小組到前面演示實驗,并交流實驗結果。
4、師生共同演示實驗,在演示中得到理論的提升。最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心臟的作用:心臟收縮,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心臟舒張,將血液運回心臟。
【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或是直接給出結論,只是起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作用,讓學生在動手實驗中得出結論,學生理解的更為透徹,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ǘ┱J識血管
猜想人全身有幾種血管
通過課件形象揭示三種血管。
理論提升:我們來看人體全身血管圖,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的血管叫動脈。(動脈里的血液攜帶著養(yǎng)料和氧氣,一般用紅色表示),把血液送回心臟的血管叫靜脈。(靜脈里的血液攜帶著人體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等廢物,一般用藍色表示),連接動脈和靜脈的是比頭發(fā)絲還細的布滿全身各處的是毛細血管。(板書:毛細血管)。
學生看完課件,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血管有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用紅筆板畫動脈血管,用藍色板畫靜脈血管。
【適時利用多媒體手段,給學生直觀的學習,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認識三種血管!
。ㄈ┙颐苎貉h(huán)
1、畫血液循環(huán)圖。各小組先想一想,用箭頭在血液循環(huán)模板畫出,血液在人體內(nèi)是怎樣循環(huán)流動的,用箭頭在圖上劃出血液流動方向。師巡回指導。
2、學生上臺展示,揭密血液循環(huán)
找兩個小組的同學說說他們的想法。
師總結:心臟的構造以及血液循環(huán)是非常復雜的,同學們能想到這么多,很不簡單。
看屏幕電影:血液在人體內(nèi)到底是怎樣循環(huán)流動的呢?我們再來看個影片。(課件插播血液循環(huán)小電影)看了剛才的資料,結合自己的身體相互說說,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之間怎樣循環(huán)流動。
【讓學生自己動手畫血液循環(huán)圖是基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理解與猜測,在猜測后給予正確的引導,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入,記憶會更加牢固!
四、測脈搏,探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
(一)感知心跳
師生交流,除了用聽診器聽心跳,你知道還可以怎么測心跳?
找一找身體的那些地方也能摸到這樣的跳動?(生:手腕、脖子、頭)
師生共同總結:脈搏是由于心臟收縮和舒張引起的。所以我們通過摸脈也可以知道心跳的情況。
【有了前面學過的知識,學生不難猜測出脈搏是因為心臟收縮和舒張引起的。】
。ǘy心跳,了解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
1、測半分鐘心跳數(shù),然后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乘以2記錄下來。
比較數(shù)據(jù),找發(fā)現(xiàn)。
學生交流:每個人的心跳是不一樣的。
學生討論、交流:心跳的快慢和什么有關呢?
2、老師質(zhì)疑:剛才我也測了一下自己的心跳,一分鐘86次,我平常的心跳一般是75次,這是怎么回事?
學生猜測原因:可能是因為太緊張的緣故;或許是心情激動。與情緒有關。
師:你在什么情況下還感到過心跳與平時不一樣?
生自由回答(激動,批評、看恐懼片等等。)
師:現(xiàn)在誰能總結一下,心跳的快慢和什么有關呢?學生總結。
提升:人在情緒激動、從事勞動或體育運動時,需要的氧氣多,血液循環(huán)就要加快,所以心跳就會明顯加快。另外,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心跳會有所不同,少年兒童在正常情況下的心跳每分鐘60——100次。我們學會了摸脈搏的方法,平時就可以用這種方法檢查自己的健康情況。
【學生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4
第2課水的蒸發(fā)和凝結
(教材P61~62)
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
水的蒸發(fā)和凝結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熱量后,會發(fā)生形態(tài)變化。
2.知道水的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成水的過程中有吸熱與放熱現(xiàn)象。
3.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水的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成水的實例。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運用以往的經(jīng)驗,對新的問題提出假設。
2.能夠制訂比較完整的實驗計劃,開展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高低關系的探究活動。
3.能夠設計實驗,開展水蒸氣凝結的探究活動。
4.能夠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霧、雨、雪、露、霜、雹等天氣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樂于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對物態(tài)變化有探究興趣。
2.尊重探究的證據(jù),提出正確的觀點,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形成判斷。
3.在進行多人合作探究時,能夠有效溝通交流。
4.養(yǎng)成在探究中、數(shù)據(jù)中、實踐中找到支撐觀點的證據(jù)的能力。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知道氣溫變化影響了人類、動植物的生活和生存。
2.關注人類一些行為會使地球變暖,從而影響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訂比較完整的實驗計劃,開展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高低關系的探究活動。
難點:理解水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過程中的吸熱與放熱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燒杯、酒精燈、火柴、三腳架、石棉網(wǎng)、鐵架臺、溫度計、溫度計夾子、清水、滴管、電子秤、護目鏡、濕布、干布、冰塊、食鹽、計時器、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61廚房里燒水、室外晾衣服和浴室鏡面的圖片。)這三幅圖分別描述了哪些現(xiàn)象?(預設:水沸騰變成了水蒸氣;
水蒸發(fā)變成了水蒸氣;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水珠。)
2.揭題: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水蒸發(fā)成水蒸氣、水蒸氣又凝結成水的現(xiàn)象。水和水蒸氣的互相變換與什么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水的蒸發(fā)和凝結。(板書:水的蒸發(fā)和凝結)
【設計意圖】用圖片呈現(xiàn)一些生活場景,讓學生回憶水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的現(xiàn)象,了解學生對水形態(tài)變化的前概念,引導學生思考水和水蒸氣的互相變換與什么因素有關,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探索環(huán)節(jié)。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生活中的水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現(xiàn)象
1.提問:你們還觀察到生活中的哪些水蒸發(fā)、水蒸氣凝結的現(xiàn)象?(預設:拖完地不久后,地板上殘留的水就干了;濕手放在烘干機下,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從冰箱中拿出的冷飲,在空氣中放一會兒,瓶壁上會出現(xiàn)水珠;……)
2.追問:水一般在什么情況下蒸發(fā)快?(預設:溫度比較高的時候;有風的時候。)水蒸氣一般在什么時候凝結?(預設:溫度降低的時候;遇到冷的物體的時候。)
3.過渡:你們認為水蒸發(fā)、水蒸氣凝結與什么有關?(預設:溫度。)大家都認為溫度與水的蒸發(fā)以及水蒸氣的凝結有關,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探索二:探究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高低的關系
1.提問:你們認為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有著怎樣的關系?(預設:水溫越高,水蒸發(fā)越快。)如何比較水蒸發(fā)的快慢呢?(預設:取相同質(zhì)量的水,放置一段時間后,稱量剩余水的質(zhì)量,剩余水的質(zhì)量越小,說明蒸發(fā)得越快。)
2.交流:請大家分組討論并設計實驗,驗證水蒸發(fā)快慢與溫度的.關系。(教學提示:引導學生從實驗器材、實驗方法和實驗注意事項三個方面討論。)
3.活動: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幫助卡。
4.小結: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水蒸發(fā)得越快。
探索三:觀察水蒸氣的凝結現(xiàn)象
1.過渡:探究了水的蒸發(fā)現(xiàn)象,接下來,我們將觀察水蒸氣的凝結現(xiàn)象。
2.活動: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幫助卡。
3.講解:向冰塊中加入食鹽,可以加快冰塊的熔化,加速降溫,使燒杯內(nèi)外的溫度相差越來越大,因而水蒸氣凝結成的小水珠越來越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經(jīng)歷“觀察現(xiàn)象—推測原因—設計實驗—探究驗證”的過程,并通過觀察和測量,使學生深刻感受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溫度的關系。
研討匯報
拓展與小結
1.提問:(教學提示:出示云、霧、霜、雪、露等圖片。)自然界中水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這些現(xiàn)象大家都有親眼見過嗎?(預設:大部分見過;沒見過霜;……)
2.布置任務:這些現(xiàn)象都是水在自然界發(fā)生三態(tài)變化而產(chǎn)生的,但它們具體是怎樣形成的?與水蒸氣的凝結有關嗎?請大家課后自主探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本課所學知識進行課后拓展,使學生對自然界中水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上一課中,學生觀察到水加熱到100
℃時會沸騰,形態(tài)由液體轉(zhuǎn)變?yōu)樗魵。可是在生活中,溫度沒有達到100
℃的水也能轉(zhuǎn)變成水蒸氣,還能看到水蒸氣凝結成水。因此,本課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有關水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的現(xiàn)象,并推測其中的原因,使學生對本課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思考。然后通過合作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觀察水凝結的現(xiàn)象,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溫度的關系。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5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通過研究晝夜的變化,認識晝夜的變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轉(zhuǎn)形成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晝夜的變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轉(zhuǎn)形成的。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三、教學準備:
1、日出或日落的掛圖。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轉(zhuǎn)軌道和太陽、地球、月球相對位置的掛圖或反映地球、月球圍繞太陽旋轉(zhuǎn)的錄像帶。
3、三球儀。
4、轉(zhuǎn)椅一把。
四、教學過程:
1、談話: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白天就到來了,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學習;太陽從西方落下,黑夜就降臨大地。請同學們觀察這幅日出、日落圖,結合平時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們看到太陽在天空中是怎樣運動的?
2、提問:
。1)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現(xiàn)象?
。2)地球上的晝夜現(xiàn)象有什么規(guī)律?
3、談話: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上的晝夜就交替著循環(huán)出現(xiàn),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導了地球晝夜變化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1)談話:科學家們很早以前便對晝夜變化這一自然現(xiàn)象進行了研究,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31頁。
。2)提問:
、佟疤栔行恼f”是誰提出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诘厍蚴窃鯓訃@太陽公轉(zhuǎn)和自轉(zhuǎn)的?
。3)談話:地球繞著太陽旋轉(zhuǎn),月球繞著地球旋轉(zhuǎn),它們在宇宙中的相對應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轉(zhuǎn)情況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圍繞著太陽旋轉(zhuǎn)的有關錄像)閉著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月球繞著地球轉(zhuǎn)的情形。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地球繞著太陽運動,月球繞著地球運動。那么地球上的晝夜現(xiàn)象是由什么運動造成的呢?
教師演示三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月球的運動情況。
。2)提問:從三球儀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繞太陽轉(zhuǎn)動的同時還進行著什么樣的運動?
。3)討論:你認為地球上的晝夜現(xiàn)象是由于什么運動造成的?
。4)談話:我們每天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為什么說是地球在運動?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活動弄清這個問題。
。5)分組活動,一個同學坐在轉(zhuǎn)椅上,另一個同學使轉(zhuǎn)椅轉(zhuǎn)動。
思考:
、僮谵D(zhuǎn)椅子不動時,看到周圍的物體怎樣?
、谵D(zhuǎn)動轉(zhuǎn)椅,你看到周圍的物體是怎樣的?
、圩谵D(zhuǎn)動的轉(zhuǎn)椅里,你看到的物體的運動方向和轉(zhuǎn)椅的轉(zhuǎn)動方向有什么關系?
、茏谵D(zhuǎn)椅上,從左向右轉(zhuǎn)動,你周圍的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6)分組討論:
、傥覀冎,地球以外的.月球、星星等天體,每天都有東升西落的現(xiàn)象,這說明什么?(地球自西向東運動)
、谟纱丝梢酝茰y,我們在地球上的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樣的轉(zhuǎn)動而形成的?
。7)小結: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轉(zhuǎn)動,這個分析是正確的,F(xiàn)在人們可以乘火箭、航天飛機離開地球,從宇宙空間觀察地球,看到地球確實在轉(zhuǎn)動。地球是個球體,中間是赤道,兩端分別南極和北極,穿過地球南北極的一條假想的直線叫地軸。地球每時每刻都在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轉(zhuǎn)動著。
。8)談話: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轉(zhuǎn)引起的,那么晝夜現(xiàn)象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們用下面的模擬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
。9)分組實驗并思考:
、佟暗厍蛏稀钡哪膫部分被“太陽”照亮?哪個部分未被“太陽光”照亮?
、谶@兩個部分分別相當于一天中的什么時間?
、圩晕飨驏|轉(zhuǎn)動地球儀,觀察插小紅旗的地方什么時候是白天?什么時候是黑夜?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現(xiàn)?
、芤陨蠈嶒炚f明什么?
、菽阏J為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怎樣形成的?
。10)小結:我們每天看到太陽自東向西運動,實際上是地球自西向東對著太陽自轉(zhuǎn)。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對著太陽的那面是白天,背著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轉(zhuǎn)動,晝夜現(xiàn)象就會交替出現(xiàn)。一次晝夜變化的時間也就是地球自轉(zhuǎn)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
一、學習目標要求
知識與技能:了解照相機的原理和近視眼的成因,知道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過程與方法:動手自制照相機,認識照相機的原理;通過照相機與眼睛的結構對比,了解眼睛看物體的機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自覺保護視力,注意用眼衛(wèi)生。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眼睛成像的機理,認識近視眼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實施建議
。ㄒ唬┙虒W過程設計
。1)認識眼睛的結構和成像機理。 眼睛成像是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重要應用。照相機與眼睛有相似的結構,自制照相機,能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有較直觀、深刻的印象。因此,對眼睛成像的認識,可以從自制照相機開始。通過生理學中的眼模型或,將生理眼抽象成簡化眼模型。將自制照相機與簡化眼對比,使學生認識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機,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狀體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照相機的底片。從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人眼的凸透鏡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wǎng)膜上的視神經(jīng)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用形成了一個凸透鏡,涉及到了透鏡組的問題,學生可能產(chǎn)生疑問;因在前一節(jié)中已經(jīng)學習了關于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故教師可以向?qū)W生說明“等效”的>物理思想,把這個問題留給學生思考,不必做過多糾纏。
有的學生可能會問:眼睛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是一個倒立的.實像,但是人的感覺卻是正立的,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不能用光學成像原理來解釋。這是人類神經(jīng)中樞作用的結果,人們的感覺永遠是正立的實像。
。2)探究近視眼的成因,知道眼鏡的作用。
眼睛與傳統(tǒng)照相機的比較:
眼睛照相機
結構角膜和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瞳孔光圈
視網(wǎng)膜(有感光細胞)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縮小、倒立、實像縮小、倒立、實像
調(diào)節(jié)作用像距不變,當物距減。ɑ蛟龃螅⿻r,增大(或減。┚铙w的曲率以減。ɑ蛟龃螅┙咕,使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清晰的像焦距不變,當物距增大(或減。⿻r,減。ɑ蛟龃螅╃R頭到底片間的距離,使物體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對近視眼成因的探究,是這節(jié)內(nèi)容的難點。明白了近視眼的成因,應向?qū)W生介紹一些眼保健知識(如眼睛保健操等),還應在課下走向社會,進行一些近視眼方面的調(diào)查,使學生認識對眼保健的重要性。
四、板書:(略)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
2、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過程與方法:
1、用刻度杯測量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狀,使之能夠浮在水面上。
3、根據(jù)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過程中,懂得證據(jù)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
【教學難點】
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
【教學準備】
水槽1個,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塊,刻度杯1個,記錄表(教材第8面)。
【教學過程】
一、觀察橡皮泥的沉。▽嵭模
1、導入: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浮的。我們能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嗎?
2、把一塊橡皮泥放入水里,觀察它的沉浮。
3、把一塊橡皮泥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變橡皮泥形狀,橡皮泥的質(zhì)量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橡皮泥的體積有沒有發(fā)生變化?(預設:若學生對橡皮泥的體積是否改變無法確定,可出示刻度杯測量。從而得出,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質(zhì)量沒有變,體積也沒有變,橡皮泥的沉浮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改變。)
二、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沒有辦法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變橡皮泥的形狀,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討論:同一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狀,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體積發(fā)生改變,導致在水中排開的水量發(fā)生了變化。)
三、比較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1、講授: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排開的水量可以用量杯來進行測量。方法是:放入物體后的刻度減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體排開的水量。(補充:排開的水量與我們平時說的是排水量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指的是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而后者是物體排開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測量排開的水量還不是很精確,所以在讀數(shù)的時候一定要細致,特別是觀察刻度時視線要與水凹面持平。)
2、取一個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實心團,放入量杯中,觀察它排開的水量,做好記錄。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種形狀,觀察它們排開的水量,也記錄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小,浮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大。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橡皮泥浮起來的原因在于它的質(zhì)量不變,而浸入水的體積增大。)
4、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物。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能解釋了嗎?如果要制造能裝載更多貨物的超大輪船,你認為個怎樣做呢?
板書設計: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狀量杯里的水量
。ê辽┓湃牒
水面刻度排開的水量
。ê辽┏粮顩r
實心團200
沉的形狀200
浮形1200
浮形2200
浮形3200
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
船浮在水面上排開的水量很大
教學后記: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qū)Σ缓侠淼膯栴}、推理過程、結實、取證方法做出分析。
2、能夠嘗試設計合乎探究規(guī)則的取證方法。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質(zhì)疑。
2、知道質(zhì)疑的內(nèi)容有哪些。
3、知道科學不能弄虛作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敢于質(zhì)疑別人,勇于接受別人的質(zhì)疑。
2、形成注重真實的科學品質(zhì)。
3、樂于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質(zhì)疑。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什么是質(zhì)疑,也知道哪些內(nèi)容值得質(zhì)疑。
2、能夠?qū)Σ缓侠淼膯栴}、推理過程、解釋、取證方法做出分析,能夠嘗試設計合乎探究規(guī)則的取證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交流”知識,知道“質(zhì)疑”及其意義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解了什么是交流以及交流的幾種方式。在課堂上,同學們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舉手發(fā)言或是小組討論了。你們知道這樣的交流有什么好處嗎?
2、學生思考
3、引導:正因為交流有這樣多的好處,所以我們強調(diào)大家要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傾聽不僅能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思維,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對交流的人給予尊重和幫助,對他的交流內(nèi)容是否注重事實和證據(jù)進行科學的質(zhì)疑。(板書課題)
4、提問:在課堂上,我們常常聽到質(zhì)疑這個詞,你能說說“質(zhì)疑”是什么意思嗎?
5、學生發(fā)表意見。
二、引導學生了解“質(zhì)疑”的幾個方面
1、談話:其實,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我們經(jīng)常進行質(zhì)疑,比如,我們在研究“蒸發(fā)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我們同學提出了怎樣的假設?又做了怎樣的實驗方案設計?
2、學生思考回答。
3、同學們對他們的假設、設計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4、剛才你們對這些實驗設計的不同見解,就是“質(zhì)疑”。
5、引導:想一想,你們剛才的'質(zhì)疑針對的是哪一方面?
6、教師小結引導:剛才我們質(zhì)疑的是針對實驗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方面的。那么,除了對實驗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提出質(zhì)疑外,你還對同學或自己的哪些科學活動有過疑問,提出過自己的見解?
7、學生回憶、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8、引導歸納:那么誰來說說,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要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質(zhì)疑?
9、師生共同小結:質(zhì)疑應從實驗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探究問題是否具體明確、得出結論的證據(jù)是否充足合理、做出的解釋是否可靠等方面入手。
三、鞏固運用
1、談話引導:有位五年級的同學叫馬小虎,非常想獨立完成一項科學研究。這天下課時,看著飲水機前一個個排隊接水喝的同學,忽然靈機一動想通過調(diào)查本班6名同學每天的飲水次數(shù)和飲水量,來估算全校800名同學一天的飲水總量。你們在小組內(nèi)討論討論,說說他這樣做行不行?
2、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并向全班匯報。
3、小結
4、引導:誰能為馬小虎同學的這項科學研究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幫他完成自己的心愿?
5、學生討論交流。
6、引導:假如你是馬小虎,經(jīng)過大家的質(zhì)疑、幫助,你將怎樣調(diào)整研究方案?
7、學生思考交流。
6、布置作業(yè)
請你回家后,參考剛才的實驗方案,想一想,如果你來對全校六個年級中各選一名同學就同樣的飲水量問題進行調(diào)查,你應該怎樣做呢?把你的設計寫成研究方案。
和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9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zhì)的一種氣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jù)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chǎn)生氣體的判斷。
【教學難點】對于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教學準備】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小蘇打和白醋導入:
1、材料員領取教師事先準備好量的小蘇打:觀察特點,描述,記錄特征,判斷物品(事先不告訴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聯(lián)系生活)板書:小蘇打
2、領取白醋,觀察描述,記錄特征,判斷。板書:白醋
二、混合小蘇打和白醋實驗
1、過渡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這兩中物質(zhì)混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為什么?說說理由。
2、學生討論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學了解)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看究竟會怎樣吧!
3、實驗:
。廖覀冊撛鯓幼鲞@個實驗呢?
。禄旌系谋壤蠹s多少呢?可以參閱課本。
。米屑氂^察發(fā)生現(xiàn)象(看、聽、摸等)
4、實驗交流:在實驗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重點引導氣泡的產(chǎn)生、來源和性質(zhì))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滑輪構造上的特點;
會做滑輪的實驗,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輪的結構特征及分類;
知道兩種滑輪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演示器材:兩種滑輪裝置、滑輪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或課件、有關電梯的資料等。
分組實驗材料:各種各樣的滑輪、鐵架臺、彈簧秤、繩子、曲別針、重物、實驗記錄表等。
2、學生準備:每組準備牢固的繩子5米左右和兩根結實的木棍。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觀察滑輪。
1、談話:每天早晨,我們學校都要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你知道國旗是怎么樣升到旗桿上去的嗎?
2、講述:你有沒有注意到旗桿頂上有一個小小的裝置?——那就是滑輪(板書:滑輪)。
3、提問:滑輪是一種怎么樣的裝置呢?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滑輪,讓學生觀察,尋找結構上的特點。
4、交流討論:
滑輪形狀——像輪子,輪子上有槽。輪子可以在軸心上轉(zhuǎn)動。輪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鉤子。
5、小結:滑輪是用來提升物體的一種簡單裝置。它實際上就是一個繞了根繩子的邊上有槽的輪子。它可以圍繞中心的軸轉(zhuǎn)動。
6、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
教師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輪的圖片或生活場景。
7、使用滑輪有什么好處?滑輪到底有什么作用?讓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了解滑輪的分類及作用。
1、出示兩種滑輪裝置,教師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問:在用滑輪提升重物時,兩個滑輪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們分別是什么滑輪呢?
2、閱讀教材第6頁上半部分的內(nèi)容,了解兩類滑輪的名稱和結構:定滑輪和動滑輪。
。ü潭ㄔ谥Ъ苌,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隨著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3、我們通過滑輪提升物體的過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提出假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書寫部分假設。
4、分組實踐活動:
、鸥鱾小組根據(jù)提供的滑輪、重物等分別做成定滑輪和動滑輪。
⑵實踐操作,研究兩種滑輪在提升重物時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輪的作用”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
實驗題目:研究定滑輪的作用
實驗器材:定滑輪(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細繩、鉤碼、鐵架臺、彈簧秤、直尺、筆和記錄紙。
預測:可以省力。
實驗過程:
1、將滑輪固定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滑輪。用兩個鉤碼懸吊在細繩的一端,而另一端鉤上彈簧秤。
2、記錄鉤碼的`質(zhì)量和彈簧秤拉力的讀數(shù),記錄在表格內(nèi)。測量鉤碼提升的距離和彈簧秤下拉的距離并記錄下來。
鉤碼的質(zhì)量 牛頓 鉤碼提升距離 厘米
彈簧秤的拉力 牛頓 彈簧秤下拉距離 厘米
結論 結論
實驗結論:
5、交流實驗現(xiàn)象,匯報實驗收獲。
6、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討論: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什么作用?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定滑輪 動滑輪
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7、為什么兩種滑輪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桿和平衡原理來分析一下定滑輪和動滑輪分別屬于什么杠桿類型嗎?解釋一下為什么使用定滑輪不能夠省力,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
。ɑ喪且环N變形的杠桿。定滑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
8、講述: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優(yōu)點,也各有缺點,實際上單獨使用很少,應用的時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揚長避短,這樣就組成滑輪組。(出示使用滑輪組的場景)預測一下:滑輪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戲體驗,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1、布置游戲活動:
、庞螒蚬ぞ撸簝筛Y實的木棍、8米長的繩子
、朴螒蚰康模和ㄟ^活動和游戲讓學生體驗滑輪組的力量,了解滑輪組的連接方式。
、怯螒蛉藬(shù):3—4人組成一組,共同進行活動。
、扔螒蚍绞剑
A、將繩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將這根繩子繞過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繞過第二根木棍。
B、請兩位同學站在距離一米遠的地方站穩(wěn),并握緊木棍。
C、第三位同學小心地拉動繩子的另一端。
觀察并體驗:結果怎么樣?
2、組織討論:
、女斈憷瓌永K子時,其他兩位同學能夠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動嗎?
⑵如果把繩子再繞木棍一圈,結果會怎么樣?再繞一圈呢?
、抢K子纏繞繞的圈數(shù)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關系嗎?
3、拓展研究活動:
組裝滑輪組,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圍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他們分別發(fā)揮著什么作用?
四、課外拓展研究。
1、課外探究:升降電梯的秘密。
2、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滑輪裝置。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組成,組織學生觀察、比較植物花的異同,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兩類。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比較的能力、表達能力和質(zhì)疑問難的能力。
3.本課探究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基礎放大鏡的使用 鑷子的使用
二、實驗器材
植物的花朵、放大鏡、鑷子、解剖盤
案例背景分析:
本課的活動準備內(nèi)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觀察、采集活動。學生課前到花園中去觀察各種各樣的花,感受花的種類的紛繁多樣。同時,搜集凋謝的各種花朵到課堂研究。二是準備課堂探究器材。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準備觀察工具:鑷子、放大鏡、刀片等。為了課堂上學生探究活動順利進行,以及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我準備了一些有關花的圖文,視頻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談話導入新課
師:花是一株植物最美麗的部分,它是植物發(fā)育成熟的標志。你知道關于花的哪些知識?
生舉手發(fā)言,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多! 我們今天就來研究植物的花。(板書課題:植物的花。)
(二)、探究活動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提問:同學們,請看,今天我們的教室里多了什么呀?
。ㄓ泻芏嗷ǎ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了解有關花的一些知識。你想了解哪些關于花的知識呢?
。▽W生自由提出問題)
這些花的構造一樣嗎?
生猜想。
2.初步研究花的主要組成部分:
(1)今天我們首先來研究花的'組成部分。
出示:活動一:花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2)a、解剖要求:解剖時要按由外到里的順序撕下各部分,解剖操作中要細心,不要損傷了被解剖部分,要把撕下的各部分分行、分類擺好、擺齊。并且填好表格。
b、鑷子的使用方法:用大姆指和食指控制鑷子的松緊,要夾住被撕部分的基部而不是上部。 注意安全,不要被鑷子夾著手。
c、花萼——由許多萼片組成,花開放前保護花的內(nèi)部結構。
花冠——花開放以后靠美麗的顏色招引昆蟲傳粉,許多片花瓣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稱 花被。
雄蕊——由花藥(里面有花粉)和花絲(支持著花藥)組成。
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組成。
小組動手解剖。(師巡視,并參與到學生的解剖活動中,適時進行指導。)
匯報成果。師將各組的研究結果投影出來,同時加以補充說明。
。3)出示:活動二 根據(jù)花的構造給花分類。
師:自然界中花的結構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給這些花來分類,你們認為怎么分好。<小組討論>
師:老師這里有一種最科學最簡單的分類方法(出示)
一株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的花叫做完全花。 缺少其中一部分,兩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師:下面請同學們分辨一下,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出示)
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一下。
師補充說明:在不完全花中,只有雄蕊的花叫雌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
很高興同學們掌握了花的構造,并能輕松就分辨出不同種類的花。
4.進一步研究有關于花的知識:
。1)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對花的組成部分有了一定的了解,請同學們完成研究報告。(學生填寫完成研究報告)
(三)、拓展活動
看起來大家都很喜歡花,花是美麗的,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人們的心情。你打算怎樣贊美花呢?
學生討論匯報。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花吧。
四、總結:
今天時間有限,我們可以在下次的活動中來交流我們知道的一些其他的有關于花的知識。好嗎?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2
1、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jù)需要查閱資料,選擇合適的方式搜集有關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莖、葉進行營養(yǎng)繁殖
知識與技能:
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見的營養(yǎng)繁殖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到營養(yǎng)繁殖中栽種一種植物的樂趣對栽種的植物感興趣、愿意照顧栽種的植物
教學重點:
知道植物除了種子繁殖外,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繁殖。
教學難點:
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莖葉進行營養(yǎng)繁殖。
教學準備:
讓學生帶一些常見的植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植物怎樣繁殖后代的,你能舉幾個例子說一說嗎?你在家看到過父母種菜或是種花嗎?他們又是怎樣繁殖這些植物的?
2、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
3、提出問題:植物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出示課題)
4、學生先寫下自己了解的知識,然后再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有些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蘿卜、油菜、向日葵等,還有些植物不用種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蘭、馬鈴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這些植物分別是用植物的根、莖、葉來繁殖的。
二、研究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
1、教師用大屏幕展示課文中的五種植物:落地生根、馬鈴薯、吊蘭、生姜和水仙球。還可以展示更多營養(yǎng)繁殖的例子。帶領學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邊緣向下會長出一些不定根,向上會萌發(fā)出一些小葉子,摘下帶有不定根的小葉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馬鈴薯切塊繁殖,只要上面有一個芽,就會長出一個新的植株來。吊蘭的莖上會結出小苗,小苗下部帶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塊莖,在他的莖節(jié)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長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種子也能繁殖。水仙鱗莖旁邊會長出小的鱗莖,植入土中又可以發(fā)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鱗莖繁殖。
2、根據(jù)大家的討論和剛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類別嗎?
3、小組討論后匯報: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還可以用莖、葉、或根來繁殖后代,這種營養(yǎng)繁殖或是無性繁殖(克隆)。
三、指導學生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栽種植物
談話: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樣用營養(yǎng)繁殖方式進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營養(yǎng)繁殖方式來繁殖一種只物嗎?說一說如何繁殖。
1、小組交流扦插、壓枝、分株等技術方法和注意事項。
2、指導學生親自動手繁殖自己喜歡的植物。
3、小組之間互相參觀、評價栽種的效果。
4、師生共同小結活動。
課后反思: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3
認識礦物的性質(zhì) 課型 課時 時間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礦物,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礦物的一些性質(zhì)。
2.能夠按一定的分類標準對礦物分類。
3.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礦物的性質(zhì)。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巖石和礦物的關系。
2. 知道礦物在顏色、結構、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了解常見礦物的各種用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欣賞自然界各種礦物。
2. 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好處。
重點難點 1.知道巖石和礦物的關系。
2.知道礦物在顏色、結構、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常見礦物的各種用途。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礦物標本、放大鏡。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1、分發(fā)幾個礦物給學生,讓他們觀察,這幾個石頭跟前面所研究的巖石有什么不一樣的?
2、教師講解礦物的定義。
探索和調(diào)查
1、用放大鏡觀察礦物,然后在記錄本上畫下所觀察到的礦物。
2、要想對礦物有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來認識他們的特征。
3、請同學分小組閱讀課文,將從課文閱讀中所獲得的信息寫在記錄本上。
4、交流信息,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獲得了哪些信息?
5、分發(fā)礦物標本,讓學生參照通過閱讀所獲得的信息,再觀察這些礦物標本。
1、 畫下來,可以促使學生非常仔細的觀察物體。
2、也是驗證。
回顧和解釋
1、關于礦物,你還有哪些疑問?還想進行哪些后續(xù)研究?
當堂檢測
課題
第四單元、3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
課型 課時 時間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參與討論小學生能為保護礦產(chǎn)資源做些什么。
2. 能夠調(diào)查家庭、學校、班級消耗資源的情況。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可利用的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
2. 知道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意識到人類在發(fā)展的同時,也破壞了環(huán)境,消耗了資源。
2. 愿意為減少資源浪費做出貢獻。
重點難點 知道可利用的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
知道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1、回憶前面幾課中接觸過哪些礦物。
2、這些礦物有什么用?
從生活入手、復習。
探索和調(diào)查
1、然而人們很久以前就已經(jīng)知道了利用礦物資源,而經(jīng)歷了這么長時間之后,礦物資源逐漸減少。
2、出示中國現(xiàn)在礦物資源的情況。
3、當這些礦物資源被開采完之后,人們的生活、工作將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
4、講解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5、為了保護資源,我們作為小學生可以做到什么呢?
6、討論、交流。
7、如果你是家長,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8、討論、交流。
9、如果你是南京市的市長,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10、討論、交流。
11、如果你是中國的中央領導人,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12、討論、交流。
1、讓學生感到危機。
2、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也是問今后他們的發(fā)展在小學階段奠定這方面的基礎。
回顧和解釋
1、調(diào)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鋁箔、奶瓶蓋等,估算一下你家、你們班級、你們學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約需要用掉多少這些資源。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輕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務的方法,認識一些常見的簡單機械,知道可以利用它們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組合作探究,樂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了解簡單機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學準備:圖釘 磁鐵 小鐵片 繩子 木板 釘錘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談話:歡迎同學們度假歸來。過了一個年大家都精神抖擻,有些同學又長胖了不少啦。同學們都大一歲了,看看是不是也長高了、長力氣啦?老師想選幾個同學先來玩玩掰手腕比賽,看看誰的力氣大?
2、掰手腕比賽:
選三至五組同學進行比賽,請大家留意觀察他們是怎樣玩這游戲的,(看看新一年回來大家的觀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強了),誰贏了?為什么能贏?
(同學評判)
老師參與比賽:(1)先是懸腕進行比賽:請同學們觀察點評。
。2)找個支點進行比賽:請同學們點評。
3、認識簡單機械:
有了支點,我們可以借力,或者說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整個地球撬起來。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科學原理。我們把這種借助支點省力的原理稱作杠桿原理。杠桿是簡單機械之一。簡單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們是怎樣幫助人們工作的?是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的?
4、 拔圖釘比賽:
設計方法:盡可能多地設計出省力的方法,看誰拔得快。
方法:手拔磁鐵吸出來 用小鐵片撬
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的區(qū)別(不使用機械會手痛,感覺很用力,使用機械感覺很輕松,省力。)
討論:人們還使用那些簡單機械來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授
1、 簡單機械的應用
出示任務:我們怎樣才能輕松省力的完成任務?
將油桶送上臺階
將桶蓋打開
將泥桶送上房檐
將谷物磨碎
分組討論、交流(使用各種機械,也有同學會說到機械的.組合使用。)
小結:杠桿、斜面、滑輪、輪軸都是簡單機械。
2、 簡單機械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圖片(看書中插圖):我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簡單機械?
小組討論: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
全班匯報交流
3、 動物的省力“工具”
動物身體上的那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細觀察,比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
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同學交流。
啄木鳥:杠杠、斜面
蜘蛛、螞蟻:杠桿
虎:斜面
板書設計:
課后小結:
1、掰手腕活動讓同桌為一組進行比賽,全員參與,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用力的不同。比賽分兩次,一次是懸腕,一次是支撐桌面,強調(diào)用腕力而不用臂力,體會兩次不同比賽腕力的不同感受,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有支點,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認識簡單機械的概念、認識杠桿。
2、活動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圖下面寫出簡單機械的名稱,再小組討論匯報。效果會更好。使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學會小組合作交流。
3、吊車一圖可參考課本第11頁分解圖認識,只要簡單講講就行了,具體的到講第三課的時候再詳講。
2、撬棍的學問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以及對各種杠桿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
2、 通過實驗,找出使杠桿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
3、 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找到杠桿上的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
保持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簡單機械實驗盒 鉤碼 各種重物 平衡尺 天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問:要幫助阿基米德實現(xiàn)他的設想,我們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條件?
二、新授
1、杠桿三要素。
生討論回答:支點、長棍、用力點。
師:由此可見,要使木棍成為杠桿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支點、動力點、阻力點。
1、 將重物抬起來
師:根據(jù)大家的討論結果,想辦法利用繩子和木棍制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輕易的抬起來。
學生實驗制作,記錄。
匯報交流。
交流小結: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zhuǎn)的棍子就成為杠桿。
認識杠桿的三個點:動力點、支點、阻力點。
在自己的記錄表中標明杠桿的三個點。
2、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出示杠桿尺,簡單介紹。
提出探究任務:怎樣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小組討論,涉及探究的方法過程并簡單記錄。
匯報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課時
小組實驗并記錄,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記錄,能發(fā)現(xiàn)杠桿尺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嗎?
小結:規(guī)律 阻力X 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3、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再次實驗,完成以下任務:
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如果物體很輕,怎樣才能很容易的將它抬高?
實驗中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實驗并用圖畫記錄實驗結果。
4、 尋找生活中的杠桿
討論: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桿,它們的杠桿三點在那?
蹺蹺板蒜夾壓汁器 夾子等
討論分析:剪刀、船槳、高爾夫球桿用到了那種杠桿?
5、拓展:
。1) 幫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幫阿基米德設計一個能抬起地球的裝置,并劃出簡圖。
(2) 閱讀“科學在線”,認識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3) 設計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簡易天平。
板書設計:
2、撬棍的學問
阻力X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教學后記:
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杠桿的三要素讓學生從實現(xiàn)阿基米德的設想中去探究發(fā)現(xiàn);杠桿怎樣保持平衡也要讓學生先思考,作出假設、設計出實驗方案后再實施實驗。使探究的整個過程完整有序。
省力杠桿放在探究保持杠桿平衡后面,讓學生在探究中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又可以省時。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tài)特征;能應用已有經(jīng)驗對星座變化規(guī)律進行預測;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培養(yǎng)記錄、分析資料并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教學重點:學生小組觀察計劃的設計,學會一些觀察研究星座的方法。認識星座。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在夜間持之以恒的觀察星座和星空。
能力目標: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科學、尊重證據(jù)。學情分析:本課與上學期的《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以及17顆《夏季星空》一起,共同組成了四季星空的長期研究活動,本課主要是研究春季星空的星座變化,了解春季的典型星座,進一步探究星空變化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獵戶座的具體位置及變化規(guī)律;了解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刻星座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春季星空》圖片、錄像。
2、學生準備:學生的觀察記錄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教學引入
殘雪消融,枝頭綻綠,斗轉(zhuǎn)星移。轉(zhuǎn)眼間,春天到了,在秋季和冬季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有沒有變化?北斗七星和冬季其他星座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同學們進行交流,回答
教師播放春季星空的錄象。
提問:根據(jù)你平時的觀察,再結合剛才觀看的錄象,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展示課題:春季星空
學生交流觀察結果。
對觀察結果進行初步整理分析:從冬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內(nèi)”和“從東到春”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交流、表達。形式可以多樣。
說出自己對星空的認識,說說北斗七星在夏季和秋季、春季的位置變化。
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同學們在上學期學習了秋冬星空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研究天上的幾個主要星座從冬天到春天都有什么變化,為后面的學習準備好事實資料。
重點認識北斗七星在春季時的位置。
自主觀察
交流總結
一、方案制定
經(jīng)過我們的觀察獵戶座一天之中有變化嗎?從冬季到春季星座又有什么變化呢?
同學們能不能畫出北斗七星的形狀嗎?畫出冬季和春季的北斗七星的形狀。
大家都有了自己猜測,有的覺得星座是在自西向東動,有的覺得星座自東向西動,有的覺的星座在圍繞某個點在動但是自己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該怎么辦呢?
觀察星座需要一些工具,你們都需要什么工具呢?望遠鏡?還是用自己的雙眼。
共同交流完善方案。
二、觀察實施
1、整理去年以來對秋季和夏季星空的觀察記錄。
2、讓我們小組合作一起動手完成1月5日、4月15日、10月15日晚9:00北斗七星在天空中圖像的繪制。
3、仔細觀察四季中北斗七星以及獵戶座的形態(tài)和位置,你們能不能發(fā)現(xiàn)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嗎?
4、師小結: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三、認識獅子座
1、展示獅子座掛圖
2、獅子座在北斗七星的什么方向?
觀察獅子座的.形狀。特點:
師提示:鐮刀形、尾巴向東,由三顆星組成一個三角形。
四、我們來尋找北極星
展示掛圖
。ɡ帽倍菲咝、仙后座尋找北極星)
1、各小組繪制找星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利用自制學具演示北斗七星、仙后座與北極星的關系
3、教師小結:利用北極星、仙后座尋找北極星的方法,并下發(fā)北極星、仙后座尋找北極星的圖片,供小組練習。
4、各小組匯報找星方法結論
5、師總結:要找到北極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北斗七星。從北斗七星勺子上的最外第2星沿直線向外延伸5倍距離?吹降倪@顆亮星就是北極星。
應用拓展1、讓學生進行尋找北極星的活動。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然后堅持觀察北極星,知道晚上如何運用北極星尋找北方。
2、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動進行評價。
3、繼續(xù)觀測北斗七星,為學習下一課夏季星空做好事實資料的準備。
板書設計:
春季星空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北極星獅子座
教學反思:
1本課教學學生在進行了長期的秋季星空與冬季星空觀測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春節(jié)星空的變化,了解了春節(jié)的典型星座,進一步探究了星空變化的規(guī)律。
2我鼓勵學生對星空進行長期的觀測活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記錄,提示學生在課前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整理,為課堂交流觀察資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3鼓勵學生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長期科學探究活動中。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8-26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1-25
五年級科學下冊浮力教案11-17
五年級科學下冊的教案(精選15篇)04-19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24篇03-03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篇03-03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03-07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匯編15篇)03-21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精華15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