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日韩中文色综合,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www.av在线播放,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奇米777888,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

時間:2024-05-17 08:59:53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常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常用(15篇)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探究使學生知道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能力目標:通過實際操作發(fā)展學生觀察和辨認不同材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

  教學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2、教學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1、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有哪些?它是由什么東西做的?(板書學生說到的幾種材料)

  這些能被我們做成物品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材料(板書:課題)

  2、出示單一材料做成的物品——尺子:認識嗎?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書:塑料)

  3、出示幾種材料做成的物品——眼鏡:認識嗎?它是由什材料東西做成的`?還有嗎?(板書:玻璃、鐵)

  4、小結(jié):看來物品可以有一種材料做成的,也可以有幾種材料做成的?

  二、我們知道的材料

  1、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材料。(學生說教師板書、當學生說到物品而不是材料時教師指導)

  2、說說有這種材料做成的物品。

  三、調(diào)查身邊的材料

  1、我們身上的物品

  在我們身上就有很多物品,它們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我們不妨來調(diào)查一下。在調(diào)查前請大家先來看幾點提示:你可以找現(xiàn)在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攜帶的物品。同一物品名稱不要重復。碰到不認識的材料可以用⑴、⑵、⑶……來做一下記號,討論時盡量保持輕聲。

  (1)活動開始

 。2)匯報交流(學生上臺展示)教師板書學生說到的材料。

  師:你能具體指一下這個物品嗎?

  師:大家對他們小組的調(diào)查還有什么看法嗎?

  師:對于這些物品,誰能說說自己的看法。

  2、觀察書包里的物品,它們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通過我們調(diào)查身上的物品,又發(fā)現(xiàn)了幾種材料,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同學們找材料的這種情趣非常高,接下來我們就來觀察一下書包里的物品,它們又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大家可以把調(diào)查記錄在老師發(fā)給的表格中。

 。1)活動開始

  (2)匯報交流

  大家對他們小組有什么不同意見嗎?看來大家都能熟練的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來我們在做個游戲。

  先聽清楚我的要求: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說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準備好了嗎?

  門、窗、椅子、燈……

  四、小結(jié)

  通過剛才的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周圍有這么都材料、物品可以有一種材料做的,也可以有幾種材料做成的。

  1、各種材料的特點

  這些材料,你覺得它們有什么特點嗎?比如說,我們穿的衣服為什么要用布來做,而不是用鐵呢?

  我這里給大家準備了幾種我們身邊常見的材料,每小組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材料進行觀察。小組代表領(lǐng)取材料。

 。1)活動開始

  (2)匯報交流

  小結(jié):你們說的這些特點都是真的嗎?我們將會在接下來的科學課中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這些材料的特點,相信同學們通過自己的研究能順利的找到你們想要的答案。

  2、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堂練習

  1、觀察并記錄制作周圍物品的材料,請在相應材料下打“√”。

  物品名稱使用的材料:塑料紙布金屬木材玻璃

  2、通過統(tǒng)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們身邊使用最為廣泛的三種材料。

  3、寫出你知道的木材的特性:

  4、選擇題

 。1)我們身邊的物品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一種B、兩種C、兩種以上

  (2)我們吃飯用的碗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紙B、塑料C、金屬

  D、木材E、玻璃F、、陶瓷

  作業(yè)安排

  1、課后將相應的科學活動手冊填寫完整;

  2、不同材料給我們生活帶來不同使用價值,寫一篇我們生活周圍與材料有關(guān)的隨想。

  自我問答

  問:在處理一些學生小組合作調(diào)查的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答:要大膽的放手,不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究材料的時間和空間上有所局限。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科學課探究活動要有更新的認識,讓學生參與活動、主動參與活動、自主參與活動,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的精神。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guān)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過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教學方法:

  觀察與講解結(jié)合

  學法

  學生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

  【教學準備】

  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2.交流飼養(yǎng)蝸牛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

  3.關(guān)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教師講授:蝸牛睡覺休眠了,它會用黏液膜封住殼口,不再活動。問2:蝸牛睡覺了怎么讓它醒過來?學生回答:輕輕摩擦、輕敲、澆水??解決:將蝸牛放入水中,蝸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礙,就會結(jié)束休眠開始活動,并努力爬出水面。

  設(shè)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guān)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guān)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shè)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多媒體展示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如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

  5.學生設(shè)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過程中新問題的提出。設(shè)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結(jié)合蝸牛的身體特征和多媒體課件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guān)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設(shè)計意圖:體會細節(jié)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問題,蝸牛能長時間放在水里嗎?

  四、繼續(xù)觀察蝸牛(多媒體展示,觀看視頻材料)

  設(shè)計意圖:在飼養(yǎng)中獲取更多的有關(guān)蝸牛的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五、小結(jié)本課,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單元《固體和液體》中的第2課。本課通過大量的觀察、實驗活動,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液體,了液體顏色、氣味、透明度、粘稠度、體積、質(zhì)量等方面的常見性質(zhì),引發(fā)學生對液體種種性質(zhì)的認識。教學內(nèi)容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導學生描述所知道的各種液體的性質(zhì)。教科書第27頁提供了一個場面,目的是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找出身邊的各種液體,而且越多越好。課文還提示了生活中常見的四種常見的液體:食用油、水、蜂蜜、牛奶,讓學生在進一步的觀察中,了解它們的性質(zhì)。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調(diào)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液體的性質(zhì)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液體的各種性質(zhì),是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教材第28頁的第一幅圖是比較四中液體的性質(zhì),把三種不同的液體倒入斜放的板上,通過液體流動速度的快慢,說明不同的液體,粘稠度不同,通過對四種液體的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的顏色也是不相同的。

  第二幅圖是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并重點介紹量筒的使用方法。第三幅圖是量出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在天平上比比看,誰輕誰重。

  稱量與水體積相同的油和蜂蜜的重量,通過比較說明同樣多的水和油,油比水輕。這里暗含著“不同的液體,密度不同”的知識。第二、三幅圖都是通過讓學生探究得出,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是有固定的體積和質(zhì)量。這一部分內(nèi)容,涉及的實驗所用儀器比較多,難度也較大。

  第三部分,引導學生歸納研究方法。

  幫助學生認識到: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必須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

  【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中低年段,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因此,他們對于科學研究也有著極高的熱情,愿意積極參與并且動手實驗。但是由于年齡特點,他們的注意力只是有限的一段時間,沒有較長時間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一年級已經(jīng)認識了水知道了水的基本特征,也學會了用不同的感官認識物質(zhì),這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chǔ)。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液體關(guān)于顏色、氣味、透明度、粘稠度、輕重等性質(zhì)。

  2、知道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是有確定的體積和質(zhì)量。

  科學探究:

  1、愿意采用多種方法和簡單器材研究液體的性質(zhì)。

  2、能夠運用自己最喜歡的形式(語言、文字、符號)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

  科學態(tài)度:

  1、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

  2、在活動中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初步滲透液體相關(guān)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知道液體關(guān)于顏色、形狀、氣味、輕重、粘稠度、體積等方面的性質(zhì)差異。

  【教學難點】

  認識液體顏色、氣味、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質(zhì),了解液體有確定的體積和質(zhì)量。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視頻、牛奶、水、食用油、蜂蜜、燒杯、量筒、天平、等。

  學生材料:沙漏、火柴、香、牛奶、水、食用油、蜂蜜、燒杯、托盤、抹布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設(shè)計】

  第一課時認識液體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1、師:孩子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開,做飯洗衣服,都要請它來!贝蠹也乱徊滤鞘裁础

  生:水。

  2、師:對了,就是水。咱們以前就研究過水,還記得水有哪些性質(zhì)嗎。

  生: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透明,會流動。

  3、師:像水這樣的物體我們稱為液體,我們今天就來認識液體。(板書課題:9、認識液體)

 。墼O(shè)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入新課,將液體的性質(zhì)謎語化,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復習了以前學習的水的相關(guān)知識,一舉兩得。]

  二、辨別分析,明確液體的概念

  1、(教師出示圖片)孩子們,咱們來找一找,看看圖中哪些是液體。

  生:汗水、針筒里的藥水、雨水、牛奶、醬油、食用油、自來水汽油等都是液體。

  師:為什么認為它們是液體呢。

  生:可以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

  2、師:哦,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的物體就是液體呀。那咱們來看看,流動的沙子是液體嗎。

  (不是)

  師:請大家拿出沙漏仔細地觀察。流沙是液體嗎。(收沙漏)

  生:流沙雖然會流動,但也不是液體,而是固體顆粒。

  師:沙子有固定的形狀,而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這是固體和液體很大的不同。

  3、師:那煙霧呢,是液體嗎。

  生:也不是,是氣體。

  師:剛剛這些都是你們的猜測,你們的猜測對嗎。

  要怎樣來驗證呢。

  生:實驗。

  師:老師為大家準備了香和火柴,待會可以點燃香,認真觀察煙霧。不過在使用火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燙到手了,觀察好了,請大家像老師這樣將香熄滅,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現(xiàn)在請大家拿出火柴和香開始實驗。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師:那個小組來匯報一下實驗結(jié)果。

  學生匯報:

  生:煙霧是氣體。

  生:煙霧是粉塵顆粒物,是固體,因為質(zhì)量很輕,可以飄在空氣中,就形成了煙。

  師小結(jié):你說得非常正確。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煙霧和流沙都不是液體,因為液體是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流動的物體。

 。墼O(shè)計意圖: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觀察實驗,通過師生、生生交流,讓學生進一步辨析這些物質(zhì)為什么是液體,既復習了固體相關(guān)知識,又明確液體的概念。]

  三、活動體驗,借助感官認識液體性質(zhì)

  1、師:(教師出示四種液體,裝在中號燒杯里)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怂姆N液體,分別是食用油、水、牛奶和蜂蜜,先用你們的感官去看一看,這四種液體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呢。

  生:顏色不同。

  (板書:顏色)

  生:水是無色的,牛奶是乳白色的,油是金黃色的,蜂蜜是深黃色的。

  師:還有什么不同。

  生:氣味不同。(板書:氣味)

  生:我聞氣味知道的,水是沒有氣味的,有點奶香的是牛奶,有點大豆香的應該是油,有點甜甜的應該是蜂蜜。

  師:還有嗎。

  生:味道不同。

  (板書:味道)

  生:水是沒有味道的,蜂蜜是很甜的,牛奶有點甜的,食用油。(板書:透明度)

  生: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食用油和蜂蜜是半較透明的。

  師:(板書:透明度)透明度也不同。

  生:他們的質(zhì)量也不同。

  師:(板書:質(zhì)量)

  2、師:看來不同的液體很多性質(zhì)是不一樣的。那同一種液體呢。

  它們裝大大小小的瓶子里有不同嗎。

  生:質(zhì)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

  師:哦,質(zhì)量不同,多少的情況不一樣。

  那到底裝了多少呢。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呢。

  生:可以用有刻度的杯子來量。

 。墼O(shè)計意圖:突出研究方法的多樣性。事物是復雜的,因此認識事物需要用多種研究方法。

  首先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認識不同的液體,學生通過看、聞、摸等方法對這幾種液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著讓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對液體的.黏稠度和流動性有了認識。]

  四、合作探究,進一步探究液體的性質(zhì)

  (一)活動:測量液體的體積

  1、師:孩子們真聰明。在科學上,我們使用量筒或者量杯來測量液體的體積,孩子們,你們看,這就是量筒。

  請大家仔細觀察,量筒上都有什么。

  生:有刻度,有數(shù)字,有英文字母。

  師:這個英文字母ml表示毫升,毫升是一個體積單位。這個數(shù)字表示量程和單位,表示一次最多測量500毫升的液體。

  師:如果沒有標注量程,我們又怎么知道量筒最多測多少呢。

  生:可以看最高處的數(shù)值。

  師:那這個量筒最少測多少呢。(50毫升)

  師:對。孩子們你們看,這里還有一些刻度,你知道一個大格表示多少毫升嗎。(50毫升)

  師:每一大格里面還有很多小格,一個大格里有多少個小格。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10個)

  師:每一小格又表示多少毫升。(5毫升)

  師:(出示量筒)怎樣正確使用量筒呢。咱們一起來看一個視頻。(播放視頻)

  師:誰再來說一說使用量筒要注意什么。

  生:

  1、略傾斜量筒,燒杯口緊挨著量筒口,將液體緩緩倒入量筒;

  2、讀數(shù)時,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凹面最低出保持水平。

  2、師:明白了嗎。好,那咱們現(xiàn)在來量一量這些液體的體積是多少。

  記得一邊測量一邊記錄。如果液體灑落桌面,請用毛巾擦拭干凈。

  開始。

  3、教師巡視指導。

  4、師:都測量完了,咱們來聽一聽你們量出的結(jié)果。

  學生匯報:

  5、師:通過剛剛的測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確定的體積。

  師:你真是一位小科學家。

  [設(shè)計意圖:突出學生的動腦過程。

  任何一項研究都是思維在前,行動在后。

  在設(shè)計上每項活動前老師都會讓學生去動腦想一想研究的方法,對實驗的結(jié)果進行合理的猜想。學生設(shè)計研究方案。

  這些設(shè)計都會增強學生活動的目的性、有效性,使學生不再盲目地去實驗、去動手。]

  (二)活動:觀察比較液體的粘稠度

  1、師:孩子們,你們剛剛測量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哪一種液體測量起來比較麻煩。

  生:蜂蜜。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蜂蜜很黏,流得慢。

  2、師:哦,也就是說這些液體的粘稠度和流動速度也不一樣。咱們來進行一場比賽,看看這四種液體誰流動得快,誰流動得慢。

  師:怎樣才能比較他們流動的快慢呢。

  生:我們可以做液體流的快慢的比賽。

  師:在做液體流的快慢的比賽時我們應注意什么呢。

  生:液體的要一樣多。

  生:要同時開始流。

  3、師:你認為哪種液體會流的比較快,哪種液體流的比較慢呢為什么。

  學生猜測。

  師:你們的猜測對嗎。

  咱們還得通過實驗來驗證才行。我為你們準備了一下實驗材料,有托盤,水槽,和相同體積的四種液體,待會咱們每個組的四個同學合作實驗,讓這些液體同時從起點流向終點,同時請大家記錄下實驗結(jié)果。

  4、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匯報。

  師: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誰跑得最快。

  誰最慢。

  生:水最快,蜂蜜最慢。

  師:為什么蜂蜜最慢呢。

  生:因為蜂蜜很粘,粘稠度最高。

  師:哦……蜂蜜的流得最慢,粘稠度最高,那就說明粘稠度越高的液體流動速度越慢,粘稠度越低的物體流動速度越快。

  6、師:孩子們,想一想:如果我們選用的蜂蜜比今天的還要粘稠得多,你覺得會怎么樣。

  生:流得更慢。

  師:如果它都粘稠得都流動不了了,那它還是液體嗎。

  生:不是。

  師:正是因為蜂蜜粘稠(ppt),所以生產(chǎn)廠家在蜂蜜包裝上標注的都是蜂蜜的質(zhì)量。孩子們,蜂蜜有質(zhì)量,其他液體也有質(zhì)量嗎。

  生:有。

  [設(shè)計意圖:《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根據(jù)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本著這樣的教學理念,我設(shè)計結(jié)構(gòu)性的材料為學生學習搭建“腳手架”,為最終解決問題服務(wù)。在設(shè)計上每項活動前老師都會讓學生去動腦想一想研究的方法,對實驗的結(jié)果進行合理的猜想。

  這些設(shè)計都會增強學生活動的目的性、有效性,使學生不再盲目地去實驗、去動手。]

 。ㄈ┗顒樱罕容^液體的質(zhì)量。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4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螞蟻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適應陸地上的生活。

  2、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礁,胸上長有六只腳。

  流程與方法

  1、用圖畫盡可能準確的畫出螞蟻的身體。

  2、想辦法解決觀察流程中的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研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以細心、小心的態(tài)度觀察螞蟻,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

  【學習重點】

  經(jīng)歷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的流程,初步體會動物的多樣性。

  【學習難點】

  觀察螞蟻流程中不干擾螞蟻,室外觀察螞蟻的安全性。

  【學習準備】

  每組:少許面包,少許白糖、和死掉的昆蟲,放大鏡。

  教師準備:裝在玻璃瓶里的螞蟻、白志、放大鏡、小盆子、小石塊。

  【學習流程】

  一、課前布置找螞蟻

  1、課前找螞蟻的要求:在校園找到螞蟻;不驚擾螞蟻;不捉螞蟻。

  2、學生找螞蟻,能找到螞蟻的窩。

  3、關(guān)注:學生是否按要求找螞蟻。

  4、設(shè)計意圖:為觀察螞蟻找到合適地點。

  二、觀察螞蟻

 。ㄒ唬┦彝庥^察螞蟻

  1、交流有關(guān)螞蟻的經(jīng)驗。

  2、觀察螞蟻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觀察螞蟻的方法。

  3、教師整理學生的意見并根據(jù)學生意見適當補充觀察的注意事項。

  4、學生到校園找好的地方觀察螞蟻。

  5、關(guān)注:學生是否能在不干擾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jié)構(gòu)、吃食、運動、群體關(guān)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認真記錄。

  6、設(shè)計意圖: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jié)構(gòu)、吃食、運動、群體關(guān)系等方面的信息。

 。ǘ┦覂(nèi)觀察螞蟻(用于補充室外觀察的不足或校園內(nèi)找不到螞蟻的情況)

  1、教師問:"螞蟻要亂跑,怎樣才能很好的觀察螞蟻呢?"

  2、學生討論方法,教師整理。

  3、選用合理的方法進行限制螞蟻活動而又不傷害螞蟻的觀察并記錄。

  4、關(guān)注:學生是否能在真正不傷害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運動方面的信息并記錄。

  5、設(shè)計意圖:設(shè)計意圖: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jié)構(gòu)、運動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發(fā)現(xiàn)

  1、學生交流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

  2、組織學生并適當提問使學生交流更順暢和清晰,適當提供信息以幫助學生解答觀察中的問題。

  3、關(guān)注:學生對同學意見是否愿意傾聽。

  4、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獲得更多有關(guān)螞蟻的信息。(備注:如果是室內(nèi)觀察,注意送螞蟻回家。)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

  2.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shù)量是不同的。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shù)量。

  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xiàn)象。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xiàn)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wù)。

  【教學重難點】

  重點:發(fā)現(xiàn)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難點:學會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相應的問題。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shù)據(jù)匯總表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shè)5分鐘)

  [材料準備:1小包食鹽,一小包小蘇打,一小包堿,裝有水的燒杯1個,玻璃棒1根]

  1.出示食鹽,提問:把它放到水里,會怎么樣?(學生根據(jù)之前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預測。預設(shè):消失了,不見了,溶解了。)

  2.老師將食鹽放入水中,攪拌使之溶解。

  3.提問:除了食鹽,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中?(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預設(shè):白糖,味精,紅糖等。)

  4.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小蘇打和堿,并出示小蘇打和堿。(板書:小蘇打,堿。)

  5.提問:如果我在這杯水里不斷加入食鹽,一直加一直加,食鹽能夠不斷溶解嗎?那小蘇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嗎?(學生進行猜測。)

  6.提問:那么,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zhì)的溶解能力一樣嗎?(學生猜測。)

  7.揭示課題:水能溶解多少物質(zhì)。(板書)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預設(shè)25分鐘)

  材料準備:每組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shù)據(jù)匯總表。(實驗時可以采用書本上的先取20克食鹽和小蘇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鹽或小蘇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提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zhì)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食鹽和小蘇打來研究這個問題,怎么研究?(預設(shè):學生提出進行實驗設(shè)想。)

  2.根據(jù)學生意見,適時出示小組討論的提示:要知道同樣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我們打算怎么做?我們還應注意什么?(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方法和注意點,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實驗設(shè)計方案,教師選擇關(guān)鍵詞進行板書。(預設(shè):水量一樣多;食鹽和小蘇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書:水量統(tǒng)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4.閱讀科學書13和14頁,思考并交流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為什么要一樣多?怎樣加入食鹽?什么時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時候停止加食鹽和小蘇打?怎樣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時要演示如何獲取2克一份的食鹽——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鹽,用尺子刮去多余的鹽,攪拌的操作規(guī)范——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到燒杯的底和壁,什么時候加入第二份食鹽、第三份食鹽,要將食鹽溶解的`份數(shù)及時記錄下來,如何判斷食鹽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動手冊第3頁,指導學生實驗要求及記錄:先完成食鹽的溶解實驗,再完成小蘇打的溶解實驗,并根據(jù)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一份食鹽或小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在實驗結(jié)束時,通過統(tǒng)計的數(shù)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份數(shù)。

  7.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量。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巡視的注意點:(1)是否按照流程進行實驗;(2)小組內(nèi)是否人人參與;(3)是否對實驗仔細觀察并及時記錄。

  8.學生完成實驗后整理器材,匯總?cè)嗟臄?shù)據(jù)到黑板上或者課件上。

  三、研討:實驗發(fā)現(xiàn)(預設(shè)5分鐘)

  [材料準備:數(shù)據(jù)匯總表]

  1.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實驗數(shù)據(jù)匯總表,進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引導學生從黑板上的數(shù)據(jù)得出“大多數(shù)小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和小蘇打”)

  小結(jié)我們的發(fā)現(xiàn):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shù)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shù)少。

  2.組織討論:為什么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這樣加,有什么好處?(學生交流想法。達成共識:這樣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夠清楚地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能夠溶解的份數(shù)。)

  四、拓展:其他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預設(shè)5分鐘)

  [材料準備: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

  1.教師出示白糖、味精、紅糖,提問:如果想知道這幾種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們可以怎樣研究?(學生交流實驗方法。)

  2.回家后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課堂上的實驗方法,探究這些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書設(shè)計】

  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zhì)

  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堿……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熱愛小動物,樂于去研究它們的生活習性。

  2、能用比較的方法,找出貓和兔的相同點,歸納出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

  3、知道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長毛,胎生,吃奶長大。

  4、能認識多種常見的哺乳動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兔的生活習性的圖片,活兔或兔的剝制標本。

  2、學生準備:課前有目的的觀察兔的生活習性,收集有關(guān)兔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察兔的身體特點。

  教師出示觀察材料,兔或兔的'掛圖。

  二、學生匯報觀察結(jié)果。

  教師將學生的匯報板書到黑板上。

  三、比較貓和兔的異同,揭示哺乳動物的概念。

  1、將兔的特點和前面一課觀察過的貓比較,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記錄到課本上。

  2、研討、匯報。

  3、教師小結(jié)。

  像兔和貓這樣的動物,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長毛,胎生,小動物吃它媽媽的奶長大,叫做哺乳動物。

  四、運用概念判斷,認識更多的哺乳動物。

  1、學生閱讀課本中的圖,指出課本中的這些小動物是不是哺乳動物?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屬于哺乳動物?

  五、單元小結(jié)。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鳥類和哺乳動物,你能說說這兩類動物的主要特征有什么不同嗎?在學生比較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我們研究鳥和哺乳動物,主要是從它們的身體特點、生活習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去研究的。在以后研究別的動物時,也應該從這些方面去研究,并且可以將這些方面特點相似的動物歸為一類。

  六、課外拓展。

  同學們課后可以選定一種動物,繼續(xù)研究它的生活習必性,并寫一篇研究報告。

  教學后記

  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家養(yǎng)小動物的認識。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解開一些迷惑,收獲一些知識,發(fā)現(xiàn)一些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同學們,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初步的了解了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特征,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其它的動物,你們覺得他們有哪些比較有趣的地方?jīng)]有?有哪些你們還弄不明白的地方?jīng)]有?

  二、收集問題,整理問題。

  1、學生發(fā)言,教師將學生的問題全記在黑板上。

  2、整理問題:當堂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將剩下的問題中值得探究的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

  三、確定研究方法。

  學生選中問題后,讓他們分小組進行討論,怎樣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確定好他們的探究方法。

  四、課后探究。

  五、記錄探究結(jié)果。

  六、匯報探究結(jié)果。

  教學后記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7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知道蝸牛和蝗蟲的區(qū)別。

  2.經(jīng)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能根據(jù)動物特點,描述動物的大小。

  教學準備:

  1.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蝗蟲、蝸牛殼、放大鏡、尺、三角尺、記錄用紙和筆。

  2.蝗蟲、蝸牛、長得跟蝸牛相近的動物、長得跟蝗蟲相近的動物、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大象、長頸鹿、蜂鳥等動物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蝗蟲。

  1.觀察蝗蟲的身體。

  ☆觀察身體的哪些部分?(蝗蟲的頭、胸、腹;蝗蟲的`頭部:眼睛、觸角、嘴;蝗蟲的腳;蝗蟲的翅)

  ☆用什么方法觀察?

  ☆按怎樣的順序觀察?

  2.描述蝗蟲的身體的特點。

  二、比較蝸牛和蝗蟲的身體。

  1.比較蝸牛與蝗蟲的相同點。都有頭部,頭部有觸角、眼睛、嘴;都有運動器官--足……

  2.比較蝸牛與蝗蟲的不同點。身體形狀、構(gòu)造不同;眼睛、觸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

  1.看課本插圖:

  給與蝸牛相同的動物畫“〇”。

  與蝗蟲相同的動物畫“△”。

  有疑問的動物畫“?”。

  剩下的動物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

  2.匯報交流:跟蝸牛長得相近的動物:田螺、蛞蝓、蚌、蜆。

  跟蝗蟲長得相近的動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螞蟻。

  長得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貓、青蛙、魚、鳥、烏龜。

  3.你還知道哪些長得像蝸牛的動物和長得像蝗蟲的動物?

  四、觀察蝗蟲的大小。

  1.怎么比較兩只蝗蟲的大。

  2.測量蝗蟲的大小。

  ☆測量什么?

  ☆怎樣測量?

  3.測量并描述一只蝗蟲的大小。

  五、觀察蝸牛的大小。

  1.測量蝸牛的身體長度。蝸牛的身體沒有固定的長度,測量存在難度,即使測出了數(shù)據(jù)也沒有多大用處。

  2.尋找比較蝸牛大小的方法。

  3.比較測量蝸牛殼的大小。用三角尺測量蝸牛殼口朝向桌面時的高度。

  六、動物大小的觀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張蜂鳥的圖片,問:這是什么鳥?這只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

  ☆知道這鳥有多大嗎?老師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時告訴大家,這只蜂鳥跟蜜蜂差不多大小。

  ☆瞧,大小的觀察和描述,有時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討論:大象、長頸鹿、魚、蚯蚓、蝴蝶、烏龜、瓢蟲,我們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這些動物身體的大小。

  3.說說自己在尋訪小動物的調(diào)查活動中,是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動物身體的大小的。

  七、小結(jié)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觀察方法。

  教學建議:

  1.江南地區(qū)蝗蟲較蚱蜢少見,本課教學時完全可以用蚱蜢代替蝗蟲進行教學。

  2.本課只對蝸牛和蝗蟲等具體個體進行比較,不抽象出軟體動物和昆蟲的概念。

  3.蝗蟲好動,在測量它的身長和展翅長度時,需要兩個同學合作進行。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1課,本單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類型的土壤以及保護土壤。本節(jié)課《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設(shè)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挖土壤、觀察土壤并進行記錄、最后利用幾種方式深度觀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沒有提及腐殖質(zhì)的概念,也沒有讓學生具體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層時那些物質(zhì)到底是什么,但根據(jù)后一課的內(nèi)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學生要能觀察到土壤的分層情況并描述,且發(fā)現(xiàn)土壤中是有顆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本節(jié)課雖然在這一單元中處于起始位置,但與后一課的聯(lián)系不可忽略。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還處于二年級的水平。但經(jīng)歷過兩年的科學學習,他們的觀察經(jīng)驗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的豐富,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讓他們合作觀察一份材料的話,可能會引發(fā)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發(fā)學生觀察的欲望,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邏輯也要梳理清晰。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氣、水和顆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觀察土壤,記錄并描述出它們包含的肉眼可見的成分。

  2、能利用紙巾、水、放大鏡等工具來進一步觀察,證明一些不可直接觀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觀察的方法多種多樣。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方式完成科學探究,體會其中的樂趣。

  2、能接納別人的觀點,樂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土壤資源,了解人類的活動可能對土壤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多種方法觀察土壤,并能記錄和描述看到的物質(zhì)。

  難點:知道有些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物質(zhì),可以利用間接的辦法證明它們的存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土壤等。

  學生準備:土壤、水、燒杯、紙巾、放大鏡、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老師買了花苗,這里還有個花盆,我還差些什么嗎?

  圖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

  生:土壤。

  2、師:土壤是什么樣的呢?里面有什么?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土壤的成分(板書課題)。

  二、觀察土壤

  1、師:老師這兒有張成分表,是空白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東西寫在上面嗎?

  生:每人寫一份,寫在橫線上(不交流)。

  2、師:土壤里真的有這些嗎?你有辦法知道嗎?

  生:挖點土來觀察。

  3、師:老師今天帶了些剛挖的土壤,這里面真的有你們寫的這些物質(zhì)嗎?

  PPT出示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生:邊觀察邊記錄、保持桌面整潔。

  4、師:那如果觀察的時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我們需要放大鏡來幫助我們觀察。

  5、學生匯報。

  匯報時注意,先說我在土壤中發(fā)現(xiàn)了……,這些是我沒有觀察前就猜到的,還有……是我觀察后發(fā)現(xiàn)的,另外……是我沒有看到,我猜測土壤里有(或沒有)……

  三、土壤里的水、空氣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顆粒

  1、師:你們在土壤里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物質(zhì)!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氣嗎?

  (植物的生長還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嗎?)

  師:可以摸一摸。

  2、師:你能看到嗎?你有辦法借助其他物體證明它們的存在嗎?

  生:學生在水和空氣的`驗證實驗設(shè)計單上寫下自己的方法。

  小組交流選出大家認為最滿意的方案進行匯報。

  3、匯報預設(shè)。

  師:用紙巾捏一捏,看到什么現(xiàn)象才能說明土壤里有水?

  生:紙巾變得潮濕了、皺了、破了……

  師:那把土壤放進水里要觀察什么?

  生:看有沒有氣泡,如果有氣泡,說明土壤里有空氣。

  4、學生活動。

  學生用紙巾包裹土壤,然后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

  將土壤放入水中觀察。

  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攪拌放入土壤的水。

  師:看來土壤里確實有空氣,那過去了一段時間,那些小氣泡現(xiàn)在還有嗎?它們在哪兒呢?

  生:觀察自己的杯子,發(fā)現(xiàn)還有些小氣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

  師:要是我們攪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氣泡會去哪兒?

  師:真的是這樣嗎?除了小氣泡還可能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我們來試試吧!試的時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生:猜測,浮上來……

  生:輕輕攪拌、防止水灑出來、要仔細觀察……

  PPT展示要求:攪拌棒使用1分鐘后收回;邊觀察邊記錄;注意衛(wèi)生;將發(fā)現(xiàn)用便簽紙貼在記錄單上。

  學生實驗:教師及時收回攪拌棒,并引導每組學生觀察水的分層現(xiàn)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

  四、總結(jié)

  師:土壤看起來很普通,里面卻含有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們通過哪些辦法發(fā)現(xiàn)土壤里有這些成分的呢?(固定句式:今天,我們用……發(fā)現(xiàn)土壤里有……)

  生:紙巾、放大鏡、放進水里(攪拌)。

  【板書設(shè)計】

  4、土壤的成分

  我們用:

  放大鏡

  紙巾

  放進水里(攪拌)

  發(fā)現(xiàn)土壤里有:

  枯樹枝

  水

  空氣

  草根

  小顆粒土壤

  小石頭

  大顆粒土壤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9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到“人、動物、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

  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導學生經(jīng)歷科學的探究過程。

  3、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能做到節(jié)約用水。

  重點難點:

  1、通過實驗,總結(jié)水的性質(zhì)。

  2、清晰,完整的表達觀察的現(xiàn)象。

  教學準備:課件,一些植物的莖、葉、果實(分組),一盆植物,等。

  熟悉學生,和學生一起做“葉的蒸騰作用”的實驗。

  教學過程:

  一、通過觀察與討論,初步感受“人、動物、植物的生存離不開水”

  1、師:同學們,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幾張跟水有關(guān)的照片,請注意觀察。

  課件出示幾幅“水與生命”的照片。

  問:這些照片反映的是什么?

  2、師: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講的也好。觀看了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嗎?

  3、師:講的真好,人、動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體,它們的`生存離不開水。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水與生命”相關(guān)的問題。

  4、師:像這樣關(guān)于“水與生命”的例子,你平時還見過哪些?能不能再舉出一些來?

  生討論后任意例舉,當學生只是談到人要喝水時,可問:如果把我們不喝水,能不能從別的食物中獲取水分呢?

  師:同學們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看來,我們?nèi)祟,許多動物、植物都需要“喝”水。沒有水,我們將無法生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體會生命離不開水

  1、提出問題

  師: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知道了人類,動物,植物都需要喝水,對于這件事情,同學們還想研究什么嗎?

  生:他們?yōu)槭裁葱枰人?/p>

  生:怎樣喝水?

  生:水最后到哪里去了?

  師:人、動物、植物怎樣喝水,誰知道?

  植物怎樣喝水,教師引導學生談,并講解植物的身體構(gòu)造。

  師:余下的兩個問題,我們先研究哪一個好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研究“水到哪里去了”。

  2、探究研討“水到哪里去了”

 。1)探究“人和動物喝水后,水到哪里去了”

  師:我們先來討論人類,人喝的水到哪去了?有誰知道?

  生:尿、血液、汗、眼淚……

  師:我們喝的水是不是都被排除到體外了呢?

  問:動物喝的水到哪去了?能舉例說明嗎?

  生:尿……

  問:動物體內(nèi)是否也保留了一些水分呢,有沒有例子證明一下?

  生:殺雞時,有血,肉里面也有水分。

  師:你們說說,人和動物喝水后,水到哪去了呢?

  生答課件出示:一部分保留在人、動物體內(nèi),一部分排除體外。

  (2)探究“水到植物身體的哪些地方了”

  A、提出猜想

  師:猜一猜,水從根部進入植物的身體后,跑到哪兒去了?

  生:到葉子、莖里了。

  師:如果這棵植物結(jié)了果實,比如蘋果樹,水會不會到蘋果里面去呢?

  或者啟發(fā):還會不會到其它的地方呢?

  B、設(shè)計方案,實驗探究

  師:怎樣才能知道植物的身體里哪有水,有多少水,你們有辦法嗎?

  生談師小結(jié):我們可以用剛才大家談的方法,用切,擠,壓等方法,研究一下植物,看里面有沒有水,有多少水。

  師為生分發(fā)植物,生分組實驗。

  匯報:談一談你的做法和發(fā)現(xiàn)吧。

  師: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植物的身體里藏有許多水份。我現(xiàn)在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我們每天給植物澆水,植物怎么沒有被脹壞呢?昨天我在家里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師出示一株植物,上面罩有袋子。)這株植物在太陽光下曬了一天,現(xiàn)在請大家觀察一下,袋子里面有什么現(xiàn)象呢?

  師在教室走動,讓生觀察

  問:知道這些水珠從哪里來的嗎?

  師:這是植物被太陽照射后,從葉子的小孔里冒出來的。那我現(xiàn)在問你,植物喝水后,水都到哪里去了?

  生談?wù)n件出示:一部分水保留在植物體內(nèi),一部分跑到空氣里去了。

  3、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意義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水在生物體內(nèi),一部分會留在他們的身體內(nèi),一部分會排放到身體之外,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對于生物來說,有什么好處呢?請大家看電腦小博士是怎樣講的。

  課件出示:水是人類、動植物身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水在植物的根、莖、葉里流動,可以幫助植物運輸營養(yǎng),一部分水從葉子的小孔里跑出去,能調(diào)節(jié)植物身體的溫度,還能使空氣變的濕潤。人和動物的血液絕大部分是由水組成的。血液能將氧氣和營養(yǎng)運輸?shù)饺砀鱾地方。一部分水排除體外,能帶走身體里的廢物。

  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認為“水與生命”有怎樣的關(guān)系呢?

  三、了解地球上水資源的現(xiàn)狀,意識到節(jié)約用水

  師:同學們,現(xiàn)在地球上有近60億的人口,有數(shù)不清的動植物,每天都要喝水,用水,那么,我們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是什么情況呢?我這里有一段話,請大家注意聽。

  課件出示有關(guān)地球上缺水的現(xiàn)狀。

  問:看到這些,你又有什么想法?

  要節(jié)約水,保護水,我們可以想出那些好辦法?

  課后制訂一份家庭節(jié)約用水的計劃書,和家長一起努力,節(jié)約用水。

  你現(xiàn)在想對水說些什么呢?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空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透明氣體,空氣確實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體感覺到空氣的存在;空氣不但占據(jù)空間,還能流動。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感官可以感覺空氣的存在;運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空氣;借助不可見物質(zhì)對可見物質(zhì)的“擾動”,可以觀察到不可見物質(zhì);在動手實驗前,對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作出假設(shè),有助于我們研究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產(chǎn)生研究空氣的強烈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并愿意把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

  教學準備

  教師用:1個水槽,2個透明的杯子,舊報紙。

  學生用:材料1、透明的塑料袋,牙簽。

  材料2、水槽,透明的杯子、舊報紙。

  教學流程

  導入→利用感官初步感覺空氣→實驗探究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能夠流動→總結(ji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楊利偉在神舟五號上拍攝的錄像,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

 。1)教師談話

  (2)播放多媒體,教師解說。

  師:這是楊利偉叔叔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拍攝的太空景色!這個藍色的的星球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這美麗的地球,這神奇的太空,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秘等著我們?nèi)ヌ剿鳌⑷グl(fā)現(xiàn)。

  2、提出問題

  教師指向地球的外沿。

  師:這層像霧,又像紗一樣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么?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師:對,是大氣層!我們居住的地球就是被一層大氣包裹著,大氣層里大部分都是空氣。有關(guān)于空氣的知識,你們知道哪些?

  學生自由發(fā)言。

  3、提示課題。

  師:今天就讓我們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來了解空氣。

  教師板書:了解空氣

  二、利用感官初步感覺空氣

  1、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利用感官感覺空氣的存在。

 。1)師:剛才有同學說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現(xiàn)在大家就來看一看,看見空氣的什么了?

  生:看不見!

  師:用手來摸一摸。

  生:摸不著!

  師:我們的周圍是不是真有空氣?

  引導學生感覺空氣的存在。

  (2)師:空氣是看不見來又摸不著,要研究它可就難了。誰來想想辦法?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師生討論,演示用塑料袋抓空氣。

  師:要研究空氣首先得抓到空氣,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抓空氣?

  學生說一說

  師:哪一個方法能夠讓我們更方便的研究空氣?

  引導學生說出用塑料袋來抓空氣。并讓一個學生演示一下。

  3、引導學生用感官來了解空氣。

 。1)師:有了空氣,我們可以用身上的哪些感官來了解空氣?

  學生說一說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2)師:老師現(xiàn)在用你們教的方法來感覺空氣。

  教師演示

  師:老師感覺不到空氣!看來還不行,得再想想辦法!

  師生討論得出在袋子上扎一個孔,讓空氣吹出來,再來感覺。

  師:老師現(xiàn)在試一試,看這個辦法靈不靈?

  教師演示

 。3)學生用塑料袋抓空氣,并用感官感覺空氣。

 、俳處熖岢鰧嶒炓。

 、趯W生用塑料袋抓空氣,并用感官感覺空氣。

  ③學生做記錄。

 、軐W生匯報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

 。4)教師小結(jié)

  三、實驗探究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能夠流動

 。ㄒ唬嶒炓、紙的奇遇

  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水槽、一個透明的杯子、舊報紙。

  1、教師談話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xiàn)得真好,老師太高興了!老師打算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shù),歡迎嗎?

  2、師生合作演示,學生猜測

 。1)教師找一個小朋友當助手。

 。2)教師拿一小張舊報紙。像真正表演魔術(shù)一樣,向?qū)W生前后展示這張紙,并拿到學生的座位前,讓學生摸一摸,再把紙放入水中。

  師:紙放在水里,會濕嗎?

  學生回答后,讓小助手撈上來給學生看一看!

 。3)教師又拿出一張紙交給小助手讓他像真正表演魔術(shù)一樣,向?qū)W生前后展示這張紙,并拿到學生的座位前,讓學生摸一摸,證實這的確是一張普通的舊報紙。

  教師接著拿起杯子,把杯口朝向大家晃動幾下,然后,教師讓小助手把紙捏成一團,用力塞入杯子的底部,教師檢查后,對小助手說:請把透明的杯子倒過來,直立著按入水底。

  緊接著,讓學生猜測紙會濕嗎?

  師:大家猜一猜紙會濕嗎?

  學生猜測

  2、小組合作動手實驗

  (1)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2)小組動手實驗、討論、做記錄

 。3)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3、學生匯報交流。

  4、師生小結(jié),得出結(jié)論

  師:水沒有碰到紙,所以紙自然是干的。為什么水進不到杯子里?

  學生回答

  教師邊演示邊小結(jié):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到杯子里有一大段“空”著,杯子的這一部分地方被空氣占據(jù)了,所以水就不能進去,杯中的紙自然就不會濕了。

  師:紙放到水里,居然不濕,我們來給這個實驗起個名字吧!就叫紙的奇遇,(師板書)從這個實驗中我們知道空氣占著地方,也就是說空氣占據(jù)空間(師板書)

  5、實驗延伸

  師:如果讓你接著做這個實驗,你還會怎么做?

  生說一說

 。ǘ⿲嶒灦、誰趕走了杯子里的水

  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水槽、2個透明的杯子。

  1、教師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

 。1)教師拿一個杯子放進水里,讓杯子裝滿水,舉起來問:大家來想想辦法,可以用什么東西把杯子里的水趕走?

 。2)學生發(fā)表各自意見

  2、教師演示

  教師把一個杯子斜著放進水中,使杯中灌滿水,用另一只手把第二個杯子倒過來,直立著按入水中。

  在水下,把兩個杯子靠在一起,傾斜第二個杯子,使第二個杯子的氣泡跑進第一個杯子。

  3、學生實驗

  (1)老師提出實驗要求。

  (2)學生實驗、討論、做記錄。

 。3)學生匯報

 。4)師生交流

  (5)教師小結(jié)

  師:看不見的空氣在能看見的水里流動,形成氣泡,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空氣,這是科學上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床灰姷臇|西,我們能借助看得見的東西看到它,科學真得太有趣了,對不對?

  四、總結(jié)

  1、出示兩幅空氣污染的對比圖片,教育學生從小要知道保護環(huán)境,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播放課件《潛水艇的沉浮原理》,讓學生回去尋找空氣在這里發(fā)揮的作用。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11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身邊的植物

  教學目的:

 。ㄒ唬┛茖W探究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能夠調(diào)動各種感官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 征,會依據(jù)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觀察記錄。

 。ǘ┣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植物,激發(fā)學生參與科 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想了解與植物有關(guān)的事情。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顏色、氣味、外形等內(nèi)容。

  教學重點: 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會依據(jù)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表、放大鏡、植物卡片、各種奇異植物的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教學導入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種植物?那你知道咱們校園里 有多少種植物嗎? l

  教學新課

  一、認識周圍的植物

  1、誰能說說我們周圍有哪些植物?向同學們介紹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動圖例,讓學生了解可以通過手摸、鼻聞、眼看來掌握植 物特征,認識植物。

  3、提出課外觀察的任務(wù)及注意事項,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

  4、分小組進行課外觀察活動,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檢查觀察記錄表的'記載情況。

  5、教師小結(jié)。 l 拓展延伸 繼續(xù)了解認識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課時 l

  教學導入

  1、介紹我國明代醫(yī)學家和藥學家李時珍。

  2、李時珍認識了上千種植物,在《本草綱目》里還給植物進行了分類。 l

  教學新課

  一、給身邊的植物分類

  1、請同學們按照不同的標準,試著給下面這些植物分類,將同一類植 物做上相同的記號。

  2、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分類標準。

  3、把自己上節(jié)課觀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4、學生匯報,教師記錄。

  5、教師小結(jié)。

  二、有趣的植物

  1、學生了解書中介紹的四種有趣的植物。

  2、學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資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師補充、小結(jié)。 拓展延伸 課后繼續(xù)搜集了解植物的有關(guān)資料。

  板書設(shè)計: 略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人體的感覺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膚等。

  2.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認識物體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觀察結(jié)果。

  3.在觀察研究中愿意與他人合作。

  教學準備

  1、米飯、面包、包子、饅頭、各種水果等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食物、

  2、其他物品:鮮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復讀機、課件等

  教學方法

  信息搜集法 小組討論法 實驗探索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一滿桌豐盛色香味俱全的飯菜,讓學生觀看。

  問:面對這樣一滿桌豐盛的飯菜,你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個歸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夠引起我們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顏色,“香”是指食物發(fā)出的氣味,“味”是指食物各種各樣不同的味道。

  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

 。1)分小組觀察所準備的食物

  每個小組一張觀察表格,講解怎樣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寫表格,并將觀察到的填寫在表格中。

 。2)集體交流觀察到的食物特點,教師進行板書。

 。3)引導學生從觀察的現(xiàn)象中去歸納

  通過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顏色,通過鼻子聞,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氣味,通過用舌頭嘗,知道了食物的味道……

  三、引導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對其他物體進行綜合觀察

  1、我們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觀察問題以為,還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來觀察物體?

  分組實驗:每個小組分給不同的鮮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復讀機、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用多種方法觀察這些物體

  2、觀察,然后進行交流

  3、引導學生進行描述,觀察物體還要用到聽覺器官耳朵,觸覺器官皮膚、如:觀察復讀機除了用眼睛看,還要用手摸,用耳朵聽等等方法來辨別

  四、歸納總結(jié)

  1、 說說我們今天觀察物體要用到那些器官?這些器官能認識到物體的哪些特征?

  2、 歸納這些器官的作用:

  視覺器官(眼睛)——看到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等

  聽覺器官(耳朵)——聽到物體發(fā)出的聲音,辨別聲音的高低、強弱等

  嗅覺器官(鼻子)——聞到物體發(fā)出的不同氣味、

  味覺器官(舌頭)——嘗到物體不同的味道、

  觸覺器官(皮膚)——感受到物體的冷熱,現(xiàn)狀,光滑粗糙。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13

  教目:

  1、能用各種官直接知水并用語言描述所觀察水形態(tài)特征

  2、運用比較辨別物體特征

  3、認識水

  4、解物質(zhì)三種見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5、愿意合作與交流

  6、養(yǎng)全面細致觀察事物良習慣

  教學準備:

  1、各種同形狀裝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醬油、醋、鹽水、清水、糖水、油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我都能見物體面我研究物體水(板書課題)

  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1、實驗

  (1)醬油、醋、鹽水、糖水、清水別注入燒杯用眼、鼻、舌辨別顏色、氣味味道

  (2)每杯液體背放置支白色粉筆讓觀察透明程度

  (3)討論:水物體

  (4)歸納:水種色、味、透明液體

  2、實驗二:

  (1)清水慢慢滴水平放置玻璃板觀察水否向各向流

  (2)讓觀察自文具盒、橡皮、課本等能桌面流

  (3)水倒入同形狀容器觀察水沒固定形狀沒定體積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3課。對植物而言,腐殖質(zhì)是它們的主要營養(yǎng)。對學生而言,腐殖質(zhì)如何形成是他們最關(guān)心的問題。本課遵照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引導學生認識腐殖質(zhì)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土壤。

  【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土壤的常見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長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雜物,蚯蚓生活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夠長出的植物,在他們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從泥土里長出來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組成物質(zhì)——腐殖質(zhì),就成為本課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腐殖質(zhì),知道腐殖質(zhì)的多少影響土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貧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知道土壤動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過程中起到的作用。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制作肥料袋。

  2.能夠堅持長期觀察,并了解腐殖質(zhì)的形成過程。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通過長期觀察,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探究態(tài)度。

  2.意識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關(guān),愿意親近土壤,形成環(huán)保意識。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知道土壤的肥力對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形成保護土壤的意識。

  2.會利用廚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腐殖質(zhì)的形成過程及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難點:制作肥料袋并連續(xù)5星期觀察腐殖質(zhì)的形成過程。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視頻等。

  學生準備:小鏟子、塑料袋、易腐爛的菜葉果皮、灑水壺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土壤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我們每天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面上課,放學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噴噴的'飯菜,有時還有美味的零食點心。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對于一些小朋友來說卻很遙遠。在我國西部貧困山區(qū),有些小孩子連溫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

  2.出示西部兒童圖片: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連飯都吃不飽呢?(土壤貧瘠)

  3.出示西部大山和東部良田圖片:你發(fā)現(xiàn)土壤對植物有什么影響了嗎?

  4.引出課題: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長勢良好,糧食產(chǎn)量自然高,而貧瘠的土壤植物枯黃,很難茁壯成長。既然我們找到了原因,那我們今天就來幫當?shù)氐霓r(nóng)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糧食產(chǎn)量,我們一起來研究《肥沃的土壤》。

  二、了解腐殖質(zhì)

  1.過渡:在我們校園里有沒有肥沃的土壤?

  2.采集土壤:待會兒我們?nèi)バ@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帶回教室進行觀察。

  3.注意事項:在室外活動的時候有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偎娜诵〗M為單位,不掉隊,不傷害任何物體。

 、谶x擇合適的地點,不挑揀里面的東西,采集原始的土壤。

 、圩屑氂^察落葉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顏色的,再嘗試挖的深一些,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苡浀冒芽犹詈,恢復原樣。

  4.室外活動:采集肥沃的土壤。

  5.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東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動植物的遺體,還有蚯蚓和很多小蟲子。)6.了解土壤中的小動物。

  7.出示教材圖片:土壤中生活著許多小動物,它們?yōu)楦迟|(zhì)的形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在土壤中打洞,幫助土壤通氣;

  通過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

  通過身體的活動,促進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與土壤顆粒的混合……它們是植物生長的好幫手。

  8.過渡:其實這些土壤中的小動物不僅僅在活著的時候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它們在生命結(jié)束后依舊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請你再仔細觀察一下,動植物遺體落到土壤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腐爛變黑)9.了解腐殖質(zhì):腐爛的動植物遺體被稱為腐殖質(zhì)。腐殖質(zhì)是供植物生長的肥料。腐殖質(zhì)越多,土壤越肥沃。

  三、了解土壤的分層

  1.過渡: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質(zhì),剛剛?cè)グ俟麍@采集土壤的時候,有沒有小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2.出示土壤分層圖: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層土壤中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分很豐富,下層土壤能提供給植物的養(yǎng)分就少多了。隨著土壤深度增加,巖石逐漸增多。)

  3.引發(fā)思考:為什么表層土壤中腐殖質(zhì)比較多呢?

  4.小結(jié):由于動植物生活、生長、生存的主要區(qū)域是在地表的表層土上,死后的遺體也腐爛在表層土中,所以腐殖質(zhì)主要集中在表層土中。

  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

  1.回歸初始問題: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層土都是肥沃的。西部山區(qū)的表層土就因經(jīng)常受雨水的沖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都比較貧瘠。你能不能幫當?shù)氐霓r(nóng)民伯伯想想,怎么給貧瘠的土壤增肥呢?

  2.交流討論:

  ①種植綠肥,覆蓋農(nóng)田:像農(nóng)田那邊堆了好多落葉,這些落葉也是用來漚肥的。當綠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斷分解形成腐殖質(zhì),從而使土壤疏松、透氣、保水保肥力強,有利于作物的生長。

 、谑┺r(nóng)家肥:在農(nóng)村生活過的同學會知道,家里會養(yǎng)羊、養(yǎng)豬等,它們的糞便可以用來漚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③收集落葉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葉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廚余垃圾收集起來不僅環(huán)保,還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

  五、實踐活動:做一個肥料袋

  1.過渡:大家?guī)椭鞑可絽^(qū)的孩子們想了這么多好辦法,真是太厲害了。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問題,請大家來幫忙看一看。

  2.出示小蔥圖片:這里有一盆小蔥,可是長得不太好,怎樣給小蔥增加營養(yǎng)呢?

  3.我們自己也可以幫植物增加營養(yǎng):做一個肥料袋。

  4.制作步驟:

  (1)在裝有土壤的透明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葉等。

 。2)往袋中均勻地灑一點水。

 。3)封緊袋口,翻動幾下。

  (4)把肥料袋放在陰暗的地方。

 。5)經(jīng)常翻動,每隔幾天要進行觀察記錄: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菜葉等有什么變化,還要觀察土壤的顏色、松軟程度等有什么變化。

  【板書設(shè)計】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guān)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教學重點】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過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教學準備】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二、觀察蝸牛吃食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四、繼續(xù)觀察蝸牛

  第四課 蚯蚓

  【教學目標】

  1、 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jié)構(gòu)。

  2、 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教學重點】經(jīng)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jié)構(gòu)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jié)構(gòu)的認識。

  【教學準備】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第五課 螞蟻

  【教學目標】

  1、 螞蟻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適應陸地上的生活。

  2、 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礁,胸上長有六只腳。

  【教學重點】經(jīng)歷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的過程,初步體會動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觀察螞蟻過程中不干擾螞蟻,室外觀察螞蟻的安全性。

  【教學準備】

  每組:少許面包,少許白糖、和死掉的昆蟲,放大鏡。

  教師準備:裝在玻璃瓶里的螞蟻、白志、放大鏡、小盆子、小石塊。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找螞蟻

  二、觀察螞蟻

  三、交流發(fā)現(xiàn)

  第六課 金魚

  【教學目標】

  1、 魚類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jié)構(gòu),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2、 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

  3、 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難點】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教學準備】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diào)制的紅水、少許魚食。

  【教學過程】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

  第七課 動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目標】

  動物的個體形態(tài)不同,生活環(huán)境也不同,但是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fā)育,會繁殖后代。

  【教學重點】整理已經(jīng)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jié)果,進行概括和總結(jié),共同的除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學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證據(jù)支持,學生無證據(jù)信息對整理的干擾。

  【教學準備】蝸牛、蚯蚓、螞蟻、金羽的圖片;四種動物議政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討論動物的共同特點。

  二、感受生物的多樣性

  三、總結(jié)生物的共同點

  四、討論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

  第1課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教學目標】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學準備】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二、觀察描述幾種常見材料的主要特點

  第2課 誰更硬一些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韌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 【教學重點】比較材料軟硬的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shù)?詞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木頭、紙、金屬和塑料各兩根,鐵、銅、鋁等金屬片各一條,砂紙、玻璃杯、熱水。

  【教學過程】

  一、比較硬度

  二、認識金屬

  三、飲料罐的故事

  第3課 比較柔韌性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zhì)。

  【教學重點】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柔韌性的認識

  二、比較3種不同材料的柔韌性

  三、認識塑料

  四、討論了解塑料的循環(huán)使用

  第4課 它們吸水嗎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

  【教學重點】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

  【教學準備】

  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稀釋的紅墨水、滴管。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二、誰更容易吸水

  三、紙的觀察

  四、介紹造紙術(shù)

  五、我們來造一張紙

  六、課堂小結(jié):

  第五課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目標】

  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gòu)成的材料有關(guān)。

  【教學重點】

  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學難點】

  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并具備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質(zhì)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

  2、水槽1只,裝半水槽水。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二、沉浮實驗

  三、認識木頭

  第六課 磚和陶瓷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教學難點】

  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的變化及磚和陶瓷的區(qū)別。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

  1、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

  2、制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二、磚和陶瓷

  三、研究磚和陶瓷的性質(zhì) 四、黏土的變化

  五、課堂小結(jié)

  第七課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物體可以根據(jù)構(gòu)成它的材料的性質(zhì)來描述,也可以根據(jù)這些性質(zhì)來區(qū)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教學重點】 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認識。

  【教學難點】

  把物體和材料聯(lián)系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材料。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

  2.教師準備各種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自制復合紙(在普通紙外面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一份。

  【教學過程】

  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

  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zhì)進行總結(jié)歸納

  三、材料與環(huán)境

  四、進一步了解材料,拓寬視野。

  第四單元《水和空氣 》

  第一課 水

  【教學目標】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教學重點】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zhì)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對觀察結(jié)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水

  二、水在哪個袋中

  第二課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教學目標】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重點】觀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

  【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和食用油

  二、滴液比較

  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

  五、總結(jié)提升

  第三課 誰流得更快一些

  【教學目標】

  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

  【教學重點】簡單設(shè)計對比實驗,描述并簡單解釋液體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影響。

  【教學難點】設(shè)計對比實驗,理解公平實驗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潔精、1塊玻璃、3個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張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設(shè)計流動比賽

  二、實驗、思考

  三、液體、固體比較

  第四課 比較水的多少

  【教學目標】

  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能較規(guī)范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比較哪個瓶子水最多

  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里面裝有不等量的水。請學生猜測,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多,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說明理由。

  二、比較水多多少

  三、認識并使用量筒

  第五課 我們周圍的空氣

  【教學目標】

  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zhì),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重點】了解空氣確實存在,知道空氣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用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比水輕,也會流動。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2個透明塑料袋、2個玻璃杯、1個水槽、1根香、1個打火機、1個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潔精或肥皂水。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空氣

  二、空氣的存在

  三、比較空氣和水

  第六課 空氣占據(jù)空間嗎

  【教學目標】

  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教學重點】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zhì)一樣,能夠占據(jù)空間,但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zhì)。

  【教學難點】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chǔ)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空氣占據(jù)空間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三、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變化

  第七課 空氣有重量嗎

  【教學目標】

  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教學重點】知道并能設(shè)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教學難點】設(shè)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四、單元小結(jié)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三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案02-15

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的教案02-10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5-10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03-22

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案05-17

三年級科學上冊紙教案08-26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教案08-26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2-09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04-01

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的教案(15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