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教案模板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知道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
2. 了解更多的動物種類,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
3. 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fā)新的'想法。
4. 會查閱書刊及其它信息源。
5. 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教學準備:
1. 圖片:各種不同環(huán)境下生活的動物。
2. 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相關資料或影片。如保護色、遷徙、飲食、身體形態(tài)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出示一組動物圖片,讓學生認識這些動物。讓學生分別談一談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生活環(huán)境等。
2.引導學生分類。
二、新授
1. 出示第二組圖片。讓學生觀察、交流。
2. 讓學生將情況整理后記錄下來。
動物名稱 生活的環(huán)境
3. 學生分小組匯報。
4. 學生閱讀P4小資料。
三、課外及延伸。
1.查閱資料,填寫下面的表格。
動物特點 動物名稱 資料來源
最大的動物
最高的動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動物
夜間活動的動物
3. 搜集資料、圖片。辦一期“有趣的動物”展覽。
科學教案 篇2
運動著的世界
教學目標:
1、能夠提出三個以上自己感興趣的有關運動的問題。
2、能夠從提出的問題中選出自己認為最值得研究的問題,并能說明自己選擇的理由。
3、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查閱到一只三角有關物體運動的信息,并且能制成資料卡片。
4、能夠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種運動形式的奇妙。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提出有關運動的問題,學習查閱資料制作卡片。
教具準備:反映各種物體在運動的圖片和錄像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播放運動錄像
談話:風在吹、水在流動、人在走路、魚在游泳,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著的世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給學習《運動著的世界》。(板書課題)
評:通過錄像引起學生探究運動而你的興趣。
2、學習新課
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的物體具有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在生活中你們知道哪些物體在運動?他們是怎樣運動的?
學生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你們還能舉出那些有關物體運動的例子?自然界的物體都在運動嗎?學生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關于物體的運動,你們還想知道什么?把它們記錄下來,并且在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上作出標記。學生思考,并且記錄自己的問題。
學生匯報,幫助學生意識到關于運動有許多問題,也許我們今天還不能夠很好解決,但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大,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許多問題的答案將會被發(fā)現(xiàn)。
評: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說出更多的物體的運動形式。
指導學生學習搜集有關運動資料的方法。
你想了解更多關于運動的知識嗎?那么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搜集有關運動的資料。你搜集資料嗎?你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討論搜集資料的方法,匯報討論結果。
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收集材料資料,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查閱資料的經(jīng)驗,把自己在報紙上說晚上和網(wǎng)絡上查閱資料的經(jīng)驗與同學交流。比如,如何通過標題查閱資料,如何進行快速閱讀,教師要特別對學生如何在網(wǎng)上查閱資料、選擇信息進行指導,并要提醒學生及時將有用的信息記錄下來。
你知道怎樣記錄搜集來的資料嗎?你有什么方法?
評:知道學生在網(wǎng)上查閱資料的技巧。
教師指導:把自己才查閱到的資料記錄下來并制成卡片是科學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請你參閱書中的資料卡片和自己設計一個資料卡片,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看看誰設計的資料卡片最好!
學生討論并設計資料卡片格式。
請你在下課后收集有關物體運動的資料,并且把它做成資料卡片,看看誰制作的資料卡片最好!誰的資料最完整、最準確!
評:引導學生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資料卡片的設計和制作過程,讓學生體驗到獨立完成資料卡片制作的樂趣。
3、本課小節(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4、板書設計:
課后小記:
有了問題之后,還要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已經(jīng)找到了,那么該如何來實施呢?小朋友被難住了。此時小小的挫折與剛獲得的成功體驗形成了一個小小的落差,促使學生要找到驗證假設的方法。這就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習成為他們的一種內(nèi)在需要,他們渴望教師給予幫助。教師在此時介入指導,對學生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們會很珍惜這種幫助的,這比老師提前灌輸給他們要強得多。
科學教案 篇3
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y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
華佗不僅精通醫(y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里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蕩,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么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后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tài)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jié)、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于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芍拔迩輵颉笔切兄行У慕∩眢w操。
得助于孩子的啟發(fā)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fā)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后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fā)現(xiàn)什么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望遠鏡。后來,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fā)現(xiàn)。
“小人國”的發(fā)現(xiàn)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顯微鏡的發(fā)明者。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
列文虎克只是個荷蘭德爾夫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余,磨制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fā)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fā)現(xiàn)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
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一個看門老頭兒發(fā)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門鼻祖。
有人對他十分羨慕,追問著他成功的“秘訣”。列文虎克什么話也沒說,僅向問話者伸出他的雙手
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碰倒紡車的啟示
“珍妮紡織機”的發(fā)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fā)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里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并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他說干就干,終于試制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并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fā)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fā)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fā)明”。
科學教案 篇4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在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中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 在操作中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連接網(wǎng)絡、一盒自動鉛筆的筆芯;學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幣一個(或一張卡)
參考課件:xx
教學過程:
一、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過程
1、用手比劃: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組比賽,估計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記錄估計值→反饋估計值→“怎樣驗證?”)
3、分組測量,驗證估計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測量值→全班交流)
4、評議學生記錄方法,引出“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表示。”<課題:毫米>
二、認識“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毫米”是個多大的長度單位,你能把它介紹給大家嗎?(學生介紹)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數(shù)給同桌瞧瞧→課件演示(可選0到刻度1,也可選其它相鄰的兩個刻度)板書刻度關系式。
3、還可以這樣介紹: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手比劃出1毫米,與直尺上的1毫米對照;再與同桌比比,看誰比劃得準。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或寬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預設:1分硬幣、電話卡的厚度等)
3、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張,捏緊后的厚度約為1毫米?(先估計,再驗證)
4、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預設:降雨量、自動鉛筆的筆芯等)
5、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長度。
四、小結
1、你學到了什么?
2、再次測量,準確讀出我們數(shù)學書的厚度,以及長度和寬度。(不同的記錄方法)
3、課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寫法——mm
在河南鄭州被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小的書,長約25毫米,寬約19毫米,厚9毫米。(請用手比劃,可以借數(shù)學書的一角進行比較)
五、練習鞏固:
書P3:“做一做”。
書P5:1、2。
六、作業(yè):《課堂作業(yè)本》P1~2。
板書設計:
長 寬 厚
估計值:
測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業(yè):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記錄下來。
調(diào)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區(qū)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學后記:
[2]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測量、計量的過程中感受分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明確1分米=10厘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操作中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直尺一把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究黃豆與豆制品關系的欲望和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黃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營養(yǎng)價值。
3、培養(yǎng)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黃豆并區(qū)分豆制品的能力。
二、活動重點和難點:
1、重點:幫助幼兒了解黃豆及其制品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
2、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辨別黃豆,區(qū)分豆制品。
三、活動準備:
黃豆、紅豆、綠豆等各種豆子,各種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圖片“黃豆爺爺”。
四、活動過程:
。ㄒ唬 開始部分:
1、請幼兒品嘗豆制品,引出認識黃豆的課題。
2、教師與幼兒邊品嘗邊互相交流。
3、教師提問: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點、難點部分)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及討論辨別出黃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營養(yǎng)價值,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區(qū)分豆制品。
1、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嘗試性地尋找出黃豆。(教師提供黃豆、綠豆……請幼兒看、摸,并運用經(jīng)驗找出黃豆。)
2、認識黃豆外形特征。
。ǎ保┯變合嗷ソ涣,掌握黃豆外形。
。ǎ玻┙處熞龑в變嚎偨Y出黃豆外形特征。
教師提問:
a.黃豆是什么顏色的?
b.黃豆是什么形狀的?
c.黃豆上有什么?
d.黃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3. 認識豆制品,了解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
。1)幼兒利用已有經(jīng)驗,理解黃豆與豆制品的關系。(教師講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導幼兒通過生活經(jīng)驗,說出豆制品。
。3)教師提問:你還吃過哪些豆制品?
(4)幫助幼兒了解豆制品具有的豐富營養(yǎng)價值。
。、引導幼兒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區(qū)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種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過游戲“豆寶寶找爺爺”讓幼兒在眾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結束部分:
1、觀察豆芽,激發(fā)幼兒探索豆芽生長過程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豆芽。
3、引起幼兒探究黃豆變豆芽的欲望。
(四)延伸活動:《發(fā)豆芽》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一課是第五單元《水的變化》的總結課。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把前幾節(jié)課學習的水的形態(tài)變化的知識綜合起來,從構成水的形態(tài)變化的相互關系與循環(huán)變化規(guī)律的完整認識;另一方面要以此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自然界的實際情況,將水的三態(tài)變化知識擴展到自然界循環(huán)變化的認識。
學情分析
學生是有著較好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的,我們應當相信孩子們具有思考的潛力,在課堂上盡可能地為他們創(chuàng)設安全、自由、寬松的思考氛圍。
教學目標
。保龑W生基于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理解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環(huán)運動的。
。玻囵B(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和對資料的.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對自然界里水的變化的歸納概括能力。
。常ㄟ^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矗疂B透“自然界是永恒變化的”科學自然觀和節(jié)水愛水的環(huán)保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和對資料的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對自然界里水的變化的歸納概括能力。
2.通過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滲透“自然界是永恒變化的”科學自然觀和節(jié)水愛水的環(huán)保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地球是名副其實的“水星”,水是地球上各種生命的源泉,這節(jié)課我們綜合認識自然界的水。
二、學習新課
。保宜
⑴水藏在自然界的哪些地方?我們都見過哪些形態(tài)的水?
、茖W生交流
、菍W生展示所搜集的資料、匯報
、瘸鍪咀匀唤缇坝^示意圖,學生書寫各種水的名稱,在圖上粘貼,以豐富其感性認識。
小結:水在自然界里的分布是非常廣泛的,水有多種形態(tài)。
。玻⒙(lián)系
⑴各個地方的水有什么聯(lián)系?水的形態(tài)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茖W生交流
、菍W生展示所搜集的資料、匯報。
小結:
下雨、下雪是天上的水降下來;陸地上的水會通過江河流入海洋;陸地上和海洋里的水會蒸發(fā)到天上;陸地上的水會滲入地下;地下水會變成泉水冒出地面或被人抽出地面、水還會進入動植物體內(nèi)……
。常C合認識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環(huán)運動
⑴通過以上分析,你認為水在整個自然界里是怎樣運動的?怎樣把你的想法有條理地說出來?
、茖W生討論
、菍W生試說明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樣循環(huán)運動的。
、饶懿荒苡煤唵蔚奈淖趾图^把水的這種循環(huán)運動過程表示出來?
、蓪W生畫草圖(表達形式自定)
、蕝R報交流
、擞懻、修改、完善
三、學習拓展
。保谀闼鸭馁Y料中,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數(shù)據(jù),比如:地球上水資源的總量是多少?淡水總量有多少?人類可以
。玻S排放污水是否會影響到其它地方?為什么?
通過以上兩組問題繼續(xù)引導他們基于自己所掌握的學習資料展開討論與交流,既深化了他們對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環(huán)運動的理解,又滲透了對他們進行節(jié)水愛水的環(huán)保教育。
布置作業(yè):
調(diào)查我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是怎樣進入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的,并對其危害提出建議。利用的淡水又有多少?針對這些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想說的?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討論,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研究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系,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知首“生物與生物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提問: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陽光、空氣等)。
2、引導: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響的。這段時間我們重點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誰吃誰:
1、教師出示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本(也可以借鑒書本的圖片),說:這是在一簇花叢中發(fā)現(xiàn)的生物,有薔薇、小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
2、問:為什么在同一個區(qū)域會出現(xiàn)這些動物和植物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3、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用簡樸的.文字和箭頭表示這種關系。(薔薇或草——蚜蟲——瓢蟲——小鳥;落葉——蚯蚓——小鳥;薔薇——毛毛蟲——小鳥)
4、講述: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chǎn)者,直接或者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讓學生劃出書中12面相關句子)
三、田野里的食物網(wǎng):
1師講:田野里有很多生物,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食物關価。(課本13圖)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wǎng)狀結構,叫做食物網(wǎng)。
2讓學生討論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
四、練習:
1、薔薇花叢中的生物有:小草、蚜蟲、瓢蟲、落葉、小鳥、蚯蚓、請岀一條食物鏈,這條食物鏈中——是生產(chǎn)者,----------
---是消費者。
————————————
2、請你寫岀其他食物鏈:
——————————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感官感知冷和暖
2、初步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聲音-小動物叫聲
2、各種取暖的物品(手套、圍巾、大衣、熱水袋等)、小動物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涼水洗手后,與寶寶握手,引出主題。
讓幼兒比較誰的手冷?誰的手暖?
2.討論:
怎樣讓老師的'手、身體變得暖暖的?
3.教師根據(jù)寶寶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取暖物品,讓寶寶感知暖。
4.以小動物叫聲引起寶寶的注意。
小動物也要過冬呀,我們幫助小動物準備過冬的物品吧。
5.游戲:小動物過冬
引導寶寶做媽媽,為小動物帶上不同的取暖物品。
學說:寶寶,現(xiàn)在還冷嗎?
6.表揚“爸爸、媽媽”們的積極表現(xiàn)。
培養(yǎng)寶寶愛護動物的情感。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
2、同樣多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質量是不同的。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多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質量。
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xiàn)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xiàn)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難點:設計對比實驗來說明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裝有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出示圖片:紅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提問: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把食鹽和紅糖放入水中,食鹽和紅糖會溶解在水中。還有哪些物質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蘇打并簡單介紹。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鹽、小蘇打。
提問:如果我們把它們不斷地加入這杯水中,它們能一直溶解下去嗎?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入,喚起學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質”,并進一步引發(fā)學生思考: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無限的嗎?激起學生對“比較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興趣。
二、探索
活動一:設計對比實驗
1、教師提問:猜一猜,食鹽和小蘇打哪一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我們可以怎樣做這個實驗?
2、引入對比實驗。
通過向兩杯等量的水中,分別加入食鹽和小蘇打并比較它們的溶解能力。
3、實驗設計,小組討論。
(1)對比實驗應該設置哪些實驗條件?
。2)怎樣取同樣多的水?
。3)食鹽和小蘇打每次放多少?
4、明確實驗方法。
。1)在兩個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別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別往兩個水杯中加入1份食鹽和1份小蘇打;
。3)用攪拌棒攪拌至完全溶解;
。4)重復第二步,直到食鹽、小蘇打不能溶解為止。
5、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在做實驗時,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沒有全部溶解,份數(shù)如何計算?
6、出示實驗記錄單。
活動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實驗材料。
2、出示實驗提示。
。1)明確分工,相互合作。
。2)輕輕攪拌,不要溢水。
。3)沒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發(fā)材料,小組觀察,教師指導。
4、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
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嗎?
設計意圖: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直接設計對比實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設計實驗時,教師要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做可以使對比更有效。明白了對比實驗的`重點和難點,可以為學生后續(xù)規(guī)范地進行對比實驗打好基礎。
三、拓展
1、拓展資料。
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溫度等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同一物質的溶解能力也有變化。
2、課后實驗。
廚房中有許多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鹽、小蘇打等。
哪一種物質的溶解能力比較強?如果想在家里做實驗,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課堂的實驗延伸,課后尋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繼續(xù)研究,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火科學教案10-25
科學教案范文10-15
關于科學教案01-07
學生科學教案03-22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