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孔子觀后感4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孔子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
對于電視電影我向來比較遲鈍,通常是某片都進入“后爛大街”階段時,才突然想起找來看看,《阿凡達》更是到現在都沒看成,郁悶~《孔子》也是如此。不廢話了,下面說說觀后感。
由于身為孔子后裔的孔慶東的評價是70分,我對這片有了些期待,當然也有人罵得一文不值,這也不足為奇。
看完之后,我個人對此的整體感受,是不出乎意料的平庸。
全片就外觀而言,服裝、道具、禮儀,大體上沒出什么問題,都還行,至少沒有“明冠周戴”。發(fā)哥的神態(tài)也還比較到位,沒有看到一位黑色的社會老大型的孔子,他的厚唇倒是顯得很溫文爾雅,有些神似歷史書中的孔子畫像。其他演員的表演也中規(guī)中矩,這些演員大多為大陸科班出身,演技雖不出色,也不會像港臺演員那么突兀,以致與影片整體氛圍不合。
就內容而言,著重講述了孔子出仕魯國和周游列國兩階段,突出表現了孔子的政治能力和樂天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射箭細節(jié)和夾谷會盟也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認為孔子弱不禁風只會耍嘴皮子的看法。
從這些方面來看,《孔子》至少沒爛到一無是處。
但要說不足,卻也一大籮筐。
首先,全片的前后背景交代不足,孔子為什么要“隳三都”?基于什么歷史背景下才提出恢復周禮,崇尚三代之治?在當時,“仁義”儒家學說處于一個尷尬不合時宜不受重視的地位,具體狀況如何?這些在片中都沒說清楚。
其次是情節(jié)拼湊。編造出來的“禁人殉”、前面增添后面刪減中間編造的“夾谷會盟”、莫名其妙的“南子出場”、突如其來的“隳三都”、曖昧無比的“子見南子”、又是編造的“顏回救書”……把這些零零散散的歷史片段拼湊起來,構成全片的主要內容。這些情節(jié)跳躍性太大,對于我這樣一個比較熟悉孔子生平自詡孔門弟子的人看起來都有些不明白,就更別說大部分對孔子生平不太了解的觀眾了,簡直是莫名其妙。
全片缺乏主線,沒有一以貫之的脈絡和思想?鬃拥摹叭省痹诤翁帲總ゴ笤诤翁?憑什么一個政壇不得意如喪家之犬的民辦教育家被譽為“至圣先師”?其實對于孔子的地位和作用,歷史上有一句話評價特別好: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但我看完后完全沒體會到這句話所表露出的崇敬、贊美之意,以及對孔子不受重用的遺憾。
片尾給孔子的定義是教育家和學者,但這兩點在片中也沒突出講述?鬃釉谥苡瘟袊蠡氐紧攪蟛砰_始大量招收弟子,系統(tǒng)地講學授道,并開始作《春秋》。但這一段只用了短短1分鐘來描寫。所謂學者更是搞笑,孔子的思想性主要是體現在《春秋》之中,而非《論語》。就憑片中《論語》的只言片語他就成學者了?在片中這些話雖到處都是,但放在有些場合卻非常不合適,也不符合真實歷史。
例如“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本來是衛(wèi)靈公和南子出行,廣大群眾非常興奮紛紛圍觀,孔 子見到這種盛況時的感慨。但片中孔子卻是在跟南子在密室中近距離曖昧交談時,冒出了這樣一句話,好像是用來搪塞自己的窘態(tài)和抵抗南子的誘惑。這與真實場景 差了十萬八千里,實在讓人無語。
再說人物塑造,主角也就罷了,周潤發(fā)畢竟也是多年影帝,還湊合。但配角塑造不太成功,少有出彩之人。
其實歷史上孔子非常有能力,并具有個人魅力。他所帶的幾十個弟子都可稱為“世之英才”。根 據史書評價,泱泱楚國中沒有比子貢更出色的外交大使,沒有比顏回更賢能的宰相,沒有比子路更勇猛的將軍,沒有比宰予更能干的官員……孔子帶著這一幫出色優(yōu) 秀的弟子,就是自己打天下稱王稱霸都毫不出奇。由此可見歷史上孔子及其弟子的優(yōu)秀程度,然而這些都很少在片中體現。
例如子貢,比孔子小31歲,出身世家長袖善賈,風度翩翩能言善辯,曾任兩國國相,出使多國,曾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數萬大軍。結果片中,就這么一個猥瑣的路人甲...... 例如顏回,被譽為孔門弟子最賢,安貧樂道,即使天天吃野菜喝白水也不改其志;勤奮好學,才29歲就白頭,31歲病死,結果變成一味崇拜老師迂腐的小白臉......
又如子路,雖勇猛能萬人敵,但對只比他大九歲的孔子一直非常尊敬,溫文爾雅,片中卻淪為有些莽撞的車夫。
最讓人無語的就是大肆渲染和突出南子的戲份,你說突出就突出,編造就編造吧,可偏偏最經典最真實的臺詞又不說,就是那句孔子見到南子后的感受“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大意是我要是真跟南子做了你想象中的那種不齒之事的話,老天爺會厭棄懲罰我的.!)”。
據說,現在要拍的電視劇《孔子》除了YY孔子和南子的“二子之戀”,還要給他編排倆情敵出來!這都什么事?我就納悶了,你說這些電影電視導演編劇,是不是離了男女關系就不會說話不會講故事了?他們腦子里除了男女故事,還能不能有點別的啊?
總的說來,《孔子》的服裝、道具、個別人物的塑造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情節(jié)講述、思想深刻程度和全體人物的表現力度,則是意料中的淺薄、空洞和貧乏。
是啊,當導演和編劇都懷著近乎惡搞胡亂編造男女關系的態(tài)度時,又怎么能真正地領悟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拍出具有思想性和故事性的敬意之作呢?
《孔子》,不過是一部與當前膚淺浮躁的社會心理認知水平相一致的平庸作品罷了。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2
春秋時代,是個動亂的年代,可我們如今仍尊崇的夫子孔丘便是那個時候的奇葩,我對歷史本來就是不太了解的,電影《孔子》無疑讓我更加了解了史稱為“春秋”時代這個名詞的真正意義,雖然都知道,一部電影只是一個縮影,真正的歷史是現代的我們無論如何無法再現的,我們只能根據歷史資料以及演員的盡情表演來推斷當時的光景,卻不能把它當作正在發(fā)生的事實,可僅僅這一個縮影,孔子的形象在我心底又激起一層波瀾,因為我崇拜他、敬愛他,想知道《論語》的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他的弟子的故事,這部電影從一些角度滿足了我的憧憬。
剛開始有種錯覺,覺得孔子有點太會裝,一開始便受魯國國君的各種重用,而他態(tài)度似傲慢似歡喜,不太懂他為何接受高位的授予,畢竟伴君左右,危機四伏?闪私饬水敃r的政局動亂后,我明白了,他只是想盡心盡力幫助國君,而魯國國君幾近是個空名,下面的三桓、季氏無不垂涎著君主的位子,雖說孔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他對國家的熱愛慢慢推著他向前走,不得不立在一個高度上對抗敵人。
而看到當時幾個國家的相處局面時,我并不感到擔憂,只是為當時深受其害的百姓感到痛苦,君主們的雄心勃勃并未展現的淋漓盡致,按說歷史上的他們都是殘酷無比的,可是在電影中,只是通過極少的顛沛流離畫面以及人物間的對話,告訴我們哪個國家吞并了哪個國家,只留給我們去想象,在這樣動亂的時代,孔子依然堅守著他的夢。
電影中有很多感動我的場景,比如到了某國時,未進城門便被驅逐,孔子便堅持在城外的樹林里授課,可依然受當地的居民的驅逐,孔子的弟子與百姓發(fā)生爭執(zhí),樹被砍倒時,孔子滿臉的無奈與辛酸,正如南子說的“天下人不懂夫子的痛苦,是因為夫子的境界之高”,原話忘了,但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當孔子以禮治國的愿望無法實現時,他的痛苦是旁人無法理解的。
還有一個場景,便是在漫天飛雪時,孔子及其弟子們從冰上過江時,冰裂了,一車的書卷倒入江中,顏回立時跳入江中撈書卷,來回幾次后終于凍僵了,沒有醒來,我看了后有種想責備孔子的心念,顏回是為了孔子,為了師父的夢,就這樣永不再醒來,而孔子內心是會痛的,那么當時應該想辦法不讓顏回數次回到冷冰冰的水中的,而不是一味地趴在那里叫著他的名字叫他回來,他應該懂得自己最愛的弟子顏回不會聽他的,即使是送了生命。接著聽聞了子路的死訊后,我真的無法理解孔子了,弟子們都是為了他一人的夢想,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孔子對死去的弟子的無線牽掛與不舍真的沒有改變孔子的以禮治國的方法么?至少我一直告訴自己,他的弟子們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的,可有時覺得不值得,讓自己活著幫助夫子不是更好么?為何一定要拼死、拼到死來捍衛(wèi)自己的那份正義與愛呢?
沒有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有時候真的無法理解那些人的思想與行動,電影畢竟不是寫實,雖然它努力地想要寫實般讓觀眾相信,我覺得那些演出來的真的不真實,不夠,不充分,這個縮影只是孔子的明顯的幾個故事梗概,更多的無法呈現了,于是便有一種空洞感,比如孔子漂流了這么多年,后來回到魯國后,他的老婆孩子怎樣了呢?他的周游列國講學并沒有突出呈現,很多年在我看來好像只是瞬間的故事,我想了解細節(jié)及更多地故事,更多關于孔子思想活動的故事,他的思想是那個時代乃至現今都寶貴的東西,正如結尾時孔子自己說的,世人了解他同情他理解他是通過那部《論語》,世人不解他懷疑他一樣是因為那部《論語》,每個人細細研究過《論語》的話,對孔子都會有不同的認知,我想,更多的.是,人們對他在那個時期的思想的偉大清晰透徹的事物觀,人世觀。
出生于魯國的孔子,視魯國為家,他的弟子也是如此,后來得知自己可以回家時,我好像融入了他的弟子的行列,急著離開顛沛流離的生活,往家趕去?鬃右苍S領會到了,自己的夢并不能通過他人來實現,尤其是弟子為了他永遠地離開后,他明白了,他只能默默用授課的方式推廣禮治,而不能參與政事,此時的他心里依然是苦澀的,有志不能抒,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悲哀,我更感激自己現在的生活,民主,自由,更激發(fā)了我對生活的熱愛。
而我第一次接觸《論語》的時候是初中,因他的及其弟子的那些簡短的名言以及對話,形象演說了一個個真理,老師帶領著我們通過還原當時的場景,以及給出翻譯后的涵義,讓我對孔子這一偉大的形象產生了并不明顯的崇拜,只是覺得他是古人中偉人之一,并無其他想法,隨著成長,經歷的事越來越多,再次領會到他們對話中的精髓時,我往往會感到震顫,或許他真的值得我們一生的探索與實踐。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3
學校組織孩子看一場免費的露天電影《孔子》,規(guī)定家長需陪同觀看,一部不適合小學生觀看的電影――《孔子》觀后感。因我當天晚上有個工作沒干完,只好讓孩子他媽陪著去看了?赐觌娪埃蠋煵贾昧俗鳂I(yè):寫觀后感。于是,我們家長之間分工就心照不宣了:陪看的不動手,沒陪看的動手寫文章。
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光榮任務,接連幾天,我從網上斷斷續(xù)續(xù)地看完這部電影,最后得出的觀后感,坦率地說,回收電池,這不是一部適合孩子觀看的影片。原因如下:
首先是電影中人物對白是大量出自《論語》等儒家經典書目中的文言古語,其文白夾雜,掉書袋的地方比比皆是…這不要說對孩子仿佛如聽天書,就是對一般不愛讀文言文的家長來說,已是非常頭疼了。話都聽不懂,這電影叫學生怎么看呢?從這個角度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拍攝者從來就沒有打算面向孩子,這完全是面向成年人、甚至是成年人中熱愛國學人群的一部電影。因此,給小學生觀看,屬于"知難而進"的安排,精神可嘉、效果堪慮。
其二,電影導演拍攝這部大片時的心態(tài),看得出來是非常之矛盾的,其用力的方向也是紊亂的,這直接導致的后果是,電影沒有一個好的視角和敘事方式,難以打動觀眾,這觀眾當然也包括孩子。大片就是大制作,大制作可以是苦心孤詣的藝術片,也可以是看點多多的商業(yè)片,而《孔子》似乎是一個兩難之選,而最終還是靠向了商業(yè)大片。這樣一來,請人氣高、成本高的演員如香港著名演員周潤發(fā)、著名女星周迅等,來作票房號召,也就順理成章了,觀后感《一部不適合小學生觀看的電影――《孔子》觀后感》。也正是基于商業(yè)片的思路,影片濃墨重彩地表現了兩軍對壘、戰(zhàn)爭殺伐的熱鬧場面,希冀以此營造大片的視聽震撼,然而這份量極重的段落,與刻畫孔子人物形象而言,著實聯系不大,倒有畫蛇添足之功效?鬃邮"文"的,不是"武"的。以"武"來塑造,即使有合理的歷史邏輯,在孔子而言,不說離題萬里,也可劃歸言不及義。"武"本來至多是一個歷史背景,刻畫內心的邏輯真實,才是影片應該著力的方向。如果導演心態(tài)夠端正、用力夠果決的話,那么,類似周迅飾演的南子這一妖姬角色,則完全沒有必要風騷地存在。戰(zhàn)爭與美人,正是許多庸俗商業(yè)片的基本要素,企圖以此"附麗"于《孔子》來賺吆喝,正是導演內心脆弱的表現,最終導致影片的多重訴求交織之下,拍攝遠離了初衷――原本是為了塑造一個可親可敬、真實動人的孔子而來的嘛。
其三,?收購電池,對孔子的塑造缺乏令人可信的情節(jié)設計;谂纳虡I(yè)片的訴求,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表面熱鬧好看是重點,合不合理則是其次的。這個上面已經說過一些了。影片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不少地方讓人覺得很是別扭,比如孔子的學生顏回之死,熟知的記載是餓死,但影片給了他以掉進冰窟而去搶救那些木簡書籍而死。這完全是生硬的故事設計,其設計動機直接令人想起了"高、大、全"時代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觀?傊瑖@孔子展開的許多情節(jié)設計,給觀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浮在面上的造作和不靠譜。這可以看出,導演的綜合素質平平、駕馭功力不足。以我個人的觀影經驗,在中國電影中拍得好、有深度的.影片,往往都是有精彩小說作藍本改編而成的。凡是電影本子由編劇直接"瞎編"出來的,多數不忍卒"觀",收購電池。所以,既然成人都覺得不可信,那還給孩子看個什么勁呢?
看到韓寒評價《孔子》用了極端的話語,我雖然不全部同意,也還是有共鳴。他說:"《孔子》這部電影,無論從拍攝意義,商業(yè)利潤,藝術追求,電影探索,教育啟蒙,警世感人,視聽震撼,娛樂消遣,記錄歷史等任何一個角度,都沒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電影。"語雖"毒舌",卻能切中這個四不像的要害處。
不過,從教育的角度,讓孩子從小就多接觸多感染傳統(tǒng)文化,這個大方向是值得贊賞的?上У氖,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情,大方向錯的少、操作起來則不知所云的不在少數,這一點,倒是真的值得觀后作更多思考。而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是不是被電影公司的商業(yè)手法忽悠了,倒是很次要的事情了。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4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彼裕鬃痈嬖V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ⅰ懊舳脤W,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侵缚鬃诱f:“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奔丛诩乙⒕锤改福谕庠趫F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暗,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電影孔子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孔子》有感12-13
電影《孔子》觀后感11-05
《孔子》電影觀后感12-17
電影孔子觀后感11-05
孔子電影觀后感05-15
看電影《孔子》的觀后感11-21
《孔子》電影觀后感(精選37篇)12-08
電影孔子觀后感9篇11-06
電影《孔子》觀后感1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