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名著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名著心得體會1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fā)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shù)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fā)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chuàng)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guī)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shù)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yè)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荚噹缀蹰T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shù)數(shù)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shù)慕Y果。
“學業(yè)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yè)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shù)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fā)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睹總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xiàn)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yè)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條就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yǎng)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就發(fā)誓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遠離家鄉(xiāng)在遙遠的河南,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大家都遠離家鄉(xiāng)都很不容易,因此,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記得當時,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開水很費勁,因為我的暖水壺是全宿舍僅有的兩個之一。于是,許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總是只剩一點點,更多的時候是一點也沒有?墒,我每天還是排著長隊去打水,但是豪無怨言。
再后來,我當了一名老師。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里像圣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時候,對父母的愛護,當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會常常記掛起,你的父母,看著你的孩子,忽然間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時候,想起了在你母親的懷里,或是父親拉著你的小手的樣子。愛是永恒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yǎng)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fā)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讓我們都擁有一顆愛心吧!
讀名著心得體會2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fā)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tài)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yǎng)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它的實現(xiàn)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fā)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xiàn)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獲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三、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fā)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shù)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fā)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chuàng)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guī)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的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shù)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yè)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shù)數(shù)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shù)慕Y果。
“學業(yè)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yè)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shù)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謶职Y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fā)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xiàn)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yè)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今天,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條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yǎng)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愛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題。韓軍的人文主義精神,教育在線中的朱永新教授高舉的愛的旗幟的新教育實驗;李鎮(zhèn)西的“走進心靈”的教育,似乎無不凝聚著愛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發(fā)誓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在學校住宿,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那時,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節(jié)省,可是只要有同學跟我借錢,只要我兜里還有錢我就一定會借。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我眼中的世界似乎變了,每天我都會有無窮的快樂,每當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日子。
再后來,我當了一名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學會關愛他人。關愛他人是現(xiàn)代社會中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圍的人都快樂的大我之中,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相互提高。學會幫助他人,也就學會了關愛自己。我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關愛與合作對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獄去考察,發(fā)現(xiàn)天堂里的人同地獄里的人一樣都是圍著一口鍋,拿著兩米長的勺子喝著相同的肉湯。但是,天堂里的人卻精神煥發(fā),滿面紅光,地獄里的人卻萎靡不振,面容憔悴,這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地獄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著長勺子舀湯喝,勺柄太長,總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則相反,他們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長勺子舀湯第一口總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別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別,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獄之分。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里像圣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愛是永恒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yǎng)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fā)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
讀名著心得體會3
早上跑步回來,在糾結是不是要發(fā)現(xiàn)朋友圈,展現(xiàn)自己的姿態(tài),期間,《羋月傳》里的一個場景和一段話縈繞腦間,于是,迫不及待要將其記錄下來:
將士們,我承諾你們,從今以后,你們所付出的一切血汗,都能夠得到回報,任何人觸犯秦法都將受到懲處,秦國的一切將是屬于你們,和你們兒女的。今日,我們在秦國推行這樣的律例,他日,天下就都有可能推行這樣的律例,你們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你們,可以成為公士,為上造,為不更,為左庶長,為右庶長,為少上造,為大上造,為關內侯,甚至為徹侯,食邑萬戶,你們敢不敢去爭取,能不能做到?
作為一個士兵,最需要的就是將軍給的這個承諾,只要你去努力打仗,去獲得成就,那么左庶長、大良造、關內侯都是可以獎勵的',所以我們在努力奮斗前進的時候一定要有目標,有理想,才能走的更遠。
讀名著心得體會4
要給學生一桶水,自己須有一池水,我們不僅要用心的向老教師請教學經驗,更要學習理論知識,多多閱讀教育名著。在同事的推薦下,我品讀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一本書,此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此書是本經典的教育專著,書中呈現(xiàn)出一個事實:根本不存在那種天生就學不會的孩子,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愛心地教育,每個孩子都將成為有用的人才!
書中有提到一個被人認為是名副其實的“癡呆生”因為她總是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其實年僅六歲的她原本就是一個活潑好學的孩子,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動,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shù)字與字母。她眼睛里充滿了迷惑,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卻被認為是“癡呆生”。從此她總是接受著別人對她投來的異樣的眼光,接受著自己就是個“癡呆生”的“事實”,自暴自棄。其實,當初只要老師們肯用心的與她溝通,多關心多觀察她,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我們班上有個智力較低的學生,她叫,曾經她跟我說過:“老師,別人都說我比較笨,因為我吃飯很慢,走路很慢,做作業(yè)也很慢!”聽了她的話,猛然內心一震,多么殘忍的話,怎么可以對一個幼小的孩子說這樣的話了,隨后我笑了笑摸了摸她的腦袋說:“你怎么會比別人笨了,老師就覺得你比別人都聰明,但就是懶了些,要是你努力了,肯定進步很快的,不信!那就試試看吧!”她聽了,笑了。也因此,她開始學習最基本的計算題。作為教師的我們,決不能把任何同學當做“差生”,更從不把“差生”這個信號輸送到他們頭腦當中,我想我應該盡我所能去了解,走進他們的內心,發(fā)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把愛心的陽光灑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思想與思想撞擊的火花,架起心靈與心靈溝通的橋梁,一起拉響生命的琴弦,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責。
讀了這本書,結合實際教學,讓我感悟了很多,懂得了應該多關注“另類學生”,對他們一視同仁;并要堅信在愛的滋潤下,“另類學生”終有一天都會成就自己,成為社會可用之材。無論進步、落后,都不要讓我們的學生經常生活在否定中。一個學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揚和激勵,總是受到副面的評價,進而自暴自棄。關注缺點,只會讓學生在充滿挑剔的眼神下,變的越來越不自信、甚至絕望;關注優(yōu)點,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殷切希望,體驗成功的愉悅,獲取前進的動力,奔向成功的彼岸。
讀名著心得體會5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對于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xiàn)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同現(xiàn)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xiàn)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以便燃燒,一邊又在生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yè),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xù)前進、感悟和探索……
讀名著心得體會6
近期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孔子、葉圣陶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很多。人們常贊賞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提出了很多教育觀點讓我感受頗深,要求我們教師應多讀書,讀好書,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落實到學生上面,作為一名老師應當怎樣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藤野先生那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公正無私的師德深深地影響著魯迅先生,時刻激勵著他去英勇斗爭;陶行知先生一生為師,注意表率,良好的師德風范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們譽為"萬世師表",成為世人學習的典范。我們要以前輩為楷模,并向身邊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學習,建立起以教為榮,以教為樂的專業(yè)思想情感。面對著不成熟的少年兒童,面對著正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中的他們,我們要注意言行舉止。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jié),節(jié)節(jié)是楷模。"為人師表,身教重于言傳。我們要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真正負起為師之責。熱愛學生。教育學生是個艱巨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也應該像斯大林所說:"要小心翼翼地培養(yǎng)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曾經有一位學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無暇照顧他,成為一名留守兒童,他便自我放縱,學習不認真,作業(yè)不做,和同學打架。當了解到這情況后,我立即向他伸出關愛之手,找機會與他談心,時常撫摸著他的小腦袋問寒問暖,鼓勵他學習。慢慢的,他對學習不再馬馬虎虎了,一天天進步起來。
讀了一些教育名著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名著心得體會7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xiàn)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同現(xiàn)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xiàn)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為祖國、為民族、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感悟和探索。
讀名著心得體會8
暑假里,為了充實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讀后頗有感觸,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yǎng)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反思自我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在學校住宿,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我眼中的世界似乎變了,每天我都會有無窮的.快樂,每當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日子。
再后來,我成為了一名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學會關愛他人。關愛他人是現(xiàn)代社會中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圍的人都快樂的大我之中,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相互提高。學會幫助他人,也就學會了關愛自己。我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關愛與合作對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獄去考察,發(fā)現(xiàn)天堂里的人同地獄里的人一樣都是圍著一口鍋,拿著兩米長的勺子喝著相同的肉湯。但是,天堂里的人卻精神煥發(fā),滿面紅光,地獄里的人卻萎靡不振,面容憔悴,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地獄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著長勺子舀湯喝,勺柄太長,總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則相反,他們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長勺子舀湯第一口總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別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別,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獄之分。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里像圣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愛是永恒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yǎng)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fā)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
讀名著心得體會9
在曾老師的推薦下,我在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系統(tǒng)的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覺得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么的貧乏。
《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從“教學做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知行合一”、“每天四問”等的獨特教育思想,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讀書的同時,我還認真做了筆記,下面談談我讀書的幾點體會:
一、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摸索到: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強調的一點就是:教師應當具備“以教人者教己”的素養(yǎng)。我在教育工作中,也恪守做人誠信的原則,努力給自己的學生一個好的榜樣。在工作中,要求學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了尊重每一名學生。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學生和孩子們一塊打掃教室衛(wèi)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課任老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guī)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同時也贏得了學生的愛戴。而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教學生學會做人,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由此我想到五點:
1、教育孩子要有感恩之心
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生活。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2、教育孩子要有勤儉之心
作為消費者的高中生更應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要養(yǎng)成勤勞節(jié)儉的好習慣,從身邊小事做起,幫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隨便亂花一分錢,不攀比、不虛榮,尤其面對當前的電荒、水荒、能源荒??我們更應該擔當起公民的職責,節(jié)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為構建節(jié)約型社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
3、教育孩子要有責任之心
有了責任心,才能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才能自尊、自愛、自強;才能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不至于在成長過程中偏離人生的軌道。
4、教育孩子要有誠實之心
說老實話、做老實事,不弄虛作假,不欺騙隱瞞,不自欺欺人,做到表里如一。誠實是立身、修身、處事之根本,在任何時候都不可或缺。
5、教育孩子要有仁愛之心
愛人者人恒愛之。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世界變成美好人間。
二、 “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穴,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jù)做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 不難看出:“教學做合一”,是改變舊的傳統(tǒng)教學中脫離生活、脫離社會、脫離實際的三脫離的敝端,把單純傳授知識、死教書、死讀書的教學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軌道上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開拓型人才。要求學用一致,在實踐中加強理解,推行手腦并用,在勞力上勞心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育教學方法。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教師除了參加各種培訓、學習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手段,及時搜索最新信息,及時傳授給學生,這樣才是充分貫徹陶先生的“教學做合一”,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受社會歡迎的學生,也才能做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三、“每天四問”
他對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他要求大家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面問一問自己,并以此來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每日四問,把我們平時看似不經意的許多壞習慣都問了出來。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并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為非作惡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來,要我們大家‘建筑人格長城’。建筑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成員,若人人以集體利益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為集體著想,則這個集體會越來越壯大,這個集體定是有希望的集體。否則,多數(shù)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集體的根本必然動搖。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yè)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四、“育才十二要”
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陶行知曾親自為育才學校學生制訂的“育才十二要”,即育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要求每個學生自覺遵守。這十二要的具體內容就是:“
一、要誠實無欺。
二、要謙和有禮。
三、要自覺紀律。
四、要手腦并用。
五、要整潔衛(wèi)生。
六、要正確敏捷。
七、要力求進步。
八、要負責做事。
九、要自助助人。
十、要勇于為公。十
一、要堅韌沉著。十
二、要有始有終”?偠灾招兄J為,道德教育對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是做人的根本”,因此,一定要加強道德教育。
五、“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這使我深有感觸,一個人從生下來到長大成人,如果什么都沒有經歷過,那么他怎么能對世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呢?
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是提到人類的能力都是在后天的學習中得來的,沒有人生下來就什么都會。沒被火燙過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熱,沒被冰凍過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冷,碰過石頭才知道什么是硬的,吃過糖才知道什么是甜的??有了這些體驗,才能對冷與熱更明白,才能分辨出甜與苦,才能分辨出軟與硬??說明親身體驗實踐是多么的重要。
五、“生活教育”
教育是從生活中來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這些話聽起來很簡單,可就是這些簡單的話語卻揭示了教育的真諦。而我們的教學越來越遠離生活。他極力反對的“殺人的會考”,過分的考試“把有意義的人生趕跑了”“把中華民族的前途趕跑了”!斑@把會考的大刀是不可糊里糊涂地亂舞了”。但,考試卻成了當今學校的主題和靈魂。學生就是為了學習(考上重點大學)而生活,而不是為了生活而學習,更不是在生活中學習。孩子們有的成天埋于書堆,成了純粹的“書呆子”“蛀書蟲”;而有的學生成天無所事事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內容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聽天書,于是他們就成了課堂上的呆子、傻瓜、瞌睡蟲;更有一些學生,對上課的內容不感興趣,而他們又精力過剩,于是這些學生就成了不安分分子,成了老師成天“掛念”的學生。陶行知說:“要想讓學生不犯錯誤,就不能讓學生有犯錯誤的機會,得讓他們有事做!比绻粋學生不愛學習,那他不犯點錯誤才真是一個實足的呆子呢。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走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感興趣,讓他們感到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生活與學習是一體的。
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fā)展。 “人生為一大事而來,做一大事而去!弊鲆粋富有激情的老師,是我的教學追求;富有思想,則是我一生的追求。
讀名著心得體會10
我過得充實而快樂,因為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好多教育專著為我新學期的工作充電。我讀了《我是一名好教師》后,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chuàng)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yǎng)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么"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于日后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注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靈,回到家里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痹谘凶x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fā)。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叵朊恳淮螌W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xiàn)。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從事著教育這一事業(yè),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恒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讀名著心得體會11
我讀完袁振國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后收獲頗多!書中這樣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教師絕不是教書匠,而應該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風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應該對教育活動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有自己獨特的追求,有獨立進行教育科研的意識和能力。應該使教育過程成為實現(xiàn)和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通過激發(fā)學生的生活熱情、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塑造他們的高尚人格,實現(xiàn)自己的精神追求,豐富自己的情感,放射智慧的光輝,實現(xiàn)自己的幸福理想。這是一種真正的教師境界。(摘錄自《教育新理念》201頁)
如何能成為這樣的教師呢?我認為教師首先應當具備比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指運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它和認知能力、教學能力一樣,是教師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我們的小學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奠基工程。其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義務教育的質量,也決定著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當前,教育改革正向縱深發(fā)展,它對全體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研究水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師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怎樣轉化差生,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等。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聯(lián)系實際,課程改革對我們小學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和角色又提出了挑戰(zhàn)!
1、對小學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新要求。
綜合型的小學教師要求具有綜合性的知識結構。新課程體系中,開設了多門綜合性課程,涉及多門學科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比課程內容更為寬廣的知識背景。除了有關學科、教育專業(yè)知識外,還應當具有科學、藝術的基本知識。綜合型的小學教師還要求具有綜合性的能力素養(yǎng)。課程的綜合不是簡單的內容刪減,也不是簡單的拼盤。所以,教師必須具有對各學科知識建立有機聯(lián)系的能力。具有傳授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能力。具有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到社會生活實際的能力。
2、對小學教師的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戰(zhàn)。
小學課程功能的發(fā)展性,使小學教師的角色作用發(fā)生了新的變化,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教育活動的研究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作為指導者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確認和協(xié)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
(1)是冷靜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及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
(2)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以適當?shù)姆绞,使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
(3)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使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具有合作精神。新課程要求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則首先應該成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科學研究。
3、對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
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將重新建立教學方式。在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收集信息。幫助學生設計恰當?shù)膶W習活動。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二、聯(lián)系現(xiàn)實教學來看,想要成為理想中的老師,我覺得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去摸索和探討!
1、在學習中一定要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現(xiàn)代教師的共識。如何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呢?這里應該注意不要走入兩個極端,一個不敢放手,一個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課堂上要注意這樣幾點:
。1)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方法。
。4)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
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夸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習慣的發(fā)展層次,以便自己靈活地制定教學計劃。
2、教學中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要重視人的作用。
有一句話說得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苯處煹慕虒W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一個趨勢,但永遠不會成為唯一的手段,永遠不會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我們設計的教學課件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但課件卻不應成為左右課堂進程的主要因素,人才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過分依賴課件,就會造成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在于它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如果都是一個模具“造”出來的,那還有什么矛盾,還怎么促進學生進步?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應該是多變的,是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情境而設計的。因此,我想在一節(jié)課中,如果自始至終都采用多媒體,那就不能稱是一節(jié)好課,至少說沒有把人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忽視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思維是多變的。在葉圣陶、斯霞老師搞教育事業(yè)的年代,沒有什么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他們不也成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了嗎?于永正老師在他的教學中有時使用的教學輔助工具很少,但是卻總能在教學上取得巨大成功。所以,教學上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我們用什么合適的方法,而不是我們用了多少方法。
3、教學不要過于形式化,要注意教學的內容。
在教學中,有時我們老是想著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用什么手段去體現(xiàn),往往就沒有注意到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使我們的學生能全面發(fā)展。只要能讓我們的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就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課,就是好課。在許多課上,正是由于我們教師想得太多,因此使教學活動變得只有形式而沒有了真正的內容,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卻沒有一個相稱的身材人去穿它,那么衣服的美又如何體現(xiàn)呢?衣服,我們知道只要穿得得體就會很好看。同樣,我們教學模式不管是什么樣子的,只要能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就是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就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想的是如何使學生得到更大的發(fā)展或進步,而不是去考慮用什么方法去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總之,如何達到一種“真正教師”的境界,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探討!
讀名著心得體會12
趁著寒假的空閑,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fā)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1.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
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tǒng)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情況來創(chuàng)新教材,自主創(chuàng)新“活教材”,以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于動腦,善于動腦;
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干、善干,敢于動手,善于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chuàng)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yè)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chuàng)造力才可以盡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chuàng)造意識,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chuàng)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chuàng)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fā)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當前我校實施的高效課堂。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自己掌握知識,并通過生教生,讓學生去獨立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讀名著心得體會13
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們便要每個同學都能養(yǎng)成一個“好讀書”的好習慣。她說,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是的,圣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雖然貴重,但只要我們讀好書,就會得到比黃金更貴重的東西——文化知識。
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后于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后于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個性是在現(xiàn)今知識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學習新的知識來應對新的挑戰(zhàn),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帶給給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里學習,因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透過讀書我們能夠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地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閱讀的一些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以前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愿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標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yè)追求、專業(yè)
探索、專業(yè)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近段時間我認真地閱讀了一些教育著作,感受頗多。
“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們對教師職業(yè)的贊譽!耙蕴煨狞c燃燭光,引導人類走向光明”更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神圣和職責。怎樣做才無愧于這些稱呼和贊揚呢?
熱愛學生!皭蹪M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干人有益,牛馬也做”。愛的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不僅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fā)展,構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創(chuàng)造潛力構成的心理基礎。
我們明白教育學生是個艱巨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就應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也就應像斯大林所說:“要留意翼翼地培養(yǎng)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蓖高^我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不論什么孩子,他們身上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它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斷走上成功之路。以前有一位學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無暇照顧他,他便自我放縱,學習不認真,作業(yè)不做,和同學關系不融洽。當了解到這狀況后,我立即向他伸出關愛之手,找機會與他談心,時常撫摸著他的小腦袋問寒問暖,鼓勵他學習。慢慢的,他對學習不再馬馬虎虎了,一天天進步起來。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藤野先生那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公正無私的師德深深地影響著魯迅先生,時刻激勵著他去英勇斗爭;陶行知先生一生為師,注意表率,良好的師德風范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們譽為“萬世師表”,成為世人學習的典范。我們要以前輩為楷模,并向身邊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學習,建立起以教為榮,以教為樂的專業(yè)思想情感。應對著不成熟的少年兒童,應對著正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中的他們,我們要注意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jié),節(jié)節(jié)是楷模。”為人師表,身教重于言傳。我們要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充盈著一顆愛心,把愛心的陽光灑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思想與思想撞擊的火花,架起心靈與心靈溝通的橋梁,一齊拉響生命的琴弦,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責。
教師的成長之旅是一部漫長的心靈之旅。這個旅程是從閱讀開始的。讀最好的書應當是為人師者身體力行的職責。不在于讀很多,而在于讀最好的。即使有一些書很難輕易地讀進去,但也要設法讀進去"。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書上我們能明白更多故事,更多知識。我們要多讀好書,用知識來塑造你自己,不斷進步!書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了我們的人生道路,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所以我以后還要讀書,讀好書,同時倡導并支持我的學生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讀名著心得體會14
以前,我有一個不小的缺點——做事缺乏毅力,常常中途打退堂鼓。比如剛學英語時,覺得挺新鮮的,還能天天早起拼讀英語單詞。不久,覺得記單詞既枯燥又乏味,慢慢地就沒勁兒了。爸爸見我像小貓釣魚似的對待學習,就特意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介紹給我看,并說這本書寫的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期望我能從中受到啟發(fā)。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經歷了戰(zhàn)火的洗禮、工地上的磨難和病床上的痛苦等等考驗,使他具有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戰(zhàn)勝了艱難險阻,把自我鑄成一塊“鋼鐵”。是什么力量支配著他?是對共產主義事業(yè)堅定不移的信念。
讀完書之后,我覺得保爾這個人十分堅韌和頑強,他面臨的困難,不是常人能感受的,他憑借不屈不撓的精神戰(zhàn)勝了所有的困難;他在我的生命中就像英雄矗立在我的心靈深處,每當我要放棄的時候,我就想起了保爾是如何戰(zhàn)勝困難的,以此推動我戰(zhàn)勝困難,永不放棄。
記得有一次,我在上語文課的.時候,教師讓我們背書,同學們一個個胸有成竹的舉手起來背書,當同學們都背完坐下時,教師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輪到我了,突然站起來感覺大腦一片空白,不知從何背起,我看教師的臉上有了不悅的神情,我不禁害羞地低下了頭。忽然,保爾在書中那些頑強拼搏的畫面,浮此刻我的眼前,我下定決心像保爾學習,感覺有股力量鼓勵著我。剎那間,我以最快的語速、最協(xié)調的聲音背完了課文,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書雖然看完了。然而,書上一幕幕使人感嘆、催人奮進的情景仍時時出此刻眼前。想到自我生活在祖國的懷抱中,條件如此優(yōu)越,卻怕苦怕累,不能持之以恒地發(fā)憤學習,真是太不應當了······我要感激保爾·柯察金,他使我懂得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真正意義,激勵我奮發(fā)向上,并不斷攀登學習上的高峰。
讀書能夠教會我們無盡的知識,讀書也能夠教會我們認知的道理,可是讀書真正的含義是讓我們在讀書中享受歡樂,惟獨僅有歡樂的讀書,才能真正感受讀書的真諦。
讀名著心得體會15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lián)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
他寫了很多充滿了"人"的魅力的書:《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于人的思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jù)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礙,讀書則可使人順暢。",從《給教師的建議》中,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
這本書共設計到100條建議,我就其中的受益頗深的幾個建議,談談自己的感受:
翻開書,一百條建議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復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作者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直困繞我的問題: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優(yōu)差生等級?
為什么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原來我沒有在備課中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來就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初為人師的.困惑。
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yōu)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yōu)秀信念,深入思考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于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于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建議,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xiàn)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么不能在閑暇之余讀讀手邊的書,為什么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閑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書中有一個故事我現(xiàn)在仍然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guī)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后有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jié)課?"他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讀名著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名著心得體會05-16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3-22
讀教育名著的心得體會02-16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2-16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0-20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5-17
讀名著心得體會14篇03-10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范文05-31
讀名著心得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