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孟子大學學習心得體會
一、我讀經的動機與目的
作為社會化的人,我常感自身的不足,如為人處事還不夠深明大義,待人接物還不夠禮數(shù)周到,知識學問還不足以活靈活用、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為人父母,我又深感“子之教,父之過”,教育子女責無旁貸,出于上述二大動機,我開始上下求索,而經書成了我的首選。
二、心得體會
四書五經是我國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小則修身養(yǎng)性,大則治國平天下,都能從中找到答案,是個人成長、自我完善的法寶,更是事業(yè)的發(fā)展、齊家治國的寶典。
心得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得自于《孟子》
人與人的交往當中,往往由于個人性情不同、個人追求不同,易產生矛盾、分岐、仇視,給工作、生活帶來負面消極的影響。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確對待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及工作事業(yè)上出現(xiàn)的不順心?最常見的是抱怨別人、甚至怨天怨地怨命運,這種做法對人對己都無濟于事。
孟子的思想讓我豁然開朗,孟子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禮人不答,反其禮。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已。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意思是當我們關心他人,他人卻不領情時,可能是我們的內心還有不仁夾雜其間;努力治理人民,政治卻不上軌道,可能是我們思慮不夠周全;以禮待人而得不到回敬,可能是我們的恭敬還不夠。孟子帶給我們是不怨天、不尤人,凡事通過反省、求助于自已,才能自求多福的積極的做法。
凡事反求諸己,帶給我們的是心態(tài)的變化,由被動消極變得積極主動,且能及時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化解矛盾;同時,會讓人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清醒;會讓人努力改進自己的言行、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嚴于律己、寬于待人,有助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心得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得自于《大學》
許多人追求著事業(yè)發(fā)展、家庭興旺,但卻不知從何做起,苦于求道無門。《大學》一書講得是修己治人、明體達用的學問,給我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書上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告訴我們必須先由人內在的德性修養(yǎng)做起,而后才能達到外在事業(yè)的完成,指出齊家-治國-平天下,均要從修身開始。
此外,書上還指出了修身要做的功夫—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意思是要在萬事萬物上探求其根源的道理 ,那么人的靈覺就可以貫通明理;“誠意、正心”是指人的意念、志向要誠實,符合德性,那么就可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欲所控,保持心靈的安靜,心有所主。這之間的關系是“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對此,我理解的是:“格物致知”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人如果不能“致知”,就會愚昧昏庸,能“致知”,便能明白人生的目標;“誠意正心”需要我們覺察自己的內心,進行存善去惡,這樣就會提高自控能力,不被物欲私情所牽引,不被情緒所控而意氣用事。從格物到正心,實質上就是一個人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過程,由此,一個人良好的道德品格可修養(yǎng)完成。
修身是我們立足于社會、成就事業(yè)的基礎,通過修身,可以使人擁有美好的品德、廣博的學識、不俗的談吐、高雅的氣質;可以使人擁有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工作作風等等,這些都是成功所必備的要素,因此修身是我們立足于社會、成就事業(yè)的基礎,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
去年發(fā)生在寧波意卡菲外灘店、萬達廣場的二起兇殺案,兇手都自稱很愛對方,當被拒絕、不能得到對方的愛情時,采用了極端的做法,究其原因是兇手內心被占有欲望所控,情緒惡化、心態(tài)扭曲,是平時忽略了修身所導致。
既然修身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礎,修身能齊家、平天下,那么就讓我們從修身做起吧!
【孟子大學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孟子心得體會04-30
學習《孟子》有感12-09
讀《孟子》心得體會03-27
《孟子》的“而”05-01
孟子的作文09-15
「孟子名言」05-01
學習《大學》心得體會02-21
關于孟子的名言名句 孟子激勵人的名言01-31
孟子研究的史學進路--兼評劉培桂先生新著《孟子與孟子故里》04-29
大學對英語學習的心得體會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