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先生事跡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精選18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事跡吧,根據(jù)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轉(zhuǎn)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創(chuàng)作,一邊投入新的戰(zhàn)斗。同年4月,魯迅經(jīng)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生無果,憤而辭職。在血的.教訓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fā)展觀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從此,他的思想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起點。
代中期,參與創(chuàng)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
1927年10月,魯迅到了上海,從此定居下來,集中精力從事革命文藝運動。1928年創(chuàng)辦《奔流》雜志。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他是發(fā)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后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他參加和領導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等許多革命社團。他主編《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許多刊物,團結(jié)和領導廣大革命的、進步的文藝工作者,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政府及其御用文人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堅持韌性戰(zhàn)斗,撰寫了數(shù)百篇雜文。這些雜文,如匕首,似投槍,在反文化“圍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他與共產(chǎn)黨人交往密切,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他關心青年,培養(yǎng)青年,為青年作家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2
在魯迅博物館里陳列著一盒修書工具,那是一些簡單的畫線儀器、幾根鋼針、一團絲線、幾塊砂紙以及兩塊磨書用的石頭。魯迅就是用這些極其平常的東西,使他珍藏著的一萬多冊圖書歷久常新,沒有一冊書里有污損、破散的.情況。
魯迅先生一向樂意把書借給別人看,特別是青年學生,但是歸還時,如果上面有了破邊卷角等損壞的情況,他會不高興的。對于那種不愛護書的借閱者,魯迅寧愿把書送給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躪過的原書再轉(zhuǎn)回來!濒斞赶壬鷷r常把一些好書主動寄贈給渴求知識的人,每當把書送出去時,總是非常仔細地包扎好。魯迅先生愛護書籍的故事至今還在廣為流傳。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3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對,就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說的,這也成為了他一生的寫照!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魯迅12歲時到三味書屋學習,在哪里攻讀詩書近5年。但就在他13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小小的年紀便承擔起成人的責任。他一面上私塾讀書,一面幫助母親料理家務。因為他把一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在盡力幫助母親料理家務的同時,爭分奪秒,勤奮刻苦地讀書。
有一次,父親重病,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jīng)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次,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后到藥店去買藥,家里很多活都落在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觀察日記里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每當他氣喘吁吁的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zhàn)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守諾言的人。后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xù)在三味書屋讀書,那個曾經(jīng)讓魯迅留下深刻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不斷前進。
魯迅不僅珍惜時間,刻苦學習,他還利用課余時間博覽群書。魯迅每天從三味書屋放學回家,吃完晚飯后,先把桌子擦抹干凈,把手洗干凈,然后拿出書來,一頁一頁翻著閱讀。一本繪圖的《山海經(jīng)》,他不僅反復閱讀,而且把書上的畫全部臨摹下來。魯迅13歲那年,因他祖父科場案發(fā),他曾一度在大舅父的岳父秦秋伊家中避難。秦家有豐富的藏書。在半年多的逃難生活中,魯迅如饑似渴地閱讀了秦家的大量書籍,尤其是像《紅樓夢》等著名的古典小說。一直到17歲,魯迅熟讀了儒家的經(jīng)典,又課外廣泛閱讀各種雜書,不僅關注歷史、人事,也注意觀察自然。這樣開拓了魯迅廣闊的精神空間,為魯迅以后思想與文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寬廣深厚的知識基礎。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4
魯迅先生住在北京時,每天晚上都會有客人來訪,魯迅先生總是熱情接待,親自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給客人吃,當客人告辭的時候,他總是要端起燈來,將客人送出門外,客人作別離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著燈站著,直到客人走遠看不到了,才關上門回屋。未名社成員作家王冶秋曾在《懷想魯迅先生》一文中這樣寫道:“深夜,他端著燈送出門外,我們走了老遠,還看到地下的.燈光,回頭一看,燈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是個海洋中孤島上的燈塔,倔強地聳立著在這漆黑的天宇。”
尊重,有時是說出來的,有時是做出來的。體現(xiàn)在細節(jié)中的尊重,是一種更加讓人感動的尊重。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5
六年級的語文課,有好幾篇與魯迅相關的課文,例如《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這些文章文筆優(yōu)美,語言精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魯迅小時候是怎么學習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家來到了位于紹興的三味書屋。
魯迅小時候?qū)W習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旁,叫“三味書屋”,魯迅每天都和幾位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玩耍,還請了一位叫壽鏡吾的先生教書。壽先生為人正直,教書有方,在當?shù)匦∮忻麣狻?/p>
書屋里面共有五張桌子和一張茶幾,中間的一張桌子是老師壽鏡吾的',上面擺著一把戒尺;其余四套桌椅則是與學生一起學習的“伙伴”,散布在教室的四個角落;而那張茶幾,則擺在老師桌子的后方,上面有一幅山水畫。左上角的一張木桌就是魯迅曾經(jīng)學習的地方。據(jù)說以前魯迅的位置是靠近大門的,但是一下課就有幾位同學在門旁跑來跑去,非常頑皮,他覺得太吵,影響了他的學習和休息,于是他就要求換座位。
在魯迅書桌的右下方刻了個“早”字,這個字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來有一次,魯迅因為貪睡遲到了,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心。這滋味可不好受!于是,魯迅就吸取教訓,在桌子的右下方刻了一個醒目的“早”字(雖然現(xiàn)在不能在桌子上亂畫亂刻,但以前好像沒那么講究),來時刻提醒自己別再遲到了。
魯迅還做了一個“三到”書簽,夾在自己的書中。書簽上寫著“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他時刻告誡自己,讀書時心、眼、口要一起用,這樣效果才會好。
原來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的成長過程中也有這么多平凡的小故事,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不是很有啟發(fā)嗎?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6
魯迅,我國近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想到他那方方的頭與扁扁的鼻子便進入思考中:為什么鼻子那么扁?頭那么方?……這許多關于他外貌的問題好像是無理由的,記得在一本書中看到,魯迅曾說過:“你看見周圍黑洞洞的嗎就因為我經(jīng)常碰壁,所以我的鼻子也扁了!边@是對他侄女的一段話,他侄女也是這么問的。細細品味,得知他在斥責國民黨統(tǒng)治的社會的黑暗,也說明了他到處遭人迫害的處境。
我拜讀過他的作品《彷徨》、《吶喊》、《狂人日記》,也確實像題目一樣,開頭是不知所措,對社會抱有奇怪的看法;中期是鼓舞人民,希望群眾蘇醒;后來是對社會的失望,覺得社會無可挽救。不可否認,魯迅激勵過千百名胸懷大志的學生與無數(shù)愚昧的平民。因為他的筆。這筆可不一般,可讓國民黨都畏懼三分。我苦笑,魯迅的單槍匹馬換來的是什么?至少我認為他還是含恨而終,我想到他用筆與槍抗正,稍感無奈,他似乎也只有筆了?墒,筆勝過槍。這個社會就是這樣,能得人心就是勝,無論是軟的毛筆還是硬的`鋼筆。魯迅的思維蠻復雜的,我不太懂他想怎樣才滿意,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我好像都看見他支持過。
不過,要是他只是看見“天暗了”,那么也不會這么有主見了,會這樣批評這個社會。小時侯,的他已經(jīng)很懂事了,不知是為何,總是對他人抱有不滿,像別人說的:魯迅是個怪人。
不知是多愁善感了,還是感觸太深,竟會無理由地設身處地地為他想想,有時覺得真荒唐!
我想我這被子都不會像魯迅一樣了,他實在是太有思想了。也許就是這些對世事的不滿害了他,我寧愿讓幾個漢奸少活幾年,加在魯迅身上,讓他多寫寫這些文章,我也多看看這些文章,好充實自己。后來又想想,只有那個時代才有這種有深刻哲理的話誕生,否則也不會有“悲”與“樂”了……
這只是我一家之談,不經(jīng)一提。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7
魯迅的腦子,就是萬有文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除了他有非凡的記憶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學習,好學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讀書方法。
魯迅先生聚精會神地工作。為了如此,他的工作時間總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還在那里拿著筆寫不完地寫啊寫!夫人許廣平打算勸他休息一下,雙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曉得他卻滿臉的不高興。本來,許廣平那時是很孩子氣,滿心好意,遇到這么一來,真感覺到氣也透不過來地難過。稍后,他給夫人解釋:“寫開東西的時候,什么旁的事情是顧不到的,這時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飯也是多余的事。”
魯迅的工作態(tài)度是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的。他親手校對書稿時,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頁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嚴加改正,不惜再三變更,直到滿意為止。至于字句的正誤,那就更不必說了。所以,校稿時,也許使人覺得厭煩,但等到書一出版,是沒有不滿意的,沒有不博得良好信譽的'。
魯迅認為讀書,不應無重點地亂讀一氣,什么書都去涉獵;就是同一本書,也不必每章每節(jié)“一視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導清華大學文學系學生許壽裳的兒子許世瑛讀《抱林子》時就指出:該書“內(nèi)篇”宣揚神仙方藥、鬼怪迷信,是錯誤的,可以不讀;“外篇”論述人間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確的言論,這就是要讀的重點。
魯迅這樣的指導名之曰“重點進攻”讀書法。平均使用力量,會白白地浪費時間和精力,只有采取“重點進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會好得多。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8
魯迅先生曾于1919年11月發(fā)表了《一件小事》,體裁為小說,文中的事情屬于虛構(gòu)。然而在1936年,魯迅先生還真就與—位人力車夫之間發(fā)生了—件感人的故事。
1936年初,魯迅先生開始生病,雖然一直在抓緊治療,但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zhuǎn),身體也一天比一天虛弱。在一個黃昏,天氣十分寒冷,魯迅的侄女周嘩隨父母去看望伯父。快走到魯迅家的后門時,他們看見一個黃包車夫坐在地上呻吟,樣子十分痛苦,三個人趕忙上前打問情況。車夫告訴他們說,因為家里窮買不起鞋,只好光著腳四處拉活,跑到這個地方時沒有留神,光腳猛然踩在了一堆碎玻璃渣上,鋒利的玻璃渣瞬間插滿了兩個腳心底,他抱著鮮血淋漓的雙腳疼痛難忍,雖然過路者不少,卻無一人施以援手,那個剛下車的客人見狀也逃之天天。聽完車夫的訴說后,周建人急忙跑去向?qū)W過醫(yī)的'大哥求助。
周嘩在其文章《伯父魯迅的二三事》中回憶道“不一會,爸爸和伯父兩人拿了藥品和紗布出來,那個車夫被扶上了車子的座墊上,伯父和爸爸,一個蹲,一個半跪在車夫的面前,伯父原學過醫(yī)學,爸爸也稍懂得一些解剖,這時,便由爸爸把車夫腳底嵌在肉里的玻璃碎片,用鉗子鉗出,伯父把他的腳心底用硼酸水清洗干凈,二人分工合作,替他敷藥扎繃帶,不多一會,包扎完畢,車夫說他可以支持著回去了,他的家也離此不遠。于是伯父又掏出錢來,叫他在家里多多休養(yǎng)幾天,又把余下的藥和繃帶給了他!
1936年,是魯迅先生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于當年10月19日去世。當他在救治車夫時,盡管天氣寒冷,盡管已弱不禁風,但他全然不顧這些,仍堅持在寒風中抱病為一個素昧平生的窮車夫包扎腳傷。如周嘩所說:“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在他嚴肅的容貌儀態(tài)中,卻有一顆天下至仁至愛的心,他的心,他的血,他的情,是如此的熱切,如此的真誠”。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9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雜文家,著名的文壇戰(zhàn)士。關于魯迅的勵志故事,當為我們照亮前行的方向。
魯迅曾經(jīng)說,他的成功不是因為天賦,不是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一心一意,鍥而不舍,這便是他的成功之道。
我們很多人都在說,時間太緊啊,很多事來不及做。說這番話的時候,也許我們正在喝著咖啡。
有些成功并非遙不可及,因為不去做,不想付出,沒有拼搏的斗志,沒有付出所有的'勇氣,所以你醞釀不出沖擊的氣勢,也就距離成功越來越遠。
魯迅最早是學醫(yī)的,因為見民族危機日益加劇,這才拿起筆桿吶喊,要喚醒人們的民族意識。每天辛苦工作,即便到了晚上,也要服用像魚肝油一類的物品提神,一直堅持,終成一位令人尊敬的戰(zhàn)士,一位地位超然的文豪大家。
人生短暫,我們不可能做太多的事,真正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魯迅做好了他想做的事,我們呢?想好做什么了沒有?準備為這件事付出了沒有?思想上如果沒有準備,成功便是海市蜃樓。
從這些勵志故事中,我們可以汲取到足夠的力量,前輩們的成功不是隨隨便便,我們的成功更加不會從天上掉下,只有踏踏實實,學習勵志故事中的主人公們,像他們一樣執(zhí)著夢想,保持耐心,幾十年如一日,才可能取得輝煌的成績。
魯迅先生名人事跡精選篇魯迅的書桌上刻著一個小小的早字,魯迅先生小時候因為有一次上學遲到,結(jié)果被老師處罰了。知恥而后勇,他感到很慚愧,就在自己的書桌上刻了一個小小的“早”字。應該是表示強調(diào)的意思,怕自己還遲到吧。另外,現(xiàn)在像魯迅先生小時候這樣的孩子是越來越少了。還是那句話,知恥而后勇?墒乾F(xiàn)在的孩子,別說孩子了,成人能做到這句話的又有幾個呢?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jīng)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yè),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后,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濒斞缸x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于民間藝術(shù),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0
關于理發(fā)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fā)院去理發(fā)。理發(fā)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fā)。理了發(fā)后,魯迅從口袋里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fā)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fā)師仔細一數(shù),發(fā)現(xiàn)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一個多月后,魯迅又來理發(fā)了。理發(fā)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fā),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shù)了又數(shù),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fā)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么。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fā),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理發(fā)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演講軼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有一次他從上;氐奖逼剑睅煷笳埶ブv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卷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標點的`稿費
大家知道:標點符號雖然其貌不揚,但在文章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呢。可當年的出版界對標點符號不重視,在支付稿費時,往往把它從字數(shù)中扣除,不給稿費。一次,魯迅應約為某出版社撰寫書稿,由于事先探知該出版社不支付標點符號的稿費,因此他的書稿通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輯看了書稿后,以難以斷句為由,回信要求魯迅加上標點符號。魯迅回復:既要作者加標點符號分出段落、章節(jié),可見標點還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標點也得算字數(shù)。那家出版社沒辦法,只好采納魯迅的意見,標點符號也折算字數(shù)支付稿費了。呵呵!
調(diào)戲特務
有一次,魯迅在上海的街頭蹓跶,身后總跟著一小特務盯梢。當然這對魯迅來說是常有的事。魯迅故意將他當成乞丐,坦然地轉(zhuǎn)過身去遞過一塊銀元:買飯吃吧。
煙罐驅(qū)貓
魯迅晚年來到上海專事寫作,50多歲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靜更深魯迅在寫作,外面的貓不停地叫,屢屢打斷他寫作的思路,魯迅隨即拿起手邊的五十支裝鐵皮的香煙罐,對著可惡的貓一一發(fā)射。要知道魯迅也是離不開煙的。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1
還記得當初選校本課程,我看到了“魯迅作品選講”,不禁眼前一亮,我喜歡魯迅先生那些抨擊封建禮教的文字,經(jīng)過幾次的學習,我深深地被魯迅那充滿魅力的文章給吸引住了。我讀他的文章,不但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學到了不少寫作技巧。我真是受益匪淺啊。我們在金老師的領導下,走入了魯迅的精神世界。
《風波》這篇文章是在課上學的。主要寫了張勛復辟在江南水鄉(xiāng)引發(fā)的一場小風波。金老師的循循善誘,帶我們走入了這篇文章的深處,明白它那十分深刻的內(nèi)涵。我看到了七斤嫂的自私,趙七爺?shù)睦淠,七斤的軟弱和辛亥革命的失敗。它讓我明白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并沒帶來什么改革。除了剪一條辮子外,一切仍在封建統(tǒng)治下。
在《社戲》中,我看到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勇敢、淳樸無私。我不禁向往那樣的世外桃源。
在《狂人日記》中,描寫一個迫害狂癥患者的心理,用人物自敘方式,使我看到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的“吃人”本質(zhì)。我不禁欽佩先生的.勇力。
在《藥》中,描寫了華老栓用革命者的血蘸成的人血饅頭為兒子治病的事,我看到了長期封建統(tǒng)治給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和舊民主革命與民眾的距離,也令我痛惜當時民眾的無知。
在《故鄉(xiāng)》中,我不禁驚訝于閏土從一個天真勇敢的孩子變成了麻木的木偶人的轉(zhuǎn)變,我看到了閏土所受到的深重災難和人格的傷害。
隨著不斷的學習,我不禁驚訝于先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和抨擊封建思想的勇氣,我?guī)缀趺孔x一次,每讀一遍先生的作品,都會留下深刻的感受,它們讓我受益匪淺。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2
在我潛移默化中受到一個人的影響,有個婦孺皆知的名字——魯迅。
我不知魯迅先生究竟給后世留下了幾張照片,至少我常見到的一張是他的黑白半身照。直挺的長衫襯著一張蒼白瘦削的臉,使得“,一簇簇倔強地豎起來”的濃黑的頭發(fā)顯得分外醒目,兩道橫眉之下是一雙深邃而夾雜著憂慮和憤怒的眸子。幸而那眸子是向右側(cè)視的,不致使觀者因看見那兩道懾人的目光而惶恐愧疚;動蕩的時代造就了魯迅的冷竣、犀利和理智;然而經(jīng)歷了痛苦洗禮的深刻的思索,夢驚醒后不滅的希望和打破“鐵屋子”挽救昏睡者的責任,使魯迅于冷竣中釋放精含蓄的幽默,于犀利中閃爍著智蕙的光芒,于理智中噴薄深厚的感情。因此,我欣賞詼諧而不動聲色的人,欣賞睿智而一針見血的人,欣賞沉穩(wěn)而蘊涵激情的`人;也因此,我希望做這樣的人。
我不知道我自己所謂的受魯迅先生的影響究竟有多深多廣,或許僅一點皮毛而已;我也不知道我對魯迅先生解讀的結(jié)果究竟是理解還是誤解,或許我只能匍匍在地懷著景仰之情遙望那個偉岸的身影,心中卻是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團。如此敬重魯迅,沒有什么理由,或許是那個響亮的名字在我的潛意識里實在扎根太深了吧!
魯迅先生說:“如果一百年以后還有人記得我,那么中國就沒有進步!比欢诟≡晷鷩W、隨波逐流、思想貶值的時代里,我愿意永遠記得那個于歷史長河中掀起波瀾的名字。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3
現(xiàn)在紹興旅游業(yè)很紅火,而且絕大部大部分都是沖著魯迅去的,是什么吸引著大家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我拜讀了魯迅的故事,深深地被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感動著。
他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現(xiàn)在敢于與舊勢力決裂!拔乙晕已]軒轅”是魯迅愿將熱血獻給國家和民族的誓言。他同情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毅然到日本求醫(yī),來醫(yī)治人們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當看到中國人目睹自己的同胞被日本人迫害卻麻木不仁時,他決定醫(yī)從文,醫(yī)治人們的`靈魂。他放棄了指日可待的金飯碗,走上了一條充滿風險的荊棘路。他以筆為武器,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新文化運動中去,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將。
這其實也與魯迅小時候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系,魯迅是時代造就出來的。因為他小時候生活很貧窮,每天晚睡早起,為病重的父親抓藥,為母親做家務。所以他理解窮人,也同情他們,才有了愛國主義精神。
今天,我們的童年比魯迅小時候不知要好多少倍。幸福來之不易,是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用熱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首先要學習魯迅這種愛國主義精神,熱愛家庭、熱愛民族,熱愛國家,熱愛生活。其次要學好本領,用知識武裝自己。如果人人都能這樣,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游人如織,魯迅精神永放光芒!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4
黑瘦的身軀中卻有著錚錚烈骨,泛黃的面容中卻流露出剛強的精神。他在作品中用自己的肺腑之言吶喊,喚醒了彷徨的華夏人民;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燃盡了枯黃的精神野草。
千古文章仰北罡,先生風骨世無雙。一句發(fā)自肺腑的言語警醒了世人的思想,一篇篇鏗鏘的文章填充了世人的靈魂。在《吶喊》中,魯迅義正辭嚴地否定了中國舊有的制度和陳腐的觀念,呼喊出了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愿望;在《彷徨》中,魯迅那顆在革命征途中不斷探索的'心在跳動,于文壇上推動著革命的前進,為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在《野草》中,魯迅寫出了他對于生命的體驗和認識,更寫出了一位革命時期文壇領軍人物獨有的思想哲學……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不知疲勞地活躍在文壇上,一切為了人民著想,一切為了國家著想,用自己的文字引領了人們正確的思想,指明了中國近代文化的前進方向。但一些腐朽的文人和思想上的保守勢力卻同作著魯迅斗爭,企圖將新思想扼殺于搖籃之中,把封建思想這顆毒種子保留下來。魯迅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敵人,堅定地堅持自己的理想——重塑國人的靈魂。為了這個理想,他棄醫(yī)從文,執(zhí)死了那只領敵人膽寒的的筆,書寫著一篇又一篇具有啟示性的文章,去推動國人從思想上站起來。他為人民去做的一切,猶如太陽的光芒,照進了我們的胸膛,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魯迅已經(jīng)逝世,但他的品質(zhì)、他的精神和他為人民所做的一切,都將不朽。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將魯迅精神和品質(zhì)與生活融匯貫通,去認識他那強烈的平等意識和人文主義情懷;去實踐他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去體會并繼承他的理想和信念。我們應該把魯迅先生作為我們的精神榜樣,去努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
走的再遠,走到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站在時代轉(zhuǎn)折點的我們,更應該接近魯迅,去繼承他的理想和信念,去開辟更多的可能。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5
你給我的第一印象無疑是極其不好的。艱澀的語言,犀利的文字,帶給我等應試考生無數(shù)壓力與煩惱。但在多次與你“深入交流”后,無疑,我逐漸迷戀上了你的語言,你的文字,你的境界。
“中國近代文壇最犀利的一支筆”,人們的評價恰到好處。無論是在祝福的爆竹聲中凄慘死去的祥林嫂,還是在故鄉(xiāng)的逝水中漸去漸遠的閏土,在你落筆的那一剎那,他們都已穩(wěn)穩(wěn)站在紙上,呼吸著屬于他們的空氣。你的筆是近代中國的,是扎向那吃人的封建禮教社會的,是刺眼的光芒。
可笑的是,現(xiàn)在竟有游戲公司將你的人物裝扮成游俠,在網(wǎng)游世界里鬧得不亦樂乎。你能想象本該對未來絕望之極的祥林嫂紅光滿面行俠仗義的情景嗎?
你能想象本該一身窮酸書生的孔乙己揮舞著雙劍的情景嗎?這是對文學形象的不尊重!這是對文學作品的褻瀆!
好在,這款游戲現(xiàn)已下線,游戲公司不擇手段的.行為也受到了強烈譴責。也許,對你而言,最好的紀念,不是將你的人物做成讓大眾任意玩弄的形象,而是有更多人來讀懂你的文字,理解你的思想,感受你的人物并尊重他們,同情他們吧。你在書寫他們的一生時,一定是懷著沉郁壓抑的心情寫的,每一筆都凝注了最豐富、最渾厚的色彩。這樣嚴肅而豐滿的人物,又怎能作為單薄的游戲人物供玩家消遣呢?
我想,真正紀念你的方式,是接下你的筆,接替你的責任。余秋雨先生曾在《中國文脈》中評價你是近代接手中國文脈的人,而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在你離開人間之際,你也希望有人能替你把這文脈傳承下去吧。
也許,自你以后,世上再無第二個魯迅,也少有人能達到你這般崇高的境界。但現(xiàn)代社會需要有人來接替你的筆,去吶喊,去彷徨,去做刺破黑暗的那一束光,讓更多鮮活的人物站立在中國文壇上,與我們同呼吸,而不是被囚于游戲這一方小天地。
也許,這支筆仍然靜臥在你的桌上,等待有人來開啟。也許,這支筆正握在某只手中,向這片昏暗的大地悄然注入一股渾厚暖流。
我無法評判,卻衷心祈禱它醒來。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6
一個月明星稀的夏夜,我與才高八斗,名不虛傳的他結(jié)了緣,那緣,是一個解不開的結(jié)。從此他成了我一生的貴人,他就是咱們的民族魂——魯迅先生。
初次與他相見,是他的《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那豪邁的氣勢,使他永遠成為了一個神話,一個傳說!想象他當時的豪情壯志,怒發(fā)沖冠,瞪起眼,握緊拳,奮力為國吶喊。那明亮的雙眸,抿緊的'嘴,好一種文人難有的氣概!他的棄醫(yī)從文,他的堅貞不屈,喚醒了我們的中華——這只沉睡的獅子。讓我們一起為他高呼,喝彩!
他的作品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引人注目。可,他有機會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時,卻直率地揮揮手,我不要!一個鏗鏘有力的“不”字,驚動了華夏,甚至驚動了整個世界。諾貝爾文學獎來之不易,誰都想要,可魯迅先生卻堅決不要,為了什么?他坦然解釋道:“我寫作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可如今我卻沒有做到,我連自己的使命都未完成,如何又惦記著獎項,我不配擁有!”振聾發(fā)聵的聲音警醒了國人,如此一來,人民終于有了力量,民族振興了,獅子終于蘇醒了,沉睡的火山也重新噴出了火焰。是啊,“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此后,我瘋狂地敬佩起他來,翻閱了各種有關他的書籍,讀遍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少年閏土》后,更深刻的了解了他,他的童年生活是那樣的豐富多彩,在這里,我仿佛尋到了難有的知己,因為我的童年也是如此的快活呢。
后來隨著他對國家更深的認識,作品也由趣轉(zhuǎn)向了諷!端帯贰ⅰ犊滓壹骸、《木偶人》,哪個不是對腐敗當局的諷刺?這活生生的諷刺,才是魯迅先生的真情實感罷。我敬佩魯迅,主要是他的為人,他以筆為刃,以文為戟,勇敢刺破當局黑暗的夜幕。就像《有的人》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說的那樣:他是無私的,他是無畏的,他是人民的英雄!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边@就是我的導師,我的貴人,翩翩風度,那堅貞的魂魄,中華的英雄!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7
少年的不幸,讓魯迅遭受了很大的心靈創(chuàng)傷,他到日本留學后,決定學醫(yī),希望學成之后,可以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病,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
但是,幻燈片事件卻改變了魯迅的初衷。魯迅決定棄醫(yī)從文。在日本時,他寫了很多深刻的文章,并和弟弟周作人還翻譯了很多外國小說,但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落寞之際,魯迅本想去德國,但經(jīng)不住母親的哀求和經(jīng)濟上的壓力,他最終在29歲時選擇回國。回國后,他先在浙江紹興任教,后來在北京教育部任職,一個人住在北京的紹興會館。
這期間,正是中國社會最劇烈動蕩的'時候,魯迅本應在此時大展拳腳,搖旗吶喊,但是在目睹了一次次以革命為幌子的政治秀后,他對于眼前所發(fā)生的一切,始終以懷疑的態(tài)度冷眼旁觀。他寧愿以收古董、抄碑貼、讀佛經(jīng)的方式默默地打發(fā)時間,也不愿參與喧囂動蕩的社會現(xiàn)狀。然而,這種百無聊賴的清靜生活對心懷壯志的魯迅來說,也有著說不出的苦澀。
但是,一本雜志和一個青年卻打破了魯迅與世隔絕的生活,這本雜志就是陳獨秀創(chuàng)辦的《新青年》,而這個青年就是《新青年》的編輯錢玄同。
錢玄同是周氏兄弟留日的同窗好友,他在為雜志尋找優(yōu)秀撰稿人的時候,首先想到了周氏兄弟。周作人很爽快,但魯迅卻遲遲不肯答應。錢玄同拿出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勁頭,想方設法鼓動魯迅為《新青年》寫稿,但魯迅一直不為所動,直到兩人談到“鐵屋子”比喻時,魯迅的態(tài)度才有所改變。
魯迅不愿出山的原因很簡單:“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死了,然而從昏睡人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xiàn)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shù)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但是錢玄同卻反駁說:“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魯迅終于被說服,他寫出了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并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上發(fā)表。自此之后他一發(fā)不可收,寫出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這一年的魯迅37歲,離他去世還有18年,但這短短的18年,卻是魯迅笑傲江湖、所向披靡的18年。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 18
說實在話,自打從初中接觸到魯迅的作品,我對于他本人就不抱太大喜感,甚至可以說是嗤之以鼻。用某位仁兄的話來說他就是為了坑害后面無數(shù)代中學生而創(chuàng)作的。
魯迅的文章長且堵,長并不是指它的篇幅長,而是要讀懂它耗費的時間長,至于要讀透那就更不是靠時間說了算的。堵是指它的思維方式與我們現(xiàn)代人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偏差,于我們看來是不符合邏輯的事件,在他那個年代卻是順理成章的。語言風格和構(gòu)句方式也很傳統(tǒng),作為從文言文到白話文過渡時期的作品,使得我們難以讀懂它,甚至讀通它。再加上初中老師對魯迅文章的“解讀”,可以說是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曾經(jīng)有人問起我初中語文學到了什么,我毫不猶豫的告訴了他是“魯迅”。原因很簡單,作為中學教材中的?停斞冈诤芏喟婷嫔隙剂粝铝俗阚E,而旁邊是一堆老師分析的“標準”的解讀,我們只能被動地“理解”魯迅的文字表達了什么,象征著什么。而至于魯迅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寫,他這樣寫于他和社會有什么影響就不得而知了。
我認知的改變是從前兩天肖老師發(fā)的兩張《阿Q正傳》的試卷開始的,也可以說直到兩天前我才真正地接觸到了魯迅。肖老師把試卷發(fā)下來沒有開始講解,只是讓我們看。剛涉獵這篇文章時就被阿Q深深地吸引住了,看是覺得阿Q很可笑,一直看到結(jié)尾便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可以說是通俗易懂,較魯迅其他文章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沒見老師喊我們停就繼續(xù)看,總共看了三遍,漸漸理解到其中的韻味,覺得阿Q其實很可憐的,到最后才覺得他是可悲的,整篇文章所描述的社會現(xiàn)實也是可悲的。接下來聽了同學們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討論和老師黑板上的總結(jié),對于阿Q又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同時也真心覺得魯迅這人不簡單。
又回想起以前學過的文章《藥》《狂人日記》《祝!分信踔绬蝹鞯摹皨雰骸钡娜A老栓,提防著人吃人的狂人,嘴里不斷念叨著:‘我真傻,真的’的祥林嫂,這簡直就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就是時代的代表,是那個年代底層老百姓生活的寫照。魯迅的筆桿直且硬,是注入了最真實而沉重的靈魂的。他不是一個普通的革命家和文學家,他是一個時代的思考者,是另一個時代的開拓者。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相關文章:
魯迅先生經(jīng)典事跡【集合6篇】08-09
魯迅先生作文02-13
采訪魯迅先生04-30
給魯迅先生的信05-29
《回憶魯迅先生》.05-02
感懷魯迅先生作文04-28
魯迅先生名言警句05-02
魯迅先生理發(fā)04-27
魯迅先生名言選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