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理解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我適時地補充了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為學生理解最了較好的補白,下面就把本次案例分析如下:
1.引入:從某種意義上說,鐵路修筑權的爭奪,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命運的抗爭!面對帝國主義者的阻撓、要挾、和嘲笑,面對十分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我們的偉人——詹天佑——(學生接讀: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難,毅然接受了任務),這份挺身而出的無畏,怎能不讓今天的我們深深感動,怎能不讓當時的中國深深感動!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讀“詹天佑不怕——(學生接讀: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難,毅然接受了任務)。
2.詹天佑受命于國家危難之時,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之情。然而,他憑著超群的智慧和大膽的創(chuàng)造,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克服那一個個難關的實際行動,更加體現(xiàn)了他那深深的愛國之情。那么是什么力量和信念在支撐和鼓舞著他克服這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呢?
3.什么力量?(愛國的力量)什么信念呢?(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4.出示句子,進行朗讀
5.補充資料,朗讀練習。
1、其實,在詹天佑修筑鐵路的過程當中,還遇到了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困難,請看資料:
慈禧太后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shù)千萬金,但不愿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工錢,造成誤工。
帝國主義乘機欺凌,他們派人打扮成獵人的模樣,在詹天佑修筑鐵路的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
鐵路要經過皇室親戚的墳地,他們率眾鬧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于讓鐵路從墓墻外通過。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鐵路的好友,有的墜入深澗,不幸犧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
2、讀著屏幕上的文字,你對詹天佑遇到的困難有了更深的感受嗎?
3、朗讀練習。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理解是什么力量和信念在支撐和鼓舞著詹天佑克服這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呢?讓學生在深入人物內心的體驗中,進一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品質。當學生說著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時,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文字資料進一步讓他們震驚,他們從資料中看到了當時政府的腐敗、帝國主義的猖狂、皇室親戚的率眾鬧事、好友不幸犧牲、女兒不幸身亡……讀著這些文字,學生們的心中不僅僅有著“憤怒”,更在進行著反思,在他們的心中,詹天佑是偉大的,是一位愛國的民族英雄,學生進入了“思索”的狀態(tài)。這里,資料性課程資源的運用,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領悟,催生了學生的深層思考,引導學生進入了“思索”的狀態(tài),并走上了文化積累和精神成長的快車道。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1、教師整堂課設計巧妙,環(huán)節(jié)清晰。
在學Be動詞的過去式時,從過渡至呈現(xiàn)自然、真實,學生在真實的時間感受中學習was, were, 經歷的是真實的學習過程。這個真實體現(xiàn)在學生從不懂到懂,不會到會,模糊到清晰,錯誤到正確的過程。教學過程以活動貫穿。教師采用活動途徑,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培養(yǎng)了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運用英語的能力。
2、本課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路,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圍繞著教學目標,利用新的語言知識來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引領學生說說、猜猜、貼貼、作游戲、搞比賽、看卡通,學生參與了教學的全過程。
3、本節(jié)課是以“任務型”的教學思路來設計整個教學活動的。
教學活動任務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物體現(xiàn)在的位置和過去的位置,先由師生示范活動,再由生生互動進行反饋。本節(jié)課有兩個特點:一是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學設置在學生語言活動的基礎上。從Where is …? Where are … ? Where was …? Where were …?等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自始自終都在活動——尋找物體的位置。二是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語言場景。利用動畫、卡通等創(chuàng)設語環(huán)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和鞏固所學知識。
4、當然本課也有一些不足
如:活動未達到“交際化”,只是在師生間的活動較多,生生間的互動交際活動不是很多。學生對新知識的操練不夠扎實,學生參與活動的范圍不是很廣。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由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再到小組內讀議解決問題。能充分轉變學生的角色,引導學生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自始至終注重了學生對文本的誦讀和語感的培養(yǎng)。抓住段落中的重點詞語、句子,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積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境,讀中悟意,讀中悟法、讀中悟情,使文中事活化、物活現(xiàn)。
其次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中,尊重學生個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平等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思想得以解放、思維得以活躍、潛能得以發(fā)揮,不但學會了思考而且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學習。
最后為了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組織學生在超文本上展開大膽合理想象,促進學生動腦、動手主動參與。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展示了才華,還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塑造了孩子完美的人格。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本課教學,是在上節(jié)課通過杠桿尺的研究得出杠桿如何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類杠桿類工具。對于此課教學,簡單枯燥的說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盡可能多的通過實物,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游戲玩樂中體會科學的奧秘,掌握相應的科學知識。
如何區(qū)分杠桿是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告訴學生兩步驟,
1、先找到杠桿類工具的支點、用力點、阻力點;
2、分析三個點之間的位置關系,依據杠桿尺實驗的`結論來區(qū)分。對于螺絲刀撬開筒蓋、夾子夾東西、開瓶器開啤酒瓶三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分析,前兩項較易掌握,開酒瓶蓋不少學生找不準阻力點和支點,這里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分析。
生活中更多的杠桿類工具的分析,多準備些實物,當學生不甚明了時,通過操作演示,親眼看到了工作過程,學生就較易發(fā)現(xiàn)三個點,分析三個點的關系,從而能方便的區(qū)分是何種杠桿的應用。對于剪刀,教師有必要進行補充,一是不同用處的剪刀,其阻力臂和用力臂的長短是不同的,如理發(fā)剪、縫紉剪、園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對于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費力情況也是不同的。對于費力的鑷子和筷子這兩種杠桿類工具,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設計成費力的?”可結合夾煤餅的火鉗,比較能說明問題。
對于“小桿秤的研究”,建議專設一節(jié)課來開展相應活動。因為如果在同一堂課內完成,時間很緊,頂多就布置學生課后去制作,而學生在課外制作,沒有鉤碼類合適的稱量工具,對于刻度的劃分,有一定困難,也不便開展評價。因此,可以先通知準備相應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安排一節(jié)課時間用于制作、交流、評比,并能較好地探討“提繩的位置對秤的使用有什么影響?”“秤砣的輕重對秤的使用有什么影響?”兩個問題,作為對杠桿類工具探究的一個小結。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周一來了開始新課,《比》的學習,一起認識比,了解比的基本性質。主要使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比的意義,會求比值,掌握比的基本性質,會化簡比。經歷比的意義和比的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提高比較、類推能力,體驗化歸的數(shù)學方法。在解決有關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中,感受比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孩子們紛紛表示對比很熟悉,問他們在哪里見過比,孩子們說,比賽中見過,其實比賽中的'比是差比,而我們學習的比是倍比,不過還是為孩子們的積極發(fā)言而開心。
這個信息窗中的內容比較瑣碎,要理解比和除法以及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還要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稱。知道比的意義。以及比的基本性質。這部分知識雖然不難理解。但在處理時,格式比較麻煩,很多知識的區(qū)分,比如化簡比要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求比值要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
所以這部分知識還需要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繼續(xù)進行練習和鞏固。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這節(jié)課讓學生學習用英語介紹中國的長城,用英語會表達長城的歷史年數(shù)和它自身長度,會用數(shù)字表達about eight million people , about six thousand seven hundred kilometers ,由此學會句型How long old is it?課堂上我采取學生自讀找出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然后分組討論,分角色表演,模仿重造對話等形式讓學生進行新課鞏固。本節(jié)課按《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兒童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處理教材、設計教材。不足之處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沒充分凸顯出來,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學。
六年級的學生就要進入中學學習,他們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現(xiàn)在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做的.事教師就一定不能代勞,這也是我們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倒數(shù)的認識”是在學習了分數(shù)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后面學習分數(shù)除法做準備。這一課時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和會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學生只有學好這部分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和應用題。
因考慮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度不太,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采取了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首先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引入課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后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根據提示自學課本內容,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后將自學所得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在進行全班交流。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再現(xiàn)知識發(fā)生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實現(xiàn)知識技能與學生智能的同步發(fā)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成功之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始,我以一道和本課內容相關的智力題引入教學,很快就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學生努力思考而沒有答案的情況下,我提示了課題,使學生的學習的探究興趣達到了最高點,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2、給學生充分合作學習的時間。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新的教學理念沖擊著我們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思想,使我們不得不退出“主角”地位,努力當好“配角”,在教學本課時,我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和自主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決困惑,在碰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與同伴溝通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體現(xiàn)。
不足之處:
1、在教學倒數(shù)的定義時,只是讓學生口頭回答了一次,教師未曾板書,也未做強調,致使后面教學中由于概念不清,而加大了學生理解的難度。
2、靈活掌控課堂的能力還不強。在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中,所用時間稍多,致使最后沒有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小組討論的時間也不是很充足。
3、教學中有些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夠細致。如: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
努力方向:
1、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發(fā)現(xiàn)知識的成功者。
2、要努力突出每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對于概念性的內容更要做到這一點,不能讓學生概念不清。
3、要從細節(jié)上下功夫,無論從備課上,還是講課中,都要力求完美。
4、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學習,多積累,多鍛煉,使自己對課堂的靈活掌控能力能有大的提高。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本文使用科學論文的形式,從人類存在的角度介紹地球的知識,闡述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這篇文章有一個明確的主線我們太可愛地球了,同時,它太容易破了!這是生命線,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個拉全身中央的句子,讓學生在閱讀的文字,理解文字。首先讓學生感覺可愛的地球表演在哪里?通過閱讀文字,學生在第一自然節(jié)找到地球美麗的外觀寫字,抓住水晶,紗線,搖籃,美麗壯觀,親切的等字,欣賞地球的美麗外觀可愛,閱讀地球的贊美,并可以熟悉誦經。然后引導學生談論地球的內在美麗-地球是無私的,它慷慨地為人力資源提供礦產資源。只有母親會如此無私地愛他們的孩子,所以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但是,人類在面對提高我們的母親時如何對待它?從談到容易破,地球小,礦產資源枯竭,人類不能移民到其他星星告訴我們,我們只保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在課外對于破壞地球的圖片的成癮,學生的情緒被動員,越來越感覺人的實踐是錯誤的,以便在未來實現(xiàn)如何做,聽邁克·杰克遜的公共歌曲救了地球后學生為地球母親寫的口號,保護地球=愛母親,為了生存,保護地球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我可以感覺到孩子的焦慮,心痛,熱情有決心。
在教學中,我遵循語言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使學生積極思考和情感活動,深化理解和經驗,思考,通過情感影響,獲得意識形態(tài)的靈感,享受美學樂趣的教學哲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要作用,誘導學生在對話中與文本的主要內化,啟發(fā)孩子的`情緒。當學生致力于地球母親的擁抱時,他們的自由性延伸,并且他們做愛說自己的母親地球的聲音。一個聲音,一句充滿誠懇的感覺的話,多么傷心,令人興奮。它不僅僅是語言,而是意圖說,與感覺,與自己的地球所有的愛情說。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這一課我們聽得很多,感觸也很多,初期給我感覺:教學內容過于簡單,教學中只要突破各種形狀的制作已經測量其抗彎曲能力,基本能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中挑戰(zhàn)性的問題比較少。
實際教學中,我也碰到這樣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圓形的和方形的形狀制作非常麻煩、檢測其抗彎曲能力也是相當麻煩的,教學中,我們不能比較各種形狀抗彎曲能力的強弱,我們要強調與一字形的相比,紙改變形狀后,抗彎曲能力是否增強了。對于圓形和方形為什么容易坍塌,在后續(xù)關于力的分解中,我們可以探討相關的問題。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少班級中對于為什么改變形狀后抗彎曲能力會增強的原因能從圓形和方形會坍塌的現(xiàn)象中受到啟發(fā),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波浪形作為再一次的突破口,幫助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孩子理解其中的原因,我嘗試中效果還可以。
課本中瓦楞紙的提出,我們的問題不要局限于為什么抗彎曲能力增強了?我們要在這個點上挖深挖透,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瓦楞紙有五層(我準備的就五層),兩層波浪形,三層一字形,為什么制作的'時候五層都制作成波浪形呢?這樣的抗彎曲能力不是更強了嗎?學生能從瓦楞紙中受到啟發(fā),改變形狀的紙抗彎曲能力增強,那是要在形狀不改變的前提下,如果形狀發(fā)生了變化,其抗彎曲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瓦楞紙用三層一字形的夾住兩層波浪形的,其目的就是固定波浪形的形狀,使其抗彎曲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為前期學生已經對于圓形和方形的形狀容易改變形狀而坍塌有了認識,所以在此基礎上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看似簡單的一課,還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說明什么?我們要更深層次地去關注我們孩子的前概念和教材編排中的實際容易受忽略的問題。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因為是高年級的閱讀課,所以,“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成了設計這節(jié)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課文的第3、4、5自然段都把山中的一切當作“友”來寫,但是,在表達上各有特點。很遺憾,我沒有讓學生完整地、對比地感受這種特點,而是在感受語言文字情感的基礎上滲透進“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滲透得不是很到位。
先說第3自然段,這一段是作者對老橋的傾訴: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你弓著腰……唯有你依然如舊。這段中用了4個”你”,對老橋的敬重、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轉換了觀察的角度,改為第三人稱敘述,林中的“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在進行這一段的教學時,我是這樣過渡的:“老橋是我的老朋友,樹林是我的什么呢?”如果再追問一句:“作者還是像對老橋那樣傾訴嗎?”學生可能體會到表達上的不同。
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了 “鳥兒、露珠、樹” 對作者的知心話后,我可以這樣導讀:“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說……鳥兒呼喚我的`名字。
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說……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明明是作者看著每一棵樹,作者卻說……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是關鍵的一問,可惜,我給忘了,現(xiàn)在補上,希望大家能看到我的這一設計。)如果能體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會更深刻。
第5自然段的問候語,是作者與山里的一切融為一體后與山中朋友心與心的交流:“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清涼的山泉,”體現(xiàn)了作者對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是山泉對作者的情,作者不僅直接對山泉說話,連山泉對作者的心里話都說出來了,情到深處才有這樣的體驗啊!
如果說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達是:“我”對“橋”,
那么第4自然段卻換了個角度,是:“樹林”對“我”,
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從“我”對“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從“山中的一切朋友”對“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學時,抓住其中的一句,讓學生感悟這其中“情”的傾訴對象之別,學生在學習文章的表達上會更明確,更有針對性。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以“情”這條主線設計教學,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合起來,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水乳融。走出門是“好心情”;見到老橋是對老橋的“敬重、贊美之情”;走進樹林是“鳥兒、露珠、樹”對“我”的親密無間之情;與“山中萬物”是“互訴心聲”。
誠如是,語文課不真的實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tǒng)一了嗎?
悔之晚矣。!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shù)的意義以及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在教學中我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借助“圖形放大縮小”“路程與速度”“水果價格”三個情境中的內容,設計了各種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在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比的基礎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從而引入“比”的必要性,為今后學習比的應用,以及比例的知識奠定基礎。
本節(jié)課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圖形放大縮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這些圖片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讓學生通過探究討論交流后發(fā)現(xiàn)原因是a、b、d三個圖形的長都是寬的1。5倍,從而體會同類量的比;再設計了“速度”“單價”問題,讓學生體驗不同類量的比,從而感受比就是兩個數(shù)相除的關系;最后讓學生了解“人體上有趣的比”,進一步感受比的意義。這些情境都是把數(shù)學問題融入實際生活情境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需求,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長方形的長與寬之間的關系,并在組織學生討論時,先為學習小組提供了圖形、問題、表格,指定學生擔任組長負責記錄,歸納本組學生的意見。在他們的合作中,及時地引導他們研究,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評價,學會鑒賞,最后全班交流。在歸納出比的意義之后讓同桌同學互相說“比”。通過以上小組合作,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詹天佑》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筑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學習文章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
在課上,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杰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在課堂上,我力求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探討兩種開鑿法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學生在讀讀、說說、畫畫、看看中明白了兩個隧道的掘進方法,體會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細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及他深入實踐、新的思維。通過畫圖,再現(xiàn)了火車在“人“字型線路行駛的情形。就這樣,學生的疑難全在讀書和動手實踐中水到渠成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做標記,并提出問題,在讀中理解,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疑、解疑的能力,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回顧一節(jié)課的教學,還存在問題需要改進。例如,因為前面用時過多,所以在面對詹天佑的銅像說出你想說的話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沒有放開來談,只是分別找了三名同學代表三個方面的人物發(fā)表了見解。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一、 做平等的合作者
課堂中,我不僅身體走下來了,心靈走下來了,全身心地融入到了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真正充當了一個平等的合作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共建了一個快樂、和諧、發(fā)展的課堂氛圍。
二、做真誠的賞識者
在現(xiàn)代教育中要重視賞識孩子,這是每個教師都明白的道理?墒牵谡n堂上,教師能不能真正做到賞識每一個孩子,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討論的。課堂上,我通過親切的微笑、真誠的鼓勵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中,激發(fā)了孩子的進取心。
孩子們表現(xiàn)得主動積極,課堂上出現(xiàn)了精彩的場面!袄蠋,我想做小老師,帶領大家學習第7、8自然段,可以嗎?”在聽到車美煥同學的.請求的那一剎那間,我的心充盈著無比的喜悅,這不就是我一直渴求的讓孩子做真正的課堂主人的一個漂亮的回答嗎?我滿心喜悅地答應了!靶≤嚴蠋煛绷骼乩首x著、從容地交流著自己的讀書感悟,自信地接受著同學們的挑戰(zhàn),儼然一個“博學”的“小老師”。紀曉東、曲靖威等同學也不甘示弱,大膽地質疑……是的,把賞識的目光投向孩子,給孩子們一個機會,他們會還給我們一片精彩!
40分鐘轉瞬即逝,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后,我的心卻怎么也輕松不起來。我總覺得幾天來自己一直陷入一場迷霧中。經過幾位導師的講評,我的這份感覺終于變得清晰起來。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第一節(jié)課因為沒有太多時間去準備,所以備課不充分,導致上臺來經常忘記下一步該怎么做。停下來看教案,說話一直停頓。把學生也搞冷場了,被我的阿姨罵死。她說我沒有看學生,眼光好像在躲閃,很沒自信的樣子,我也跟她說實話,對教案真的是不熟悉。我阿姨又說教案不熟悉沒關系,上了講臺就是要有一份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講得起來,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你這樣經常頭低下來看教案好像很緊張的樣子給人印象更不好。怪不得有學生下課后來問你老師你是不是很緊張。另外老師的表情很重要,要多笑,學生看見你笑心情也會好點,除了這些以外我也犯了不少錯誤,比如說剛開始不要默讀好,但我卻讓學生去默讀了。稀奇要解釋下,我沒有解釋。我讓學生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說得不是標準的,我就很牽強得硬要把標準答案說出來,學生還沒真正體會到我就說了。應該在學生體會的基礎上說出。即使學生一時沒有體會也沒關系,放到后面再讓學生說,讓學生對文本了解透徹了再去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我的預設與生成之間還是有差距,說明我備課不夠仔細。我問學生哪個是閏土,為什么,阿姨說叫我別問無謂的問題,其實這個我預設是這樣的:閏土說得多么津津有味啊,所以這個是閏土,沒想到孩子都從外貌上去辨別了。還有這幾個事情是一起說出了閏土的品質,不是一個對應一個的。像見多識廣要放在無窮無盡的后面,因為是那么多事情一起說明見多識廣的。而我卻誤導孩子好像是一個對應一個。最后推薦叫他們去看故鄉(xiāng),我說是今天的作業(yè)其實不好就說相信你們可以領悟到很多。
這次面對六年級的孩子我真的有點緊張,孩子一年的成長實在太快,5年級和6年級差別很大。6年級的孩子有些個子都已經比我高了,而且懂得也很多,什么都知道了,你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看在她們眼里,說白了也就是想看看你新老師有多少分量在里面。阿姨也是這么跟我說的.。你教過6年級其它年級就不會那么怕了。的確是,教過來才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難教,一個老師如果不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真的要被比下去了,要快快加把勁提升自己!。不過阿姨說叫我去讓學生直接去找動作來體會我覺得可能不大妥當,感覺好像是以前小學老師的做法,現(xiàn)在已經不提倡了,不過先這樣去別班試試,不好的話再來修改。
這節(jié)課我忘了帶教案,但教案不帶反而放得開了,只管自己講,不跟教案對牢也沒關系,所以這節(jié)課這個教態(tài)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師說我進步很大。不過這節(jié)課最明顯的缺點就是與新課程標準背道而馳了,雖然思路比較清晰,過程中也沒什么大問題,可是卻缺失了語文味。上節(jié)課阿姨跟我說叫我先找動作的詞語,再讓學生去體會。這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這樣不符合語文教學的規(guī)范。應該是先學了讀了再上升到理論,讓學生在想象過程中自己去體會,而不是一開始就抓動詞,這樣感覺很生硬,是老一套的教法,已經被時代所淘汰了。而且中心句也不是讓學生開頭就找出來,而是在學習的時候反復得再現(xiàn),讓學生自然得去體會中心句的作用。我覺得也的確如此。不然顯得太牽強,學生都沒怎么體會你就把中心句給拉出來了。第二個表演有點太造作,只要讀了講講過程就可以了,沒必要真的演,不過這個還有待商戳,因為我覺得孩子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很喜歡這樣形式的表演。不過感覺這個老師水平很高,她跟我說我剛開始備課就要備得很詳細,一字一句都要研究透徹,這樣學生的反映你才能反饋得來。如果講得偏差了你就要把她們引回來,所以教師的過渡語言很重要。語文課堂應該怎么教?就是要讓學生在讀書中自然得去領會,我們教師只起著點撥和指導的作用,而不是把條條框框給學生,讓他們照著去做,照著去領悟。不過老師也跟我說像你剛開始教如果用老的一套的方法可能會對課堂有把握,而用新的方法來教就感覺課堂會很靈活,預設和生成差距很大,你會掌控不了。不過這個和備課很有關系。這次課上了以后我一定要認真?zhèn)湔n,現(xiàn)在我上課不求多但求精,爭取盡最大努力去研究一堂課。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以“愛國”為主線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愛國者的形象。古詩《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之作:“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簡短的幾句話,飽含著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讀這樣的詩,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一位愛國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教學時,我采用的古詩教學方法是:情境導入,了解詩人;讀通全詩,理解詩意;想象意境,感悟詩情。課前我根據校長的教學手段與多媒體課件,自己分析消化,設計教學方案,以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整首詩,我在朗讀指導上做了精心設計。我著眼一個“悲”字,運用拓展,感悟詩境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我還是以這一個“悲”,把詩串起來,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把我們的課堂串起來。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師引導語言,為的是抓住學生已有的情感,來提升感悟。如:“因為陸游的愛國,看不到大宋統(tǒng)一,陸游遺憾啊!”“因為陸游的愛國,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陸游悲痛啊!”“因為陸游的愛國,想著那些花天酒地,茍延歲月的南宋權貴們,陸游悲憤啊!”有了這樣的教師語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同時也自然的把內容歸結在了我們的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這時,學生的情緒還在激昂之中,所以繼續(xù)教學后兩句詩:王師被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因為陸游的愛國,他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國家,于是他對兒子千叮萬囑,我們的課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囑中,一次又一次的抒發(fā)陸游愛國感慨的朗讀中結束。
陸游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愛國詩篇,抒情言志。所以,在學完《示兒》后,為了讓學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陸游的性情、陸游的志向,我又向學生出示了他的另兩首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在教學中,我進一步了解了自己,雖然已經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并努力把它們應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但是學無止境,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做到游刃有余。
【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的教學反思09-29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反思10-13
《山雨》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01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04-11
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21
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20
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9-27
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的教學反思09-22
六年級上冊英語教學反思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