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1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和整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原理差不多。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及掌握對這部分知識,下面就我對《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進行自己的教后反思: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將應用于生活。的確《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個單元的教材在安排時是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素材——24屆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入手的。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也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發(fā)現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關小數加、減計算的數學問題,在此基礎上,我采用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筆算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都選擇利用整數加、減法的算法進行計算。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課堂小結時我提了個問題:為什么你們都選擇采用整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呢?通過比較你發(fā)現小數的加法和減法計算與整數的加法和減法計算有什么相同點?學生解決了這些問題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強調了在計算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需要注意什么。數位必須對齊,小數點也必須對齊。在練習中針對學生容易錯的地方設計了一些練習題。整體感覺學生在這部分掌握的還是不錯的。但是有的學生實在是基礎太差了,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還能應付,到了加減混合和簡便計算的時候就一塌糊涂了,這說明在他們的四則運算的能力掌握的還不夠扎實,在復習中要注意強化鞏固。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2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小數和掌握了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jié)課的小數加減法只涉及到一位小數,重點是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整數加減法計算的算法遷移到小數加減計算中,理解算理與算法。
整節(jié)課下來,因為試講過很多次了,整體感覺還是比較順暢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通過文具店貨架上的數據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通過出示的數據,讓學生發(fā)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并結合生活經驗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筆算算理,并總結筆算方法。通過小數的加減計算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
我覺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一、文具店”的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出示文具店買文具的情景,讓學生觀察,發(fā)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根據學生的回答列出多個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算式。
二、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探究掌握知識。如何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呢,我引導學生把小數放在具體情景中(以元為單位),列豎式時,先理解0.8元和0.6元等表示的'含義。如果出現數位不同,空缺的數位就是0,換成相同位數的小數,這樣一來學生對齊數位就容易多了。學生自己嘗試計算后交流總結算法。
三、設計練習,鞏固知識提高計算能力。數學課特別是計算課往往比較枯燥,由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簡單,所以在練習中我重視練習的設計體現多樣性和層次性。
四、結合主題圖提出很多問題,理解掌握了計算方法后,自行運用知識解決其他的數學問題;
五、中不僅有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還涉及基礎的練習和競賽的內容,增強了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熱情,積極參與。在練習活動中運用知識,提高能力。
不足之處:
一、學生嘗試計算后,由于時間的關系,只連麥了三個同學,有一個還聽得不清楚,只是個別孩子匯報,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算法,大多數學生處于聽的狀態(tài),思考和表現的機會很少;
二、課堂的前半部引入不夠簡化,后半部分顯得比較急躁,給學生的思考的機會不是太多,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思考的主動性?赡茏寣W生們合作討論和總結筆算方法,會有新的火花產生。或讓學生把筆算方法用補充完整的方式也會有更好的效果
三、駕奴課堂的細節(jié)處理有些地方還是不到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培養(yǎng)了學生敘述表達的能力。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3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近期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含義和以前熟練掌握萬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并只涉及到一位小數的加減(小數的性質到五年級上學期再學,所以整數減小數、得數末尾是0的計算都不涉及)。
在課前對5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了解時,全部學生都能說出0.3+0.9等于多少,并能列出正確的豎式?梢妼W生能把整數加減計算的算法遷移到小數加減計算中,對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算理與算法都能比較容易理解掌握。
根據對教學內容與學情的分析,在本課教學中,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1.拓展例題功能,滲透搭配規(guī)律。
例題是點心店買點心的情境。四種點心及其價格分別是饅頭-0.5元、豆?jié){-0.7元、餛飩-1.8元、面條-2.4元,通過提出問題求其中兩種點心的總價和價格差引出一位小數的加減法。教學內容的相對簡單也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間。在教學完例題后,我讓學生思考“任意選兩種食品,求它們單價的和與單價的差,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再讓學生同桌合作,列出算式計算。在這一過程中滲透搭配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有序的思維方法。
2.精心設計,提升計算練習的功能。
計算課往往給人枯燥乏味之感,其中計算練習單一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本課學習內容簡單,所以我力求在練習設計上有所突破,希望在計算練習中也能讓學生的思維有所提升。而書上的五道練習中,第1、2題是純粹的計算練習,第3、4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第5題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總體來說都比較簡單。經過思考,我合并簡化了1、2兩題,因為在課堂上大量練習豎式計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舍棄了解決實際問題,考慮到本課的重點是計算,而且像第3題“水中插竹竿”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理解題意并進行變式練習,可以在下節(jié)練習課進行。同時重新設計了兩個練習:
設計的目的在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yǎng)學生仔細審題的'良好習慣,滲透加減計算的一般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思維。
3.創(chuàng)造一個有規(guī)律的數列。
讓學生在找規(guī)律中既能練習小數的加減法,又能發(fā)展數學思維,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第一個練習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第二個練習在第2小題填中間數時對學生有一定的思維難度,這也是我自認為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導師卻指出,這樣的數列很容易產生歧義。像第1小題的兩個數列,即使再多給幾個數,答案也是不唯一的。為了更嚴密些,可以盡量多給幾個數或后面加個數進行驗證。而第2小題填中間數,答案更是不唯一,在學生還沒有“等差數列”概念之前,做這樣的題目要“小心”。曾經聽曹老師做過有關數學教師本體性知識缺失的講座,這一刻自己對此有了更深感受。數學是嚴謹的科學,對所教知識沒有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再巧妙的設計也會弄巧成拙。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4
今天在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時,我拋棄了教案預設的框架,一開始就直奔主題,讓學生用小數直接進行購買商品的價格計算。
在做的過程中,我通過觀察學生的解答,分析歸納他們產生錯誤的原因,并在他們做完后,對他們說:大家都很聰明,能夠獨立做從未做過的題,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我們交流一下,展示你的成果,好嗎?幾句親切的話語讓同學們有了表現的欲望,紛紛上臺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真是生動活潑、千變萬化而富有情趣,各有各的.道理和內涵,從多個角度把簡單的小數加法進行了合理而深刻的剖析,讓我直面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思維歷程。反思我平時的教學行為,是不是有時太細了?我的苦口婆心、嘮嘮叨叨,很有可能換來學生的心不在焉,甚至是逆反心理。
而今天的這堂課,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參與者變?yōu)樘剿髡摺?chuàng)造者,這樣教學,教師教得輕松愉快,學生學得主動快樂,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在遷移默化中生根發(fā)芽。我真正體會到,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不會在新理念的潛意識下凋零。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5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學習數學的根本是解決問題。數學教育在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培養(yǎng),強調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的聯系,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內容的置換。
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上進行教學的,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通過對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的復習,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來。在新授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情境,讓學生自由選擇想買的文具,從而獲得圖片上呈現的數學信息,通過信息讓學生發(fā)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先讓學生說出想買什么?然后由教師的問題引入例題,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根據學生說的方法進行重點教學。在教學豎式時,我設計了質疑環(huán)節(jié),加深了學生對小數點的認識,并講述了生活中一個有關小數點的真實故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再次讓學生知道小數點的重要性。
接著教學小數減法時,以學生為主,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導作用,激勵學習興趣。用他們開始想買的文具提出自己的減法問題,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結論。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計算方法,我就乘勢追擊,巧妙的提出想讓他們解決的問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板書減法豎式時(1.2元-0.6元),故意不寫差上的0和小數點,使0.6變成6,這時激起了學生們的強烈反映,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七嘴八舌的指出老師的錯誤,有的學生說漏了“0”就不是小數了,還有的學生說沒有小數點就變成6元了,大家說得可熱鬧,把一堂枯燥的計算課,變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課,而這樣的質疑效果也是我想要的。就著這樣的氣氛我讓學生討論“為什么得數前面的0和小數點不能不寫?”結合剛才的爭辯,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最后總結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并完成了一個思維拓展題,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得到了升華。把教師的講解權充分還給學生,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因為孩子們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人。
在這次教學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并有效的為教學與生活架起一座橋梁,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在這節(jié)課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取合作交流、討論、說理、爭辯、糾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在聽取同伴意見的同時進行反思、取長補短,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結構,使每位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其中借助錯誤資源,使學生加深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在新授中,突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下來,我認為整堂課缺乏嚴密的安排。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應從“靜態(tài)設計”走向“動態(tài)設計”,“從固化設計”走向“彈性設計!苯滩牡撵`活運用不夠,創(chuàng)造性差,在新課教學的過程中時間把握的不好,導致練習量不夠,學生的反饋老師無從掌握。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體驗,通過自己的體驗、理解、吸收、內化、思考等過程進行知識建構,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6
《簡單小數的加減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及小數初步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稊祵W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蔽以O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方法;
2.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教材設計了在文具店買文具這一例題情景,來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購物,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自觀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時我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弄清小數點對齊的道理。通過學習計算小數加法、小數減法,最后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教學中,我發(fā)現有具體實際意義的小數的加減法學生都能較快地根據實際意義來計算,由于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筆算來源于整數筆算的知識遷移,學生過渡不存在難度。但是在練習中出現了整數與小數的加減法,這時學生對于“相同數位對齊”開始混亂了,尤其是整數找不到小數點,又無實際情境依托。因此,我引導學生把小數放在具體情景中(以元為單位),給算式一個具體情境再討論“相同單位對齊”,數位不同,空缺的數位也就是0,將其都轉換成相同位數的小數,便于對齊相加減。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后,正確率明顯提高。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7
這次我有幸到楊州上課,上的課題是《小數加法和減法》,這是在學習整數加減法和三年級學習得《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
這節(jié)課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試教時發(fā)現只有少部分學生嘗試獨立完成用豎式計算時會受到整數加減法的影響,考慮到末位對齊,也有幾個學生把整數和整數對齊、小數和小數末位對齊,考慮到絕大部分學生完全能憑借學習整數加減法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經驗,通過自學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所以我采取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學習,讓學生獨立的嘗試列豎式計算,然后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辨別哪種豎式是正確的,哪種豎式是錯誤的,并集體分析錯誤的原因,說說正確的豎式該怎么列,上完課后感覺學生的表現還不錯,課堂上發(fā)言很積極,個個都參與學習,所有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計算結果化簡。
自我感覺幾處較好的地方:
1、小數加減法的算理。例題:4.75+3.4,學生不大容易講出算理,但通過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的方式,針對錯例,有學生說出了錯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學生說出3.4的4應和4.75的`7對齊,接著我就追問為什么3.4的4應和4.75的7對齊,有的學生說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對齊,也有學生說4表示4個十分之一,7表示7個十分之一個所以4要和7對齊,還有學生說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對齊,然后我話鋒一轉問那這題錯在哪兒呢,學生比較自然的說出相同數位沒對齊或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等。
2、學生的發(fā)言比較理想,這節(jié)課對于學生以前舊知的遷移還是比較重要的,所以一開始我就復習了用豎式計算整數加減法,并讓學生根據豎式說出算理,這樣為下面的學習節(jié)約了很多的時間,而且學生也有話可說,有幾處學生的發(fā)言還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覺不足之處:
1、我作為一名教師,本身素養(yǎng)需進一步提高。
2、由于時間的限制有個別學生的問題沒有在課堂上解決,如小組競賽。
最后說說教學這節(jié)課的一些個人經驗。
1、復習用豎式計算整數加減法是為了比較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
2、例題盡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讓學生知道怎樣算,還得知道為什么要這樣算,不能那樣算。
3、對于要化簡的題型,第一次出現,讓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原來去掉小數末尾的0,更簡潔,讓學生上展臺修改,其他學生對照修改,這短短半分鐘一定不能少。
4、練習要有層次和趣味性:
。1)列豎式,學生判斷豎式列的是否正確,方便中下等學生熟悉列式的模式。
。2)只有橫式,要求學生自己列式計算,這是完整的計算鞏固。
。3)改錯,這是防微杜漸的練習,預防小數點不對齊,計算結果不化簡,掌握計算方法但計算不仔細等
。4)小組計算競賽,既達到練習的目的,又能增強小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整個課堂掀起學習高潮。
這節(jié)課使我成長了不少,特別感謝xxx校長幫我分析了現在計算課的特點,強調了算理的重要,擬定教學的思路,感謝鹽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領導把這次去楊州賽課的機會給了我,還幫我修改了例題的呈現方式,練習的層次,感謝姚圣友主任給了我很多細節(jié)的指導,指導我提問的方式,告訴我節(jié)約時間可以設計習題紙等。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8
教學開始,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真實、親切,把學生引入情境中,同時學生體會到小數加減計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會到若不學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不學不行。有了這種感受,學生才會將“要我學”轉換為“我要學”,才會積極主動,興趣盎然地加入到學習中去。
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信息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眾多信息中選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問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處理信息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過程。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做鋪墊,教師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嘗試,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交往、互動的協作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群體智慧共享。學生在這種人格平等的環(huán)境中,自發(fā)釋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樂的學習生活,從而更自覺地承擔學習任務。
由前后兩次講課對比來看,使我深刻認識到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互爭論、共探究,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方法的研究,應該著眼于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具有好奇心,并能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在活動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鑒于此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數學課堂教學,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流程。在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下,構建一個以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現象為切入點,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為核心,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要特征的數學課堂教學程序和策略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9
今天上了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是在小數的意義、性質、數位順序表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這部分知識,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法則,還要同整數加減法結合起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加減法的實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以下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幾點思考:
1、例1的教學我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交流各自方法、概括歸納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整個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互動模式,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自己去探索、去獲取知識,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學習的體驗。對于4.75+3.4的豎式寫法,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著寫,再通過兩個書寫格式對比展示,利用學生出現的問題,緊扣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開展深入的討論,在相互啟發(fā),相互學習中,學生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解決了“列豎式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
2、對于“列豎式時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難點,一位學生回答得很好:“這樣就能保證整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對齊,小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對齊。”但在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時,由于怕時間不夠,我沒有讓學生充分說,只是讓個別好學生說;在讓學生總結“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時,我發(fā)現學生總結的有些凌亂。課后我想,如果我能以這樣一道填空題的方式:“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小數的()對齊,再從()位算起,得數的小數點要和()對齊。計算結果是小數,且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化簡。”這樣讓學生總結,特別對一些差生,應該更清晰。
3、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能始終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參與、去實踐,并能及時捕捉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大家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我發(fā)現有學生計算結果不化簡,反饋時我把他的練習紙展示出來請學生當小老師,在全班同學的幫助下,他找出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進行了訂正,在課后作業(yè)中,我發(fā)現他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錯誤了,我想:像這樣讓學生自己發(fā)現錯誤并改正,比我直接告訴他要注意什么,給他的印象會更深刻。
4、課堂上學生對于小數加減法的算法和算理都掌握得不錯,但在課后練習中我發(fā)現仍有不少學生很粗心,計算正確率不高,主要是需要進位和退位時容易算錯,結果不化簡,特別是口算問題很多,如3.2+6=3.8…還需要加強練習,提高正確率。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10
前幾在聽了一節(jié)小數加法和減法,執(zhí)教老師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課始一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三個學生到商店購買文具的圖(配合教師解說),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并集體先嘗試計算4.75+3.4。全體學生居然都列出了正確的豎式,并算出了正確的結果。在備課時老師根據相關認知和教學經驗判斷,依據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等知識,學生在自主嘗試中很可能出現把兩個小數末位對齊的錯誤計算方法,并且出現這種錯誤的概率很大,因此老師在學生全部試算正確的情況下還是很堅決地在學生板演的正確豎式旁補上一個末位對齊的錯誤豎式(可能是防患于未然),按照教學預設組織學生進行判斷和分析。然而,這種錯誤在本節(jié)課中并沒有出現,學生都列出了正確的豎式并計算正確,還有沒必要拿出可能會出現的錯誤,按照預設的教學進程進行分析比較?
正誤比較、錯誤診斷,的確能幫助學生厘清有關概念,理解和掌握有關公式、法則和問題解決方法,避免發(fā)生同類錯誤。但學生知識建構初期,最初接受的信息往往制約著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正確認識,錯誤的信息、錯誤的經驗,有時反而會使學生思維產生混亂,對自己正確的理解和方法產生懷疑,對知識的正確建構產生干擾。在學生全部做對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針對正確的計算方法,圍繞“為什么這樣算”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的、形象的或數學意義的`方法進行深入探討。當學生理解了算理,“為什么不能末尾對齊相加?”這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和方法的基礎上,再通過錯誤診斷等練習強化學生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能教學效果會更好。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從影響學生知識建構的因素出發(fā),新知建構階段,盡量減少錯誤信息的干擾,重在運用正確的信息、正確的方法和經驗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分析,在比較中厘清,在辨析中提升,在實踐中內化。當學生沒有出現錯誤時,不應讓他們“被錯誤”;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又不應回避,而要合理利用。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11-19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10-27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01-07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04-20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15篇)01-10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精選8篇)12-14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15篇01-08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集錦15篇11-05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集錦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