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1
今天按照學校整體工作的安排,我講了一節(jié)公開課,內容是八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我是這樣導入的: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題目叫,首先,我們從文章的題目入手,我提出幾個問題大家來思考:
1、“消逝”為什么不用“消失”?
2、“仙湖”的“仙”在這里如何理解?
3、大家體會文章題目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同學們,進行討論很清楚的從文章的題目中可以獲得到信息是:一個美麗的湖泊消逝了,表達的是一種惋惜,痛惜,譴責……之情。
接著我分別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昨天羅布泊的美麗,今日羅布泊的荒涼,并配以畫面讓學生用解說的形式朗讀,并指導學生在讀的時候,注重自己的情感表達。
讀昨日的羅布泊時,“牛馬成群,綠樹環(huán)繞,河流清澈”讓同學們體會到愉悅、高興、自豪……。
讀今日的羅布泊時“沒有一棵草,一條溪,不見一只鳥”讓大家體會到那種痛苦和無奈。
很自然的引入了情感教育: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來愛護我們身邊的一切。
以上是本節(jié)課的構思,上完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如下收獲:
1、分析一篇文章從文章的題目入手,方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特別是比較長的文章,如果讓學生在讀之前不及時的從文章的題目中捕捉到正確的信息,不利于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感知。
2、語文課堂上要重視朗讀的訓練。新課改中體現了教師要精講,對于學生來說,我們需要的是有效的課堂活動,我認為初中階段語文學科來說最有效的課堂活動,就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中精美的句子,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讀中提升自己的閱讀欣賞能力。
不足的地方:
1、我覺得學生回答問題非常踴躍,可是我對如何安排學生發(fā)言做的不好,學生的發(fā)言顯的有些亂,重復發(fā)言多。
2、文中留給學生拓展的時間少,比如:我們應該如何做,做一個環(huán)保人士,讓大家找,我想:對同學們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這個時間有點短。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2
葉圣陶在《閱讀與寫作》一文中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上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上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道橋梁,讀者才能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痹鯓硬拍芡ㄟ^文字這道橋梁,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于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精妙,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是師生雙方情感受共鳴的過程。語文教師的職責就是要把課文中蘊含的生命形態(tài)、情感形態(tài)有機地融入自己的個體審美體驗中,再轉化為鮮活的情感的雨露,澆灑到學生的心田,使他們興奮起來,震驚起來,在強烈的情感驅使下,學知識、長智慧,懂道理、明人生。
1.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積極走進文本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篇課文中生動的描寫、深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但是我面對的是一些對羅布泊一無所知的學生,他們能夠走進文本中嗎?能像我一樣為羅布泊的滄桑巨變震憾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的學習情境”。為了鋪設一道學生由現實到文本的橋梁,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搜集了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
圖片,用一幅幅生動、直觀的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初讀課文后,對文本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在這個基礎上,再觀看羅布泊的圖片就仿佛如臨其境,這樣學生就從感情上得到進一步的觸動。接下來學生再由圖片進入文本,通過抒情語句的朗讀感染,真正感受羅布泊如今的蠻荒與凄涼。
2.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深情對話文本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帶著一種無比高漲的激勵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開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為人的智慧和偉大感到驕傲!蹦潜闶钱a生學習上的“高峰體驗”,即處于最歡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時候,學習效率自然理想。在本節(jié)課堂教中,我設計了讓學生扮演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組記者給羅布泊之行組織解說,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學生搭建了一座展示自我的舞臺,大大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活動中充分表現自我,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歡樂體驗。課文的朗讀聲情并茂,那是學生與作者心靈的溝通;自己組織的解說詞生動流暢、羅布泊之行的感受震撼深刻,那是學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己心之悟,最是至深。應該說學生已經通過文字這道橋梁,走進了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并且從中獲得了有益的啟示:環(huán)境破壞觸目驚心,環(huán)境保護刻不容緩!
3.構建橋梁,讓學生主動走向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關注人類,關注自然”“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也就是說語文學習要關注人類本身的發(fā)展,關注人類社會的存亡,關注自然的變化,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發(fā)展。語文來源于生活,也應該服務于生活。兩耳博聞窗外事,才能讀活教科書。語文教學必須走出象牙之塔,面向生活,關注時代。由羅布泊作者想到了青海湖、月牙泉,學生又想到了遭遇特大旱災的重慶、沙塵飛揚的北京、停噴的趵突泉、斷流的黃河……面對日趨惡化的環(huán)境,人類應怎樣做?我們應怎樣做?這正是作者希望讀者思考的,這是每一個同學應該關注的。
一節(jié)課的閱讀交流,我們的思想跟隨作者筆下的文字進行了一次難忘的羅布泊之旅,一次足以震撼我們生命的心靈之旅。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3
新課標下,強調語文教學的整體性,要擺脫對課文的支離破碎的條分縷析。我在這節(jié)課中,首先引導學生從課文標題入手,從課文標題上獲取信息,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印象,長遠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形式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接著,又讓學生畫出文中介紹昔日羅布泊和今日羅布泊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瀏覽,獲取信息,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為主。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寫到黑板上,這樣,教師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有的放矢。還讓學生畫出自己認為容易寫錯、讀錯的字,目的是結合學生的學習實踐,以點帶面,以個別學生的學習經驗引起全班同學的注意。最后,讓同學自己上黑板去解決問題,更是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在學生學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從“生命的綠洲”到“生命的禁區(qū)”,學生會對這個悲劇深感痛心,對悲劇制造者極度的憤慨。我讓學生涵泳體會,從字里行間品味作者的感情,學習作者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人文關懷,引導學生把作者的這種人文關懷遷移到現實生活中,關注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并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抒發(fā)自己的心聲,這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樸素的環(huán)保意識。我還注意到語文課堂延伸,讓學生走進社區(qū),向周圍的人宣傳環(huán)保知識。即使就教學過程而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寫,這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實證。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05-0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4-25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說課稿05-0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205-02
酒泉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05-0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205-0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405-0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105-0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11-14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