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3篇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qū)ハx迷戀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3篇,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1
課上的很清晰。一開始認識主人公,那她一改常規(guī),充分利用書上的文字,讓學生根據(jù)第一小節(jié)和最后一小節(jié)來介紹介紹法布爾,學生們在課堂上得到了收集資料和概括能力的提高!然后是讓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一種概括的方法又滲透在其中。先讓學生說了說,然后及時出示課文中的三句話,讓學生們了解概括課文內(nèi)容也可以抓住課文的里面的句子,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好的是這三句中就有個知識點:著迷,迷戀,癡迷三個詞語的對比。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自己來聽,為什么會你讀了不同。這樣比教師在那里說教式的解釋詞語的意思好得多。那對詞語的理解形式有很多這也是一種方法。詞義是比較抽象的,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將詞義放入情境中或者用這樣的方法等等,能更好的讓學生理解,并能舉一反三。
其次是讓學生找出突出法布爾是昆蟲迷的事例。這對學生寫作優(yōu)幫助,讓學生掌握了寫人等一些特點的方法,要舉具體典型的事例,才能更充分地反應(yīng)人物特點。高年級的學生重在學習寫作方法,這篇正好可以作為教學寫人習作的例子。語文課本上的課文就是一個例子,多鉆研教材,會發(fā)現(xiàn)里面學習的地方很多!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2
《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xiàn)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教學這一課時,我從題目入手,抓住“著迷”,讓學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題入手,質(zhì)疑問難。
我認為可以以課題為突破口,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問難。上課開始,我先板書課題,然后詢問學生:“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并順手在課題上打了個“?”,學生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有的問:“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他的衣袋里為什么要裝滿昆蟲?”有的問:“裝滿了昆蟲是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裝的僅僅是昆蟲嗎?”
二、扣住課題,理清脈絡(luò)。
文章的層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樣,只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luò),才能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我讓學生通讀全文,根據(jù)時間的變化理清課文的條理。學生掌握了方法,很快把課文分成了四部分,并且一邊朗讀,一邊邊找出文中提到“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語句。有了全身心的投入,學生很快畫出了這樣幾個句子:“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裝得鼓鼓囊囊的.!薄氨持笕税岩麓b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薄昂笕藶榱思o念法布爾,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
三、抓住“著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正因為著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爸浴笔俏恼碌暮诵模挥凶プ『诵膯栴}進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學習第三段時,我讓學生朗讀、討論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學生答案豐富多彩,他們不僅找到有關(guān)語句,還說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數(shù)學生找到了“敏捷”、“高興極了”、“小寶貝”“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詞語。有的同學更加細心認真、愛動腦筋,從父母對法布爾的責備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如“只顧自己玩,揀這些沒用的玩意兒!”“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四、適當滲透,感悟?qū)懛ā?/strong>
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討論一下文中哪兒寫得好,為什么。我只略作點撥,并不明說文章的寫作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領(lǐng)悟、理解。比如第一節(jié)有幾句是典型環(huán)境的描寫,為下文作了鋪墊,也說明了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周圍的環(huán)境。
總之,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更自由、更生動、更主動、更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要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的提高素質(zhì),增強能力。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3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qū)ハx迷戀的故事。文章的敘述非常簡單,通過幾個細小的事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由著迷到癡迷的過程。
教學本課時,我根據(jù)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引導(dǎo)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nèi)心世界。
成功之處:引導(dǎo)感悟癡迷。
“迷”是這篇課文的靈魂。問文中有“著迷”“迷戀”“癡迷”這三個詞,意思差不多,但是程度卻越來越深。課上,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理解這三個詞,想想能不能調(diào)換它們的位置?為什么呢?討論之后在去學習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課文主要描寫了兩個典型事例:一是法布爾抓住紡織娘;二是法布爾捉“小甲蟲”。對作者重點描寫的捉“小甲蟲”的情況。我在教學時重點抓住這一自然段,從人物的心情、動作等方面,感悟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程度。其一,引導(dǎo)學生從第四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寫人物心情的詞句。你看,捉到了昆蟲,“高興極了”,“滿載而歸”,“心里喜滋滋的”;被迫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垃圾堆”,眼淚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爾的心中,昆蟲的確是“心愛的小寶貝”。其二,應(yīng)該引導(dǎo)學生抓住相關(guān)動詞,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一個“放”字的處理,我采用了詞語比較的方法來體會語言文字的情感。一個垃圾只要“扔”或“丟”,這里為何不是“扔”、“丟”,而是“放”呢?這樣看來,“放進”一詞看似樸實,但用得準確傳神,讓學生體會其用得精妙恰當。其三,還應(yīng)當引導(dǎo)學生體會法布爾父母的責罵。在一般情況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許捉昆蟲,孩子便自動放棄了,而法布爾在如此情況下,仍然“興致勃勃地挑揀”,“躲起來偷偷地玩”,其癡迷程度便顯而易見了。這時候,再將“著迷”“迷戀”“癡迷”這三個詞提出來比較,學生就更能體會正是因為法布爾對昆蟲的.這種癡迷與執(zhí)著才會有今天的成就的。
不足之處:
課上由于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所欠缺,回答問題比較瑣碎,浪費的時間也比較多,感悟的不夠深入。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請你再來讀一讀課題,思考一下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為題目哪?
換一個題目,例如,愛昆蟲的法布爾,法布爾的故事,可不可以?學生的回答還是比較精彩的:如,生動形象地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癡迷。他時時刻刻都在鉆研著昆蟲。
這個時候我想趁熱大跌,便問:法布爾高高鼓起的衣袋里不僅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還塞滿了__________。沒想到學生的回答千奇百怪:還有蟲子、貝殼、樹葉等等。這是我沒有預(yù)設(shè)到的,也不知道該如何來應(yīng)付,直接將答案引出來了:是啊,多少迷戀,多少眼淚,多少夢想,多少執(zhí)著!
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有更多預(yù)設(shè)。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案11-17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案04-25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優(yōu)秀教案設(shè)計08-26
《裝滿昆蟲的衣袋》的優(yōu)秀教案設(shè)計2篇01-30
五年級語文裝滿昆蟲的衣袋「人教版」04-30
五年級上冊《裝滿昆蟲的衣袋》電子教案04-25
15.裝滿昆蟲的衣袋(第二課時)04-30
裝滿昆蟲的口袋04-30
《裝滿昆蟲的衣袋》讀后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