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
2、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西瓜蟲
1、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1、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并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合。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1、“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么發(fā)現(xiàn)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師小結: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么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么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教師帶領喲額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六、引導幼兒畫西瓜蟲,并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幼兒邊觀察,邊畫。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愛小鳥,能主動感知鳥的多樣性。
2.知道“愛鳥周”,初步了解鳥與人類、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3.有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能積極地用語言描述對鳥的認識和情感。
活動重點:
能主動感知鳥的多樣性。
活動難點:
知道“愛鳥周”,初步了解鳥與人類、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活動準備:
1.介紹鳥類的PPT。
2.事先和爸爸媽媽了解各種鳥類。
活動過程:
一、欣賞鳥鳴,引發(fā)幼兒觀察、了解鳥的興趣。
1.播放錄音,讓幼兒聆聽清脆悅耳的鳥聲。
師:誰在唱歌?小鳥是怎么唱歌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你聽見小鳥在唱些什么呀?
二、觀察小鳥,感知鳥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1.師: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你認識哪些小鳥?
2.師:世界上有很多鳥類,你還知道有什么鳥?(幼兒自由觀察PPT鳥類,認認自己熟悉的鳥兒)這些小鳥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它是長什么樣的呢?
3.師:你喜歡什么鳥?為什么?(引導幼兒講述小鳥的某一個典型特征)
三、了解“愛鳥周”的意義
1.師:可愛的小鳥可以為人類做好多事情,你知道哪些鳥能為我們做事嗎?幼兒自由回答。
那看看這些鳥兒可以為我們做什么事情呢?第一個是啄木鳥……
啄木鳥:啄木鳥是著名的.森林益鳥,除消滅樹皮下的害蟲如天牛幼蟲等以外,其鑿木的痕跡可作為森林衛(wèi)生采伐的指示劑,因而被稱為森林醫(yī)生。
鴿子:送信
喜鵲:
1.除蟲:1只喜鵲1年消滅松毛蟲15000條 。
2.預報天氣:
喜鵲發(fā)出婉轉的叫聲,并邊叫邊跳,表示好天氣;如果在樹上飛飛落落,亂叫亂跳,說明陰雨將臨。
畫眉——叫聲動聽,是鳥類中的歌唱家,同時還可以陪伴老人。
百靈鳥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它的歌不光是單個的音節(jié),而是把許多音節(jié),串連成章。它在歌唱時,又常常張開翅膀,跳起各種舞姿,仿佛蝴蝶在翩翩飛舞。
鵪鶉:鵪鶉蛋是一種很好的滋補品,在營養(yǎng)上有獨特之處,故有 "卵中佳品"之稱。
燕子是益鳥,對人類有許多好處。燕子可以捕捉田里的蝗蟲,保護莊稼,使莊稼年年都獲得好收成,燕子離不開人類的保護,人類也離不開燕子的幫助。
3.師:想想看,如果世界上沒有鳥會變成什么樣?
4.師:我國確定4月底5月初的一周為“愛鳥周”,你知道是什么用意嗎?
鳥類中大部分都對人類是有益的。他們有的可以捕殺害蟲,有的可以捕殺鼠類,有的可以預報天氣,有的可以陪伴老人。他們對農業(yè)、對森林和果園都有益處,所以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國家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的一周在全國開展"愛鳥周"活動,號召全國人民都來保護、愛護鳥類。
5.師:我們應怎么愛護小鳥?
小結:鳥類是我們的好朋友,應該有愛護小鳥、保持生態(tài)平衡、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彩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著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于是產生了設計這樣一個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大班的孩子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操作、記錄以及合作的能力,當然這些能力都需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加以鞏固和提高的。而對于科學活動來說,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方法和技能無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我有意識地在活動中設計了合作操作與記錄的要求,讓幼兒在學習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資源的同時學會交流與分享,從而獲得共同發(fā)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木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fā)現(xiàn)“三腳架”具有穩(wěn)定性。
2.引導幼兒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欲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通過操作和記錄,發(fā)現(xiàn)、總結“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穩(wěn)穩(wěn)地支撐起物體”的科學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學具:游戲棒、彩泥、記錄紙、筆、玻璃球、墊片等兩人一份。
2.教具:大記錄紙一張、話筒架一個、課件一份。
。ɑ顒映,“用什么材料作固定”很讓我費了一番工夫,經過多次嘗試后,我從電線、橡皮筋、彩泥中選擇了彩泥,因為它是最便于幼兒操作,也是幼兒最熟悉的一種物品。而活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所使用的小墊片,則是機緣巧合,在幼兒區(qū)域活動操作時偶然發(fā)現(xiàn)的,在實踐中又非常實用。)
活動過程
一、讓彩棒站起來
1.出示彩棒:“這是什么?我們平時是怎么玩的?”“誰能讓這根彩棒站起來?”(幼兒自由嘗試)
2.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讓彩棒站起來的`?”
。ㄟ@是一個沒有什么懸念的環(huán)節(jié),幾乎所有的孩子看到桌上的彩泥后,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使用彩泥,并且都獲得了成功。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把彩泥頂起來”。)
二、把彩泥頂起來
1.嘗試一根彩棒。
。1)師:“彩泥也想到上面去看看,試試這根彩棒能不能把彩泥頂起來!保ㄓ變簢L試)
。2)示范記錄方法。
“你們用一根彩棒能把彩泥頂起來嗎?”(幼:不能)
教師示范在第二列第二行記錄方法(根據幼兒的喜好用數字或圖畫的形式記錄)、第三列第二行記錄結果(根據幼兒的習慣)。
。ㄟ@里,教師用幫助幼兒記錄操作結果的方法進行記錄講解,記錄用的又是幼兒喜歡的形式――用“√”“×”符號,或用笑臉、哭臉,或用五角星、三角形等等,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更易讓幼兒接受。因此,示范變得很自然順暢,淡化了“教”的痕跡。)
2.嘗試多根彩棒。
提出問題:“那兩根彩棒(邊說邊記在第二列第三行)能不能呢?(手指第三列第三行)再多一點呢?”
(1)交代操作要求。
“請你們兩個好朋友一起來試試,好嗎?”
“試一次,記一次,把成功的不成功的結果都記下來,看看用幾根棒能把彩泥頂起來!
。ú僮饕蟊仨毢啙嵜髁耍骸皟蓚好朋友一起來試試”――合作;“試一次,記一次”――方法,使幼兒不至于漏記;“成功的不成功的結果都記下來”――便于發(fā)現(xiàn)和總結。兩句話,就能把所有的要求都交代清楚了。)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統(tǒng)計操作結果。
“你們用幾根棒把彩泥頂起來了?”(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棒必須撐開才能站起來)
“最少要用幾根棒?”
。ㄔ诨顒又形野l(fā)現(xiàn),總有幼兒會把棒都并在一起以至于實驗失敗的,他們也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及與同伴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操作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這為下面的總結打下了基礎。)
3.小結:小朋友們真棒!都把彩泥頂起來了。而且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只用三根棒就能又方便又穩(wěn)固地把彩泥頂起來。人們根據這個發(fā)現(xiàn)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們覺得這樣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引導幼兒為這樣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豐富,他們?yōu)榧茏尤×撕芏嗝,而且都很貼切,能與它的特征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腳架”或“三角架”的,這使得“三腳架”這個名字的出現(xiàn)也很自然。)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
1?出示話筒架:“三腳架在我們的生活中可有用了,看,這個話筒架就是一個三腳架,有了它,話筒就可以穩(wěn)穩(wěn)地架在上面,不再用手拿著了。”
2.提問:“你還在哪里見過三腳架?有什么用?”
3.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4.請幼兒回家再找找還有哪些有用的三腳架。
(實物――話筒的出現(xiàn),喚醒了孩子們大腦中積存的無意記憶,“晾衣架”“攝像機架”“帳篷”等等,都被一一列舉出來,可見,孩子對三腳架的運用已經有了真正的認識。課件演示的則是一些不常見的物品,如求援架、鉆井架等,為的是拓寬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了解其更多的用途。)
四、用三腳架把玻璃球架起來
1.“現(xiàn)在誰能用三根彩棒、一個墊片把這個玻璃球架起來?”“你們一起來試試吧!”
2.請成功的幼兒交流方法。
3.再次嘗試,感受成功的樂趣。
。ㄟ@個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已有經驗的遷移和提升,是從實驗到運用的轉換。由于有了前面的經驗,雖然材料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孩子們還是很快就在實踐中取得了成功,心理上獲得了很大的滿足。)
活動評析
《綱要》指出:幼兒園“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北净顒泳统浞煮w現(xiàn)了教師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貫穿始終,記錄操作結果的記錄表在幼兒的總結活動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在活動中無論是對記錄方法的提示還是對操作結果的總結,都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間,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從而真正成為了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幼兒在合作操做過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又體驗了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從而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也更濃了。
附:記錄表
數量
結果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體下落有直線和曲線之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進行記錄。
3、探索同一物體形狀不同下落情況也不同。
【活動準備】
各種糖紙、羽毛、報紙、塑料積木、球、繩、沙包等,記錄紙、筆,白紙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一、引題。
秋天到了,一片片樹葉落下來,樹葉落下來是怎么樣的?(幼兒自由講述)
二、幼兒探索并討論。
1、幼兒猜想并嘗試:你桌上東西落下是怎么樣的?每一樣東西都試一試。
2、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時的異同。
“請你找一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們手里的東西落下來有什么不一樣?”
3、幼兒交流:
。1)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幼兒自由交流)
(2)為什么有的物體落的快,有的物體落的慢?
4、小結: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的,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師演示一張皺紙和一塊積木,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路線是不一樣的。
三、幼兒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幼兒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罢埬阍偃ピ囈淮危涯愕陌l(fā)現(xiàn)記錄在紙上,你這些東西按照落下的路線記在紙上!
2、每組派一個孩子交流各組的發(fā)現(xiàn),并介紹自己的記錄方法。
“你是怎么記錄的?”“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小結: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有的是曲線的,直線的落地快,曲線的落地慢。
四、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幼兒猜想:你可以用什么辦法讓他們落下的時候不一樣?
2、幼兒自己嘗試,教師引導幼兒將紙折成不同的形狀。
3、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傘,觀察其與其他物體下落的不同。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關注周圍事物,萌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2.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觀察分類能力。
3.了解電池的基本知識,知道廢舊電池對環(huán)境的危害。
活動準備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遙控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事物,引出課題。
提問:桌子上放的是什么?
。妱油婢,手電筒、鬧鐘、手機等)
教師:怎樣才能人這些東西亮起來、動起來呢?我們一起來尋找它們的.秘密。
二、展開
1.復習電池的基本特性。
教師:這些物品里都有電池,它們運作和轉動都離不開電池。
提問:你知道電池的哪些知識?
小結:電池分正負兩極,凸起的一端為正極、凹進取的一端為負極,正極和負極鏈接才能保證有電。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需要電池。
2.電池分類
教師:請把這些電池從物品里面拆下來,按照不同的型號進行分類。
小結:電池按照型號可以分為1號、5號、7號等,紐扣電池,鋰電池等。
3.生活經驗講述,我見過的電池。
提問:
。1)你見過什么型號的電池?放在什么物品里使用?
。2)你們家是怎樣處理廢舊電池的?
4.講解廢舊電池的危害,萌發(fā)幼兒環(huán)保意識。
教師:電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廢舊電池處理不當會嚴重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
不同類型的電池對環(huán)境的破壞不同。
廢舊電池埋在土壤中會影響土質,在這片土壤中將不會生長出植物;
丟在河水中會嚴重污染水質,水中的小魚會死掉;小朋友玩廢舊電池會引起汞中毒。
提問:怎樣正確處理廢舊電池?
小結:廢舊電池對人類和環(huán)境都有危害,不能隨意丟棄廢舊電池,
要投放在指定的地方和有標記的垃圾箱中。
三、結束
活動評價:從幼兒是否大膽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活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科學教案 篇6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實驗現(xiàn)象出發(fā),提出要研究的問題。能推測紙螺旋圈轉動的原因。
2、能用模擬、對比實驗的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歸納總結出風的成因。
情感態(tài)度目標:
愿意利用所學的熱對流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解釋紙螺旋圈轉動的原因。
2、能理解風的成因。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探究風的成因。
教具學具準備
鐵架臺、蠟燭、火柴、細線、風的形成演示箱(紙風箱)、蚊香、濕毛巾、實驗記錄紙等
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風嗎?。(學生回答,借此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2、同學們來看這樣一個現(xiàn)象,當時是冬天,把教室門打開一條縫,將兩條紙片分別站在門縫的底部和上部,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思考片刻,部分學生回答)
3、小結:同學們,一個小小的現(xiàn)象可以引我們想這么多,我覺得如果弄明白風是怎么形成的這個問題,其他問題你自己可能就會解決了。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風是怎么形成的。(切入課題)
二、師生科學探究活動。
。ㄒ唬┦紫冗M行活動一:觀察上升的空氣
1、下面我么來做一個有關的實驗,叫做“紙螺旋圈轉起來”,請同學們根據提示進行操作。(學生先了解教材提示,教師出示實驗提示:①剪一個紙螺旋圈,圈中間系住一根線;②將線的另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調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點燃蠟燭,放在螺旋圈下面,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④移走蠟燭,過一會兒再放回原處,觀察螺旋圈會怎樣。)
2、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觀察研究。根據觀察小組內推測紙螺旋圈轉動可能與什么有關。
3、談話:剛才很多小組已完成了這個實驗,哪個小組能把你們小組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一下。(學生談出熱空氣上升帶動紙螺旋圈轉動起來。)
4、談話:現(xiàn)在我們再返回來,看看剛上課時的那個問題:門縫上部和底部的紙片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運動?(熱空氣上升,冷空氣過來補充)
5、關于熱空氣上升的實例你還知道哪些?引導學生閱讀科學在線,了解人們對熱空氣上升的利用等。(學生多種回答)
設計意圖:
設計紙螺旋圈動起來的實驗,主要是使學生的手、眼、腦充分參與進來,認識到以上物體的運動是由于熱空氣上升的緣故。
。ǘ┙酉聛磉M行活動二:風的形成
1、談話: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風的形成的模擬實驗,需要用到紙風箱,請大家觀察自己面前的紙風箱是怎樣的。
2、在做實驗之前,我們先來了解教材上的實驗提示。(學生自讀理解提示)教師強調三點:
①前后對比實驗中,除了蠟燭燃燒和不燃燒之外,其他條件都應相同;
、趯嶒炦^程中紙風箱要不透風;
、奂堬L箱易燃燒,實驗中要小心。
3、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期間學生小組之內可以用圖畫、文字進行實驗現(xiàn)象的記錄。
4、學生按照“我們是怎樣做的”、“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匯報實驗結果。師生梳理,重點弄明白以下幾個問題:
a.實驗中蚊香的煙流動的方向一樣嗎?為什么?
b.為什么點燃蠟燭后,在洞口附近有風?
5、(學生在匯報的基礎上,展開討論)在學生充分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得出實驗結論:空氣受熱后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風。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意在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親歷探究過程,自己得出風的成因的結論。
以上兩活動的設計都是按照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及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念來安排設計的?茖W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三大手段。根據小學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小學科學學習的特點,我這樣安排設計了學習活動。另外,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點撥,這也正好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的理念。
三、本課小結
談話總結:通過本節(jié)課幾個活動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風的形成的原因:(學生一塊說)空氣受熱后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風。
四、拓展延伸
1、利用今天所學知識,解釋暖氣是怎樣使室內的空氣變熱的?能用草圖標出室內空氣流動的方向。(小組討論,部分學生談一談)
2、查閱有關資料,認識自然界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3、舉出更多生活中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實例。
課后反思
在教學《風的形成》一課時,我首先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在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課堂,提煉學生問題,探索有關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生活服務。
1、快樂課堂,快樂學習,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
從課堂的引入到實驗,再到課堂結束,我們都處在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教師快樂地教,學生快樂地學,應該是素質教育提倡的境界,科學課堂要首先達到這種境界。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實驗指導中,我僅說明了實驗材料、實驗要求及注意事項等,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實驗步驟等,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因為探究實驗的目的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學統(tǒng)一認同的結果,而重在使學生真正參與探究過程,在實踐中獲得具體的體驗。
2、重視交流和總結
學生實驗的交流和總結是實驗的點睛部分,課堂上要利用不同的方式來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實驗成果,不管是零散的、不完整的,還是系統(tǒng)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出一份力。
3、關注每一個學生,促進師生交融
教師設計教學時要更多地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例如,現(xiàn)在電的充分使用,已使得很多學生不會,甚至不敢劃火柴,見了火苗就懵了,可謂太膽小了。這節(jié)課,我讓男女同學搭配組成實驗小組,互相鼓勵,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始終記著,只要我不違反實驗操作規(guī)則,我就不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層層遞進的探索與、實驗,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發(fā)展幼兒的多項思維,嘗試用多種 取出冰中的玩具。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冰的特性,并將操作結果進行記錄。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游戲。
活動準備
1、ppt:雪晶
2、課件:圖片-冰掛
3、冰塊,筆、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謎語導入課題,引導幼兒回憶有關冰的經驗。
謎語:“遠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樣,越冷越堅強,遇熱淚汪汪。”
提問:冰是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
2.出示圖片:冰掛
引導幼兒觀察冰。
二、展開
1.出示里面凍著玩具的冰塊,引導幼兒討論取出冰中玩具的辦法。
(1)提問:小朋友看一看,冰里有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取出冰中玩具呢?
(2)介紹工具和材料,引導幼兒討論取出冰中玩具的辦法并進行記錄,將記錄紙貼在記錄板上。
2.試一試取出冰中玩具,在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想。
(1)幼兒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和工具進行驗證,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適時幫助。
(2)引導幼兒試驗出辦法后,及時進行記錄。
3.交流討論,與同伴分享經驗。
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取出冰塊中的玩具的.?為什么這種辦法能取出玩具?
小結:可以用熱水燙或太陽曬,使冰的的溫度升高,冰就會融化;
當用堅硬的物體敲擊冰時,冰就會碎,玩具也能取出。
4.再次實踐,探索比較更快取出玩具的方法。
(1)指導語:剛才冰里面還有一些沒取出的玩具,
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怎樣才能快速的取出冰中的玩具?
(2)提問: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為什么?
(3)小結:用小錘子敲擊冰塊,用的力量大,冰塊就碎的快,玩具就能很快取出;
冰吸收的熱量越大,溫度升的越快,融化的也會越快。
5.欣賞:雪晶
三、結束
組織幼兒戶外尋找冰。
小百科: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水蒸氣在平滑表面凝結成冰片,似無數花朵鑲嵌而成,故稱冰花。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1. 幼兒旅游照片若干。
2. 環(huán)保圖片。
活動過程:
分享趣事
1. 國慶長假剛結束,有些小朋友就急忙想告訴老師他們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可是如果只說給老師一個人聽多沒意思呀,今天大家一起來說說你去了什么地方?
2. 幼兒分享交流自己的長假趣事。
3. 教師小結:剛才你們說的真好,老師國慶節(jié)也出去旅游了,可是我卻遇到了不高興的`事,你們想知道嗎?
旅游中怎樣環(huán)保
1. 我在旅游途中看見很多被丟棄的餐巾紙、空酒瓶、易拉罐被扔在路邊,清潔工叔叔和阿姨都忙得來不及清掃。(出示圖片)
2. 你們說說這樣旅游會開心嗎?
3. 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4. 教師講“在旅游中應當怎樣保護環(huán)境?”提問:你們能做到嗎?
5. 小結:我們都來做文明小衛(wèi)士,開開心心、干干凈凈地旅游吧。
活動目標:
1. 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分享國慶節(jié)旅游的快樂事。
2. 讓幼兒了解旅游中怎樣保護環(huán)境。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磁鐵,通過探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2、學習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學習仔細觀察磁性現(xiàn)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探索的結果。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盤操作材料:內有磁鐵、鐵絲圖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木塊、布條、紙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自制小貓釣魚用的游戲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讓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請大家看一看,在你們面前的盤子里有些什么呀?
幼兒玩一玩盤子里的東西,然后相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師: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它的名字叫磁鐵。
。2)讓幼兒操作盤內的材料,探索哪些東西是磁鐵的好朋友,幼兒嘗試分類把磁鐵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盤子里,教師個別指導。
3、教師小結磁鐵的作用。并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的好朋友都是鐵做的,磁鐵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4、講述故事《小磁鐵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鐵對人們生活的幫助。
5、游戲:小貓釣魚。讓幼兒再次對磁鐵作更深的了解。
師:今天我們來學小貓釣魚,看看誰釣的魚最多,呆會一起把魚送到貓媽媽的家里,結束游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6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