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隱身妙招
1.講故事《隱身妙招》
2.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3.引導幼兒說說這些動物的防身妙招。
為什么老虎找不到它們?這些動物用了一種什么方法來保護自己的?
4.結合圖片觀察與比較:草叢里有誰?青蛙(原來綠綠的青蛙躲到了綠綠的草叢里)
二、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你知道變色龍、狐貍、壁虎、黃鼠狼自我保護的方法嗎?現(xiàn)在我們去聽聽小動物的介紹。
變色龍——我身體的顏色能變,敵人來了我不怕。
狐貍 ——要是我遇到敵人,我會馬上往地上一躺,裝死,誰也不會吃掉死了的狐貍。
壁虎——斷尾。
黃鼠狼——臭氣味。
三、自我保護
1.出示動物圖片,是誰?是用什么方法保護自己的?
2.動物們都有保護自己的好方法,那小朋友在活動、游戲中,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季節(jié),鮮花盛開、新芽吐露、北燕南飛,冰雪融化、萬物復蘇,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及人們迎接春天的那份欣喜,如何把握教育契機,豐富孩子們關于春天的經驗呢?引導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天里有太多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和素材:春天的花草樹木、春天的動物,如:小蝌蚪、春蠶、蜜蜂、蝴蝶等,以及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都十分貼近孩子們的生活。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交流、記錄等活動豐富關于春天的經驗,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欲。
2、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發(fā)現(xiàn)的快樂,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選擇自己喜歡的手工操作活動來表現(xiàn)春天。
活動材料:
1、“春天在說話”的配樂詩 “春天在哪里”的音樂錄音。
2、春天的情景創(chuàng)設:表現(xiàn)春天的自然角及有關春天信息的圖片展示。
3、一張供幼兒分類記錄的大圖表
4、可供幼兒進行春天環(huán)境布置的場景及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尋找春天
1、播放課件配樂詩“春天在說話”引入:
“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對,是春天!薄奥,春姐姐在說話呢!”
2、播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引導幼兒自由尋找春天的氣息,幼兒簡單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春姐姐已到小朋友的身邊,她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們可以把春天的秘密,告訴老師、或用小卡片將它記錄下來”。
3、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結合圖片以“春姐姐又說話了”口吻進行小結:
“是啊,冬爺爺走了,春姐姐來了,柳樹抽新芽了,梨花、李花開了,桃花紅了,蝴蝶、蜜蜂飛來了,冬眠的青蛙、蛇、熊、烏龜醒了,燕子飛回來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鵝與鴨子們在河面快活地游泳,人們脫掉了厚厚的棉襖,有的忙著播種,有的在運動,春天到處充滿活力!
二、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將收集的春天的信息進行分類。
“春姐姐想舉辦春天盛會,她想請一些朋友來,這是春姐姐的邀請函!
1、出示分類記錄大圖表:
2、引導幼兒利用小圖卡按植物、動物、人類進行分類:
三、幼兒美工活動:美麗的春天:
“春姐姐想在這里舉辦春天的盛會,草地上應該有什么,水面上,天空上呢?大家有什么辦法讓這里變得美麗而又豐富?”
1、美工分組活動:幼兒通過簡單地畫、剪、折、捏等各種美工手段來參與春天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2、引導幼兒將自己制作的作品并根據(jù)環(huán)境(如:天空上,水面上、草地上)進行分類布置春天環(huán)境。
四、戶外活動:尋找春天
“春天不僅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大家還可以用鼻子聞,耳朵聽,春姐姐又在戶外向小朋友招手了,我們一起去找她!”幼兒隨音樂《春天在哪里》走出活動室。
五、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風景。
2、指導幼兒繼續(xù)春天小種植和小飼養(yǎng),如:龜、小蝌蚪、蠶等,并記錄它們生長情況。
小資料
春姐姐的話
嗨,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春姐姐,當冬爺爺揮手向你們告別時,我就悄悄來到了你們的身邊,我能看到你們,你們能看到你嗎?
清新的風,暖和的太陽,春的氣息彌漫了四野,我,輕悄悄的來了。我走近小草,輕輕一親,小草醒了,樹葉綠了。草叢里的花兒也露出了笑臉。
我走進樹林,輕輕一吹,冬眠的小動物醒來了,青蛙、蛇、烏龜、熊、都欣欣然張開了眼,蠶寶寶沙沙地吃著桑葉。
我走到田野,輕輕一揮,種子發(fā)芽了,麥苗長高了,農民伯伯忙著在插秧,蜜蜂在飛,蝴蝶在飛,聽!是誰在枝頭上,嘰嘰叫喳喳。哦,原來是小燕子從遠方飛回來了。
我走進花園,輕輕一唱,花兒開了,雪白的'李花像云朵,粉紅的桃花像彩霞,河邊楊柳綠,田里菜花黃。牽;ㄅ郎狭诵』h笆。到處散發(fā)著春的馨香,處處迭印著春的韻律。
我走到河邊,輕輕一摸,冰雪融化了。
我走到幼兒園,在藍藍的天空下,飛翔著隨風飄揚的風箏,小朋友邊笑邊跳著叫我:“春姐姐到了”。
活動點評:
活動內容的選擇體現(xiàn)新《綱要》精神,活動內容源于生活,老師能緊抓住季節(jié)時令這一教育契機,使這活動來得自然且又符合教育的需要和發(fā)展的需要,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有以下幾點突出的特色:
(1)活動中始終以一個情境“春姐姐”為主線,讓幼兒從“感受春天——尋找春天一—說說春天——表現(xiàn)春天”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啟發(fā)引導方法,使“春天”這個抽象的概念,在幼兒心中清晰明朗起來。
。2)整個活動從聽覺和視覺都讓人充分感受美:聽覺上以配樂詩的引入,視覺上創(chuàng)設兩個適宜的環(huán)境:一個讓幼兒體驗;一個讓幼兒表現(xiàn)春天環(huán)境。使幼兒通過尋找活動有了親身感受春天的經歷,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動手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春天美的情景,可謂注重幼兒的體驗,避免單一的言語說教。
。3)活動要求明確,活動靈活多樣,教師始終將幼兒置主體的地位,引導幼兒的主動探索。 整個活動中,學習目的就是在這種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得以實現(xiàn),每個孩子在活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在一個洋溢著美和體驗著快樂中進行學習。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文字。
2、嘗試根據(jù)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3、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第6號。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8頁。
3、了解本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和識字的情況。
活動過程
一、找漢字。
出示掛圖一。圖片上有什么,這些文字一樣嗎,有誰知道是哪些國家的文字。
找出圖片中的漢字,漢字是中國人發(fā)明和使用的文字。
二、看圖猜字。
出示掛圖二(遮住漢字部分)。以游戲方式啟發(fā)幼兒辯識象形字。
引導幼兒觀察漢字“火、口、山”的.圖畫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認一認,并說說這些漢字是怎么認出來的。
幫助幼兒了解我國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創(chuàng)造演變過來的。
三、交流關于漢字的經驗。
你看見過這些字嗎?你在什么地方見過?你們會認漢字嗎?
教師記錄幼兒所說的漢字。認讀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fā)音。
四、嘗試看圖識字。
請幼兒翻開活動教材,自己嘗試根據(jù)圖畫、象形字認讀漢字。
鼓勵幼兒和同伴互相討論、交流。
鼓勵幼兒在活動室、園內和各種場所尋找漢字。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
2.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
3.能與同伴合作,較細致地進行操作活動。
領銜技能:實驗、推測、計數(shù)、交流、觀察。
活動前期經驗
1.幼兒會折紙,學習畫折痕的簡筆畫、寫數(shù)字。
2.教師試試紙上能放幾塊積木,根據(jù)紙的強度選擇用多大的紙。
——教師也是科學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習者,因此科學活動前的準備也是教師自己科學探究的過程,對孩子將要做的實驗教師自己反復多次地進行嘗試,這樣教師才能盡量多地預測到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鉛畫紙若干(教師多備一些,用廢舊的紙,但要平整)。
2.積木多塊、小組記錄表、粘紙小標記(貼在全班放積木最多的格中)。
3.每人四張紙:
第一張:嘗試讓紙站起來。(試過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積木的)用于猜測:紙折疊后可擺放積木嗎?
第二張:折起來嘗試放積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較:怎么樣才能放得多。
第三張:用折兩折的方法把紙折好。用于猜測:折疊后可擺放積木的數(shù)量。
第四張:備用。
——科學活動的材料準備非常重要,教師既要考慮到幼兒的使用情況,準備充足的材料,同時也要養(yǎng)成節(jié)約材料的好習慣,因此,在準備材料時要進行推理和測算。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景,引出“讓紙站起來”的話題
——幼兒坐桌邊,四人為一桌,兩人為一個小組。既讓幼兒都能看到教師的操作臺,也便于后面活動時,幼兒能方便地分組,快速找到同伴。
1.出示紙,了解幼兒生活經驗。
師:這是什么?紙有什么用?
師:你們能不能讓紙站起來呢?每個人從桌上拿一張紙,想想辦法,讓紙能自己站起來。
——紙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這個話題兼顧了幼兒的日常經驗,同時又給了孩子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紙”的機會,引出了探索主題。
2.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著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噢,你讓紙站起來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幾下啊?兩下。你呢,數(shù)不過來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結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看看誰的紙站得最穩(wěn)?
——教師在指導中有意識地把個別孩子的操作法傳遞給全體幼兒,與此同時,教師的'指導語中也透露出鼓勵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哪怕只是折的次數(shù)的不同,這也為后面的活動打下了伏筆。
二、再次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探索
1.引導幼兒猜測紙折疊后能擺放積木。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積木嗎?
2.幼兒猜測后,教師拿一塊積木嘗試,全體幼兒發(fā)現(xiàn)紙上是可以放積木的。
3.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測紙折疊后可擺放積木的數(shù)量。
——教師每一個提問之后,都不急于動作,而是留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4.鼓勵幼兒嘗試。
師:確實紙上能放積木,紙的哪種變化能讓放的積木又穩(wěn)又多呢?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紙試試,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幾塊積木。
——用兩種最常見的實驗材料,讓孩子有機會去發(fā)現(xiàn)并驚奇,與其說這是實驗,還不如說更是游戲。
5.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規(guī)則和要求。
師:兩人一組試一試,每組一張表格,讓我們把紙折的樣子畫在這個格中,猜的數(shù)量都記在“?”號的格子中。兩人商量一下,一個記,一個放,也可以輪流放。
6.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里。
7.分組嘗試將紙折疊后可放多少塊積木。
——探索性的科學教育就是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而記錄正是這種活動的標志。通過記錄,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經驗和真實想法。讓孩子對實驗前后的記錄做個對比,更加有沖擊力。
三、討論,再次進行實驗
1.幼兒搬椅子轉成半圓坐,一起參與討論。
——通過前面的游戲,孩子們已經感受到了神奇和驚訝,他們現(xiàn)在還不知道,討論后的活動會使他們的實驗更精彩。
2.出示不同幼兒折的紙,引導觀察比較。
師:怎樣才能放更多的積木?
——這次的討論對后面的實驗以及實驗會給幼兒帶來的驚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擾。形成討論的氛圍,從而將個體的經驗轉化為集體的經驗,讓孩子獲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師:通過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紙折的次數(shù)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先讓紙自己能站穩(wěn),再小心地輕放積木,不能碰桌子。
——教師的小結語也是經過提煉的,不僅僅是大家的發(fā)現(xiàn),更是對下一步實驗的規(guī)則求,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實驗更具科學性。
3.設置挑戰(zhàn),再次嘗試。
師:剛才,我們在紙上放得最多的是14塊積木,現(xiàn)在大家換張紙重新折,再試一次,比一比哪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第二次記錄的要求。
師:兩人一組一張表格,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驗。
——提出記錄的要求,培養(yǎng)記錄的習慣,對實驗很重要。
四、交流
1.細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對結果進行記錄。
師:把紙的折法記下來,把放積木的結果也記下來。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孩子總是希望自己的猜測是對的,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的猜測出錯,往往不愿意面對,因此在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2.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與發(fā)現(xiàn)。
師:你和好朋友在實驗的時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幾塊積木?說給我們聽聽。
——在活動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內容是值得記錄下來的。
活動思考與教學策略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最直接的體驗中學習,在動手中去發(fā)現(xiàn)。在這個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材料“紙”和“積木”給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把有關力的科學轉化為孩子可親自操作的游戲,依托幼兒熟悉的、直觀的材料,讓孩子在富有挑戰(zhàn)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讓人驚訝的科學現(xiàn)象,努力讓孩子從探究游戲中感受快樂,獲得智慧。
一、感受
1.感受驚訝。
思考: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神奇,產生探究欲望和興趣,不斷體會神奇,增加新經驗。
策略:選擇孩子最常用的學習用品紙張和游戲用品積木進行操作實驗,而結果是讓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張薄薄的紙,經過自己的變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積木。
2.感受親歷。
思考:鼓勵孩子親歷實驗的過程,感受物體變化帶來的心理體驗。
策略:活動不是一種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過程,而是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親歷探險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感覺。
3.感受興趣。
思考:對孩子來說感受科學的趣味,比“懂得科學”更重要,讓孩子體會實驗是有趣的,像游戲一樣,從而感到科學的趣味。
策略:觀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實驗結果,激發(fā)了孩子的競爭意識。為了超過同伴而產生繼續(xù)實驗的興趣。
二、提煉
1.提煉經驗。
思考:紙張的變化與力的關系,這方面的經驗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讓孩子從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經驗,過渡到與同伴交流經驗,逐漸到進行有_定要求的實驗。在操作中逐漸積累經驗,從而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的神奇。
2.提煉習慣。
思考:成功來源于好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為幼兒入小學后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基礎。
策略:將活動設計成具有挑戰(zhàn)的游戲,通過游戲規(guī)則的要求,提出科學實驗中的習慣要求,為大班孩子的繼續(xù)成長打下基礎。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尾巴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活動準備】
歌曲《小畫家》磁帶、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帶,各種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開的圖片(金魚,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動過程】
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咱們來一起聽一下吧。ǜ枨缎‘嫾摇罚
提問:1.歌曲中的小畫家是誰?(丁。2.丁丁畫的什么?畫的怎么樣。浚π匪臈l腿,鴨子小尖嘴,兔子圓耳朵,大馬沒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
教師小結:丁丁做事不認真,沒有認真觀察,只說大話,所以沒有畫好,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學習。
二、找尾巴: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寶盒”呢!你們來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師故作神秘狀)“寶盒寶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們,猜出來了嗎?現(xiàn)在我讓一個小朋友來把寶物拿出來!
出示動物尾巴:(一個小朋友拿一個)
金魚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魚的尾巴有什么用處。
松鼠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桃子,雨傘,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繩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氣球,蝌蚪)
出示每種動物尾巴的時候給幼兒講講尾巴的用處。
師:“魔法盒里還有啥,讓我再來摸摸她”,幼兒繼續(xù)摸出動物的身子。
咦?這是誰?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沒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們來幫它找找吧。ㄗ層變鹤约喝透鞣N動物找到尾巴,把它們連起來)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這是誰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課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們來幫它找找吧!這時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賞故事:
提問:
1、故事里都有誰。
2、它們發(fā)生的什么事?
3、它們的尾巴斷了怎么辦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長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斷了,可以長成新的蚯蚓)
【活動延伸】
游戲《揪尾巴》
動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現(xiàn)在我們也來變成小動物,一起來玩揪尾巴的游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名稱:科學活動——水的秘密
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寶寶發(fā)現(xiàn):顏料放水里,水變成顏料的顏色;蠟筆放水里,水沒有變色。
2,體驗玩水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紅綠色顏料、2支排筆、蠟筆(若干)、水盆1個、水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材料導入
1, 小朋友,看一看今天李老師準備了什么好玩的'東西,這是什么?
幼:顏料、蠟筆
2, 這是兩瓶水,把顏料和蠟筆放水里,水會不會發(fā)生變化呢?
二、水的實驗
師:現(xiàn)在我們試一試:
1, 顏料實驗:顏料是什么顏色? 幼:紅色
師:紅色的顏料放水里,看水會不會變顏色?
幼:水變成紅色了
總結:紅色的顏料放水里,水也變成了紅色了。
2, 蠟筆實驗:這支蠟筆是什么顏色?幼:紅色
師:紅色的蠟筆放水里,水會不會變成紅色呢?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試試(幼操作)再把水搖一搖,水變色了嗎? 幼:沒有
總結:蠟筆放水里,水不會變色。
三、幼操作
師:是不是所有的蠟筆放水里,水都不會變色呢?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都試試
1, 蠟筆實驗:每人一支蠟筆、一盆水,分組投放。
總結:所有的蠟筆放水里,水都不會變色。
2, 顏料實驗:人手一個水瓶,師依次投放顏料。
總結:顏料放水里,水會變成顏料的顏色。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塊是水變的,冰又能變成水。
2、運用工具探索冰的融化,知道冰與水的區(qū)別。
3、激發(fā)幼兒對冰塊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小塊冰,每人一塊有小鳥的冰。
2.幾盆熱水、抹布、小積木。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人手一塊小冰,感知冰的特性
師:有一群可愛的`小鳥想找小朋友做游戲,可是天氣太冷了它們被凍在了這個小房子里?
1.請你來看一看,猜猜這個特別的小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它是什么樣的?
2.你還可以摸一摸,有什么感覺?你覺得它像什么?(啟發(fā)幼兒說出冷冷的、冷冰冰的、光滑的、硬硬的、沒有顏色、透明的等等。)
二、幼兒自選工具,分組探究,感知冰的變化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拯救小鳥吧!音樂結束不管你有沒有成功,請你都回到前面來。
組一:兩盆熱水和小杯子
組二:5根毛巾
組三:小錘子,積木若干
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關注冰與水的關系。
三、交流冰中取物的經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拯救小鳥的?(敲碎、讓它化掉、熱水里、陽光下、毛巾捂一捂)
師幼小結:冰是可以融化在水里的,融化之后就是水,它和水一樣無色透明,但冰是固體,水是可以流動的液體。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yǎng)探索求知的興趣。
2、懂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觀察螞蟻的形態(tài)。
活動準備
課件、自制海綿豆子(數(shù)量為幼兒人數(shù)的2—3倍)和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fā)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驢運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進熱鍋里。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征。
教師提問:
(1)你在哪兒見過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么樣?
(3)小螞蟻是怎樣搬運糧食的?為什么?
通過觀看課件聽故事,讓幼兒大膽發(fā)言,回憶聽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教師提問: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么?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四、游戲:“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游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鉆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結束部分:
學螞蟻搬豆走出活動室。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了解電池的作用,并學會正確使用電池。
2、 能積極主動探索事物的奧秘,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答案,并會用語言向他人表述。
活動準備:
1、 電動玩具人手一個,電池若干。
2、 手電筒、收音機、游戲機等。
活動過程:
1、 激發(fā)興趣。
(1)導入:今天我們來開一個玩具展覽會。請小朋友把帶來的玩具玩一玩,還可以輕輕地向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幼兒自由玩耍、交談。
2、 引導探索。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些好玩的'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幼兒操作活動:找出電池。
。3)師小結。出示字卡“電動玩具”。
3、 再次探索。
。1)幼兒操作:裝電池,玩玩具。
。2)發(fā)現(xiàn)問題,交流討論。
。3)引導觀察電池及玩具上裝電池的地方。
。4)教師總結。
。5)幼兒再次操作。
4、擴散經驗。
師:“電池真奇妙,能使小朋友喜歡的玩具動起來,想一想,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東西也要用到電池的?”
活動延伸:
尋找身邊還有哪些東西也要用到電池,探索并發(fā)現(xiàn)不同型號的電池。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8-06
科學常識活動教案10-07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10-07
科學活動教案案例10-07
【薦】科學活動教案01-14
科學活動教案【熱】01-14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1-17
科學活動教案【精】01-08
有趣的科學活動教案03-26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