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等三角形的條件”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條件”教案 李春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邊角”“角角邊”判定方法 (2)、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數學結論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發(fā)展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歷和體驗數學活動的過程以及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通過課堂學習培養(yǎng)學生敢于實踐,勇于發(fā)現,大膽探索,合作創(chuàng)新的精神。 難點 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已知三角形兩個角和一邊畫三角形 教學重點 經歷對三角形全等條件的分析與畫圖驗證的過程,能用“角邊角”“角角邊”去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 教學方法 探索發(fā)現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教師組織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新知 一同學不小心打破了一塊三角形的玻璃,如圖:他應該拿哪一塊回玻璃店做一塊與原玻璃一模一樣的? 教師利用教具提出問題,由學生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要求 建立模型,探索發(fā)現 1、動手探究 先任意畫一個△ABC,再畫一個△A1B1C1,使A1B1=AB,∠A1=∠A,∠B1=∠B(即使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把畫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們全等嗎? (讓學生通過畫圖了解,畫第一邊后,已經定好兩個頂點,再畫兩個角,兩個角已確定,那么三角形的第三個頂點也確定,所以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2、探究的結果反映了什么規(guī)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板書: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角邊角”或“ASA”) 3、動手做一做 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和△DEF全等嗎?能利用角邊角條件證明你的結論嗎? 4、證明的結果得出什么結論? (板書:兩個角和其中一個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角角邊”或“AAS”) 5、你能利用上面的結論解決上課開始提出的問題嗎? 1、由學生自己動手畫圖,并把兩個三角形剪下疊和在一起,看是否能完全重合。 2、學生討論,探究的結果反映什么規(guī)律,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并板書。 3、先由學生猜想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然后自己動手運用角邊角條件證明,學生板書。 4、由學生敘述結論,教師強調“對應”。 5、由學生利用剛學的角邊角的結論說明拿第3塊回店里可以,并分別說明第1、2塊為什么不可以,教師用課件演示。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仔細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的良好習慣。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體驗到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由學生嘗試用角邊角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滲透了數學來源于實際,又應用于實際的思想。 應用拓展,鞏固新知 1、例3:已知,如圖,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證:AD=AE 2、例3變式:已知,如上圖,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證:BD=CE 3、如圖,AB⊥BC,AD⊥DC,∠1=∠2,求證:AB=AD 4、如圖,已知:AB∥CD,AB=CD,點B、E、F、D在同一直線上,∠A=∠C,求證:AE=CF 學生自學例3,教師給予提示:要證明兩條線段相等,兩條線段分別位于兩個不同的三角形中則考慮證明兩三角形全等,師生共同分析,教師把解題過程板書黑板。強調書寫格式。 學生獨立思考后,師生共同分析,由學生書寫證明過程,教師強調書寫證明格式,要求寫出相應的理由 通過例題,使學生掌握運用“角邊角”證明三角形全等的過程。教師板書,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格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題后的變式題和練習,檢測學生對“角邊角”和“角角邊”的運用情況。 畫一畫,想一想 1、三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嗎? 2、你能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一個小結嗎? 學生通過作圖體驗,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觀察手上的三角板,大、小兩個三角板的三個角都相等,但這兩個三角板不全等,說明三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至少有一條邊,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兩個角和其中一個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對三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有更深刻的印象。 通過討論、歸納,既有助于訓練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又有助于學生在歸納概括過程中把所學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條理化、系統化。 能力提高 如圖:已知△ABC≌△A1B1C1,AD、A1D1分別是∠BAC和∠B1 A1 C1的角平分線。求證:AD= A1D1 師生共同分析后由學生書寫解題過程,由一個寫得較好的學生上黑板板書。 這是一道較難的題目,給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機會,便于他們更好地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解決問題。 小結 本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收獲?本節(jié)課還存在什么沒有解決的問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回顧本節(jié)課對知識的探究過程,提煉數學思想,掌握數學知識 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內容,回顧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收獲、困難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分層作業(yè) 鞏固提高 必做題:教科書104頁第5、6、11題 選做題:教科書104頁第12題 通過分層練習,使每一個學生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5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技能 1.掌握“斜邊、直角邊”條件的內容. 2.初步運用“斜邊、直角邊”條件證明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數學思考 使學生經歷作圖,比較證明等探究過程,提高分析、作圖、歸納、表達、邏輯推理能力. 解決問題 會運用“斜邊、直角邊”條件證明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情感態(tài)度 通過探究與交流,解決一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發(fā)探究的積極性. 重點 掌握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難點 熟練選擇判定方法,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景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活動1 問題 (1)舞臺背景的形狀是兩個直角三角形,為了美觀,工作人員想知道這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個三角形都有一條直角邊被花盆遮住無法測量,怎么辦呢? (2)如果他帶的測量工具只是一把卷尺時呢? (3)工作人員是這樣做的,他測量了每個三角形沒有被遮住的直角邊和斜邊,發(fā)現它們分別對應相等,于是他就肯定“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結論嗎?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分組討論,得到不同的方法,教師引導并給予肯定,然后對工作人員提出的方法進行探究.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 (1)學生能否根據實際情況找出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2)學生對已有知識掌握情況; (3)學生是否會觀察圖形,找出三角形全等的模型; (4)學生是否能積極的參與活動. 創(chuàng)設實際情景,激發(fā)探究欲望,明確探究方向,引入課題. 問題與情景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活動2 問題 任意畫出一個Rt△ABC,使∠C=90°, 再畫一個Rt△A?B?C?,使 ∠C?=90°,B?C?=BC,A?B?=AB(即使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 (1)你能畫出滿足條件的Rt△A?B?C?嗎?應該怎樣畫? (2)把畫好的Rt△A?B?C?剪下,放到Rt△ABC上.他們全等嗎? . 教師先提問,明確探究任務,指導學生進行畫圖探究,獲取“HL”的條件. 學生畫圖,再讓學生發(fā)現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正確的畫法. 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 (1)學生是否在與同伴交流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 (2)學生能否根據探究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概括出結論“HL”; (3)在闡述結論時,學生的語言是否規(guī)范. 以學生畫圖為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注重“HL”條件的發(fā)生過程,和學生的親身體驗,從實踐中獲取“HL”條件,培養(yǎng)學生探索、發(fā)現、概括規(guī)律的能力.【“全等三角形的條件”教案】相關文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11-09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08-31
數學全等三角形教案12-30
全等三角形教案15篇02-07
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教案01-09
數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案06-27
全等三角形教學反思11-04
《全等三角形》教學反思11-04
《三角形全等的復習》教學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