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太白山實習報告
艱辛而又充滿意義的實習生活又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對這段實習經(jīng)歷認真地分析總結了。但很多人說起寫實習報告都是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太白山實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太白山實習報告1
為期十天的太白山測量實習已經(jīng)結束了,這次實習不但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品質,使我們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更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叫做紙上得來終覺淺,通過五天的水準測量,一天的全站儀測量,一天的內業(yè)計算以及兩天的碎步測量,我們將書本上的知識升華到實際,初步掌握了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各種數(shù)據(jù)的計算以及繪圖的基本技能,現(xiàn)將這十天的實習總結如下,太白山測量實習報告。
水準測量
進入太白山后我們的第一項任務是利用前五天進行對十九個(開始是十八個)點的往返測水準測量。
首先是儀器,這次我們所有的人使用的儀器都是自動安平水準儀,第一天因為我們水準儀的自動安平裝置出了些問題,我們對儀器進行了更換。我們更換后的.儀器是全新的中瀚水準儀。這個水準儀和我們在學校課堂實習所使用的水準儀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適應新的水準儀。這個儀器一共只有兩個旋鈕,分別是物鏡調節(jié)和水平微調。該儀器只有一個圓水準泡,因為有自動安平裝置,因此在整平的時候,只需要將圓水準氣泡移入圓圈內即可。關于水平制動方面,該儀器采用的是阻尼式制動,因此沒有水平制動旋鈕,只需將望遠鏡調到合適的位置即可。另外,我們在目鏡中觀察到的像是正立的像。
其次是數(shù)據(jù)的記錄和處理。關于數(shù)據(jù)的記錄,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填入表格即可,要注意的方面是記錄員和測量員要事先約定好讀數(shù)的順序,是上中下還是下中上,實習報告《太白山測量實習報告》。關于對數(shù)據(jù)的處理,我將其總結為:黑減紅,下減上,后減前。對于高差閉合差的處理,為了避免在加減0.1上出現(xiàn)問題,一個簡便的方法是用毫米位之前與黑面一致,毫米之后取黑面和紅面毫米下一位的平均數(shù)即可。另外記錄時一定要記錄好前后視尺是哪一個尺,即是4687還是4787,以便利用其進行計算。關于視距方面,按照要求,單次的視距差不得超過五米,視距累計差不得超過十米。因此我們需要根據(jù)視距累計差對某此測量的視距進行調整,在下絲讀書小于上絲讀書的前提下,當視距累計差是負值時,我們需要在下一次測量時增大前視視距,反之增加后視視距。對于某一次測量的誤差,我們只需要記住三個數(shù),正負3,正負5和正負5米。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讀數(shù)時容易眼部疲勞,在讀紅面時會將下絲看成中絲,至少我犯了好幾次這樣的錯誤,因此要注意觀察讀數(shù)的準確性。
最后是某兩點的累計閉合差的計算,因為數(shù)據(jù)比較多,因此應該進行多次計算檢驗。誤差的公式(四等)是6倍根號n(山地)和1.5被根號l(平坦地區(qū)),我們在進行四五兩點的測量時曾經(jīng)超限,雖然進行了將近一下午,但沒辦法超限即重測,從那之后,我們對每一次測量的要求更為嚴格,以保證結果不會超限。
全站儀測量
我們的全站儀測量時雨后第一組進行的,雖然使用的是徠卡的儀器,但是仍然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和困難。
全站儀的操作其實很簡單,只要會置零和測距,沿順時針方向測內角,先左后右(即下一點到后一點)即可。我們所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是儀器的對中與整平,徠卡的儀器采用的是紅外對中,看似要比光學對中方便,但我覺得仍是有很多困難,加之我們測量的時候正趕上是雨后測量,地上的泥很松軟,腳架很難架穩(wěn),使我們對中整平的困難進一步加大。根據(jù)一天的測量經(jīng)驗,我將對中于整平總結如下:透過腳架向下對點時腳架一定要踩實,然后再安置儀器,安置好儀器后要先利用腳架整平,不要直接用角螺旋進行整平,因為角螺旋整平角度變化比較大,會使對中點跑的很遠,當圓水準氣泡接近中心后再利用角螺旋進行整平。對中整平的步驟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這兩個步驟占據(jù)了我們幾乎百分之七十的時間。但通過對這種特殊條件下的測量,我們得到了豐富的野外全站儀使用經(jīng)驗,我覺得許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句話很有道理:在太白山上練好了,以后在各種情況下都沒問題。
太白山實習報告2
前言:
5月14號早上西安下起了小雨,就在這天我們踏上了去往秦嶺主峰—太白山的路,開始了為期十天的測量實習。還沒有從略陽實習的愉悅中走出來的我們,又要踏上了新的征程,然而心中更是充滿了各種好奇。測量學學了快一個學期了,也該實地考查一下自己的實戰(zhàn)能力了。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很快就結束了,中午十一點左右我們到達了長安大學太白山實習基地。
山腳下的學校顯得格外的幽雅清凈,是個學習的好地方。
到宿舍樓下看到一些正在等待校車的學長、學姐們,頓時感覺到這里日子應該不會好過,因為他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一個草帽,但是還是被曬得像是“非洲人”一樣黑。校園里只有一棟主樓,宿舍、教室、機房、會議室都在里面,真可謂綜合樓。我們的測量實習就從我走進宿舍的一瞬間,開始了!
實習目的:
(1)鞏固課堂教學知識,加深對控制測量學基本理論的理解,能夠用有關理論指導作業(yè)實踐,重點掌握內業(yè)外業(yè),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內容得到一次實際應用,使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深化。
(2)通過實習,熟悉并掌握控制測量,角度測量(水平角)。高程測量,水平測量等的作業(yè)程序及施測方法。掌握角度計算,坐標計算,導線計算等。
。3)通過完成控制測量的實際任務,提高獨立從事測繪工作、施工放樣工作的能力,以及組織與管理能力,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專業(yè)素質和職業(yè)道德。
(4)熟悉水準儀、經(jīng)緯儀、全站儀的工作原理。
(5)培養(yǎng)我們自己發(fā)現(xiàn)并解決困難的能力。
實習安排:
時間安排:
5月14日踏勘選點
5月15日導線測量(第一組的優(yōu)勢)
5月16日到19日水準測量
5月20日內業(yè)
5月21日到23日碎步測量
分組安排:每個班分為四組,我被分到我們班第一組,和我
同組的有組長段智軍、組員崔文林、王運航、欒守領、縱坤、董少策。
實習過程:
踏勘選點
下午,老師帶著我們選點。太白校區(qū)里有1、2、3、16、17、18總共六個點,4到15號點都在山上,這樣更貼近于以后工作中的實際情況,但同時也比在渭水校區(qū)的測量實習難了很多。大家在學校門口一起選擇了自己組的1號點。上山時候才發(fā)現(xiàn),接著的測量有多艱辛,光是輕裝上山就已經(jīng)夠累了,要是扛著儀器?上攵。山上的點都是學校提前埋置好的,有三種類型,圓形、三角形、方形,我們被安排測量方形樁。老師就帶領我們把要測量的路線走了一遍,便于以后測量。
選點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鄰點間應相互通視良好,地勢平坦,便于測角和量距。
。2)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便于安置儀器和保存標志的地方。
(3)導線點應選在視野開闊的地方,便于碎部測量。
。4)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其平均邊長應符合標準。
(5)導線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布均勻,便于控制整個測區(qū)。
導線測量
由于我們是第一組,所以老師安排第一天進行導線測量。14號老師發(fā)通知,15號早上八點在儀器室領取儀器。所以第一天就給了我們一個睡懶覺的機會,這估計是這十天唯一一次機會了。早上起來,和同組的成員來到儀器室,老師給了我們儀器,并且講了相關的操作方法和測量內容。
我們從18點開始測量,因為總共有18站,所以我們商量好一個人先測兩站,然后剩下的看誰不熟練誰測。開始由我們的組長先來,在謝老師的指導下,他對中整平,由我和王運航兩個人在17和1號點安置棱鏡。前期由于不熟練,段智軍多次在測量過程中碰到儀器,使得我們不得不在18號點耗了好長時間。但漸漸的大家都掌握了測量的技巧,能夠熟練的進行操作。在測量到15號點的時候,測量的同伴在山上看不到山下的16點,當時正在下著小雨,大家都打著傘堅持要在一天內完成任務。很快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法,在山下16號點的附近有重新選擇了一個點,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我就15號點的`測量過程說一下測量時的具體操作:在15號點正確對中整平,14和16號店立兩個棱鏡。先規(guī)定盤左對準(單絲平分棱鏡邊緣小三角形,雙絲夾著三角形頂點)14號點,然后置零,測距讀出角度和距離,接著順時針轉到16號點對準,測距讀數(shù),然后松開制動調制盤右對準16號點測距讀數(shù),轉至14號點測距讀數(shù)。(誤差要求:距離,左右盤相對誤差1/10000,往返相對誤差1/4000。測角,測回角閉合差小于20秒)幸運的是每一站打家都是一次性符合,所以在下午6點左右我們順利完成了任務。雖然冒著雨,但是大家都很開心,因為我們的導線閉合差符合要求。
水準測量
16號仍然下著中雨,所以上午老師安排大家上課,我們就沒有開始水準測量。下午雨過天晴,我們通過討論決定,下午就不上山進行測量,只測量山下的6個點,從16點開始測,預計完成6個點的正返測。我們用的是雙面尺法,在測量完16點到17點的時候,隊友崔文林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我們的數(shù)據(jù)中有小與0.200米的讀數(shù),經(jīng)過查閱課本確認數(shù)據(jù)要求不能小于0.200米。所以我們意識到,測量的過程不能只求一快,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往下進行。無奈之下我們只好又返回16點重新開始,第一天下午我們順利測完了山下的6個點得正返測。之后的三天(17號到19號)我們先是用一天半的時間一路從3號點測到了15號點,其間總共測量有150站左右。打家都感覺到很是疲憊,中午都沒有時間下山吃飯,就只好早山上吃早上帶上去的饅頭。好的一點是我們用的是制動安平水準儀,只需要粗略整平,所以平均一站只需要3到4分鐘。之后我們又進行了除4到3點的所有返測。在測量過程中,我找到了一些問題并總結出一些解決辦法和注意事項。水準測量的檢核計算檢核:閉合導線的高差和等于個轉點之間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視讀數(shù)之和減去前視讀數(shù)之和,因此利用該式可進行計算正確性的檢核。閉合水準路線的成果檢測:理論上各測段高差之和應等于零,實際上上不會,存在高差閉合差,其不應該大于你容許值,即,若高差閉合差超出此范圍,表明成果中有錯誤存在,則要重返工作。
。1)水準儀的操作步驟:整平,瞄準,讀數(shù)。
。2)水準儀盡量安置在兩點之間,使前后視距差誤差不大于5m。
。3)黑紅面讀數(shù)之差≤3.0mm,黑紅面高差之差≤5.0mm
。4)站點采用雙面尺法進行檢核。
(5)閉合,附和水準路線上必須含有已知的高程點。
。6)計算高差閉合差;閉合水準路線:fh=∑h≤±12√n
。7)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原則:反其符號,按測站點分配)
。8)計算各待定點高程。
。9)視距差的積累不得超過10m。
它的注意事項:
。1)當水準儀瞄準、讀數(shù)時,水準尺必須立直。尺子的左、右傾斜,觀測者在望遠鏡中根據(jù)縱絲可以發(fā)現(xiàn),而尺子的前后傾斜不易發(fā)現(xiàn),立尺者應注意。
(2)每一測站,通過上述測站檢核,才能搬站;儀器未搬遷時,前、后水準尺的立尺點,則均不得移動。儀器搬遷了,說明已通過測站檢核,后視的立尺人才能攜尺前進之另一點;前視的立尺人仍人不得移動尺墊,只是將尺面轉向,由前視轉變?yōu)楹笠暋?/p>
。3)水準儀旁邊必須站人,保證儀器的安全,避免暴曬雨淋。
總之,最后我們是班里第一個完成水準測量的組,大家的辛勤勞動換來了應得的結果。水準的測量結果符合誤差的要求。
碎步測量
終于到了最后一個測量項目了,大家都比較輕松,因為我們可以不上山了,只需要測繪校園。這次我用到的儀器是經(jīng)緯儀,經(jīng)緯儀和全站儀一樣,在測量前都需要對中整平。我很榮幸的接到了畫圖這個艱巨的任務。經(jīng)緯儀測繪法的實質是按極坐標定點進行測圖,觀測時先將經(jīng)緯安置在測站上,然后進行定點,一般選擇相鄰的點進行定點。繪圖板安置于測站旁,用經(jīng)緯儀測定碎部點的方向與已知方向之間的夾角、測站點至碎部點的距離和碎部點的高程。然后根據(jù)測定數(shù)據(jù)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點的位置展繪在圖紙上,并在點的右側注明其高程,再對照實地描繪地形。此法操作簡單,靈活,適用于各類地區(qū)的地形困測繪。
步驟:
1、安置儀器于控制點上,量取儀器高填入手簿。
2、瞄準另一確定點,進行定點。
3、立尺員依次將花桿立在地物、地貌特征點上。立桿前,先由小組成員將范圍內要測的地物進行排序,選定立桿點;立干員弄清實測范圍和實地情況,與觀測員、繪圖員共同商定跑桿路線。最后按點的順序進行立尺。
4、觀測轉動照準部,瞄準尺中心,讀上下絲,高差及水平角。記錄并計算出距離、高差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對于一些碎部點,如石頭、樹木、燈飾,井蓋等,應在備注中加以說明。如果遇到都是直角的事物,可以定兩個點,其余的用皮尺量距進行測量。然后在圖上可以直接畫出。
5、展繪碎部點:用細針將量角器的圓心插在圖上測站點A處,轉動量角器,將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劃線對準起始方向線,此時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點方向,然后用測圖比例尺按測得的水平距離在該方向上定出點的位置,并在主要的地物點的右側注明其高程。碎部測量比較瑣碎,需要大量的耐心,剛開始時,我們做的很慢,漸漸的,我們熟練了,越來越快。遵循隨測隨算隨展隨繪的原則,“繪草圖定點—跑尺—測量讀數(shù)—記錄—計算—展點”,一氣呵成,我們的分工很明確,所以,我們小組的效率和質量都很高。經(jīng)過兩天半,我們終于完成了太白校區(qū)的碎步測量,并在23號上午畫出了地形圖。就此我們組又一次第一個完成了所有測量任務。
實習總結:
有很多體會都已經(jīng)在實習過程中寫出了。此處我想再寫一遍印象最深的幾個感受。
1、測量不能總想投機取巧,要腳踏實地,也要注意運用各種方法解決遇到的困難。
2、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配合好,而配合好的關鍵在于組長要協(xié)調好組員之間的關系,分配好每個人的任務,及時解決各種矛盾,尤其是因測量思路不同而產生的矛盾。
3、測量和處理數(shù)據(jù)時一定要認真細致。外業(yè)測量時,度數(shù)人在讀出數(shù)據(jù)后要再讀一遍,記數(shù)人要將數(shù)據(jù)反饋給度數(shù)人。內業(yè)計算時,兩個人同時計算,避免抄錯看錯算錯。
總之,這是一次愉快的實習經(jīng)歷,它將成為我一生中一個難忘的回憶。
太白山實習報告3
實習過程及實習時間安排
10月x日清晨,陽光明媚,我們匆匆奔赴太白。第一次實習,比較興奮,也有好大的好奇心。但很快就轉入到實習前的準備中,當天下午我們就召開了動員會,實習前的講解,以及上山選點。次日,我們就開始了水準測量,由于我所在的組有兩個女生,所以男生們就比較累,因為第一天對水準儀的使用不熟練,每個人的分工不明確,導致了我們第一天的數(shù)據(jù)出現(xiàn)了問題,幸虧發(fā)現(xiàn)及時,21號當我們再次進行水準測量時及時有效的進行了補救,但也減慢了我們的進度,使得在24號之前我們只進行了往測,反測沒有測完,但測量數(shù)據(jù)都還符合要求。再說一下20號,我們進行了導線測量,有了第一天實習的經(jīng)驗加之老師對全站儀使用的講解,我們很快完成了導線測量,檢驗了測量數(shù)據(jù),結果也很理想,測量誤差在規(guī)定范圍內。24號,我們進行了數(shù)據(jù)的計算,成果還是很好的,都很成功的閉合了。接下來,25號到27號開始了碎步測量,這三天比較緊,之前各組都比較分散,碎步只測量山下六個點(16、17、18、1、2、3號點),各組競爭比較激烈,甚至某組組員早上6點去占點,經(jīng)過趕制,在太白我們組也只完成了一大部分,一點細節(jié)(如圖示)和等高線沒有完成,回校完成。28號中午我們返回了渭水。
實習時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注意事項)
太白山實習基地位于寶雞眉縣太白山腳下,屬秦嶺山脈。基地內有建筑物、水塘、花園、山丘(植被茂盛)。既有平坦的的生活區(qū)域,也有陡峭崎嶇的山地,這為控制測量提供了很好的地物地貌條件。測區(qū)的山上部分雖植被茂盛,但多數(shù)為矮小的灌木或者其它雜草,無高大的能遮擋視線的植被,所以通視情況優(yōu)良,便于控制網(wǎng)的施測。其次,無論山上還是山下,都有方便的道路,各個控制點都方便到達。但是,山上部分地區(qū)地形起伏非常大,高程起伏較大,對于三角高程測量來說,垂直角較大,容易產生較大的誤差。另外,山上土質疏松,對于架設儀器有些許難度,易費時。山上植被多,早晨剛出太陽的時候,露水蒸騰,會使得觀測條件非常差,易產生很大的觀測誤差。天氣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期間,有下雨和大晴天,我們都需要認真處理這些工地測量中經(jīng)常遇到的氣候條件變化。下雨時和大晴天日光較強烈時,撐傘的要求是儀器先于人。首先,所選點很重要,因為基本上每屆都是那些點,因此點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導線測量由于精度要求高,要進行較繁雜的數(shù)據(jù)處理,但這些并不影響進度,用李小龍的名言是“快,準。”,沒有狠字是因為對儀器必須溫柔,要和儀器融為一體是測量的最高境界。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課本知識,遇到問題可以參考課本,可以詢問老師,可以與同學討論。一系列的動作是高效完成任務的必要條件。地形圖的測繪對跑尺員要求較高,跑尺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成果的好壞和進度,儀器的架設也是一門硬功夫,必須扎扎實實,如前所說,必須交好儀器這個朋友,和儀器換心,才能達到交融的極致。操作儀器,對中整平觀測記錄(手記與電腦存儲)工作貫穿測量的始末,務必注重對細節(jié)的重視。當水準儀瞄準、讀數(shù)時,水準尺必須立直。尺子的左、右傾斜,觀測者在望遠鏡中根據(jù)縱絲可以發(fā)現(xiàn),而尺子的前后傾斜不易發(fā)現(xiàn),立尺者應注意。每一測站,通1過上述測站檢核,才能搬站;儀器未搬遷時,前、后水準尺的立尺點,則均不得移動。儀器搬遷了,說明已通過測站檢核,后視的立尺人才能攜尺前進之另一點;前視的立尺人仍人不得移動尺墊,只是將尺面轉向,由前視轉變?yōu)楹笠暋=?jīng)緯儀觀測過程中,每測20點左右要重新瞄準起始方向進行檢查,初始定向,若水平度盤讀數(shù)變動4′,則應檢查所測碎部點數(shù)據(jù)。測圖過程中應保持圖面的整潔。碎部點高程的注記應在點位右側,字頭朝北。導線測量由于每個測站測得的數(shù)據(jù)都要滿足這個要求,因此需要當場記錄數(shù)據(jù)并且當場計算出誤差值。之前實習都是在相對水平的地面上,所以我們第一次測1-2高差時只增加了兩個轉點,后視還可以,前視就看不到尺子,導致前視的視線離地面高小于20厘米。之后我們1-2兩點之間增加一個轉點,才正確的把1-2的高程計算出。水準測量我們用的是雙面尺法。因為一開始沒有太注意k105和k106兩種水準尺的交替,導致在3點到4點之間尺子交替出現(xiàn)錯誤。3點在山下,4點在山上,兩點的高差達到米,中間測了十多個轉點,第一次在這樣的地形上測量,對我們是個不小的考驗。在山頂涼亭往7號點走的方向是一個坡度比較小的斜坡,我們本以為在這里最多兩個轉點就能完成測量,結果因為水平距離太大,兩點的高差實際上接近10米,讓一心想取巧的我們白費了不少時間。并且在這期間組員發(fā)生了爭執(zhí)。經(jīng)過了這次不大不小的爭執(zhí),我們明白了測量中最重要的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之后的測量中我們進行的比較順利。但是,由于沒有徹底理解“前后視距差不超過10米”這句話,導致我們測量的時候存在連續(xù)的幾個點視距差都是正值,結果此段的視距差過大,導致重測了兩個點。總之測量不能總想投機取巧,要腳踏實地,也要注意運用各種方法解決遇到的.困難。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配合好,而配合好的關鍵在于組長要協(xié)調好組員之間的關系,分配好每個人的任務,及時解決各種矛盾,尤其是因測量思路不同而產生的矛盾。測量和處理數(shù)據(jù)時一定要認真細致。外業(yè)測量時,度數(shù)人在讀出數(shù)據(jù)后要再讀一遍,記數(shù)人要將數(shù)據(jù)反饋給度數(shù)人。內業(yè)計算時,兩個人同時計算,避免抄錯看錯算錯。
實習心得
這四周全部任務的完成都傾注了我們小組五人的大量心血,一次測量實習做完整做好,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實習過程中協(xié)同問題也常發(fā),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更快,更強”,所以最終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破城斬將,得以全線突破。所以只要我們五人精誠合作,相互交流切磋以及相互配合理解,一切問題都將不是問題。我深深體會到通過這次實際的測量實習,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實驗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學會了碎部的測量、導線的測量和地形圖的繪制等課堂上難以接受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現(xiàn)在回想起實習時:我們每天七點鐘起床,八點多點就出工了。從山下到山上的石階路不算很長,但卻每每讓我們從打冷戰(zhàn)走到熱血沸騰;中午有時為了能早些測完,我們一般都是讓同學幫忙把飯送到山上而不下去休息。最讓人郁悶的吃飯,飯菜很貴,打的量也不算多,很多同學開始都抱怨吃不飽,只能買方便面和餅干充饑,有時收工稍微晚些就很可能沒有飯吃了。這樣的日子貌似有點苦,但卻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快樂。我們更加理解周圍的同學,更加體諒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更加增進了我們的友誼。我們一塊吃飯,一塊生活,一塊聊天,一塊算數(shù)據(jù)?實習,讓我們的友情更親近,讓我們的團隊更出色!累中有甜,苦中有樂,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激情滿懷,完成任務收獲豐碩成果。
【太白山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芬蘭實習報告實習報告09-23
實習生實習報告02-12
實習生實習報告01-19
暑期實習報告11-02
學生的實習報告11-18
電子的實習報告11-19
園藝實習報告11-16
有關實習報告12-21
銷售的實習報告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