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通用10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1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镀返屡c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本期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另人,以人寬容”“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2、通過學習“學校和班組等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現(xiàn)代民主意識”讓學生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重要性。
3、本單元為地方特色教材。引導學生了解鄉(xiāng)村的新面貌,了解經濟、法制建設、文化活動、農村新形象。激發(fā)對祖國家鄉(xiāng)的熱愛。
4、通過學生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差異,探究這些差異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qū)人們的生活方式。
5、讓學生知道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本期要重點解決的教學問題
由于教材綜合性和情感性較強,考慮在引導學生學習品德和社會知識的同時,如何建立一種開放性。讓教材的“話題引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盡可能讓學生深入到社會,通過實地調查、參觀、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強課內外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xù)性和完整性,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學習活動在時間、空間上得到開放。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運用讀書、實踐、討論、探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適當體驗,把品德知識的學習上升到一種情感的體驗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三、教改措施
1、課前認真鉆研教材,充分備課,保質保量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
2、課內課外相結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充分利用晨會、班隊會等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針對本班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好后進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之端正學習態(tài)度,力所能及地接受各科知識。
4、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堅持不懈地把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落到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落實到兒童學習活動的各個方面。
5、在其它各科中,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狀況分析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潛力、情感價值觀構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必須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構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用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盡管對于他的理解還是很不夠的,但少年兒童們卻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從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為了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以科學的理性的態(tài)度去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愛他們所居住的地球,愛周圍的一草一木,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使少年兒童成長為地球上的新一代禮貌居民。
小學六年級是孩子發(fā)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征向少年的品質特征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用心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著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fā)展,為順利完成中小學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材分析
。ㄒ唬⒈緝越炭茣伤膫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ǘ、教材重點與難點:
主要透過真實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在認識戰(zhàn)爭和沖突帶給人類苦難的基礎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共創(chuàng)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保衛(wèi)祖國和維護和平的作為,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ㄈ⒈緝越滩母鲉卧繕
第一單元:
1、透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了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主要省級行政區(qū),能熟練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明白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和關心身邊發(fā)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tài)度。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務必持續(xù)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
第二單元:
1、引導學生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所的作用,使學生將身邊節(jié)能、綠化等“小事”和保護地球環(huán)境聯(lián)系在一齊,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
2、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災害,明白保護環(huán)境能夠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學生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寶貴財富,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個性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yǎng)學生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明白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tài)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幫忙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zhàn)爭給人類,個性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明白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好處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明白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zhàn)爭,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
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并以紫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了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lián)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fā)展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明白聯(lián)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用心效果,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透過對6年小學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忙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后的學習生活帶給借鑒。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資料,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個性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yè)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忙他們在離開小學大門后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三、任務、目標:
本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構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那么對綜合課這個性質老師已不再陌生。個性是到了五、六年級地理、歷史、科學等各科資料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課不再是純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而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guī)則、法則、愛國主義、群眾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教育的有機融合,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構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職責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延續(xù)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的設計思路,課程的設置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展開,并注意到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及認知領域,將觸角深到更加廣闊而深遠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構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夠說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tài)。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yǎng)與社會性的不斷發(fā)展,較上冊而言,在資料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著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構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職責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用心地參與、體驗。
3、根據(jù)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資料,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忙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齊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多地呈現(xiàn)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簡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潛力、情感價值構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必須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構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用心參與到課程的課內外學習活動中去。
三年級學生主義榮譽感都比較強,大部分都積極向上,勤奮刻苦,能夠互相幫忙,互相探討問題,勤于思考,勇于發(fā)言,大多數(shù)能聽從老師指導,遵守紀律,遵守課堂常規(guī),有了錯誤能虛心理解,用心改正。
二、教材簡析
《品德與社會》教材三年級的教育主題是:我在成長。在這一教育主題統(tǒng)領下,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共設計了七個單元教育主題:
1、我和我的同學;
2、我要安全地成長;
3、我的成長與家庭;
4、我的鄰里生活;
5、我的成長與學校;
6、我的成人與他人;
7、家鄉(xiāng)哺育了我。
這七個單元主題所涉及的資料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的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fā)生的各種互動關系(如兒童自我、家庭、學校、鄰里、家鄉(xiāng)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本冊由前三個單元構成。第一單元主要進行自我認識與同學關系的教育;第二單元主要進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單元主要進行與家庭生活有關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長”教育主題統(tǒng)領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和不斷擴大的認知范圍,用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社會環(huán)境三條主線,貫穿個人、家庭、學校、社區(qū)(家鄉(xiāng))等四個不同范疇,并使范疇構成彼此互動的關系。因此教材呈現(xiàn)如下特點:
1、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本冊資料主要讓兒童從自己熟悉的學校生活、社區(qū)生活、家庭生活入手,來感受自己生活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中的人,明白家庭、學校、社區(qū)各種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以及這些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透過本冊的教育資料,讓學生樹立主角意識、職責意識、規(guī)則意識等。在探究一切的熱情中,在享受童年的過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識。
2、注意了對學生道德決定潛力的培養(yǎng)。三年級的兒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產生盲目模仿、嘗試、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顧后果盲目模仿,幫忙兒童構成初步的是非決定潛力,是三年級教育中應當強調的重點。教材注意了這一資料的體現(xiàn),如《我想要我能要》幫忙學生建立此刻社會所要求的消費觀念,個性應避免兒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傾向。
3、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關注同學,關注每一節(jié)課,關注父母,關注自己等。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體驗,并讓他們透過學習活動,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到對周圍社會現(xiàn)象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xiàn)。三上教材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xiàn)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如《他為什么學得這樣好?》透過做小記者采訪、總結、體驗,關注身邊的榜樣,關注自己的學習習慣,正確引導學生的好學之心。
三、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的態(tài)度特點,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有自信心。明白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榮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3、感受與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忙。
4、珍惜時間,學習合理安排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
5、感受群眾生活中規(guī)則的作用,初步構成規(guī)則意識,遵守活動規(guī)則和學校規(guī)律。
6、透過學校和班級等群眾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好處,培養(yǎng)現(xiàn)代民主意識。
7、了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潛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8、明白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shù)姆绞奖硎緦λ麄兊母屑、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9、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系家庭生活,愿意分擔家務,有必須的家庭職責感。
10、明白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方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開支。學習合理消費、勤儉節(jié)約。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遵循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的指導思想,按照國家對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要求,在全日制小學教育中,必須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方針,使兒童、少年受到比較全面的基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培養(yǎng)各級各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礎。
二、制定教學計劃的原則
1、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扎扎實實的提高教育質量,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2、遵循兒童、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注意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志趣、特長。
3、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和職業(yè)技術教育。
4、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搞好課內外結合,以課堂教學為主,重視并開展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
5、適當拓寬知識面,增加一些新的知識和實驗,力求課程內容難易適度,合理安排學生課業(yè)負擔。注意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
三、具體做法:
思想品德課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為中心的社會公德教育和社會常識教育,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進行道德、民主和法制、紀律教育,進行社會生活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常識教育,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道德品質,高尚的審美情趣,初步樹立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法制和紀律觀念,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方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為了提高這門學科的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
。ㄒ唬⒄n前
1、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教學指導綱要》,弄清課程的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和教學實施及評價。在總體把握教材體系的前提下,熟知所任年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然后熟悉每一課教學內容,制定學期教學計劃。
2、認真?zhèn)湔n,要備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特別要弄清知識點,不出理論差錯;并要準備好直觀教具和電教媒體,有些課還必須做好課前調查訪問等。
3、了解學生現(xiàn)實思想,便于在課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ǘ⒄n內
1、上課講述要生動、具體、形象,運用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目的。切忌枯燥乏味,空洞說教。
2、思品課的結構一般可以采用“揭示課題——學文明理──聯(lián)系實際──辨析導行──總結延伸”這樣的模式,情感激發(fā)要貫徹始終,要講求實效。
3、思品課的“看看說說”、“說說做做”、“說說評評”、“說說學學”、“思考和練習”等練習,應在課內完成。“做做”“學學”方面的要求,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4、“自學課文”要讓學生自讀明理,并付之行動,不要包辦代替。
5、要完成課本后總復習。
6、教態(tài)親切自然,服飾整潔大方,板書工整、簡明、規(guī)范,語言生動簡練,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教學。
(三)、課后
1、思品課教學應重視與班主任工作,少先隊活動,晨間活動和各科教學的內在聯(lián)系,注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xié)調一致,發(fā)揮德育的整體功能,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
2、重視考核學生對所學的政治常識、道德規(guī)范的掌握程度和思想行為表現(xiàn),評價方法采取期末書面考查和平時行為考核相結合。要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采用等級制,分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要重視向課外的延伸,指導學生的行動,注意平時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的檢查和督促,并做好《德育手冊》上的評定記載工作。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5
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學習這一門課程,能積極投入到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目標要求:
1、通過“說說我自己”的學習,引導學生對自己能夠有一個比較初步的正確的認識。正確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夠持之以恒。
2、通過“我與家庭”的學習,主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員,引導他們尊重家長,與家庭成員搞好關系。要經常與家長溝通,要和鄰里和睦相處,搞好關系,要注意保護自己,做一個聰明的、讓人喜愛的孩子。
3、通過“我們的學校生活”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了解有關學校的常識與規(guī)則,使他們具有一定的集體觀念、禮讓精神、互助精神,引導學生尊敬師長、關心集體、愛護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生活,適應社會,為他們逐步具備參與現(xiàn)代生活的能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2、通過學習、實踐體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開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的潛能。
3、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主題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社會性獲得良好發(fā)展。
教學難點:
注意教材內容和多種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共三個單元,十一個課題。
第一單元是“幸福家庭伴我成長”,有四個課題。第一課是我的家庭,第二課是幸福的家庭,第三課是我成長的故事,第四課是我會做的事情。
第二單元是“可愛的學校”,有三個課題。第一課是熟悉的學校,第二課是在學校工作的人們,第三課是學校周圍探秘。
第三單元是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有四個課題。第一課是在郵局工作的人,第二課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第三課是我能為大家做什么,第四課是一次買報的體驗。
教材的基本理念是:讓道德教育存在于兒童的全部生活中,讓道德培養(yǎng)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促進學生在發(fā)展中生活;選取有意義的教育內容,引導兒童生活;追求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在統(tǒng)一。
學情分析: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三個班的品社教學工作。共有學生90人。這其中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思想要求積極上進,能自覺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但在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勤思考、善思考方面表現(xiàn)不夠。優(yōu)差懸殊較大,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尚待進一步規(guī)范和提高。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了初步的認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對勞動行為有所了解,能比較有興趣地參與到老師預設好的一些實踐活動中來,但個別學生需要加強鍛煉與培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總目標: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ㄒ唬┣楦小B(tài)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yǎng)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體會家庭親情,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和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熱愛家庭、尊重父母長輩,以恰當?shù)姆绞叫⒕撮L輩。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ㄈ┲R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12課時
第二單元9課時
第三單元12課時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7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二班共有學生64人,男生有34人,女生有30人,同學們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級體?墒沁存在著所有獨生子女共同的特點—自私,無論做什么事,都為自我著想,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以正確引導。幫忙其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生。,學生們聰明活潑,積極進取,透過三年學習生活的鍛煉,他們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各個班的成績相差不大。整體上看由于大都是獨生子女,表現(xiàn)出嬌慣,好吃懶做、任性、主動性差,自私的特點。這些行為習慣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實到行動上,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實踐。
二、成績和經驗
。ㄒ唬┙涷
1、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班級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顯。
2、教學的實際效果比較好,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進一步加強,主要是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wèi)生習慣、文明禮貌、學習習慣和兩操習慣,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教育,都不一樣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1、上課、備課是關鍵。
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取恰當?shù)腵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分的理論指導,才能避免以往滿堂灌的錯誤。
2、抓好訓練,學以致用。
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我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3、抓好落實,常抓不懈。
緊密聯(lián)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緊密聯(lián)系,這樣學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課堂上的說教是不行的。
4、對于思想品質良好的同學,再進行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對于習慣較差,思想觀念差的同學,從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導,教育,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品質。
5、利用電教媒體,比如錄象、課件等,形象生動的使學生受到教育。
(二)成績
1、學生知道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學生為社會主義祖國逐漸強大而自豪,熱愛祖國,立志建設祖國。
2、學生知道了一些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們學習,積極動腦動手,參加一些科技活動,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3、學生透過學習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堅強持久的表現(xiàn),是學習進步,事業(yè)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質,每個人都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磨練和培養(yǎng)自我的毅力。
4、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在取得成績或受到表揚時不驕傲,不斷進步。
5、樹立了對待失敗的正確態(tài)度,應對失敗,不灰心、不氣餒,積極進取,爭取最后勝利。
6、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維護自我的名譽,學習了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確的事堅持做,明知不對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學生知道了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也是一個人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
8、學生懂得了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應愛護,見到同學損壞名勝古跡的現(xiàn)象都能自覺批評、勸阻。
三、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起來。說道理,同學都能了解,可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關系到自我的利益的時候,往往言行不一。
2、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淡化,過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學生思想品德構成仍然是個難題。學生的影響來自于多方面,家庭、社會、學校。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視。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長思想品質、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往往與學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構成仍然有必須的難度。
4、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5、學生不能把學到的道理和實際行動有效的結合起來。這一點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教育,切實使學到的知識落實到行動上。作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6、不能有效的運用電教手段。
7、應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課上教育與課下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
教育學生,首先要身正為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世界觀和價值觀也、社會公德也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的教育學生。
2、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yǎng)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3、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不一樣與其他的行業(yè),我們教育的是一群有著獨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說教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需要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溝通,勢在必行。
4、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好電教手段,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必要時使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5、作好與家長的溝通
家庭與學校聯(lián)合起來,構成強大的教育勢力,共同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人。不斷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同時結合學校的活動如:家長會等有效的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6、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xiàn)。作到防患于未然。
7、加強備課的力度,上好每一節(jié)課。講求上課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課,學到扎實的知識。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8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23人,這是個團結上進、活潑誠實的班集體,學生有著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一、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單元編排、主題統(tǒng)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三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教育性。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xiàn)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fā)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lián)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xiàn)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
二、學情分析
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誠信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做人要誠實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學校、班級民主生活區(qū)的表現(xiàn)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區(qū)的意義,樹立現(xiàn)代民主意識。
3、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風景名勝的國家,體驗熱愛祖國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增進民族團結
四、教學策略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3、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和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
5、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五、教學進度
時間工作內容備注第一周機動新學期常規(guī)教育第二周第一單元方便面的來歷。
1粒粒皆幸苦第三周2走進食品加工廠第四周3珍惜勞動成果第五周第二單元天涯若比鄰。
1便捷的通信
第六周機動國慶放假第七周
2多彩的現(xiàn)代傳媒第八周
3走進網(wǎng)絡時代第九周半期復習
第十周1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三單元科技改變生活。
身邊的科技科技推動社會發(fā)展鋒利的雙刃劍機動期末復習期末復習考查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引導學生學習做人與做事的基本知識,關注周圍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本班學生共42人,多數(shù)學生思維活躍,誠實守信,有著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但孩子們的行為、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課不發(fā)言、不愛動腦等)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著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
三、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小學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重視實際生活中現(xiàn)實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本冊教材分為可愛的中國、民族團結一家親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三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包括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古老的中華文明、我愛你中國和中國之最五個部分;第二單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豐盛的民族飲食、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形式多樣的住房、豐富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和團結和睦建設家園六個部分;第三單元包括傳媒與生活、網(wǎng)絡連著我和你、獲取有益的信息三個部分。
四、教學目標要求:
1、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qū)劃、首都、人口、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知道臺灣是我國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國幅員遼闊,為祖國感到自豪。
2、了解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知道黃河、長江是養(yǎng)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貢獻,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宗教、飲食、服飾和節(jié)日,感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4、了解我國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與漢族共同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5、感受通信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體會電視、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消息。
6、遵守網(wǎng)絡道德規(guī)范,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和適應信息時代的社會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根據(jù)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4、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5、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
6、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六、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課題課時
一、可愛的中國
1、我的祖國2
2、江山如此多嬌2
3、古老的中華文明2
4、我愛你中國 2
5、中國之最2
二、民族團結一家親
1、多民族的大家庭2
2、豐盛的民族飲食2
3、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2
4、形式多樣的住房2
5、豐富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2
6、團結和睦建設家園2
三、豐富多彩的生活
1、傳媒與生活2
2、網(wǎng)絡連著我和你2
3、獲取有益的信息2
四、期末復習期末復習與考試5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篇10
一、班級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1、絲品課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相結合。小學語文、數(shù)學、思品、自然等學科既是各自相對獨立的一部分,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雖內容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承擔著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任務。寓思想教育于愉快的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思品課教學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如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學生口袋里的人民幣也日益增多,吃零食、比穿戴、講享受成風。所有這些決定了思品課只靠單一的理論知識灌輸和教師空洞的說教是不能奏效的,必須采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提高道德認識,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3、思品課教學與學校開展的書香校園活動和安全教育活動等德育工作相結合,思品課教學要從課堂內容出發(fā),與學校德育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才能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實現(xiàn)整體育人的目的。
4、思品課教學與課前、課后活動相結合,我們將根據(jù)教材特點開展課前活動。如: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搜集有關資料等,為明理充實感性材料,做好鋪墊。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從而促進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發(fā)展。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學校開展的書香校園活動和安全教育活動來進行各方面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際關系。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認識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變化所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和世界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學會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同時又能保持高度的警惕。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6、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并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7、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國際意識和世界公民的責任感。逐步增強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fā)展的責任感,為建設一個平等、富足、民主、進步的世界而努力。
四、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jù)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安排
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學重、難點第1周至第5周
第一單元:永恒的愿望11節(jié)
1.了解和平鴿的由來,知道鴿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美好的心愿。
2.萌發(fā)愛好和平的情感。
3.學會搜集資料。
4、通過近兩個世紀末世界發(fā)生的兩次大戰(zhàn)爭的事例,引出“和平”、“安全”、擺在我們面前必須面對而又向往的生活的話題。引起“不忘歷史,攜手未來”的作用。
重點:了解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創(chuàng)傷及災難,希望和平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難點:兩次世界戰(zhàn)爭的時間距離現(xiàn)在較遠,學生對戰(zhàn)爭遺留的創(chuàng)傷比較生疏,需疏導。
第6周至第11周第二單元地球真美麗22節(jié)
1、幫助學生世界的一些情況,知道“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下人們的的生活一、方式風俗習慣。
2、知道社會生活不同的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形成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
3、形成“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4、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1、從地球儀上清楚了解地球上海陸分布的概況。
2、知道地球是我們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僅是人類的家園,而且也是各種動物和植物的家園。激發(fā)保護地球的欲望。
第11周至第14周第三單元成長記錄冊11節(jié)
態(tài)度:通過學習和交流,感悟親子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真情;學會自我控制、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以積極的態(tài)度迎接困難和問題。
能力:提高與家長、同學等人際之間的溝通能力,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及反思自我的能力。
知識:懂得簡單的自我調節(jié)和人溝通的方法,懂得吸煙和吸毒對人的身體健康的損害,懂得吸毒不僅有害健康而且違法,懂得公德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懂得男女之間不僅應該相互尊重,也可以友好交往。
懂得正確交友的意義,學習正確交友的方法。
認識毒品的危害。
增加對小學生活和母校的熱愛之情。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3-22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精選5篇)03-23
第二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3-01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9-03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12-14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3-15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10-08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05-09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