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精選2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
空閑之余,久聞易中天之《品三國》一書。閱之,作者用現(xiàn)代的眼光解讀三國的歷史,且讓我對三國這段歷史更加產(chǎn)生了興趣。
易老師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tài)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 三國里面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歷史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說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當今社會的大小企業(yè),在用人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關,這就是為什么人力資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yè)不會用人的話,那么這個企業(yè)將是一個失敗走向滅亡的企業(yè),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什么是人才?如何去發(fā)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企業(yè)著想,曹操的前期為什么會那么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fā)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能夠采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干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一個企業(yè)是一樣的,靠什么壯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個企業(yè)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這個企業(yè)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yè)。無論在什么時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yè)迅速的發(fā)展并壯大起來,一個企業(yè)如果想做到這幾點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現(xiàn)出整體的形象,首先一點就是要讓員工信服,靠什么讓員工信服,不只是單靠的工資,最重要的是企業(yè)的信譽和企業(yè)的發(fā)展?jié)摿,有沒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業(yè)文化,有沒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讓員工信服,要讓員工真正的看到企業(yè)的發(fā)展?jié)摿,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調(diào)子,這樣只能是一時的效果,但帶來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因為直接影響了企業(yè)在員工心目的形象,企業(yè)靠什么傳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實力以及信譽,如果你在員工的心中把這兩樣都給毀了,還談什么企業(yè)文化,還談什么發(fā)展,一切都是空的。
通過讀易老師的《品三國》一書,不但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了曹操為什么能夠一步步的走向強大!使我明白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讓我學到了如何做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應該如何給自己策劃;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用的人,使自己在當今社會中,在自己的事業(yè)中,在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中立于不敗之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謝謝易老師帶給我的這些寶貴的財富!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2
那是一個燈塔煙霧彌漫的時代,劍影中閃爍著殺機;那是一個可疑的時代,扮演著各種狡猾的角色;那是一個人們不談論生活的時代。黑暗籠罩著龍蛇混雜的亂世!镀啡龂,作者尖銳地揭開了塵土飛揚的歷史面紗,給我們講述了傳說……
曹操,這是我最喜歡的人物。雖然他小時候有一點花花公子的形象,但他在年輕時就獲得了名譽。正是因為曹操的正直、慷慨、大量、有遠見,賈詡等才華橫溢的謀士才來投靠。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前途光明。說才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說眼光,深謀遠慮;說武功,亂世奸雄。曹操善于聽勸納賢,“奉天子,修耕種,蓄軍資”是毛杰出的`想法。
曹操的雄才遠勝于志大才疏的袁紹和袁術。曹操實事求是,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來者不拒。虛名虛榮對他來說只是過眼煙云,他想要的是實力——身邊的謀士,勇將。他的重義使關羽在關鍵時刻給了他一條生命之路。而且,曹操的第一任妻子丁很有教養(yǎng),很賢惠,可以為有一點野心的曹操開辟社交路線。只有能體貼下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主人才能得到下屬的忠誠支持。
如果曹操沒有天賦,他就不會招募圣人;如果曹操沒有雄心壯志,他就不會與劉備作斗爭;如果曹操沒有寬廣的頭腦,沒有人會給他建議;如果曹操不同情下士,他就不會得到士兵的支持和忠誠;如果曹操不聽建議,他就不會像上帝一樣使用士兵;如果曹操沒有遠見,他就不會被稱為國王。
現(xiàn)在,讓我們談談曹操的顧問吧!毛杰為曹操提供的“綱領性文件”使曹操在起跑線上獲勝;于迅拋棄袁紹,投資曹操,被曹操譽為“張亮”;張繡和賈旭被曹操完全信任,因為他們的感激而提出建議,致力于死亡……
作為初中生,我們應該像曹操一樣有遠大的目標和抱負,堅持理想。我們應該做好本職工作-學習。只有學習新知識,回顧舊道理,才能進步,才能有所收獲。我們不需要像三國時期的人物那樣出名,讓后人敬仰,只想做到最好,問心無愧。名利是身外之物,我們要像曹操一樣把它們當成過眼煙云,不足以為它們說話。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繼續(xù)前進就足夠了。
全景《品三國》推翻了人們對《三國演義》中事件的印象,使歷史人物真實而清晰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如果《紅樓夢》是文學和歷史的結晶,那么《品三國》就是感情和品味的精髓;如果《水滸傳》是正義和勇氣的代表,那么《品三國》就是戰(zhàn)略和智慧的升華;如果《西游記》是堅持和忠誠的化身,那么《品三國》就是文學和武術的冶煉。
因此,《品三國》是一本令人難忘的書,茅塞頓開的書,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樣受益匪淺。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3
易中天教授具有獨特的語言藝術能力,同時,也在于他對歷史知識的深厚功底。他能用通俗的語言,幽默風趣地解說嚴肅的歷史事件。他善用形象的比喻。他還能進入各自的'角色,表現(xiàn)各種不同人物不同的語言風格。
易教授用平民化的語言表現(xiàn)出各種人物各自復雜的心理變化,性格特點,描述他們的喜怒哀樂。他拉近了歷史人物與我們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使我們不僅了解了歷史,對人物有了新的體會,新的認識,而且還懂了很多道理。
像袁術,從來不用人,不聽別人勸告,意氣用事,盡管率領十萬大軍,也打不過曹操。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曹操不僅會用人,而且自身謀略就在袁術之上,這場官渡之戰(zhàn)充分體現(xiàn)了曹操是個英雄。
《三國演義》塑造的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應該說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出使江東,促使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聯(lián)合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曹操有時也一意孤行。如他占取荊州后,一不勞軍,二不安民,卻還不聽程昱之言,以為孫劉不會聯(lián)合,最后火燒赤壁,慘敗而逃。這就說明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
“既生喻,何生亮!”人們便會想起那個氣量狹窄的周喻,但其實周喻氣量并不狹窄,而是心胸開闊之人;魯肅也沒那么窩囊,因為他發(fā)表過東吳版的《隆中對》;是一種新的說法。
從易中天《品三國》我們可以看出,深刻不等于晦澀,精奧不等于難懂。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tǒng)一,可以將一個非常復雜和話題,變得通俗易懂。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4
早就聽說過《易中天品三國》這本書如何如何地好,于是把書借來,偶爾翻翻幾頁。沒料想書中曹孫劉三家的斗爭深深地吸引了我,漸漸地,《品三國》成為我的床頭讀物,每天晚上仔細地翻上幾頁,仿佛三國戰(zhàn)場歷歷在目。
一部三國史,記載了無數(shù)英雄馳騁沙場的睿智與驍勇。沒有三國演義的傳奇色彩,品三國以樸實的語調(diào)為讀者掀開真實三國的帷幕。易中天教授對三國人物的獨到見解是最讓人著迷的。曹操、劉備、孫權如何從無到有經(jīng)營自己的政權,最終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事實上,很多企業(yè)家以及領導者喜歡讀三國,正是其中有許多難得的領導的.智慧。而正是這種智謀的交鋒,才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領導的先決要素當然是領導人的素質(zhì),離開領導人談領導是無稽之談。三國的領導人主要是誰,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董卓,袁紹都是三國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董卓野蠻跋扈,結果被下屬呂布殺了;袁紹剛愎自用,后來慘遭背叛,兵敗官渡之戰(zhàn)。這兩個人后來都沒有好下場。反觀曹操,他攻打張繡時輕敵,結果損兵折將,于是自罰,沒有推卸責任;曹操北征烏桓險勝,他并沒有得意忘形,反而嘉獎阻止他征站烏桓的謀士,明明白白賞罰,結果成為中原北方的霸主;再看劉備,以義證天下,與關羽、張飛坐則同席,寢則同塌,名為君臣,實為兄弟,于是雄踞于荊州;少主孫權,謹慎隱忍,招賢納士,用魯肅、納呂蒙、收陸遜,使吳國人才沒有斷流過,最后臨江而治,與魏國、蜀國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領導人的素質(zhì)是吸引人才的關鍵,董卓和袁紹是禍起蕭墻,相比之下,曹操、劉備和孫權吸引了一大批人才,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yè)。
有了領導人還不夠,還必須有戰(zhàn)略方針,才能建立企業(yè)的框架。深謀遠慮的曹操早已與他的謀士顧問制定了長遠的路線:首先奉天子以令不臣,然后奪取北方政權,進而趁勢沿江南下,統(tǒng)一全中國。然而理想并不總是和現(xiàn)實完全一致,但這并不能否認曹操戰(zhàn)略的正確性;與此同時,為了阻止曹操擴張的野心,劉備和孫權分別在諸葛亮和魯肅的建議下幾乎同時確立了三分天下,聯(lián)合抗曹的路線,劉備甚至早已在隆中與諸葛亮草擬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略方針—首取荊、益,聯(lián)吳抗曹,三分天下,待天下有變,三路分兵,一統(tǒng)中原。曹操、劉備、孫權有了自己的戰(zhàn)略,于是每踏出一步都有根有據(jù),風險降低了,心里自然踏實。最后到了落實處,還需人才才給力。不難發(fā)現(xiàn),魏蜀吳三方陣營均人才濟濟:魏國方面,荀彧,賈詡,程昱,張遼;蜀國方面,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吳國方面,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三方陣營的對抗不相伯仲。事實上,人才在關鍵時刻往往起著扭轉局勢的作用,赤壁之戰(zhàn),蜀國吳國危在旦夕,周瑜、魯肅、諸葛亮力挽狂瀾,最終才能夠化險為夷;另一方面,蜀國后期的衰亡,也正是因為人才匱乏導致的。
21世紀最考驗的是管理者的才能,優(yōu)秀的領導者越來越成為企業(yè)長久生存不可或缺的因素,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集中講述了三國各路英雄建立政權的才能與智慧,推薦大家閱讀。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5
兩天前,我看了報紙,說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非常受歡迎,比韓寒和劉心武輩的作品更受歡迎。韓寒不說他,因為他所謂的作品屬于“超女”文化;劉心武的“紅學”研究大多是形而上學的變體,比周汝昌先生近年來的“紅學”研究更進一步,因為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中沒有寫過他“研究”的東西。他“超越”了《紅樓夢》,所以炒作非常熱烈。相映成趣的是《紅樓夢》原本不如劉心武的“品紅學”叫熱火,這讓人無法理解。
現(xiàn)在,易中天的《品三國》,因為先是電視臺講解,然后是出版社炒作,他的書和人都被炒作得很火爆,恰逢伏天,讓人覺得易中天這三個字特別火爆,像伏天的太陽,讓人難以忍受。據(jù)《新聞晨報》報道,易氏的《品三國》已“未賣先火”,45萬冊被征訂一空,易中天肯定會凈賺140多萬元。出版社還表示,易氏品牌將“幾乎老少皆吃”。
但我認為易氏暢銷是可能的,但“老少皆吃”并不一定,比如我沒有被他“吃”。易的“品味”三國,因為他講故事的方式很流行,所以很多觀眾,也津津有味,這是他的成功,聰明,他可以賺這么多“銀”,表明知識是有價值的。然而,我讀過易氏在報紙上發(fā)表的《品味三國》一書的摘編。我認為他所說的仍然有爭議。最重要的是,他把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和陳壽的史書《三國志》放在一起“品味”,這煮熟了《三國演義》中的藝術描寫和《三國志》中的真實歷史,歷史和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閱讀《三國演義》,從歷史事實的角度來看,《三國演義》的魅力是什么?此外,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本身并不是為了解釋歷史事實。三國歷史和三國歷史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只是作為他表達理想的載體。他決定寫《三國演義》來表達他“安全世界”的智慧,因為他在元末、明初和年代都沒有被重用。
三國可以休息這樣的產(chǎn)品!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6
易中天稍微出名的時候,也就是被央視百家講壇節(jié)目喜歡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人了。當時千千萬萬人還不知道,也沒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壯志”。
剛看了《易中天品三國》,還是覺得有點有意思,尤其是易中天喜歡用現(xiàn)代詞匯表達一些古代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從不重復或者有“這個”“那個”的口頭禪。當易中天真正出名的時候,我不再看易中天的東西了。
有人買了《易中天品三國》這樣厚厚的上下集,想借給我看。我不好意思拒絕,放在家里幾個星期,然后還給別人。這么厚的書比《三國志》還厚。我不想浪費時間去看他們。如果我有時間多讀幾遍《三國志》,我什么都知道。如果我真的想學習,我會翻看《史記》、《漢書》、《后漢書》保證任何人都能說個唾液橫飛。
易中天這個人很聰明,他知道現(xiàn)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讀書,二是虛榮,三是假斯文。所以他,一個學中文的人,也是一個習慣講各種美麗故事的人,借用《三國演義》來回報《三國志》中的人物!叭龂尽笔且环N營養(yǎng)豐富但人們不喜歡吃的粗食,他一加油加醋,就會活色生香。尤其是裴松之的筆記,原本被陳壽拋棄了,充滿了各種道聽途說的故事,他只是帶來了樂趣。經(jīng)過這樣一位廚師的炒作,人們還以為談三國不易中天,就像歌手原唱了一首詩,別人都唱不出來。因此,易中天在造神的時候,自己也被世人視為神。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7
這幾天我看了《易中天品三國》的“大江東去”,它告訴了我們許多故事人物的真正形象以及一些歷史上不存在的故事。
《易中天品三國》一共有五十二集,但我也才看了一集。這一集告訴我們故事里的人物主要有三種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形象漸漸消失了,而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卻完全刻化在人們的腦子里。
它還主要講了一個“不存在”的故事——空城計。也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諸葛亮由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變成了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書上的空城計是這樣的:
“街亭失守后,司馬懿帶領大軍往西城攻來。諸葛亮只有兩千五百名士兵和一些文官。他令打開四門,自己在城上彈琴。司馬懿來到城下,聽到諸葛亮的琴法不亂,以為有埋伏,就撤軍了。”
之所以說這故事不存,是因為有人指出兩點:
一、司馬懿斬了孟達后,根本沒有去攻街亭;
二、如果司馬懿去攻了城,諸葛亮即使用了“空城計”,他也不會退兵的。
第一,他可以派偵查進城查看一下。
第二,他都聽清琴聲了,為何不讓神箭手把他射下來呢?
第三,他就是不進城也得把城圍起來啊。司馬懿是個有謀之人,他是會想到這些辦法的。
所以根據(jù)這幾點描述,我們可以認定這是故事是不存在的了。
事實上,古時候許多故事至今還是個謎。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揭開這些謎團!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8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歷史為我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紛呈而久久令人難以忘懷的時代---三國,這里有天下紛爭,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云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坂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nèi)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zhàn)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于其中……但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己:“歷史為什么會如此發(fā)展?諸葛亮為什么要選擇劉備?袁術為什么最后會餓死于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xiàn)代的眼光為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和歡迎,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chǎn)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為《品三國》。
從此,三國不再只為史學家和軍事家所津津樂道,更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話題,《品三國》也在某些方面讓讀者看到了三國正是的一面。許多人認識三國都是通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有它的虛幻和不正是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國史要追溯到陳壽《三國志》,而《品三國》最出色的一點是大量引用了三國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實,而這些文字是我們這些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國演義》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得他在歷史中卻是一個擁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懷的人。許多人都知道空城計,讀者們都為諸葛亮的膽識所折服,但誰又能想到,這或許是司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維持司馬家族地位的一著妙棋……于是,眾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臺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著,品味著。
《品三國》不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yè)的人也紛紛參看。繼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后,有一部歷史名著將被商家寫進公司必讀書目。據(jù)些例子,在曹操事業(yè)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就值得我們?nèi)ソ梃b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zhèn)洌ú攀桥e,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00年仍未許多專業(yè)人士所采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值。
在各界人士關注《品三國》的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說這純粹是學者明星的效應,但我認為《品三國》在演繹著一個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個人都參透真理,只希望每個人都能讀一點真理,從這一點來看,《品三國》做出的貢獻還是相當大的。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這段話作為《三國演義》結尾再適合不過了,而現(xiàn)在我們又擁有了《品三國》去延續(xù)三國的精彩,三國的璀璨,三國的傳奇……
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后,一切又從頭……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9
懷著對三國的向往之情,為重溫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與智慧,我閱讀了由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撰寫的《易中天品三國》系列書籍。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小說演義,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眾說紛紜。
《易中天品三國》系列書籍講述了三國時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徹,曹操、周瑜、關羽、魯肅、劉備、孫權等人在他的妙筆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對人物的刻畫比較全面,更顯真實,《三國演義》里面的偉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點功勞,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讓鬼神都來顯靈顯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與神圣,其實多看幾遍,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譜。易中天對人物的評述比較真實,是因為在他看來:惡人不一定十分惡,時勢、環(huán)境都是造就人向惡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響的。我不禁為易中天教授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所折服。
這本好書扣人心弦,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讀了就不想再放手。這里面的故事也很真實。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群雄割據(jù)的時代—三國時期中的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劉備、孫權、曹操等英雄人物杰出的偉績或事業(yè)。從諸候割據(jù)講到三國鼎立,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tǒng)一這整個故事。在這本書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劉備、孫權、曹操。如果讓我選擇最喜歡的人物的話,我三個人物都喜歡:劉備,雖然一直寄人籬下,只有一點才華,但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等氣概,而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團結同志,凝聚力量的品質(zhì),讓我很佩服。孫權所領導的江東集團是一個歷經(jīng)兩代三世建立起來的`:創(chuàng)始人孫堅,奠基者不策,真正的領導是孫權。江東集團的前二世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想而知,孫權也是不小的人物。孫權,他是一個有政治才能,是個老成謀國的人。孫權在十八歲時還年紀輕輕,但在政治上已經(jīng)是非常成熟,真的值得我們敬仰。曹操他雖老謀深算,但他在政治、軍事才能方面極其出色,思維也很敏捷,值得我學習。這正所謂曹操是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人。其中,諸葛亮給我印象很深,他讀書"不求甚解",他的朋友如石韜等人都"務于精熟",唯獨他自己"觀其大略"而已。所謂"不求甚解",其實就是不鉆牛角尖;而所謂"觀其大略",其實就是善于抓住要點。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大氣的人。一個大氣的讀書人,總是會一下子就掌握了書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會去尋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個大氣的將領和統(tǒng)帥不會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樣。除了耕作和讀書,諸葛亮還有兩個愛好。一是喜歡"抱膝長嘯"(據(jù)說是一種氣功),二是"好為《梁父吟》"(是一種樂曲)。在三國時期,除了這三位杰出人物外,還有趙云、郭嘉、諸葛亮、張飛、關羽、魯肅等杰出將領。這真是"亂世出英雄"。
以前對三國的理解很膚淺,讀完易中天的品三國,讓我長了很多知識,為人處事上有了一個新的觀念,F(xiàn)在是和平時期,中國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是不能丟的,像桃園結義這樣膾炙人口的佳話,很直得我們當代的青年學習,對朋友同事要以誠相待。我們要關注歷史,要向古代人學習,學習他們的智慧,學習他們的知識。"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句話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話,三國的歷史值得我們?nèi)テ纷x,去研究,去分析。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0
近些天來在家里休息,拜讀了易中天先生的名著《易中天品三國》。我也很喜歡歷史,看了很多關于三國的文章。這里談一點感受,也算是一個小的總結吧。
第一、對于江東政權的認識。
在三國的歷史過程中,大家對于曹操、諸葛亮等任務耳熟能詳。但是對于孫權以及江東政權可能了解的不多,或者說關心的不多。長江在下游地區(qū)是沿著從西南到東北的方向流淌的。因此,人們把長江以南的地區(qū)成為江東,長江以北的地區(qū)成為江左。江東政權的主要活動范圍包括建業(yè)(現(xiàn)在的南京)、武昌(現(xiàn)在的湖北鄂州)、九江等處。北至長江,南至大海。江東政權一共經(jīng)歷了孫堅、孫策、孫權、孫亮、孫休和孫皓六個階段。其中孫堅和孫策都是打基礎的階段。到了孫權這一代,成為發(fā)揚光大的一代。孫亮和孫休處于守成的階段。到了孫皓那一代就是衰落到滅亡的階段了。江東政權是三國中壽命最長的一個政權。它的存在,對于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的開發(fā)和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孫權的用人方法。
那么孫權的成就在哪里呢?我覺得孫權的最大成就就是舉賢任能。孫策在臨終對于孫權的評價是:“如果說在兩軍陣前沖鋒陷陣,你(指孫權)不如我;如果是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人才,并且讓他們各安其職,保衛(wèi)江東,我不如你。”由此可見,在孫策的規(guī)劃中,孫權的主要目標是保住江東,先求穩(wěn),后圖發(fā)展。事實上孫權也確實做到了。從江東政權的歷任軍事統(tǒng)帥就可以看出,從周瑜、魯肅、呂蒙到陸遜。這些人可以說和孫權都是君臣一心,團結一致。在劉備率領大軍討伐江東為關羽、張飛報仇的時候,孫權剛開始的時候是一籌莫展。后來,有人向?qū)O權建議任用呂蒙為統(tǒng)帥,抗擊劉備。但是由于呂蒙是一個白面書生,大家對他的能力普遍表示懷疑。這個時候,孫權力排眾議,大膽起用呂蒙,并且授予重權。結果證明孫權的做法是正確的。
第三、孫權的處事態(tài)度。
孫權在三國之中他的政治地位是比較低的。曹操可以攜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本身有一個宗室的身份,也可以起到號召的作用。但是孫權是什么也么有的。每當江東政權出現(xiàn)危難的時候,孫權就表現(xiàn)出在政治上較大的靈活性。在曹操自立為魏王的時候,孫權主動向曹操稱臣。表示如果曹操稱帝和攻打劉備的話,孫權愿意支持。這次的稱臣換來的是曹操借天子的命令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南昌候、荊州牧。后來,當劉備向江東進攻的時候,孫權再次向曹丕稱臣。這一次換來的`時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兩次稱臣,既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又避免了兩面受敵,為自己贏得了回旋的余地和時間?梢妼O權這個人在處事上是求實而不慕名。
第四、姜維的得與失
蜀漢政權經(jīng)歷了諸葛亮、蔣琬、費祎三任宰相之后進入了姜維時代。但是姜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對外戰(zhàn)爭上了,對于蜀漢政權的自身建設貢獻不大。以至于最后黃浩排擠姜維,姜維被迫借屯田之名離開成都避禍。從此可以看出,將為作為蜀漢政權的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大將軍)并沒有從全局上來建設蜀漢政權。由于他的這種偏頗,導致最后自己在前線拼死抵抗,后方皇帝已經(jīng)投降的尷尬局面?梢哉f,姜維也應該好好檢討自己。
第五、司馬氏政權的建立
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父子兄弟三人可以算得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司馬懿為了曹魏政權可以說是披肝瀝膽,屢建奇功。從曹睿死后到司馬懿就處于一種賦閑的狀態(tài)。也可以認為他在養(yǎng)精蓄銳、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十年之后,新皇帝曹芳從八歲漲到十八歲了。這個時候曹魏政權原來的骨干,如鐘繇、賈詡、陳群、華歆、曹仁、曹真等文臣武將基本上都已經(jīng)病逝或者是陣亡。剩下的人已經(jīng)不足以對付司馬懿了。正好這個時候曹爽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無能之輩,那么天賜良機,司馬懿開始了篡奪曹魏政權的一系列活動。若干年后,司馬昭主政的時候,涌現(xiàn)的鄧艾、鐘惠等人才都是司馬懿最早發(fā)現(xiàn)并且大力提拔的結果。
最后,我還要飲用《三國演義》里面的話“是非成敗轉頭空”。的確是如此,歷史上的各種人物、事件雖經(jīng)起伏跌宕但最終還是成為一種過去。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1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歷史在分分合合的時間軌道中回旋,漸漸地拉開了三國的帷幕。
在這群雄逐鹿的過程中,隱藏著太多的謎團,而曹操卻是其中最讓人費解并且最富有爭議的,廈門大學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向我們介紹并分析了曹操其人。
三國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但亂世才能成就英雄,如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武瀟灑的.周瑜,堅忍不拔的劉備……演義出一部恢宏的歷史畫卷。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詐小人,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可我讀了《品三國》之后,才知道這是對他不公平的評價,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發(fā)布屯田令,富民強國,同時曹操還很大氣,主張“唯才是舉”,只要有真才實學,不管有什么缺點,都可以不計前嫌,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形成了曹操手下猛將如虎、謀臣如狼的盛況,為他今后的問鼎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論功績,曹操戰(zhàn)功累累,破黃巾,殺袁術,攻袁紹,滅呂布,潰馬騰,收劉表,敗張魯。雖然有赤壁慘敗為曹操征戰(zhàn)一生的最大的污點,但以現(xiàn)在全面發(fā)展的觀點來看,縱觀三國,哪個人能及得上曹操這樣的軍事、政治、勇氣、謀略,才華集于一身的呢?狂妄自大的袁術?有勇無謀的呂布?驕傲自滿的袁紹?懦弱無能的劉表?當然不是。
論起三國群雄,諸葛亮沒有曹操識人的眼光,孫權沒有曹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經(jīng)驗,劉備缺乏曹操的氣魄,這樣看來,曹操無愧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2
品三國是易中天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
作品在一開始就明確了歷史、文學以及民間的三種歷史人物形象。這就給了我一種期待:他可能會從歷史的角度去說一下某些主要人物在歷史當中的真實形象,與文學民間形象的差別,以及產(chǎn)生這種差別的原因。
但結果并非如此。易中天先生品三國的方式,也并沒有非常明確的區(qū)分歷史、文學以及民間形象,甚至對于歷史、文學以及民間的人物故事劇情演藝也都是魚龍混雜的。一會兒用正史,代表自己客觀深邃的歷史觀,一會兒又利用三國演義當中的劇情去非常感性的演繹人物之間的關系。
這個特點在演繹曹操故事的時候,被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在品三國的一開始,易中天尚能在演繹的過程中,比較明確的說明演義和史書中曹操表現(xiàn)的區(qū)別(例如曹操聽到自己是亂世奸雄之后的表現(xiàn)差異,例如曹操“寧負天下人”的話術差異)。這種比較新奇,而且鞭辟入里的剖析古代人物人性的'方式,在當時的我看來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但是到了后來,這種剖析變了味道,對于正史當中惜墨如金的非重要人物,易中天先生增加了對這些人物的感性描述,心理狀況的描述(非常典型的,就是煮酒論青梅故事的引入,該故事并未見載于史書)至此,作者已經(jīng)完全的將歷史、文學以及民間形象混為一談。這就造成了我等讀者的疑惑:這位老師說的,到底是歷史?還是真實發(fā)生的史實?所謂的品三國,是品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
正統(tǒng)研究歷史的方式,是從社會、經(jīng)濟、制度等各個方面去剖析一段歷史的真實存在,再進行解構的一個過程。因此,正史的研究方式一定是立體的,一定是有多重邏輯的。而品三國的方式,卻并非真正歷史研究的角度,個人感覺,他仍然是一種典型的文學鑒賞的角度。
文學鑒賞角度強化了英雄在歷史當中的潮流引領的作用,三國志,三國演義都是這種基本觀點。因此他們會認為關鍵英雄的出現(xiàn),推動著歷史的發(fā)展。不說這種觀點是對還是錯,但是承襲了三國志三國演義基本結構的品三國,實際上也是一種英雄史觀?隙ㄓ⑿鄣淖饔茫浯蠖窢幍谋厝恍。
例如袁紹與曹操的爭霸,個人認為他在勝敗有憑當中對兩位的分析,其實就有失偏頗。曹操全是優(yōu)點,袁紹一無是處。既然袁紹那么不堪,為什么還會在十年之內(nèi)占據(jù)四州。而易中天本人對于袁紹槽點的評估,又如何保證沒有經(jīng)過歷代史家“勝者王侯敗者寇”方式的潤色呢?
所以,雖然作者在開篇就打出了歷史、文學以及民間形象的差別,但實際品三國并不能算為一部客觀的史詩,他只是易中天本人對于三國這段歷史,在文學層面的一種解構,而且僅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3
歷時2兩個月,終于讀完了品三國。
在易老師剛講到一半的時候,網(wǎng)上批評的人很多,說易老師感情色彩太重,都是在講曹操如何如何好,講的有失客觀。我對那些自詡的狗頭教授很反感。首先,易老師當時還沒有講完,誰也沒有資格說曹操占的篇幅多還是少;其次,曹操是一個被誤解的人,他的文學形象很大程度上失實與歷史形象,那些只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對曹操的理解有失偏頗,易老師應該給他平反;再次,曹操確實是一個值得詳細講一講的人,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最早的出場是他小時候裝羊癲瘋騙他父親失去了對他叔叔的信任,我猜測他這時候大概8歲左右。劉備第一次出場是在桃園結義的時候,那時候他怎么也是個中年人了。孫權的第一次出場是他在18歲繼父兄的霸業(yè)成人君的時候。從三大政權的領導人出場時間來看,曹操最早。既然出場的時間長,可以講的事情也就多,這個合情合理。還有,講曹操的很多時候穿插著在講袁紹,袁術等其他北方軍閥。而且從三家建國的路線上來看,曹操是探索者,孫劉是仿照著曹操行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多說幾句何妨?
我自幼喜歡歷史,讀過三遍《三國演義》。很小的時候,讀的是連環(huán)畫的版本,初中的時候,讀的是白話文版本,高中的時候,讀的是文言文版本。那時候在三家政權中我就最喜歡曹魏。劉備整天哭哭啼啼,不像個男人,而且大多事情都是諸葛亮出謀劃策的,所以比喜歡劉備。東吳偏安一隅,而且孫吳在《三國演義》中的戲份是最少的,不是主導歷史的人,所以不喜歡孫權。從“謀董賊孟德獻刀”“發(fā)矯詔諸鎮(zhèn)應曹公”兩回來看,曹操的才能已經(jīng)初露鋒芒,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不必贅述。喜歡曹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的文學造詣,“三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比容質(zhì)疑,“東臨竭石,以觀滄!笔呛蔚葰馄牵
以前對三國的理解很膚淺(其實我現(xiàn)在也沒把這段歷史弄清楚,也無法弄清楚),昨晚讀了品三國最后的附言之后,終于把魏蜀吳三家興衰的原因弄清楚了。原來士族階級成為統(tǒng)治階級是歷史的趨勢,三家歸晉是歷史的必然。以前以為三家最后的滅亡,是因為統(tǒng)治階級一代不如一代,最后昏庸無能被司馬氏篡位。原來在士族階級把持朝政之后(魏國后期),他們要找一個士族階級利益的代言人,司馬氏父子正好符合他們的條件?墒鞘孔咫A級也只是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度產(chǎn)品。從整個歷史來看,夏商周施行的都是分封制,夏桀商紂都是被身為地方諸侯的商湯周文替代,周朝繼續(xù)施行分封制,在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之后,地方政權自立為王,出現(xiàn)戰(zhàn)國七雄混戰(zhàn)的局面。秦朝統(tǒng)一之后,吸取教訓,施行郡縣制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然而秦皇的暴政激起民憤,秦朝的探索以失敗告終。漢王朝建立之后,可能是對秦的郡縣制不夠信任,繼續(xù)執(zhí)行分封制,但是地方政權權利過大的問題突顯出來了,八王之亂就是最好的解釋。經(jīng)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之后建立的隋朝和秦朝很相似,都是歷時三代,最后都以暴政激起民憤倒臺。之后建立的唐朝施行節(jié)度使制度,但是節(jié)度使這個官職權利依然很大,及負責軍事又負責行政,在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之后,地方節(jié)度使又成了一個個割據(jù)的政權,最終爆發(fā)了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在戰(zhàn)亂之中震動了根基,在五代十國之后,又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宋朝建立。因為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后周的軍事長官,然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了皇帝,所以他很注意限制地方軍事長官的權利,施行軍政分開,然后軍事調(diào)動頻繁,讓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樣雖然能夠防止地方長官培養(yǎng)親信,但是也造成了大宋軍事力量的薄弱,導致被遼,西夏,金的輪番欺辱。之后的元明清政體很相似,也已經(jīng)很成熟,再也沒有發(fā)生過地方政權篡位的情況,都是被壓迫的農(nóng)民政權推翻了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清明交替有些復雜,像宋元交替)?傊,統(tǒng)治制度越來越完善。從部落首長(皇帝)制-分封制-郡縣制-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不論什么制度,都是中央集權的制度,皇帝是老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边@句話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話,三國的歷史值得我們?nèi)テ纷x,去研究,去分析。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4
三國是一個風云變幻,英雄輩出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里大顯身手,叱咤風云。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里有天下紛爭,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zhàn)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沉醉于其中......但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己:“歷史為什么會如此發(fā)展?諸葛亮為什么要選擇劉備?袁術為什么最后會餓死于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xiàn)代的眼光為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和歡迎。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chǎn)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為《品三國》。
易中天,從《百家講壇》走出來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收到的評論大多是溢美之詞,如五月槐花,香氣飄飄。當然,易中天的魅力也著實讓人著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溫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這些都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一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當然也有不一樣的看法。于是,眾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臺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著,品味著。
從此,三國不再只為史學家和軍事家津津樂道,更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話題,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yè)的人也紛紛參看。舉一些例子:在曹操事業(yè)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就值得我們?nèi)ソ梃b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zhèn),唯才是舉。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這些政策時隔2000余年仍被許多專業(yè)人士所采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值。
在各界人士關注《品三國》的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說這純粹是學者明星的效應,但我認為《品三國》在演繹著一個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個人都參透真理,只希望每個人都能懂一點真理,從這一點來看,《品三國》做出的貢獻還是相當大的。
《品三國》延續(xù)了三國的精彩,三國的璀璨,三國的傳奇!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5
在上學期末,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經(jīng)典名著。讀完后,我仍然意猶未盡。于是,寒假里我又從網(wǎng)上購買了《易中天的品三國》一書。當我終于把這本書盼到手的時候,便捧著它如饑似渴地品讀起來。
易中天是廈門大學的教授,他用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三國時期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本書不僅向我們揭開了一個個歷史的神秘面紗,解釋了一個個歷史懸疑。更為我們分析了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并對他們的為人處世非?陀^地從多角度進行了詳盡的解析。使我對三國人物的看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其中,在我心中對于曹操這個人物看法的改變更是天翻地覆。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被羅貫中描述為一個奸詐、多疑、自負的人。而讀了《易中天的品三國》,我才明白原來曹操其實也有他可愛的一面,他的文才,他的`武略,他的用人之道,真不愧為一個謀略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尤其是曹操的用人之道——德才兼?zhèn)、唯才是舉,他的愛才惜才的品質(zhì),在2000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也正是他的善于用人,善于用兵,才使他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業(yè)。
在《品三國》中,易中天教授還向我們講述了劉備白手起家的執(zhí)著;孫權繼承父業(yè)的堅強;周瑜的足智多謀,諸葛亮處事的冷靜和做事的任勞任怨,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從書中我們還可以認識其他的謀略超群的人物,如郭嘉、龐統(tǒng)、魯肅……他們都為自己的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通過讀《品三國》這本書,我不僅了解了三國這段精彩的歷史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還從古人身上學習到了眾多的精神品質(zhì)和智慧。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定要立下自己的志向,并向自己的志向努力前進。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6
其實很多人和我一樣,了解三國都是從《三國演義》的故事開始的,也是從《三國演義》那精彩的故事開始喜歡上三國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多數(shù)人了解的三國是羅貫中的三國,而不是真實的三國。
而今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之后,終于能更真實地接近了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更真實地了解了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因為易中天先生品的不僅僅是三國時代的群雄之間的.戰(zhàn)爭,更是品出了"人"這個關鍵的東西。"歷史就像一面鏡子",而后人讀歷史,就是為了不重蹈古人的覆轍,所以說,"人"也是讀歷史的人必須要了解的。光看史書是有些枯燥的,普通人看起來也不一定能完全看明白,但看完整本《品三國》之后,確實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念書"的感覺,因為這本書是"品"出來的,展現(xiàn)給我們的看的是精華,是一位學者苦心專研出來的精華。
最后想說的是,希望以后能多多看到諸如此類的書,因為這些好書可以讓原本枯燥的歷史變得更加平易近人,讓更多的普通人來喜歡上華夏中國那五千年精彩的歷史。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7
易中天稍出名時,也即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jié)目相中時,我也就知道此人了,當時千千萬萬人還不知呢,更沒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壯志”來。
剛看《易中天品三國》,尚覺有點趣,特別是易中天喜歡用現(xiàn)代的詞匯表達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這個人講話從不重復或者有什么“這個”“那個”的口頭禪。等到易中天真正飛來飛去出名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不再看易中天的東西了。
有人買了《易中天品三國》這樣的厚厚的上下集書,獻殷勤地要借給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絕,放在家里幾個星期然后再還給人。這么厚的`書,比《三國志》還厚,我不愿浪費時間看它們,有時間多看幾遍《三國志》,什么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話,再翻翻《史記》、《漢書》、《后漢書》,保證任何人也能講個唾液橫飛。
易中天這個人很聰明,他知道現(xiàn)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書,二是虛榮,三是假斯文。于是他這個學中文的人,也是慣于講各種動聽故事的人,便借《三國演義》,來給《三國志》中的人物還魂來了!度龂尽愤@道有營養(yǎng)但人們不喜吃的粗食經(jīng)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來。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來是被人家陳壽棄之不用的,充滿了各種道聽途說的故事,他拿來正好生趣。經(jīng)他這么大廚一炒,人們還以為談三國非易中天莫屬,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詩,別人都不能唱了。于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時候,自己也被世人視為神了。
再后來,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計天天在飛機上度過的。參加這個那個簽名售書,參加這個那個講座,仿佛他一夜之間成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通靈寶玉”了。從三國講到東西方文化比較,從諸子百家講到中國歷史,只是自己的專業(yè)中文倒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我聽過一場易中天在浦東干部學院講的講座。是關于諸子百家的,實際上只是用不太好的嗓子哼一段旋律,然后再斷章取義地取幾個小故事來弄弄從未看這些書的人。對于我這個拿起《論語》、《孟子》,放下《老子》、《南華經(jīng)》(和《莊子》)等等諸子原著的人來說,他說的這些東西只是小兒科。我聽了一半實在聽不下去,于是中途退場到車上睡覺看報紙。
嘩眾取寵和花言巧語只會短期內(nèi)迷倒不明真相的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清這一點。
原著就是原著,是千古流芳的東西。雖然有很多人想打扮小姑娘一樣打扮歷史和厚著,其實質(zhì)只是在不想讀書的世人和歷史、原著之間放一個煙霧彌漫的煙幕彈。君不見千古來有多少個煙幕彈,到頭來都煙消云散,擺在書架上的還是歷史和原著。
相信過不了多久,易中天的大作將被撤出書架,從學術上看,他的書不如《三國志》,從文學的角度看,他的書不如《三國演義》。
據(jù)說,滿載疲憊的易中天終于覺醒了,想等還清了人情債后金盆洗手了。這是好消息,無論對他來說還是對世人來說都是好事。對他來說激流通退,留余香在人間,不必江郎才盡而黔驢技窮,對世人來說舊的不去他們怎樣才能造出于丹后的新星呢。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8
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寒假里,我隨著易中天先生的文字,重溫了那段幾乎家喻戶曉的輝煌歷史。書中分別介紹了曹操、孫權、劉備等人鮮為人知的成才史,讓我能“跳出演義看歷史,還原名人品三國。”
回顧那段群雄逐鹿的歲月,我最欣賞的人物莫過于曹操,雖然他飽受后人的鄙視,乃至痛恨。錯殺呂伯奢后,他的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實在是將自私自利發(fā)揮到了極致,可謂“小人名言”中的經(jīng)典,可他擁有的疆土幾乎是東吳、西蜀兩國的總和,實在是一等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曹操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也會翻臉無情,如早年殺的`陳宮,中年殺了許攸,晚年殺了楊修。曹操是“建安文學”的倡導者,流傳至今的《觀滄!、《龜雖壽》等作品,不僅內(nèi)涵豐富,而且是《詩經(jīng)》之后為數(shù)不多的精品四言詩,而孫權和劉備二人留下的名句貌似只有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在我看來,曹操實在是天使與魔鬼的完美結合。像他這樣的奇人,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恐怕也不為過呢。我敬重他,也曾想過向他學習:學他的文韜武略,學他的領袖才能,學他的英雄本色。但我又不想成為眾矢之的,成為眾人避而遠之的人。那是多么悲劇!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當今之能人”,不做“亂世之奸雄”。
將來要能創(chuàng)出一番事業(yè),曹操的經(jīng)歷告訴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面對養(yǎng)祖父是宦官的現(xiàn)實,恐怕他會面臨不少閑言碎語,但曹操似乎沒有受到任何消極影響。平凡如我,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若能堅守合適的理想,也必能走向成功。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再次哼起這首《曹操》,我心中不禁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期待。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19
當下的易中天被稱為是百家講壇中的“超女”,紅極一時。當然,也有很多罵聲,說他是曲解歷史,誤人子弟。在我讀完《易中天品三國》后,沒有像電視上說的那種“嫁人就嫁易中天”的沖動,也沒感到他是一個曲解歷史,嘩眾取寵的騙子。
易中天是根據(jù)三國正史中的人物傳志,用現(xiàn)代的心理學和個人的人生閱歷去注釋歷史人物大約的想法。也許是對,也許是錯, 但比較人性化。因為三國的意思就是中國大陸上同時存在的三個國家,像現(xiàn)在世界中的國家一樣,都擁有自主權的,在發(fā)生戰(zhàn)爭的時候,各國家的將領、謀士在面對戰(zhàn)爭時所做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發(fā)生的戰(zhàn)役,根本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都是以本國利益?zhèn)人利益為前提的。
三國既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短短幾十年中,曾經(jīng)有過多少英雄戰(zhàn)死沙場,又有過多少人雄霸一方,比如兩個漂亮的草包:劉表、袁紹?蓯鄣募樾郏翰懿。一代梟雄:劉備。一代奸雄:董卓。西涼忠臣:馬騰。小霸王:孫策!。他們都有自己的地盤,自己的`事業(yè),自己的武將與謀士。
兩個漂亮的草包:袁紹、劉表,雖然手下人才濟濟,但是他們卻不懂得利用這些人才,導致沒有把他的文臣武將的長處發(fā)揮出來,反而把短處盡情釋放、淋漓盡致。
袁紹關渡之戰(zhàn)不聽沮授等的建議,不僅集結大軍進攻官渡,而且把沮授關押起來,剝奪他的軍權,而把軍權交給只會拍馬屁的郭圖,結果致使全軍覆沒,領土淪陷,自己吐血而亡,死后兒子們相互爭權奪勢,最終自己一手打下來的江山毀于一旦。
劉表則是太懦弱,太無能,太迂腐。當時天下文人墨客,豪杰義士集結于荊州避難,而劉表居然一個也沒用,真是無能。結果死后,兒子也不戰(zhàn)而降,自己的領土拱手相讓給曹操,并且兒子、妻子被殺死。
董卓因為殘暴而導致群起而攻之,結果自己也沒好下場,被自己的義子殺死。當然,呂布墮入情劫,窩里反,也就不足為奇了。
曹操則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雖然自己能控制手下,卻未能讓兒孫守住江山,結果自己多年的心血落入司馬家族手中。曹操有時也一意孤行,如他占取荊州后,一不勞軍,二不安民,卻還不聽程昱之言,以為孫劉不會聯(lián)合,最后火燒赤壁,慘敗而逃,這就說明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從他父親對他“家賊難防,偷斷屋梁”的評論來看,他狐性多疑失天下,也是個必然的結果。
劉備表面上是仁義之君,其實很會用計收買人心,讓那么多優(yōu)秀之士死心塌地為他去死,真的是很奸詐和狡猾,讓人防不勝防。但是一代梟雄也有缺點,太感情用事,結果彝陵之戰(zhàn)大敗,自己的精兵強將大部分都搭了進去,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然后還來了個“白帝城托孤”,又讓他那不該被趙云救回的兒子害死了一批人。一代梟雄的下場竟是這樣,真是可悲…
說到一個個的一方霸主,就不得不提一下其中優(yōu)秀的軍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應該說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出使江東,促使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聯(lián)合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只可惜被劉備“三顧茅廬”騙了去,于是感激涕零,為劉家賣命!冻鰩煴怼冯m明世,卻無疑也是他的提前寫好的遺囑。
“既生喻,何生亮!”人們便會想起那個氣量狹窄的周喻,但其實周喻氣量并不狹窄,而是心胸開闊之人,只是因“諸葛亮三氣周瑜”就把他整死,未免有失大將風度,但這也許只是為了反襯諸葛亮之聰慧而對他的一種誣陷。后人說他小氣的說法,也許只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吧。
從易中天品三國我們可以看出,深刻不等于晦澀,精奧不等于難懂。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tǒng)一,可以將一個非常復雜和話題,變得通俗易懂。有機會你也去看一下《易中天品三國》,相信你會明白的更多,這其中不只是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更容括了人生百態(tài),教你很多做人的道理。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20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一首《曹操》掀起了三國熱;隨之,廈門大學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也登臺亮相。三國是亂世,但亂世出英雄。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武瀟灑的周渝,堅韌不撥的劉備……演義出一部恢宏的歷史畫卷,而這一段段撲朔迷離的歷史的背后,往往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賊。在戲劇中,他也只有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讓人想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晌易x了《品三國》后明白了這不是對他公正的評價!镀啡龂氛f:“曹操是為奸雄!
”其實做一個奸雄,是因為當時正處于亂世,是逼出來的。而曹操又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經(jīng)過戰(zhàn)爭洗禮中原地區(qū)出現(xiàn)了“白骨蔽原野”的慘景,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而曹操采用“屯田方針”,富民強國。曹操還是一個大氣的人,他頒布《求賢令》,主張“唯才是舉”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風有些小缺點什么的,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今后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品三國》中易中天教授還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如龐統(tǒng)的死是劉備與諸葛亮合謀的,關羽的死也跟諸葛亮有莫大的`關系等等,這讓許多“亮迷”們十分氣惱,說易中天有意抵毀諸葛亮,其實這只算學術之見,歷史是客觀的。而易教授卻有著一種敢于打破延續(xù)已久的觀念,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所以,我們既要向歷史人物學習,也不仿學學在我們身邊的像易中天這樣的人!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21
三國,是一曲英雄的贊歌。
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后,我對三國中的英雄有了新的認識。
就說曹操吧!以前,我對曹操的印象是殘忍、涼血、奸詐、霸道、大膽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個十足的”國賊“,其霸道和殘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賊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充分的體現(xiàn)出了他的大膽;荀是曹操的頭號謀士,想出過很多計謀,幫曹操打了不少勝仗,和曹操出生入死,后來因為反對曹操不忠于漢室的行為而被賜死,這足以說明曹操是一個忘恩負義、涼血和殘忍的人;建安第十六年,曹操討伐西涼馬超,用離間計使馬超內(nèi)部起了內(nèi)杠,害的韓遂的`手臂都被馬超砍掉了,這不就說明了曹操是一個奸詐又有智慧的人嗎?
但看了《品三國》之后,我對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觀,他幽默,他豁達,它灑脫,他不拘小節(jié)、率真風趣,《品三國》中說:曹操他常常穿薄綢做的衣裳,帶著一頂絲綢做的便帽去會見賓客,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沒有什么顧忌,有時說到高興出,便笑彎了腰,一頭埋在桌子上的杯盤里,弄得帽子上都是湯湯水水,我們可以從這里看出曹操的不拘小節(jié),率真風趣,在他征討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zhàn)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都爭先恐后的看曹操,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沒有四只眼睛兩張嘴,只不過多了點智慧!“這話說的很實在,也很可愛,體現(xiàn)出了他的幽默、豁達、灑脫。
我對三國里人物的重新認識還有很多,心中對他們的影響也有大大的改觀,三國,這真是一曲英雄的贊歌!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22
我早就常聽人說起《易中天品三國》這一節(jié)目,起先,我并不以為然,心想: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這部長篇小說很多人都讀過,而且以各種形式廣為傳播,如戲曲、評書、電視劇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就連我這個小學生都對書中的故事和人物了解得非常清楚,還有什么好“品”的呢?但想到有那么多人對它津津樂道,心想也許真有什么特別之處,很想一睹為快,然而緊張的學習總讓我抽不出時間。暑假里,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再次播出《易中天品三國》,我總算有了一飽眼福的機會。嘿,還別說,真不錯。看著看著,我就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越看越精彩,一集都沒落下。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娓娓道來,不僅讓我重溫了一遍《三國演義》這部古典名著;而且還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他的語言生動幽默,現(xiàn)場常常會有陣陣笑聲,電視機前的我也不例外,他讀過許多的書,查閱了許多資料,旁征博引,道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和不同于小說《三國演義》的獨到見解,尤其是他對書中一些人物的評價更令我耳目一新。
小說《三國演義》中寫到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端著個“故作清高”的架子,一請、二請都沒見到人,三請還在睡午覺,讓劉備坐“冷板凳”苦等了好幾個時辰,這樣寫可以表達出劉備求賢若渴的誠意,但同時也表達出諸葛亮的“清高”和自以為是,在外人看來幾乎有一些不近人情。但易中天教授卻認為這樣寫有背于諸葛亮寫的《出師表》的精神,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胸懷天下,怎么可能是羅貫中筆下自以為清高的酸腐文人呢?所以他認為劉備三顧茅廬并不是小說中所寫的那樣,按諸葛亮的性格,可能是諸葛亮跟劉備談了三次話,談論天下大勢的時候很投機,非常談得攏,于是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平天下。
羅貫中在書中所寫的周瑜是一個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他容不得諸葛亮比他本事大,處心積慮公報私仇,一心要殺諸葛亮,除去他心中的隱患。諸葛亮一會兒設壇借東風,一會兒草船借箭,神機妙算,想方設法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陷害,結果他“三氣周瑜”,把周瑜活活氣得吐血而亡?梢字刑煜壬鷧s認為周瑜是個心胸豁達的人,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吳國的都督,娶了吳國最美的女子小喬,和吳王成了連襟,國人稱他為周郎,意思是英俊有為的小伙子,他官場得意,情場也得意,他什么都有了憑什么要去嫉妒諸葛亮呢?
我從一些媒體得知,當前社會上對《易中天品三國》這個節(jié)目褒貶不一,有人對它極為推崇,有人對它不屑一顧,也有人對它嚴加駁斥?晌艺J為無論是羅貫中,還是易中天,他們寫三國也好,品三國也好,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和思考,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不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有矛盾并不可怕,我們并不會為這些矛盾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而感到無所適從,因為矛盾都是互補的.,反映了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矛盾的出現(xiàn)更有利于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zhì)。易中天教授講述形式不拘一格,追求學術創(chuàng)新,見解獨具個性,注重雅俗共賞。正如《百家講壇》欄目宗旨所說“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蔽矣X得《易中天品三國》這個節(jié)目從一個新的角度為大家解讀三國這段歷史,不正能讓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享受這一道充滿智慧的文化大餐嗎?海納百川,我們要善于接受不同的觀點,讓智慧充沛你的人生!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2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最近我看了這本《易中天品三國》跟隨易中天領略了別樣的三國歷史,易中天教授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不一樣的三國之門。他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一家之言品三國!
三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朝代,它雖然短暫,但在這亂世期間卻出現(xiàn)了許多英雄人物,比如: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司馬懿等。他們中有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丞相,有的是足智多謀的軍閥,還有的是終結亂世的梟雄。正因為他們?nèi)龂抛兊萌绱司省?/p>
曹操,相信大家已經(jīng)十分熟悉了,百姓們都認為他就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小人,而劉備就是保護漢室的忠臣。所以當大家一提到劉備失敗就各個唉聲嘆氣而聽到曹操失敗,就各個拍手稱快。那么曹操到底是不是一個奸雄小人呢?我們來聽聽易中天教授是怎么講的。他說:“大家痛恨曹操無非就是有三個原因:為人奸詐、篡漢與說了一句:‘寧我負人,休人負我。’我們來一個一個分析,第一為人奸詐這是在敵方眼中,但是我們要想想在那樣一個亂世中,如果你處處講實話能成大事嗎?第二難道天下的皇帝就只能姓劉,不能姓曹嗎?萬事都有輪回。第三,我們先來看看,他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曹操被董卓追殺,一路逃入過他的一個朋友家,這個朋友叫呂伯奢,但曹操懷疑這一家人想要加害于他,于是把他們一家全部殺了。這屬于誤殺,于是曹操就凄愴的說道:“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闭堊⒁馄鄲磉@詞,這是曹操在后悔時對自己的一種自我安慰,并且毛批認為:‘此乃孟德過人之處也。’毛先生分析道,如果換了別人都會說,寧人負我,休我負人。但是他們做的`是和曹操一樣的勾當,只不過只有曹操敢說真話罷了,所以曹操是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
諸葛亮,一個被譽為臥龍的人。他在《三國演義》中被講的神乎其神,什么借東風、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等,但他到底有沒有那么神呢?回答當然是沒有,比如說空城計,事情大約是這樣的:蜀軍新敗,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兵,而司馬懿正率兵前來,于是諸葛亮搬個琴,擺個香爐,召兩個小孩子,在城樓上唱卡拉OK,司馬大軍一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司馬懿自己打馬上前,大為驚詫,說牛鼻子老道在搞什么搞,大開城門在這開party,于是撤軍了。這明顯不符合實際嗎,第一既然司馬懿離諸葛亮這么近,他可以直接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嘛。第二,既然司馬懿怕埋伏,那么他可以把這城圍起來,圍而不打不行嗎?第三,況且那時后,諸葛亮根本不在城中,連人都沒有,哪來的事呢?那么諸葛亮到底是個什么人?有一點可以保證諸葛亮絕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與實踐家,但決非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三國這個亂世已經(jīng)離我們而遠去,我們無非就是從主觀上去判斷各路英雄孰是孰非,但從這本書中有告訴我們,不要盲目相信一家之言,要從多方面去感受去思考,不要迷信小說家之言?磿⑷胱约旱乃枷耄嗳ハ胂脒@是不是真的,就像我的小學老師對我說的那樣,要學會質(zhì)疑!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24
我讀了《易中天品三國》后,發(fā)現(xiàn)正史和我讀過的《三國演義》并不相同,在《三國志》中的許多真實事件被戲劇化了。
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故事,例如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不曾有過。我認為就算氣過也氣不死,為什么呢?因為史書上記載劉備評價他“氣量頗大”,蔣干說他“雅量高”。在我看來周瑜不僅氣量大,而且周瑜還很帥氣,這在當時可謂家喻戶曉!度龂尽分姓f周瑜是吳中皆呼為周郎。他不僅人品好,修養(yǎng)高,還會打仗,懂藝術,能把戰(zhàn)爭變成藝術,仗打得十分漂亮。可見周瑜這個人是官場,戰(zhàn)場,情場,場場得意。這樣一個春風得意的人,怎么會因為嫉妒別人被氣死呢?我們嫉妒他還差不多! 講到戰(zhàn)役我們不得不說“赤壁之戰(zhàn)”,但其實歷史并不像《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由諸葛亮一手指揮這場戰(zhàn)役。真實歷史上的“赤壁之戰(zhàn)”是由周瑜指揮的。于是我們不難想象出當時的場景,曹軍列陣于長江,戰(zhàn)艦相連,軍棋獵獵,江東之人膽戰(zhàn)心驚,唯有周瑜鎮(zhèn)定自若指揮戰(zhàn)斗,那里有諸葛亮的'事?
從書中我明白了文藝作品中的歷史不一定正確,不一定真實。如果我們想要了解歷史真相,我們一定要多讀正史,才能了解真實的歷史。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25
近日受周圍的讀書熱潮的影響,也捧起了兒子的那本《易中天品三國》,使我重新認識了曹操,認識了一個真實的曹操,認識了一個了不起的曹操。
之一,曹操是個深謀遠略的人。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袁紹、袁術三個亂石梟雄在對待皇帝的事情上做出三種決策:董卓廢立、袁紹另立、袁術自立。而曹操確是把現(xiàn)任皇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據(jù)地,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號。曹操在動亂之中,走此決策,真是高明之至!盡管他被對手冠以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面對昏庸的朝政,流離失所的皇帝,曹操能站出來扶皇帝一把,充當皇帝的保護神,讓他過點安生日子,這已經(jīng)不容易了!而且,曹操至死也沒有稱帝,從形式上他一直還是漢丞相,沒有違背當初許下的諾言。我認為曹操能做到這樣已經(jīng)不錯了。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做不到了……
之二,曹操是個善于用人的好老板。曹操所處的是一個亂世,人心浮動,道德淪喪,人與人之間缺乏誠意和信任,但是曹操卻能廣聚人才,直到曹操去世為止,他的核心謀士以及各級掾?qū)俟灿幸话俣嗳。易中天先生用八句話概括了曹操的用人之術。一,真心實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誠待人;三,開誠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設身處地,以寬容人;七;楊人責己,以功歸人;八,論功行賞,以獎勵人。
最佩服曹操的便是“焚燒書信事件”。曹操大敗袁紹于官渡以后,袁紹的大量輜重、珍寶、圖書都落入曹操手里,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里寫給袁紹的書信。曹操二話不說,下令一把火把它們燒個干凈。那些暗中勾結袁紹的人,原本擔心要追究的,現(xiàn)在都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肚子里去了,對曹操更是佩服與感激。曹操自己的解釋是這樣的:袁紹強盛的時候,連我都自身難保,何況大家呢!這話也只有曹操能說到做到吧,這樣不僅讓那些心懷鬼胎的人疑竇冰釋,便是沒什么瓜葛的人也會為曹操的寬宏大量和設身處地所感動。
讀罷全書,我真為曹操鳴不平,這樣優(yōu)秀的人才,為什么卻被世人所誤傳?恐怕不只是政治原因吧,肯定與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愚昧的一些理念有關吧!用現(xiàn)代眼光看,曹操真是一個高明的老板。他能如此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打了勝仗都歸功他人,打了敗仗卻檢討自己而且每次都做得是那樣坦誠、實在、大氣、自然,為這樣老板賣命,真是累死也心甘情愿。
讀書,讓我們明理,讀書的終極目的便是讓我們認識自己并改造自己。我們每位教師如果都有一點曹操的謀略,都有一些曹操的用人之術,我們的學生哪能厭學?再重的負擔,恐怕也不會感到勞累。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08-07
品三國_《三國演義》讀后感03-23
三國讀后感 -三國演義讀后感08-11
三國演義片段讀后感 -三國演義讀后感09-06
《三國》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07-20
《水煮三國》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07-14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8-30
【經(jīng)典】三國演義讀后感11-04
三國演義讀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