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常談讀后感15篇(必備)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典常談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常談讀后感1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一書,《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初代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分。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識,還包括了朱自清先生對四書五經的獨有的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全書共13篇主要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里》,《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還有系統(tǒng)性的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與歷史脈絡。
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這本書,內容簡潔精辟,語言流暢不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眾所能接受的廣度,還有這是一本寫給中學生看的書。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較為強等。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文》因為文字不同,體現(xiàn)出了國家和民族的書面表達方式和思維是不一樣的。文字使人們進入有歷史記錄的文明社會。而且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讀完了朱子清先生的這本書后,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讀經典的意義。讀經典不僅僅是要學習知識而是通過閱讀古代經典汲取先賢的智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
這本書的主題思想是為了給希望讀經典的中學生做個向導,指點閱讀的門徑,讓他們面對豪如煙海的古代典籍第4篇: 經典常談讀后感800字初二作文
朱自清先生曾在《論大學國文選目》一文中說:"大學國文不但是一種語文訓練,而且是一種文化訓練.......文從字順是語文訓練的事,辭明理達便是文化訓練的事.......所謂文化訓練就是使學生對于物,對于我,對于今,對于古,更能明達!
他認為應該把語文教育的目的確立在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上,重視語文教育的'思想性。認為語文教育既是語文訓練,同時更是文化訓練。這些表述雖然針對當時的大學教育而發(fā),顯然對當今語文教育業(yè)有著相似的啟發(fā)意義。
而作為語文老師,我意識到,對于傳統(tǒng)文化,我積淀太少。利用暑假時間,我讀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用先生的話說"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必須得慚愧地承認,即使本身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對書中提到的有些經典書籍我也未曾認真讀過。
讀過先生的《經典常談》,覺得似乎經典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無趣,只是我還沒找到法門,沒有真正走到經典的大路上去。當然,我也謹記先生教海:"如果讀者念了這部書,便以為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莖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本心了。”
讀了本書,我發(fā)現(xiàn)我關于部分經典的一些文學常識的認識是不準確的。比如,先生在介紹《說文解字》時提到的關于"倉顏造字說"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一直也知道憑倉頗一人之力,創(chuàng)造出整個漢字體系是不可能的,那是神話傳說,但我并沒有探究這個傳說的成因和其中深意,先生的解釋讓我覺得醒灌頂:"抬出一個造字的圣人,實在是統(tǒng)一文字的預備工夫!
原來對待傳說,我們不光應該知道其然,更可以探究其所以然,這樣才能自己發(fā)現(xiàn)讀書的樂趣。他還指出,"史箍"是"書記必讀"的意思,只是書名,不是人名",正好指出了我的錯誤認識。
經典常談讀后感2
朱自清是時期的一位知名作家,這本《經典常談》是一本朱自清專門寫的一部講述國學經典文化的著作。讀過他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不像同時期的那些作家苦難懂,他的作品反而更加親民,經典這東西日積月累想要了解就一定要挖得很深,但是朱自清能夠由淺及深地帶領讀者,引導讀者。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最喜歡的課文之一就是《背影》,因為看他的文章能夠很輕易地讀懂他想要表達的東西,他舍去了那些無關緊要的修飾,只把干貨留給讀者,我感覺這才是一位作家的負責的表現(xiàn)。
本書的主旨是告訴讀者,我們國家的那些經典著作是不能被淡忘的,他努力推崇這些經典,比如說文解字,周易,詩經等等總共十三篇之多。書中不僅分別講述,并且還結合了歷史大脈絡,體現(xiàn)出了一種連貫。
胡適說,近年來古學的大師漸漸死光了,新起的學著還不曾有什么大功績表現(xiàn)出來。這就像是瀕臨滅絕的動物一般,只不過動物被保護起來了,而這些國學卻并沒有得到太多熱度?赡苁谴蠹叶加X得不需要了,既然科技已經進行到如今這樣,就沒什么要擔心的了。但是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進步,而進步的基礎就是掌握歷史前輩所總結的道理。
很多錯誤的思想不斷傳染,使人們還自以為加入了國學的保護隊伍當中,其實這才是罪魁禍首。人們還沒搞清到底是什么使國學被人淡忘,有人怪罪于西洋學術,甚至認為孔教可以完全代表的古文化。還有人認為保護古學就是保存古文古詩,這都是外行人的做法,也是時候使這些得到一個終結了。
看這本《經典常談》就像是在故事一樣,它突破了時間的限制,雖然它成熟的時間很早,但是單從思想和內容上來看,是看不出年代感的。朱自清告訴我們,書還是要看的,關鍵是要看好書,不要看雜書,這些看過會有質的改變的作品是千萬不能被忽略的。如果你覺得那些古老的著作看起來枯燥難懂,沒關系,就算你毫無古文基礎依然可以看這本書,它會領你上道。
只要我們了解了國學的重要,并且著手把即將被丟掉的東西撿起來,我們的將來會更美好,這種美好是由內而外的,這也體現(xiàn)了我們文化的博大精深。書中介紹了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入手,還有介紹,有方法,差的只是努力的人。我相信,為了使自己更完美,使國家更富強,人是不會放棄經典國學的,祖國的未來也正等著我們去創(chuàng)造。
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古時的文集就屬于后者,非物質化遺產是探究歷史文化不可缺少的事物,歷史的真實需要有兩樣東西,一是文物而是史書記載,只有兩樣都俱全了,才能這段歷史是真實存在的,可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多年以前韓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何當時人如此的憤憤不平,端午節(jié)伴隨國人這么多年,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早已成為必不可少的習俗,文化對人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物質豐富,精神貧乏”在不少人的身上都存在著,一個節(jié)日往往能喚醒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這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人們的生活所扮演的角。
近幾年來,孔子學院已經遍布全球,國人在對外的文化輸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將《論語》的思想傳遍了五大洲七大洋,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底蘊,要想讓外國人更多的了解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教給他們的文學思想,國家花費精力在這上面無可厚非,但卻有些顧此失彼,在我讀初中的時候,還是20xx年代初,每天上午的早自習都要自主學習《三字經》,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強迫學習的方式,《三字經》流傳了幾千年,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經歷過風風雨雨才傳遞到我們手上,這是古人思想的精髓,學習書中的內容是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事情。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古文的學習與研究早已拋之腦后,有深厚的古文化底蘊的人少之又少,這就如那些曾經靠精雕細琢的木匠活維持生計的匠人一樣終究被時代快速的發(fā)展所吞噬掉了。
經典常談讀后感3
先來說說我很不喜歡的散文家一個吧。想起來我有一天和美食家貪吃朱聊天聊到他,朱評價說:明明沒那么有才華,還要矯情。我一邊往嘴里塞壽司,一邊連忙點頭,說是是,就是這樣,這么惡心巴拉的東西還要背,恨死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真是好煩好煩。不過話說回來,人家作者清華和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的系主任,只不過在那時代偶爾寫了幾篇白話散文就變成了超級暢銷作家+時代跨不過去的白話美文典范,你也不能怪他不是。哦,對了,這個人是:朱自清。
作為一個老師,朱老師突然比散文家朱自清有愛多了。他教語文,就不勉強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而是:“第一,教育者先須有“培養(yǎng)”的心,坦白的,正直的,溫熱的,忠于后一代的心!”(養(yǎng)心!而且是對自己的要求啊,不跟孩子們過不去的語文老師都該獲得五星好評!)
他的學生汪曾祺雖然和我們一樣不喜歡閱(背)讀(誦)朱老師的散文,但是對其學術知識水平還是十二萬分的認同!
汪曾祺談起自己的'老師如是說:
“一是通,二是常!
“朱先生把好幾百年的紛紜混雜的文學現(xiàn)象綹出了一個頭緒,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通百通。朱先生把一部文學史真正讀通了!
“把一部文學史真正讀通”,談何容易!而且千百余年的文學脈絡僅用家常話表達出來,更是談何容易!
《經典常談》這本薄書就是這句話的最好注解,了了八萬字,就能讓讀者把中國人該讀的經典都梳理通透,四書五經、詩詞文賦、中國古代的歷史和哲學都說得清清楚楚。
汪曾祺不止一次在文章說這本書“對愛好國學的讀者來說,也應該排在“經典”之列!
在《經典常談》面前,當下的很多“國學大師”,恐怕只能充當小學生了吧。
汪曾祺評價朱自清先生“中年以后”的作品,“漸歸簡淡,樸實無華,顯示出閱歷、學問都已成熟。用口語化的語言寫學術文章,并世似無第二人。”
這段話的分量,重到難以撼動的程度。
我敬重“中年以后”的朱自清,也基于汪曾祺提到的兩點,一是文風,二是學識。
他在我心里正應了蘇東坡的一段話:“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如果《荷塘月色》是“五色絢爛”;那《經典常談》就可以算作“乃造平淡”了。
讀了朱老師在治學上的文章,陡然扭轉了他曾根植我心的固有形象。確實,看人只看到一面不足以妄下評判,世人尊其為“大師”,其中必有一些道理。
要怪,只能怪教科書只給孩子們看他的“柔情”,卻不給孩子們看他的才華。∫粋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的人,你卻偏偏讓他和我們“談!感!情!”
所以,即便是語文老師,恐怕也無力回天了。
經典常談讀后感4
讀書讓我受益匪淺,從經典作品中收獲了許多人生經驗!都t樓夢》中的賈寶玉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人性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人生如夢”的真理!段饔斡洝分械膶O悟空告訴我,只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毅力才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端疂G傳》中的吳用讓我認識到,團隊合作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只有通過相互協(xié)作才能實現(xiàn)共同目標。在讀書過程中,我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例如懶惰、缺乏毅力等。魯迅的名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有用力擠才能有”深深地刺激著我,激勵我不斷地努力和奮斗。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時間就是金錢”的真理,正確地利用時間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通過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我也感受到了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有積極向上的,也有消極悲觀的。在我看來,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非常重要。積極向上的人始終保持不屈不撓的信念和勇氣,不懼困難和挑戰(zhàn),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如《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不離不棄的情誼和赤子之心讓他深受人們的敬仰;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雖然命途多舛,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美好、純潔和善良的心靈,成為了一位不朽的文學形象?傊,讀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從經典作品中汲取了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與此同時,讀書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激發(fā)了我不斷奮斗的熱情。讀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行之道,它不僅能夠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更能夠使我們成為一位真正有思想、有追求、有品質的人。
經典常談讀后感5
《經典常談》一本書讀透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精髓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寫給大眾的國學讀本,著重介紹中國古代文化的經典作品,從《說文解字》到《詩經》《論語》,從諸子百家到李白、蘇軾,系統(tǒng)總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近十多年來,從易中天說三國到于丹講論語的熱播,從中國成語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的流行,國學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名詞。許多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學者,都呼吁、提倡,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要忘本。于是這些學者就以不同方式進行了不同影響的宣傳,激起了中國人民對重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激情。
可是很多人對國學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大概知道是傳統(tǒng)文化、經史子集,單就國學的古籍而言,已經是浩如煙海了,作為一個普通的國學愛好者該如何入門?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這本《經典常談》便不可不讀。
該書提綱挈領、通俗易懂,是國學知識和文藝理論最好的入門讀本,對當代文藝、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也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該書也是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先生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云南昆明的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寫給大眾的國學讀本,全面地呈現(xiàn)了朱自清先生在文藝和國學經典通俗化方面的見解與體悟,各位讀者朋友也可以用這一本書讀透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精髓。
一、經典常談之“小學”
經典的重要就不用贅述了,要讀懂這些經典書籍,特別是經、子,就得得懂“小學”,也就是文字學,代表書籍就是《說文解字》,因此它也是經典的一部分,需要作為基礎來閱讀。
先生從倉頡造字說起,相傳倉頡有四只眼睛,間地上獸蹄兒、鳥爪兒印著的痕跡,靈感涌動造成了文字。可是這一說法也經歷了很多的更迭,始皇為了統(tǒng)一文字,教李斯作了《倉頡篇》七章,趙高作了《愛歷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學篇》七章。有了這些標準字書,文字統(tǒng)一就容易進行了,才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一統(tǒng)局面。
東漢和帝時,許慎作的這一部《說文解字》,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他講歷史經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都搜羅這部書里,所以足足有九千字。這部書的作用是要幫助人們通讀古書,它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
中國的漢字,從造字和用字的角度來講,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從書法角度講,秦始皇用小篆統(tǒng)一了文字,不久有了隸書,到了漢初有了草書,晉朝有了行書,宋代形成楷書,F(xiàn)在通用的是楷書,同時為了便利的緣故,行書、草書也同時流行。
二、經典常談之經部
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產物,適用于傳統(tǒng)文化典籍。朱自清先生分別挑選了其中較為重要且適宜入門的幾部做了介紹。比如,經部是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所形成。朱自清先生挑選的分別是《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
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之一,八卦及陰陽五行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其中蘊含的道理直到現(xiàn)在還是我們大部分人的信仰,在日常生活不知不覺之中讓這些道理支配著。講五行的經典,是《尚書·洪范》,講八卦的便是《周易》。八卦相傳是伏羲氏畫的,也有說是上天所賜的。與八卦相伴而生的是占卜,古時候的人們看見數(shù)字整齊而有變化,認為是神奇而有魔力的東西,比如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在太極八卦中,一橫來表示陽,兩橫表示陰,分別配出八個卦,名稱分別是乾、兌、離、震、艮、坎、巽、坤,八卦之間兩兩組合就成了六十四卦,簡而言之,八卦的基本原理是靠了數(shù)目來判斷吉兇的。而《周易》這部書,就是把那時候人們占卜的卦辭按著一定的順序編輯起來的。后來,儒家為《周易》卦辭做了種種新解釋,加入了君子父子的儒家典型思想,于是《周易》便成為了儒家第一經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哲學體系。可以說,儒家的《周易》是哲學化了的;而民眾的《周易》倒是巫術的本來面目。
《尚書》是中國最古的記言的歷史。內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平時的號令叫“誥”,有關軍事的叫“誓”。其主要思想是“鬼治主義”,就是遇到臣民不聽話的時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來,自然一切解決。在儒家所傳的五經中,《尚書》殘缺最多,因而問題也最多。因秦始皇焚書坑儒、書法沿革等歷史原因,在西漢時期流傳著《今文尚書》、《古文尚書》兩個版本,也造就了西漢《尚書》“古今之爭”這一經學大史跡。之后一番戰(zhàn)亂《古文尚書》便失傳了,但三國時期出了一位孔安國又偽造了一部《古文尚書》,冒名頂替一千年直到清初才被人們徹底識破。
《詩經》是在五經中我們最耳熟能詳?shù)囊徊俊T姷脑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后來有了文字,人們便將歌謠記錄下來,形成最初的詩。到了戰(zhàn)國時代,貴族漸漸衰落,職業(yè)的樂工紛紛散走,樂譜就此失傳,但是還有三百來篇唱詞兒流傳下來,便形成了《詩經》。到了儒家這里,孔子用“思無邪”一句話概括“詩三百”,采取了斷章取義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成為儒家五經之一,主要作教化之用。而教化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六義”上,所謂的風、雅、頌、賦、比、興。
《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的根本是“禮治”,儒家有拿禮來包羅萬象的野心,他們認為禮為治亂的根本。那什么叫做禮治呢?儒家說每個人一味地滿足自己的欲望,就會造成社會的混亂,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得定出森嚴的等級制度、長幼次序,是所謂“天地君親師”等,這便是禮治主義。由此引申出一切日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程序和規(guī)矩。甚至王道不外乎人情,禮也是王道的一部分。此外,從來禮樂并稱,但其實樂附屬于禮,是用來補助儀文的不足的,因為樂的可以讓人平心靜氣,互相和愛,有改善人心、移風易俗的功用。
“春秋”是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是因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舉行。而作為五經之一的《春秋》,相傳是孔子修訂的《魯春秋》。古代史官記事,有兩種目的:一是征實,二是勸懲。《左傳》、《公羊傳》、《榖梁傳》三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勸懲作用;征實與否,倒在其次。《春秋》大義可以從兩方面說:一是明辨是非,分別善惡,提倡德義,從成敗里見教訓;二是夸揚霸業(yè),推尊周室,親愛國家,排斥夷狄,實現(xiàn)民族大一統(tǒng)的理想。
“四書五經”到現(xiàn)在還是我們口頭上一句熟語,其中四書分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舊時科舉私塾里,學生入學,便是從四書讀起的!洞髮W》是古來大學里教學生的方法,循序漸進地闡述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奮斗理念;《論語》是弟子記錄孔子的言語的.,傳達了“君子”、“仁”、“忠恕”等可以終身應用的學問;《孟子》是孟子及弟子共同編定的,說“仁”兼說“義”,提出要養(yǎng)“至大至剛”、“配義與道”的“浩然之氣”;《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書,“‘不偏’叫作‘中’,‘不易’叫作‘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三、經典常談之史部
史部收錄了15個大類的史書,朱自清先生挑選了《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三部。
《戰(zhàn)國策》的緣起于戰(zhàn)國時代,朱自清先生用通俗詼諧的語言講述了春秋末年列國紛爭的盛況。最后形成了齊、楚、秦、燕、趙、魏、韓等“戰(zhàn)國七雄”相互之間戰(zhàn)亂不斷硝煙彌漫的局面。為了避免戰(zhàn)爭,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手段便顯得十分重要,游說之士便應運而生,也叫策士。根據(jù)對最強大的秦國的態(tài)度不同,策士們形成了“合縱”、“連橫”兩個派別,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蘇秦、張儀,都以能言善辯巧舌如簧而著稱。用編者劉向的話來講,《戰(zhàn)國策》就是記錄了戰(zhàn)國時代“高才秀士”們“奇策異智”的一部重要古史。
說起《史記》、《漢書》,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是因為這兩部書是最早的有系統(tǒng)的歷史,可稱為正史的源頭;二是因為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的古典!妒酚洝饭惨话偃,有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列傳,但列傳占了全書的過半數(shù)。司馬遷的史觀是以人物為中心的。他最長于描寫,靠了他的筆,古代許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還活現(xiàn)在紙上,實稱得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漢書》是一本記錄漢朝各項大事的斷代史,起于漢高祖,終于平帝時王莽之誅。記錄范圍更為廣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藝術、文章,包羅萬象。雖然兩部書內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絕倫確實相通的,并稱為良史也絕不是偶然。
四、經典常談之子部
子部收錄諸子百家等14個大類的著作,朱自清先生概括為諸子。諸子百家思想的產生也在《戰(zhàn)國策》的時代。社會不穩(wěn)定,有志之士們對于局勢提出了種種的主張,并且開始開門授徒,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思以其道易天下”。
第一個開門授徒的便是孔子了,提倡“有教無類”,他學說是“正名主義”,定下了君臣父子的社會秩序?鬃又,儒家還出了兩位大師,分別是孟子和荀子。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主張施“仁政”、“王政”,即一切政治的、經濟的制度都是為民設的,君也是為民設的;荀子認為“人性本惡”,注重圣王的威權,圣王建立社會國家,是為明分、息爭的。
與儒士產生于上層社會不同的是,產生于下層社會的便是武士,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墨翟便是其中之一。不但是打仗的專家,還是制造戰(zhàn)爭器械的專家。與窮兵黷武的普通武士不同,墨家反對侵略的打仗,他們只幫助弱小國家做防衛(wèi)工作,這就是他們的“非攻”主義;天下的禍端都起源于相互爭斗,人們應該視人如己,互相幫助,這就是他們的“兼愛”主義。
壓根兒反對一切文化和制度的是道家。部分有知識的人看見時世太亂,難以挽救,便消極起來,取一種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老子留下一部《道德經》得以流傳千年,他認為宇宙間事物的變化,都遵循叫做“!钡墓,其核心是物極必反,所以具體應用就是排除一切制度,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自然就是“道”;莊子則更進一步,主張絕對的自由、絕對的平等,甚至死和生也都是自然的變化,都是可喜的。
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以荀學、老學為基礎,從實際政治出發(fā),創(chuàng)立了一家之言,就是將尊君權、禁私學、重富豪的趨勢加以理論化,以至于中國后來的政治,大部分是受法家的學說支配的;以騶衍為代表的陰陽家學說出自于古代方士,研究五行之德: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土勝水,這樣“終始”不息。
到了戰(zhàn)國末期,人們感受到了統(tǒng)一思想的重要性,秦相呂不韋便做了第一個嘗試同統(tǒng)一的人。他教許多門客合撰了一部《呂氏春秋》,以道家為基調,將諸子書統(tǒng)一了起來。到了漢武帝時期,接著社會大統(tǒng)的東風,董仲舒成功地實現(xiàn)了全社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全新局面。
五、經典常談之集部
集部收錄楚辭、詞曲等5個大類物的著作,朱自清先生選取了辭賦、詩、文三個部分。
辭賦其實專指辭,后稱為賦,渾言稱辭賦,統(tǒng)統(tǒng)起源于《楚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屈原的《離騷》。朱自清先生稱屈原為纏綿悱惻的忠臣、清白不染的節(jié)士,永生在我們的敬意尤其是我們的同情里!峨x騷》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時候所作。他感念懷王的信任,卻恨他糊涂,讓一群小人蒙蔽著,播弄著。他高唱著“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走投無路,滿腔委屈,千頭萬緒,無人可訴,只能告訴自己的一支筆,“離騷”就是“別愁”或“遭憂”的意思。他用了許多神話和動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達了他對于懷王的忠愛,對于賢人君子的向往,對于群小的深惡痛疾。
到了漢代,出現(xiàn)了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一大批模仿《離騷》的文人,漢人稱這些作品為“辭”,一并納入了《楚辭》一書。荀子的《賦篇》是最早稱“賦”,荀賦和屈辭原來似乎各是各的,這兩體的合一,朱自清先生推斷也許是在賈誼手里。因為漢武帝好辭賦,所以繁榮一時,發(fā)展到唐初,稱為“俳體”的賦;后來宋代不再注重排偶而趨向散文化,歐陽修、蘇軾等人的賦便稱為“文體”的賦。總體來看,賦雖然有韻,但更像是文而不算是詩。
我們都知道詩的頂峰在唐朝,其實在唐以前,詩也經歷了很長的演化過程。漢文帝設計了樂府這個機構,專門采集古時的歌謠和樂譜,后來樂譜漸漸失傳只留下歌詞,便形成了樂府詩。這些詩以敘事為主,多寫社會故事和風俗,是五言詩的源頭。到了建安年間,出了曹植這個大詩人,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詩基礎的,則是魏代的阮籍,他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詩。晉代的詩,漸漸排偶化、典故化,漸漸千篇一律,但正是這種影響下,卻孕育了陶淵明和謝靈運另個大詩人。陶詩教給人怎樣賞味田園,謝詩教給人怎樣賞味山水;他們都是發(fā)現(xiàn)自然的詩人。
到了李、杜這兩座高峰自是不必細說,大家都耳熟能詳。李白因觸犯楊貴妃而不能得志,縱情山水間,人稱“天上謫仙人”;朱自清認為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杜甫,李白用詩來抒寫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詩來抒寫那個大時代,詩的領域擴大了,價值也增高了。也因此而影響到兩宋時代,“沒有一個詩人不直接、間接學他”。宋詩有了散文化的傾向,到了蘇軾最為明顯,他將禪學大量放進詩里,開了一個新境界。
現(xiàn)存中國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辭,也就是一種官文書。后來到了春秋的時候,外交的言語也稱為“辭”,孔子說辭的要義在“達”,也就說說明白。到了戰(zhàn)國,又說之風大盛,辯士們的說辭可謂天花亂墜,可以成為議論文。伴隨著議論文的發(fā)展,記事文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春秋左氏傳》是寫事的豐碑,《史記》是寫人的豐碑。漢武帝時候,盛行辭賦,賦的特色是鋪張、排偶、用典故,漢、魏之際,排偶更甚。
真正開了文體宗派的,是唐代韓愈。他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換去排偶的句子,句逗總弄得參參差差的。他的標準是“氣”,就是然的語氣,并且有意將白話的自然音節(jié)引到語言中去。成為了新體的“古文”、宋代所成的“散文”的創(chuàng)立者。之后經過歐陽修與蘇軾的發(fā)揚,古文成了正宗。唐代的發(fā)展出的新文體“傳奇”,到了宋代有了“話本”,也就是白話小說的老祖宗,演化出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直到《紅樓夢》成為了白話小說集大成者。
從明代開始用八股文取士一直到清末,可謂盛極一時?墒且颉肮盼牟灰苏f理”,總是一大大家曾國藩也沒能補救這一缺陷,八股文逐漸沒落。到了清末,梁啟超先生的“新文體”可算登峰造極,但也未能長久。新文化運動風起云涌,胡適之等人提倡的白話文搭上中國現(xiàn)代化的馬車,一直駛近了新中國。
經典常談讀后感6
朱自清先生出了這樣一本書,沒想到現(xiàn)在才有緣讀到,實在不該。這本書不是對中國經典著作的概論,也不是導讀,按照朱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如果讀者能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編撰者將自己慶幸,在經典訓練上,盡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兒。書非常薄,如果比作船,也像是一葉接引船,引導到更大的船只,駛向遠方。
書一共分為十三篇,前面九篇分別論述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后面的四篇分別從類別展開,諸子百家、辭賦、詩和文。真是難得的對經典的入門介紹,相比起一般的導讀,朱先生的對考據(jù)的史實更加重視,其中又不去過多的添加上自己的感慨,實屬難得。
所謂經典的入門,就是要從客觀的角度介紹這本經典的行程,前因后果,中間所經歷的一些變遷等等,如果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對他進行現(xiàn)代化的闡述,那不叫導讀,叫跟著我讀。市面上多的是這樣的讀后感書籍,憑著自己的人生感悟,讓字里行間按上個人的理想抱負,甚至加上哲學思考,乍一看很有學識和見解,其實拋開所依附的經典本身,也可以獨立成書。這種作風和諸子百家為推行自己的學說強行拉古人來站臺是一個道理。
客觀,是本書所呈現(xiàn)的一大主體。比如現(xiàn)在大力推崇的《論語》,在書中僅僅是《四書》一篇的幾個段落而已,從時間來看,《論語》沒有前面的《周易》、《尚書》等來的久遠,從現(xiàn)在包容兼并的角度來看,孔子一家之言也沒有強行推崇的必要,因此,在經典介紹中,朱先生秉承著盡量和其他著作平起平坐的態(tài)度對他進行了客觀介紹。對于《論語》,朱先生的.評價也是相當客觀: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節(jié)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好古”“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
對于經典的入門書籍,最忌諱的就是加入自己的感情判斷,如果在整本書中《論語》或者《周易》被擴大篇幅,不停地贅述他們對后世所產生的影響,那勢必會對讀者產生一定的誤導,既然入門,就讓給出事實,讓讀者自己去推開經典的大門,讓他們去取舍其中的奧秘。儒家未必周全,八卦也未必無用,做到能夠讓書籍回歸書籍本來的位置,才是朱先生本書最大的用意所在。
除開對于經典書籍的介紹,書中的后面幾篇對詩、辭和文的歷史演變也做了一次梳理,在詳細得學習“舉頭望明月”之前實在是非常有必要,不然就只記得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連來龍去脈都搞不清楚,就有點吃瓜吞核的糊涂了。
經典常談讀后感7
經典常談》是巨大的工程,這偉大的工程師,就是朱自清先生。
《經典常談》以通俗流暢的文字,按照歷史發(fā)展從倉頡造字開始到《周易》,《詩經》,《春秋》四書五經,詩,詞,文,賦的經典內容,為讀者提供了通覽國學精華的指南。
在《經典長談》的閱讀過程中,我不經常被朱自清先生的研究精神,獨到見解所感動,也時不時為書中所介紹的一些經典作品的成書過程以及精彩內容所打動。司馬遷因受李陵案牽連,在遭受污及先人,見笑親友的宮刑之后,忍辱負重,繼承先葉,綜括三千多年君臣士庶的行事,“合一爐而冶之”,歷時14年之久,終于寫就一部大書——《史記》,“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了完成先父遺志,為了體現(xiàn)自身價值,司馬遷不輕言放棄,甘愿忍受屈辱,讓自己死得其所,“重于泰山”,其中的艱辛困苦有誰知?
從朱自清先生的`介紹中得知“四書”為古人統(tǒng)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那時先生不講解,只讓學生背,不但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圇吞棗的讀,囫圇吞棗的背,不懂不要緊,將來用得著自然會懂。這時候是他們的記憶力金黃時期這個階段選擇進行經典誦讀,加強知識積累,會印在潛意識里,能陶冶情操,使心性向善。讀《經典常談》所獲的是多角度多方面的。
經典常談讀后感8
這本書是由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撰寫的,全書共。初聞書名,我心中倍感無趣————定是些介紹無聊古書的文章,但受好奇心的驅使,我翻開這本書,當然,若沒有這次的“好奇心”,我也不會開啟閱讀中國傳統(tǒng)經典名著的大門。書中介紹的古籍所運用的語言雖枯燥,但先生卻結合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如在第一章《說文解字》中,先生介紹了文字的起源和發(fā)展及使用,在敘述創(chuàng)造文字時,先生這樣說:“人有了文字,會變記錄了,會爭著去作那容易賺錢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種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著救急。鬼也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來制他們,所以在夜里嚎哭;文字原有巫術的作用!
短短幾句話,先生用詼諧的故事,揭露了人性深處的黑暗。但,在幽默的故事和筆法中,先生又讓文章不失文學性、學術性、嚴謹性。在寫到《周易》時,先生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和古籍,在文章中提到的.巫法、八卦等冷門知識都解釋得十分到位。
不過,當沉浸在先生的介紹以及古籍有趣的內容時,我又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為何會有這本書?答案早已經心知肚明!督浀涑U劇返男蜓灾性裕骸霸谥猩系冉逃,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
在21世紀,很多新事物涌入我們的生活,不僅是青少年,還有許多成年人。有多少人會為了現(xiàn)代科技提供的高速度快節(jié)奏的生活而靜下心來讀中國的古代經典?國學已經淡出生活。國學古籍中,有中華民族的根;國學古籍中包含了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他們應該被遺忘嗎?不應該。
合上書,心里暗暗發(fā)誓:我要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的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經典常談讀后感9
中華典籍浩如煙海,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翻開《經典常談》,從導讀、序言以及正文的十三個篇章,到最后文末的知識鏈接,我懵懵懂懂地跟著文學家朱自清的腳步,探究中華文學的演變發(fā)展。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朱自清先生說:“經典訓練應該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边@本書就像是他在為我們做向導,一個深有研究、博古通今的好向導。
在這十三篇文字中,朱自清先生用簡潔的筆墨來梳理起因與演變過程,又引述并解釋了典籍中的經典。比如,從倉頡造字的傳說,講到秦國統(tǒng)一文字的'歷史,再講到向實用與簡易方向演變的書寫方式。這里提到的各種漢字演變,不正是我所練習的書法字體嗎?
當然,我最感興趣的莫過于書中關于“詩經”和“詩”的部分!霸姷脑搭^是歌謠”,沒有文字的上古就有歌謠,有了文字以后,將歌謠被記錄下來,便成了最初寫的詩了。詩詞帶來了最初的文字之美、韻律之美和氛圍之美,在無形中提高著人們的審美境界。比如,《詩經》有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詩詞也隨時代不斷地發(fā)展演化,詩的領域和價值都在不斷提高,書中寫道“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杜甫”。是啊,流傳至今的古今詩詞詠物寫景,而家國情懷是詩詞抒情明志的至高境界。我喜歡楚辭《離騷》,喜歡晉代詩《蘭亭集序》,喜歡唐詩《登高》,喜歡宋詞《滿江紅》……每個朝代和時期的傳世作品都是以家國情懷為重要題材,給后人留下了無價的傳世經典。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惫糯膶W和文化的學習浩繁艱深,也許現(xiàn)在的我還是一知半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電子藏書為我們保存了這些文化和歷史,手指輕點屏幕就能查詢許多經典古籍。我希望以《經典常談》為一個新起點,去接觸更多古書,以它為向導,航到經典的海洋里去。
經典常談讀后感10
朱自清先生曾在《論大學國文選目》一文中說:"大學國文不但是一種語文訓練,而且是一種文化訓練。文從字順是語文訓練的事,辭明理達便是文化訓練的事。所謂文化訓練就是使學生對于物,對于我,對于今,對于古,更能明達!
他認為應該把語文教育的目的確立在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上,重視語文教育的思想性。認為語文教育既是語文訓練,同時更是文化訓練。這些表述雖然針對當時的大學教育而發(fā),顯然對當今語文教育業(yè)有著相似的啟發(fā)意義。
而作為語文老師,我意識到,對于傳統(tǒng)文化,我積淀太少。利用暑假時間,我讀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用先生的話說"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必須得慚愧地承認,即使本身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對書中提到的有些經典書籍我也未曾認真讀過。
讀過先生的《經典常談》,覺得似乎經典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無趣,只是我還沒找到法門,沒有真正走到經典的大路上去。當然,我也謹記先生教海:"如果讀者念了這部書,便以為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莖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本心了!
讀了本書,我發(fā)現(xiàn)我關于部分經典的一些文學常識的認識是不準確的。比如,先生在介紹《說文解字》時提到的關于"倉顏造字說"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一直也知道憑倉頗一人之力,創(chuàng)造出整個漢字體系是不可能的,那是神話傳說,但我并沒有探究這個傳說的成因和其中深意,先生的解釋讓我覺得醒灌頂:"抬出一個造字的圣人,實在是統(tǒng)一文字的預備工夫!
原來對待傳說,我們不光應該知道其然,更可以探究其所以然,這樣才能自己發(fā)現(xiàn)讀書的樂趣。他還指出,"史箍'是'書記必讀'的意思,只是書名,不是人名",正好指出了我的錯誤認識。
先生的提出的一些觀點也為我提供了思考問題的新角度。比如先生在介紹《說文解字》時提出"形聲字才該叫做字,字'是'擎乳而漸多'的意思",還提出"文字可以增進人的能力,也可以增進人的巧詐",而"天雨栗,鬼夜哭"說的是人有了文字,會變機靈,會爭著去做那些容易賺錢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種地的人變少了。
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著救急,鬼也害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控制他們,所以夜里嚎哭。雖然這種解釋本身就有神話傳說的成分,但細細想來,確實是講出來人之本性特點。
再如傳奇是最先有結構的小說,文人創(chuàng)作傳奇,"原來只是向科舉的主考官介紹自己的一種門路",當時的應舉之人在考試之前,得請達官顯貴向主考官介紹自己,介紹的方式就是先呈上正經文章,再呈些有趣味的雜文如傳奇等,因為"傳奇可以見史才、詩、筆、議論,人又愛看",所以傳奇就逐漸流傳開了。
這么看來,傳奇的廣為流傳,跟當年詞的逐漸興盛的過程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不也是先作為當時大部分讀書人不屑的"流行歌曲"的形式出現(xiàn),逐漸在坊間流傳,之后逐步被一些有影響力的文人墨客接受,才作為一項的文學創(chuàng)作登上大雅之堂的嘛!
"經典常談",其實更多地還是包含著"經典導讀"這更深一層次的含義。當下,年輕一代對我們華夏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少,能以這樣的方式來為我們的古代文化做一個詮釋、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讓我們的華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傳。
而先生是真閱讀過經典之后才為大家認真介紹這些經典書目的,他知道讀者常見的誤區(qū)在哪里,他也知道讀者一般讀不下去的原因在哪里。他是真正從經典中讀出了趣味,也知道如何帶領讀者尋覓經典的有趣之處,知道趣味導讀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帶領讀者在趣味閱讀中,汲取經典的營養(yǎng)與力量。
總之,朱自清先生的這部《經典常談》確實激起了我對這些經典的閱讀興趣,即使書中提到的一些書我之前草草閱讀過,現(xiàn)在也是有再細讀的迫切需求。因為先生向我們展示了所站角度不同,思考方向不同,同一部經典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審美趣味。
先生的導讀也啟示我們,閱讀應該自己尋求閱讀的趣味性,可以從先生的導讀開始,但也要主動發(fā)掘閱讀的趣味,這樣閱讀興趣才能得以持續(xù),才能展開真正的閱讀,也才能獲得更多的閱讀的愉悅與滿足。
感謝先生的這部書,提醒我,對一些經典的閱讀我還是荒疏了,閱讀經典的樂趣竟然被我忽略了。
經典常談讀后感11
《經典常談》是一部介紹剖析古代經典的書。
它的作者為朱自清,朱自清先生著這本經典常談,也許真正認識到了他那個時代及我們過去的教育在某一個方面有所缺失一一或太超前或太落后。朱自清先生說過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使用而在文化。這句話放在哪一個年代都是受用的。不論是學生還是學者,平民還是教師。在求知的路上,人們總有一些錯過,一些迷失,而這本《經典常談》是引導那迷途之人,迷茫之人,確實是一盞經典的指明燈。
這本書也被分為了13篇,每一篇都是專題研究的成果。他按照傳統(tǒng)經史子集的順序,把中國古代重要文獻典籍的基本知識,用精簡明了的文字來介紹,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葉圣陶先生在為1980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重印本書寫的序里說,全書文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作者那種嚼飯哺人的孜孜不倦精神。從建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來說,當代該書無疑仍有很好的作用。
該書有很多好句好段值得欣賞識記,例如:
魚知道水深淺,人曉得路險易。
活著就有希望,死了就沒有希望。
人生如夢,歲月如流,珍惜當下,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
勇士搏出驚濤駭浪,弱者隨波逆流。
天才是99%的勤奮加上1%的靈感。
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收獲最真實的收獲。
時間是人生的刻度,只有用它來衡量,生命的意義才得以彰顯。
不要輕言放棄,否則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命運。
人生的旅程就像一場大雨,即使冷清,也會有泥土的芬芳。
人生如畫,色彩斑斕,只有勇敢面對才能繪制出美麗的畫卷。
在日新月異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電子產品占據(jù)了我們的生活,進行品讀精典的'時間越來越少。如此之著作,盡管歷經歲月洗磨,但黃沙漫絕之下,其承載的歷史眾多,未來仍會熠熠生輝。我國古代經典反映的是不同時代的思考,亙古不變的道理,純潔高尚的情操。即使時代相隔勝遠,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到文字的溫度,或許這就是經典帶來的魅力。
《經典常談》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經典的語句是一扇窗戶,可以通過它來觀察世界,開闊自己的視野。他讓我明白經典的語句不僅僅是一種文字形式,而是一種智慧,能讓人們得到解決問題的靈感和思維的啟發(fā)。
透過書本,我仿佛看到一位學者彎曲著身體伏在案前用手中之筆一筆一筆地寫下古人的漫長寄托。
經典常談讀后感12
最近,在閱讀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故事后,這本書主要介紹和解釋了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知識。這本書的順序還說,這本書是一本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書籍,也可以被稱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入門書”。由于它可以被稱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入門書”,它的重量是不言而喻的。這本書的出現(xiàn)也為各階層的人們閱讀歷史書籍提供了很好的指導。
朱先生的書主要包括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和“十三經”。一些最廣為流傳、最經典的作品,包括經、史、子、集四部。在朱先生書目的順序上,依次是: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詞賦、詩第、文第。書中自序說:“每篇文章的'排列都是按照傳統(tǒng)經史子集的順序排列的,“小學”書已經按照傳統(tǒng)的排列放在了前列。因此,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順序也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這本書的目的。朱先生還說,要理解這些書,尤其是經典、歷史和兒子,我們必須從理解單詞的意義開始,所以他選擇把“說話和解決單詞”放在第一位,這真的是一顆善良的心。
縱觀整篇文章,朱先生不僅對每一部作品都做了精辟的解釋,而且對一些作品的闡述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例如,在《禮物》第五中,朱先生說:“天生的一切都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信仰,但最常見的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們這個時代,這種信仰仍然非常強大,但大多數(shù)可以說是習俗,其中一些也可以說是生活的藝術!霸凇渡袝分校煜壬矊Α渡袝穾浊甑恼?zhèn)芜M行了自己的研究,并確定伏生的《尚書》是最原始的真本。但即便如此,朱先生還是建議我們分別閱讀這29篇文章,因為有些文章是戰(zhàn)國時期的托古作品。因此,如此嚴謹?shù)膽B(tài)度可以為一些剛接觸這些工作或即將接觸這些工作的人提供更客觀、更辯證地理解和理解這些工作的渠道。
雖然朱先生的書被稱為“經典常談”,但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經典常談”,更深遠的是,它還包含了“經典指南”的更深層次的含義。眾所周知,當國際化不斷深入每個人的生活時,我們的生活也充滿了許多新文化,年輕一代對中國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少。面對越來越多的“泊來”文化,很少有家庭給孩子接受“傳統(tǒng)教育”。因此,以這種方式詮釋和代言我們的古代文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傳播我們的中國文化。畢竟,我們的中國文化仍然需要下一代來傳播
最近看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一書。朱自清先生去世已經62年了?赐赀@本書,字里行間閃現(xiàn)出他不知疲倦的咀嚼和喂人的精神,讓人懷念,為他短暫的生命感到遺憾。
經典常談讀后感13
一本講述中國古典文學著作的名書,一本帶你品味中國古典文學的名書,一本偉大而神奇的名書,在初二這一學期走進了我的學習生活,它便是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
兒時的我便就喜歡在浩瀚的書海里遨游,去探索新知,去尋找奧秘,每一本書都有著它獨特的魅力,F(xiàn)如今在我眼前就有這么一本神奇的書,會吸引著我在書海中求索、吸收、消化,萃取各書之精華,最終凝成了這本我正捧在手心里的《經典常談》。
人猶如滄海一粟,但集天地之精華!督浀涑U劇肪酮q如浩瀚書海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書海之中光彩奪目。
說起《經典常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讓我們去細細品味。走進《詩經》,我們仿佛走進了遠古時期那繁華的都市,賞析著伴有美妙音樂而唱出的那富有韻律的詩,總會令人心曠神怡,久久陶醉在其中。再品《史記》,朱自清并沒有在談《史記》中,拿那些千古流傳的'傳記本說事,而是在《史記》的大身影下,刻畫出了司馬遷那雖弱小但頑強的身影,和他那不怕吃苦、面對酷刑,忍辱負重、奮勇向前的精神。讓人不禁想窺一窺他筆下的《史記》那“無韻之離騷”的華彩。
朱自清先生的這部《經典常談》總會讓人感到一種似懂非懂的朦朧,如果說這本書是一部指南,那么他就是告訴你南邊的方向,卻又用一層薄霧罩上,讓你情不自禁的想走進去看!督浀涑U劇窡o疑是一本親近人心的書,讓你感受到仿佛在與一位知己好友交流,這本書真的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經典常談》是一部有趣、豐滿的書,它講歷史、講古人、講文化、它不啰嗦也不說教,而是不經意間讓你看到那個角落還放著一些書,它們很老、很舊,但里面卻沉淀這許多有意思的東西,不妨讓我們再細細品讀。
皓首窮經典,青燈書常談。在讀《經典常談》的每個夜晚,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學者,他伏在案前,耐著性子,把那些宏偉而磅礴的羈絆,一筆一劃的寫在紙上。他單薄的身形搖曳在光里,那仿佛是巨人的背影……
經典常談讀后感14
《經典常談》中所謂的經典被廣泛使用,包括群經、先秦諸子、幾本史書和一些集會;要理解這些書,尤其是經典和兒子,理解“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經典訓練應該是中等以上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實用,而是文化。一位外國教授說,閱讀經典的用處在于教人們閱讀經典。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討論。此外,作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國民,至少有義務接觸自己的經典。
傳說中文是黃帝史官叫倉頡造的?吹降厣嫌∮蝎F蹄和鳥爪的痕跡有靈感,開始造字。倉頡泄露了天機,卻教壞了人。所以他寫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文字,會變得聰明,會努力做那些容易賺錢的商人,努力種地的`人會變少。天怕人不夠吃,就降米讓他們救急。鬼也怕這些聰明人用文字制作他們,所以晚上嚎叫;文字有巫術作用。但這個傳說是戰(zhàn)國末期才有的,當時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比如《易》和《系辭》只說文字是“后人圣人”造的。這個“后世圣人”不止一個人,是很多人。文字不斷演變,說一個人是原創(chuàng)的,是絕對不可能的。識字是教育的初步階段。《周禮》《保氏》說貴族子弟八歲入小學,先生教他們讀書。秦以前字體很復雜,貴族子弟學的只是官書。秦始皇統(tǒng)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國書,別體逐漸淘汰,識字簡單多了。
為了統(tǒng)一文字,始皇教李斯寫了《倉頡篇》七章,趙高寫了《愛歷篇》六章,胡母敬寫了《博學篇》七章。但字體以當時通用的小篆為準,方便原文略有不同。漢初,教書先生把這三篇文章合成一本書,單稱《倉頡篇》秦朝的三本書都沒有傳下來。
東漢和帝國時期,許慎制作了一本《說文解字》。這是一本劃時代的書,包括歷代的各種書法風格。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的文字,讓后人能夠沿著潮流走。研究文字的形式和音義的人過去被稱為小學,但現(xiàn)在被稱為文字學。以前的知識僅限于經典,所以研究知識必須從小學開始,也就是說,從文本學開始。
造字和用字有六條規(guī)定,叫六書。一是象形;二是指事物;三是會意;四是形聲;五是轉注;六是假借。
漢字從秦朝演變?yōu)楦鞣N書體,真(正、楷)、行、草、隸、篆書體的起源和發(fā)展。
從第一課的內容來看,應該說是非常豐富的。從文字的產生和發(fā)展出發(fā)。文字的構成,各種字體的演變。介紹清楚,相關傳說生動活潑,仿佛就在眼前。從這本七萬七千字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作家的知識淵博,文筆圓熟,令人驚嘆。讀完這本書后,開卷有益的成語實現(xiàn)了。我感到受益匪淺:我對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什么是經典以及這些經典的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朱先生那個時代可能還沒有用過這個詞,但他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倡導人民繼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因此,朱先生將這本書命名為《經典常談》。既然是常談,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忘記這些經典,也就是說,隨時學習這些經典是有用的。
經典常談讀后感15
朱自清先生常說:“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蔽冶硎举澩詮淖x過《經典常談》這本書后,我對辭賦《離騷》的感悟越發(fā)深刻。
《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有著愛國忠君之前的楚國大臣,因為君王的昏庸,時局的動亂悲憤寫下《離騷》,里面蘊涵著屈原無限的傷心,同時也寄托著他的政治理想,一個憂國憂民的賢臣的形象躍然紙上,那句“恐美人之遲暮”更是將楚懷王比作美人,“愛美人”難道不是屈原的真實心境嗎?“香草美人”是他的政治理想,而他也是古今忠貞愛國之人的典范。
“離騷”是“別愁”或“遭憂”的意思,忠君愛國之人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只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提攜玉龍為君死”的李賀,他們都報效祖國,哪怕為國捐軀,可見忠誠愛國自古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在當今社會,國際形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而我們能做些什么維護國家安全的事呢?其實很簡單,當我們無意碰見國家的秘密軍事行動時,請用眼睛將這份震撼留存在心底,千萬不能拍照上傳網(wǎng)絡,不然你的好奇心可能會讓一些破壞國家安全的人趁機獲取情報。,即使是現(xiàn)在我們仍然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將家國情懷牢記在心,維護國家利益,好好學習,為實現(xiàn)“中國夢”努力奮斗,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中國文學經典賦予我們的使命。
那句“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肺腑之言,激勵的不僅是屈原,也激勵著我們一代的人。我們不僅要學習“離騷”精神,讓它在心里開花結果將愛國之情融入血脈,叫“離騷”精神代代相傳。
當然,《經典常談》之中不是只有《離騷》,還有《說文解字》《周易》《詩經》等國學書籍,里面蘊含的文學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傳統(tǒng)文化,繼承傳統(tǒng)精神,讓中國文學經典永流傳。
【經典常談讀后感】相關文章:
老生常談貴在常談04-25
語文常談204-30
語文常談104-30
語文常談604-30
語文常談704-30
常談(常談)04-29
經典常談讀書筆記02-04
《經典常談》讀后感04-12
經典常談讀后感05-22
經典常談讀后感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