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
《論語》是議論言語的文字匯編。全書二十篇,以每篇第一句的開頭二字做篇名。沒有相當智慧、功夫的人看《論語》,就是前言不搭后語、雜亂無章、沒有邏輯、沒有主題,完全沒有現(xiàn)代人所規(guī)定的作文規(guī)則,也可說稱不上文章。然而她卻流傳千古,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何也?果真如某些人所說得那樣淺薄、無聊嗎?顯然不可能!南懷瑾先生在其名著《論語別裁》中明確肯定,《論語》有其內(nèi)在邏輯,但究竟有什么樣的邏輯結(jié)構(gòu)可惜沒講。青年學者,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周埕安先生的處女作《園滿的論語和自在的人生論語妙義疏解》,按《論語》原來編排順序,每三句或三段話為一品,三品為一章,六十品為五季。每一品以一字作主題,共一百六十九品,即一百六十九個主題,為《論語》理出了一個清晰的邏輯結(jié)構(gòu),為人人正確理解《論語》,背誦《論語》,應(yīng)用《論語》,造福自己和社會大眾,提供了極為善巧的方便。前無古人,真實不虛。
一個人是否合格、圓滿?成就大小,其標志是什么?最直接、顯明的標志是朋友,即看一個人有無朋友,其朋友的人品、水平如何?纯茨車男┕Τ擅偷娜耍囟ǜ吲笕缭。而當他眾叛親離、成孤家寡人時,又必定垮臺無疑。因此周埕安先生將開篇三句話概括為一“朋”字,真可謂一字千金,抓住了《論語》的做人核心!岸送模淅麛嘟稹,自然+2,人心齊、泰山移,大事成矣!這就是人需要朋友的根本原因。因此人是否有朋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自己是否有特長、優(yōu)勢,能幫助別人;第二別人是否能彌補自己的不足。顯然自己的能力越大,幫助的對象越多,自然朋友越多;自己層次越高,必然也就得到品位越高的朋友幫助。那么能幫助別人的本事從何而來呢?靠“學”,靠“習”,“學而時習之”!皩W”,首先得到大智,即明確了光明的方向,不會南轅北轍走錯路,其次是充滿著必勝的信心、充足的干勁、高漲的熱情;最后是獲得具體的操作技巧、方法。“習”得到大慧,即身心強健、經(jīng)濟富裕。
“學”是“習”的前提。因為行動從思想來,思路決定出路;“習”是“學”的深化,“學”是否得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辛辛苦苦學習,頭懸梁、錐刺骨,卻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弱不禁風,家徒四壁又孤家寡人,肯定沒有得道!皩W”和“習”緊密相連、一體兩面,絕不可能截然分成孤立的兩塊,故后人將學和習連起來用,就是今天常用的“學習”。“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無限循環(huán)、螺旋上升,得大智慧,到達輝煌的彼岸。而“學”和“習”的無限循環(huán)、不至于中斷,且能成加速度遞進,關(guān)鍵在于是否能“不亦悅乎”。而不亦悅乎的前提是學到的理論、知識有沒有用,能否在實踐中得到回報,首先是身體越來越健康,心情越來越開朗;其次是與同學、家人相處越來越融洽。如果沒有這兩條最基本的獲得,說什么長大了如何輝煌、發(fā)達,統(tǒng)統(tǒng)是騙人的鬼語,學生必然厭學、逃學、出走、輕生。只要“學而時習之”能不斷“不亦樂乎”。智慧自然越來越高,能力越來越強,當然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與朋友的切磋、明辨,必定又大大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而上升到了“人不知而不慍”的境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至此做人圓滿“成仁”。由此可知,學,是任何人進步、發(fā)展、強大的不可逾越的第一步,更是活到老,學到老,須臾不可離的終生課題!傲暋奔磳嵺`,與“學”如影隨形,只有實踐才能知道“學”是否有效,方向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得當。實踐是調(diào)整“學”的唯一標桿和尺度。所以周先生書中這樣解釋:“學問從學習中來,能力從實踐中來。人要常學習,以此得學向,又要常實踐,以此修能力。這就是‘學而時習之’。人生困頓,皆因不學無術(shù),為了自由和幸福,學習和實踐是人生的兩大主題!
學習和實踐是人生的兩大主題,但它是手段,不是目的`!安灰鄲偤酢辈攀悄康。也就是說學習和實踐的唯一目的是生活幸?鞓。幸?鞓肥呛饬繉W習和實踐是否有效的內(nèi)在標準!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是衡量學習和實踐是否有效的外在標準。為什么有朋自遠方來呢?周先生說“遠方并不單指與朋友距離遠。而是說過去物質(zhì)上沒有來往,思想上沒有交流,事業(yè)上沒有合作,彼此關(guān)系不通,距離很遠”。當您通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積累,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能保護眾人;或有雄厚的財力,富裕眾人;或有高明的智慧,指引眾人;或有崇高的道德,覺悟眾人,這時您就像巨大的吸鐵石,吸引眾人趨之若騖,以前所有的冷漠、隔閡、障礙自然冰化水解、煙消云散,原來人人都是那么可愛,處處竟都是凈土。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2
《論語》里提出君子應(yīng)“日三省乎己”,這里“三”不是具體數(shù)字,是多次、反復(fù)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要一遍一遍地問自己,有哪些事我還沒做到?有哪些事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論語“學而”》中曾子每日從“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們每天也可以從這三方面入入手進行自省。
第一省——“為人謀而不忠乎?”
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給別人做事,給社會做事,我忠于職守了嗎?真正的忠誠不是忠于一個外在標準,真正的忠誠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忠于內(nèi)心的良知!爸摇痹谖覀兠恳粋人的內(nèi)心,能夠?qū)ψ约旱牧夹挠兴淮褪亲畲蟮闹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第二省——“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譽了嗎?信守承諾,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需要我們時常反問自己。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一個人不可沒有信用。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第三省——“傳不習乎?”
要自省的就是“習”字,意思是說,老師教授的知識,你認真學習了嗎?對于知識,我們需要把它融進自己的生命里,這個過程才叫“習”。學習之后要復(fù)習,學習之前要預(yù)習,溫故而知新。學習,其實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把知識的學習真正融入生命,時時不忘記學習,如此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真正有所長進了。
這三件事——對任務(wù)的`忠誠、對朋友的信用、對知識的學習,用它們叩問自己的內(nèi)心,其實就叩問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職業(yè)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扮演好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日三省乎己”,那么人生中又有什么憂慮和恐懼呢?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
讀論語,感到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其一:學,然后知不足。
學,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進一步端正態(tài)度,持之以恒,在通讀的基礎(chǔ)上再加以精讀,并學會結(jié)合實際進行研讀,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標。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yīng)當成為怎樣的人?
一部《論語》,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yīng)當成為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為內(nèi)圣外王,如: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強調(diào)了作為君子既要有學問學識,還要有氣魄修養(yǎng),學問加修養(yǎng)所謂內(nèi)圣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zhèn)洹?/p>
又如:天行漸,君子當自強不息,禹,吾無間然矣!這里可以看到孔子極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點,禹把黃河長江水利治好,把土地開發(fā)出來。
中華民族奠定了農(nóng)業(yè)社會的基礎(chǔ),發(fā)展成就了后來幾千年農(nóng)業(yè)國的民族精神,
是從禹開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斷努力開拓,去建功立
業(yè),個人的存在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思,然后明目標,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今天我們重溫《論語》,應(yīng)思考立身和處世的原則。內(nèi)圣外王的君子,是我們做人做事的目標和準則,也許也是需要用畢生努力不斷去接近的一個目標。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4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淀在一本散發(fā)著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里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shù)淖藨B(tài)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讀《論語》,本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看好書,寫讀后感的任務(wù),可看著看著竟在書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于“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才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tài);“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地治學:“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復(fù)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可是如今的人們漸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鬃诱f:“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里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zhì)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笔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脫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shù)學;還有的人對數(shù)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yōu)點都值得我們?nèi)W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dǎo)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并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dǎo)的老師教會了我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恚且I(lǐng)我么向上的階梯。
薄書一本,細讀一遍,終生無悔。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5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再談《詩經(jīng)》!对娊(jīng)》的主旨,一言以蔽之,就是"無邪"("思"為語助詞,并非思想的意思)。這里的邪不是邪惡,而是邪曲,即偽飾。無邪,就是真誠無虛。李澤厚《今讀》引鄭浩《論語集注述要》:蓋言詩三百篇,無論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寫衷曲,毫無偽托虛徐之意。
若說"為人之學",其中偽飾必然難免。文章偽飾并不難,為此下功夫的人也不少,卻很少聽說有誰耗費心力去硬寫詩來偽飾自己,更不曾聽說有哪一首抱此目的寫成的詩被譽為佳作。"詩言志",志是感情,感情本不易偽飾,即便試圖偽飾也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因此,詩最可稱得上一個"真"字。
《宋詩菁華錄》評陸游《釵頭鳳》曰:"無此絕等傷心之事,亦無此絕等傷心之詩。"唯其情真意誠,筆端才能凄婉蕭索。又如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寥寥四句,語意平凡,直似脫口而出一般,豪無華麗辭藻可言,不帶半點修飾。但這首極為平凡的詩,卻因感情真誠,便如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陶陶然令人沉醉。
我是喜歡詩的`,自忖也還有一兩分詩情,只是空有詩情,無奈缺少詩才,所以只能體悟詩人的情感,卻難以用好詩來表達自己。以前也曾硬著頭皮湊出幾首,方家一看便知蹩腳之極,看來這寫詩是勉強不來的。
孔子不是詩人,似乎也不見得有詩人氣質(zhì),但《詩經(jīng)》是先秦思想家必讀的典籍,孔子沒有不精通的道理。他讀《詩經(jīng)》,讀的是興、觀、群、怨之道(《陽貨第十七》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因此所有的詩句都帶上了禮樂教化的色彩,這才有了《論語》中的多次引用。原本"詩無達詁",況且詩中本就很多比興,后人對《詩經(jīng)》斷章取義,強作類比,也無可厚非。而且這類比聯(lián)想的思維方式,本來就為孔子所慣用?鬃铀枷氩恢貒烂艿倪壿嬐评恚埠苌僬摷"是什么"的本體論問題,他的思路多為"如何做",于平凡的行為要求中見大智慧。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6
進入讀書會大概有一年多了,讀書之旅如其坎坷,輪到我所主講的篇目時,讀書會的各位成員也只能在這片云課堂上齊聚一堂了。無奈現(xiàn)實中疫情肆虐,回顧之前所度過的課堂,就讓我來講述一下我的收獲吧!
剛開始星期五下午的小課堂,會有些許困倦,但是團團圍坐的大家,和未曾讀過的千古金句難免使人感到新奇,勾起了不少求知欲。每個星期五的圍坐一堂總讓人感到有些溫馨,下午三點的暖陽射進教室,打開了這片知識殿堂。
起初,我以為《論語》讀書會只是為了讀懂里面的話語,讀懂古人的思想,不過后來我漸漸發(fā)現(xiàn),讀書的目的并不是讀通讀懂,而是要把所學到的知識滲透于生活中,運用到生活里去,以此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不斷地改善自己,這才叫真正的收獲。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幫助我改掉了那個平日性格暴躁的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以哉!”告訴我不該虛度光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教導(dǎo)我知錯能改……
輪到我做主講時,因為篇目最長,也為此準備了不少時間,但是太過緊張,反復(fù)修改措辭甚至口誤,有些知識點并沒有清晰地表達出來。在準備過程中,為了理解一篇對話,還要花費時間查詢歷史,明白一些復(fù)雜的字詞。但就是因為有了這些準備工作,我才真正理解了孔夫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和主講人的不易,才發(fā)覺了《論語》中流出的濃厚的歷史墨香。
很榮幸能加入這次的《論語》讀書會,我的`收獲可以說是不計其數(shù)了。這次的參與讓我嘗試了許多以前不敢觸碰的東西,讓我發(fā)現(xiàn)了不一樣的自己,也讓我有機會走進那個我們遙不可及的歷史百家,更是上了一堂沉重的人生哲思課。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7
歌德曾經(jīng)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每個人在追求知識和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有時都會感到困惑,我也是如此。她就像一雙看不見的大手,總是帶領(lǐng)我沖出所有的霧,走出所有的困惑和困惑。
《論語》一書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一生的各種言行。雖然很短,但總能用一句話直接打動人們的心,闡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人說《論語》是一本很無聊的書,既沒有小說的通俗易懂,也沒有詩歌的優(yōu)雅節(jié)奏。我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也是這樣,但是后來深入閱讀,仔細閱讀每一個字,慢慢發(fā)現(xiàn)了樂趣。
在《論語》一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曾子說:我日三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和朋友交朋友不信?傳不習乎?“我們是學生,現(xiàn)在的主要任務(wù)是學習。我們每天都學一點,每天都要學會積累。每天晚上睡覺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么樣:幫助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力?和朋友交往真誠相待嗎?老師教的知識有沒有用心復(fù)習?所有這些,都在說一個字——心。
個人自私的關(guān)鍵取決于你是否跟著自己的心走,是否會為了一點自私而欺騙自己,違背自己的內(nèi)心。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案例。在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一道難題。臉上的汗水隨著臉頰一個接一個地流下來,滴在純白的草稿上,印下了足跡,似乎證明了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了想,我靈光一閃,給圖形加了兩條輔助線,很容易解決問題。之后,我假裝是一副解決問題的`樣子。看著同學們低頭苦思的樣子,我想:以后有人問我會不會,我就不明白了。這樣,我一個人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老師也會稱贊我的。想到這里,我不禁暗暗笑了。過了一會兒,一個平時跟我很好的同學問我會不會有那個問題。不能告訴她!但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說了,就不會被夸了。對!就說不會吧。我只想說出口,但好像有什么東西卡在喉嚨里,怎么也說不出口。一抬頭,她就看上了她真誠而渴望的眼睛。那一刻,我開始猶豫不決。她經(jīng)常幫我解決問題,有什么好東西會和我分享,我不能那么自私!“我來教你吧!斑@話一說出來,我的心情也跟著快樂,也看到了她眼中的快樂。之后又有幾個同學來問,我也耐心地給他們講解。那一次,我完全明白了什么是幸福。朋友之間的真誠相待是我在《論語》中學到的一課。
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贊揚了《論語》,我喜歡這本書。《論語》的每一頁,每一個字都能直接表達我的心。“一切都應(yīng)該跟隨你內(nèi)心最真實的努力工作”是我在書中的一課;“隨意”是我在《論語》中最深的記憶!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8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讀了一部經(jīng)典:《論語》!墩撜Z》是儒家文學的經(jīng)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影響了從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為政篇第二里說: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沒有收獲;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認真讀書,就會越來越疑惑。在我們學習中,光讀書而不思考,就會錯誤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光思考而不讀書,疑惑越來越多,卻又找不到正確答案。只有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的`學生,在學習中才會。
八佾篇第四里說: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要告訴他們確切的去處。無論我們在哪兒,爸爸媽媽總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須要跟父母說一聲,讓他們放心。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回家,也要跟他們說一聲,不讓他們擔心。
述而篇第七里說: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奢侈了就會不謙遜,不懂禮節(jié),節(jié)儉了就會寒酸。與其不懂禮節(jié),寧可寒酸。我們在生活中必須要節(jié)儉,空調(diào)能不開就不開,洗菜的水能夠用來澆花或沖廁所,用過的紙反面能夠用來打草稿
與經(jīng)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讀一讀《論語》,使自己學的更多,成長的更快。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9
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朱熹說:“讀書要眼到心到口到”。無論怎樣讀,最關(guān)鍵的是要讀好書。
一本好的書,能夠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洗滌,一本好的書能夠為我們的一生做指引,一本好的書能夠讓我們受益匪淺,一本好的書能夠讓我們受益無窮。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大的影響力。
從資料上看《論語》包括倫理教育、哲學、政治、經(jīng)濟、歷史、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許多資料從量上看并不多,但卻十分深刻,孔子主張仁,是要推行仁政,期望經(jīng)過實行仁政,保護奴隸主的利益,孔子主張仁是要加強人的自我修養(yǎng),孔子主張仁最基本的意思是愛人。
從體例上看,它屬于早期的'語錄散文,一是口語化,明白易懂,二是格言話,三是對華能夠體現(xiàn)出人的性格品質(zhì)甚至氣質(zhì)。
從教育的意義上看,它更是意義非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教我們?nèi)绾斡行摒B(yǎng),“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教我們?nèi)绾螌W習“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教我們要有誠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我們要謙虛,“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教我們要珍惜時間。
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很多杰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時代都酷愛讀書,以書會友,以書為樂。
在書中遨游,在書中暢想,與書攜手,讀書,讀好書。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0
升入六年級后,在爸爸的指導(dǎo)下,我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論語》。爸爸經(jīng)常告訴我做中國人,必須要學好中國經(jīng)典文化,這樣才能永遠留住我們民族的靈魂、精神和根,才能實現(xiàn)國家振興的偉大夢想。會有這么神奇嗎?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越來越感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遠未識其“廬山”真面目,只是學得了一點兒皮毛,但是卻已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門生顏回。他在生活上幾乎沒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學習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耙缓勈常黄帮,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人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艱難困苦,可是顏回卻以苦為樂,堅持讀書學習,追求真理,實在令人敬佩?鬃颖頁P他“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違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認為顏回最好學,只有他的.高尚品行達到了“仁”的標準,多次在公開場合進行表揚,并以他為榜樣要求弟子們學習!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的好學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懊舳脤W,不恥下問”,因為學無止境,所以不要覺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請教問題是一種羞辱;“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取長補短;同時,善于提出問題,許多偉人都喜歡問個為什么,如愛因斯坦、愛迪生等!皽毓识隆币彩穷伝氐膬(yōu)點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fù)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領(lǐng)悟和收獲?墒俏以趯W習中滿足于一知半解,讀書往往走馬觀花,常常造成錯誤百出。有的題目老師還沒講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說,這么簡單還用講嗎?可是做題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有幾個關(guān)鍵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書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學習效果大大下降。在與爸爸媽媽討論作品中人物的時候,好幾次張冠李戴,把《水滸傳》里李逵的故事說成張飛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又變成了吳用的了,為此沒少讓爸爸笑話,他批評我讀書不用心,沒有深度,太過于浮躁。想來實在令人羞愧。顏回“聞一知十”,善于舉一反三,將老師的學說不斷發(fā)展下去。
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也應(yīng)當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全面發(fā)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我最要學習的還是顏回的“不遷怒,不貳過”,他從來不把怒氣發(fā)泄到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不僅人與人之間要不遷怒,國家與國家之間也要這樣,得互相尊重,不能動不動就發(fā)動戰(zhàn)爭,導(dǎo)致兩敗俱傷,給老百姓造成災(zāi)難。如今國際局勢混亂,美國發(fā)動了好多次戰(zhàn)爭,造成別國老百姓流離失所,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和傷害。人類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須多學習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鄰”,讓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許多人親近他,反之,“惡有惡報”,發(fā)起戰(zhàn)爭讓人民受苦的人,就會嘗到眾叛親離的味道,變成孤家寡人。對于我們小學生而言,應(yīng)養(yǎng)成尊重別人的良好品德,同學遇到傷心事,應(yīng)多去鼓勵、安慰他;對于考試沒考好的同學,多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改正錯誤,而不應(yīng)該去嘲笑他;犯過的錯誤,要仔細反省,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與顏回相比,我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太優(yōu)越了,可是我卻還不知足,動不動就發(fā)脾氣、耍小性子。學習表現(xiàn)好了,要求爸爸媽媽給買好吃的、買禮物,如果飯菜不合胃口,就氣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掛油瓶,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讀《論語》讓我學習了許多新的東西,懂得了很多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與方法,盡管現(xiàn)在學得還很膚淺,但我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讓他滋潤著我不斷成長、進步,成長為一個品德、學識與修養(yǎng)都優(yōu)秀的有用之才。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這一依據(jù)年齡段劃分的人生境界,成為后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典范。大家將自己與孔子對照,看自己已經(jīng)達到了哪一層,越往上,越是欣喜。孔子的偉大,大概主要也在他的人生境界。
十有五而志于學,并不簡單,難在這個"志"字。中國古語總說立志當早,但年幼時哪里能夠明白自己要追求什么?這時候立下的長志,又怎能保證不是旁門左道?古人從小讀圣賢書,倘若稟賦不適合子曰書云,那便要么讀成呆子,要么半途而廢。讀進去的,還有可能最終成為假道學先生一類,真正從中體會到圣賢胸懷而立志于學問的人,當真如鳳毛麟角?闪⒅緦ι倌甑拇_極為重要。人生本來短暫,倘若尋找自己的方向已經(jīng)耗費了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就太過可惜了。王國維人生三境,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找準了自己的方向,路便在腳下。
三十而立,立的是事業(yè),更是人格。倘若三十歲還在飄移不定,不能構(gòu)建起由外到里足以自立的自己,恐怕孔子便要說"不知其可"了。由十五到三十,學問之道漫長而艱難。據(jù)錢穆《新解》所附孔子年表,三十歲時,孔子開始授徒設(shè)教,已經(jīng)有弟子從游。孔子人格的基本架構(gòu)已經(jīng)形成,事業(yè)也已經(jīng)起步,這是孔子人生的第二階段。
人生極為復(fù)雜,許多事情都不像自己以為的那樣簡單,因而即便已經(jīng)建構(gòu)起自我,依然難免在種種乖謬吊詭面前心生困惑。倘若我們機械一點來看的話,圣賢如孔子,也花了十年的時間來消解種種困惑。四十不惑,不論在學問、道德還是政治主張上,他都已經(jīng)屹立不倒,不再有任何的遲疑不決,不再有絲毫的.躊躇不定。他已經(jīng)成熟了,這也是一個人步入中年的理想狀態(tài)。
五十而知天命,孔子的天命是什么?《孟子·萬章上》曰:"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沒有人叫他做,而他竟做了的,就是天意;沒有人叫他來,而他竟來了的,就是命運?鬃右簧居诓バ腥收,初在本國不見用,五十五歲高齡開始周游列國,各國國君對他敬重有加,卻不肯實行他的仁政主張。周游途中時有困頓,甚至被圍攻,絕糧食,師徒失散,累累若喪家之犬?鬃記]有退懼,因為他相信由他恢復(fù)周禮乃是天意。"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但他的政治主張屢屢碰壁,他大概也知道這一生最大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了?伤琅f執(zhí)著,因為他知道,這是他的命運。錢穆《新解》說:"何以當然者而竟不可通,何以不可通而仍屬當然,其義難知。"分明施行仁政是順天之意,卻走不通,分明走不通卻還是要走,最后只能嘆一句"知我者其天乎"。這,大概是命運最大的吊詭吧。
耳順,意思是說聽到別人的言語,都能辨明其所以,不再因為別人的言語而或喜或怒。因言語而心有所動的人,多半只想到這言語對自己意味著什么。倘若像孔子這般一聽別人言語就知道對方為什么說這些話,那么不論批評贊揚,都變得再尋常不過了。在孔子那兒,天命已經(jīng)明了,徑直走下去就是,因而于旁人的議論批評,就只當耳旁風一般。耳順一境,年輕人最難登臨,就像我,常常因別人的贊揚而沾沾自喜,又因別人的批評而垂頭喪氣。無奈,這只能訴諸年歲的增長,慢慢參悟了。
若說前面各個境界凡人尚且能夠達到,那么這最后一境,就似乎只能屬于"神"的境界了。"從心所欲,不逾矩",多難啊,人類性善性惡尚不可知,原本保有動物性的一面卻無疑義,倘若沒有一整套由倫理規(guī)范搭建起來的秩序體系,這個世界可能便到處是率獸食人了。由今日世界的井然有序,足見人類理性的偉大。無可否認,這是道德、規(guī)范、法律的功勞。但孔子此時的"從心所欲",所從者,乃是"心",以一己之心而無論做什么都不會有所逾越。這就像天,"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無所為,卻好像無所不為,萬物暢行不悖?鬃佑兴,卻好像毫無所欲,從不逾矩。這里以天比孔子,當然不是孔子本意,儒家即便從"儒教"這個層面考慮,也絕沒有人格神的概念,因而這只是孔門弟子及后人表達崇仰孔子的方式,就如子貢所言,"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孔子的人生至高境界,我輩常人恐怕只能望洋興嘆了。也好,正如太史公所言,"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有個偉大的人格在前,我們的人生坐標便清晰了許多,這大概已經(jīng)很重要了吧。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2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群的關(guān)系。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這里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fù)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四、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說了這么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于《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chǎn)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yīng)該有很多朋友。
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哉冗灯涿。闕黨童子將命;騿栔唬骸嬲吲c?’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后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鬃佑袥]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guān)系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guān)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后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后來,通過網(wǎng)絡(luò),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guān)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wǎng)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jīng)典選讀》這門課,于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quán)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鬃又v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笨梢妼W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chǔ)!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
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3
拜讀《論語》時,發(fā)現(xiàn)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做人道理真的好多好多。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shù)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其中,他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內(nèi)心的安寧。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贝_實,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相應(yīng)的'行為反應(yīng)。理想的心理狀態(tài)應(yīng)該是情感表現(xiàn)樂觀而穩(wěn)定,既不為瑣事耿耿于懷,也不沖動莽撞。
教師的工作是一件繁瑣、勞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種清貧的生活世界中尋找快樂,讓那種快樂既不會被清貧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被富足的生活所蠱惑,努力地在清貧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的快樂呢?這就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心里開出一片樂土,追求自我的完美。那么首先就要意識到:教育是藝術(shù),藝術(shù)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教師作為一種職業(yè),需要具有廣博的文化基礎(chǔ)知識、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教育科學知識。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睘榱撕粚嵶约旱闹R功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就需要有一種不斷學習的精神,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一個知識寶庫、一本活的教科書、一個“什么都懂,什么都會”的人。在從事這項極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的同時,認識到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是教育的起點,教育藝術(shù)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這將為你帶來極大的快樂。其次不忘: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師職業(yè)需要有一種探索精神,探索即尋找科學的真諦,不滿足已有的結(jié)論,向未來挑戰(zhàn)。教學時把自己當作自由的研究主體,把激活課堂作為優(yōu)化教學的切入口,不囿于既定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建立在教與學雙向主體積極性基礎(chǔ)上的一種充滿樂趣的活動。這樣,師生通過合作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會獲得良好教學效果和產(chǎn)生的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師生從研究中共同獲得一種認識提高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創(chuàng)造的快樂、發(fā)展的快樂。
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yè),最需要優(yōu)秀和出色的教師。讓我們一起在這份職業(yè)中尋找我們的快樂吧!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4
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lǐng)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仡欁约浩綍r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經(jīng)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與家人因瑣事產(chǎn)生分歧、和家人鬧矛盾,工作中與同事有時會產(chǎn)生摩擦,與家長產(chǎn)生摩擦,面對不如意的學生會生氣…看過《論語》心得讓我明白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煩惱的同時自己也很苦惱。讓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shù)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5
仔細傾聽于丹教授的《論語》,感覺曾經(jīng)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jié)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nèi)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眾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dǎo)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nèi)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xiàn)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人們從于丹的講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論語》中的一些教導(dǎo),以幫助自己求得心靈的平安,幫助自己為人處事、幫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nèi)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論語》中的一些內(nèi)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于丹《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nèi)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nèi)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學習于丹《論語》,感覺最深的是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xiàn)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確實,在今天這么一個不斷改革與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為重要。面對眼前千變?nèi)f化的世界,調(diào)整好個人的心態(tài),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坐標系上,建立務(wù)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所擔當,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為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后以現(xiàn)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就工作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jīng)一定困難能夠?qū)崿F(xiàn)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xiàn)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于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zhàn)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前一段時間于丹教授到日本講授論語,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她的想像。這說明日本對儒家文化的重視超過中國。但現(xiàn)代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政體和經(jīng)濟發(fā)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現(xiàn)代制度創(chuàng)新與文化繼承兩者并行,不是全面拋棄,也不是全面保留。國家擁有現(xiàn)代政體,同時社會、家庭、個人也保留一些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這兩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制度與文化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論語》等傳統(tǒng)文化能幫助人得到一些內(nèi)心平安以及一些處事之道。于丹論語的現(xiàn)象其實是向中國社會啟示如何繼承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并同時建立和維護民主、平等、法制的現(xiàn)代社會制度,可以大力提倡傳統(tǒng)文化中對個人價值觀和修養(yǎng)有益的教導(dǎo)。
于丹的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lǐng)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這就是于丹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帶給人的美麗!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論語》讀書筆記12-21
論語讀書筆記07-28
論語讀書筆記04-06
《論語》讀書筆記02-07
讀書筆記《論語》09-27
論語讀書體會05-15
論語心得體會10-05
論語心得體會01-10
《論語》心得體會02-11
論語心得體會12-16